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儿子学会感恩
发布时间:2020-12-04 幼儿感恩小故事 感恩父母活动总结 幼儿感恩故事一天,有几个朋友到我家相聚,正巧,看到儿子在为奶奶捶捶背,这时,这几个朋友的表情有些惊讶,其中一个朋友问孩子的奶奶:“孩子经常这样做吗?”孩子的奶奶自豪的说:“是的,孩子经常这样做,不但给我捶捶背,还经常帮我搬凳子、扫的、擦桌子、干些家务活,更让我高兴的是,有好吃的孩子都是给我留一份呢。”听到这里,另一位朋友说:“我的孩子,只需要别人的疼爱、关心,却不知道该如何关心别人,给别人一点爱。有好吃的都是自己吃,大人一点都别想尝一尝。”这时,这几个朋友都很羡慕孩子这样做,都要求我说一说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一、身教重于言教: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成人平时的一言一行,做人与做事的态度和方法,就是孩子最好的坐标,比说教更具有说服力。记得04年的春节刚过,我父亲的老慢性支气管炎又犯了,住进了市人民医院,当时的病情比较严重,躺不下,只能坐着,长时间坐着他的身体支撑不住,这时我的两个哥哥和姐姐坐在他的身体两旁支撑着,并不停的为他捶背,按摩胳膊和腿。我带着孩子到医院探望父亲,哥哥姐姐照顾父亲的这一幕,让我两岁的儿子看到了,这时孩子不高兴的说:“舅舅、姨妈真坏,他们打姥爷”听到这些,我向孩子解释了他们这样做的原因。从此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知道了为老人捶捶背,按摩都是为了让他们舒服。从那以后,孩子学会了为爷爷、奶奶捶捶背、揉揉肩。并经常这样做的。可见孩子的模仿性很强,家长的言谈举止对孩子起着榜样表率的作用。因此,要多给予每个孩子正面的影响,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们家长首先做到。
二、利用传统的节日对孩子进行教育:一年中有许多个节日,我就利用节日对孩子进行教育。“父亲节“母亲节”到来的时候,我会让孩子说一说,我们父母对他的成长做了哪些事,自己应怎样爱父母,这样来激发孩子爱父母的情感。每当这些节日到来的时候,不用我提醒,孩子就会送件小礼物或是为我们做一件好事,可见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已起到了根深蒂固的作用。重阳节到来的时候,我会提醒孩子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准备贺卡、图画等礼物送给他们,还要求孩子为老人敲敲背、捶捶腿等,以实际行动为老人带来了快乐和温暖。这样培养了孩子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朋友们听了我的讲述,对我教育孩子的方法表示赞同,都愿意尝试用这种方法对孩子进行尊老敬老的教育。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让孩子学会感恩
上周班里感冒的小朋友特别的多。晨间谈话的时候老有孩子咳嗽,不知道是真咳嗽还是起哄。我灵机一动就问孩子们:“当你生病的时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给你喂药,给你做好吃的,说过谢谢的小朋友有吗?有的请举手。”结果,举手的只有两三人。虽然不确定是真的还是假的,我还是表扬了他们。我又问孩子们:“有谁也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做过事呀,请举手。”结果,没有一个小朋友举手的。
这样的结果是我意想到的:现在的孩子对于父母爷爷奶奶给他们的爱,懂得多少?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处于养尊处优的位置。对于父母的辛勤付出,他们能体会多少呢?
