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让孩子按部就班完成作业,这几招妥妥搞定
发布时间:2020-12-28 教育孩子笔记 让幼儿园安静的游戏 幼儿园孔融让梨说课稿帕累托定律在经济学领域有一个帕累托定律,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统计学家、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提出的,他指出:在任何特定群体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占少数,而不重要的因子则占多数,因此只要能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数因子即能控制全局。这个定律即所谓的“二八规则”,即80%的公司利润来自20%的重要客户,其余20%的利润则来自80%的普通客户。在时间管理方面,我们也遵循着“二八规则”,对大多数人而言,80%的有效工作往往是在20%的时间内完成的,而20%的工作是在80%的时间内完成的因此。
为了提高时间利用的效率,我们要学会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把最佳的、最有效率的时间花在那些最重要的事情上,减少花在没有效果或效果很差的事务上的时间,这就是我们来讲的内容:做事要分清轻重缓急。
我们先来通过一个故事来了解做事分轻重缓急的价值。最有价值的一课在时间管理领域,流传着这样一个著名的故事:在20世纪初期,伯利恒钢铁总裁查尔斯?施瓦伯抱怨时间太少、工作做不完。他花掉了大量的时间应付一些细节和不重要的事,根本就没时间去思考更重要的时间。他向李?艾维请教,该怎么做才能解决此困境。李?艾维说可以在10分钟内给施瓦伯一样东西,这东西能把他的公司的业绩提高至少50%。不一会,李?艾维把一张白纸递给施瓦伯说:“把你明天要做的最重要的6件事写在这张纸上。”过了一会,他又说:“现在用数字标明每件事情对于你和你的公司的重要性次序。”这花了施瓦伯大约5分钟时间,李?艾维又接着说:“现在把这张纸放进口袋。明天早上第一件事是先把纸条拿出来,只看第一项,并立即办第一件事,直到完成为止。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对待第二项、第三项……直到你下班为止。即使你只做完第五件事,那不要紧,因为你总是做着最重要的事情。”
李·艾维又说:“以后每一天都是这样做。直到你对这种方法的价值深信不疑之后,再叫你公司的人也这样干。这个试验你爱做多久就做多久,然后给我寄张支票来,你认为值多少就给我多少好啦!”这位钢铁公司的总裁试过李?艾维建议的方法后,觉得这个方法太有效了,就向同事大力推荐。几个星期以后,施瓦伯给李?艾维寄去了一张2.5万无的支票(这在当时算一笔巨额款项),还有一封信,信上说从钱的观点看,那是他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一课。
后来,施瓦伯坚持使用这套方法,在5年时间里,伯利恒钢铁公司多赚了几亿美元,这个当年不为人知的小钢铁厂逐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独立钢铁企业。后来,施瓦伯的朋友问他为什么给这样一个简单的点子支付这么高的报酬,施瓦伯提醒他的朋友注意:后来的事实证明,我不是给多了,而是给少了,它至少价值百万。这是我学过的各种所谓高深复杂办法中最受益的一种,我和整个班子第一次拣最重要的事情先做,我认为这是我的公司多年来最有价值的一笔投资。
亲爱的父母,您读懂了其中的意义了吗?您的孩子呢?孩子的问题,父母的麻烦。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宁可每天让短期的忙乱小事把自己淹没,也不愿意集中精力做重要的事,没有把下一步行动着眼于长期的关键任务和目标。
而在孩子身上,父母也常常会发现这样的问题:快考试了,孩子也不知道早点开始复习,非要等到临考前几天才开始着急,每天熬夜到一两点。早点着手,不就用不着这样了吗?我的孩子太没主见,别人让他干嘛,他就去干嘛。总是忙活了半天,自己的事还一点没干呢!孩子整天忙忙碌碌,日程表排得也是满满的,看起来非常用功,非常辛苦,但成绩就是不不去。
让我的孩子开始学习太难了,准备工作他就得做上半天,比如收拾书桌、削铅笔等,看着真让人着急!好不容易开始学习了,他一会儿又要打个电话,一会儿又想起来第二天要用的蜡笔,专心学习的时间实在太少了!
