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班的翻绳乐
发布时间:2020-11-17 中二班幼儿园工作计划 小二班幼儿园工作总结 幼儿园绳的教案 翻花绳是一个古老的民间游戏,取材方便,简单易学。记得我们小的时候没有那么多的玩具,家里的经济条件又不允许买玩具,也没有电视和电脑等多媒体工具,只好玩一些能够自力更生的、不花钱的游戏。
当时我们小孩子之间玩的真是不亦乐乎,谁要是会个新的花样,追着人家非要学会;谁要是有个新的材料绳子能够让小伙伴们羡慕上半天。
上个月,我们班进行了“翻花绳”的游戏活动,没想到孩子们都积极参加,兴趣很浓,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不但发展了孩子们的交往合作能力,还发展了孩子手臂动作的灵活性。
翻花绳是至少两人合作才可以玩的游戏,幼儿想在玩花绳,就必须找到一个或多个乐意与之合作的游戏伙伴,同时,他们在活动过程中还必须齐心协力,动作协调一致,才能顺利地开展游戏。
在翻花绳活动中,小女孩普遍比小男孩翻得好,这与她们认真、细心的性格特征有关。(wwW.289A.COM 生日祝福语网)
于是,在活动中我让男女小朋友互相搭配,合作翻绳,使小男孩在小女孩的带领下,很快地学会了翻绳。
看着孩子们灵巧的小手翻来翻去,就象美丽的蝴蝶在上下飞舞。
原来。
“心灵手巧”这个词不是只属于我们成人。
随着翻花绳活动的深入,我班孩子们又想出了许多有趣的玩法。
什么“蝴蝶结”“双降落伞”“小方块”等等,虽然有些花样看起来很迁就,但是看他们玩得那么投入、那么开心,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幼儿学习故事:翻翻乐
观察对象:小颖、小伊(中班)过程描述:小伊:我们先把卡片放在格子里。小颖:咦,卡片后面为什么贴上了黑纸?
小伊:上次我们玩的时候,后面看得出影子的,这样的话很简单。
幼儿在游戏之前观察到背面贴上了深蓝色的纸,根据上次游戏的情况反馈:孩子们发现背面能够看到图形的影子,这样过于简单,所以提升了一下。
小颖:我们先来石头剪刀布。
小颖、小伊:石头、剪刀、布……
小伊:我赢啦!我先翻,动物卡片是我的。
小颖:再来。
小颖、小伊:石头、剪刀、布……
小颖:这次轮到我翻了,是水果卡片,属于我的。
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迫不及待地想翻出来属于自己的卡片,在石头剪刀布的时候有些心急,游戏中孩子的积极性很高。
小颖:还有最后一张卡片了,我们快来石头剪刀布吧!
小伊、小颖:石头、剪刀、布……
小伊:我赢啦!最后一张肯定是属于我的动物卡片。
小伊小朋友在最后的石头剪刀布游戏中获胜了,她非常自信地觉得肯定是属于自己的动物卡片,但是……小朋友们,你们猜猜,有不一样的结果吗?
