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教育心得:孩子厌学要先了解原因

发布时间:2020-12-10 教育孩子笔记 中班孩子教育笔记 孩子挑食教育笔记

整理了教育心得:孩子厌学要先了解原因,希望对爸爸妈妈正确教育孩子,指引宝贝健康发展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目前孩子厌学,已经成为阻碍孩子学习成绩提高的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孩子厌学,也已经成为众多父母的一块心病。在知识不断更新的现代社会,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迫切需要孩子以百倍的精力去吸收各种知识,以适应在未来社会的生存。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孩子的厌学现象变得越来越多见;因为厌学阻碍了孩子对学习的热情与追求,从而严重地束缚和损害了孩子的健康成长。那么,到底有哪些原因导致了孩子越来越厌学呢?下面就由小编将孩子厌学的原因总结如下,以便大家参考。

其一、孩子的生理原因:

孩子生病、女孩的例假等等都可能是导致孩子厌学的原因,但这时不是表现为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厌倦。大多是暂时的或者周期性的,只要稍加关怀、体贴、指导,厌学情绪就会减轻或消失。

其二、伙伴关系不良:

伙伴关系不良是导致孩子心情紧张、害怕学校进而引起厌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有时是暂时的,有时则转为成长时间的压力与紧张。因此,要教会孩子处理好同学关系,与同学真诚相处。只要真诚相处,关系就会好,否则势必影响孩子的学习情绪。

其三、教师的因素:

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当、态度粗暴、处理事情不公正等都会导致孩子厌学,但这种厌学往往是具有学科特点的,不具有整体性,家长要及时引导孩子找出原因,正确对待。

其四、教学内容太难:

学习中失败的记忆太多,导致孩子认为自己就是不行,也会引起厌学。处理的策略与方法是查漏补缺,变失败为成功,这时聘请家庭教师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

其五、家长要求不当:

要求太严、太高或太松,都可能导致厌学。要求太高,孩子一时达不到,会失去兴趣;没有要求时,孩子又会转移注意力,不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也导致厌学。处理的方法是家长应该针对自己孩子的智力情况等实际因素制定切实的目标。

总结:以上种种因素都是导致孩子厌学的根源,严重干扰着孩子对知识的学习和对人生的追求,阻碍和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必须针对具体的原因,对症下药,帮助孩子从厌学的泥潭中走出来。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教育心得:孩子爱插话的原因


整理了教育心得:孩子爱插话的原因,希望对爸爸妈妈正确教育孩子,指引宝贝健康发展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很多父母感觉随着孩子进入小学阶段,孩子就老喜欢在大人交谈时插话,而且不理他(她)时,他会一直纠缠于爸爸妈妈叫个不停。不知道这样的行为是正常的不?孩子想要急于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那么越是这样的孩子越要培养起他(她)的耐心。孩子爱插话怎么办呢?

随便打断,是非常无礼的一种表现。在很小时出现这种状况,家长可能没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你可能还是会遇到这样的人:他们很热衷交谈,当别人阐述自己观点时,他们喜欢打断别人,谈论自己的看法。这样的人往往会遭人厌烦,不愿与其交流。但你越是不想和他们说,他们越喜欢加入到你们的谈话中来。遇到这样的人,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其背后的机制是什么?

要教导他们,应在大人讨论的间歇时插话,不能打断大人的谈话。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每个人都经历了一个从青春期的自我中心阶段到成人期的人际――自我互动阶段。在自我中心阶段,青少年感觉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每个人都在观察自己的表演,自己的感受永远是第一位的,最值得关注。他们过分关注自我内心的感受而误以为周围的人都不大理解自己,所以也就不大能去照顾别人的真实感受,并且他们往往会曲解别人,以为大家都在对自己指手画脚、品头论足,所以,自我中心化的说话方式成了他们的一种自我防御与保护机制。

那些爱打断他人的人,很可能是没有完成从青春期自我向成人期过渡的阶段,他们的自我同一性在发展中受挫,所谓的自我同一性混乱就是:没有在社会中找准自我的角色,自我认同不良的心理焦虑导致他们不断在与他人交谈中打断别人,不断重复青春期的那种自我防御的谈话机制。