孩子的这些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做事不分轻重缓急,不分主次,从而导致做事效率不高。Yjs21.COM
事实上,按照每件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安排事情的先后顺序,是在制定日程表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之所以把它作为一个单独的习惯来谈,正是为了突出它在时间管理中的重要性。正如一句名言所说:谁能完美地安排好事情的先后顺序,就能把时间掌握在自己手中。
那么如何让孩子分清轻重缓急呢,父母可以教会孩子以下6个步骤:列出事物清单在前一天晚上,列出第二天的事务清单。判断事务的重要性能为学习目标服务或创造条件的事,才是重要的事。
判定事物的紧迫性,孩子根据自己判断对事务紧迫性打分。
把事务与打分结果汇总起来,汇总成表格。
给事务排序分类处理,根据时间顺序开始处理事务。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家长越“妥协”,孩子越“贪心”
“算了,算了,不过,就只有今天,下不为例”。
“好了,别哭了,妈妈给你买去就是”。
“好吧,好吧,这次爸爸带你去玩,以后不许再这样耍赖哦”。
你是否也是这样的“好好父母”?“好好父母”的确容易做。自己省心,孩子也高兴。说一句“算了算了”“下不为例”,落得轻松。不必费很多口舌跟孩子讲道理,也不必费尽心思让他停止哭泣。“暂时满足他的要求,下次不由着他性子就行了。
”不少父母总是这么想,可往往事与愿违。在该拒绝孩子的时候“心慈手软”,孩子也就在这样的“妥协”中放任自己,甚至变本加厉。
你给他破例一次,他还会贪心第二次。而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最狠不下心的。等到第二次,说不定又一句“下不为例”就过去了,而忘记孩子已经无理要求两回了。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让孩子尝到了一次甜头,学到了乖,后面就没有罢休的时候。
一些原则性的事情,不能答应,就是不能答应。比如孩子深更半夜要起来玩耍,要吃家里没有的东西,你必须让他明白,无论他怎么闹,这个无理的要求就是不能答应。
孩子“碰壁”了一次,知道耍赖也没有用,那么下次他也不会再如此了。对于过分的要求,没有“下不为例”可言。
最初孩子学会对妈妈提出要求的时候,总是以试探的方式坚持自己的要求,只要妈妈的拒绝还没有坚决到让孩子害怕或绝望,孩子会继续坚持,甚至用哭闹来要挟妈妈。
这一招最能试探出妈妈拒绝的极限。
如果妈妈非常坚决,孩子就逐渐放弃制服妈妈,让妈妈顺从自己的念头。相反,如果妈妈屈服了,孩子的任性行为就得到了强化。
只要尝到了一次甜头,孩子就会抓住妈妈的弱点,继续用任性执拗的方式让妈妈满足自己所有的要求。
如果你的孩子任性,那么孩子已经抓住了你的弱点。办法很简单,学会坚决地对孩子说:“不”。
如何和孩子订立私下协议
1.让孩子没有空子可钻。妈妈可事先跟孩子订立私下协议,让他没有反悔的余地。
2.告诉孩子做人必须守信用。妈妈可以清楚地告诉孩子:“我们两个人都要说到做到。谁反悔了,谁就是一个不守信用的人。”
3.孩子必须清楚地答应他同意这个协议。
拒绝孩子违反协议的三条对策:
孩子坚持要违反协议时,你必须告诉他一个不守信用的人谁都不喜欢。
1.眼睛看着孩子,表情严肃、平静,不要笑,让孩子觉得无可乘之机。
2.拒绝孩子时,说话要简洁:“不行,我们已经说好的事情不能反悔。你必须……”如果孩子继续坚持他的无理要求,你要更简洁地拒绝他:“不行。”
3.拒绝孩子的当时,不要跟孩子争辩太多,事后等孩子和你都平静下来的时候,再讲道理。但值得注意的是,你必须以尊重、平等的态度跟孩子说话,这样孩子才会接受你的意见。
妈妈屈服于孩子的无理要求,总有不可辩驳的理由:为了上班不迟到;为了摆脱自己在公众场合的难堪;为了孩子更高兴;为了孩子不饿着;……这些饱含“母爱”的理由,会让孩子更任性,让妈妈付出母亲的自尊和权利,而且付出换来的只是孩子暂时的快乐和妈妈暂时的轻松。
殊不知一味的妥协,一次次的忍让,只会把问题搁置下来,“腐蚀”了孩子成长的根基,为孩子将来的生活埋下了无数隐患。
不予理睬
孩子发脾气的目的就是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从而实现自己的心愿。因此,父母可以视而不见,让孩子闹腾。当孩子闹够了,见父母还是不理睬自己,就会感到这样哭闹并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慢慢地就能改掉自己任性的坏习惯。
耐心劝导
