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游戏可以这么简单随时随地

发布时间:2020-11-24 简单幼儿园游戏 幼儿园简单互动游戏 幼儿园小班手指游戏简单 游戏可以这么简单随时随地小妞一天天地长大了,遇到阴雨天气不能户外活动的时候,或者晚上不方便玩出玩的时候,该在家里玩什么变的越来越迷茫,小妞这个年龄剪纸吧还有点不太会操控剪刀,橡皮泥吧,我们想象力不是特别好,我还没有想好怎么引导小妞玩,所以橡皮泥玩的也不是很多。颜料呢,也不能天天玩,剩下的时间我们似乎只有都绘本了,可是这书也不能老看吧,把小眼睛都看坏了,就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收到了这本《随时随地都能玩游戏365天亲子游戏》。

其实孩子的成长真的就那么几年,就像我以前看过的一篇文章,你能陪伴孩子多少年,所以趁着孩子还小,一起陪伴成长吧。也许你跟我一样,源于家庭收入原因不能全职,但是我们可以下班时间一起带着宝宝快乐的玩,花时间去陪着孩子玩吧,只有你用心的付出,只有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多多参与到培育孩子中,以后的沟通才会更容易。如果你没有去付出,那么就不要抱怨这孩子怎么这么难带,人家孩子为什么好带等等。现在把孩子交给祖辈或者保姆,我们自己是轻松了,但是,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你所不能承受的。

拿到书这几天正巧五一,忙着跟小朋小友玩,忙着麦田的物资整理之后同事结婚,害得一直没能仔细的的研究这本书,也没能带着妞玩玩。,好不容易空闲下来了,来,我们一起研究下有什么好玩的,

先来给宝宝看看,妈妈这是什么a,我怎么看不懂,当然看不懂了,这个就不是你自己能看的阿,亲爱的娃,

仔细研究,还是不懂。

真是困惑,那算了,我不看了,你自己看吧。

非常不错的一本书,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带着孩子玩,那么就买来吧。

分成了六类,所用到的道具都是生活中很容易收集到的。

看,是不是很简单的就可以带来快乐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育儿随笔:幼儿该怎样游戏


育儿随笔:幼儿该怎样游戏

——马卡连柯《家庭和儿童教育》读书笔记(1)

一出满月,家人就尽量多地带麦苗出来玩,而不是把她闷在家里。

孩子需要接近大自然,需要看到丰富多彩的世界。家人经常带她去公园、超市,抱她在楼下和小朋友对视、握手、争抢玩具,或者站在路边看来来往往的车辆和人群。上早教,也仅仅是为了让她和小朋友玩耍,从未期待什么智力和潜能的开发,小孩子的交往能力应该从幼时培养。

10个月以后,麦苗开始喜欢和会跑、会说话的小朋友玩。小区里,有一个8岁的姐姐,她有一个比麦苗小两个月的弟弟,所以经常和她妈妈一起在楼下晒孩子。这个姐姐也喜欢抱麦苗,所以她一出现,麦苗就兴奋地又蹦又叫。勒上学步带后,更是大小孩的跟屁虫。

最近,天冷,不怎么出门,麦苗经常和同楼层的轩轩互相串门。

每次,走道里出现轩轩的声音,麦苗不管做什么,都会停下来,如果站着会立即往门口走,如果在大人怀里则手指着门,表示她要去迎一迎哥哥。两人一见面,都表现得格外兴奋,拍着手说着大人们听不懂的话,好像许久不见的朋友热情地寒暄。

每次,轩轩回家,麦苗都依依不舍,经常撵着去他们家再玩一阵。轩轩也如此。

看似难分难舍吧,但两人在一起并不怎么玩。就像是一个伴,没有的时候,哪个在房间里都呆不久,显得烦躁不安。有人在身边,哪怕互相不理睬,也觉得不一样。这种现象,我们双方父母都觉得很奇怪。

孩子还小,当然也没有什么游戏适合他们通过共同协作来完成,他们唯一的交集就是争抢东西。在我们家,麦苗玩腻了的玩具,只要轩轩一拿到手,麦苗必然去抢。在轩轩家,麦苗拿起轩轩的玩具,轩轩也抢。抢一阵后,就各玩各的。隔一会,看到什么东西了,再抢。

