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玩玩具时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发布时间:2021-01-11 幼儿园玩具的教案 幼儿园玩的游戏 玩具的幼儿园教案关怀是把细腻的钥匙一把坚实的大锁锁在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的一下打开了。“唯有关怀,才能把自己变成一把细腻的钥匙,进入别人的心中。”这就是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而在我们幼儿教师,它的意义显然更大。这么多年和孩子们在一起,我是深有感触的。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也不懂,其实他们“人小鬼大”,敏感机灵着呢。你真心关心他们,对他们好,他们是知道的,也会回报给你的。反之,你凡事不细心观察,粗暴处理,动辄大吼大叫,孩子们不但不敬重你,有时未免还适得其反,特别是那些有点调皮捣蛋的孩子
,你若不施以春风化雨般的关怀体贴,他们是不领情的,强制措施只能起一时之效。关怀,唯有关怀,才是百用百验的良药。例子也不必赘述,相信同行的姐妹们都有同感吧。
关怀是打开心灵的细腻的钥匙!所以,请“关怀”,关怀孩子,关怀家人,关怀你身边的人,关怀每一个需要关怀的人。它会让你变得更加和善亲切,它会让你的工作如鱼得水,它会让你赢得人生,赢得关爱,沐浴幸福,享受快乐。
2胡闹台
小班的孩子真是能闹,一点不守规矩。就出去倒了一下垃圾,回到活动室时,孩子们早沸沸扬扬起来:有的在地上爬、有的扔帽子、有的到处乱跑、有的交头接耳、甚至还有的打起架来……看到我进来有的孩子收敛了许多,屋里也顿时安静了许多,可还有几个孩子根本就没发现老师的出现,还在尽情的“嚣张”着,我随即叫了一个小朋友的名字“天宇!”天宇没有什么反应,我无奈地说:“天宇,你能不能安静一会儿?”“我是胡闹台,嗨!哈!”我看到天宇的两只小胳膊在舞动着,孩子们的目光也一下子都聚集到了他的身上,天宇这才停止了胡闹,愣愣地看着我。“什么,你是胡闹台?”我反问道。“是的,妈妈说的。”听到这句话时我愣住了,这么小的孩子,妈妈怎么能这样说他呢?
带着疑惑,中午放学时我叫住了天宇的妈妈。首先我向她反映了上午发生的事情,当我说完后,天宇妈妈很平静地笑了笑说:“是的,在家我是这么说他来着。这个孩子太能作了,没有一时是老实的,我说他简直就像胡闹台似的,弄得家里乌烟瘴气,整天给他拾掇不上,真气人!”是啊,天宇是个调皮、好动的孩子,但是家长的语言也有些过激,怎能给他下这样的定语。他虽然那么顽皮,却晓得“胡闹台”不是什么好东东,但是他没有很好的控制能力,好玩是他的天性,只要能玩他不管别人对他的评价,他也不知里面的利害关系。可是,作为成年人,不要认为是小孩子,就可以对他们信口开河,总有一天他会理解这句话的轻重、好坏的;而我们作为老师,在平时的工作中,特别是在和孩子们的交往中,更应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可能对孩子们今后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好的要发扬,不好的坚决杜绝,做到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言行。
对于这些三、四岁的孩子们呢,他们好玩、好动是天性,我们要正确地加以教育、引导,逐步提高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在安全、愉快的氛围下快乐、健康地成长!
