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园中班教案《会飞的圆》及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0-12-07 幼儿园中班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会变的圆说课稿 幼儿园小班教案及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线条、图形、色彩将圆圈添画成“会飞的东西”。

2、大胆想象并表达,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3、体验想象画的乐趣。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蓝天大背景图一幅,圆圈添画:气球、蜜蜂、小鸟等。

2、幼儿每人一份画有圆圈的画纸、绘画材料、胶水。

活动过程:

一、谈话打入,激发兴趣。

1、想象天空中会飞翔的东西。

——教师(出示蓝天背景图):好美的天空啊,谁会在这儿飞翔呢?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将实现准备好的用圆圈添画出来的东西贴在背景图上。

2、设想让圆圈飞起来的方法。

——教师:看大家在天空上自由的飞来飞去,有一个小圆圈可羡慕了,他使劲的扭动身体像飞起来,可怎么努力也做不到,圆圈可着急了。你们说,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他飞起来呢?

——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学习运用线条、图案将圆圈添画成“会飞的东西”。

1、圆圈变变变

——教师:小朋友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老师也有个好办法。圆圈变变变,他变成什么了?(教师边说,边将画有圆圈的纸片翻转转至画有小鸟的一面)现在他能飞上天了吗?

2、引导幼儿观察圆圈与小鸟的不同。

——教师:老师是怎样将圆圈变成小鸟的?在圆圈上添画了什么?

——教师(边小结边示范添画):在圆圈上画上眼睛和嘴巴,在圆圈后面添上半圆形的身体,身体后面添上三角形的尾巴,在身体上面和下面分别画上三角形的翅膀,圆圈就变成了一只可爱的小鸟。想飞多高就飞多高,想飞多远就飞多远。

3、大胆想象,将圆圈变成“会飞的东西”

——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圆圈):想飞上天的圆圈可多了,他们还可以变成什么呢?你是怎么变的?在圆圈上添画什么呢?(引导幼儿说出不同的想法)。

——教师:原来在圆圈的身上添上一些线条或者图形,在涂上漂亮的颜色,圆圈就变成了会飞的东西,就可以在天空自由飞翔了。

三、鼓励幼儿积极尝试“圆圈变变变”。

——教师:请你们也来当小小魔法师,将圆圈变成各种各样会飞的东西。看谁变得又多又好。

——幼儿尝试为圆圈添画,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你们变成了什么?怎么变得?让他们飞上天吧。

——教师边评价边指导幼儿将画好的图画剪下来,张贴在蓝天背景图上。

活动延伸:

将作品放在美术角,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或者继续想象,添画出更多“会飞的东西”。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我基本是按照教案进行的:这个活动的任务主要是让小朋友把圆变成会飞的东西。

在上课过程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1、我在第一个环节出示用圆添画出来的东西的时候,只出示了小鸟。教师在上这类的美术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帮小朋友搭建支架让小朋友达到老师的要求。我可以出示图片帮助小朋友归类:动物类、昆虫类(蜜蜂、苍蝇、蝴蝶、蜻蜓……)、飞行器类(飞碟、火箭、飞机)气球类(气球。热气球、降落伞、滑翔机…….)我只出示了小鸟,小朋友的思维被局限了。

2、当我请小朋友回答让圆飞起来的方法的时候,可以先询问小朋友飞起来需要什么东西?发散孩子的思维。另外,当小朋友回答:“飞碟。画一个小圆,再在它外面个大圆,再把两个圆连接起来。”的时候我可以请小朋友上台画一下,或者是我示范,来告诉小朋友画画的技巧。这样,小朋友可以更加理解任务。整个过程中,有小朋友回答出了——天使、飞碟、气球、蝴蝶???但是,我没有帮助他们梳理,使得提问的效果大大降低。

正因为有上面的两个不足的地方,最终小朋友画出来的大多是课上提到过的东西,只有一个小朋友画出了热气球。

3、在老师示范的时候也没有讲清楚要求,小朋友没有理解真正的任务——给圆添上线条或者图形,使它飞。有很多小朋友是在圆里面画蝴蝶。这样,就没有达到这个活动的要求。

幼儿百科:在一个平面内,一动点以一定点为中心,以一定长度为距离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封闭曲线叫做圆。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扩展阅读

幼儿园中班教案《会变的圆》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半圆和椭圆。

2.能从许多图形中找出这两种图形。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重难点:

活动重点:认识半圆和椭圆。

活动难点:并能够在事物拼贴的各种图形中找出哪里是椭圆,哪里是半圆的。

活动准备:

1.圆,半圆,椭圆,数量若干(每种同类图形的大小,颜色有区别,如有红圆,绿圆,大圆小圆等)。

2.用几种图形拼成的花,动物等。

3.操作材料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1.认识半圆和椭圆,区别他们与圆的不同。

(1)认识半圆,并与圆做比较。

老师:(出示圆)这是什么?