教师评析:
《翻翻乐》游戏根据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及本班孩子的兴趣爱好设计。孩子们在日常活动中特别喜欢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同时,他们的创造力非常棒,能够将“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运用各个环节中,因此,《翻翻乐》游戏充分抓住这一点,将各种玩法进行综合:有记忆类型的、观察思考类型的等,孩子们在游戏中表现得非常沉着,也不乏兴趣的提升。《指南》在社会领域中之处:“经常和幼儿玩带有规则的游戏,遵守共同约定的游戏规则”。本次《翻翻乐》游戏中的情节、对话、规则都是在两位小朋友合作之中生成的。同时,在最后,为后续的游戏生成悬念,请其他小朋友猜测一下会出现什么不同的结果,从而增加游戏的探索性。
小班宝宝学跳绳
当我们还在做操的时候,拉拉拉着我的衣服对我说“周老师,我要跳绳。”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跳绳是一项比较难的技能,跳绳需要眼、手、脚、身体各个部分的共同配合才能够跳的起来,这就要考验幼儿的协调能力了,所以对于拉拉提出跳绳的想法,我存在着一丝犹豫。我说:“先做操,我去找找有没有绳子,有就玩,没有就不玩了。”他急忙解释道:“有的有的,我刚才看见有绳子的。”我也知道有绳子,我把有绳子的框拿过来说,认真做完操,等等就玩绳子,好吗?”他很开心的点点头。
拉拉以前早操一动都不肯动,现在的他,基本上每天都能够做操,而且是快乐的做操,虽然动作不规范,节奏跟的也不好,但是他十分乐于参与活动,与大家一起做操做游戏,这是很大的进步。
早操结束以后,我挑选了两种玩具,一是绳子,二是长绳毽子,因为大多数的幼儿都不会跳绳,所以提供两种玩具供他们选择,我想,今天就让他们感受一下跳绳子的感觉吧。
我示范了一下正确的跳绳方法,我以为至少有一部分的孩子会选择玩简单一点的长绳毽子,但是所有的幼儿都选择了玩绳子。他们都不会跳绳,但是对此充满了兴趣,动作很笨拙的一遍又一遍的尝试起了跳绳。这个现象让我进一步了解,孩子们都喜欢具有挑战的事物,即使是小班的孩子,也不例外,我以前一直认为他们的能力比较差,对太难的事物不会太感兴趣,原来不是这样,他们喜欢挑战,他们也喜欢在困难中自我探索自我发现,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大班教育随笔:我们这样学习跳绳
大班教育随笔:我们这样学习跳绳
幼儿是如何学会跳绳的?大家可能会说要练,练多了,自然就学会了。然而,幼儿喜欢单调重复的练习吗?怎样让幼儿带着积极愉悦的情感学习跳绳?怎样有效支持幼儿获得跳绳的经验呢?下面是我带领幼儿学习跳绳的经历。
初次跳绳
幼儿升入大班,教师按惯例带领幼儿开展跳绳活动。刚开始的几分钟,跳绳场面比较热闹。可不久,有幼儿就说:“老师,我不会跳。”“老师怎样跳呀?”会跳几下的赵鑫凯则说:“太累了。”运动能力强的赵梓萱艰难地、不连贯地跳了几下,说:“唉,太难了!”孩子们“知难而退”,有的收好绳子去玩其他器械,有的拿着绳子追逐跑,有的拿着绳子挥舞……我们只好终止跳绳活动。
初次接触绳子,孩子们从兴趣盎然到知难而退,整个过程持续了不到1o分钟。为什么会这样?通过查阅资料和分析,我意识到跳绳需要有一定的对绳子的操控技能和一定的身体素质,如平衡能力,手、眼、脚等协调能力,腿部肌肉的力量、耐力以及心肺耐力,等等。幼儿初次接触绳子,对操控绳子缺乏经验,理所当然会出现觉得跳绳很难、不知怎样跳、太累了等情况。看来学会跳绳不是一时半刻的事。于是,我决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先不练习跳绳,而是通过各种玩绳游戏帮助幼儿储备一定的跳绳技能,锻炼身体素质,并持续激发他们的玩绳兴趣。
自由玩绳
