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扬”与“鼓励”的差别有多大?
发布时间:2020-12-23 教育笔记鼓励孩子 幼儿园教师鼓励工作 幼师爱与责任的演讲稿斯坦福大学着名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过去的10年里,和她的团队都在研究表扬对孩子的影响。他们对纽约20所学校,400名五年级学生做了长期的研究,这项研究结果令学术界震惊。
在实验中,他们让孩子们独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图任务。
首先,研究人员每次只从教室里叫出一个孩子,进行第一轮智商测试。测试题目是非常简单的智力拼图,几乎所有孩子都能相当出色地完成任务。每个孩子完成测试后,研究人员会把分数告诉他,并附一句鼓励或表扬的话。研究人员随机地把孩子们分成两组,一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关于智商的夸奖,即表扬,比如,“你在拼图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聪明。”另外一组孩子得到是一句关于努力的夸奖,即鼓励,比如,“你刚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现得很出色。”
为什么只给一句夸奖的话呢?对此,德韦克解释说:“我们想看看孩子对表扬或鼓励有多敏感。我当时有一种直觉:一句夸奖的话足以看到效果。”
随后,孩子们参加第二轮拼图测试,有两种不同难度的测试可选,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哪一种测试。一种较难,但会在测试过程中学到新知识。另一种是和上一轮类似的简单测试。结果发现,那些在第一轮中被夸奖努力的孩子中,有90%选择了难度较大的任务。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则大部分选择了简单的任务。由此可见,自以为聪明的孩子,不喜欢面对挑战。为什么会这样呢?德韦克在研究报告中写道:“当我们夸孩子聪明时,等于是在告诉他们,为了保持聪明,不要冒可能犯错的险。”这也就是实验中“聪明”的孩子的所作所为:为了保持看起来聪明,而躲避出丑的风险。
接下来又进行了第三轮测试。这一次,所有孩子参加同一种测试,没有选择。这次测试很难,是初一水平的考题。可想而知,孩子们都失败了。先前得到不同夸奖的孩子们,对失败产生了差异巨大的反应。那些先前被夸奖努力的孩子,认为失败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
德韦克回忆说:“这些孩子在测试中非常投入,并努力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难题,好几个孩子都告诉我:‘这是我最喜欢的测验。’”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认为,失败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他们在测试中一直很紧张,抓耳挠腮,做不出题就觉得沮丧。
第三轮测试中,德韦克团队故意让孩子们遭受挫折。接下来,他们给孩子们做了第四轮测试,这次的题目和第一轮一样简单。那些被夸奖努力的孩子,在这次测试中的分数比第一次提高了30%左右。而那些被夸奖聪明的孩子,这次的得分和第一次相比,却退步了大约20%。
德韦克一直怀疑,表扬对孩子不一定有好作用,但这个实验的结果,还是大大出乎她的意料。她解释说:“鼓励,即夸奖孩子努力用功,会给孩子一个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觉。孩子会认为,成功与否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反之,表扬,即夸奖孩子聪明,就等于告诉他们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这样,当他们面对失败时,往往束手无策。”
在后面对孩子们的追踪访谈中,德韦克发现,那些认为天赋是成功关键的孩子,不自觉地看轻努力的重要性。这些孩子会这样推理:我很聪明,所以,我不用那么用功。他们甚至认为,努力很愚蠢,等于向大家承认自己不够聪明。
德韦克的实验重复了很多次。她发现,无论孩子有怎样的家庭背景,都受不了被夸奖聪明后遭受挫折的失败感。男孩女孩都一样,尤其是好成绩的女孩,遭受的打击程度最大。甚至学龄前儿童也一样,这样的表扬都会害了他们。
鼓励是指鼓劲而支持,表扬则是指对一件事或品行的显扬、宣扬。
鼓励通常是针对过程和态度的,“爸爸看到你这学期的努力,为你骄傲!”表扬通常是针对结果和成效的,“爸爸看到你成绩提高,为你高兴!”
多鼓励,少表扬;多描述,少评价,可以避免孩子被表扬绑架,或输不起,未达目的而不择手段。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表扬孩子” 与 “鼓励孩子” 的差别震惊你!
