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待花开"的三个重点
发布时间:2021-01-12 幼儿园工作计划的重点 三月三活动方案幼儿园 三岁幼儿故事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知道“上帝让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的故事,并深深为之感动。孩子有其自身的生长发育特征,在他成长的某些阶段,的确就是看天上云卷云舒、看地上花谢花开、看草坪中小蚂蚁在搬家、在雨后的蜗牛在散步……的时期,慢慢的和孩子一起,耐心的等待他们成长是一个美好的过程。
可是,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很多家长的耐心却日趋减少,把“快点”不自觉的作为了口头禅;事实也的确如此:你可以在这里慢慢的,可是时间不等人、学习不等人、同伴更不等人;当一个个小伙伴飞奔与自己擦肩而过的时候,当夜半孩子作业依旧没有写完的时候,当距离上课还有十分钟而孩子依旧没有到校的时候……能够纯碎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岂非凡人?
于是乎,家长迫于无奈也好,着实着急也罢,一改曾有的陪孩子慢慢成长,转变成为“催促王”,只恨不得把所有的都替孩子做了,让他可以快一点,再快一点!
其实,“耐心等待孩子成长”是一个需要方法和技巧的事情,如若只是“耐心等待”或“着急催促”,结果往往都是欲速而不达。
一、耐心等待孩子成长,需要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不溺爱、多鼓励、善于发现其优势;
孩子是需要引导的,就像小树苗,如果放任其生长,就会多出许多枝枝杈杈,所以需要不住的修剪调整。对于孩子来讲,天性中有很多善良的美好的东西,但同样也有很多需要后天学习与调整的部分。作为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维护自己好的部分,而逐步改善需要调整的部分。也就是说家长对于孩子的成长,不能溺爱孩子,由着孩子的性子来。要有自己的坚持和原则,并且让孩子懂得这些。如果一味用“孩子还小等他慢慢成长”来搪塞、安慰自己,最终是无助于孩子成长的。
孩子也是需要鼓励、表扬的。正确的使用夸奖,能够让孩子在被认可的快乐中走的更稳更好。所以这里所说的鼓励与表扬,都是言之有物的、发自内心的、没有任何敷衍的。可以在孩子的每一分进步上表扬,也可以在孩子气馁的时候给予鼓励,但不可把“你真棒”挂在嘴边做万能词。孩子的世界,他们更能接受真实的批评而非虚伪的夸奖。yJs21.coM
孩子身上是有许多潜能亟待挖掘的,而这些潜能的发现真的需要“耐心的等待孩子成长”。不要着急给孩子贴标签、下定义。你认为孩子是怎样怎样的,也许就是因为家长的“误”认为,把孩子真正的优势潜能遮挡了去,终将湮灭在时间的长河中……
二、耐心等待孩子成长,需要在他出现问题的时候家长能够及时伸出援手;
耐心等待孩子成长,不是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家长不作为,只是等待;而是需要家长在第一时间给与孩子帮助,而这种帮助是非强迫的、不焦虑的,用成人的冷静和睿智来引导、帮助孩子。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往往是此起彼伏的状态。所以家长的态度一定是要冷静的、平和的来看待这些问题。针对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性格出现的不同的问题,做出不同的判断以及处理方法。因人而异很重要。所以育儿没有千篇一律、亘古不变的真理。适合于我家孩子的方式方法,不见得能够在你家孩子身上奏效。家长就更需要博文广识,多思多虑,针对自己的孩子寻找最适合的办法。
同样孩子出现了一些问题,千万不要以为把问题交给“老师”或者“时间”。这个世界上唯一能够对自己孩子负责的人就是自己,而“时不我待”的道理相信大家都知道。最好的做法是:先认真的观察、再仔细的思考、最后找出几种方案和孩子来沟通或者一起面对。家长不能焦虑,也不能强迫孩子必须按照你的观点来。管人是管心的,孩子更是如此。他在心中认可你,佩服你,而非认为你仅仅是衣食父母而不得不屈从,那么孩子出现的问题就会少许多,解决起来也会容易很多。
三、耐心等待孩子成长,需要家长以身作则带动孩子成长的步伐。
正如上面所讲,想要孩子在心中被认可和佩服,作为家长不学习不进步是无法达到这个目标的。同样作为家长如果能够以身作则来带动孩子的成长,那么这样的一个过程就会是正向的、舒心的、有效果的。
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看星星眨眼,看月圆月缺;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看蚂蚁搬家、看花开花谢;但我们作为家长更应该清楚,我们下一步需要做什么。孩子的行为是随心所欲的,但家长不可以,家长的角色更好应该是不动声色的陪伴孩子、引导孩子、带动孩子。
