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封面哪去了
发布时间:2020-12-21 幼儿园教案封面 幼儿园大班图书角布置 幼儿园说课稿有哪几部分开学了,我在图书架上摆了很多新图书。
可没过多久,图书架旁边就有了不少从图书上掉下来的纸片。为了找原因,我仔细观察,发现有的书特别受孩子们欢迎,看的人多了。图书就容易破损。于是,我利用晨间谈话,对他们进行了爱护图书的教育。
没想到,以后的几天里,图书架旁还是每天都会有碎纸片,这是怎么回事呢?经过和孩子们交流,我找到了真正的原因,原来孩子们为了折纸飞机玩,就从图书上撕纸。于是,我为孩子们准备了一只篮子,里面装着一些美术纸,放在他们随手就能拿到的玩具架上。
可过了几天,我发现图书架旁的纸片是少了,但图书封面还是被撕坏了不少。怎么会这样?我不是已经提供了纸张,满足了孩子们折纸的需要了吗?为什么他们还要把图书撕坏呢?看来,我该找出撕坏图书的孩子狠狠地批评一下。
这天,我正好看到泽泽在撕图书封面,我忍住心中的怒火问他:“你为什么要把图书撕坏呢?…‘我想要折纸飞机。”泽泽轻声回答。“我不是已经给你们准备纸了吗?你为什么还要撕图书上的纸呢?”我不由得提高了声音。他好像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对,低下头说:“因为图书封面纸厚,折的飞机飞得远……”原来是这样!泽泽的话引起了我的思考:在我了解孩子们有折纸飞机的需要后,我就为他们提供了纸。看上去我已经给予支持了,其实这种支持还是非常表面和初步的。在孩子们初步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会产生进一步探索的愿望。而且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需要。只有作更深入的了解和更细致的思考。发现幼儿感兴趣的“折飞机”活动中隐含的教育价值,及时提供不同质地、不同大小的纸,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理解和支持。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买菜的人都去哪儿了?
游戏开始了,幼儿们都穿着自己的工作服开始工作了。小菜场里的服务员都在不停地为顾客服务。磊磊今天扮演的是服务员,可是带着帽子的他却露出了一脸的不愉快。“磊磊,你怎么啦?”“老师,我想玩娃娃家。”他羡慕地朝娃娃家小古屋望去,远远地看见爸爸妈妈在不停地喂宝宝吃饭。“磊磊,为什么你不愿意玩小菜场游戏呀?”“我一直坐着,觉得没劲。顾客都到欣欣和家家那里买菜,都不到我这里买。”“是什么原因,你想过吗?”看着他一脸的茫然,支支吾吾的说不出话来。
纲要上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娃娃家的东西可能比较多
,幼儿喜欢操作或者摆弄,而小菜场里能共幼儿操作的材料比较少,所以材料的稀少减低了幼儿的兴趣,同时和同伴不会合作的幼儿就会显得呆呆的坐着没有事情可做,羡慕玩得好的小朋友。特别是同伴之间,会招待顾客的,会为顾客服务的幼儿,与顾客有交流的,游戏时候的兴趣就比较高,反之就觉得非常无聊。
通过幼儿的一致讨论决定,让磊磊参加送菜的游戏,可以为娃娃家、烧烤店、点心店,一些需要菜场里的菜的地方进行送货上门,这样就不会显得无聊,同时也加强了与别人的交流。
我们的物品哪儿去了
我们班里的宇宇小朋友依赖性特别强,在家靠父母,在园依赖老师和其他小朋友。
一次,户外活动中,宇宇跌倒了。
他抬头看看附近的老师和小朋友,见没有人注意他,就哭了起来,一边哭还一边看周围的人,意思是来帮他。
我看在眼里,知道他没受伤,心想:这不就是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的好机会吗?这时候,班里旭旭等几个小朋友向他走去,要拉他起来。
我制止了他们,说:“宇宇自己一定能爬起来。
”宇宇哭声更大了,并向着我伸出了手,我说:“老师这次不会帮你,宇宇是能自己爬起来的。
”“别哭了”“快爬起来吧”周围的小朋友也喊着,我也在一旁鼓励着。
宇宇才面带委屈地自己爬了起来。
在他自己爬起来之后,我又给小朋友们讲: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尽量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哪里跌到了自己就从哪里爬起来。
然后我对宇宇进行了表扬,他终于擦干了眼泪,脸上露出了自豪的表情。
最后,我问他和其他小朋友以后能不能做到自己爬起来,“能”小朋友的喊声还是挺响亮的。
