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一样重的物体》及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0-11-19 幼儿园大班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活动教案及反思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轻重、理解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
2、初步学习运用换算的方法计算物体的重量。
3、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4、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幼儿感受各物体的重量不一样,理解重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学习以换算的方法计算物体的重量。
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使用的教具:水果实物(桔子、香蕉各1个)、贴绒水果(3个苹果、4个梨子、1个菠萝)、贴绒动物(1只狗、4只鸡、9只老鼠),自制天平教具两个,积木(大、中、小积木若干),幼儿练习用的作业纸。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实物教具
——教师拿出桔子和香蕉,在幼儿面前掂量掂量,让幼儿猜猜谁轻谁重。并将桔子和香蕉交给幼儿,让幼儿也感受一下谁轻谁重,有的幼儿觉得桔子重,香蕉轻,有的幼儿觉得香蕉重,桔子轻。
问:怎样才能知道它们谁轻谁重?(幼儿回答)
二、教师出示天平、引导幼儿比轻重。
如图:
——教师将香蕉和桔子放于天平上,让幼儿观察谁轻谁重。
——教师出示贴绒动物小狗、鸡和老鼠,请幼儿讲讲它们谁轻谁重。
——教师将贴绒动物放在天平上(如图)。
1只小狗
3只鸡
图1
问:一只狗有几只鸡那么重?
——教师演示贴绒动物,将一只鸡替换成三只老鼠,请幼儿想一想一只鸡和三只老鼠一样重,那么一只狗有几只老鼠重。(九只)
1只鸡
3只老鼠
图2
——教师出示贴绒水果,并演示。
3个苹果
2个梨子
图3
2个梨子
1个菠萝
图4
问:两个菠萝有几个梨子那么重?
两个菠萝有几人苹果那么重?
四个梨子有几个苹果那么重?
——教师操作贴绒教具,帮助幼儿理解三种水果之间的重量关系。
三、比比谁最快,教师分发积木给每个幼儿。
——教师出示积木教具;一块大积木有两块中等积木大,一块中等积木有三块小积木大,想想一块大积木应该有多少块小积木大。
——让幼儿操作积木学具:1块大积木=6块小积木
——教师演示积木教具。
问:一块大积木有两块中等积木大,一块中等积木有四块三角形积木大,想一想:一块大积木应该有多少块三角形积木大?
——让幼儿操作积木学具:1块大积木=8块三角形积木
四、分组练习(将幼儿分成三组)
第一组的幼儿操作积木学具,第二组的幼儿完成作业纸,第三组的幼儿操作天平教具。
教学反思
活动评析:教师在演示教具的过程中,可以用对应、数数的方法,让幼儿理解三种物体间的重量关系。
幼儿百科:物体,指自然界客观存在的一切有形体的物质,一般分有气态、液态和固态。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儿园教案阅读
幼儿园大班教案《物体怎样移动》及教学反思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幼儿园大班教案《物体怎样移动》及教学反思”,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探索的兴趣。
2、使幼儿初步了解物体是怎样移动的原理。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重点难点
通过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轻重不同的纸盒、积木、球、纸、书包、车等。
2、一个无轮的箱子、一个有轮的箱子、绳子、圆形木棍。
3、水盆、水桶、装水的圆形矿泉水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集体演唱《你是怎样笑的》。
2、由《乌鸦喝水》的故事激趣,引导幼儿将乒乓球从没有水的桶底移动到桶面,从而引入新授。
二、基本部分:
1、出示物品,引导幼儿认识物品。
2、布置任务。动手操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使这些物体移动。(教育幼儿不要拥挤、哄吵,并且最好用多种方法使物体移动,并把方法记住)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个别指导,注意发现与众不同的方法。
4、幼儿汇报自己的发现成果。
5、教师小结。
6、教师出示皮球,引导幼儿用力大和用力小地尝试移动,并发现新结论(用力大,物体运动又快又远;用力小,物体运动慢且近)。
7、出示大矿泉水瓶,启发幼儿用最省力的方法来移动。
8、出示没有轮的箱子,鼓励幼儿想办法来移动。再出示有轮的箱子,进行操作比较,知道给重物体按上轮子会更省力。
9、知识拓展。平时看到建筑工地上的叔叔们如何将和好的泥浆或砖从一楼移动到上面的楼层上的?(滑轮)
(随机展示水井打水原理)