3在玩玩具时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喜爱玩具,是孩子的天性。可他们玩玩具时,总是由静到动,从不说话到小声嘀咕,然后大声吵闹。每当玩到乱哄哄的时候,我便不免大喊一声:“别说话!”马上,嚷嚷声戛然而止。只不过安静的时间简直是太有限了,用不了一会儿,说话进行曲就依然下意识地再次演奏开了。[趣祝福 zfW152.cOm]
今天,我改变了想法。因为我发现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
整理了了关于幼儿语言教育论文《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中班时期是孩子在幼儿园生活学习中各项能力发展和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此时的孩子不再像小班时那么怯懦,开始萌发与人交往的浓厚兴趣,但在实际生活中又缺乏与同伴交往的技巧,因此彼此之间容易发生矛盾冲突。
通过对班上孩子的观察我发现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语言理解能力是影响他们交往水平的直接原因。于是在工作中我从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入手,让孩子爱说、想说、会说,促进其交往能力的发展。
首先从培养自信心入手,因为孩子的自信心是直接影响他们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的努力程度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在工作中相信孩子能行,留给孩子较大的发挥空间,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耐心倾听他们不太连贯的解释,对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幼儿,我为他们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对个别有语言障碍的孩子如结吧、咬字不清的幼儿,我总是主动和他接近并耐心听完他的每一句话,对他的一点点进步大加鼓励。
其次,在工作中我特别注意培养和保护孩子的谈话兴趣,随时调动孩子说话的积极性,让他们谈谈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如每周一早上,我会给孩子开辟一点时间,让孩子说说他礼拜天遇到或做过的一些奇闻趣事,说到高兴的地方,大家哈哈大笑,一片快乐的气氛,从而让孩子在别人良好的反映中体验谈话成功的乐趣。孩子在语言上的可塑性非常强,他们学习语言最直接的一个途径就是模仿,模仿成人的交谈,模仿故事中的艺术语言。于是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我注意规范自己的语言,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同时我把孩子当作一个有一定理解能力的“大人”来交流,平时尽量避免相同的话重复出现,讲故事时,只要不是很费解,我也不把它们翻译成儿童语言,渐渐的孩子在平时的对话中会时不时迸出几个故事中的精彩词汇,如“奥特曼非常机智勇敢”“大雪纷纷扬扬”等,连我也对他们刮目相看。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还注意给孩子提供语言锻炼的机会,当班上广播要通知什么事情时,我便请小朋友当小小广播员仔细聆听通知了什么,并完整地播报出来,这样既培养了孩子仔细聆听的习惯,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还进一步增强了语言训练的兴趣;在平时的茶余饭后,我们的小小故事会不再停留在单纯的复述上,而是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喜好去编出好听的故事,这不但培养了孩子语言创造性,还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
生活中的时时刻刻都是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时机,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善于为孩子创造机会,孩子的语言能力是很容易被开发的。
在唱歌教学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
语言教育研究表明,在活动中,要糅合多种幼儿发展因素,允许多种于幼儿语言及其他方面发展有关的符号系统的参与,从而促进幼儿在外界环境的刺激和强化作用下,积极地运用语言与人、物、交往,在生动活泼的操作实践中动脑、动口、动手,成为主动探求的语言创造者。现就对唱歌教学活动中如何发展幼儿语言谈几点尝试:
一、唱歌教学前的观察、讨论。
大自然之神奇,生活之美好,给幼儿带来无穷的乐趣和遐想,也为激励幼儿用美的语言和动情的歌声,去体现自然之美提供了条件。