当孩子提出一些非分的要求时,如果家长置之不理仍然不能让孩子善罢甘休,适当的时候家长可以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简洁地对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明白为什么爸爸妈妈不能答应孩子提出的要求。但是,千万不能向孩子妥协。因为有了第一次的妥协,就必定会有第二次的妥协。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越发任性。
适当地“惩罚”
当孩子乱发脾气之后,即使孩子已经平静下来,并主动“讨好”家长,家长也要刻意对他保持“冷漠”。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言行很让家长“不高兴”,然后向孩子说明道理,让孩子保证以后不再这样任性或乱发脾气。
父母的妥协与放任,也往往让孩子做事半途而废。
比如孩子练钢琴练到一半,就央求妈妈让他玩一会。本来妈妈不许的,但是经不住孩子软磨硬泡,只好说:“好吧,好吧,去玩一会,下次不许这样。”可是有了一次,下次他又故伎重演。最后父母也懒得去管。孩子也许就从此干脆不练琴了。
事事顺孩子的意,孩子就会认为父母会满足自己的一切要求,甚至认为父母是在怕自己。于是,他想怎样便怎样,父母也半推半就,更让他有恃无恐。
恶性循环下去,你就等着有一天他真正无视你的存在,不把你当一回事吧。趾高气扬惯了的他,处身社会的时候,如此自私和无理,又怎么去与人合作?
妥善处理孩子爱管“闲事”
雨萱现在俨然就是一个爱管闲事的孩子了,估计萱爸平时爱管闲事对她有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萱爸很大男子主义,平时的家务不做、衣服不洗,但你在做家务的时候,他却在边上指手画脚的,说这衣服该怎么洗,地该怎么拖,甚至小到你今天穿什么衣服,该配什么样的鞋子好看些。更让人无语的是,我买什么东东的时候,他都事无巨细的要来过问下,经常会批判我的审美观点,说什么他的眼光好,以后买衣服鞋子之类都让他“包办”。我经常笑着问他,“怎么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能入得了您的法眼呢?!”他竟然来句“家里的大事小事我不操心怎么行呢,就连你吃饭,我都操心!”要是别人听到他说这话,估计开始浮想联翩了吧,肯定觉得我这个女人怎么一点都不会照顾自己呢。
雨萱现在十四个多月了,她就是萱爸的“翻版“,不愧是有其父必有其女啊。雨萱的听力特灵敏,听到一点点的响动就东张西望的到处寻找声音的来源,每次萱奶奶的手机响了,正好奶奶一手抱着她一手喂米糊给她吃,那是无暇去接听电话,这时雨萱以为奶奶没有听见,就使劲拽奶奶的衣服,哼唧哼唧的用手指着手机,意思是让奶奶赶紧接电话。奶奶拿到手机准备接的时候,她又伸手要“抢”手机过来听听是谁打来的。
还有更搞笑的事,就是雨萱喜欢她爸爸抱她,那她在萱爸身上干的“好事”也真是不少。每次萱爸抱她没一会儿,她就在她爸爸身上拉粑粑或者尿了。而萱爸又特爱干净,赶紧把雨萱塞给我,准备找纸巾过来擦擦,还没等萱爸去拿,雨萱就拉着我的手径直向纸巾的位置走去,她很利索的拿起纸巾不是递给她爸爸,而是自己给她爸爸擦。萱爸见她这么贴心,赶紧抱起来左亲亲右亲亲,而雨萱也很开心的趴在萱爸身上,欢快的用手拍打着萱爸的肩膀,意思是她很开心。
每次吃饭时候,她都爱和大人一起上桌子吃饭,见奶奶吃饭掉了一粒米饭,她赶紧用手指着,让奶奶给捡起来吃了,有时她奶奶没理她,她就自己用手捡起来放进自己的嘴里。每到吃饭的时候,都是萱奶最头痛的时候,雨萱就是不爱吃饭,因此奶奶每次都要来回跑着喂她,每次见对门的婆回来,她都赶紧让奶奶抱她出去,她以为婆没带钥匙,就赶紧使劲的敲门或者是按门铃,她哪知道,家里没有人在家呢。
孩子爱管”闲事“做父母的绝对不可以坐视不理,听之任之,而是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
首先,父母应该分析下孩子爱管闲事的动机,而不是直接给孩子当头一棒,更不要严厉的训斥,而是要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甚至要表扬孩子的行为,要正面的引导。
其次,父母要言传身教,告诉孩子什么是正确的爱管闲事,不要遇事都去管,这样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孩子要把握好管闲事的一个度,对于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事,坚决不要插手去管,否则会让孩子有挫败感。
再次,父母要创造一切条件与机会,带孩子体验生活,寓教于玩中,让孩子更好的去观察生活。
最后,父母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孩子喜欢模仿大人的行为以及说话的方式,因此父母在孩子面前要保持好的形象,要时刻关注孩子在成长中的行为习惯。
暑假不能让孩子做这几件事
暑假不能让孩子做这几件事
暑假即将来了,孩子们高兴了,家长却担忧了。这是因为孩子们暑期容易养成许多坏习惯。下面我们来看看孩子暑假坏习惯的6大排行榜吧!
