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小便的孩子
发布时间:2020-12-09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幼儿园说课稿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老师,我要小便”安静的午睡教室里突然穿来了一阵清脆的声音。“去把”我应声道“老师,我也要去”“去吧”我。。。。。“老师。。。”“去吧”我嘴上应着,心里缺嘀咕起来。。。“一定是学别人样子,瞎起哄”果然,一下子又有许多小朋友要求上厕所。我看了下表,才睡了20多分钟,会有那么多孩子需要小便吗?于是我下了死命令“一个都不许去,别人去小便也要有样学样吗?不准说话,全部闭上眼睛睡觉”孩子们大概是听出了我的怒意,便不再吱声。午睡教室里有恢复了安静。我心中一阵得意“我就知道他们是瞎起哄的。”果然,后来就没有小朋友要求去厕所了。午睡过后。“小朋友,起床了。。。!”我催着孩子门起床。收拾床铺的时候,发现晨晨的床铺湿了一大片。他尿床了。他为什么会尿床呢?为什么尿床了也不告诉我一声?我回到活动室。责问晨晨。晨晨埋着头,摆弄着自己的衣角。无语。我看了更生气。开始数落来。“是老师不让我们说话,不让我们去上厕所小便的。”旁边一个小朋友弱弱的声音。确实。我想起了午睡时的情景。孩子年龄小,从众和模仿心理比较强。有一个带头,就会有很多小朋友起哄。但这不是故意捣乱。其实他们也不知道他们自己在干什么。对于这件事,是我有点想当然了。一棒子打翻了一船人。现在证明,这样有可能伤害到其他孩子。如果我能冷静地观察,思考,分析,对其个别化处理,就不会有晨晨尿床了。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不要随便束缚孩子的举动
在幼儿园里,由于孩子太多,不管老师再细心,有时也难免照顾不过来。于是,在孩子午睡时,我一般就要求孩子脱外衣、外裤、鞋子睡觉。袜子不要求脱,因为好多孩子脱了都容易弄掉,到起床时,往往让老师到处的帮他们找,有时甚至只找到一只,既麻烦、又很费力。但是这个学期,我们班插来了一个叫樊凡的小朋友。他聪明、可爱、讲卫生,生活习惯好,自理能力也比较强。由于他是新来的,在昨天午睡时,我有心的留意了他,发现他午睡的习惯特别好,他先是脱下自己的鞋子,整齐的摆在床前,然后爬上床,开始有续的脱下外衣、外裤、小袜子,再将小袜子装进外裤兜里,并将衣裤整理好放在床头。起床时,我见他首先从裤兜里掏出小袜子穿上,然后再穿衣裤,动作是那样的麻利、熟练。看了昊雨小朋友的表现,我觉得这种习惯很好,我当时就想,如果我们班上的孩子都能象他一样,该多好啊!既锻炼了自理能力、又卫生。于是就在今天午睡时,我当着全班幼儿表扬了他,没想到好多幼儿都照他的样做了,见次情形,我对孩子们说:以后你们想脱小袜子睡觉可以,但脱下后一定要把它放好,保证一起床就能找到自己的小袜子,好吗?孩子们都齐声说:好、好……看来,孩子良好的习惯是需要慢慢培养的,做为老师的、不要随便束缚孩子的举动。
有想法的孩子
天公不作美,今天下雨了,所以原本的户外活动只能转移到教室里进行。我准备了一些垫子、皮筋、小火箭等器械让你们自由选择。这时候你跑过来打开装皮筋的袋子看了看问:“曹老师,这里面是什么啊?”我告诉你这是皮筋,你可以想想看可以怎么玩,于是你拿出一根皮筋开始拉扯着研究玩法。没过一会儿你就想到和小伙伴一起拉着,于是边找人跟你合作拉皮筋嘴上边嘀咕着:“等下我就可以从下面钻过去了,当你找到小伙伴拉皮筋后你发现你空不出手也就不能从下面钻过去了,于是开始犯愁,一度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我提醒说可以拿凳子帮忙拉皮筋,你很迫切的跑去搬小椅子,我先帮忙示范了怎么用椅子拉皮筋,你看来之后一下子就来劲了,招呼着小伙伴和你一起搬来了很多的小椅子,并动手将椅子和皮筋组合起来,接着你又学着解放军的样子在皮筋下匍匐前进。
老师的声音:
平时的你就是个很有主意的孩子,总是会第一时间想到办法,这次也不例外,你能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结合到游戏中来,学着解放军的样子进行游戏,将原本看起来无趣的皮筋一下子玩得很有趣。还能主动的和小伙伴合作一起游戏。这是老师在你身上看到的有点。
想生病的孩子
