不要忽视孩子从幼儿园带回来的东西
发布时间:2020-11-10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幼儿园说课稿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不要忽视孩子从幼儿园带回来的东西以前女儿放学回家,经常带回来一些乱七八糟的小纸片、贴画什么的,大多数都是小朋友们互相贴、互相送的,我也就没怎么在意。周三那天晚上,我去接女儿回家,女儿开心地从裤子口袋里掏出了几根画笔,说:“妈妈看,画笔!”我觉得这次有点儿不对劲,小朋友们之间不会送画笔吧?于是我问女儿:“你哪来的笔呀?”“赵老师送的。”女儿干脆地说。“赵老师为什么要送你笔呀?”“老师问谁家没有笔,说没有笔的话,老师可以送几根。我想奶奶这边不是没有画笔吗,我就举手了,老师就给了我几根。”呵,这丫头还说得头头是道的,但是我还是对此说法表示怀疑,可是为了女儿那点儿小面子,我没有继续追问。
回到家以后,我又问:“那老师还给谁笔了?”“还给xx和小A了。xx和我一样都是6根,小A拿了2根。”看来数得还挺清楚。我不打算问了,因为我觉得再问也问不出什么来,我想明天先去问问赵老师再说。
第二天,我见到他们赵老师,就把赵老师拉到一边,问起这事儿,赵老师一头雾水:“我没给她们画笔呀,是不是李老师给的?”我们俩正在说话的时候,就听见**爸在那边叫了起来:“别问了,肯定是他们自己拿的,他们正在这儿拿呢。”原来,她们有一个装杂物的小屋子,孩子们画画用的画笔也在这里边。女儿和她的好朋友xx正在那嘻嘻哈哈地往兜里装笔呢。
我一看,气了,赶紧喊住女儿,让她把笔放回去。女儿回去把笔扔在那就跑了。我又和老师聊了会儿,基本搞清楚了画笔的来历。赵老师说,小朋友们要画画的时候,她们经常让**去那个储物间拿画笔,估计**知道画笔在哪,放学以后和好朋友跑到里边玩儿,嘻嘻哈哈地就把笔带回来了,根本没当回事儿。我基本了解了事情真相以后,就下楼去找**和**爸。
找到女儿和**爸的时候,**正在哇哇大哭,边哭边说:“妈妈,我冷,我要穿你的衣服。我想穿爸爸的衣服,他不给!”我知道肯定是**爸批评她了,她又在找各种理由来逃避我批评她。我什么都没说,只是脱下我的衣服赶紧把她包上。我一直抱着她,直到上车我都没有说笔的事儿,只是安慰她。
到了车上,等她的情绪稍微稳定了些,我说:“**,那些笔是幼儿园的,你不能拿回家,你们把笔拿回家了,那以后小朋友们还怎么画画呀?”
“我们班好多笔呢。”女儿还振振有词。
“好多笔也不能往家拿呀,你看,如果每个小朋友都往家拿五根,你们班那么多孩子,还不都把笔拿光了。”
“嗯,那样的话,我们班就剩下一盒笔了,每个小朋友就只能拿一种颜色画画了,那多没意思呀。”女儿开始明白我话。
“所以呀,我们明天把笔带回来,给老师道个歉好不好?我相信老师还是会让你继续发笔的。”我鼓励女儿。
“可是,是xx让我拿的,我说不要,她非要让我拿,她非要塞到我的兜里。”女儿还在强词夺理。
“不管是谁的主意,只要往家拿笔了都是不对的。而且,你明天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负责给那些也往家拿笔的小朋友讲讲道理,告诉他们忘记拿笔是不对的,让他们把笔带回来好不好?还有说谎话也是不对的,老师没给你笔,你却说是老师发给你们的,也不对,知道吗?”
