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观:学会放手
发布时间:2020-11-25 幼儿园学会基地园工作总结 幼儿小班语言活动方案 幼儿园感恩节亲子活动方案 育儿观:学会放手刚刚从门卫处得知,有一位爸爸要看看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因为孩子刚入园不久,他实在不放心。他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都被门卫伯伯拒绝后,很失望、很沮丧。可怜的父亲,“多想再看你一眼”,真缠绵。我很理解他的心理,但是并不认同他的做法。儿子已经三岁了,上小班,应该是个棒小伙了,他将来要独立去适应社会,并要学习着懂得谦让照顾老人妇女儿童,如此让爸爸牵挂的孩子在家里一定被百般呵护,那他将来如何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呢?
作为青壮年男人,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肯定不只限于照顾好孩子,虽然我很希望爸爸们能分出更多的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但目的是让孩子们更阳刚,让男孩们更有男子气,而不是连上幼儿园都依依不舍啊。既然孩子白天上幼儿园,那就放心交给老师,也相信自己的孩子有适应能力和独立能力。
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外婆或奶奶身上的,也有少部分妈妈会这样,不过在我从业的二十多年中,近几年来这种“黏糊糊”的爸爸越来越多了,不知道是现在的爸爸更爱孩子了,还是现代人的性别差异越来越不明显了?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育儿观念:我们要学会放手
育儿观念:我们要学会放手
一晃眼,咿咿、呀呀进入幼儿园已经一个月了,从最初的哭闹、排斥,到如今能够愉快地背上小书包自己入园,这期间的进步、成长让我们感到非常的骄傲。在小一班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宝贝们学会了自己吃饭、自己穿裤子、自己叠衣服等等,这一点一滴的进步离不开陈老师和施老师对她们的耐心教导和关爱,离不开余阿姨对她们生活上的细心照顾,这份宝贵的心意让作为家长的我们份外感动。
要说这一个月中宝贝们最大的进步是什么呢?我觉得用“勇气可嘉”这四个字来形容她们最适合不过了。咿咿和呀呀从小胆子就很小,有缝隙的木板桥她们走起来战战兢兢、看到陌生人就会紧张,儿童乐园里面长长的山洞她们也不敢尝试,这一度让我觉得很烦恼。但是自从进了幼儿园以后,我发现她们渐渐“老结”了,遇到生人会对人家微笑,遇到小朋友会跟人家“搭讪”,给我们的感觉也越发阳光开朗了。
这次国庆假期,我们带她们去了阳澄湖的水上公园,里面有很多粗绳搭建的游戏项目,我觉得挺有意思,就跟她们提议了一下,其实压根没指望她们会去尝试,但是出乎我意料的是,在姐姐的带领下,她们迈出了第一步。一开始,她们的每一步都很艰难,因为找不到方法,所以犹豫、害怕,一度想要放弃。但是在我们不断地鼓励和引导下,她们渐渐找到了信心和方法,带着泪水走完了全程。赞美之词溢于言表,我们只能竖起大拇指,给她们一个大大的拥抱。之后的一些游乐项目,只要允许小朋友一个人参加的,我们都选择了放手,当然,她们的表现也都棒棒的。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们“不行”,是我们家长觉得她们不行,不肯放手。其实,只要家长愿意撒手,宝贝们的表现往往出人意料。孩子们有无限的可能性,每一天都有进步和变化。作为家长,只要多拿出一点时间来陪伴、多给她们一点鼓励和信心,我们的孩子定能带给我们惊喜和感动,期待她们的成长!