每天早上,我一早就来到教室,看着一个个孩子高兴地入园,心情特别好,他们的笑容就能给我带来好心情。但有一个小魔王却能把我的心情从高山带到低谷去,那是我们班上的“调皮大王”宋志翔,平时他总有使不完的精力,每天爬高爬低,把玩具扔满地,还会在上课的时候发出尖叫声,就是他所谓的动听歌声。我对着他可是苦恼极了,不知该如何让他乖乖地坐着上课。今天他像往日一样,跟我说声老师好后,还拉着我讲他星期天的开心事,说到高兴时还要亲着我来说。我边听心里期盼着他今天能乖一点,别惹什么麻烦。宋志翔讲完后,走回位置坐了下来。小朋友们都在玩玩具了,宋志翔却坐在我的身边,一会问我渴吗?一会问我累吗?渴了给我斟水,累了给我捶捶背。我心里想:今天宋志翔真好!上课了,我发现宋志翔的脸蛋红红的,但眼睛却认真地看着老师,还积极地举手,没有唱他的动听歌曲,也没有捣乱,我一连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了他两次,他非常高兴。我心里特纳闷的。下课后,我走到宋志翔身边,摸摸他的头,老天啊,好烫啊,我明白了,原来宋志翔发烧了,难怪今天这么安静,他是没啥力气动来动去了。当宋志翔爸爸来接他去看病时,宋志翔不愿走,他对爸爸说:“老师今天表扬了我两次哦,我不走,我还要表扬!”我心里瞬间有些难过,摸摸他的头说:“宋志翔乖,你回来后老师还要表扬你!”宋志翔这才听话地走了。这是一个渴望被老师表扬的孩子,因为他平时给老师与小朋友添了麻烦,我没办法看着他的捣乱来赞扬他,但是,当孩子生病了,却表现得那么讨人喜爱。这是我的疏忽。后来,宋志翔爸爸对我说,宋志翔愿意天天生病,我想对宋志翔说:“老师愿意天天找到你的优点,天天表扬你。”
孩子的想象力无法想象
午饭时间快到了,我让孩子们分组去洗手,很快,三个组的小朋友分别洗完回到坐位上,剩下最后一组和几个上厕所的小朋友,我站起来刚想到厕所里去看一看,孟令轩从厕所里慌慌张张地跑出来说:“老师,你看王丽斐在往厕所里倒东西呢?”我赶紧来到厕所一看究竟,王丽斐站在测坑旁,正手拿洗洁精往厕所里倒。
我刚要发火,忽然发现厕所里有没冲干净的大便,我马上明白了王丽斐的用意,轻声地问:王丽斐你想干什么?王丽斐一惊,马上说:“老师,厕所很脏……”我说:“这是老师洗碗用的东西,洗厕所不能用这个,以后厕所脏了要告诉老师,让老师来擦,好吗?”他默默的点点头。
我让他用肥皂洗洗手回到位子上去。
就此,我向全班小朋友上了一堂不随便动老师东西的教育课。
通过这件事说明孩子年龄小,许多事他们不明道理,有些事只是模仿成人去做。
通过这件事也说明,幼儿做事只能凭着自己的主观经验或个人的情绪去做,这是幼儿固有的特点。
如果我们了解了孩子的心理,学会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
尊重孩子的梦想
教育随笔:尊重孩子的梦想
开学第一天,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幅画,让孩子们画一幅春节趣事,孩子们热情高照,都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有的说:“我画一副我们一家人放花的情景,”“我画跟着爸妈逛超市买年货,”“我话和爸爸妈妈一起包饺子。”孩子们边说边画,那快乐劲别提有多高了。
我们开始评价作品了,孩子们对自己的作品讲的是头头是道。当轮到李振贤小朋友时,只见他拿着自己的作品,红着脸一句话也不说,只见他的作品是两道线,一道是蓝色的,一道是红色的。“你看别的小朋友画的多好啊
,你画的什么呀,”一句话,李振贤的脸更红了,眼泪也快掉下来了。
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又各自忙碌起来,之间李振贤坐在那儿一动也不动,我走到他身边,抚摸着他的头,轻轻地问他,你能给老师讲一讲你画的那两道线是什么吗?他红着脸,用吐字不清的语言说:“那两道线,一道是飞机道,一道是汽车道,等自己长大了,能造在天上飞的汽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童年的生活是美好而又令人难忘的,犹如生命溪流最初泛起的浪花。童年充满着梦想,天空中,到处都挂着诗意的彩虹,儿童的艺术、儿童的诗歌、儿童的游戏,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一百个儿童有一百个世界去梦想,他自由的涂鸦、吟唱、表演、装扮,在这梦想的王国,他是实实在在的国王。
教育随笔;会飞的小毛毛