所以我就要求孩子们:每周最少要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为自己做的事情说三次谢谢;每周至少拥抱爸爸妈妈一次;每周至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我想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更懂事、更懂得关心人。也更有礼貌。
让我们的孩子都能体会到父母的恩情,爷爷,奶奶的恩情,学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去体会真情,孩子就会变的越来越懂事,与父母的距离也越来越近,我们的世界就会变的越来越美好。
让孩子学会爱懂得感恩
今天是三八节,是天下所有妈妈的节日,根据这个节日,我们开展了八个一系列的“爱妈妈”活动,如:给妈妈一个吻,为妈妈讲一个故事等等,可是接下来的活动却让孩子们讨论的络绎不绝,“为妈妈洗一次脚”,哈哈、“给妈妈洗脚”?我可不洗,臭死了,这是行行最先发出来的声音,“我妈妈从来都不让我洗脚,她只给我洗脚”这是贝贝说的,每个孩子都在发表自己的意见,难道这就是天天喊着:“爱妈妈”的孩子们吗?这时候我听到了在最角落里的浩浩小声的说:“我给妈妈洗过脚”声音很小,但是那种胆怯的话语已经引起来小朋友的注意,哈哈,浩浩给妈妈洗脚,臭死了,显然孩子们已经把这种“给妈妈洗脚”的事情当作了一种很可笑的事情,我很不高兴的说:“孩子们,你们觉得给妈妈洗脚是很坏的事情吗?”难道妈妈给你们洗脚就不臭了吗?教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每个孩子都睁着稚嫩的眼镜看着我,显然他们已经不再觉得给妈妈洗脚是件很丢脸的事情了,其实,浩浩做的很好,妈妈整天为了你,为了家庭奔波,很辛苦,我们为妈妈洗一次脚难道就不应该吗?“应该”孩子们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刚刚说的,每个人都不再觉得“给妈妈洗脚”是件很丢脸的事情了,那我们为浩浩鼓掌好不好,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
。
如今孩子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但多半是知识学习、脑潜能开发,而孩子的感恩教育却被忽视了。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父母强势些的,孩子往往会弱势些。
操心太多的妈妈带的孩子往往自理能力更弱。
我以为恰恰是父母对孩子过分的不求回报的爱,使得父母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和正当要求,同时也滋长了孩子对父母的依赖,阻碍了孩子的个人能力的发展。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扮演一个弱势的妈妈向宝宝“索取”爱。
我们期待起跑线上的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一颗感恩之心,从而使我们的社会真正成为一个互爱、互助、文明、友善的和谐社会。
教育随笔:学会感恩别说孩子还小
学会感恩别说孩子还小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一些不停埋怨的人,“真不幸,今天的天气怎么这样不好”、“今天真倒霉,碰见一个乞丐”、“真惨啊,今天摔了一跤”……这个世界对他们来说,永远没有快乐的事情,高兴的事被抛在了脑后,不顺心的事却总挂在嘴边。每时每刻,他们都有许多不开心的事,把自己搞得很烦躁,把别人搞得很不安。
我班有个学生,他整天跟着我,叙叙叨叨一些事。有一天,他跟我说他经常倒霉,到现在总有80多次了。要知道他现在只是一个二年级的小孩,可是看他的样子,似乎真是觉得自己很不顺,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这让我这个做老师的,突然感到肩上又有任务了,我觉得对这帮小孩,也该对他们进行感恩的教育。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豁达地处理。
通过一节班队课,我首先向孩子们述说了西方的“感恩节”,告诉他们这一天,很多西方人会赶回家里与父母团聚,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告诉他们人要在感恩中活着,感恩于赋予我们生命的父母,感恩于给我们知识的老师,感恩于帮助、关心和爱护我们的那些人,感恩于我们的祖国,感恩于大自然……感恩地活着,你才会发觉世界是如此美好。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一些小事情,有些是不可避免的,有些是无力改变的,有些是无法预测的。能补救的则需要尽力去挽回,无法转变的只能坦然受之,最重要的是要做好目前应该做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自认为怎么样才是最好的,但往往会事与愿违,使我们不能平静。我们必须相信:目前我们所拥有的,不论顺境、逆境,都是对我们最好的安排。若能如此,我们才能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喜乐。告诉他们,英国有位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这样孩子们就知道是一味地埋怨生活,变得消沉、萎靡不振好?还是对生活满怀感恩,跌倒了再爬起来好?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感恩不纯粹是一种心理安慰,也不是对现实的逃避,更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爱与希望。
中国人似乎根本不知道有这样一个洋节。在很多中国人眼里,“感恩”这个话题太严肃了,而中国的传统教育中也有“施恩不图报”的观念。但是在实际中,我们发现对孩子们进行感恩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教会孩子先学会自我服务
早上,孩子们快乐地入园了,大家走进教室,坐在小椅子上,可是李帅小朋友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也不坐下。我说:“李帅小朋友,请坐下。”可是他还是站着不动,我又说了一遍,他还是不动。“李帅,你怎么了?”我问。“他没有小椅子。”别的小朋友代他回答。我希望他自己找凳子坐下,提醒了他好几次,可他就是站着不动,没办法,我只好帮他搬来小椅子,让他坐下。
这件事,让我沉思了许久,现在的孩子在家里什么事都是大人代替,养成了这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孩子们具备了做事的能力,就应放手让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决定教育孩子学会自己做事情,我便与家长进行了沟通,让孩子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希望通过家园共育来共同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放学时,我不再直接帮孩子穿衣服,先由孩子们自己穿,穿不好的我再适时帮助。穿好了的及时表扬鼓励。通过从日常小事做起,着重对幼儿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慢慢地,孩子们有了进步。鞋带开了,不再直接跑到我面前让我系,而是先自己系,系不好再让我帮忙。现在孩子们说的是“老师,我系不好了”,不再是“老师,鞋带开了”。
鼓励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对他们的成长很有帮助,教会他们先学会自我服务,再逐渐为他人服务,孩子的进步是可喜可见的。放开手,孩子的成长会更自由、更广阔!