育儿观念:爱孩子——请学会放手
育儿观念:爱孩子——请学会放手
这次是潞潞上小班开学以来,老师第一次要求交育儿心得。仔细想想在养育女儿的过程中,我做的有太多的欠缺,没有多好的经验,唯一让我感受最深的地方就是要放手让孩子去成长。很多时候道理说起来很明白,但是实际过程中却又会做着相反的事情。
中国的家长60%基本上是为孩子而活,而且活得很难,家长难,孩子难,老师难。的确如此,从怀上潞潞到现在我是不折不扣的成为了这个60%的家长之一。都说女儿要富养,所以自出生至今,我都本着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女儿最好的,希望她能更快乐点,更幸福点。
小时候学走路,大人们都怕自己的小宝贝万一摔坏了胳膊、碰坏了头,都给她时刻保护着,但结果总是会摔得鼻青脸肿。潞潞刚学会走路时我一般都是放开手给她自己走,每次要摔跤时她都会停下来让自己站稳再接着走,后来慢慢大了,走得快了即使偶尔摔一跤,她摔跤的姿势都很特别,前趴时她的头都是昂起来自然摔不到脸部,后倒时头是抬起来的也摔不到后脑勺,其实她也就是在跌倒的过程中学会了自我保护,放开手让她自己去走,她会走的比你想象中的要好很多。
在家里的时候,家务一般都是做爸妈的全包,好奇的小宝贝们又特别喜欢帮忙,家长都会对孩子说:这个你不要碰,那个你不要搞,你去玩你的玩具,看看你的小人书,只要你学习成绩好,我就满足了。这样的做法也许一时会使你的小宝贝在理论学习上稍微强一点,渐渐的你会发现她的能力都跟不上同龄小朋友,因为她的自理能力得不到锻炼发展,她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不到锻炼。小朋友的学习模仿能力是超强的,平时在家洗衣服时,潞潞都会陪着我一起,帮我拿小板凳,问我累不累,时间久了她也知道洗到哪件衣服掉色的时候就不能把这个件衣服放在一起洗。周末只要提到打扫卫生,她就会跑过去找抹布,我拖地,她擦桌子。只要我拖把空下来,她就立马跑过去给拖地。看着小不点忙前忙后做妈妈的看着特别幸福。
现在上幼儿园了,因为想给她更好的学习环境,所以送到了南通,因为路远每天都只有坐接送车。开学第一天,因为有太多的不放心但又不想让她搞特殊,我就先让她坐上校车,然后跟在校车后面一起到了学校。让我开心的是小朋友们好像都挺开心的,一个一个的拉着衣服排着队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校园,当然这个也不排除个别小朋友的哭闹。在幼儿园里,担心自己的宝宝饿了、渴了、尿床、不听话、没有好朋友等等太多,每天都会在耳边唠叨,吃饭要好好吃、小便要叫老师……。经过这一个多月的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做家长的放开手,顺其自然的发展,孩子就会带给你很多的惊喜。潞潞放学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跟我讲她在幼儿园一天的故事,哪个小朋友今天哭了、哪个小朋友的妈妈来接她放学了、谁跟谁是好朋友、今天的饭是自己吃的还是老师喂的、老师教的儿歌也会自言自语的重复的讲。当目光锁定,看她表演时她就会不好意思的大笑两声。我知道她其实是会的,只是不好意思表达出来,就缺少一个人鼓励她一下就更好了。以上讲了那么多不是想说潞潞有多好多优秀,只想表达我们做家长的不要刻意的为孩子制造某个环境、约定一个不成文的规章、限制孩子的交往圈,只要她们的行为是安全的、符合常理的,对于孩子做家长就要放开手让他们去做;对于我们自己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做孩子良好的示范和引导;给孩子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让孩子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以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我们深知: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幼儿园老师的事,家长在做好孩子后勤保障的同时,也要关心孩子在园里的学习生活情况,我们可以在家长会上或每天接送孩子的时候,多跟老师沟通。如果孩子有缺点,在家庭教育中逐步改正,这样才能使学前教育达到最佳效果。
以上是我的育儿心得,希望各位家长和老师能够多多交流,相互提高。
育儿观念:该放手时就放手
育儿观念:该放手时就放手
我儿子进幼儿园后,老师说:“你儿子智力不错,可就是生活自理能力太差,动作发展缓慢、不协调。”听完这话,我内疚之情难以言表。这不是孩子的过错,而是我对孩子溺爱,事事包办代替所造成的后果。我对孩子从小就非常注重其智力的开发:给他讲故事;教他学说话;让他听音乐;和他做游戏……可就是对孩子太溺爱了,总怕累着他,怕他出危险,生活上的一切事情都由我们包办代替:当孩子穿着棉衣爬来爬去拿玩具时,我觉得他太难受,就急忙把玩具递到他手里;当孩子蹒跚着上、下楼梯时,我总担心孩子会摔坏就抱着他上来下去;当孩子用小勺学着吃饭时,我担心他吃凉饭会闹肚子,就一口一口地喂到他嘴里……孩子的吃、喝、拉、撒、玩,我这个妈妈对他总是照顾得无微不至,不需要他花一点口舌、费一点力气,使他的手、脚、口、目等都失去了“用武之地”。
“没有锻炼的机会,怎么会有相应的能力?让孩子学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当我明白了这些道理,就用理智约束自己再也不能把孩子的一切包办下来。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就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训练他的动作。我还买来蜡笔、画本、儿童剪刀、胶水和孩子一起涂涂抹抹、剪剪贴贴,吧废旧的书报剪贴编成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教儿子擦桌、摆椅、放筷、发馒头、收拾餐具……经过一年多来的培养锻炼,提高了儿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各种动作也日益灵敏协调,不但赶上了同龄幼儿的水平,也促进了孩子的智力发展。
由此,我深感溺爱、包办代替对孩子不是爱而是害,应让孩子在生活中锻炼,以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育儿心得:学会放手
育儿心得:学会放手
儿子班里上周五某位家长送来锦旗,表扬老师怎么好之类,非常醒目地分别悬挂于学校大堂和班级门口。
家长们私底下聊天,说这位家长真会来事,这样一来的话,老师就会对他们孩子好等等之类的话语。自己在边上听着,也不说好,也不说不好,每人都有每人的处事方式,也许这位家长用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老师的尊敬,本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不过自己并不是属于会来事的那一类人。从小到大也没有人因为自己有特殊的关系而受到特殊的待遇。磕磕碰碰一路走来,期间也经历了很多本不应该经历的事情。但现在回想自己走过来的路,难道这些事情不足以让自己成长,不足以让自己更加成熟吗?