斯坦福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过去的10年里,和她的团队都在研究表扬对孩子的影响。
他们对纽约20所学校,400名五年级学生做了长期的研究,这项研究结果令学术界震惊。
大家常常会把“表扬”和“鼓励”混为一谈,认为这二者都是激励人积极向上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
来自斯坦福大学的测试结果令人震惊,“表扬”与“鼓励”的结果大相径庭!
区分好二者非常关键。
1、孩子对表扬或鼓励有多敏感?一句话划出风水岭。
首先,让孩子们独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图任务。
研究人员每次只从教室里叫出一个孩子,进行第一轮智商测试。测试题目是非常简单的智力拼图,几乎所有孩子都能相当出色地完成任务。
每个孩子完成测试后,研究人员会把分数告诉他,并附一句鼓励或表扬的话。
研究人员随机地把孩子们分成两组,一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关于智商的夸奖,即表扬,比如,“你在拼图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聪明。
”另外一组孩子得到是一句关于努力的夸奖,即鼓励,比如,“你刚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现得很出色。”
为什么只给一句夸奖的话呢?对此,德韦克解释说:“我们想看看孩子对表扬或鼓励有多敏感。我当时有一种直觉:一句夸奖的话足以看到效果。”
2、第二轮拼图测试,结果逐渐呈现差别!
随后,孩子们参加第二轮拼图测试,有两种不同难度的测试可选,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哪一种测试。
一种较难,但会在测试过程中学到新知识。
另一种是和上一轮类似的简单测试。结果发现,那些在第一轮中被夸奖努力的孩子中,有90%选择了难度较大的任务。
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则大部分选择了简单的任务。由此可见,自以为聪明的孩子,不喜欢面对挑战。
为什么会这样呢?德韦克在研究报告中写道:“当我们夸孩子聪明时,等于是在告诉他们,为了保持聪明,不要冒可能犯错的险。
”这也就是实验中“聪明”的孩子的所作所为:为了保持看起来聪明,而躲避出丑的风险。
3、测试继续进行,差别越来越大
第三次次,所有孩子参加同一种测试,没有选择。
这次测试很难,是初一水平的考题。可想而知,孩子们都失败了。
先前得到不同夸奖的孩子们,对失败产生了差异巨大的反应。那些先前被夸奖努力的孩子,认为失败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
这次测试中,德韦克团队故意让孩子们遭受挫折。接下来,他们给孩子们做了第四轮测试,这次的题目和第一轮一样简单。
那些被夸奖努力的孩子,在这次测试中的分数比第一次提高了30%左右。而那些被夸奖聪明的孩子,这次的得分和第一次相比,却退步了大约20%。
4、令人震惊的结果
德韦克一直怀疑,表扬对孩子不一定有好作用,但这个实验的结果,还是大大出乎她的意料。
她解释说:“鼓励,即夸奖孩子努力用功,会给孩子一个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觉。孩子会认为,成功与否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
反之,表扬,即夸奖孩子聪明,就等于告诉他们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这样,当他们面对失败时,往往束手无策。”
在后面对孩子们的追踪访谈中,德韦克发现,那些认为天赋是成功关键的孩子,不自觉地看轻努力的重要性。这些孩子会这样推理:我很聪明,所以,我不用那么用功。他们甚至认为,努力很愚蠢,等于向大家承认自己不够聪明。
德韦克的实验重复了很多次。她发现,无论孩子有怎样的家庭背景,都受不了被夸奖聪明后遭受挫折的失败感。
男孩女孩都一样,尤其是好成绩的女孩,遭受的打击程度最大。
甚至学龄前儿童也一样,这样的表扬都会害了他们。
5、父母必知
鼓励是指鼓劲而支持,表扬则是指对一件事或品行的宣扬。
鼓励通常是针对过程和态度的,“爸爸看到你这学期的努力,为你骄傲!”表扬通常是针对结果和成效的,“爸爸看到你成绩提高,为你高兴!”