在唱歌教学之前,应有意识地让幼儿到大自然中去体验,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与景象,启发幼儿用语言描绘美丽的景色。如教唱歌曲《秋天多么美》,在带幼儿观察秋天的田野后老师问:你看到了秋天什么美丽的景色?有的幼儿说:棉桃裂开了嘴,露出小白牙笑哈哈欢迎我们的到来;有的说:金黄的谷子笑弯了腰,红薯拖起了绿秧秧;还有地说:高粱笑得红了脸,黍子被风一吹,他们一起舞动着绿色的绸带,一扭一摆的像是在跳丰收舞。接着,再让幼儿欣赏配乐歌曲《秋天多么美》。这样,不仅为唱歌教学奠定了基础,激发了唱歌的欲望和兴趣,同时更丰富了幼儿描绘秋天的语言。
二、唱歌时的讲述
幼儿喜欢故事,在教唱歌曲后,让幼儿根据歌词进行丰富的幻想编讲富有情节的小故事。比如:《教唱人人叫我好儿童》这首歌曲,可在示范演唱和教唱歌曲之后,让幼儿根据歌词编讲故事:秋天,菜园里的青菜绿莹莹的,辣椒红红得像一盏盏小灯笼。爸爸在忙着锄草,我看到青菜叶上有小虫,就捉起虫来,一只、两只……我捉了许多小虫。回到家,妈妈正在做饭,我就去提水。爸爸笑了,妈妈也笑了,都夸我是爱劳动的好孩子。这样,幼儿通过讲故事中曲折的情节,生动的形象,加深了幼儿对歌曲的印象,发展了幼儿的语言,增强了唱歌的兴趣。
三、唱歌后的评价
幼儿喜欢唱歌,所以唱歌后的气氛仍然是很热烈的。这时,要安排时间让幼儿用语言出来,完善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例如:《幼儿园里好事多》这首歌曲,优美的乐曲,通俗的歌词,犹如一幅情景图画,深深感染着幼儿,这时教师让幼儿说一说:歌曲中说了一件什么事?我们要学习什么?幼儿很快就编出一个“做好事不留名”的小故事,并且能讲出:我们要学习解放军叔叔热爱集体,助人为乐的好品质……这样,对幼儿来说,也是一次锻炼和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时机。
总之,在唱歌教学活动中,教师在给幼儿提供潜在的语言材料时,应考虑幼儿的经验,即孩子知道什么熟悉什么;同时还应考虑幼儿的兴趣,即幼儿喜欢什么关注什么。在正确的引导和启发下,幼儿的语言,便在轻松、愉快的唱歌活动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浅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
整理了了关于幼儿语言教育论文《浅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问题,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表现方式,人类的思维成果正是靠语言的帮助得以巩固、发展和传递的。幼儿期是学习语言最敏感、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储存词汇最迅速的时期。因此,幼儿期语言的训练值得重视,幼儿园语言教育工作刻不容缓。[妈咪爱婴网教案频道]
然而我们知道词汇量的多少是直接影响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作为幼教第一线的工作者,必须有意识、有目的地帮助幼儿积累和丰富词汇。然而,在语言教学中,如何丰富幼儿的词汇呢?怎样使幼儿的语言训练取得较好的效果呢?作为班主任,我一直都坚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积极与配班老师达成共识,同心协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这几年的幼教工作实践中,我认为语言教育应从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这两个方面入手。
一、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语言的学习,除了跟幼儿的个体差异有关以外,与语言交往环境也有密切的关系。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可以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语言交往习惯。一旦在集体中形成了良好的语言学习、交往习惯,就能达到让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目的。那如何创设这个语言环境呢?这有赖教师自己的言传身教和榜样示范的作用。在班集体中我一直坚持使用普通话与幼儿交谈,从小班开始,我就坚持这种做法,给幼儿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不仅这样,还利用个别优势,积极鼓励班上一些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幼儿,以少带多、以强带弱,并利用幼儿喜欢的游戏进行语言练习,如:开火车、捉迷藏、办家家等游戏活动。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进行交谈。在课外,我也不放弃任何一个语言学习的机会,在晨间活动、饭前饭后、户外活动、甚至幼儿离园的时候,我都坚持使用普通话与幼儿交谈,从幼儿刚入园到毕业,在这种良好的语言交往环境里,经过一个长期、有效的学习过程,不断地得到熏陶,使幼儿真正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应考虑到从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和鼓励幼儿说完整话这两方面进行:
(1)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因为词汇量的丰富与否,直接影响幼儿口语表达的能力强弱。然而,幼儿词汇量的积累,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而是在幼儿在长期的语言学习中,周而复始地学习与运用的过程丰富、积累起来的。它根本就没有捷径可言,完全依靠教师在语言教学中,与幼儿一起成长,一点一滴地积累和巩固。
因此,平时我很重视幼儿词汇量的积累,不仅在各科教学中丰富幼儿的词汇,还把幼儿要掌握的词汇进行归类:名词、形容词、动词、量词等,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进行渗透。例如:在《小鸡在哪里》故事里的几个动词:小花鸡蹲在盆子里,小黄鸡钻在椅子下,小黑鸡站在石头上,小白鸡躲在树后面。在讲述故事过程中,我就请四名幼儿分别做蹲、站、钻、躲的动作,使幼儿初步理解这几个动词的含义,然后又通过游戏的方法,将“蹲、站、钻、躲”进行消化。又如在《会爆炸的苹果》的故事中,学习:“勤劳的”小猪、“狡猾的”狐狸这两个形容词,在幼儿理解词义后,我利用举一反三的方法,引导幼儿动脑筋,尝试运用这两个形容词去讲述:勤劳的…… ;狡猾的……。就是这样日积月累,幼儿的词汇量不断增多,口语表达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
(2)鼓励幼儿说完整话。幼儿不仅需要掌握许多词汇,还要学习运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从完整地说一句话到连贯地说一段话,逐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如何引导幼儿说完整话呢?这关系到教师本身的语言教学习惯,假如教师本身上课时就不注意对幼儿提出说完整话的要求,幼儿在回答问题时往往是运用简短的词表达自己的意愿,一旦形成习惯,就不利于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因此,我非常重视对幼儿提出说完整话的要求,从小班开始,坚持要求鼓励幼儿学说完整话。幼儿在回答问题、表述自己的意愿的时候,我总是耐心地引导他们,“请你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讲述,好吗?”对于口语表达能力较差的幼儿,他们总是断断续续地讲,有时根本就不能表达清楚,于是,我就利用一些游戏来耐心引导他们说完整话,如:在角色游戏《爱心医院》和《百货商场》利用具体地问题引导幼儿的思维,“请问你要买什么?”“我要买……”,“请问你哪里不舒服?”“我肚子痛……”等等。就这样,幼儿在说完整话的基础上,不断得到锻炼,口语表达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了。
我还经常利用一些复述故事、仿编诗歌,如《小猫钓鱼》《小猴卖圈》《三只蝴蝶》《云彩和风儿》《梳子》等等,在这些有趣的故事里,首先让幼儿理解故事里面的重点词、重点句,然后表达自己的意愿。如在《小猫钓鱼》的故事中,我和小朋友一起讨论,讲述:小猫钓鱼三心二意,一会儿捉蝴蝶,一会儿捉蜻蜓,结果一条鱼也没钓到。接着我就要求幼儿说说自己有没有类似的事情,有的孩子能联系自己的实际并进行讲述。“上课时,我三心二意,一会儿摸摸这,一会儿看看那,结果什么也不会。”这样练习,对幼儿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有很大帮助。
另外,还利用创编诗歌的方法,让幼儿把话说得更加连贯、流畅。如仿编诗歌《云彩和风儿》、《梳子》,通过欣赏优美的诗歌,幼儿对诗歌产生了兴趣,我抓住幼儿这一学习的契机,引导幼儿初步学会按诗歌的格式,创编自己想到的云彩的样子。如,有些幼儿编到:天上的风儿真能干,天上的云彩真有趣。风儿吹呀吹,云彩变成一只小蝴蝶,蝴蝶飞呀飞,飞到花丛中找朋友;吹呀吹,云彩变成小青蛙,小青蛙呱呱叫,想要捉害虫;吹呀吹,云彩变成一只大象,大象正在河里高兴地洗澡。……
以上是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当然,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从更多方面去做,这就要靠教师不断地在教学中去发现、去总结。
2020区域活动时在玩具区