我对幼儿说:“今天我们不跳绳,我们来玩绳,爱怎么玩就怎么玩,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两个人甚至更多的人一起玩自己去找伙伴吧!”我的话音刚落,孩子们便情绪高涨地找玩伴玩了起来。有的四人站成“十”字形,各人手拿两个绳子棒,使劲地挥动绳子,边挥边说“大浪、小浪,大浪、小浪”。有的用一根绳子,其中两人牵着绳边甩边念“渔网、渔网,捞、捞、捞”,念完马上把绳子放低,另外两人马上从绳子上跳过,有时举绳人念完马上把绳子分别举到头顶、肩膀、腰部,另两人则根据绳子的高度尝试跳过或钻过。有的三人共用一根绳子,其中两人牵着绳上下晃动,另外一人尝试从晃动的绳上跳过,或从晃动的绳下爬过、侧身翻滚过……
孩子们自由地、尽情地玩着,不断推陈出新,他们还自己制定游戏规则,根据现场情况不断地调整游戏过程。
幼儿玩绳时的动作有甩绳、晃绳等,他们还用走、跑、跳、爬、钻、滚等动作尝试经过晃动的绳子。这些动作锻炼了幼儿的手臂、手腕力量与灵活性,发展了幼儿对晃动的绳子的判断能力及躲闪能力,提高了幼儿的肌肉力量与耐力,为幼儿的跳绳活动作了身体素质和技能方面的铺垫。同时,在自由玩绳中。幼儿是带着积极的情感参与游戏的,他们越玩越开心,越玩越有智慧。
自主跳绳
一次,我的跳绳引来了孩子们的围观。有的问:“老师,你怎么能跳那么多下?”有的说:“老师,你跳得可好了。”……见孩子们颇有热情,我趁机说:“我以前也不会跳,后来我每天跳一跳,很快就学会了,不信你们试试。”果然,会跳几下的孩子马上加入跳绳的行列,不会跳的孩子也跃跃欲试,有些不想跳的孩子也不时停下脚步观看。
半个月后,孩子们对跳绳的热情又有所升温。于是,我开始细致全面地观察幼儿的跳绳情况,有了以下发现:(1)参与度。59%的幼儿经常参与跳绳,34%的幼儿偶尔参与,7%的幼儿不参与。(2)跳绳能力。24%的幼儿能连续甩绳跳,63%的幼儿是甩一下绳跳一下,13%的幼儿甩绳与跳同时进行。(3)跳绳姿势。幼儿的姿势五花八门,有的手提得高高的,有的一只手摇绳一只手不摇,有的手臂向旁边伸得直直的,有的甩绳时手臂太靠后,无法连贯甩动,有的靠肩关节带动手臂和手腕摇绳。参与跳绳的幼儿全都整个脚掌着地跳,有的幼儿跳时经常往后踢,有的幼儿跳时脚抬得很高。另外,还有幼儿蹲着跳,身体前倾着跳,身体后仰着跳,等等。
从观察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幼儿虽然经常跳绳,对跳绳的热情较高,但跳绳能力有限,跳绳姿势也不规范。跳绳的规范动作应该是:以眼向前望,腰背伸直,手臂与手肘约呈90度角为基本准备动作。用手腕力量摆绳,跳跃时双脚并合,脚尖或前脚掌有节奏地踏地跳,着地时膝盖微曲。因为跳绳姿势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幼儿能否熟练跳绳,所以,我需要根据幼儿的已有水平在后期的游戏中慢慢渗透跳绳的动作要领。
一、在游戏中学习
为了规范跳绳动作,提高幼儿的跳绳水平和兴趣,我开展了一系列相关游戏。
游戏1:蹦床。我让学生们模仿在蹦床上跳(双脚向上跳,落地时前脚掌着地)。玩的时候,有时听教师的口令玩,有时听哨声的节奏玩,有时听音乐的节奏玩。节奏快,幼儿蹦得快;节奏慢,幼儿蹦得慢。在幼儿对“蹦跳”有一定节奏感后,手摇与脚蹦同时进行,即手往后摇的同时脚马上蹦跳。
游戏2:盲狼和小兔。幼儿扮演小兔,教师或幼儿扮演盲狼。游戏开始时,小兔跳着游玩或跳着去采食物,盲狼闭眼听。谁的脚步声被盲狼听到,谁就可能被抓。
游戏3:老鹰和小兔。幼儿扮演小兔,教师或幼儿扮演老鹰。老鹰飞来了,小兔快速躲闪;老鹰飞走了,小兔悠闲地跳。
游戏4:青蛙和蛇。一个幼儿扮演青蛙,一个幼儿扮演蛇,扮演蛇的幼儿手拿绳棒,用手腕把绳子像蛇一样摆动起来去碰青蛙,青蛙跳着躲闪。
游戏5:跳晃动的绳。两个幼儿拿绳棒左右晃动绳子,另一个幼儿从晃动的绳子上跳过,比一比谁跳过的次数多。