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达到一种良性的认同;同时,当要打断别人时,提醒自己“多给别人一些表达的机会,并从中找到自我发展的资源,获得人际双赢”。如果在生活中遇到这类人,你可以起初多给他们一些自我表达的机会,倾听他们把自己的观点谈具体。然后用语言暗示他:“现在我可以说了吗?”你也可以善意提醒他:“希望我说的时候,你先不要插话,好吗?”这种方式会提醒他调整自己的人际沟通方式,达到与他人更顺畅地交流。

孩子插话是正常现象,这种不好的习惯改正可能需要一定时间,父母要有耐心,对孩子加以启发和诱导。同时,父母应树立起一个礼貌地与人交往的榜样,使孩子受到启迪和提高。可以从别的孩子在讲话时插话而受到批评,就可以问自己的孩子:“刚才那个孩子做得对不对?为什么?你喜欢他吗?”让孩子从中受到教育。

教育孩子首先了解孩子的类型


认知型的孩子

如果是认知型的孩子,那就比较适合美式教育法,平常要以朋友的方式来对待。与孩子沟通时一定要以理服人,莫让孩子感觉你在以大欺小,这样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你对孩子有某些想法或要求时,可以以征求的语气说出来,比如,小宝,妈妈觉得这件事这样做会好一点,你看是不是?或者,妈妈觉得这衣服比较适合你,你觉得怎么样?这样,孩子的想法会得到尊重,同时,也调动了孩子动脑思考的积极性。

同时,认知型的孩子大多内省智能比较强,所以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可以先诉情,比如说“你这样做,妈妈很难过,很伤心”之类的话。

孩子在看到妈妈不开心的样子而且没有责怪他时,就会自我反省所做的事,而且犯错后抗拒的心理情绪也会相应下降,接下来的说理就会很顺利,孩子一般不会再狡辩了,也可以有效的避免亲子之间发生冲突。而且语言一定注意不能用“你怎么这么笨,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之类的“你讯息”。经常说一些“你这样做,我怎样……”之类的话,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

孩子遇到挫折时,我们要给予鼓励,而不是嘲讽,多说“你现在做的已经很好了,爸爸像你这幺大的时候还不如你呢!”及时的鼓励是很必要的,千万不能说“你怎么这么笨啊,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这样对孩子的打击是很大的,容易养成孩子胆小懦弱的性格。

父母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最值得信赖的人,热爱孩子是父母的天职,但怎样去爱,如何去教育却大有讲究。任何情况下,家长都不应该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和方式去伤害孩子……

模仿型的孩子

如果是模仿型的孩子,他的模仿能力很强,只要他感觉好玩或有兴趣的事物,不论好坏,他一律都会学过来,所以孩子的玩伴须慎重选择,而且要及早告诉孩子什么是正确的,是该学的,什么是不好的,是不该学的。孩子这个阶段,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最多,所以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不要在孩子面前有不良的表现,以免孩子有样学样。平时多问一些孩子好的表现,并鼓励夸奖,使孩子对好的事物加深印象,形成良好的习惯。另外,多给孩子读一些伟人传记、历史典故以及寓言,给孩子树立榜样都能很好地规范孩子的行为。

逆思型的孩子

如果是逆思型的孩子,那么恭喜您,虽然孩子的一些行为与常人不同,但他却拥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具有发明家的潜力。所以掌握好孩子的特质并用适当的方法去沟通,那么以往令你头痛的“爱找麻烦”的孩子也会很容易地向你规划好的方向前进的。本类型的孩子思维方式与常人不同,常常从我们意想不到的角度考虑问题,让有的家长、老师觉得很好笑。

其实这只是孩子与我们常人看事物的角度不同而已,不代表孩子的见解、行为有错。所以我们做家长的,这时一定不要立即斥责孩子,而是应该站在孩子看这件事时的角度给予理解、引导。切忌不尊重孩子的意见,强迫孩子顺从大人的意思……建议互动方法:以激将法刺激让孩子向相反方向前往(如,你不做这件事,不是因为你不想做,而是因为你根本做不到);以积分的方式给予奖励,达到给予奖励或礼物,反之则给予处罚,因为孩子喜欢竞争与挑战;与孩子协商制定一合理的管理奖励办法,以激发孩子的动力。