所以个人认为要学会放手。人的一生非常多变,自己遇到的事情越多,处理事情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儿子刚刚走出父母的怀抱,不正需要这些锻炼吗?在父母的手掌心里捧着,到幼儿园里又让老师捧着,到小学还是让老师捧着,中学、大学、社会,何时是个头啊!所以和爸爸商量,坚定地认为要学会放手,让他自己学会处理各种事物,包括和老师的,和同学的,学会适应。
可不,瞧,现在的儿子多棒啊!
“你们家孩子各方面都很不错,在班里是属于不大需要老师太关注的那一类学生”---------这是老师对儿子的评价,这就够了!
还有每次去接儿子放学,问他开不开心,他都会响亮地回来答:“开心”。回家来看着他一边跳舞一边唱歌,一会儿说是生活老师教的,一会儿说是学习老师教的,再又是说班主任今天怎么怎么了,然后又说跟哪个孩子成为好朋友了,忽而又说今天被哪个女孩子打,可他没还手,因为他是男子汉,不打人的,等等等等,这就够了。
放手之后的儿子,多好!
育儿:家长学会放手
育儿:家长学会放手最近每天下午都去附近的绿道去玩玩,那里有很多的小朋友玩,因为那里有很多的健身器材,还有儿童滑滑梯,所以很多家长都带着小朋友去玩,我也不列外。孩子总不能老是待在家里,不跟外界接触,怎么能够让她学会和外界交流呢???
不过很多妈妈带着孩子出去后总是有很多的顾虑,比如:会不会被别的小孩欺负啊?自己会不会乱跑啊?那里脏不脏啊.........
因为我家xx也大了,我也就不那么像她小时候那样费心了,基本上是带着去了就不管了,我直接就玩我自己的,或者看手机,或者跟别的父母聊天,要不就那本书坐到椅子上去看。等她玩累了或者渴了自己就来找我了。
前天周日,因为想着下午的人比较多,所以很早就带着xx去了。我去的时候,大概只有五六个小朋友在哪里。我把xx带到那里以后,照样没有管她,让她自己玩,我就坐到一边看书去了。过了一会,我听见一个妈妈在大声的叫着:哎!慢点慢点,弟弟小一些,你让一让。因为xx比较大一些,所以我就抬头看了看,不过xx没有在那个出口,在另一边。我看见一个年轻的妈妈正趴在滑梯上,有个穿着深蓝色线衣的小男孩从上面滑了下来。小朋友滑下来后,那个妈妈说:那里有大的小朋友,你不能在这里玩,换个地方吧,这样要是踩着了怎么办?你那么小,看见有大个的就要走开啊。
我看了一会,没什么事情,我又继续低头看我的书,可是每到两分钟,又听见这个妈妈的尖叫,赶紧下来,那里很危险,你现在还小,不可以到那么高的地方去玩你去那边矮一点的地方去玩。(男孩估计有三四岁的样子了,我觉得滑梯也并不算高,它是类是环形的,最高的地方我们的手都可以够的着)。我想,估计这边妈妈有点太担心他了。不过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矮的确实是要安全一些。妈妈担心孩子摔下来也无可厚非。
因为经常听见这个妈妈在叫,一会叫小心点,一会叫,不可以撞着小弟弟了,一会又叫这里不可以玩,所以我对这样特别紧张的妈妈很注意,怕万一xx撞上去了就麻烦了,毕竟小孩子有时候再怎么懂事,还是会有疏忽的时候。于是我也不看书了,眼睛就瞪这滑梯看,瞪着看xx在哪里玩,免得碰上了。xx还好,一直在一边自己玩,刚好有两个小朋友能玩到一起去,xx就带着那两个小朋友在一个滑道上在玩小车子,一个人在上面把车子滑下来,另外两个就捡,过一会就轮流玩,然后他们又去捡树叶之类的。
过了一会,那小朋友估计没有人在滑梯玩了,一个人玩的也没有那么起劲,于是也不想玩了。就下来走,走到旁边,因为两边都是树木来着,地上落了一层层的树叶。小朋友可能看见个什么东西,想下去捡来玩,于是那个妈妈马上说:不可以去那里啊,哪里很脏,而且有很多的虫子,到时候虫子会咬你的。于是小男孩估计是害怕了,就没有去了。然后他就在边上走,走着就朝我一头走去了,他妈妈又叫起来,你去哪里啊?别去,就在这里玩...........