教孩子学会自我激励
教育孩子从小就有自信,遇到事情肯去钻研,去解决问题很重要。那么家长就应该从小培养孩子学会自我激励,敢于面对。怎样才能让孩子掌握自我激励的方法呢?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
一、激励与提高孩子上进心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长处和短处,都是优点与缺点并存。做为家长要细心的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要找出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加以肯定让孩子感觉到,使其产生自我良好的感觉,这样自我激励才会产生。孩子才会有前进的动力。为孩子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针对具体的事情,让孩子去尝试,有做的意愿,当孩子有一点点进步时,就要不断的给其鼓劲,使孩子突破自己的不足。
当孩子因自己的短处遭到打击时,父母要及时调整孩子的心态,让孩子全面看待自己,认识到自己的过人之处,这样孩子才能够从打击中快速恢复,不沉浸于负面的评价中,这有助于孩子自我激励的形成。
二、引导孩子制定目标
要让孩子明白光说不练是不会成功的。因此要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付诸于行动才会成功的。比如,孩子英语发音有问题,就可让他为自己设置一个目标——把每个音标都读准。
孩子能自觉地为读准每个音标而努力是他迈出自我激励的第一步。不过,制定这个目标,要注意目标的可执行性。如果孩子制定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目标不但会落空,这就会导致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被挫伤。
如让一个不及格的小孩考90分以上。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即使他再努力也不一定能马上达到目标,久而久之,他就可能自暴自弃。
所以,在制定目标时,应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不可过大过高,最好先制定那些容易达到的目标,然后再逐渐增加目标的难度。
三、强化孩子的自我激励意识
自我激励的目的不依赖外部赏识,让孩子对自己进行肯定、鼓励和表扬,这就要求爸爸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激励意识。在对孩子进行表扬时,可有意识地将主语“我”改成“你”,如,“你又有了进步,我为你感到骄傲”可改为“你为今天的进步一定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你会为自己感到骄傲的”。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内心承认自己,并且领悟到努力后获得的成功,就是对自己最好的奖励。
四、孩子对目标产生动力
孩子的每一个目标都要规定一个固定的时间,并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之前达到目标。有了时间约束,孩子的行动才会有紧迫感。
光有目标没有努力,目标只能成为“空头支票”。自我激励是让孩子确定目标后,产生向目标靠近的动力。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很差,可能刚刚确定目标的时候斗志昂扬,没过三分钟,热情就不在了。
家长在教孩子自我激励时,一定要让他有紧迫感。不妨建议孩子每天大声朗读自己的目标计划,在朗读的过程中,无形加强了他对目标的认知。光有认知还是不行,还有让他知道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付出和回报是成正比的,有多少付出才会有多少回报。
如,孩子想组装一个模型,你需要告诉他,成型之前的模型是什么样子的,经过什么样的努力,才能达到现在的样子。最后,还要对孩子的目标给予适时的时间限制。如果没有时间限制,孩子会觉得这个目标太过遥远,从而自我放松。
当然,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父母帮助孩子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孩子学会自我激励,给自己喝彩。积极的心理暗示,为孩子提供了充沛的原动力,使他可以冲破重重障碍,成为一个自强不息的人生斗士。教会孩子自我激励是一个长期、细致的过程,需要爸爸坚持不懈的努力。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在教学中要学会自我
幼儿教师在教学中的自我调控是开展教学活动必备的教育艺术,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如果教师自我调控恰到好处,就能维持、推动教学过程的进展,出现融洽和谐、意趣盎然的教学格局,从而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就幼儿教师而言,我认为应掌握如下三方面的自我调控。
一、教态的调控
当教师一走进教室,他的体态语言就开始表情达意了。有经验的教师是非常重视用“体态语言”来调控教学活动的。