12月24日,区域活动时在玩具区,舜舜大声的叫道:“老师,胡毅涵抢我这个。”我循声走过去,看到胡毅涵正在和舜舜争夺玩具区的小吊车。我走过去坐在他和胡毅涵中间,轻轻的摸了摸舜舜的头,问:“发生什么事了?”(冷静的接近,阻止伤害性行为)舜舜看着我说:“胡毅涵抢我的吊车。”他说话的时候似乎要哭了,于是我摸摸他的背,说:“老师知道你现在很难过。”他点点头,我有对胡毅涵说:“涵涵,舜舜现在很难过。”但是胡毅涵并没有什么反应,我又对舜舜说:“你说说看,你为什么难过呀?”舜舜又指着胡毅涵说说:“他抢我的吊车。”说完,他哽咽了一下。(认可幼儿的感情)我闻到:“胡毅涵,你为什么抢他的吊车啊?”胡毅涵说:“我也想玩,我最喜欢玩小吊车,我家里没有。”(收集信息)我对他说:“原来你也喜欢玩吊车啊,可是你的家里没有吊车。”于是我又对舜舜说:“原来胡毅涵他也很想玩小吊车呢,他家里没有这样的吊车。”(重复问题)“那你们俩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那我玩好了再给他玩一下好了。”舜舜脸上已经没有了一开始委屈的哭脸。“涵涵,这样好吗?等舜舜玩好了让他把吊车给你一起玩?”胡毅涵想了一下,点点头说:“好吧。”(寻找解决方法)我接着说道:“你们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那涵涵你现在是先去玩别的玩具,还是在旁边看舜舜玩,或者和他一起玩呢?”“我要看着他玩。”涵涵说,玩了一会,舜舜就把手里的小吊车给涵涵玩了。(准备给予进一步支持)
玩大型玩具时的孩子(玩滑滑梯)
小豫是我们班比较特殊的一个孩子,他喜欢一个人玩游戏,这天我们玩滑滑梯,孩子都非常的高兴,非常兴奋的开始了游戏,但是小豫却不敢爬上去,只是在滑滑梯的附近转圈。我觉得他也想很玩,但是不敢玩。
于是我走过去扶着他去玩,他勉强的爬了上去,从一个小滑滑梯上滑下来,下来后小豫露出了非常开心的笑容,同时自己又开始了第二次的尝试,这次他没有从小的滑梯上下来,慢慢的走到了大滑梯旁边,但是走到大滑梯边上时,他却不敢滑下来了,坐在那里不动了。后面的小朋友的路也被堵住了,大家在通道中挤来挤去的,我提醒幼儿从小豫的旁边绕过去,从弯弯的滑梯上滑下来。同时我在一旁鼓励小豫,希望他能勇敢的滑下来。但是最后失败了,小豫坐在滑梯口不敢动了,我爬上去把他扶下来。
孩子想玩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凡事都要慢慢来,循序渐进的进行,小豫对自己缺乏自信心,大滑梯的高度较大,所以对小豫来说比较“恐怖”,可以先引导他多玩玩小滑梯,熟悉了之后再加大难度,进行大滑梯的游戏。
之后小豫又开始玩小滑梯,这次滑下来的时候,他的衣服和扶手摩擦后产生了静电,这小小的静电又吓坏了小豫。不管我怎么安慰他,他都不愿意再接近滑滑梯了。小豫比较胆小,需要鼓励,更需要锻炼。
孩子在家的时候什么事都是爷爷包办代替的,因此缺乏自理能力,也受不了任何的挫折,遇到困难后往往只选择退缩。在平时的活动中老师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养成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从小事做起,例如:洗手时,请孩子不害怕冷,愿意伸手去洗,能够自己把袖子拉起来等;午睡时能自己学习穿脱衣服、鞋子等;能积极主动的参加体育活动,愿意跟大家一起玩游戏。
在家时也请爷爷逐渐放手,给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让小手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画笔、橡皮泥等,这样孩子在家的时候可以让孩子练习搓圆、搓长等,通过游戏的形式来锻炼孩子的小手,并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孩子,让他体验到成就感,从而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户外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表现,不仅能反应孩子的内心,也反应了孩子现有的能力,我们应仔细观察,从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
现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不断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美国的心理学家戴维斯说过:“数学学习是思维的过程,与其说数学是一种动作,不如说它更是一种思维。”数学思维过程指的是获取数学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中抽象概括和推理的过程,需要操作活动来完成。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学习,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获得经验、知识、技能以及促进思维的发展。在操作活动中语言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在思维活动中的主要职能是参与形成思维,没有语言,思维无法进行,而思维活动的成果必须用语言表达出来。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而思维的发展又促进语言构思能力、逻辑性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的数活动,对人的智力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一直以来,它给人的感觉是比较枯燥的、抽象的。在教学活动中也经常是教师传达、幼儿接收的形式,真正孩子理解、懂得了多少,都不得而知。一旦回到日常的生活中,许多孩子又不知是怎么回事。在聆听和观摩徐苗郎老师导学班的活动以后,在经过自己实践以后,我发现:在数活动的正式和非正式活动中,我们的孩子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缺少语言这个桥梁。因为他们不会说、不愿说、不肯说,造成了在数活动经验积累上的困难和在语言表达能力上的不完整性。
