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忧郁了
发布时间:2020-12-31 教育孩子笔记 升中班了教育笔记 幼儿园了教案女儿是个极度敏感的孩子。一般孩子注意不到的细枝末梢,在她眼里就可能被放大成参天大树。我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但一直错误地以为这么脆弱敏感的孩子一定要多多磨炼。我居然一直在磨炼她,好让她变得泼辣一些!
女儿2岁半时,我们搬家了。大人当然高兴,但对女儿来说,看不见熟悉的物品,看不见熟悉的邻居和小朋友了。她曾哭着求我们把家搬回去,这当然不可能。我丝毫没有注意到女儿渐渐忧郁起来的眼神。
现在想来,女儿受的最致命的打击是3岁刚上幼儿园的第一天。那天,她带着最喜爱的画书《红宝盒》到了幼儿园,下午接她的时候,发现女儿的眼睛哭得又红又肿。她说画书被老师没收了。我小心翼翼地跟老师商量,明天就送女儿来半天吧?那位班主任老师说:“这样太惯着她了,你也是当老师的,这个道理你还不懂吗?”第二天,当女儿用绝望的眼神哀求我别送她去幼儿园时,我不为之所动,自以为那是对她的锻炼,只要坚持送,就能改变她的敏感多虑。
从那儿以后,女儿开始出问题了:憋尿越来越严重,也越来越不爱说话,即使面对妈妈。我常在晚上摸摸她的小枕头,湿湿的!但她再也没有放声大哭过!
她小小的心灵到底有过多大的创痛?现在想来,那段日子对女儿来说一定是暗无天日的。同样的经历不一定给别的孩子留下阴影,但女儿却从此陷入了恐惧中。而我却在无知中毫不留情地把她推得更远。假若时光能够倒流,我一定毫不犹豫地带着女儿搬回旧家!一定第二天就带着女儿退出那所“双语艺术幼儿园”!
后来接触到蒙特梭利教育理念,我才明白,敏感的孩子需要更细心的理解和呵护、更多的爱与自由。如果妈妈都不能成为她最后的安全港湾,她那脆弱如丝的心灵还能从哪儿得到抚慰?对一个孩子而言,当四面八方都无出路,她又怎能不把自己封闭起来?
如果你用你的眼睛看到的是一个生命,你关切这个生命,你就会从孩子的角度看孩子,用孩子的眼睛来看世界,生命就会受到尊重。你不能为未来打造一个人,孩子不是一个东西和物件。我们只能陪同孩子走过眼下这一步,而且是快乐的走过。这是爱。我们要把这些慢慢剥离开,使我们开始觉察到我们关注生命,而不是关注我们对未来的恐惧。
我们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孩子要锻炼、摔打,这样才能培养出坚强的、有出息的人。我们有意对孩子严厉,有意让孩子吃苦,有意伤害孩子。这个似是而非的观念给多少孩子带来了苦难和创伤?