圆宝宝会变魔术哦,小朋友们,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圆宝宝它变成了什么呢?

(出示半圆)学说:这是半圆。我们一起来和半圆宝宝打打招呼吧。

(把圆和半圆放在黑板上)小朋友们,你们看一看,半圆和圆有什么不一样呢?

(2)认识椭圆并于圆做比较。

教师:小朋友们,刚刚圆宝宝变魔术把圆变成了半圆,现在呀,圆宝宝又要开始变魔术了,这次她会变成什么呢,请小朋友们的眼睛看好了哦,看看圆宝宝又变出了什么图形宝宝了呢。

(出示椭圆)谁知道这个图形叫什么?

学说:这是椭圆。

那我们和椭圆宝宝打打招呼吧。

唉,现在你们再看看,它和圆又有什么不一样可呢?

2.看图找图形。

(1)分别出示用图形拼贴的花,火箭等等图形。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呀?那请你找一找,它身上哪里是半圆的呢?它身上哪里是椭圆的呢?

如:花瓣是半圆型的,机器人的眼睛是半圆型的等等。

3.在许多图形中找出半圆和椭圆。

(1)请幼儿每人拿一张操作材料,在图形中找分别找出半圆和椭圆,数一数有几个,并用小圈表示出来。

教师巡回指导。

(2)与同伴相互检查。

小朋友们相互之间看看,数一数,是不是和你的同伴画的一样。

(3)展示幼儿的操作。

教师进行点评。(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此次的活动是我初来茅幼的第一节教研课,活动中我发现自己还存在很多的不足,特别是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考虑的不是很好,希望以后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进行改进,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多进行自我反思。

此次活动中

1.首先在时间的控制上,没有能够准确的把握好时间,所以最后的展示操作进行评说没有能够很好的进行。

2.在纪律上,以后还要多多的加强小朋友们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控制好课堂的纪律。

3.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有些不突出,在让幼儿找圆和半圆的时候,应该把椭圆也一起放在图形中,让幼儿的知识及时得以巩固。

4.展示图形组成的图案时,没有能够很好的和操作材料进行结合演示。

这次的教研活动不能说是成功的,但我也学习了很多,我想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多多的思考,多多的提问,多多的记录,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让幼儿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开心的成长。

幼儿百科:在一个平面内,一动点以一定点为中心,以一定长度为距离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封闭曲线叫做圆。圆有无数个点。

幼儿园中班教案《圆圆歌》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体会儿歌短小精练、词汇丰富的特点。

2、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按照儿歌的重复结构结合已有的经验续编儿歌的后半部分,并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

3、培养幼儿爱动脑筋的习惯,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能力。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布置“圆圆”的家,里面有各种圆形的物体。

儿歌范文、投影仪、画纸、彩笔。

活动过程

一、以玩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经验。

1.邀请幼儿到“圆圆”家玩,让幼儿自由选择各种活动,体会圆的特点和用途。

2.看有关圆形物体的图书和图片,和同伴玩球,玩车轮,玩其他圆形玩具。

二、集体讲述,交流玩法和经验。

请小朋友说说,刚才玩了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怎样玩的?

“圆圆”家里有些什么东西,这些东西有些什么特点?

三、欣赏儿歌,谈谈自己的体会。

1.教师:儿歌里说了几样圆的东西?他们是什么?圆的车轮怎样动?

儿歌里用了哪些动词来形容它的动作?

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动词形容车轮的动作。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分析,理解儿歌里新运用的动词,进一步认识儿歌的结构特点。

四、学习朗读儿歌,加深对儿歌的理解与记忆。

五、续编儿歌,扩展想像力,发展创造力。

1、请幼儿把所看、所想到的有关圆形的物体画出来。

教师:还有什么物体是圆的,儿歌没有提到的?