10、小结。鼓励幼儿在以后的生活中要多观察、多探索,发现更多的物体移动的方法。
三、结束部分:
组织幼儿出户外体验用不同的方法移动物体。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发现幼儿的参与性是蛮高的。幼儿在玩中探索、发现物体运动的关系。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运用了多种方法,发挥了幼儿创造性思维。作为教师做的不够的地方就是每次操作之后,应该把要点更清楚地提一下,这样可能幼儿的知识概念更清晰一点,这样不仅心里领会,嘴巴上也能表达出来。还有在操作中可以让幼儿两两比较玩一下,这样可能更好地引起幼儿的互动,给予幼儿更直观的感受。
幼儿百科:移动含义指改换原来的位置。
关于“幼儿园大班教案《物体怎样移动》及教学反思”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幼儿园大班教案《一样重吗》含反思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幼儿园大班教案《一样重吗》含反思》
大班教案《一样重吗》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初步学习运用换算的方法计算物体的重量,感知物体的轻重、理解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一样重吗》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轻重、理解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
2、初步学习运用换算的方法计算物体的重量。
3、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幼儿感受各物体的重量不一样,理解重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学习以换算的方法计算物体的重量。
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使用的教具:水果实物(桔子、香蕉各1个)、贴绒水果(3个苹果、4个梨子、1个菠萝)、贴绒动物(1只狗、4只鸡、9只老鼠),自制天平教具两个,积木(大、中、小积木若干),幼儿练习用的作业纸。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实物教具
——教师拿出桔子和香蕉,在幼儿面前掂量掂量,让幼儿猜猜谁轻谁重。并将桔子和香蕉交给幼儿,让幼儿也感受一下谁轻谁重,有的幼儿觉得桔子重,香蕉轻,有的幼儿觉得香蕉重,桔子轻。
问:怎样才能知道它们谁轻谁重?(幼儿回答)
二、教师出示天平、引导幼儿比轻重。
如图:
——教师将香蕉和桔子放于天平上,让幼儿观察谁轻谁重。
——教师出示贴绒动物小狗、鸡和老鼠,请幼儿讲讲它们谁轻谁重。
——教师将贴绒动物放在天平上(如图)。
1只小狗
3只鸡
图1
问:一只狗有几只鸡那么重?
——教师演示贴绒动物,将一只鸡替换成三只老鼠,请幼儿想一想一只鸡和三只老鼠一样重,那么一只狗有几只老鼠重。(九只)
1只鸡
3只老鼠
图2
——教师出示贴绒水果,并演示。
3个苹果
2个梨子
图3
2个梨子
1个菠萝
图4
问:两个菠萝有几个梨子那么重?
两个菠萝有几人苹果那么重?
四个梨子有几个苹果那么重?
——教师操作贴绒教具,帮助幼儿理解三种水果之间的重量关系。
三、比比谁最快,教师分发积木给每个幼儿。
——教师出示积木教具;一块大积木有两块中等积木大,一块中等积木有三块小积木大,想想一块大积木应该有多少块小积木大。
——让幼儿操作积木学具:1块大积木=6块小积木
——教师演示积木教具。
问:一块大积木有两块中等积木大,一块中等积木有四块三角形积木大,想一想:一块大积木应该有多少块三角形积木大?
——让幼儿操作积木学具:1块大积木=8块三角形积木
四、分组练习(将幼儿分成三组)
第一组的幼儿操作积木学具,第二组的幼儿完成作业纸,第三组的幼儿操作天平教具。
教学反思
活动评析:教师在演示教具的过程中,可以用对应、数数的方法,让幼儿理解三种物体间的重量关系。
小百科:重量是物体受重力的大小的度量,重量和质量不同,单位是牛顿。
2020幼儿园大班教案《不一样的我》及教学反思
下面是“2020幼儿园大班教案《不一样的我》及教学反思”的内容一文,给你带来丰富精彩的内容,欢迎阅读!
活动重难点:
能让幼儿学会用夸张的艺术形式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地方。
能够使用纸浆和气球制作立体的面具。
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目标:
1、能让幼儿通过课件的播放观察每一个人不同之处。
2、学会用夸张的艺术表现形式表现自己的面部特征。
3、尝试用纸浆、气球制作立体面具,体验资质玩具的乐趣和成功感。
活动准备:
1、多媒体播放器、课件(各种各样人的表情)。
2、气球、打气筒、纸浆、水粉颜料、水粉笔、设计用纸、铅笔。
3、稀释的胶水。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
1、通过多媒体播放课件的形式引导幼儿观察出每个人的不同之处。
2、再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同伴有哪些地方长得不一样?