多鼓励,少表扬;多描述,少评价,可以避免孩子被表扬绑架,或输不起,未达目的而不择手段。
斯坦福实验:"表扬孩子"与"鼓励孩子"差别巨大
鼓励,即夸奖孩子努力用功,会给孩子一个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觉。孩子会认为,成功与否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反之,表扬,即夸奖孩子聪明,就等于告诉他们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这样,当他们面对失败时,往往束手无策。
鼓励是指鼓劲而支持,表扬则是指对一件事或品行的显扬、宣扬。
鼓励通常是针对过程和态度的,"爸爸看到你这学期的努力,为你骄傲!"
表扬通常是针对结果和成效的,"爸爸看到你成绩提高,为你高兴!"
多鼓励,少表扬;多描述,少评价,可以避免孩子被表扬绑架,或输不起,未达目的而不择手段。
美国的小学老师已经制定了一个专门的“话术表”,当遇到学生表现突出的时候,就用这10句话来替换。对于中国的家长和老师,其实也是可以借鉴一下的。
1.你很努力
当孩子将他的劳动成果拿给你看的时候,除了要表示对成果的认可,也要表示对孩子的汗水的认可。
2.尽管很难,但你始终没有放弃
当孩子完成了一件对他而言非常艰难的事情时,家长一定要肯定孩子的坚韧心态和永不言弃的心。
3.你做事的态度非常不错
有时候,失去了成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正确的态度,所以我们要鼓励孩子保持端正的态度。
4.你又进步了
当孩子能力有所提升的时候,家长应该从具体的地方表扬孩子的进步,让孩子养成注重细节的习惯。
5.这个方法很有创意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的想法很胡闹,其实天马行空的思维才是孩子的优势,家长应当保护孩子的创新力而不是扼杀。
6.你和小伙伴的合作很到位
未来社会一定离不开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合作其实也就是一种沟通能力的表现,赞赏合作能力,也是提升孩子未来竞争力的重要方式。
7.这件事情你很负责任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一个领导者的话,就一定要从小刺激孩子的责任心和领导能力,让孩子体会到,领导一件事情的感觉有多么爽。
8.你帮同学完成任务,很棒!
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帮助别人,其实也是让自己进步的一种方式。所以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帮助同学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9.你很重视别人的意见,非常好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时候别人的意见对自己的决策会起到非常大的帮助,夸奖孩子重视别人的意见,其实也能帮助孩子拥有更宽广的胸怀。
10.很高兴你做出这样的选择
能出色地完成一件事情,有时候是因为一个人的努力和细心,有时候是因为一个人做出了正确的决策,表扬策略,实质上就是表扬聪明,但效果很不同。
表扬孩子≠鼓励孩子?差别如此惊人
一句话即可区分表扬与鼓励
曾经有研究人员做过一个实验。首先,让孩子们独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图任务。研究人员每次只从教室里叫出一个孩子,进行第一轮智商测试。测试题目是非常简单的智力拼图,几乎所有孩子都能相当出色地完成任务。
每个孩子完成测试后,研究人员会把分数告诉他,并附一句鼓励或表扬的话。研究人员随机地把孩子们分成两组,一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关于智商的夸奖,即表扬,比如,