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这是一个极好的理由,所以当孩子出了问题,我们应该自省而不浪费时间悔恨,然后开始学习爱,并实践爱,这是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孩子因此就有了成长的机会。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孩子变乖了
不管哪个年龄班,都会有几个让老师头大的孩子,这类孩子活泼好动、反应灵敏,在他们身上总能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例如:入厕时两个孩子能坐在厕所台阶上面对面聊得不亦乐乎;几个孩子会兴奋的摆弄着消防栓玩,相互展示自己对这个“武器”的了解……有时孩子的行为可能是出于对事物的好奇或是一种探索欲望,但是作为对孩子富有全权监护责任的幼儿老师而言,孩子的这些行为、举动无疑是种考验,因此,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会在发现孩子做危险的举动时给与他们制止或是批评。班里的孙乾浩小朋友是个聪慧、漂亮的小男孩,但有时也会有一些不好的行为和习惯,例如:每天的午睡时间他都不能做到安静的独立入睡,每次如果老师陪着还能睡着,如果老师没有陪在身边他就像孙悟空一样开始大闹天宫了,有时还会影响到旁边的小朋友,我们尝试了很多种办法,结果都收效甚微。一天,当孩子们又都进入寝室准备午休时,浩浩一个人在教室里到处游荡,根本没有想午休的意向,正好这时我在打扫卫生,我便随口说道:“浩浩,走,帮我打扫卫生去,”于是,浩浩随我到走廊里拖地,我需要什么工具就让他帮我拿,而且在我用完后他还会马上主动再帮我把工具送回去,看到浩浩这么有“眼力劲”我便一遍遍的夸他,看得出来他感觉很自豪,接下来,让他回寝室午休时他虽没有自己独立睡着,但是相比较来说,明显安静、规矩了许多。后来,有时我会故意让他帮着我拿这个做那个,然后适当的夸奖他,慢慢的我发现,浩浩变得越来越有礼貌了,也不再故意跟老师唱反调了,有时他还会主动帮小朋友打抱不平,谁被谁推倒了;哪个小朋友遇到困难了……孩子淘气了,惹事了,家长或老师或多或少都会觉得心里有一股无名火,有时冲着孩子发通脾气或许能让自己的情绪平静些,但是有时换一种方法或许效果会更好些,在发火前盯着孩子的眼睛看三秒,或许你会想到更好的教育方式。
孩子不搬椅子了
为了培养大班幼儿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每天早晨幼儿入园前或下午离园后,我都会安排几个早到园或晚离园的幼儿,帮老师把小板凳轻轻放到桌子上,以便于老师打扫卫生。
久而久之,许多孩子都以帮老师搬放板凳为劳,甚至有的孩子为了能帮老师搬板凳,要求早入园、晚离园。
班内出现了幼儿争先恐后帮老师搬板凳、打扫卫生的现象。
可最近几天,我发现多数孩子不愿搬板凳了,我很纳闷。
一天,我问几个正不情愿地搬着板凳的幼儿:“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是爱劳动的好孩子,以前都抢着帮老师搬板凳,可现在怎么都不愿搬了呢?”“老师……”丫丫欲言又止。
“为什么?大胆告诉老师!”在我的鼓励下,陈彤说话了:“老师,搬板凳不是好孩子做的事情。
那天做游戏,一一不听话,您不是罚他到教室搬板凳了吗?”我愣了一下。
那是几天前的一个下午,孩子们在户外做钻圈游戏时,调皮的一一趴在地上做鬼脸,自己不钻,还影响了后面的小朋友钻圈。
我一气之下,说:“一一,你不愿做游戏,到教室里搬板凳去!”一一不情愿地从地上爬起来,慢腾腾地走进了教室……没想到,我的这一举动让孩子们感到帮老师搬板凳是不光彩的事。
为了挽回影响,当着全班同学小朋友的面,我向一一道了歉,并肯定了热爱劳动的孩子都是好孩子。
此后,孩子们又争着搬板凳、打扫卫生了。
是谁害了孩子?