在学前教育机构中进行的幼儿数教育活动,一是为了满足幼儿发展之需要,从内在动机上激发幼儿对数学习的兴趣。同时是为了幼儿从偶发的、自然的、个体化的一些认数学算活动逐渐转入循序渐进的,有教师指导的、同伴相互交流的、有目的有意识的学习活动,从而不断激发与培养他们对数学习的兴趣,完成数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打好理性思维的基础,使数教育成为幼儿素质启蒙整体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促进幼儿身心和谐的发展。
按照皮亚杰所揭示的“儿童的数理逻辑知识不是来源于物体本身,而是来源于物体的操作和他动作的内化”数学教育思想,使数教育从教师的“教”为主转向幼儿的“动”为主,但也不放弃传统数教育中积累的好的教学经验。因此,我们通过正式与非正式的形式来开展数活动,并初步尝试在正式与非正式的数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在非正式的数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数教育的非正式活动是指幼儿受内在需要的驱动,在一定环境及自然状态下,自发自主进行的学数活动。教师为幼儿提供学具、玩具,创设学习环境,让幼儿自愿、自由地进行活动。
在《学前教育纲要》中指出“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而发展起来的,单靠教师直接的“教”是难以掌握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往”。而数的非正式活动正是通过一个比较宽松、自然的环境,让幼儿在贴近生活的状态下,自发自主地运用语言进行学习、交往的过程。
1、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敢说。
许多刚入园的孩子都较胆小,羞于在众人面前表现,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感到陌生,情绪不稳定、缺乏安全感等,导致有些幼儿变得“沉默寡言”或一个人自言自语,这时教师应善于发现,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前提,是调动幼儿有话敢说的内部动机和必要条件。它体现了教师与幼儿关系上的平等,体现了教师对幼儿人格的尊重,这样才能使幼儿有话敢说,有话愿说。而非正式活动正是给了每个孩子这样一个空间。
在非正式的活动中,每个孩子都可以寻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在这样一个宽松、自由的空间里,孩子们可以大胆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如:我班的杨文超小朋友,是一个平时少言寡语的孩子。每次他拿了材料以后,就选择在活动室的一角玩,而且都能较快地根据材料的意思完成操作,有时他也会自己轻声地说说玩的过程。为了让他能更大胆地说,我就经常有意地靠近他,鼓励他去讲一讲,对他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地表扬,多给他们一个笑容、一个抚摸、都将成为让幼儿说话的一把金钥匙。因为非正式活动中没有外在的压力,几次下来,他慢慢地会主动地跟我说。于是,我又让他试着说给旁边的同伴听,几周下来,我发现原来他并不是个不爱说话的孩子,只是一直以来不敢说。
在多种情境中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
在多种情境中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3~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至关重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教师要创造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因此,我尝试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丰富多彩的情境,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愿望和兴趣,使幼儿想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在愉悦的情境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一、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幼儿自由表达