1、微笑时教师最基本的教学表情
情感是教学的目标,又是教学的手段,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运用情感,以情感人。当教师满面春风、神采奕奕地来到幼儿中间,教师的情绪辐射就会使孩子产生愉悦欢喜之感,对教师油然而生的亲切、亲近之感使教师能掌握与孩子沟通的主动权,融洽和谐的教学情景和气氛缩短看师生间的距离
当然,微笑不应是一成不变的。教师来到幼儿园前,微笑中要带有热情,以获得幼儿信任;提问时,微笑中要显得深沉,以引起幼儿的思考;一旦幼儿回答问题受挫时,微笑中要显得温柔亲切,以减轻他失误的沮丧;而对幼儿的质疑,微笑中要表达出赞许和鼓励……只要教师心中有“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的信念,就能微笑地面对每一个孩子,让春风徐徐吹入幼儿纯洁美好的心扉。
2、教师应用丰富的表情来帮助自我调控
教师的脸是幼儿的一本“活教材”,要让幼儿从这本“教材”上读到许多指令、感受到许多温暖,以此调节幼儿的学习兴趣。如:当幼儿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的表情可以“冷”一点,以示教师的庄重和威严;有时教师也可以“热”一点,即兴发挥,以示教师的风趣和热情……凡此种种,不一赘述。所以教师既要懂得“生气”“不满”的艺术,也要会“风趣”“机智”,懂得灵活的技巧,以增加教学调节的力度。
3、教师应时时用眼神来进行调控
眼神能传递丰富的意蕴,其交往作用往往连语言也无法企及。教学中教师的眼神要具有敏锐的透视性,以广角度的扫描捕捉反馈信息。同时,教师的眼神又要明确表现出自己的意愿,要带有信任、期待、激励,以营造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氛围;就是用眼神批评孩子,也要融入丰富的感情,使幼儿容易接受。其实幼儿非常留心教师眼睛中透出的信息,因此教师的眼神既不能散漫、目中无人,也不能执着于一点、居高临下,要永远保持目光有神,富有表情;同时扩大目视范围,并使目光具有针对性,既把全体幼儿置于自己的眼下,使他们都感受到教师的重视和关注,也要针对不同的情况投以不同的目光,做到因人、因情况而有别。
4、教师应适当用“动作语言”来进行调控
动作语言是幼儿教师特殊的职业语言。当幼儿哭着来到幼儿园时,教师要会蹲下,拉着幼儿的手,甚至抱起幼儿,以使幼儿获得安全感;当幼儿大胆正确地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略带夸张地伸出大拇指,甚至亲他一下,以使幼儿体验成功;当幼儿遭遇困难时,教师要走上前弯下腰,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肩,幼儿就会鼓起勇气……这些动作语言的调控,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更是教师职业的需要。
二、教学内容的调控
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其教学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在准备阶段把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的知识信息之间的差异和背景缩小到最低限度;在实施阶段,又以自我调控来弥补这种差异和背景。
大班教育笔记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毫无疑问,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应该常常对行为进行观察分析,而教育笔记可以某种程度上提高老师的教育水平。你知道一篇教育笔记应该怎么书写吗?你也许需要"大班教育笔记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这样的内容,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大班教育笔记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大班教育笔记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如何保护自己,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1. 教给孩子基本的安全知识,例如如何穿脱衣服、如何使用厨房、如何保护眼睛等。
2. 教育孩子如何识别危险和保护自己。例如,教他们如何识别危险情境,如何拒绝危险行为,如何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等。
3. 鼓励孩子学习如何使用工具和设备来保护自己。例如,教他们如何使用门夹、锁芯、反锁等工具,以及如何使用灭火器、消防器材等安全设备。
4. 教育孩子如何保持安全。例如,教他们如何保持环境卫生、如何使用电源插座、如何使用楼梯和电梯等。
5. 教育孩子如何寻求帮助。例如,教他们如何向警察、医护人员、家长、老师等人寻求帮助,以及如何拨打紧急电话。
6. 教育孩子如何保持冷静和理智。例如,教他们如何处理紧急情况下的冷静思考,以及如何通过沟通和协商解决问题。