女儿终于点头同意,她轻声地问我:“妈妈,你不要把这件事告诉圣诞老公公好吗?”我点头同意,我告诉他:“即使我告诉老公公这件事也没关系的,因为每个小孩子都有可能犯错误,只要改正了就还是好孩子,老公公会原谅你的,而且我也相信,老公公还是会给你送来礼物的。”“真的吗?”女儿半信半疑。“是的,我保证。”
第二天,在女儿的要求下,我们把笔还给了赵老师,是女儿亲自还的。女儿小声地给赵老师说了对不起。说完以后,她靠在我的肩头,很难过,几乎要哭,我赶紧说:“没事儿,没事儿了,去赶紧进去洗手、吃饭吧。”女儿拉住赵老师伸过来的手,蹦蹦跳跳地进教室了。我相信而且我也希望,女儿以后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
周四,圣诞前夜,女儿很不安地问我:“妈妈,你说圣诞老公公会给我送礼物吗?”“我猜会,因为你今年一直表现很好,就像你说的,你打球好,你学习好,你还有好多好多的优点,虽然你昨天犯了点儿错误,但是你已经知道错了,而且也改正了,你还是老公公眼中的好孩子。快睡吧,只有你睡着了,老公公才会来送礼物的,只有这样,才叫惊喜呀。”
后来,兴奋而又满心期待的女儿又和我聊了很多圣诞老人的事儿后,才甜蜜地睡着了,我肯定,醒来的她一定能看到圣诞老公公带给她的惊喜,我保证。
所以,不要忽视孩子从幼儿园带回家的东西,虽然孩子可能是无意识地拿的,但是那毕竟不是自己家的东西,不能让孩子养成乱拿别人东西的习惯。还有就是发现孩子从幼儿园拿回来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的时候,要耐心地教育引导,而不要粗暴地批评,那样容易伤害到孩子幼小的心灵。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不要逼孩子学习他不喜欢的东西
我现在总算知道女儿为什么不愿意上学了,小小班的时候她可喜欢去了,到了小班以后每天早上都不太高兴,尤其是星期六的时候她总要问:"妈妈,今天还学舞蹈吗?"只要学舞蹈她就会哭,一开始我没太在意这些,可是越往后越厉害了,这个星期放学后老师每天回排练舞蹈,老师教了多久她就哭了多久,嗓子都哭哑了,看着怪心疼的,我问她为什麽哭,她说:"妈妈,我不喜欢学舞蹈了,好不好啊."看着女儿那样,心里很不是滋味,我说:好,我们不学了."到家以后,她又问了我好几遍,我想大概她真的不想学了,第二天早上刚醒,她就说:"妈妈,今天你告诉老师我不学舞蹈了."到了学校我跟孙老师说了一下,老师说:"现在只是培养一下孩子的兴趣,她不愿意学就算了吧."下午放学的时候老师说今天她可高兴了,也没有哭,表现很好.
我想可能以前我把女儿逼的太厉害吧,她不愿学的东西非得逼着她学,她还不敢跟你说她不愿意,我觉得我太对不起女儿了,自从跟她说不学舞蹈她可好了,就像她身上卸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一样,看着她可高兴了,我以后再也不会逼女儿了,只要是她不喜欢的,我不会再逼她学习了
从孩子忘带东西说起,别剥夺孩子锻炼的机会
每天上午,学校的保安师傅都会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任务,就是穿梭在校园各个班级,把一些文具、水杯、跳绳之类的东西,送到它们的小主人手中。这些物品不是学生丢失在校园的,而是早上孩子忘记带了,家长送到学校门卫的。我在校门口值日的时候,好几次碰到有家长匆匆把东西送来:“老师,我孩子忘记带笔袋了,能帮我带进去吗?”“我孩子的语文书忘带了,麻烦你帮我带进去。”……一个下雨天,一个奶奶手里拿着一把尺来了:“我孩子是一8班的,尺子掉在家了。”我说:“没事的,他自己会想办法解决的。”“他会被老师批评的,回来要哭闹的!你帮我带给他吧!”“那你放在保安室,写个名字贴在上面,呆会我帮你叫人带进去。”可她却不放心,手里拿着直尺,不停地拉着进校园的孩子问:“你是几班的?你认识某某吗?”连问了几个孩子,都不是同一个班的。最后,我请一位老师帮忙带进去,她才放心地离开。
感慨家长对孩子真是“尽心尽责”:尽心尽责地帮他们“处理麻烦”、“解决后顾之忧”。这样做,家长真的是在帮助孩子吗?看似帮助孩子解决了问题,实际上却是在帮孩子逃避责任,逃避了自己因马虎大意可能受的批评,逃避了他本来要承担的责任。试想:每次忘记带东西,总会有家长及时帮他送来,哪个孩子会自己用心去准备所需要的物品?因为有坚强的后盾,所以他们就永远用不着学着准备自己的东西,反正到时候会有人送过来。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如果孩子永远不用为自己的丢三落四付出代价,他永远都学不会自己打理好自己的东西,什么事情都要靠别人操心。