“鲍老师快看,我抓到了一个小毛毛。”随着喊声,孩子们都一起拥到李美佳跟前。“什么小毛毛,给我看看。”孩子们都争着抢着去看。我走到孩子们中间。李美佳把攥紧的小手松开了,原来是一颗蒲公英种子。我顺便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面包服里的小毛毛。”“天上飘下来的棉花。”“鸽子身上的羽毛。”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我告诉他们,这是蒲公英的种子。我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它的形状与颜色,孩子们认真地看着。李美佳说:“我看它像一把小伞。”“它是白色的。”“对,小朋友说得很好,它是由伞形的白色羽毛组成的,每一缕绒毛下附有一粒种子,容易被风吹散,随风飘落到陌生的地方,生根发芽,长成新的蒲公英。”在孩子们的提议下,我们一起将这颗蒲公英放回到空中。孩子们高兴地喊到:“蒲公英,再见。”
借着户外活动地机会,孩子们认识了蒲公英。孩子们之间随时都有事情发生,也随时都有教育的契机,教师应做有心人,抓住每一次的教育机会,让幼儿受益于每时每刻。
走进孩子的想法
一、背景:
我和孩子们每天无论户外运动还是做操都要经过沙坑,每次经过这个地方都让我头疼。因为幼儿的注意力都被沙坑吸引了,只见队伍没有了,孩子们东一个西一个,有的忍不住俯下身子去摸一摸。我就好象唱“独角戏”一样,拼命喊:“小火车开起来!一个跟着一个走。”直到远离沙坑,孩子们的心才平静下来。
二、实录:
今天我和孩子们去操场玩皮球,走到沙坑旁,他们又停下了脚步,忽然我看见明明抓起一把沙,高高举起……说是迟那时快,我立即冲过去把明明旁边的幼儿抱走。这是我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与其让孩子们好奇与期待,不如满足让他们好好满足一下。我决定把今天的户外活动内容改成玩沙。
我为他们提供了各种工具,大小不一的罐子,当然也少不了安全教育,通过讲故事《眼睛进沙子了》,叮嘱他们不能扬沙。“宝宝,找一件你喜欢的工具去玩吧!”话音刚落,孩子迫不及待的去选工具了。孩子们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有的孩子用箩筐挖沙,开始挖不起来,尝试了几次以后他们改用大勺子,他们欢喜的跳了起来。看着他们专注的神情,我不由想到了陈鹤琴说的:“让孩子自己在做中学,在做的过程中去取得直接的经验,去获取新的知识。”
三、分析:
“没有一个儿童不好动的,也没有一个儿童不喜欢自己做的。”“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让孩子自己在做中学,在做的过程中去取得直接的经验,去获取新的知识。”
在孩子们的世界里,我们不但看到了他们可爱,有时还要接纳、宽容孩子的“想法”。我们平时会限制幼儿不许画黑板、不能碰老师桌上的东西等。我并没有这么做。而是真正给幼儿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去体会其中的爱.、以发现的目光去欣赏孩子。孩子与环境和社会相接触的机会愈多,他的知识愈丰富,他的能力也愈充分。倘使我们不给他玩弄沙土,他就不会知道沙土的性质……”今天在游戏中幼儿有了充分的机会和沙“零距离”接触,这能让孩子了解沙的性质,但沙在游戏中的运用也引出了新的问题。我以前害怕有危险,不敢让幼儿玩沙,可孩子的好奇心更强烈了,不了解沙的性质偷偷的玩更容易出危险。
四、效果
只有让孩子们在自己不断的尝试、失败、思考、再尝试中经历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知识和技能的联结。他们真正掌握了玩沙的技能,也学会保护自己。习得了直接的经验,并从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因为孩子们在做中学会了探索,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学习。更关键的是他们的学习为今后的生活提供了基础,我们再也不用担心孩子们在“沙滩”上玩沙把沙撒撒到别人眼睛里了。因为我们的孩子在游戏中亲身体会到了沙是一粒一粒硬硬的,会弄伤眼睛。其实,回顾整个案例,我更深一步地理解了陈鹤琴老先生“做”的内涵,它是教学的基本原则,因为孩子一切的学习,不论是肌肉的,不论是感觉的,不论是经验的,都要靠‘做’的。”所以,凡是孩子能做的,作为教师的我则一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鼓励和引导,让他们自己去做吧!