轩轩毕竟大三个月,比麦苗高半头也重近十斤。每次争抢的情景都非常有意思:麦苗一发现有人争,便大哭大叫,抢不过的时候,回头用眼神向大人求助,结局常常是输,然后气得哭一场。轩轩则截然不同,他嘟着嘴,显得有些不高兴,但不怎么出声,很沉稳,好像在说——你叫什么叫,烦死了,我就是不给你。

我们大人通常也不干涉,觉得这就是小孩子游戏的一种方式,或许就是因为有人抢,他们才喜欢和对方一起玩耍,要不,他们怎么不喜欢跟大人玩呢?

这周,读马卡连柯的《家庭和儿童教育》,其中关于小孩游戏的一段话引人深思:

“儿童的游戏要经过几个发展阶段,在每个阶段都需要特殊的指导方法。第一阶段是室内游戏阶段,是玩玩具的阶段。在五六岁时,这一阶段开始向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的特点是儿童喜欢一个人玩,很少让一两个伙伴参加进自己的游戏。这个年龄的儿童喜欢玩自己的玩具,不喜欢玩别人的玩具。这一阶段恰好是儿童个人能力发展的阶段。不必担心孩子一个人玩会成长为利己主义者,必须为他提供一个人玩的机会,但要注意不可将这第一阶段拖得太长,这一阶段应及时地转入第二阶段。

在第一阶段,儿童不善于在群体中玩,他常常与小伙伴们吵架,不善于与他们一起找到共同的兴趣。必须给他进行个人游戏的自由,不必强制他与小伙伴们在一起,因为这样的强制只能破坏游戏者的情绪,养成急躁和爱吵架的习惯。可以坦率地肯定:孩子在幼年时一个人玩得越好,将来就越能成为好的伙伴。这个年龄的儿童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在一定的意义上他是个“私有者”。最好的方法是不要让儿童有机会去练习这种攻击性和发展“私有者”的动机。如果儿童一个人玩,他是在发展自己的能力,即发展想象力、发展设计技能和安排材料的技能,这是有益的。如果您违反他的意志,逼他在群体中玩,用这种办法无助于他摆脱攻击性和自私心。”

“私有者”,攻击性强,不善于在群体中玩,不太喜欢别人加入他的游戏,这些现象概述得相当准确。但有些方面并非如此,比如“第一阶段的儿童喜欢一个人玩”“不喜欢玩别人的玩具”。麦苗还是很喜欢和小朋友在一起玩的,如果没有小孩,她一个人很难在家闷一整天的,而且麦苗特别喜欢玩别人的玩具。以前,每买一个新玩具,几天就玩腻了,现在我不怎么给她买玩具,而是经常和别的小朋友换着玩。只要是没玩过的,她都能玩上几天。

还有两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第一,必须为他提供一个人玩的机会。孩子在幼年时一个人玩得越好,将来就越能成为好的伙伴。

尽管有小朋友玩耍,但毫无疑问,很多时间麦苗还是一个人在玩。

比如,麦苗最近喜欢拉抽屉。大人拖着她,卫生间、厨房跑来跑去,把所有的抽屉都拉开、关上,有时两手拉一对对开的门,咣当咣当,不厌其烦地重复下去。玩烦了,再跪到地上,把茶几下面一层的东西,一个一个拉出来,扔到地上,挑上几件好玩的,再玩一阵。家里所有的东西,都是她的玩具,危险的、易坏的除外。但是,一上午可以,如果下午还没有朋友玩,她就会表现得有些烦躁。当她烦躁的时候,抱她下楼遛一圈,她会立即喜笑颜开,回来接着再玩一会。我想,这可能跟性格有关系,也可能是之前每天都出去转,养成习惯了。

每天晚上,给她洗洗换好衣服,扔到床上。其实,她是可以自己玩一会的。但我和老公总觉得不陪她有点对不住她,常常两人一起上窜下跳地逗她开心,又是读又是唱又是演的,非得逗她大笑,心里才踏实。等她睡了,我俩再忙着收拾家务,然后坐下来看书,真的是陪得很辛苦。

读了这段话,我觉得,以后不必这么辛苦地陪她了。每晚给她两三个小时的独处时间,现在用来游戏玩耍,再大一点,把这一段时间用来读书,这样她有了自己的空间,我俩也多点时间做自己的事情,可谓一举两得哦。

第二,最好的方法是不要让儿童有机会去练习这种攻击性和发展“私有者”的动机。

孩子是“私有者”,有很强的攻击性,这是事实。但是,难道因此就不让他给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从而断绝练习攻击性和发展“私有者”的机会吗?