从另外一方面来讲,如果孩子忘记带东西了,但又必须要用,那他就面临着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也是对孩子的一种考验,不同的孩子可能会有不同的方法:有人会开口问同学借,有人会向老师求助,有人会用其他物品代替,我就见过一个忘带直尺的孩子,连线时用铅笔来代替直尺,也连出了直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与人沟通的能力、巧用智慧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而家长们这一“送”,剥夺了一个绝好的、锻炼孩子的机会。
追根究底,还是因为家长对孩子的爱太狭隘、太片面,认为不让孩子受半点挫折,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就是爱孩子,及时帮孩子解决“后顾之忧”是爱孩子。真正的爱孩子,是做对孩子成长有利的事,做能让孩子早日独立、自主的事。
孩子的成长,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情。大自然中,狐狸妈妈把刚长大的小狐狸赶出窝去,老鹰把小鹰扔下悬崖逼它学会飞翔,小黄羊生下几分钟就得站起来跟着妈妈奔跑
,否则就会被狼吃掉……动物都明白这个道理:要早日让孩子学会独立,学会生存的技能,不要依赖父母。可我们人类却舍不得让孩子在风雨中锻炼。在我们许多家庭里,家长过多地收权,过分地揽权、霸权,抑制了孩子的个性发育,影响了孩子的心理成长。家长始终把孩子攥在手掌心,老是担心这个,担心那个的,孩子不仅缺失了自由成长的机会,而且自我保护本能也逐渐退化。
爱孩子,就别剥夺孩子锻炼的机会
爸妈千万不要忽视孩子的情商教育!
孩子从一生下来,首先接触的人便是爸爸妈妈,他对世界的认识、对事物的态度都直接受爸妈的影响,孩子其实就是父母的影子,你以怎样的态度对他,这种态度也会潜移默化成为他性格的一部分。作为父母,除了重视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外,还有一项在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甚至比智商教育更为重要的,就是“情商教育”。
1、言出必行
你也许会认为:孩子小,偶尔骗骗他没关系。其实这要不得,除非你希望以后也被他骗。我不骗孩子。我还刻意要他知道:“爸妈不会骗他,爸妈说到做到。”这一点很重要,一方面可以获得他的信任;另一方面也能树立父母言出必行的威信,避免他因侥幸而无理取闹。
2、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即使父母,也无权要求他们事事按照你的意愿来做,即使你是为了他好。比如:你认为他该睡觉了,你一定要他把一碗饭全部吃掉,或者你一定要让他放下手里的玩具去做你要他做的事……强加的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孩子不但开心、乐观,还能养成独立、有主见的性格。
3、忽视孩子的无理要求
遇上孩子提无理要求,或提出合理要求你也无法满足时,如果他哭闹不休,也要最大限度满足他吗?恰恰相反。对于孩子的无理要求,你一定不要满足,而且一次也不能妥协。否则只会使同样的不愉快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当你对孩子说“不行”、“不能做”时,孩子往往不会马上放弃他的行动,他会一边看着你,一边继续试探你是否真的不让他做。这时,你应该坚决地走过去,把孩子抱开,让他做别的事;而不是继续坐在那里,重复说着“不行”,持续与孩子的较量。孩子从你坚决的态度上,可以知道这件事是真的不能做。
4、适当地给孩子一点权力
有时,孩子会对某件事很感兴趣,你不让他做,他也执拗地一定要做。这时不妨给孩子一点选择的权力。家里有两排落地书橱,孩子对里面的东西非常感兴趣,一再要打开书橱,翻出里面的书。我不想让他养成到处乱翻的习惯,又不想扼杀他的探究欲。怎么办?我一方面告诉他乱翻书不好,另一方面他实在要打开的话,就建议他:好吧,那我们拿一样东西,拿好就把书橱关上。他每次都很开心地照办。现在,他不仅会打开书橱,挑选一样东西,然而把橱门关上;而且东西玩好后,他还会打开橱门,把东西放回去。