幼儿在以上游戏中能自然习得跳绳的技能。如:“蹦床”游戏,幼儿练习用前脚掌有节奏地踏跳,着地时膝盖微曲;“盲狼和小兔”游戏,能锻炼幼儿用脚尖或前脚掌轻轻着地的能力;“老鹰和小兔”游戏,快跳与慢跳相结合,能锻炼幼儿跳的耐力;“青蛙和蛇”游戏,既能锻炼幼儿手腕的灵活性,为摇绳做准备,又能锻炼幼儿跳着躲闪的能力;“跳晃动的绳”游戏,能锻炼幼儿动作的灵敏性。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学习方式令幼儿感到轻松愉悦。
牛奶打翻的风波
情况描述
这天餐点时,沈老师刚给小朋友倒好牛奶才一转身,就听见几个小朋友一起叫起来:“老师,牛奶打翻了!”我转过头去一瞧,可不是吗,牛奶正顺着桌沿往下滴呢,可还没等我们说什么,佳佳和俊俊就用手指着对方,一起说:“是他(她),是他(她)把牛奶打翻的。”我生气的问:“到底是谁打翻的?”“是他(她)。”他们异口同声的叫起来。“是吗?”我陷入沉思,佳佳是班里的比较乖巧的孩子,而俊俊则是个十分调皮捣蛋的孩子。于是,我又问了他们俩几次到底是谁把牛奶打翻的,可他俩都说不是自己,是对方,周围的小朋友也说是佳佳。我听了很生气但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好办法说:“现在老师也分辨不出到底是谁把牛奶打翻了,我找警察叔叔来查,警察叔叔的本领很大的,他们一看就知道是谁把牛奶打翻的。”说完我就要去打电话。
没想到我刚想走,佳佳就低下头去开始哭起来,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到底是怎么回事了,后来,佳佳告诉我,说她不小心把牛奶打翻的。
分析与反思
孩子们一起生活在一个集体中,老师就像孩子的妈妈一样,在孩子的心里,老师就是绝对的权威,但是每个孩子都同样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不论是漂亮的,能干的,聪明的孩子还是调皮捣蛋,他们都渴望老师是关心自己,爱自己的。如果因为个人喜好,将私人感情融入到对孩子的爱中,那么爱的天平就倾斜了,对于孩子是不公平的。在以上案例中,两个孩子互相指责是把牛奶打翻的,我并没有主观的认定是佳佳干的,而是深思熟虑:“不能在没有弄清楚事实真相前随便批评人,否则会深深的伤害到孩子。”老师用正确、公正、客观的方法评价每个孩子,才会让佳佳免受伤害。
我们班的小乐乐
乐乐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孩子,妈妈不在的时候也能跟老师一起游戏,可妈妈一来却不愿意动了,我们只能在她粘贴画时让她在妈妈的怀里,而且不断的鼓励她。开始她还不愿意动,我们就鼓励她:“乐乐,你最能干了,一定会给大公鸡贴出最漂亮的衣服,要不然咱们来做一个游戏,老师贴一个,你贴一个好吗?”于是我就动手故意用夸张的动作和语调来贴上了第一片纸片,贴完后我还动了动画,对乐乐说:“乐乐,你看,大公鸡高兴了,它还在谢我呢,你听它说谢谢、谢谢。”这时乐乐露出了一点点微笑,我看见乐乐笑了,就对她说:“该你了,看你贴完,大公鸡对你说什么?”我把棉签和纸放在她手里,她就这样贴上了第一片纸片,我又动了动大公鸡,然后说:“大公鸡说你真能干,你贴的比老师贴的漂亮,它想让你把它打扮的最漂亮,然后跟着你回家每天叫你起床,好吗?”这时乐乐笑了,拿起第二张纸片……就这样,到最后,妈妈怎么劝,让她别贴了,(因为已经贴完)可乐乐就是不停手,还要继续贴,直到最后,我奖励给乐乐一大张奖票,她才跟着妈妈高高兴兴的回家了。对待乐乐这样的孩子,我们一直都是鼓励加表扬,尽量从她的眼神里去看她的要求,然后鼓励她把要求说出来。每天早晨,第一眼看见乐乐,我都会把她抱在还里抱一会儿,跟她聊聊天,问问早晨吃没吃饭,今天谁送来的,姥姥上班了吗……我觉得还是很有成效的。这段时间,乐乐会主动跑到我这里让我抱她,也主动的跟我玩闹,并且笑的声音会很大,我们有信心,终有一天乐乐的说话声会和笑声一样大。
攀爬绳网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攀爬绳网”!