孩子没有成人那种"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概念,经常有懒散、懈怠或者拖拉的现象发生,这就需要父母能够观察孩子,了解孩子,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帮助孩子树立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以便积极应对学习和生活上的挑战……

开放型的孩子

如果是开放型的孩子,则您的孩子拥有开放思考以及大量吸收的能力,像海绵吸水一般,可以大量的教授孩子各类知识,不要怕孩子吸收不了,也不要怕孩子太小,会感觉累,正常情况下孩子都会很轻松的吸收、消化大量知识的(我以前测试过的孩子中这种类型的孩子现在都在同时学好几个课外班,而且都学得不错,也不感到吃力,他们从小对各类事物的接受能力就很强);在0-10岁是孩子最关键的基础期,此阶段对孩子的培养意义特别重大,这类孩子的缺点是学习主动性不够,属被动学习型。如有家长陪同学习、一对一辅导效果更好。如果您培养的力度、广度不够,孩子的潜力就会被浪费,反之,孩子的许多智能、技能都会有长足的发展。

动机中最重要和最重点的部分是什么呢,毫无疑问,就是求知欲和好奇心,它们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奠基石,只要能把其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和激发出来,那么它们就会自动地去学习和发现问题……

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的五大原因


儿童之所以产生厌学情绪,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原因,与家长们分享一下。

(1)推脱责任

这些儿童把简单的失败的原因推向外部,而不能客观地分析学习成绩不良的主观和客观原因,检查自我,吸取教训。他们常常把考试成绩不好归于老师讲课没有讲清,卷子印的不清楚,老师阅卷不公平等原因。其实他们的心里对失败的原因很清楚,只是不敢正视自己的不足,用这种方式来掩盖自己的责任。

(2)精神胜利法

具有厌学情绪的孩子,在受到挫折时,不是分析原因,而是回避现实,想法改变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往往容易沉湎于以往成功的回忆中。这些孩子的行为方式、心理特征、思维活动都与这些孩子的年龄不相称,这种自慰心理表明这些孩子对学习的厌恶情绪。

(3)合理化

这些孩子往往把自己学习上的失败变为合理化。当这些孩子达不到所规定的标准时,就否定或指责这个标准不合理,尽量找些看似合理的借口,使目前的失败趋于合理化,这样的自慰可以使儿童减少自我形象与受挫感的反差,避免激烈的内心冲突。

(4)自我保护

这些学生在学习上受挫以后,举出众多的受挫伙伴,表明自己与他人一样,并不是最差的,以推脱因受挫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社会化比较方式,是为了推脱责任,解脱心理压力。

(5)自我贬低

一些厌学儿童在学习成绩上遇到挫折后,自觉低人一等,极端自卑,感到自己在各个方面都不如别人。不能从科学地分析中坚信自己的学习能力,而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认为自己的智力发育落后,不是学习的材料。目前的失败是由于自己的能力不如别人,失败也是自然的事情,这种情况是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更改的。

以上这些心理活动往往会给这些儿童带来更大的心理问题,使得学习困难成为恶性循环,不容易纠正。

育儿心得:学会了解尊重孩子


育儿心得:学会了解尊重孩子

豆豆从小到大,我不知道写过N篇的育儿心得,不过每次写的内容都是不一样的,可能豆豆一天天的长大,我们育儿方面的重点也在转移和变化,育儿的想法也在成长,有时候甚至会否定前面总结出来的东西,可能这就是长大中的爸爸妈妈,在积累育儿方面的知识。这次是豆豆上小班开学以来,老师第一次要求交育儿心得。其实在养育儿子的过程中,我想我是和大多数的父母一样,也是一边学习一边思考,很多时候甚至道理说起来很明白,但是实际过程中却又会做着相反的事情。那么,如何让自己能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始终如一,不偏离目的,坚持我们自己想要的教育理念呢?