那时我想,对他们的挫折教育还要继续。
自己爬起来,看似一件小事,但对孩子们未来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教育随笔:蜘蛛去哪里了
菜地的绿叶子旁结了一张大大的蜘蛛网,散步的时候几个小伙伴发现了它。“老师,看,这是什么?”俊宇问,“这是蜘蛛网!”我回答,经过我这么一提醒,小朋友们好像发现了什么,“老师,蜘蛛!”孩子们惊奇的喊着,我顺着小手指着的方向,发现了躲在圆形网状角落的蜘蛛,没想到蜘蛛真的有蜘蛛,而且是一只黄黑条纹的,连我都没有见过的大蜘蛛。我们一起仔细观察了蜘蛛网的形状,蜘蛛的外形、颜色。回到教室之后,我还给小朋友们介绍了关于蜘蛛的科普知识,孩子们兴趣都很高。
第二天的散步时间我们又特意走到菜地旁去观察蜘蛛和它的网,细心的孩子又发现了今天的蜘蛛网上多了一只小蚊子,这是蜘蛛的猎物。“看,孩子们,这只小蚊子在网上一动不动,蜘蛛网真的好粘啊!”孩子们点点头,“蜘蛛真厉害!”萌萌大声的赞叹到。几个小脑袋紧紧的挤在一起观察着,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后面的几天我们都会到菜地里观察这只黄黑条纹的蜘蛛,蜘蛛网上的猎物也会时不时变化着,有时候是一只小青虫,有时候是一只小苍蝇,最让孩子们兴奋的是竟然有一只小蝴蝶。“蝴蝶会飞!”君君说道,孩子们又热烈的讨论起蝴蝶,“我看过蝴蝶!”“我喜欢蝴蝶!”……
接连下了两天的雨,雨过天晴后孩子们惊讶的发现菜地里的蜘蛛和它的网全都不见了,“孩子们,蜘蛛去了哪里呢?”我询问着,孩子们直摇头,正在孩子们一筹莫展的时候,洋洋提议到:“我们去找找吧!”我表示赞同,带着孩子们去大胆的寻找消失的蜘蛛网,墙角边、菜叶旁、甚至是石头缝里,我们搜索了整个菜地都没有发现那只黄黑条纹的蜘蛛,但是孩子们没有放弃,我们又去幼儿园的其他角落继续搜索,结果一无所获。可是孩子们发现了幼儿园里的其他“蜘蛛”,那是中大班哥哥姐姐的美工作品。
我们还是每天散步的时候去种植区,而这只蜘蛛再也没有出现过,孩子们也还总是会讨论蜘蛛搬家去了哪里,这个小疑问成了孩子们心中小小的谜团。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要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应当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如: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积极性感染和带动幼儿。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拍照和画图等方式保留和积累有趣的探索与发现。其次还要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如:认真对待幼儿的问题,引导他们猜一猜、想一想,有条件时和幼儿一起做一些简易的调查或有趣的小实验。容忍幼儿因探究而弄脏、弄乱、甚至破坏物品的行为,引导他们活动后做好收拾整理。多为幼儿选择一些能操作、多变化、多功能的玩具材料或废旧材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幼儿拆装或动手自制玩具。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幼教智慧:橡皮泥去哪了?
玩橡皮泥是孩子们的最爱,上学期是有泥工的教学活动,这学期我们主要把玩的时间放在吃完午饭的这段时间这段时间,先吃完的孩子先玩,这样可以让孩子不用等待,于是就让吃完的孩子搬了椅子座在后面、旁边的矮柜上玩。
没过几天,我就发现孩子的橡皮泥怎么越来越少了,本来满满的一桶好象少了很多,一看才发现针管里,后面的玩具里嵌满了五颜六色的的小宝宝。我气晕了,拿又拿不出来,而且在老师提醒后他们还会趁你没发现偷偷拿来玩。
这可怎么办?一下子我犯难了,昨天在不经意间我受到了启发,于是谈话就这样开始了……
为什么我们桶里住着的小宝宝越来越少了?他去哪里了?孩子们聪明极了,一下子就指出谁谁谁把它弄到哪里拿不出来了!这该怎么办?有的孩子说以后不拿来玩了等等,最后我想了个好办法,告诉孩子们玩沙有玩沙的工具,玩白石,画画都有它所需要的工具,而且他们都是不一样的,孩子们一下想到玩橡皮泥也有工具,但不是我们教室里放着的玩具,有些孩子家里有,有些孩子没有。有孩子向我提议说:想把家里的工具拿来给大家玩,我觉得这个意见不错,所以一下子就同意了。
第二天一早,王诗佳的奶奶一来就说,家里的橡皮泥都硬了,正好工具拿来大家玩,乐乐也拿了一把小刀正好可以用来切。我觉得不错,这下,橡皮泥就不能再藏到其他玩具里了!