5、让孩子承担一点责任
其实,孩子的责任感就应该从小培养。孩子应该从对自己做的事承担责任开始,树立起责任意识。孩子时常会把一大堆玩具弄得满地都是,我会让他和我一起收拾玩具,或者引导他自己收拾。他掉落的东西我让他自己捡起来,他摔倒后我让他自己爬起来。凡是他能做的事情,我都让他自己做。
6、让孩子了解别人的感受
一个不了解别人感受的人,是很难体谅别人的。虽然大人的世界有太多的辛苦和不如意,这些你或许不想让孩子过早知道。但让孩子了解父母的感受,体谅父母的辛苦,对孩子却是不无益处的。所以,我会让孩子知道我真的很累,我要睡觉,希望他自己玩,不要打扰我;我会让孩子知道我对他不好的行为真的很生气;我会让他知道打别人,别人会很痛,想打别人先打自己试试看;我会让他知道人是不可能不生病的,在他生病时,他必须坚强起来,承受疾病带来的不适,而不是无休止地折磨大人……
孩子的性格都是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起来的,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更努力探索,使孩子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一个高情商的人。
幼儿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多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
新华网浙江频道6月4日电一份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疾患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1.5%上升到去年的6%。日前,市红会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邵征阳也告诉记者,小孩的心理问题同样不能忽视。
乐乐才一岁半,平时都跟着爷爷奶奶住。不过,最近乐乐的行为让妈妈有些疑惑,不仅脾气拧了起来,而且只要大人一说“乐乐不听话”,他就跑到自己的小床上抱起睡觉用的“毯毯”。上星期天,乐乐妈的手指不小心割破流血,乐乐见了更是哭着跑去小床上抱起毯子一个劲地喊:“妈妈‘毯毯’”。
邵医生认为,乐乐过分依赖毯子,说明大人给予孩子的关注不够,使得辨别能力差的孩子把每天陪他睡觉的“毯毯”错当成一种亲人的安抚,长此以往,孩子很可能不再愿意与大人沟通,甚至产生孤独的感觉。“儿童在婴儿期的情绪发展是否健康,将决定着孩子早期智力的萌发,并影响其人格特性的形成乃至成人后的行为。”
要重视孩子的心理表现,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邵医生提供了几个方法:多爱抚孩子,让孩子每天体会父母的关爱;别给孩子不良心理暗示;对孩子少打骂,多沟通,让孩子在父母面前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父母要学会适当地忽视孩子
泡泡已经一周岁了,回想这一年,真是酸甜苦辣全齐了。泡泡虽然超级可爱,却是个不让人省心的孩子。经过对育儿方面知识的长期钻研,泡泡妈现如今已俨然成了一个育儿达人啦!
泡泡出生时遭遇病理性黄疸,康复回家后,小家伙先是夜啼,每天从晚上11点开始,哭到凌晨两三点才睡,一定要竖着抱,还得走,必须抱着睡,睡着了还哼唧哼唧,醒了就找奶。等大了一点,那个皮啊,一刻都不停,所谓的一觉到天亮,在我看来简直就是传说。
我整天上网钻研:夜啼是不是缺钙?多动是不是缺锌?睡不踏实是吃多了还是没吃饱?究竟夜里要连续睡多久才算正常?甚至他睡觉时我也不敢睡,就坐在他床边看着。后来一位儿科老专家对我说:孩子只要饮食正常,大小便正常,最主要精神好,你就没什么需要担心的,睡觉哼唧你就让他哼唧,他睡他的你睡你的,要学会适当地忽视孩子,否则太过担心的话,对你对他都不好。