那一中午,就听见这个妈妈在那里不可以去,这里不能玩,那里要小心点,这里有多脏,小朋友听多了,不知道该干嘛了,就站在一边看别人玩,然后这个妈妈又说:不要站在那里啊?带你出来就是玩的啊,你去玩啊,要是总站着我们就回家吧,然后那个小朋友不知道怎么办了,哇的一声就在那里哭起来了。妈妈在那边哄了好久,也不见效,慢慢的人也多了,估计妈妈也觉得没面子或者是因为孩子一直哭就烦躁了吧,于是一边说孩子不懂得变通,一边拖着孩子就回去了。
其实,很多妈妈都会犯这样的错误,我曾经也有一段时间因为怕孩子受伤而总是限制孩子玩,于是xx的性格也变得非常的懦弱,后来经很多妈妈的经验分享才放手让孩子自己玩,就算是摔跤了,或者打架了,总让她先学会自己去处理,实在不行的然后再去解决,孩子摔跤了也让她自己起来,所以xx也慢慢的变得知道了如果处理事情,就算妈妈不在身边也能很容易的找到自己的小伙伴。再也不像原来那样不知道怎么玩了。所以,妈妈们如果想让孩子能自由开心的玩耍,那就放手让孩子自己玩吧。哪怕受一点点小伤,那也是为孩子的成长铺路。
育儿观念:学会放手,成就孩子好习惯
育儿观念:学会放手,成就孩子好习惯
时间总是在无声无息中悄然流逝,不经意间,女儿已经将近六周岁,看着女儿一天天地长大,虽说心里充满了无限的欣喜,但又总有些抓不住时间的感觉,总希望能每时每刻把她拥在怀里,睁开眼睛能看到她灿烂的笑容,躺在床上能触碰到她柔软的身体,害怕女儿长大了就会离开自己,等到那时自己将无所适从。但孩子终究要长大,将要踏上五彩缤纷的世界,将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群,因此纵有再多的不愿,也要将她从怀里推出来,训练她学会这个,学会那个,引导她学会去面对各种问题,解决各种困难。希望她能将人生的每一步坚实地走好。
作为妈妈,承担着世界上最无私的爱,从孩子生下来那天起,就牺牲了自己所有的时间,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不求回报的包揽了孩子所有的事情。随着孩子慢慢地长大,这个时候的我们应该学会放手了,这是孩子从嗷嗷待哺进入独立生活的第一步,尤为艰难,也尤为重要。从衣食住行到待人接物,不能事事都冲到孩子面前,为他们做这做那,为他们铺好一条条平坦坚实的路。否则,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形成了一个依赖心理。这样下去怎么能行呢?所以我首先学会解脱自己,控制自己要伸出的手,狠下心来让她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刚开始,女儿做得不够好,不够快,我忍着冲动耐心地等待,及时地给她鼓励,让她一次比一次做得好。
记得女儿在收拾玩具这件事上,刚开始女儿玩完玩具就随手一扔,满地都是,叫她收拾,她也不干,因为她总认为妈妈一定会帮她收拾,一拖再拖,最后不了了之,还是我帮她整理。我想老这个样子,没有实际行动的教育,只能让女儿越来越依赖。所以有一次,我提醒她玩具玩完了自己收回,提醒了几次,她依然不管不顾,我毫不客气地将她的玩具扫入了垃圾桶。而女儿一向将自己的东西看得很重要,当时一见,立刻不依不饶地闹起来,非追着我把玩具捡回来。这次任凭她如何闹,我就是没动摇,因为既然狠下心了,就一定要给她一个狠狠的教育,不能半途而废。最终这个玩具就这样离开了女儿,而似乎也是从那次开始,女儿不像以前那么难缠了。虽说再让她收拾洒落一地的东西时,她有再多的不情愿,但最后依然是整理好了。看到女儿的变化我自己也暗自欣喜,一次狠心也多少换回了一点成就。慢慢的女儿在一件件小事中独立性越来越强了。
真如书中说的,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有责任感的人,就应该让他明白:“自己的书包、书籍、玩具等物品,应该自己整理,自己的房间应该自己打扫,自己的被褥应该自己收拾。”而作为父母不能永远为他们把事情想好,替他们把事情做好。