“你在拼图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聪明。”
另外一组孩子得到是一句关于努力的夸奖,即鼓励,比如,
“你刚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现得很出色。”
为什么只给一句夸奖的话呢?对此,德韦克解释说:“我们想看看孩子对表扬或鼓励有多敏感。我当时有一种直觉:一句夸奖的话足以看到效果。”
受到鼓励的孩子,更勇于接受挑战
随后,孩子们参加第二轮拼图测试,有两种不同难度的测试可选,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哪一种测试。一种较难,但会在测试过程中学到新知识。另一种是和上一轮类似的简单测试。
结果发现,那些在第一轮中被夸奖努力的孩子中,有90%选择了难度较大的任务。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则大部分选择了简单的任务。由此可见,自以为聪明的孩子,不喜欢面对挑战。
为什么会这样呢?德韦克在研究报告中写道:“当我们夸孩子聪明时,等于是在告诉他们,为了保持聪明,不要冒可能犯错的险。”这也就是实验中“聪明”的孩子的所作所为:为了保持看起来聪明,而躲避出丑的风险。
挫折会让接受“表扬”的孩子倍受打击
第三次,所有孩子参加同一种测试,没有选择。这次测试很难,是初一水平的考题。可想而知,孩子们都失败了。
先前得到不同夸奖的孩子们,对失败产生了差异巨大的反应。那些先前被夸奖努力的孩子,认为失败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
这次测试中,德韦克团队故意让孩子们遭受挫折。接下来,他们给孩子们做了第四轮测试,这次的题目和第一轮一样简单。那些被夸奖努力的孩子,在这次测试中的分数比第一次提高了30%左右。而那些被夸奖聪明的孩子,这次的得分和第一次相比,却退步了大约20%。
表扬与鼓励的不同结果,差别令人震惊
德韦克一直怀疑,表扬对孩子不一定有好作用,但这个实验的结果,还是大大出乎她的意料。
她解释说:“鼓励,即夸奖孩子努力用功,会给孩子一个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觉。孩子会认为,成功与否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反之,表扬,即夸奖孩子聪明,就等于告诉他们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这样,当他们面对失败时,往往束手无策。”
在后面对孩子们的追踪访谈中,德韦克发现,那些认为天赋是成功关键的孩子,不自觉地看轻努力的重要性。这些孩子会这样推理:
“我很聪明,所以,我不用那么用功。他们甚至认为,努力很愚蠢,等于向大家承认自己不够聪明。”
德韦克的实验重复了很多次。她发现,无论孩子有怎样的家庭背景,都受不了被夸奖聪明后遭受挫折的失败感。男孩女孩都一样,尤其是好成绩的女孩,遭受的打击程度最大。甚至学龄前儿童也一样,这样的表扬都会害了他们。
面对孩子,你必须要懂得
鼓励是指鼓劲而支持,表扬则是指对一件事或品行的宣扬。
鼓励通常是针对过程和态度的,
“爸爸看到你这学期的努力,真为你骄傲!”
表扬通常是针对结果和成效的,
“爸爸看到你成绩提高,真为你高兴!”
多鼓励,少表扬;多描述,少评价,避免孩子被表扬绑架而输不起。不让表扬成为孩子的“紧箍咒”,要让鼓励变成孩子学习生活中的“定海神针”。其实家长有时候分辨不清鼓励和表扬的区别,就像唐僧也分辨不清真假美猴王。
家庭教育-大多数家长会表扬不会鼓励
当孩子玩完玩具把玩具放回原处你会怎么做?可能大多数家长会立刻伸出大拇指对孩子说“你真棒”,可在专家看来,这样的表扬显得空泛,没多大作用。
加州国际教育学院客座教授、国家首批亲子关系沟通师苏静指出:多数家长会表扬却不会鼓励,表扬和鼓励看似都是从正面肯定,但二者还是有区别的。