二、产生制作兴趣
1、欣赏教师制作的半成品面具。这像什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观察教师为面具添画夸张的五官和有趣的表情。
3、你想拥有这样一个属于自己的面具吗?、
三、学习制作方法
1、给气球打气,学习合作互助完成打气任务。了解气球大小和脸型大小的关系。
2、进一步粉碎纸浆,加入清水和少量胶水,均匀地搅拌。
3、将纸浆一层层地糊到气球上,均匀地增加厚度。
4、在鼻子的位置上反复堆积粘贴,增加高度。
将制作好的半成品面具放在合适的地方晒干。
四、设计脸谱和表情
1、请你为自己设计一个最特别的表情,要尽量与众不同,可以适当夸张。
2、在白纸上线画出设计稿,注意突出自己最明显的特征。
3、将设计好的脸谱仔细地刻画到半成品面具上。
4、待面具完全干透,图上合适的水分颜料。待颜料干燥后将气球放气或戳破,去下面具。
五、作品展示
1、在展示区或墙上展示自己的面具,欣赏同伴的作品,说说哪些面具很有趣、很独特,最能让人看出是谁的。
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觉得幼儿做得很不错,关键成功的地方在于两点:开始部分以小朋友们自己将接触的事物引入,幼儿对此兴趣很高;对于细节处我作了很好的准备:首先是孩子活动的组织,要点和关键的地方我作了强调:比如粉碎纸浆的要求,合作的要求等等,我考虑到孩子可能会抢,对此也作了说明强调,同时准备工作也比较充分,另外还有纸团,但是发现纸团容易烂掉,不太适合,我就去掉了纸团,由于材料的提供也比较有目的性,因此幼儿的活动非常顺利,虽然是第一次跟气球面具打交道,但是每组上都干干净净的,孩子的衣物等等也保持得较干净,作品也完成得不错,看来同样是设计"独特的面具"有的小细节不注意可能也会带来大问题,有句话说"勿因恶小而为之,勿因善小而不为",看来做人是如此,上课也是如此,记得曾在教研活动中将好课比作珍珠,我想假如珍珠当中镶了一到两粒劣珠,胡乱穿起,那这串项链的质地绝对是大打了折,我们幼儿园老师上课要对每粒珍珠基本都要有个数,要有自己的眼光和思考,将一节活动用自己的方法呈现出来,要让幼儿学到该学的知识。
幼儿百科:我,汉语常用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其甲骨文本义指奴隶社会里一种用来行刑杀人和肢解牲口的凶器,后由本义衍生出“手持大戉,呐喊示威”等意。
关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不一样的我》及教学反思”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幼儿园大班教案《有啥不一样》及教学反思
大班教案《有啥不一样》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交流与比较中感受小学与幼儿园的差异,初步了解小学的环境设施与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发幼儿当一名小学生的愿望,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有啥不一样》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小学的环境设施与小学生的学习生活。
2、在交流与比较中感受小学与幼儿园的差异。
3、激发幼儿当一名小学生的愿望。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前期参观过小学、反应与小学生活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经验,说说小学是什么样子的。
1、幼儿交流讨论,说说小学校舍与幼儿园校舍有哪些不一样。
“上次我们去小学参观了,谁来说一说,小学和幼儿园有什么不一样?”
2、说一说,小学的教室和幼儿园的教室有什么不一样。
“小学的厕所在教室里吗?”
“我们幼儿园老师有办公室吗?”
3、引导幼儿说说,小学教室和幼儿园教室还有那些不一样。
二、看图片,再次回忆小学环境和幼儿园环境的不同。
1、讨论交流,小学上课和幼儿园上课有哪些不一样。
“小学的桌椅和我们幼儿园摆放的一样吗?”
“小学每个教室都有两块黑板,分别是干什么的呢?”
2、观看小学一年级的课表,了解小学课程。
“小学的课程和我们一样吗?”“都有哪些课程呢?”
根据幼儿的疑问左适当回答。
3、学一学小学上课时师生的礼貌用语。
三、解答幼儿疑问,说说愿望。
1、大家的疑问。
“上小学后,我们的座位怎么办?”
“为什么上课要先举手再发言?”
“什么是作业?什么时候做作业?”
“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地方呢?”
2、幼儿的愿望。
“就快要上小学了,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选择有利于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内容,如“要毕业了”、“做个小学生”、“学校什么样”、“小学生的生活”等,让幼儿感受自己长大了,越来越能干了,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本领了;知道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小学生要会自己管理自己、照顾自己,要遵守纪律,用心学习等等,为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打好基础。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从幼儿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和自身发展需要出发,以幼儿参观小学掀开活动的帷幕,到对小学的好奇、想要上小学,都体现了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情感发展。我组织孩子参观了小学,观摩了小学的环境、操场、音乐室等场景,消除了幼儿对小学的陌生感。通过对小学生活、学习、交往的了解,逐渐萌发了孩子们“我想上小学”的兴奋心理。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给了我们不少启示。孩子的兴趣与需求是教学活动的生长点。作为教师,我们要满足孩子的兴趣与需求。教学活动是孩子积累经验,学习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活动的主导,对于孩子表现出的愿望想法给予积极回应,并将活动的目标与孩子的需求相结合,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丰富孩子的经验,使活动深入开展。相信孩子,将孩子作为主体,老师要真正成为孩子活动的观察者、倾听者、提问者、合作者,并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一切可能性。
幼儿百科:小学,是人们接受初等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在其前又开设了幼儿园。一般6-12岁为小学适龄儿童,现阶段小学阶段教育的年限为6年,有些地方仍是5年。小学教育阶段后为中学教育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