我反倒认为,孩子的自私和攻击性不会自然消失,它必须通过和孩子们一起玩耍,而不断地得到抑制。当然,这种抑制的方法,不是强行地打击或惩罚,而是让孩子慢慢地养成一种习惯。

比如争抢东西。秋天,麦苗就经常在楼下和别的小朋友争东西,每次争输都哭鼻子。有时,我会给她塞个别的玩具转移一下注意力,有时,会抱着哄哄或塞块饼干吃吃,小脸很快就阴转晴了。现在,跟轩轩抢得多了,似乎没那么娇气了,也会哭,但不用大人怎么哄了,她觉得没希望再抢过来了,就自己换个玩具玩,我认为这是很可喜的进步。

至于攻击性,我认为也是如此。夏天的时候,在爬行毯上,麦苗曾动手抓别的小朋友的脸,咬别的小朋友的手。在这个时候,言语的教育是没有用的,大人能做的就是及时制止她。制止的次数多了,她就会慢慢形成一种习惯。现在,和轩轩争急的时候,也会伸手去推,但不抓脸,也不咬对方,这就有了明显的地步。有时候,我以为她要伸手打人,没来得及制止,结果看到,她只是轻轻地摸了一下对方。轩轩也是,当他要打麦苗时,她妈妈很紧张,结果,他也只是轻轻地拍拍麦苗的头而已。拍完,他笑,麦苗也笑,哪里像是在打架呢?

孩子的习惯必须在交往中慢慢培养,及早地让孩子在一起玩耍应该是利大于弊的。

读书不是为了照着书本去育儿,而是在不断地对比和思考中发现,育儿真的是一件其乐无穷的事哦。

可以开发宝宝智力的3个游戏


宝宝在半岁的时候,就知道爸爸妈妈们在说什么了。也是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那爸爸妈妈们该如做呢?怎么样有效的方法才能开发出宝宝的智力呢?下面这些游戏可让你宝宝智力增加哦。

1、亲子游戏

第一步:妈妈仰卧在床上,两腿屈曲;

第二步:让宝宝坐在妈妈的腹部,背靠在妈妈的大腿上,妈妈两手握住宝宝的小手;

第三步:当妈妈的两腿慢慢伸直的同时,妈妈也逐渐向上坐起(就像仰卧起坐),这时宝宝就成仰卧位躺在了妈妈的腿上;

第四步:妈妈再慢慢躺下,躺下的同时两腿慢慢屈曲。两手轻轻拉着宝宝的手(不要用力拽,以免拽伤宝宝的关节),宝宝又重新坐在了妈妈的腹部,靠在妈妈的腿上。这个游戏,会锻炼婴儿的仰卧起坐,妈妈也锻炼了腹肌,宝宝会高兴地大笑。这是在愉快的亲子游戏中锻炼身体。

2、打转游戏

这个月的婴儿,会有一种让妈妈爸爸捧腹大笑的动作,当宝宝俯卧位时,会把下肢和上肢同时腾空离开床面,只是腹部着床。这时,妈妈爸爸拿一个好玩的东西或吃的东西,在宝宝的眼前,宝宝会用手去够,妈妈爸爸就向一边移动手里的东西,宝宝就会跟着移动。这时,宝宝就是以肚子为支点在床上打转,真是可爱极了。妈妈爸爸会高兴地笑,宝宝也会被妈妈爸爸的喜悦所感染,也高兴地笑。