(一)创设主题情境
在主题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自己参与布置的环境有着特殊的感情,更乐意参与互动。于是,我结合主题活动的实施,在布置室内墙面时添加了与主题相关的场景,让幼儿置身于主题情境中,产生自由表达的愿望。如在主题活动“有用的植物”中,我和幼儿一起将教室布置成一个“植物园”,幼儿用捡来的树叶做成窗帘、铺成小路,用树叶拼贴画装饰墙面等。他们兴奋地向同伴、家长介绍:“我把树叶变成了美丽的小船,让小蚂蚁躺在上面过河。”“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连成了一条软绵绵的小路。”又如,幼儿参观果园后,我请幼儿将自己画的果园张贴在墙上,当这些作品呈现在幼儿眼前时,他们会不由自主地向同伴介绍:“这是我画的弯弯曲曲的路,一直通到果园里。”“这是我画的苹果树,红红的是苹果。”“我画的是农民伯伯拿着篮子,爬在梯子上摘果子,这是他脸上的汗。”在自由、愉快的描述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这样的情境创设真正激发了幼儿的表达愿望。
(二)设置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为了引发幼儿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不断拓展幼儿的表达内容,从而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的情境。如在“春夏秋冬”主题活动中,我组织幼儿到大自然中寻找风爷爷:“请你们去找一找风在哪里,再仔细看一看风吹到了哪里,在干什么?”幼儿说:“风吹到了大树上,把树枝吹得摇摇摆摆,好像在跟我们招手。”“风吹到了红旗上,红旗被吹得飘起来了。”“风吹到了我家的风铃,风铃叮叮当当地唱歌。”“风吹到了衣服上,衣服被吹干了。”顺着幼儿的回答,教师继续追问:“风除了能吹动物体,还能帮助我们做些什么事?”幼儿争着说:“妈妈给我洗头发,湿湿的头发被风吹一吹就变干了。”“有了风,风筝才能飞得高。”“天热时,有风吹来会感到全身凉快。”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想出了风的很多作用,拓展了知识经验,思维更加敏捷,语言表达更加流畅。
(三)丰富个别化语言学习情境
在个别化语言学习活动中,我除了为幼儿准备各种用来讲述的图片、有趣的图书、自制小图书等材料外,还布置了立体的小山、小树林、小池塘、草地等场景,在“空中”悬挂“小鸟”“白云”,使语言区呈现出立体效果的景观图,拓展幼儿的讲述空间。这些情境创设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很多平时不愿主动表达的幼儿也喜欢到这里看看、讲讲。一次,一向沉默寡言的纯纯拿了一张小鸟图片放在山上,又在卡片中挑了一张青蛙图片摆在山脚下,轻轻地说:“有一只青蛙觉得水里不好玩,就爬上岸,来到一座山下,被山上的小鸟看见了……”旁边的杰杰听到后说:“不对,小鸟应该在天空中或树上。”纯纯反驳道:“小鸟会飞,它什么地方都可以去。”“那小青蛙走了那么多路会累死的。”“我这是在编故事呀。”其他幼儿听了他们的对话,觉得很有趣,开始议论起来:“对,只要故事好听就可以了。”“可有的小动物离开了自己生活的地方会死的。”“青蛙可以在地上生活的。”大家听了觉得有道理,纯纯和几名幼儿又将图片重新摆放,故事又有了新的情节:小鸡坐在小鸟的背上在天空中飞,小松鼠骑着小鱼在水里游,几只蚂蚁住在老虎的耳朵里……他们看着自己的杰作高兴地拍着手,纯纯兴奋地向同伴介绍自己创编的故事。在这样的情境中,幼儿愉快地讲述、交流,感受着学习的快乐,避免了机械单调的言语练习,想象力和认知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巧设语言角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
语言是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人类表达思想、传递感情、交换信息都离不开语言。2~6岁正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语文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要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必须为其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语言交往环境。