--坏习惯第1名--
整天睡懒觉
偶尔睡个懒觉当然不是什么大问题,可是如果天天睡懒觉,睡到中午才起来,那就成问题了。最基本的起居作息一乱,连带着吃饭、游戏、学习……什么都跟着乱。
更糟糕的是,等到假期结束,还要恢复到早睡早起的规律作息,由于原来的生物钟已经打乱了,又需要一段时间重新调整,多折腾啊。之所以把睡懒觉列在假期坏习惯的第一位,主要是在于它昭示着假期坏习惯的最大根源:失范,就是没了规矩。
专家支招:
可以不完全按照平时的规矩来,稍稍宽松一些,偶尔做些平时不能做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假期没有规矩,而是要有“假期的规矩”。比如睡懒觉这件事,重要的不是几点起床,而是每天都在相对固定的时间起床,而不是任由他想睡到什么时候就睡到什么时候。
--坏习惯第2名--
“狂”吃零食
对小孩子来说,吃和睡就是最大的问题。放假在家,各种零食随手可得,放假期间,父母对此也比较放松。吃多了零食,最明显的问题就是不好好吃正餐了,有的父母在这时候会生气,饭桌就变成了“战场”。
专家支招:
跟睡懒觉的问题一样,当然可以让孩子吃一点零食,这也是生活乐趣,但最好能事先商议好一个比较合理的饮食方案,比如每天可以吃一点什么东西、吃多少,别人给零食时怎么处理,等等。
--坏习惯第3名--
“宅”在家
看太多电视带来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活动不足,老是窝在家里,还常常伴随着吃零食的坏习惯。容易发胖不说,精神状态也不会好,常常是一副懒懒的、百无聊赖的样子。
专家支招:
周末父母有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公园逛逛,或者安排一些体育锻炼,连逛街也算是一项“运动”。父母要上班的时候,也要请看护人多带孩子出门去玩,还可以鼓励他跟小区里同年龄的孩子一起玩,小孩子之间的追逐打闹,自有他们的乐趣,也达到了活动身体的目的。
--坏习惯第4名--
“沉迷”看电视
看电视其实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只要有更有趣的事情可做,小孩子是不会太过分迷恋电视节目的。说现在的孩子贪恋电视,更多是因为没有比它更有吸引力的事情罢了。此外如果孩子已经懂得上网,做父母的可能还会担心他“沉迷于网络”甚至“染上网瘾”。
专家支招:
看电视太多会影响视力、智力、运动量等等道理不妨都跟孩子讲讲,相比简单粗暴地“我不许你看电视”而言,这是更尊重他的方式。当然这些话可能孩子听得都腻了,因此最好的办法还是和他“谈判”,得出一个大家相对来说能够比较认可的方案,因为是他亲自参与制定的,他就会有意愿去遵守。
给孩子决定自己要做什么、该做什么的自由,而不是亦步亦趋地跟在他屁股后面:“不要看太多电视!”“你怎么又在上网?”简单说吧,换了是你整天被人管着,你烦不烦,又会不会产生逆反心理呢?