如果妈妈爸爸总让宝宝够不到东西,宝宝就会失去乐趣,还会因为受挫而哭。这时宝宝就会生气,对这种游戏失去兴趣。所以,妈妈爸爸要把握时机,适时让宝宝够到东西。点头yes,摇头no妈妈爸爸站在宝宝跟前,妈妈指着爸爸问宝宝:“他是妈妈吗?”爸爸就摇摇头,并说“不”。妈妈又问:“他是爸爸吗?”爸爸点点头,并说“是”。

规则提示:

爸爸不要说:“是的”或说“我是爸爸”,也不要说“我不是妈妈,我是爸爸”或说“我是的”,因为,这么大的宝宝对一句话的理解比较难,对单字理解容易些。用单字“是”或“不”配合点头或摇头,使宝宝很快学会摇头和点头的含义。不要用复杂的事物教宝宝,那会让宝宝感到为难。

反过来,爸爸也可以这样指着妈妈问。用妈妈和爸爸来练习,宝宝最容易区分,因为这个时期婴儿对爸爸妈妈已经比较熟悉了。宝宝第一个认识的是爸爸妈妈,会说的第一句话也是爸爸妈妈。利用宝宝对爸爸妈妈的认识和依恋来开发婴儿的智能是最好的办法。

3、照镜子

照镜子是婴儿喜欢的一项游戏,当看到镜子里的宝宝时,虽然宝宝意识不到这就是他自己,但宝宝会非常兴奋。对着镜子里的宝宝又是笑,又是说(发出音节,好像要和镜子里的宝宝说话),又是拍打,又是往镜子里抓。这是天性,婴儿都喜欢和婴儿在一起,小婴儿也是一样,看到小婴儿要比看到大人兴奋得多。妈妈可以利用这一点。教宝宝认识五官的名称和作用。妈妈对着镜子,指着宝宝(宝宝本人,而不是指向镜子)的鼻子、眼睛、嘴等部位,告诉宝宝,它们的名称和作用。这是很有趣的活动。宝宝不但看到镜子中妈妈指的五官部位,还能感受到五官的存在。如果指向镜子,一是宝宝感觉不多,二是指的部位不准确。当宝宝看到镜子里的妈妈时,会现出惊讶的神情:这是怎么回事,怎么有两个妈妈?这时,宝宝会看看镜子里的妈妈,再看看抱着他的妈妈:哇!太不可思议了,妈妈和镜子里的人一模一样!妈妈就告诉宝宝,这是镜子,镜子能把人照出来,镜子里的人就是妈妈,镜子里的小孩就是宝宝。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的,宝宝就会悟出这个道理。

这样的妈妈,可以富三代


各位宝妈们,你们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是怎么做的呢?你们觉得自己是什么样的妈妈呢?你们有没有想过,到底什么样的状态才是一位母亲应该有的呢?下面我们来看这样的一个故事吧!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

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去看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妈妈,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只有她的儿子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

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

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你的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

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在第40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你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走出教室,她流下了泪。

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了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些话时,她发现,儿子黯然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亮,沮丧的脸上一下子舒展开来。

她甚至发现,从这以后,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初中又一次家长会

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总是在差生的行列中被点到。

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家长会结束,都没听到她儿子的名字。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前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听了这话,她惊喜地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走在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

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第一批重点大学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对儿子说过,相信他能考取重点大学。

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第一批重点大学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对儿子说过,相信他能考取重点大学。

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手里,突然,就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儿子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听了这话,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流下,打在她手中的信封上……

愿每个父母都能成为孩子人生中的良师益友,

孩子成长的路上,

我们与您一路相随!

也可以这样教孩子知识


博友悠悠的风,昨天像我们讲述了一个四岁女孩的故事,故事中说道四岁女孩文文在大人面前给自己的洋娃娃换衣服,在大人的鼓励下,一种接一种的设计不断地创新出来。读完以后,立马回想起了今晨和儿子在床上的游戏:

儿子的小手分别捂着我的左右脸颊晃动,嘴里发出哧哧哧的声音,然后右手做了一个拿东西的动作撒在我脸上,这回嘴里的台词变了:“放点辣椒,放点辣椒”。我总算明白过来,他是在玩烧菜的游戏。这个游戏好像从来没有玩过,小鬼是怎样想出来的,我没有时间细想,既然孩子创造出来了,不妨和他玩玩,满足他的这份热情。做菜放点辣椒是儿子最不喜欢的,他的印象中辣椒比姜要辣,他能品尝姜的辣,却忍受不了辣椒。怕辣椒,可能还与他咬手指头有关联,我曾经说过再吮,给你涂辣椒水!

