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比一比、赛一赛,看谁会“耍赖”》及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0-11-18 幼儿园小班数学比长短说课稿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使用称来测量体重,感知数字大小与轻重的关系。

2.开动脑筋、团结合作,用“耍赖”的方式使自己获胜,体验合作带来的乐趣与成功感。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幼儿经验:有过测量体重的经验,知道称的正确使用方法。

材料准备:音乐、PPT、体重秤、沙桶、玩具箱、沙包、书、积木和获胜者的奖牌等。

【活动过程】

一、课程导入

小朋友们上午好,谁能告诉我刚才你们贴的这些数字是代表什么意思?对是我们刚才测量的体重的数值。

小朋友们都会测量体重,也会读出称上的数字,我们一起来读出每个小朋友体重是多少千克?

那我想问一问你们每个人的体重是一样么?能告诉老师哪个小朋友最重么?读出相应的数字。最轻的是哪个?读出相应的数字。为什么说这个小朋友是最重的,而这个小朋友是最轻的呢?

教师总结:也就是数字越大就越重,数字越小就越轻。

二、幼儿尝试操作

1.每人选择一件物品放在称上称重(通过对比最初体重使幼儿感知负重,可以增加重量,在选择物品时选择较重的方法)。

小朋友都知道人的体重在短时间内是不会增重的,要想让自己的身体变得又高又重,小朋友就要多运动,多吃有营养的食物,要营养均衡。但是要注意不要发展成肥胖哦!

现在这名小朋友是你们当中最重的,现在有什么办法能让你的重量超过他或者接近他的重量呢!

有点耍赖哦,但今天咱们玩的就是耍赖的游戏。

2.小朋友们请仔细观察一下周围的物品,如果只允许你选择一件来使自己增重,你要选择什么物品?为什么?

有什么办法来比较几件物品哪个重一些,哪些轻一些?

(1)已有经验,积木比较重。

(2)大小,体积,多少。

教师选择几件物品,说明问题,请小朋友们过来试一试,认真的掂一掂。

告诉老师大的不一定沉,小的不一定轻,体积大的可能很轻,同样的容器,也可能不一样的重量哦,所以小朋友们,千万不要被表面迷惑哦。

那老师有个问题要问了,如果遇到两件物品的重量差不多,用什么测量工具能够告诉我们哪件物品轻一些,哪件物品重一些呢!对,就是称,称能告诉咱们更准确的重量。那么小朋友就可以分别拿着这两件物品到称上,称一称。数字大的说明所拿物品就重一些,数字小的说明所拿物品就轻一些。

3.老师今天给每组小朋友们都准备了称,从现在开始老师就领小朋友玩”耍赖”的游戏,给每个小朋友一次机会,让你的重量接近或者超过他的重量,你可以在老师准备的物品里面选择一件物品来使自己增重,在选择的过程当中,小朋友们可以挑一挑,拎一拎,然后到称上去称一称,把你称得得最大的数字写到前方白板上,当老师说停止的时候,你要告诉我你选择的是什么物品?(提醒幼儿每人选择一件物品)

好了,我们来看一下,上面是小朋友的真实体重,下面这一排是小朋友选择一件物品后的称重重量。

老师要找几个小朋友告诉我,你的真实体重是多少,拿了一件物品之后的重量是多少?拿的是什么物品?

是不是每个小朋友的重量都增加了呢!

咱们看看拿了一件物品后谁的重量最重?

你拿了什么物品使自己增重的?

你在选择的过程中是直接拿那件物品的么?

为什么选择这件物品?

那么我们也要像他学习,再选择物品时选择较重的,这样才能使我们在称得得数字更大。

4.个人赛,选三件物品,本次比赛将在每组中选出最重的那1名小朋友参加终极决赛。(使幼儿感受到多件物品使自己更重,掌握耍赖的方法)

小朋友如果想让自己在称上的数字变得更大有什么办法呢!