常接受表扬 孩子会“寻求认可上瘾”
婷婷妈是位80后妈妈,自认比较重视孩子的感受,也会及时表扬孩子,以至于“宝贝,你真棒”这句话都快成了口头禅。“一开始,宝宝听我夸她‘你真棒’时还会很高兴,可最近宝贝对这句话却越来越没有反应了。”
对于表扬、鼓励的频率,周宝红认为,这个并无严格的说法,如果孩子保持了某个好的习惯就不必再频频表扬了,当他出现新的好习惯或行为时再进行适度表扬、鼓励。对孩子的表扬不宜太随意,要说到做到,建议少用物质奖励,可以用贴片的方式进行表扬,比如贴够多少还可以升级。
张敏认为,只有30%-50%的家长能够做到适合有效的表扬,表扬过度和很少表扬都是误区,表扬的时机和次数,应该是建立在你能够真正地关注和观察孩子日常行为表现的前提下。“一旦你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了他有进步的地方和有待于改进的问题的时候,你都可以用鼓励的方式提出明确目标——你应该怎么做,你还可以怎么做……推荐家长读一读《窗外的小豆豆》、《爱和自由》。
如何鼓励?苏静建议家长不妨试试这样的句式:我看到了或我听到了……+我感到了……+致谢。比如,早上孩子没有赖床及时起床去幼儿园,那么家长就可以对孩子说:“我看到你起床很积极,能够自己穿衣服,及时出门上幼儿园,我感到很快乐,我感谢你自己的事自己做,没有让妈妈上班迟到,谢谢你的努力。”
“家长表扬或鼓励孩子时一定要让他知道为什么”,苏静说,关于表扬和鼓励的不同,以孩子考了100分来举例说明,比如有的妈妈会说“宝贝,你考了100分,妈妈觉得挺骄傲,奖励你一个玩具”,这属于表扬,而家长对孩子说“宝贝,你得了100分做到了自己的最好,妈妈看到了你的进步”,或者说“你得了100分,你真的比以前有了很大进步”,这属于鼓励。
“首先,表扬针对的是人,鼓励针对的是行为。仍以孩子考了100分为例,家长说‘你考了100分,真是个好孩子或者你让我太高兴了’,就是对孩子的肯定,而如果家长表达‘你确实得到很大的进步’肯定的就是孩子努力这一行为”,苏静说,对孩子,不仅要表扬还要鼓励,让孩子获得“为什么会表扬我”的信息。
“其次,表扬和鼓励所处的位置不同。仍以孩子得了100分为例,家长给予物质奖励是父母凌驾于孩子之上,即只有孩子满足了某个条件才会给予奖励,这是施与,而家长表达‘你考了100分,我看到了你的努力……’双方就是平等关系,孩子更容易接受。”
苏静指出,表扬和鼓励的后果也是不同的,对于表扬,孩子会学到“寻求认可上瘾”,经常受到表扬的孩子抗挫能力差,并且会导致孩子对学习不是真正的喜欢,而为了寻求家长或老师的认可去学习,容易讨好他人,这样会使他忘掉学习本身的乐趣,越到后面表扬的力道越不足,物质奖励也没有效果。而如果给予的是鼓励,那么孩子会专注于事情本身,努力的方向也会更为持久。表扬只具有短期性的效果,而鼓励则是长效。
表扬时叙述原因不是啰嗦
“我觉得孩子做得好时立即表扬‘你真棒’,孩子肯定知道我为啥表扬他,如果再把事情说一遍不显得啰嗦吗?”像陈女士这样有疑问的家长也不少,很多家长认为表扬时再把事情叙述一遍显得多此一举。
“这不是啰嗦,对幼儿来说,如果表扬者不说出具体的原因,孩子是不知道的。当孩子做得好时,家长或老师有必要把事情概括一下再进行表扬,而不是泛泛地说‘你今天表现真好’”,陕西省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西安市学前教育专家库成员、西安文理学院幼儿心理专家周宝红说。
“家长口中的表扬一般不带有明确的目标,也没有对孩子在哪一方面提高给予帮助,这样的表扬孩子听多了就会习以为常,也不会对孩子能力的发展和品质的建立有更好的刺激和帮助。表扬应具体,还应提些孩子够一够能达到的新目标和要求”,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专家库成员、西安莲湖庆安幼儿园副园长张敏说,比如孩子平时吃饭很慢,当天吃饭表现较好,老师会说“今天你比昨天吃饭快了多少,所以老师要表扬你”,要让孩子感觉到通过我的努力是能够改进的。老师再提出:“明天你在你们组吃饭能不能是最快的呢?”