儿子放上辣椒,我就很夸张地长大嘴巴,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小家伙始料不及,吓得往后抽身,同时咯咯地大笑起来。见我又打了喷嚏,他就来劲儿了,继续玩,这回是做一个煎饼了。儿子放辣椒,我就打喷嚏,儿子放辣椒,我就打喷嚏,我们玩得不亦乐乎。

玩了一会儿,我提议:这回妈妈做菜了。儿子很爽快地答应了。我做菜的时候放的是胡椒粉,儿子马上领悟到,原来胡椒粉也可以让人打喷嚏,就要求变化角色。在他放胡椒粉的时候,我告诉他昨天的《猫和老鼠》中,小老鼠给大鳄鱼吃的就是胡椒粉,让他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救了猫。

你可以这样对孩子说NO


“厨具很危险,不能玩!”“阳台很高,绝对不能爬!”“看电视不能离电视机那么近,很伤眼睛!”……这些No对宝爸宝妈来说一定不陌生,你有没有想过你对孩子说了多少次No,你说的孩子都听明白了吗?

心慌说No,适得其反

商场里,妈妈看中了一双漂亮的童鞋,想着给小娜试试看。但是一转眼,小娜就像只猴子一样爬到了鞋架上,正兴奋地摇晃着双腿对着妈妈招手。妈妈大喊:“不许爬,快下来!”小娜吃了一惊,身子失去平衡栽了下来,幸好眼疾手快的售货员接住了小娜,妈妈再也忍不住了,冲上去对着小娜的屁股就是两下,小娜哇哇大哭起来。妈妈气愤地叫道:“不许哭!”小娜反而哭得更凶,周围渐渐有人围观,最后妈妈只好抱着小娜狼狈回家。

小娜妈的初衷是希望孩子安全,但是心太急了。如果不能试着先去理解孩子的内在,我们所付出的爱就会变得粗暴,教育的结果也常常无效。小娜的“愉快体验”被打断,掉下来后的恐惧心情也没有得到妈妈的安抚,甚至不能彻底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样状态里的孩子,小小的脑袋瓜里会产生混乱:啊,这世界太危险啦,我这样是不行的,哭是不对的,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了……在探索世界的时候,如果一直接收着父母传递出来的焦虑不安的信号,她可能会变得回避风险,害怕犯错,甚至隐瞒错误。

可以这样做,先保证孩子的安全,走过去抱住她,问问她爬上来是因为什么。如果孩子尚没有很好的表达能力,可以猜测几种可能的答案,让孩子选择。当孩子意识到你懂她后,你就可以试着去影响她了,记得清晰你自己说No的初衷:“妈妈知道你喜欢爬上架子,很好玩,不过,你看这架子有点松,不安全,下次想爬的时候,先问问妈妈好吗?”爬架子本身并没有对错,每个孩子都在学习如何和世界相处,而你就是他的第一位老师。

该说No时,温柔坚持

小宝很喜欢吃糖,每次都缠着爷爷说:“我要再吃颗糖!”爷爷总是说:“吃糖蛀牙很不好,你这个小孩子怎么就不懂事呢?”然而爷爷常耐不住小宝的撒娇和泪水,最后还是妥协了。爸爸妈妈总是说爷爷这样不好,但是平时都是爷爷在带小宝,爸妈也没有办法。

小宝吃糖的行为伤害到了牙齿,属于需要被干预的行为,全家要试着达成一致。这里对于爷爷不要责备,要理解老人对于孙子的喜爱,同时和爷爷一起寻找方法,做到在面对小宝的软磨硬泡时,可以温和坚持,爸妈平时也可通过故事等方式来影响小宝,重点在于建立良好地护齿习惯。

说No前,先尊重孩子的感受

明明发现表弟在玩自己的玩具小汽车,他有点不高兴地抢了回来,还嘟囔着:“你怎么随便拿我的东西。”爸爸觉得明明太小气了,于是边责备他,边拿起另外一辆小汽车递给小表弟,明明爆发了:“爸爸,你是不是不爱我了?”爸爸瞬间觉得脑袋变大了,怎么解释呢?