我们把它画下来,编成一首儿歌,看谁想得多,编得好!

2、请幼儿依据自己观察得来的经验和画好的作品尝试续编儿歌的后半段。

鼓励幼儿用形象、生动、贴切的动词来描述这些图形的物体,掌握儿歌的句式特点,要讲清楚:

圆的什么,它能怎样动起来。

老师可以利用一些小物体做仿编的示范。

3.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大胆创编。

鼓励幼儿不把眼光局限在室内或“圆圆”的家,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大胆想像,

创编出与众不同的独特的诗句。

六、结束

让幼儿把自己续编的部分大声地在集体面前朗读出来,让每个幼儿都有发言的机会。

老师把幼儿的朗读录下来,最后放出来让幼儿完整地欣赏一遍,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增强自信心。

活动反思:

本活动旨在通过图谱的运用来揭示儿歌的结构,帮助幼儿理解仿编儿歌。本节活动的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活动的教具准备得很充分,学具选择了贴近幼儿生活的玩具,能利用环境创设开阔幼儿的视野,为幼儿创设了宽松的说话环境,调动了幼儿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并让幼儿动静结合,使语言活动趣味化游戏化、生活化。活动中幼儿的倾听习惯很好,并能积极发言,能大胆地表现自己。

幼儿百科:在一个平面内,一动点以一定点为中心,以一定长度为距离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封闭曲线叫做圆。

幼儿园中班教案《飞呀飞》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动物不认输的精神和成功后的喜悦。

2、大胆想象,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表达小动物上天的办法,并为小动物设计同时上天的最佳方案。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学会有感情地朗诵故事,大胆参与讨论。

活动准备:

1、图片:小鸟、小蚂蚁、小青蛙、小白兔、胖小猪、大河马、蒲公英、气球、风筝、热气球、飞机。

2、语言磁带或CD。

活动过程:

一、了解背景,激发想象。

1、教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小客人,小客人它是谁呢?(小鸟)

2、教师:小鸟客人的本领是什么呢?(教师用身体动作表示:飞)

3、教师出示挂图,讲述故事背景。

教师:小动物们看见小鸟在天上飞,都很羡慕,他们也想飞上天。

4、引导幼儿帮助小动物们想办法。

教师:他们都是没有翅膀的动物,要想飞上天必须想一些特别的办法,用什么办法能让小蚂蚁飞上天呢?还有小青蛙、小兔、小猪、河马?他们能飞上天吗?小朋友能不能来想想办法帮助小动物们飞上天去?(鼓励幼儿想出各种不同的办法。)

二、讨论工具,匹配图卡。

1、教师出示卡片上的工具,引导幼儿讨论帮助小动物飞上天的办法。

教师:小朋友的办法也很不错,现在袁老师也想出了一些工具,看看它们能不能帮助小动物一起飞上天。(出示大教具匹配卡。)

教师:小蚂蚁可以用这里的哪些工具?

教师:小青蛙可以用这里的哪些工具?

教师:小白兔可以用这里的哪些工具?

教师:小肥猪可以用这里的哪些工具?

教师:大河马可以用这里的哪些工具?

教师小结:动物越小,适合它们的工具就越多。

2、幼儿思考让小动物们同时飞上天的办法。

教师:每个小动物都想飞上天,怎样利用这些工具,帮助小动物们同时飞上天呢?(引导幼儿为每一种动物匹配适合的工具。)

3、引导幼儿理解较轻的动物用较小的工具,较重的动物用较大的工具的道理。

三、欣赏故事,验证探究结果。

1、教师边讲述故事边用挂图卡片演示。

教师:小朋友们都为动物们分配好工具了,现在我们来听一听故事,小动物们到底是不是用这些工具上天的呢?(教师讲故事)。

教师:小朋友们:小动物是不是这么分配工具的呢?