同样家长需要知道,自己的陪伴是优质的、有效的。越来越多的妈妈选择了全职,却只是茫然于照顾孩子的一日三餐,无休止的唠叨着孩子的日常行为,却不知道孩子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生理、心理需求,也不知道与时俱进,结果导致孩子烦不胜烦,自己也徒增伤心。何苦呢?所以进步是需要同时的,不管孩子还是家长。作为家长带给他们正能量,他们就会信心满满向前冲;你一边要求他们前进,自己却在无所事事中蹉跎,就不要怪孩子没有上进心。
总之,“耐心等待孩子成长”是一句听起来很简单的话,但绝不是很简单就能够做到的事情!加油吧!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育儿心得:一路陪伴,静待花开
育儿心得:一路陪伴,静待花开
九月对每一个新入幼儿园的家庭来说都是不轻松的一个月,家长们怀着忐忑的心情把孩子送入了幼儿园,对孩子来说这是他们走出家门踏入小社会的第一个月,对家长来说是与朝夕相处的孩子分开的第一个月,一路走来,我感触很深,有很多话想说。
孩子入园的过程、入园后的生活给我带来了很多惊喜。惊喜一,幼儿园的软件硬件条件超出了我的预期。我们园给家长的第一份惊喜就是管理制度完善,注重和家长之间进行沟通。从入园前的家访,了解孩子情况,到体验日校长和本班老师的细致讲解,作为家长我体会到的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心和耐心。惊喜二,班级老师认真和敬业。入园第一周,家长都在焦虑中度过,孩子吃的好不好,睡得怎么样,情绪是否好,爸爸妈妈们心里都没有底。好在瞿老师、汤老师通过QQ群等多种方式和家长积极沟通,抚慰了爸爸妈妈焦虑的情绪。特别是在晚上9、10点钟时还在回答家长问题,作为一个妈妈,一个上班族,我是从心里感动的。在此,要谢谢老师。惊喜三,孩子的进步。每个孩子在家里都是太阳,大部分家庭都是421的结构,孩子被宠着哄着。到了幼儿园,大家都平等的,没有谁一定是中心,要独立要坚强。一个月来,我的孩子独立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且每天回来也愿意说说幼儿园的课程和小朋友,在妈妈眼里,孩子正在慢慢成长、慢慢成熟。
记得在QQ群里,一位家长分享过一个“静待花开”的文章,作为家长,经历了终身难忘的九月,而在每个孩子面前,一条人生之路才刚刚开始,也许,我们应该少一份焦虑,少一些期许,多一些耐心,多一些陪伴,多一份等待,让孩子迈开自己的脚步,走出自己的人生。
早教三个重点
早教三个重点
目前许多家长都意识到了对儿童的早期教育,那么,真正的早教该如何入手?专家提出了三个着重点,希望能给关注早教的家长们一些启发。
身体方面。当前许多父母很早就开始了对孩子智力开发,然而大多数父母忽略了重要的一点,即身体健康。0-6岁正是造就良好体能的关键时期,从儿童生长发育和人才成长的规律来看,儿童的早期教育把体能训练放在首位是比较科学和恰当的。
良好性格方面。应重视孩子优秀的非智力素质的培养,在家庭生活的琐事中,在点滴的小事上,充分利用各种机会进行教育。比如孩子跌倒了,要让他自己坚强地爬起来,教育孩子不要怕打针之痛等。别小看这些随机教育,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会铸就勇敢坚强、不怕困难的性格以及较强的独立能力,使孩子的人生绽开绚丽的花。
智力开发。当前许多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时走进了一个误区,即认为教会孩子掌握一种乐器、学会一种技能就是智力开发,实际上真正的智力开发应让孩子开阔视野,多接触自然,多思考和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
现在已经有很多的家长给孩子实施了早教,针对一些家长在孩子早教中出现的一些误区,在此也给大家一些建议:
1.养护和教育分不开:孩子的早期的教育和养护、保健是分不开的。孩子最初的发展能力是最快的,对他的一生影响重要,机会决不要错过。在养护时,与宝宝进行语言和感情的交流,就可以促进宝宝语言和情感的发展。早教不是教孩子知识和技能,而是引导宝宝感知、认识的过程,宝宝爬、站、走都是一种教育。
2.包办、放任都不可取:包办孩子应该学,应该做的事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比如看孩子在游戏中表现不佳,有时家长会为了自己的面子,三下五除二帮孩子弄好。这点阳光宝贝的专家们认为是不可取的。因为孩子自己探索成功是最高兴的,孩子探索时,反复的过程是必须的。意识到包办不好,于是年轻的现代父母又走了另一个极端:放任。任孩子自由发展,把孩子往玩具中一扔了事。1岁左右,正是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时期,如果不管理孩子,孩子很有可能养成有头无尾,不认真做事的坏习惯。
3.给孩子思考的机会:现在有很多父母有时在孩子的教育上会急于求成。拿生活中常见的情况举个例子:自己的孩子的东西被其他孩子抢了,第一位母亲对孩子说,他抢你的,你也抢他的;第二位母亲让孩子要大度点;而第三位母亲让孩子自己想该怎么做。阳光宝贝专家分析:“第一位的母亲的做法不太可取,如果所有的母亲都这样教育孩子,将来孩子将生活在什么样的人际环境之中;第二位的母亲没有给孩子思考的机会;还是第三位的母亲做法比较可取,给了孩子一个独立思考的机会。”
别再把撒手不管当成静待花开!