孩子在一件事中没有获益,那么他自然而然地就会不喜欢这件事。如果明明没有因为表弟的到来失去对自己物品的掌控权,并且可以体会到小主人的乐趣的话,他会变得更容易合作。建议大人应尽量尊重孩子的感受,并促进孩子们做一些共同参与的游戏,结束后可以再次强化孩子的美好体验。

说No要掌握正确方法

丽丽的玩具总是会出现在家里的各个角落,妈妈说了多次也没有用,只好在她睡着后一件一件地收拾起来,妈妈自我安慰说:“至少丽丽现在吃饭的时候不乱丢骨头了,总要一步步来嘛。”

一步步来是对的,多个行为同时塑造往往会事倍功半。妈妈说了多次没有用,那么就要换种方法了,要正式面对孩子,而不是在厨房里喊着客厅里的孩子收拾东西。介绍一下“希望之手”沟通法,家长可以试试看:

大拇指“联系”:亲爱的,过来谈一下。

食指“希望”:我希望你把东西用完后收好。

中指“利益”:这样在需要时你更容易找到你的东西,我也会更高兴。

食指“自信”:我知道你可以做到,因为你已经做过好几回了。

小手指“协议”:我们该怎么约定?你要我在你忘记时候如何提醒你?

闺蜜小结

对孩子说No,是每个家长都要修炼的功课。说No,不是用自己的意志控制孩子,那无异于用爱谋杀一个生命的活力;说No,不含对世界和孩子的敌意,充满信赖地等待我们的小小蜗牛慢慢长大,他知道你在陪他长大。

妈妈教育随笔:这感觉真好


昨天确定的事情,今天没能兑现。原因是昨晚丈夫告诉我有一同学的帐需要还!我向来主张欠债还钱,绝不让人家说三道四。我当即答应了。第二天上午九点过后我凑够那笔钱后清理了钱包后,总共还剩二百二十元钱,这是最近我和孩子的生活费,下午还需要看一病人。现在的感觉真好!今天星期天给孩子们做些可口的饭菜,想法让孩子洗洗澡,清理一下个人卫生。人从妈妈的阴道里出来后,稍微停顿后的第一声呐喊,就注定要与世界抗争。咱们真够勇敢的。否则有人问过谁敢从来一次,哈哈珍惜生命吧!你甘心当懦夫吗?吃国家的救济,依靠别人怜悯,那是最让人瞧不起的。所以对现在的我来说,这种感觉真好,确实够刺激的。他让我全身麻醉,每根筋骨都在紧急集合,召开紧急会议,采取应急措施。用全心身的劳动改变生活现状。民以食为天,隐藏在我心中的那些事那些人们,我会永远牢记在心的!!!

孩子们你俩也许不理解我的所思所想,但总会等到有一天,你俩会明白我的良苦用心的,你俩都是聪明过顶的孩子,只愿我没给你们从小养成好习惯,好的生活方式等等等等一切都是妈妈的错!我有信心用我的耐心引导你们一步步走上正轨的。妈妈是当面唠叨背后操劳,同时我衷心的奉劝天下的所有父母:没有准备,别做妈妈!!讲究健康,珍爱生命,孝敬妈妈,一切都不是妈妈的错,怨妈妈没有做妈妈的经验,没经过专业培训,妈妈永远想做的完美无缺,让自己的孩子过天堂生活。实现人生价值!祝大家快乐!