思前想后,主要的原因还是家长本身的一些长期以来的坏习惯,如果家长要求孩子一套,自己则做一套,那教育孩子是没有说服力的。所谓家长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就是这个道理,孩子的模仿力和学习能力都是最强的,长时间跟父母在一起,自然而然就会表现出跟父母类似的行为举止。与其如何要求自己的孩子,不如以身作则,自己先做好榜样。这里说个笑话,豆爸有次饭桌上要求豆豆把饭碗里的饭全吃干净,豆豆就反过来说爸爸的饭碗也是很多剩饭,我一看确实哦小班的育儿心得。

另外就是不要太惯着孩子,能做到的尽量让他自己完成,这个其实是我最要检讨的一点,倒不是惯着,而是经常会不知不觉得培养了一些坏习惯,然后改一个坏习惯真的是要花费更多时间。好比吃饭,在家里晚饭豆豆一直要我喂,其实中饭在幼儿园都是独立完成,并且老师一直有夸奖的,但是偏偏在家他就不干,我自己经常为了让他多吃,快吃,就不知不觉的喂到现在,直到前几天,豆爸说要让他独立吃,否则就拿走不给他吃,刚开始他当然不相信,就说自己不吃,最后他还是在全家人吃完以后清洗的时候要求吃,结果一个人在餐椅上很快的吃完。还有就是当豆豆不愿意做的事情,我经常是一番软硬兼施以后没折了,反而被他吃定了,不知道什么方法可以对付豆豆的倔犟,可能唱黑脸功夫不够,在他面前没有权威性,还要加强学习。

最后我想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孩子,尊重孩子。

没有真正了解孩子是没办法给他应有的尊重的,孩子如果在没有尊重的环境里长大,那么她长大后也很难尊重别人,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应尊重你的孩子。渐渐长大的孩子会越来越有自己的意愿和想法,作为家长,可能不经意中忽略了这一点,于是经常容易因为忽略他的感受,而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家长对孩子要讲信用,答应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不要轻易的欺骗孩子。上半年豆豆在亲子园里上小小班,有个礼拜豆豆得了好孩子称号,回家后豆爸和我都非常高兴,甚至于邻居的小孩子都有点嫉妒有点失望地说,豆豆有好孩子,我没有诶。但是豆豆却没很大反应,豆爸说豆豆可能对于这个荣誉感还没形成,我们来帮助一下,于是首先我们答应豆豆如果有得好孩子,爸爸妈妈就会买礼物来奖励,然后在亲戚朋友面前,要求大家都特意对得到好孩子称号的豆豆大声表扬。在物质和精神的双层满足下,豆豆很快的对好孩子有个新的认识。接下来的学期里得到好孩子的次数挺多的,有次好像一周发2次好孩子,豆豆都有得,于是爸爸妈妈依然如约买了2次礼物作为奖赏。现在在五幼,我们又非常重视豆豆的星星数,每次我去接豆豆都要问今天星星有没有多一个,还要他带我去看看他的星星。我答应他星星数达到8颗的话,可以给他买个礼物哦。

希望与老师们,和家长们共同多多讨论和关注育儿这个话题,怎么样使大家都能成为孩子心中称职的父母是我们大家的心愿。

育儿心得:孩子易生嫉妒的原因


育儿心得:孩子易生嫉妒的原因

遇到这种情况,很多家长都想要立即扑灭孩子“嫉妒”的火苗,但你是否想过,孩子的这种心理缘何而来?

源于缺乏安全感、自我价值感

南宁市兴华文化教育培训学校首席讲师李铮认为,“嫉妒”这个词是用来形容成人的,在孩子的世界里,类似这样的行为是源于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

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可能有两方面原因。首先,一个很自信的人是不会嫉妒别人的。嫉妒是因为他不自信,不自信根源于他得到的认可度不够。“孩子年龄小,对自我的认知来自于别人对他的肯定,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肯定较少,一旦肯定别的孩子,孩子就会认为‘爸爸妈妈觉得我不够好,所以他们肯定别人,而不肯定我’。”李铮说。南宁东方爱婴咨询有限公司老师卢丹映也认为,出现嫉妒心理的孩子往往是父母对他们的认可不够,或者过度依赖父亲或母亲,他认为表扬自己是应该的,表扬别人是不应该的。

其次,一些父母虽然给孩子爱,但孩子却不能感受到,或感受到的爱不足,那么当父母对别的孩子好时,孩子就会认为“爸爸妈妈爱的是别的孩子,而不是爱我”。李铮表示,孩子的“嫉妒”心理,主要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爱没有让他获得安全感,因此孩子才会想要表现自己,证明自己是足够得到别人关注的,这个关注就是爱的延伸。

孩子安全感的缺失,也反映了他自我价值感没建立好。“父母在表扬别人时,如果孩子没有自我价值感,他就会贬低那个孩子,说他这里不好,那里也不好。如果孩子有比较好的自我价值感,他就会认可这样的评价。”李铮说。因此,李铮建议,父母在给别的孩子肯定时,要注意自己的孩子反应怎么样,如果孩子很坦然,能接受自己的父母对别人的赞扬,说明他的自我价值感很充实;如果父母一表扬其他的孩子,孩子就出现强烈的反应,那么父母就要反思,是不是自己给孩子的爱没有给到点上,没有让孩子感觉到被爱?