妈妈去哪儿了 2020教育笔记
老师好!老师早上好!老师你今天好漂亮啊!清脆悦耳的声音,阳光灿烂的笑脸,再加上手舞足蹈时的可爱样子,这是我认识的小红吗?是吗?太惊奇了,太意外了,变啦!变啦!是时间让他成长了?还是幼儿园的生活改变了他?又或是教育的魅力?总之,他进步了,我好开心,好欣慰,一颗星星终于被点亮了!
认识小红是在半年前。一位未满五周岁的全托幼儿,他个子不高,身子瘦弱,眼神忧郁,连神态举止都略显笨拙。虽然是个男孩,但从他身上看不到一个儿童所应有的天真和灵气。连步履都别有不同,就像刚学步的婴儿,一不小心就会“栽”下去。学习吧,半年的幼儿园生活使他“打败”了一位老师。这多年,生平第一次听说一位优秀的老师在一位学生面前认输了。生活呢,自理能力更是存在很严重的问题。自己从不动手刷牙,洗脸,脱衣,穿袜,甚至连吃饭都懒得动,大部分情况下就是静坐。怎么办?老师们可是苦不堪言,伤透了脑筋,如果在他身上能做到保教工作结合的优异化,不仅对于他来说是个挑战,而且对于老师们来说更是工作上的一个巨大突破。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故事。对于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有着怎样的家庭背景和怎样的生活环境,让我充满了好奇。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在某一天放假的时候我见到了小红的奶奶,一个朴实的农村妇人。谈起小红的成长经历,奶奶的表情僵硬,所表现出来的是无奈与沮丧。他奶奶说到:“小红是个没有妈妈的孩子,爸爸在外地打工,我们住在山上,人烟稀少,小红没有玩伴,我们又忙与田地没时间带他,他大部分时间就一人在家”……听到这儿我似乎已明白了这其中的原因。没有妈妈,为什么会没有妈妈?那小红从何而来呢?原来妈妈生下小红之后就离家出走了,至今未归。可想而知,一个完全没有母爱的孩子,一个完全不被母乳滋养的孩子,哪里会有爱与被爱的情怀?哪里会有丰富的情感呢?无论什么人如果在生活中一旦失去了爱那会是一种什么景象,我想应该会如行尸一般无知无觉,如万物失去了空气,鱼儿离开了水。我好悲哀,心里觉得好凄凉,伟大的母爱被千古流传,享有美名至今。意料之外的是连伟大的母爱都被沉默了,这人间还有什么真情值得的人们去追寻。我好疑惑,这到底是社会的浮躁还是人性的泯灭。教育与爱是息息相关的,没有爱的日子来充实每一天的生活该怎样来延续与教育相关的日子。就算是一盆花花草草也要对其栽培、剪枝和精心的呵护,它才能开出鲜艳漂亮的花朵来愉悦你的身心,更何况是有血有肉具有情感丰富的人类呢!还是爱在现在吧,爱在当下吧,不要让母爱真的被荒芜,沙漠化了。期待母爱的圣明流传,让母爱的光辉照耀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都享受的妈妈的温暖!
妈妈,回来吧!孩子等着你呢!
没人去的图书角
杨晓班上的区角活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孩子们对小舞台、娃娃家、建构区都非常感兴趣,玩得也很专注,可唯独图书角显得很“冷清”。就算是去了的小朋友,也是很快地翻阅几页就到别的区角去玩了。为此,我也比较苦恼,为什么孩子们就不愿意去图书角呢?