瑞士父母的“随时”家教


瑞士的父母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借鉴:

乱剪乱画

在瑞士许多家庭中,各式各样的玩具和儿童读物都放在孩子能拿到的地方,墙上、门上贴满了孩子们的“美术”作品。看见孩子在墙上乱画,用嘴咬玩具,拿剪刀在书本、衣服等物品上乱剪乱画,家长会非常高兴:这是在增强孩子的动手能力。孩子会画、会剪,这说明孩子学会了某种技能。家长这时要做的是耐心地告诉孩子一些操作上的技巧和知识。

小小佣人

在瑞士,长期依靠父母过寄生生活的人,被认为是没出息和可耻的。所以父母从小就着重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比如:等孩子大一些了,就把他送到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去当一年左右的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孩子学会谋生之道,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习语言。因为瑞士是个多语种的国家,所以,一个语言区的孩子经常会被送到另一个语言区的人家当佣人。

随时家教

瑞士人很善于掌握家教的最佳时机。在瑞士,父母们对教育孩子的时机非常讲究,比如孩子过生日、就餐、与人交往、旅游、家务劳动、做出成绩或有过错时,都不放过进行教育。如,讲解名胜古迹的来历和故事,有意识地教育孩子热爱祖国,不要攀折花枝、乱扔垃圾、乱涂乱写,不要用食物或脏物投掷动物。

相关推荐

  • 让孩子随时可以发泄 “多多点心城”传来响亮的吵闹声,原来后琛和钦沼为了争做小厨师闹得不可开交。郭玉浩匆匆跑来向我求助。我问明了情况后,没有直接帮他们解决问题,而是提了一个建议:“你们这样抢肯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建议你们...
    2021-09-25 阅读全文
  • 户外活动随笔:游戏可以多样化 孩子们最喜欢玩,每次户外活动,孩子们一听说要玩游戏,那开心的劲儿就往心头冒;孩子与大人一样,每天的时间都做同样的事,虽然有规律,但内容相同,会感到枯燥、厌烦,因此失去了新鲜感。就如玩游戏,玩的时间长了...
    2021-01-25 阅读全文
  • 小班角色游戏记录:随时随地和孩子沟通 在我们班里有几个孩子很少与老师沟通,我也常常为用怎样的方式和这样的孩子沟通而伤脑筋。由于他们年龄小,一般都是用说教的方式来与孩子们沟通,但有时效果不理想。 一天角色游戏时,孩子们都在饶有兴趣的玩着。非...
    2021-01-23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点名也可以这样玩 如果说幼儿园的点名只是为了核对人数,或打发时间,那真是放弃了一个大好的教育机会。点名的学问深不可测。点名有助于培养幼儿常规。点名前必须让幼儿明确,这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小朋友必须安静,该是谁就是谁,像...
    2021-05-17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圆可以变成什么 由于班里小朋友绘画的水平参次不齐,所以我决定从基础开始一点点培养。这一次我们画的《圆可以变成什么》,课前,我先和小朋友谈话:“你们知道圆可以变成什么吗?”小朋友们说:“轮胎、太阳、小花的花瓣、小朋友的...
    2021-05-18 阅读全文

“多多点心城”传来响亮的吵闹声,原来后琛和钦沼为了争做小厨师闹得不可开交。郭玉浩匆匆跑来向我求助。我问明了情况后,没有直接帮他们解决问题,而是提了一个建议:“你们这样抢肯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建议你们...

2021-09-25 阅读全文

孩子们最喜欢玩,每次户外活动,孩子们一听说要玩游戏,那开心的劲儿就往心头冒;孩子与大人一样,每天的时间都做同样的事,虽然有规律,但内容相同,会感到枯燥、厌烦,因此失去了新鲜感。就如玩游戏,玩的时间长了...

2021-01-25 阅读全文

在我们班里有几个孩子很少与老师沟通,我也常常为用怎样的方式和这样的孩子沟通而伤脑筋。由于他们年龄小,一般都是用说教的方式来与孩子们沟通,但有时效果不理想。 一天角色游戏时,孩子们都在饶有兴趣的玩着。非...

2021-01-23 阅读全文

如果说幼儿园的点名只是为了核对人数,或打发时间,那真是放弃了一个大好的教育机会。点名的学问深不可测。点名有助于培养幼儿常规。点名前必须让幼儿明确,这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小朋友必须安静,该是谁就是谁,像...

2021-05-17 阅读全文

由于班里小朋友绘画的水平参次不齐,所以我决定从基础开始一点点培养。这一次我们画的《圆可以变成什么》,课前,我先和小朋友谈话:“你们知道圆可以变成什么吗?”小朋友们说:“轮胎、太阳、小花的花瓣、小朋友的...

2021-05-18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