然而好习惯不是说出来的,而是训练出来的。我们要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比如:让孩子自己起床、自己穿衣服、自己叠被子、自己收拾房间、自己洗漱、自己洗小衣服、自己按时睡觉、自己制定计划等。让孩子自己完成一些简单的事情;学会自己整理物品,学会物归原处;自己安排和负责一些事务。如果孩子能随时随地地想着自己的的事情自己做,凡事不依赖别人,有了困难自己想办法解决,自然会培养出自理自立的能力。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为了孩子,一定要让他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他将受益终生!
学会放手
学会放手
前几天在书上给我的学生们找故事时,看到了一个活动的设计让我有所思。活动是在班级里开展一个叫:“玩具分享日”的活动。
我一下就联想到我的学生们,从小班到现在,大班下学期了。我们都是一直要求孩子不要带玩具来幼儿园,这样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麻烦。其实,我一直都很纠结,不让幼儿来玩具来幼儿园,是觉得幼儿的自控能力差。但从来没有想过去好好培养幼儿好的自控能力。所以我决定和我的学生们好好谈谈这个问题。
我首先向孩子们说出了我不让他们带玩具来的原因,也说出了我的纠结。向他们承认我做法的错误。和孩子们一讨论,孩子们都是说不想带玩具来幼儿园,大多数的原因是怕同伴把自己的玩具弄坏了,我听到他们的谈话一下又觉得揪心,孩子们缺乏“分享”精神。于是我决定在我班也开展“玩具分享日”活动。这样可以让幼儿体会分享带来的快乐,也能好好培养一下幼儿的自控能力。我和孩子们一起定了一些“玩具分享日”的规则。带玩具来后在园时间什么时候能玩?什么时候不能玩?如果有孩子去抢别人的我玩具又怎么办?.......
一切搞定,第2天就是“玩具分享日”的日子。那天不是我是上早班,其实一上午我都在担心,不知道孩子们带玩具来园怎么样了?很是忐忑。中午上班时,一进班就问情况,另一个带班老师说不错,小朋友都玩的很好!我心里的大石头iujiu落地了。这一天下来我看得出孩子们都玩得很开心。
其实我从中也体会到了,其实,我们面对孩子要适当的放手,他们会有很多的惊喜给你!
育儿观念:适时放手,耐心等待
育儿观念:适时放手,耐心等待
有感于妞告诉我的一些话:
前一阵子,某一天放学回家路上,妞说:“妈妈,今天是Z姐姐给我包的肚子。”我马上就理解了,班级里老师开始教给小朋友自己包肚子的本领了。
过了几天,妞跟我说:“妈妈,今天我是自己包的肚子。”我明白了,老师在鼓励孩子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昨天,妞在车上自豪地跟我说:“妈妈,今天包裤子我把后面的衣服也都弄好了。”我知道了,老师指导和检查地很全面。
从女儿一开始告诉我是别的孩子帮助她包肚子,到最后她自豪地告诉我自己已经能够掌握包肚子的难点了。有感于班级老师对“包肚子”这项自理能力给与孩子指导的阶段性和全面性,孩子在不断地经验积累、重复练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包肚子的技能,同时也不断建立起自己的事情能够自己做的自豪感。
我说,老师在逐渐放手中,让孩子建立起的却是更多的自信。
关于“放手”,是教师管理班级的一项重要学问。什么时候该放手,如何放手,怎么放手……都不能随意而为。因为没有“放手”的阶段性推荐,没有“放手”过程中孩子技能的锻炼,没有“放手”过程中孩子“自信心”的提升,结果“放手”却成了孩子沉重的心理负担,成了家长心中老师不负责任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