给孩子稳固的自我价值感

要想消除孩子的“嫉妒”心理,父母首先要学会爱孩子,让孩子形成稳固的自我价值感。“一个人被爱,才能证明自己是有价值的。小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一定来源于父母与他的关系。如果孩子从小得到很多爱,那么当他长大自我价值感稳固后,父母再批评他时,他也不会怀疑爸爸妈妈的爱了。”李铮说。

怎样的爱才能让孩子感受到被爱?李铮表示,爱是说不清楚的,但可以透过结果来看。真正的爱是会有呈现的,如果孩子又与父母有亲密关系,又非常的独立,那么父母给孩子的爱就是真爱。

不要老拿孩子与别人比

卢丹映表示,家长千万不能有比较的心理,父母如果常拿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比较,拿自己的不好,比别人的好,这会教育出自卑的孩子。“常常被拿来比较的孩子一般有两种反应:一是你一说他不好,他就说自己很好很好,表现为非常的骄傲;二是你说他不好,他就会觉得自己真的不好,表现为非常的自卑。但这些都不是自信,自信的孩子就是你说他好或不好,他都会很坦然,不会骄傲也不会自卑。”李铮说,父母可以说孩子做的事对或者不对,但不能说他这个人是好还是不好,父母要坚信,孩子永远都是好的。

先肯定,再给指导方向

如何处理“嫉妒”正在发作的孩子?卢丹映表示,父母要注意先了解孩子不高兴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因为他平时也做得一样好却没有得到表扬?如果是这个原因,那么家长应该经常评价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价值感。如家长可以在人前表扬孩子的优点等。

如果孩子确实做得不够好,家长也可以把别的孩子树为榜样,但要注意说话的技巧,应先肯定他目前的状态,再给他指导的方向。李铮举例,家长可以这样对孩子说:“我发现你在玩轮滑方面已经很努力了,如果你能再加快一些速度,就像旁边的大哥哥一样,那就更好了。”李铮提醒,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接受这样的方式,有些孩子能接受前半句(自己跟自己比),但不能接受后半句(自己与别人比),这时家长就最好暂时不说后半句,先把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充实起来再说。

在生活中,很多孩子会在与其他小伙伴的相处中表现出“嫉妒”的心理,专家表示,类似这样的行为是源于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

育儿心得:了解孩子,学会与孩子沟通


育儿心得:了解孩子,学会与孩子沟通

其实也说不上什么心得,感觉锜锜还是比较懂事的,而我也只是顺着她的心思来指导她而已。

我不是很注重她在这个年纪能够学到多少知识,只是想她学会自立,自尊,自强。

在家里,我们会有意识地营造一个比较宽松的氛围,不会拘束于某种特定的形式来教育她,让她与我们的关系是平等的。给予她一点独立的空间。在我们家里,她有一个独立的房间,里面都是她自己的物品,所有的物品都由她自己处理,而我能做的就是帮她拍照,对比摆设前后的样子,让她自己决定怎样摆设。如果她房间的物品没有摆设好,比较凌乱的时候,拍照下来给她看,一定不要帮她整理。然后再指引她来整理,让她明白自己的事情必须自己完成!这有利于她的自理能力。从而加强她的自立!

锜锜很爱面子,这是好事。其实我觉得每个人都很爱面子,小孩子也不例外。所以我们为了维护她的那份自尊心,我们从来不在人多的地方或者有外人在场的情况下说她,即使她犯了比较大的错误也一样。等到只有我们一家人时才跟她“聊天”记住是“聊天”。把她刚才所犯的错误列出来,一起探讨,让她明白自己的错误。我觉得这个效果真的很不错,至少到目前为止,相同的错误她基本上没有再犯。维护她的自尊就是建立她的自尊!