动画片对孩子来说是什么?是学习的一种方式还是家长打发孩子的一种方法?前段时间由《喜羊羊与灰太狼》引起的儿童被火严重烧伤的事件,无疑给广大家长敲醒了警钟,我们不论动画片的内容是否合乎儿童的发展,我只想知道家长在这件事上扮演的到底是什么样的角色。
每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可是呈现爱的方式却是多种多样,我们不能说自己高兴的时候对孩子又亲又抱,自己烦躁的时候就用动画片和游戏去打发孩子。
我们大人不能完全理解孩子的想法,对我们来说是乐趣的动画片,对他们来说也是接受知识的一种方式,像有的孩子去模仿动画片的内容撑着雨伞从楼上跳下来,他们以为自己也会飞起来,结果只有痛苦降临。难道只有毁灭性的事情发生才能让我们警惕吗。
动画片也是孩子的乐趣,我们不能剥夺孩子的乐趣,但是我们可以陪伴他一起看,适当的给他们分析动画片的错与对和真与假,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危险的发生,保护我们的孩子。
孩子教育了我
午检点名时,我问:“齐齐小朋友怎么没有到园?”孩子们直摇头,于是我和上名册,带领孩子们出去进行特色活动。我时不时的轻扶刚做过的长发,飘逸的感觉使我不忍心扎起来。
下午活动时,当我再次抚弄长发沉浸于这份艳丽时,齐齐妈妈领着齐齐进来。我问她:“齐齐怎么迟到了,贪睡了吗?”她妈妈对我说:“老师,我刚给她洗过头,还湿淋淋的,无法扎小辫子,她非让让我等到头发干了,扎好辫子后才肯来幼儿园。”“噢,”我觉得琪琪妈妈的眼光似乎盯着我柔顺的长发看,我突然意识到这样的长发在孩子面前有诸多的不便。于是不自觉地把长发用手夹了起来,恨不得一下子快扎起来。
我想,在平常我是如何熬费苦心地教育孩子们,不留长发,不披散长发,却忽视了自身的榜样作用,并且在孩子们逐渐做到时,我却率先违反了,这是多不应该啊!
回到活动室,我赶紧把头发扎了起来,重新恢复了真我风采。是孩子教育了我,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孩子你长大了
清早我走进办公室,只看见我们这里的一位老师手里拿了一个塑料袋,嘴里说着:“这个放哪里啊,怎么办?”我凑近一看,原来我们办公室今天来了一位小客人“甲鱼”,它躲在袋子里一动不不动,好像被我们吓到了,脑袋也缩在里面什么伊特不敢看,其她老师就提议说养脸盆里,桶里,找了半天我们都觉不好,最后找来了放在一边的痰盂里,小家伙你就住这里吧,安全也挺宽敞。
陆续孩子们都来,不少孩子听说老师的办公室今天来了“客人”都好奇的想凑近看看,看到孩子们对这个小家伙特别的好奇,我们就问:“这是谁呀?”小朋友笑着说:“乌龟,是乌龟!”老师就说:“是甲鱼,它和乌龟不一样。”“哦,孩子们点点头。”接着我们问:“它就这样呆着不舒服,谁愿意帮它找一些小石子过来啊?”孩子们都踊跃的说:“我、我、、、、、、。”“好。”我们点了一个你们去吧,“剩下的小朋友可以想着怎么照顾小甲鱼啊?”孩子们找来了石头轻轻地放进去,生怕打到小甲鱼。这下孩子有事做了一下课就看着小甲鱼,想着它喜欢吃什么?它睡觉吗?、、、、、、
今天的客人孩子们对它充满了喜欢,孩子们也想着照顾比她小的朋友或者小动物了,孩子们你长大了。
孩子们长大了
“慢点走、慢点走···”“不要跑哦!”呵呵···这些话可不是老师说的哦~这些话都是孩子们说的。怎么回事呢?听我给你讲讲吧!孩子们入园已经快6月了,我们感觉孩子们似乎长大了不少,在每天吃完午餐以后,孩子们都会主动帮助老师拿抹布擦桌子,帮老师拿笤帚和簸箕,争着\抢着都很乐意,也都会自己去卫生间漱口。但这些孩子们毕竟年纪太小···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爱玩的小毛病,去洗手间时候总爱跑着跳着的过去,而老师总担心孩子们这样跑跑跳跳的会撞到人或者自己摔到了,所以老师总是在后面督促着:“孩子们啊!慢点、慢点走···”“孩子们!不要跑啊!”后来我琢磨着,这样督促也不是个好办法啊,灵机一动,就招呼了涵涵过来:“来来···我请你当小老师,给你个任务哦!帮老师看着小朋友们,告诉他们不要跑啊!”涵涵很懂事的明白了老师的话,就点点头说:“好”然后!她就忙开了!“你慢点啊!”“不要跑哦!”“要走着去啊”···嗯!我便默不出声的在旁边观察着“小老师”的工作情况。“小老师”的工作成果相当不错,孩子们真的不跑了,一个一个出去的时候都是慢慢的走,有时候有的孩子快了,涵涵就会拉着他说:“不要跑哦!”原来让孩子自己管孩子是这样的效果显著。第二天午餐的时候。我就向孩子们宣布:“以后吃得快,第一名的小朋友,可以去门口当小老师,去看着小朋友,要他们慢慢走去洗嘴巴、漱口。”在这次新政策宣布之后,都会有孩子们很自觉的去那里当个监督的小老师。今天是XX,明天是XX···孩子们就这样的轮流着,谁吃的比较快,谁就自觉的去那里站着。我看见他们这样的听话,在旁边看着他们,心里有说不出来的滋味,一种莫名其妙的开心,一种欣慰,一种感动。我的孩子们长大了!懂事了!