语言能力包括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三个方面。我园地处边远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幼儿语言发展相对缓慢,特别是表达能力。在表达能力发展中存在“语言组织能力差,讲话声音小,表现能力弱且不敢、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等问题,这些问题仅靠平时的语言教学是解决不了的。为此,我选择了创设语言环境作为切入点,巧妙地运用语言角引导幼儿学习,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语言角的创设
语言角不同于图书角,图书角是单一的只供幼儿阅读的活动角,而语言角是经过精心设计,能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综合性活动角。《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各个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因此,在创设语言角时我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针对幼儿的兴趣及学习能力,把幼儿喜爱的手工、表演及游戏等内容融入其中,并在语言角设置了以下物品:
1.书刊:完整的幼儿读物;
2.表演物:木偶、指偶等各种玩偶,动物头饰;
3.手工用品:小剪手、胶水、水彩笔,废旧零散的儿童画刊、旧挂历;
4.其他:录音机、录音带(故事、儿歌等)、空磁带、磁性教具。
二、语言角的应用
(一)开放语言角
以往设置的活动角,只限于活动室内的某一角落,而且强调幼儿必须在规定范围内使用这个活动角。而语言角则是开放的,并从空间、时间、对象三个方面开放。
1.开放语言角的空间,指不把幼儿局限在一个角落,而是可以到处“客串”,开放空间的要求是幼儿必须在自己结束活动时把从语言角中带出的物品放回原位。
2.开放语言角的时间,指不把幼儿局限于某一时间内,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及需要把时间放宽,可以是课间也可以是离园后的一切时间。
3.开放语言角的对象,指不把进入语言角活动的对象限定在幼儿身上,应根据需要,对教师及家长同时开放语言角。
例如:一个幼儿想把自己创编的故事讲给父母听,而他要借助木偶进行表演,教师应支持他把木偶带回家,第二天再把木偶带回幼儿园,并要求家长记录幼儿讲述内容。
(二)正确把握教师在语言角中的角色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多重的,应根据教育需要进行角色定位与转换。教师在语言角中既是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参与者。多重角色对教师提出了高要求,即:要有敏锐的
观察力,通过对幼儿及活动的观察与分析,对自己进行角色定位。
例如:我班幼儿娇娇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一次娇娇正在语言角给小朋友上“数学课”,我就以一个小朋友的身份加入其中,娇娇则以一个“小老师”的身份与我交流,正是对娇娇性格的正确把握,让我成为这个活动的参与者,且不影响娇娇的“正常教学”。
从这个事例中,我觉得教师的角色定位与转换尤为关键。无论教师以哪种角色介入幼儿的活动,都必须充分考虑到教师的介入不应该给幼儿造成压力,而应带给幼儿一种动力,促进幼儿发展。
三、语言角的作用
《纲要》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语言角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富有趣味性、游戏性、互动性、实践性的发展空间。教师引导幼儿有效运用语言角的各种物品,让幼儿在娱乐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一)通过复述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在语言角中摆放幼儿熟悉、喜欢的图书及故事录音,如:《白雪公主》、《拇指姑娘》、《青蛙王子》等,通过反复听与看,幼儿在复述故事时大多使用原文语句,在表达过程中,能用完整的句子连贯讲出故事内容。复述故事不仅能让幼儿说完整的话,还能让幼儿感受其中优美的词句。例如:《白雪公主》中,幼儿通过看图书及听故事录音,不但能用原文中的句子完整地讲述故事,还能用不同的语句和语气表现公主温柔大方的美丽形象及王后心狠手辣的恶毒形象。
(二)通过游戏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游戏对幼儿掌握语言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不能指望进行大量说教来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在于使其有机会以各种方式练习说话,游戏就为幼儿语言的实践提供了机会,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运用已经掌握的简单句,把它们结合起来,以便表达更为复杂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