2、教师:原来小动物们跟我们小朋友想的办法是一样的,你们真聪明,真能干!我们把这个小动物飞上天的故事讲给班里其他的小朋友听吧,我们走。

教学反思:

我觉得这堂课有三方面值得总结。首先是教材的合理性,因为在大班幼儿的发展阶段上,想像,探索,动脑解决困难,体验成功乐趣是他们心理突出的需要。《飞呀飞》这篇作品向孩子展示了一群小动物乐于动脑,动手解决困难的成功画面这篇作品虽然短小,但内容清新,留给孩子很大的想像范围

幼儿百科:飞是象形。小篆字形,下面象展开的双翼,上面象鸟首。本义:鸟飞。

幼儿园中班教案《不会飞的鸟》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一些不会飞的鸟的形态和习性。

2、教育幼儿在外出游玩时,爱护鸟类。

3、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鸟类世界的照片、录象

2、收集鸵鸟、企鹅图片。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让幼儿欣赏歌曲《大鸵鸟》

2、配合图片和背景图引导幼儿再欣赏一遍。

3、结合图片引导幼儿回忆儿歌内容

提问:世界上最大的鸟是什么鸟?它会飞吗?为什么不会?

让幼儿知道鸵鸟是鸟类中最大的,它生活在沙漠地带,为了适应经常奔跑的生活,翅膀退化便于平衡身体。

4、联系幼儿的生活,引导幼儿讨论还有哪些不会飞的鸟?(企鹅)了解企鹅的生活习性。

5、教师小结:知道一些鸟是因为生存环境的变化,翅膀才逐渐的退化,所以不会飞。

活动反思: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也是小朋友们所喜欢的,在课上,孩子们开心的交谈着:我家养过小兔子,可是,它后来自己跑掉了;我家养过猫,它会捉老鼠;在课上,我和孩子们讨论了什么是濒危动物,为什么会成为濒危动物这个严峻的话题。孩子们从中知道了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幼儿开始并不知道鸵鸟和企鹅是属于鸟类,活动中才了解,但幼儿对它们的生活习性还是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的,相信通过这次的“爱鸟周”活动,幼儿在关于“鸟”的知识方面有比较大的收获,对于护鸟、爱鸟、爱护环境等方面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幼儿百科:非洲鸵鸟属鸵形目鸵鸟科,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种鸟类,成鸟身高可达2.5米,雄鸵鸟体重可达150千克。像蛇一样细长的脖颈上支撑着一个很小的头部,上面有一张短而扁平的、由数片角质鞘所组成的三角形的嘴,主要特点是龙骨突不发达,不能飞行,也是世界上现存鸟类中唯一的二趾鸟类,在它双脚的每个大脚趾上都长有长约7厘米的危险趾甲,后肢粗壮有力,适于奔走。

相关推荐

  • 幼儿园中班教案《会变的圆》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半圆和椭圆。 2.能从许多图形中找出这两种图形。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重难点: 活动...
    2020-09-22 阅读全文
  • 幼儿园中班教案《圆圆歌》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体会儿歌短小精练、词汇丰富的特点。 2、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按照儿歌的重复结构结合已有的经验续编儿歌的后半部分,并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 3、培养幼儿爱动脑筋的习惯,培养...
    2020-12-08 阅读全文
  • 幼儿园中班教案《飞呀飞》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动物不认输的精神和成功后的喜悦。 2、大胆想象,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表达小动物上天的办法,并为小动物设计同时上天的最佳方案。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
    2021-01-04 阅读全文
  • 幼儿园中班教案《不会飞的鸟》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一些不会飞的鸟的形态和习性。 2、教育幼儿在外出游玩时,爱护鸟类。 3、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鸟类世界的照片、录...
    2020-11-09 阅读全文
  • 幼儿园中班教案《会飞的抱抱》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理解故事,明白爱是可以传递的。 体会拥抱的温暖,并大胆用动作和语言表达出来。 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PPT、头饰、音乐...
    2020-12-10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认识半圆和椭圆。 2.能从许多图形中找出这两种图形。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重难点: 活动...

2020-09-22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体会儿歌短小精练、词汇丰富的特点。 2、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按照儿歌的重复结构结合已有的经验续编儿歌的后半部分,并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 3、培养幼儿爱动脑筋的习惯,培养...

2020-12-08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动物不认输的精神和成功后的喜悦。 2、大胆想象,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表达小动物上天的办法,并为小动物设计同时上天的最佳方案。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

2021-01-04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一些不会飞的鸟的形态和习性。 2、教育幼儿在外出游玩时,爱护鸟类。 3、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鸟类世界的照片、录...

2020-11-09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理解故事,明白爱是可以传递的。 体会拥抱的温暖,并大胆用动作和语言表达出来。 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PPT、头饰、音乐...

2020-12-10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