在一次餐前活动中,我本想给孩子们讲故事,忽然听到游文博小朋友说:“老师讲恐龙的故事吧。”我马上反问:“为什么我要讲恐龙的故事呢?”游文博回答说是在班上图书角里面看到了这本书。我发现这是一次很好的教育契机,我赶紧让文博把他所看到的图书内容讲给小朋友听。他讲得虽然不是很完整、清晰,可是班上28个孩子的眼神特别专注,都在认真地在听他讲……之后,我引导孩子们进餐后可以自己去看看图书角里面有什么好看的书,下次再请别的小朋友来讲。后来,图书角的“人气”也渐渐地旺了。
玩区角的时候,我问过他们为什么不喜欢图书角呢,有的小朋友告诉我,因为这些书都是旧书,有的说不好看,看不懂。其实,我知道,也许总是一成不变的书放在那里不吸引他们,也许里面的书不适合他们,也可能是没有营造温馨的阅读氛围,还可能是老师没有参与到里面,反正这原因应是很多很多….所以提高孩子阅读的兴趣,让他们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是我们教师应该用心去做的。
图书宝宝笑了
最近,我发现孩子们特别能撕纸,好好的一片纸在他们手里很快变成了碎纸片,有的小朋友甚至到了撕书的地步。
终于,有一天张新宇的妈妈来到幼儿园,拿出她的书本给我看说:“老师,你看看这孩子把书都撕成这样了。
”我接过书一看,可不是刚发的书就被她撕的面目全非,怪不得她妈妈那么生气,我看了也很生气。
于是我说:“您先不要着急,等会我一定好好问问是怎么回事?”
我来到活动室,看孩子们都来了,就让他们虽音乐做一下手指律动,我趁机把张新宇撕烂的书给它画上两只大大地眼睛,在眼睛下面画上了几颗大大的泪珠,这样幼儿容易看到。
我把这本书挂到黑板上,这时孩子们的手指律动也做完了。
于是,我拍了拍手说:“小朋友现在把你们的小手放在膝盖上,请抬起头来看看黑板上挂上了什么?”孩子们大声地说:“一本书,”我又接着说:“你们再仔细看看,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孩子们认真地看了看都没有说话,我继续引导他们说:“你们看看这本书上画有什么?”这时文涵说:“老师,书上画着两只眼睛,”“眼睛下面有什么?”我接着问,“是泪珠吧!”志轩试探地说。
我说:“对了,这是一本哭了的书,”听了我的话,孩子们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我。
于是,我说:“小朋友有谁能告诉老师,这本书为什么哭了?”“它想家了,它没有朋友玩了,它想妈妈了……,”孩子们说什么的都有,我说:“你们说的都不对,现在大家来看看这本书是因为被一个小朋友撕烂了,它才哭了,因为书也是有生命的,它也知道疼,就像有的小朋友的手不小心被草划破了会疼的哭,书也是一样的,更何况书是让小朋友看的,我们从书上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书是我们的好朋友,你们应该爱护它。
”我说完这些话看了看张新宇,只见她不好意思的看着我,从她的表情,我知道她认识到自己错了。
我趁机说:“这本书是张新宇小朋友的,现在我们一起来帮她把书补好,”于是我和小朋友一起把她的书补好,我又重新给她画两只笑眯眯的眼睛。
孩子们看了都高兴地说:“图书又笑了,图书又笑了。
”
从那以后,孩子们再也没有撕书的了,张新宇的妈妈还告诉我,张新宇把那本书像宝贝一样,每天都拿出来看看。
这本书也许会成为她永久的纪念。
三月教育随笔:小厨师去哪了
三月教育随笔:小厨师去哪了
在“生活小天地”制作泡泡泥—家乡的美食要开始了,我向孩子介绍了泡泡泥怎样去制作,先引起他们的兴趣,然后教师示范怎样去制作各种美食。
漂亮的泡泡泥一下子吸引了许多孩子的目光,纷纷表示要做面条、汤圆,要做给妈妈吃。制作美食开始了,但是范涵宸一个人不去动手做也不问老师,就坐在那里。
当我从其它区域转回来时,发现“生活小天地”这个区域只剩芊芊一个人了,范涵宸已经不在这里了,我一找,原来他跑到美术区去涂色了。我上前问他:“你怎么跑到这个区域里了?他回答我:“我不想做面条。”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他想画画。”我抱住他说:“等会把面条汤圆做好了再玩好不好?”他才答应了和我一块回那个区域做泥工。
后来几天的游戏中,我重点观察了范涵宸,发现他在游戏时常常脱离岗位,一会走出区域,到其他地方看看,玩玩,有时甚至把自己区域的东西拿到别的地方去,仿佛自己区域的东西不够吸引他。
幼儿在游戏中经常会遇到缺乏角色意识,出现离岗、串位等情况。而且在观察中我发现范涵宸虽然聪明,但在一段时间后仍然会有注意力转移的现象,这也符合幼儿的特点。所以,可见老师平时对区域的指导和活动的设计尤为重要,只有符合幼儿的兴趣点了,幼儿才会更加愿意去进行这个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