怎样让她自强呢?首先应该帮助她克服恐惧的心理,有时候孩子会因为有些事情与其他小朋友的处理方式不一样,而会受到排挤,嘲笑以及孤立!而使她感到恐惧,慌乱。这时就需要我们来和她一起分析。让她明白她的处理方式对或错。错了就改正过来。如果她处理对了,就要坚持自己的原则。让她成为一个有主见,有头脑的孩子。

另外,孩子对自己父母的话比较容易接受!这就需要父母告诉孩子自己是怎样应对困难,克服压力的!给孩子一个实际的榜样,增强孩子的勇气及信心。当孩子知道自立,自尊,自强之后,她的心扉就会比较宽广,她的性格就会比较开朗,有着开朗的性格日子就会过得比较快乐!孩子的快乐就是父母的快乐!

祝愿所有的小宝贝天天快乐!

相关推荐

  • 教育心得:孩子爱插话的原因 整理了教育心得:孩子爱插话的原因,希望对爸爸妈妈正确教育孩子,指引宝贝健康发展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很多父母感觉随着孩子进入小学阶段,孩子就老喜欢在大人交谈时插话,而且不理他(她)时,他会一直纠缠于爸...
    2020-12-12 阅读全文
  • 教育孩子首先了解孩子的类型 认知型的孩子 如果是认知型的孩子,那就比较适合美式教育法,平常要以朋友的方式来对待。与孩子沟通时一定要以理服人,莫让孩子感觉你在以大欺小,这样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你对孩子有某些想法或要求时,可以以征求...
    2022-03-02 阅读全文
  • 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的五大原因 儿童之所以产生厌学情绪,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原因,与家长们分享一下。 (1)推脱责任 这些儿童把简单的失败的原因推向外部,而不能客观地分析学习成绩不良的主观和客观原因,检查自我,吸取教训。他们常常把考...
    2022-02-28 阅读全文
  • 育儿心得:学会了解尊重孩子 育儿心得:学会了解尊重孩子 豆豆从小到大,我不知道写过N篇的育儿心得,不过每次写的内容都是不一样的,可能豆豆一天天的长大,我们育儿方面的重点也在转移和变化,育儿的想法也在成长,有时候甚至会否定前面总结...
    2020-09-07 阅读全文
  • 育儿心得:孩子易生嫉妒的原因 育儿心得:孩子易生嫉妒的原因 遇到这种情况,很多家长都想要立即扑灭孩子“嫉妒”的火苗,但你是否想过,孩子的这种心理缘何而来? 源于缺乏安全感、自我价值感 南宁市兴华文化教育培训学校首席讲师李铮认为,“...
    2020-07-25 阅读全文

整理了教育心得:孩子爱插话的原因,希望对爸爸妈妈正确教育孩子,指引宝贝健康发展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很多父母感觉随着孩子进入小学阶段,孩子就老喜欢在大人交谈时插话,而且不理他(她)时,他会一直纠缠于爸...

2020-12-12 阅读全文

认知型的孩子 如果是认知型的孩子,那就比较适合美式教育法,平常要以朋友的方式来对待。与孩子沟通时一定要以理服人,莫让孩子感觉你在以大欺小,这样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你对孩子有某些想法或要求时,可以以征求...

2022-03-02 阅读全文

儿童之所以产生厌学情绪,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原因,与家长们分享一下。 (1)推脱责任 这些儿童把简单的失败的原因推向外部,而不能客观地分析学习成绩不良的主观和客观原因,检查自我,吸取教训。他们常常把考...

2022-02-28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学会了解尊重孩子 豆豆从小到大,我不知道写过N篇的育儿心得,不过每次写的内容都是不一样的,可能豆豆一天天的长大,我们育儿方面的重点也在转移和变化,育儿的想法也在成长,有时候甚至会否定前面总结...

2020-09-07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孩子易生嫉妒的原因 遇到这种情况,很多家长都想要立即扑灭孩子“嫉妒”的火苗,但你是否想过,孩子的这种心理缘何而来? 源于缺乏安全感、自我价值感 南宁市兴华文化教育培训学校首席讲师李铮认为,“...

2020-07-25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