通过以上教育,大班的孩子可以学习到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幼儿教育笔记:让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
幼儿教育笔记:让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
在幼儿园里,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下雨天,爸爸妈妈总是把孩子抱进活动室,孩子连声“再见”也不说。年迈的奶奶蹲在地上给孩子换鞋,而孩子却心安理得,竟没有一声“谢谢。”有的孩子大小便在身上,老师毫无怨言的给他擦洗,帮他换上干净的衣服,孩子竟受之当然,没有任何表示。我们还经常看到孩子自私、霸道、缺乏爱心的一面,不禁感叹:我们的孩子怎么啦?殊不知,良好的情感互动就是在幼儿时期形成的,我们若不及时培养,以后就很难补救。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也不例外。而缺乏感恩之心的孩子往往表现得更加脆弱、敏感、自私和任性。
利用家庭环境进行感恩教育家庭是孩子感恩教育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就是孩子学会做人的一面镜子,其行为表现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品格。所以我们利用家长会与家长们交流了科学育儿的方法与经验,让家长了解教育孩子从学会做人开始,学会感恩开始。
首先,让家长们从自己做起,用良好的道德情感为孩子做榜样,在生活中时时鼓励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在生活中体验帮助别人和感谢别人帮助的快乐,懂得用行动回报他人的爱,并以身作则,时时教育关心身边的人,让孩子在生活中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学习感恩。
例如:在家要求孩子每天为家人做一件事情;经常陪孩子聊天,让孩子说说别人是怎么帮助自己的,应该怎么感谢他们等。这样,孩子的感恩之情更自然;最后家长邀请孩子当家庭代表,做爸爸妈妈的小助手,制作感恩卡,送给想要感谢的人,向他表达谢意,让幼儿以实际行动表达心意。再例如在家里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感恩盒,如果接受了别人的帮助,就随时将所受到的帮助写在纸上,装进感恩盒里,过一段时间,让孩子翻看感恩盒中所收集的纸条时,孩子会有强烈的感恩情绪,让孩子惊讶的发现,原来自己的成长受到了这么多的帮助。让孩子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吧!你看这些简单而有益的活动不仅能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还能加深亲子关系,可谓一举两得。
利用集体活动进行感恩教育幼儿园是幼儿活动的另一片天地,是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场所,孩子们整天生活在这样的大集体里,帮助别人和受别人帮助的事情时时发生,我们就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灵去感受,从而在自己的心中培植出一种感恩的情感,无论面对父母还是老师,朋友或对手,快乐和悲伤,都能以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
我们老师一起找了很多有关感恩的故事以及歌曲等,在一日活动的晨间活动和课间活动中不断地渗透给孩子。活动中,老师有意识地让孩子们讲讲自己与妈妈之间的趣事。老师问:“妈妈为什么对你那么好?”“因为你们是妈妈的孩子,不爱宝宝的妈妈们不是好妈妈!”“那不爱妈妈的宝宝呢?”老师的反问恰到好处地启发了孩子换位思考,加深了孩子们对感恩的认识。
我们还让幼儿每天都对每一个进入幼儿园的小朋友问好,并给他一个拥抱;向他们的爸爸妈妈问好,并送上微笑!我们还给小朋友布置了任务,每天为小朋友或班集体做一件事,如:扫地、擦桌子、叠被子、整理活动室等。通过为他人做事,孩子们体验着感恩的快乐。
用社会环境进行感恩教育爱要说出来,要用行动表达出来,我们组织了“爱心接力”的系列社区活动,向身边的人表达自己的爱心,向社会表达爱心。例如:教育幼儿保持社区的环境卫生,从自己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见到果皮、纸屑、废弃方便袋、包装盒要捡起来;和爸爸妈妈上街时一起为街上执勤的民警叔叔送上一瓶矿泉水等。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作为孩子人生路上的领路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年龄小、自制力差的孩子,为了给我们的孩子奠定健康的人格基础,我们应多组织有益、丰富的活动,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个和谐的世界;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粒和平的种子。愿我们的孩子都怀有感恩之心,孩子因此而长大,你我因此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