后来想想,其实这话非常正确,我们每个做妈妈的,都对孩子的一举一动过于关注,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科学喂养是应该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太过于刻板和教条。经常有妈妈问我:我的孩子一个月了,吃不饱,一顿我该给他加多少奶粉呢。其实在我的宝宝一个月时,性黄疸,康复回家后,小家伙先是夜啼,每天从晚上11点开始,哭到凌晨两三点才睡,一定要竖着抱,还得走,必须抱着睡,睡着了还哼唧哼唧,醒了就找奶。等大了一点,那个皮啊,一刻都不停,所谓的一觉到天亮,在我看来简直就是传说。
我整天上网钻研:夜啼是不是缺钙?多动是不是缺锌?睡不踏实是吃多了还是没吃饱?究竟夜里要连续睡多久才算正常?甚至他睡觉时我也不敢睡,就坐在他床边看着。后来一位儿科老专家对我说:孩子只要饮食正常,大小便正常,最主要精神好,你就没什么需要担心的,睡觉哼唧你就让他哼唧,他睡他的你睡你的,要学会适当地忽视孩子,否则太过担心的话,对你对他都不好。
后来想想,其实这话非常正确,我们每个做妈妈的,都对孩子的一举一动过于关注,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科学喂养是应该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太过于刻板和教条。经常有妈妈问我:我的孩子一个月了,吃不饱,一顿我该给他加多少奶粉呢。其实在我的宝宝一个月时,我也会经常上网查询相关问题,但这样的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孩子饿了会主动要吃,而吃饱了他也不会再吃了。
平时经常在点点周刊群里和妈妈们交流育儿经,经常发现有妈妈问:我的宝宝感冒了,或者发烧了,或者拉肚子了,应该吃什么药呢。我想说的是:感冒,发烧,拉肚子,这三样是宝宝们最常见的问题。而面对这些问题时,妈妈们不应急于用吃药或者打吊针来解决问题。妈妈们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应该是细心观察,如果宝宝精神好,那基本就无大碍。最好是用食疗的方法来让宝宝们尽快恢复。如果太过依赖药物,往往就会破坏孩子们的免疫力。比如感冒了,如果宝宝精神和饮食都正常,那么注意给他保暖,用稍热的水给他泡脚,或者用45度左右的水给他泡澡,可吃一些温性的食物,比如鸡汤,山药,红糖等;如果宝宝咳嗽,白萝卜炖排骨,是非常好的止咳食物;如果宝宝发烧了,精神好,体温低于39度,肯喝水,那么妈妈们可以尝试着用物理方法给宝宝降温,贴退烧帖,用温水擦拭身体。如果体温高于39度,可以吃些退烧药;如果宝宝拉肚子,同样,在宝宝精神状态好的情况下,可以给他吃一些妈咪爱和蒙脱石散。
饮食上,煮透的香菇水,煮熟的胡萝卜,都是不错的止泻食物。当然了,当宝宝们不舒服的时候,出于保险,妈妈们应该带宝宝去医院进行详细的诊断。
孩子,记得永远忽视别人的不足
孩子,记得永远忽视别人的不足
学校数学比赛,小雨自认为比较简单,结果成绩出来,小雨眼里的学霸成绩出乎意料,所以私下里与同学一起在议论分数的问题。
但是,在背后议论别人的失常的分数却是不好的。
孩子,请记得永远忽视别人的不足而记得别人的好。
人的进步来源于两方面,一方是本书上的学习,另一方面是别人那儿的借鉴。
你关注了别人的什么,意味着你是不是可以从别人那儿借鉴什么。你关注了别人的不足,除了当成教训以外,是没有什么收获的,教训的事只能保证自己少走弯路,而不能指引自己前进的方向,如同惩罚一样,只知道不能这样去做,而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做。
而关注别人的优点则相当于指引一种前进的方向,就是可以向这种优点学习,可以向这个方向努力,别人的缺点是堵截式的,它防止人后退;而别人的优点是引导式的,它激励人向前进。
即使是别人出现了不足,最多也仅以此自勉,而在众人中讨论其实是不妥当的,一方面会加重别人的心理负担,另一方面也会有人群中引起负面反应,更重要的一面是容易让别人认为你的讨论属于骄傲自大。即便是你无心,但是别人却听者有意。
要记住,当别人出现不足时。
在众人间谈论,你的为人处事只能得三十分。
在众人谈论间强制自己不说,你的为人处事能得六十分。
在众人谈论间认为根本没有必要去说,你的为人处事能得八十分。
在众人谈论间你不仅不说别人的失误,而且还能举出别人的许多优点,你的为人处事才是满分。
因为,要努力忽略别人的不足,不足断已后路;但是一定要记得别人的优点,优点促进借鉴。
每个人,都会有自身不足之时。容得了别人,才容得了自己。
孩子,你只需记得别人的好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