及时了解孩子
每个星期五的下午,我班都要上一节周评课,正确评价幼儿一个星期来的各方面的表现,对那些各方面表现好的和有进步的孩子给予小小的奖励,鼓励幼儿下周表现更好一天早上,一个平时很喜欢上幼儿园的孩子忽然不肯来园了,妈妈把他送到幼儿园,他哭着赖着不肯进来。我很奇怪,等他妈妈走后,我把他搂在怀里,亲切地问:“你干嘛不肯来幼儿园?是不是家里来了亲戚?是不是小朋友欺负你了?”他听了都摇摇头。我说:“那是不是老师对你不好?”他点了点头。“是哪个老师对你不好?是陈老师还是吴老师?”他指着我说:“就是你不好。”我忙问:“陈老师怎么不好?”“你星期五没有发两颗五角星给我。”我一想,真的,我星期五给每一个孩子发了五角星,给进步大的孩子多发了一颗。他呢,是没有给他两颗。这孩子最近上课、做操、午睡都有明显进步,可他不爱讲话,就这样被我给疏忽了。想不到疏忽竟给这孩子的情绪造成了这么大的波动。我忙对他说:“星期五老师没发两个五角星给你是老师不好,一定注意改正,好吧?”同时也给他提出要求:“你不愿意来上幼儿园那也不好,你也一定改正,好吧?”这时,孩子高兴地露出笑容。我想他也一定会改的。由此,我想到老师给予孩子的评价与鼓励一定要慎重,千万不能损伤任何一个孩子的自尊心。而且,及时细心地了解孩子的情绪。《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由于我的疏忽,没有关注到这个孩子的需要,所以造成这个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也造成了他的误会,认为老师不喜欢他。通过这件事,再次提醒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倍地关注,了解每一个孩子,能力理解他们的想法与感受。
孩子吐了之后
一天放学后,欣欣的爸爸打电话给我说孩子发烧,我们没及时告诉他。
我听了一愣,最近一段时间我们每天都给孩子量体温,没发现异常体温的孩子。
但是家长既然这样问了,这说明我们的工作肯定存在着一定的疏漏。
在电话里讲不清楚,第二天上学的时候,我又向欣欣的爸爸详细了解了情况。
了解到欣欣吃完下午点后难受,没出声,我们也没及时发现。
欣欣爸爸接走后在车上哇哇地吐了很久。
听了欣欣爸爸的话,觉得这是自己工作的失职,向欣欣的爸爸道了歉。
欣欣爸说:“当时看到孩子难受的样子很生气,现在孩子没事了,以后注意就是了。
”虽然得到了家长的原谅,但我却很难原谅自己,真的是太掉以轻心了。
幸亏是孩子没为什么大碍,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通过这次事件,使我深深地意识到:工作再忙再累,也要密切关注每一个幼儿,把幼儿的安全保健放在工作的首位。
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更要细心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及时发现问题,杜绝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让幼儿在园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