育儿心得:多给孩子一些表扬和鼓励
育儿心得:多给孩子一些表扬和鼓励
教育孩子基本上是我们做父母最关心的话题,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是孩子启蒙的第一课堂,孩子的性格、爱好、品德养成乃至长大后走向社会,都与家长给予孩子的感悟和教育的方法息息相关,所以,做为父母,无论有多忙,我都坚持给孩子更多的关心和更多的陪伴,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我是茹欣的母亲,我把我这几年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多给孩子一些表扬和鼓励。多给孩子欣赏的目光,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品质,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多给孩子以欣赏的目光,就会看到孩子与众不同的长处和优点,看到她的一点点进步,肯定她,坚持鼓励她,耐心引导她,平和看待她,并以实际行动支持她,孩子就会把自己的优点发扬光大,这一点是很必要的。
2、加强与班主任及老师的沟通和联系。经常向班主任及老师了解情况,将孩子的点点进步向班主任及老师汇报,这样便于和班主任及时沟通。
3、注重与孩子日常交流,帮助孩子克服缺点。我们非常注重与孩子的交流,及时发现孩子有哪些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
4、不要轻易对孩子发火。我觉得,经常对孩子发火,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她已经习以为常了,觉得你发火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二是她可能会因为胆小而惧怕你,对你望而却步。如果经常发火,孩子就会报喜不报忧,这样就了解不到孩子的真实情况,这样教育起来就会被动。
5、鼓励孩子多运动,陪孩子玩球、骑脚踏车、跳舞…..多运动不但可以锻炼孩子的体能,也会让她变得更开朗。保持动态运动可以适度舒缓孩子的压力与情绪,并且让孩子喜欢自己,拥有较正面的身体形象,并从运动中发现乐趣与成就感。
教育孩子这是一个长久的话题,从孩子出生到成年,我们做父母的无时无刻不在思考该怎样教育孩子,成功的教育孩子,这将是我们送给他们最大的财富。
孩子的兴趣与特长:需要父母亲与老师的鼓励与表扬
孩子的兴趣与特长:需要父母亲与老师的鼓励与表扬
我不是什么教育家,也不是什么理论思想家,因此也无法从一些科学数据研究表明等等而得出什么比较权威的结论。我仅从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的一些亲身经历,总结出一点教育孩子的心得与体会。
2015年,孩子五岁了。这一年初,孩子正处中班。看到左邻右舍的孩子们都去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了,我们做家长的,也开始想为自己的孩子选择一个兴趣班开始培养。如何选择呢?英语,绘画,钢琴,跳舞……….,该选哪一个呢?我一时拿不定主意。
就在这时,我父亲对我说:就选钢琴吧!我的理由有三个:
第一:他是个男孩子,为了避免长大后,不小心粘染上什么不良恶习,比如抽烟,酗酒,好吃懒做等。我们必须在他小时候就培养他有一个高雅的爱好。
第二:音乐可以促进智力开发,这是众所周知的。
第三:学习钢琴的地点就在我们小区,五分种的路程,这真是天时地利。
那英语呢?英语也很重要啊!后来我又仔细考虑了一下:孩子的他爸会说二门流利的外语,我的英语亦不算差。我想等到他上学后,经老师们的专业正规教育,再加上我们额外的辅导,英语成绩应该不会拖后腿。那绘画呢?孩子才五岁,都还不知道如何握笔,更没有什么空间想象的概念,所以就暂时放弃了。
转眼间,孩子学习钢琴已经有半年的时间了。他从刚开始单调的练习一个个的音符开始,到现在能完整的弹奏出一段乐句,而且能迅速反应出一个个蝌蚪般音符的唱名。有时候连我都还要在心里推算一下音符的唱名,而他就能一口说出,我惊叹这就是教育的力量。
孩子每周上一节主课,主课在每周日,全由我陪上。每周一,周二,周三,周五的陪练,则由孩子的姥爷陪练,每每当他下课回家的时候,我早已到家,帮着收拾他散乱零落的积木。老远,我就能的听出孩子练琴回来了。刚一敲门,孩子就大声叫:“妈妈,我今天得了一百分!”每当孩子说得一百分的时候,这一天一定是周五。因为这是孩子一周中的最后一节练琴课。他的钢琴老师为了鼓励他,所以就给他打了一百分,孩子也高兴得手舞足蹈。那周一,周二,周三是什么分数呢?我发现了一个规律,周一至周三,总是在95-98分之间。当孩子在门口大叫:妈妈,我今天得了95分,那我说,好吧,明天继续努力,争取得个一百分。
到了晚上,孩子又对我说:“妈妈,你坐下来,听我弹一曲,听完后,你要给我打个一百分噢!”我说:“好吧!那你弹呀!”等到孩子弹完后,我拿起了笔,又对孩子说,“妈妈写的这个一百分不算啊!只有你的钢琴老师写的一百分才算啊!好吧,我认为你已经弹得很好听了,就先打一个小小的一百分吧!其实拿起了铅笔写了一个又轻又小的一百分。”
从孩子的神情里,我知道了,这一百分是对他付出的认可,没有什么比得到老师的认可更重要了。所以这也就是他坚持了六个多月,一点也不反感练习钢琴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