--坏习惯第5名--
“两面派”反斗星
说到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保姆带孩子的情况,可能会过分溺爱,一方面助长了孩子的一些坏毛病,另一方面,如果父母和这些看护人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看法、做法不一致,小孩子可是很会察言观色的,容易变成小小“两面派”。事实上这种不一致会给孩子造成混乱的感觉,对他的心理和人格成长很不利。
专家支招:
在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做父母的首先要拿稳主意,然后尽量和其他看护人沟通,保持一致性。每天晚上不妨趁着一起吃饭或饭后活动的时间,开一个小小的家庭会议,把孩子在这一天里的表现说一说,大家评议评议,不带批评色彩,更不是开“批斗大会”,只是把事情都拿出来让大家知道,让一切都变得公开、透明。当然,着重表扬孩子做得好的地方,是很重要的。
--坏习惯第6名--
不学习不做作业
有不少父母认为放假了就让孩子“放松放松”,不用参加兴趣班,这是很好的见解!不过,需要每天都有一定时间用来学习,不能随意间断的,即便在假期里也需要坚持。
专家支招:
事先跟孩子一起商议好大家都能认可的日程表,可以规定每天几点到几点是学习的时间,或者规定每天要有多长时间是必须用于学习的,或者每天要完成多少学习任务,但具体安排在什么时候可以相对灵活一些。
-坏习惯第7名--
耍臭脾气
作息紊乱和“宅”在家中的副作用,就是能晒到太阳的时间少了。外面天气太热,孩子足不出户,光照不足不仅不利于钙质吸收,还会引起抑郁症状。而孩子通常觉得“我辛苦了一个学期,假期就应该放松”,不仅在家为所欲为,连脾气都见长了。
专家支招:
为什么孩子学校就会遵守规矩,在家就肆无忌惮。其实是因为,家更让他有归属感和安全感。这不见得是坏事。但也需要给他建立一定的规则和秩序,这样他才能更自如地做自己喜欢的事,如果太过放任,反而会使他缺乏安全感,茫然不知所措。
一味妥协会使孩子更任性
所有任性的孩子大多是在这样一个教育模式中成长起来的:对妈妈提出要求—妈妈拒绝—继续要求—妈妈拒绝—哭、闹、叫—妈妈妥协。最初孩子学会对妈妈提出要求的时候,总是以试探的方式坚持自己的要求,只要妈妈的拒绝还没有坚决到让孩子害怕或绝望,孩子会继续坚持,甚至用哭闹来要挟妈妈。这一招最能试探出妈妈拒绝的极限。如果妈妈非常坚决,孩子就逐渐放弃制服妈妈,让妈妈顺从自己的念头。相反,如果妈妈屈服了,孩子的任性行为就得到了强化。只要尝到了一次甜头,孩子就会抓住妈妈的弱点,继续用任性执拗的方式让妈妈满足自己所有的要求。如果你的孩子任性,那么孩子已经抓住了你的弱点。办法很简单
,学会坚决地对孩子说:“不”。一、如何和孩子订立私下协议:1、让孩子没有空子可钻。妈妈可事先跟孩子订立私下协议,让他没有反悔的余地。2、告诉孩子做人必须守信用。妈妈可以清楚地告诉孩子:“我们两个人都要说到做到。谁反悔了,谁就是一个不守信用的人。”3、孩子必须清楚地答应他同意这个协议。二、拒绝孩子违反协议的三条对策:孩子坚持要违反协议时,你必须告诉他一个不守信用的人谁都不喜欢。1、眼睛看着孩子,表情严肃、平静,不要笑,让孩子觉得有可趁之机。2、拒绝孩子时,说话要简洁:“不行,我们已经说好的事情不能反悔。你必须……”如果孩子继续坚持他的无理要求,你要更简洁地拒绝他:“不行。”如果孩子更加执拗,哭闹、喊叫,弄得你很难堪,你可以不说任何话,直接抱起孩子回家。如果遇到入园的时候,
你正赶着上班,这时可以二话不说,直接送孩子到班里,跟老师说明情况,然后离开幼儿园。如果孩子坚持不吃饭,或吃零食,你必须坚持不给他零食,同时让他不吃饭。3、拒绝孩子的当时,不要跟孩子争辩太多,事后等孩子和你都平静下来的时候,再讲道理。但值得注意的是,你必须以尊重、平等的态度跟孩子说话,这样孩子才会接受你的意见。妈妈屈服于孩子的无理要求,总有不可辩驳的理由:为了上班不迟到;为了摆脱自己在公众场合的难堪;为了孩子更高兴;为了孩子不饿着;……这些饱含“母爱”的理由,会让孩子更任性,让妈妈付出母亲的自尊和权利,而且付出换来的只是孩子暂时的快乐和妈妈暂时的轻松。殊不知一味的妥协,一次次的忍让,只会把问题搁置下来,“腐蚀”了孩子成长的根基,为孩子将来的生活埋下了无数隐患。好孩子育儿网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