为了丰富园内的户外活动生活,我园新上大型的攀爬网,上午我带领大班孩子来到这个庞然大物前,爬网的最高点有三米多高,我先给孩子讲解爬网的规则玩法及注意事项,然后让孩子自由玩。
我发出口令后,孩子们都迫不及待的冲到了大网前,开始了第一次攀爬,我看到爬在最前面的孩子还时不时向我招手示意,好像在炫耀自己爬得很快的样子,看到孩子玩得都非常带劲。
就在这时我突然发现韩雨芯小朋友站在那一动没动,这个小女孩平时性格就非常胆小内向,我一看就知道她不敢上,于是我走她跟前抚摸了一下她的头说:“你愿意玩吗”?她没说话只是微笑着点了点头。
我告诉她:“老师也非常胆小,不过老师想试试,咱俩比赛咋样”?她竟然爽快的答应了。
比赛开始了,我发现她紧紧抓着绳子,眼睛看着前面,两脚使劲的蹬着绳网,我故意拉在她后面,给她鼓励。
这时其他的小朋友都在为我俩加油!看到韩雨芯更来劲了,不一会就爬到了最高点,看到她那高兴的样子,我心里也感到了一丝自豪感!
不知道本文“攀爬绳网”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跳绳的感觉真好
小朋友从中班升入大班,就要开始学习跳绳了。
孩子们对跳绳的兴趣很高。
今天上午户外活动的时候,我带孩子们到操场上练习跳绳。
为了让孩子们积极的参与进来我拿了一根跳绳在孩子们面前显摆,对他们大声说:“孩子们,快来看我跳绳啊!”说完我就开始了跳,单脚跳、双脚轮流跳、正跳、反跳……孩子们都被我吸引了过来,此时孩子们欢呼声和掌声不断。
都争着抢着说:“我也试一试,我要和老师比赛……”
我觉着要让幼儿学习跳绳首先要让幼儿练习跳绳的基本步骤跳和绕。
我先让幼儿跟着我跳,在引导幼儿向前跳,向后跳与其他跳法。
接着让幼儿跟着我绕臂,引导幼儿向前绕、向后绕、单手绕,举起双臂绕。
通过这些步骤的练习,让幼儿在游戏中慢慢掌握跳绳。
对那些只能跳一两下的孩子,我鼓励他们独自练习,并且承诺只要他们能够连续跳三个就可以获得奖励。
对那些一点都不会跳的孩子,我就会重点引导,鼓励他们分解练习,并在幼儿回家后在爸爸妈妈的鼓动下多多练习。
以后的户外活动中,每个孩子都自信认真的练习着,逐渐产生了成就感和自信心。
有了主动练习跳绳的愿望并形成了奋发向上,努力克服困难的进取心理。
给每个幼儿自我展示的机会,让每个幼儿在大家面前表演,老师记录下每个小朋友的水平,根据不同的水平和能力,在作出不同的新要求,使每个孩子在各自的起点,又有新的进步。
跳绳风波
我们学校马上就要举行一年一次的体育竞赛了,这学期我们大班的孩子们是进行跳绳比赛。为了能让他们更好的练习,我在班上进行了一次小小的班级比赛。比赛结束时,胜负定出,胜的队高兴得拥抱在一起欢呼,输的队神情黯然地坐在一边不作声了。输队中,有几个女孩子眼眶红红的,马上要流出泪来了。因为已到离园时间,所以我只是安慰他们几句,就忙着迎接家长。赢的小朋友马上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爸爸妈妈,得到了爸爸妈妈的奖励,而输的小朋友则一个个垂头丧气地走了,刚刚眼眶红红的女孩子看见自己的爸爸妈妈马上就哭了。我看了心里也不是个滋味。
“不能让孩子输了就哭!”心底有个声音告诉自己。
第二天,我早早来到幼儿园等待小朋友的到来,几个输了的小朋友还是和昨天一样无精打采的。我问:“怎么了?还在为昨天的比赛输了不高兴吗?咱们可是男子汉,不能因为这一次输了就哭,输了怕什么,只要继续努力,输了还会变赢的!……”
晨间谈话时,我和孩子们又围绕着“输或赢”这个话题展开了讨论,孩子们畅所欲言,尽情讲述着自己会如何面对输赢。其间,我也会适时加入一两句进行引导。渐渐地,我发现输的小朋友脸上开始有了笑容。“输了不能哭,只要再努力,再加加油,我们肯定赢的!”“哈哈哈……”班里响起了欢乐的笑声,我也开心地笑了。因为,我相信“输”的阴影已影响不到我的孩子们了。
希望每一个孩子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输时不哭,学会坚强面对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