刚才老师允许小朋友每人选择一件物品,接下来老师允许你们每人选择三件物品来使自己增重。这次比赛老师会在每组中选出最重的那一名小朋友,作为自己组终极比赛的参赛选手哦,比赛前老师给你们一个小提示,今天的比赛老师允许你们“耍赖”,想一想,如何让你选择的三件物品变得更重,这三件物品可以填充重物,也可以更换填充物哦。

请小朋友们准备好,开始行动。

老师准备了更多的物品供小朋友们选择。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是否我们拿了三件物品后的重量,比拿了一件物品的重量增加了呢!

先找出每组负增长的小朋友,说一说为什么选择了三件物品后反而没有选择一件物品重了?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

有什么办法能让你选择的物品变重呢!

找出每组最重的小朋友,让他们分享一下经验,教师总结,并提出建设性建议。为什么拿了两件,有没有更好的选择,既让你能拿得住,又最终使称上的数字变得更大。(件数不是重要的,选择的物品的重量才是重要的)

恭喜这三名小朋友,你们将作为自己组终极决赛的参赛选手。

5.接下来,到了我们的终极比赛环节(角逐“重王”)。

组员配合参赛选手选择多件物品或者人来帮助参赛选手增重。注意,所称的物品或者人一定都在称的上面,离开地面。请小朋友们准备好,开始行动。

看三组的数字大小,哪组数字最大?那今天谁是我们的“重王”?

请你们组分享一下成功经验吧!你们很会“耍赖”嘛!可以到前面还原一下刚才的场景么?

选择了较重的物品。

选择的每件物品里面都装有重物。

用背、提、挎、咬、抱、背、脚下放的方式,还借助了同伴帮忙使自己组最终获胜。

你们的办法可真多!你们是当之无愧的“重王”

有请“重王”小组到前方来,请给我们的“重王”鼓掌。

老师为胜利者戴上“重王”奖牌。(音乐:豪勇七蛟龙)祝贺你们!

三、还能怎么比(比合作精神)

1.(音乐:豪勇七蛟龙)(请获胜的冠军组站在比赛区域)这组小朋友动脑筋使用了各种方法,机智地获得了比赛的胜利。他们的成功离不开组员的共同努力。冠军们,拥抱一下你们的同伴吧!

2.今天的比赛,老师允许你们“耍赖”了,但“耍赖”只限于今天的活动,过期作废哦。以后在测量体重的时候可不能耍赖,这样才能得到真实正确的结果。

在活动结束之前,老师留给小朋友们一个小小的任务,那就是回家动脑筋思考一下,如果再给你一次比赛的机会,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超过“重王”呢!开动你的小脑筋,明天咱们一起再比一比。

活动反思:

孩子们在想一想,看一看,做一做中结束了本次活动,加深了孩子们对不同量测量工具的了解,虽然参与性很高,但对与我们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本次活动的难度较大,尤其是在记录活动环节。因为平时的教学活动在这方面我没有细心指导,忽略了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所以孩子们记录起来很困难。

幼儿百科:体重是裸体或穿着已知重量的工作衣称量得到的身体重量。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儿园教案阅读

中班数学教案《比一比》及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中班的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已经在细心观察,他们会进行一些初步的比较分析,如:在餐后活动时间,小朋友喜欢聚在一起讨论外面横着竖着的栏杆,有的说这个大、那个小;这个胖、那个细,说明幼儿对同类事物开始作比较了,但还不会用正确的语言来表达,数学活动《比粗细》的教育目标在于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获得感性认识,会用多种测量方法比较物体粗细,并能用语言正确表达,通过分层投放材料的操作,培养幼儿的探索意识和主动学习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并用语言准确表达。

2.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让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粗细。

3.提高幼儿的探索欲望和主动学习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感知物体的粗细。

活动难点:

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粗细。

活动准备:

1.图片:粗细不同的茄子、大树、萝卜。

2.粗细不同的纸棒、水彩笔、吸管、旺仔瓶等实物。

教学方法:

观察法、操作法、游戏法。

活动过程:

一、通过玩游戏“粗宝宝、细宝宝”引出主题,初步感知物体的粗细。

1.教师出示两根纸棒,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问题。

师:它们有什么不同呢?(一个粗一个细。)

2.请幼儿将纸棒按粗细进行分类。

(1)出示纸盒,请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看看这两个小盒子上有什么?(有两个洞洞。)这两个洞洞有什么不同呢?(一个大一个小。)你能看出哪个是粗宝宝家的房门,那个是细宝宝家的房门?

(2)介绍活动规则。

(3)幼儿动手操作,感知纸棒的粗细。

请个别幼儿在藏宝袋中拿出一个粗的和一个细的物体,并说一说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了解粗细必须通过比较才能知道的。(指认)

二、启发幼儿感知物品的粗细,并按粗细进行分类。

1.出示所比较的物体的图片。

2.引导幼儿观察物体,初步感知物品的粗细。

师:出示两根茄子,请幼儿仔细看看,这两根茄子有

什么不同?(一根粗,一根细。)

师:出示两棵大树图片,小朋友再仔细看看,这两棵树有什么不同呢?(一棵粗,一棵细。)

3.启发幼儿将物品按粗细进行分类。

师:小朋友,请你们动脑筋想一想,这些物品可以怎样分类呢?

请个别幼儿上前来操作,其余的幼儿观察。

三、幼儿集体操作。

师:请小朋友完成数学课本中第29页的内容,看一看图中的物品,哪个粗,哪个细,请你把细的物品圈出来吧。

四、游戏:说相反。

幼儿跟老师玩“说相反”的游戏,加深幼儿对粗细的认识和理解。

五、活动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知道了通过比较能够知道哪个物体粗,哪个物体细,物品的粗细是相对的,同类物品,不同类物品,除了粗细不同,在大小,颜色,长短等方面也有区别,小朋友一定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找出它们不一样的地方。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在活动室里找出粗的物品和细的物品,看谁找得又多又快。

活动反思:

本次三课活动,我上的是中班数学活动《比一比》(比较粗细),活动一开始我通过游戏“粗宝宝、细宝宝”引出主题,初步让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因为,粗细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在出示两根粗细不同的纸棒时,有的幼儿说这个大、那个小,这个胖、那个细,但幼儿还不会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物体的粗细。在这一环节上应该多出示些粗细不同的物品为幼儿作比较,通过比较得出其结论。在操作过程中,我投放的材料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几种粗细、颜色不同的吸管、水彩笔、旺仔牛奶盒、彩笔盒等粗细不同的物品,来引导幼儿通过比较并正确表述物体的粗细,幼儿们在表述的时候大多数能明确说出物体的不同,还有部分幼儿不能准确的表述。在展示图片上时间有点长,到了后面的环节就有些显得时间有些仓促。总的来说,在本次活动中,部分幼儿对粗细没有生活经验,在学习时,这部分幼儿掌握的不是太好,还需要加深幼儿对粗细这些概念的理解。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将取长补短,引导幼儿们在活动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幼儿百科:比较意思是指对比几种同类事物的异同、高下。

中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比一比》


设计意图:

中班的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已经在细心观察,他们会进行一些初步的比较分析,如:在餐后活动时间,小朋友喜欢聚在一起讨论外面横着竖着的栏杆,有的说这个大、那个小;这个胖、那个细,说明幼儿对同类事物开始作比较了,但还不会用正确的语言来表达,数学活动《比粗细》的教育目标在于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获得感性认识,会用多种测量方法比较物体粗细,并能用语言正确表达,通过分层投放材料的操作,培养幼儿的探索意识和主动学习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并用语言准确表达。

2.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让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粗细。

3.提高幼儿的探索欲望和主动学习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感知物体的粗细。

活动难点:

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粗细。

活动准备:

1.图片:粗细不同的茄子、大树、萝卜。

2.粗细不同的纸棒、水彩笔、吸管、旺仔瓶等实物。

教学方法:

观察法、操作法、游戏法。

活动过程:

一、通过玩游戏“粗宝宝、细宝宝” 引出主题,初步感知物体的粗细。

1.教师出示两根纸棒,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问题。

师: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一个粗一个细。)

2.请幼儿将纸棒按粗细进行分类。

(1)出示纸盒,请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看看这两个小盒子上有什么?(有两个洞洞。)这两个洞洞有什么不同呢?(一个大一个小。)你能看出哪个是粗宝宝家的房门,那个是细宝宝家的房门?

(2)介绍活动规则。

(3)幼儿动手操作,感知纸棒的粗细。

请个别幼儿在藏宝袋中拿出一个粗的和一个细的物体,并说一说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了解粗细必须通过比较才能知道的。(指认)

二、启发幼儿感知物品的粗细,并按粗细进行分类。

1.出示所比较的物体的图片。

2.引导幼儿观察物体,初步感知物品的粗细。

师:出示两根茄子,请幼儿仔细看看,这两根茄子有

什么不同?(一根粗,一根细。)

师:出示两棵大树图片,小朋友再仔细看看,这两棵树有什么不同呢?(一棵粗,一棵细。)

3.启发幼儿将物品按粗细进行分类。

师:小朋友,请你们动脑筋想一想,这些物品可以怎样分类呢?

请个别幼儿上前来操作,其余的幼儿观察。

三、幼儿集体操作。

师:请小朋友完成数学课本中第29页的内容,看一看图中的物品,哪个粗,哪个细,请你把细的物品圈出来吧。

四、游戏:说相反。

幼儿跟老师玩“说相反”的游戏,加深幼儿对粗细的认识和理解。

五、活动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知道了通过比较能够知道哪个物体粗,哪个物体细,物品的粗细是相对的,同类物品,不同类物品,除了粗细不同,在大小,颜色,长短等方面也有区别,小朋友一定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找出它们不一样的地方。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在活动室里找出粗的物品和细的物品,看谁找得又多又快。

活动反思:

本次三课活动,我上的是中班数学活动《比一比》(比较粗细),活动一开始我通过游戏“粗宝宝、细宝宝”引出主题 ,初步让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因为,粗细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在出示两根粗细不同的纸棒时,有的幼儿说这个大、那个小,这个胖、那个细,但幼儿还不会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物体的粗细。在这一环节上应该多出示些粗细不同的物品为幼儿作比较,通过比较得出其结论。在操作过程中,我投放的材料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几种粗细、颜色不同的吸管、水彩笔、旺仔牛奶盒、彩笔盒等粗细不同的物品,来引导幼儿通过比较并正确表述物体的粗细,幼儿们在表述的时候大多数能明确说出物体的不同,还有部分幼儿不能准确的表述。在展示图片上时间有点长,到了后面的环节就有些显得时间有些仓促。总的来说,在本次活动中,部分幼儿对粗细没有生活经验,在学习时,这部分幼儿掌握的不是太好,还需要加深幼儿对粗细这些概念的理解。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将取长补短,引导幼儿们在活动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比一比》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愿意大声回答教师的问题。

2、按要求正确地在排序板上摆放,并尝试一一对应地方法比较俩组物体的多少。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一一对应的俩中物体的多少。

2、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谁多谁少后,引导幼儿说出多的是谁少的是谁。

活动准备

玩偶、书、小筐

活动过程

1、小熊请客。

2、小狗小猫排排队。

3、小狗小猫谁多谁少。

4、幼儿操作活动。

活动反思

这部分幼儿掌握的不是太好,还需要加深幼儿对物体多少的理解。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将取长补短,引导幼儿们在活动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幼儿百科:比较意思是指对比几种同类事物的异同、高下。

中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比一比,说一说》


活动目标:

1、能用目测的方法判断、比较物体的粗细与宽窄。

2、愿意用语言表述活动的结果。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能用目测的方法判断、比较物体的粗细与宽窄。

活动准备:

1、班级环境中布置一些粗细、宽窄不同的物品,如:绳子、平衡板、圆柱积木等。

2、大象和长颈鹿图片各一张,幼儿画出。

活动过程:

一、观察动物图片,区别粗细。

1、出示大象和长颈鹿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提问:大象和长颈鹿比,谁的腿粗,谁的腿细?学说:大象腿粗,长颈鹿腿细。

2、拓展经验:知道哪些东西有粗细。如吸管有粗有细等。

二、观察积木板,区别宽窄。

以大象和长颈鹿要过桥的游戏情节,引导幼儿比较桥面的宽和窄。

三、观察班级环境中的物品,找粗细。

请幼儿举出相关的例子,如有的笔粗,有的笔细等。

四、游戏:比一比,找一找。

1、到户外场地将幼儿分成两组游戏:老师发出指令,如:“抱一抱粗树干。”一组幼儿找到粗树干抱一抱,另一组幼儿观察、评价是否找对了。游戏继续进行:找细树干,从宽宽的小桥上走过,从窄窄的小路上走过……

2、游戏几次后两组交流。

活动反思:

在本课的设计中,情境的创设、游戏的开展,都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的发言精彩、准确,可以说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相关推荐

  • 中班数学教案《比一比》及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中班的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已经在细心观察,他们会进行一些初步的比较分析,如:在餐后活动时间,小朋友喜欢聚在一起讨论外面横着竖着的栏杆,有的说这个大、那个小;这个胖、那个细,说明幼儿对同类事物开...
    2020-09-19 阅读全文
  • 中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比一比》 设计意图: 中班的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已经在细心观察,他们会进行一些初步的比较分析,如:在餐后活动时间,小朋友喜欢聚在一起讨论外面横着竖着的栏杆,有的说这个大、那个小;这个胖、那个细,说明幼儿对同类事物开...
    2021-05-26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比一比》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愿意大声回答教师的问题。 2、按要求正确地在排序板上摆放,并尝试一一对应地方法比较俩组物体的多少。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一一...
    2020-11-20 阅读全文
  • 中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比一比,说一说》 活动目标: 1、能用目测的方法判断、比较物体的粗细与宽窄。 2、愿意用语言表述活动的结果。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2021-04-26 阅读全文
  •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图形宝宝的比赛》 设计意图: 《纲要细则》中指出:“教师要利用儿童感兴趣的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3岁的幼儿对图形和色彩非常感兴趣。设计这个活动,是以幼儿看动画片的形式吸引幼儿注意力,使幼儿对学过的图形有...
    2020-02-25 阅读全文

设计意图: 中班的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已经在细心观察,他们会进行一些初步的比较分析,如:在餐后活动时间,小朋友喜欢聚在一起讨论外面横着竖着的栏杆,有的说这个大、那个小;这个胖、那个细,说明幼儿对同类事物开...

2020-09-19 阅读全文

设计意图: 中班的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已经在细心观察,他们会进行一些初步的比较分析,如:在餐后活动时间,小朋友喜欢聚在一起讨论外面横着竖着的栏杆,有的说这个大、那个小;这个胖、那个细,说明幼儿对同类事物开...

2021-05-26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愿意大声回答教师的问题。 2、按要求正确地在排序板上摆放,并尝试一一对应地方法比较俩组物体的多少。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一一...

2020-11-20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能用目测的方法判断、比较物体的粗细与宽窄。 2、愿意用语言表述活动的结果。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2021-04-26 阅读全文

设计意图: 《纲要细则》中指出:“教师要利用儿童感兴趣的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3岁的幼儿对图形和色彩非常感兴趣。设计这个活动,是以幼儿看动画片的形式吸引幼儿注意力,使幼儿对学过的图形有...

2020-02-25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