由孩子发烧想到的
午餐后,我像往常一样收拾餐具,打扫卫生,另一位老师照看孩子喝水,这时只见周欣伟趴在桌子上,我喊了他一声:“欣伟,喝水啦!”他没有动,我顺手摸了一下他的额头,有点热,于是又摸了一下旁边的一个孩子,体温比欣伟低一些,我赶紧给他量体温,是38度,我马上打电话给他妈妈,让他快点来接孩子,周欣伟妈妈赶来了。
当我问他妈妈孩子在家发烧了没有时,她吞吞吐吐的说:“昨天晚上我给他吃过退烧药。”“那你为什么还让儿子来?并且也不给我们说一声?”她说:“早上来时不烧了,我以为没事!”
看到欣伟妈妈不紧不慢的样子,我非常难过,虽然我们平时一再告诉家长孩子发烧或吃过退烧的药,打过退烧的针不能让孩子入园,每天入园时要将孩子的身体状况告诉老师,安全课上也一再强调教育孩子发烧要在家休息,但这样并未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他们认为孩子发烧只要吃点药打个针,把烧退下去就行,不知道高烧会对孩子造成多大的伤害。现在想想当时的状况,我仍心有余悸,如果当时我没发现孩子的异常,如果孩子已躺下午休,如果……太多太多的如果我不敢再往下想。
所以,我们说要关注孩子,时刻关注孩子,在此,我将自己亲身经历的这件事记下来,是想提醒自己也提醒与我有同样经历的老师们:要保证孩子健康,安全,要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与我们配合,保证孩子安全,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告诉幼儿,不舒服要及时告诉老师。另外要时时刻刻关注孩子,多次并及时给孩子测量体温,及时发现异常,要掌握一些自救知识和方法等等。
给孩子想象的空间
给孩子想象的空间
今天下午户外活动,我孩子们用大纸箱玩开汽车的游戏。老师当指挥员,孩子当司机,在游戏中司机要听指挥员的口令,看指挥员手里的信号灯来游戏。在玩的过程中,只听平时特调皮的世轩喊了起来:“哎呀,不好了,我的车没油了,怎么办呢?”其他司机听他这么一说,也嚷嚷起来:“我的车也没油了,我的车也没油了。”做为指挥员的我马上问:“没油了这可怎么办?车没法开了。”只听聪明的志国说:“开到加油站去加油。”“对对对,到加油站去加油。”孩子又模仿到加油站给车加上油,车子又开动了
,在接下来玩的过程中,孩子们又想象出了很多新的玩法,使活动更加生动有趣。
孩子们的游戏活动,不一定按我们规定的模式去死板的玩,孩子们可在游戏中大胆发挥想象创造出自己的新玩法,会更加增进游戏的乐趣,不要局限、捆绑孩子的想象力,无论在任何活动中,让孩子去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吧!只要他们玩的高兴学的快乐就行。
对不起,宝贝
离园时间快到了,我让孩子们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忽然,小波小朋友喊了起来:“老师,我的小本本不见了?不知被谁拿去了?”听孩子这么一喊,马上龙胜说:“是家琪拿去了,在她的书包里,我看见了”。听孩子们这样一说。我记起在下午活动的时候,曾记得看见家琪的桌上是有个小本本,还挺精致的,我在心里也泛起了嘀咕:“这孩子怎么就改不了呢!就喜欢拿别人的东西,说过她好多次了,近段时间没有报告她的,我还使劲的表扬她不乱拿别人东西了,今天老毛病怎么又犯了,哎!真气人。”
不容我多想,我把家琪叫道我面前,摸着她的头说:“家琪,你是个乖宝宝,怎么又拿小朋友的东西了,我们不是说好了,以后不随便拿朋友的东西吗?”家琪抬头看着我,大声说:“我没拿,是小琪给我的,我不知道是妮可的。”听孩子这么一说,我忙询问小琪是怎么回事,经过了解,才知道事情是这样的。妮可把小本本送个小琪,小琪又转手送给了家琪,妮可把这事忘了,结果就说自己的小本本不见了,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我弄明白事情的经过后,我及时表扬了家琪,并向孩子诚恳道歉道歉。
小孩子的话的确半真半假,作为老师要学习学会琢磨分析孩子的话。正确对待发生在孩子们之间的点滴事件,作出正确的判断,不要冤枉了孩子,伤害了孩子自尊,只有这样孩子才生活得开心舒心,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