“散养”是一种家庭教育的观念,但是“散养”不意味着父母对孩子撒手不管,事实也证明,撒手不管并不会带来很正的花开。下面,我们就来给大家分享四个小故事吧!
故事一
早上在园子里除草,有日子没有打理,杂草疯了似地长。因为总觉得红薯和空心菜好养活,以为有点土就能发芽,洒点水就能葱翠,所以基本上没有管过这两家伙,日子久了,这两货终于还是被杂草淹没,偶尔想吃苕尖或者空心菜的时候,就得一点点拨开杂草,时常菜叶子里总夹杂了草叶,清理起来也是麻烦。有一回,还被杂草丛里不知什么物种蛰了,火烧了一般疼痛,红肿刺痛了好几天才逐渐消肿。以后,每次去摘菜总是心有余悸。等到后来,慢慢地,红薯和空心菜也就逐渐被杂草吞噬,失了领地。我干脆把这两垄被杂草占领的地用锄头翻了,沤一段时间,就可以下萝卜和白菜的种子了。
但旁边那两垄韭菜就不一样了,因为一家三口都是韭菜鸡蛋馅饺子的铁粉,所以自然把恩宠都给了这一垄地。别说我和刘先森有事没事去拔草,滕仔每天早起都定时把他的童子尿浇灌到韭菜地里。定时浇水那是不会少的,用厨余沤的肥也基本上投到了这一垄地里。所以这一垄地土质松软,经常看到有蚯蚓拱出的粪便,这韭菜也不枉我们一家三口白疼,长得郁郁葱葱,精壮鲜嫩,割了一茬,要不了多久又会欢实地冒出来。做出的饺子鲜美多汁,滕仔反正过一些日子就得嚷嚷:韭菜又长高了,是不是又有韭菜鸡蛋的饺子吃了。
隔壁邻居是我们小区的种菜高手,我特意去他家园子里看过,一垄一垄,辣椒满枝,丝瓜硕大,扁豆密密麻麻,各种蔬菜长势喜人,更重要的是,园子捯饬得真是干净漂亮,可以说一根杂草都没有。有一回碰巧遇到,热情的大哥抓了一袋子扁豆和辣椒递给我,笑着说:长得太疯了,吃不完,吃不完,爱吃就过来摘。
故事二
前几天,有个五年级的家长带孩子过来咨询。妈妈似乎很有教育意识,一上来就跟我聊她一直以来遵崇的教育方式:放养的,宽松的,尊重孩子自主权利的,从不为他补习,也不看重他的学习成绩……
嗯,这听起来很好,很有理念的家长。点赞。
然后我问:那孩子的数学遇到什么问题了吗。
“他课堂上完全听不懂老师说什么,回家的作业也基本上不会,现在不光他自己谈到这门学科都会情绪波动,我们的亲子关系都因为他学数学的问题产生很多问题了,而且,很快就到小升初了,我们所在的区域没有很好的教育资源,我们还面临择校,他现在这个数学,我都不知道怎么搞了……”我看到那个光鲜亮丽的母亲仿佛一下子黯然了下来。
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我发现,五年级的他,连三年级的数学水平都没有达到。
末了,那个妈妈问我。老师,您能帮我们做一个整体的规划吗,针对我儿子这种情况。面对她的焦虑,我真心想对那个妈妈说一句:你现在知道焦虑了,知道要整体规划了,这么些年,你早干嘛去了。
没错,您说的遵崇宽松的,自由的教养环境,尊重孩子自主权利,尊重他的爱好,平等的对话,鼓励他活出自我……我很认同
您说得:不会在意成绩,因为过程比结果重要……我也很认同
您说得,不要过度干预孩子,不插手孩子的人生,要给孩子独立……我还很认同。
但是,亲,既然这样,那您为什么要焦虑?
既然这样,您唯一做的就是等待,等待他长大,等待他长成他本该长成的样子。不就挺好吗。
故事三
我有个朋友在台湾教作文,她的工作室有很多来学写作的孩子。很多是到了写作文的阶段,完全不懂如何下笔的孩子。往往是咬烂无数笔头,纸上也只有一个作文题目。而且孩子根本不爱读书。
她的和家长交流的时候常常会问几个问题:你们自己热爱阅读吗?你们和孩子的亲子共读时光多吗?孩子小的时候,你们经常给孩子讲故事吗?你们带孩子外出体验的时候多吗?
她常常得到的回答是:我们都太忙了,经常出差,哪有时间给他讲故事读书啊、小时候是爷爷奶奶带的,所以很少……
就像我们身边,很多家长经常说的:小的时候,我们也没时间给读书讲故事,但是我们买了不少绘本给他,不过他不爱读。那个时候我们想:现在不爱读书也没关系,没准大了就喜欢了。结果,到现在了还是不爱读书。
因为没有积累,也没有体验,等到了写作文的时候,当然也就无从下手了。
故事四
记得有段时间,有一碗很有营养的鸡汤刷爆了朋友圈,大致是这样的内容:“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而已。有的花开在春天,也有的开在别的季节。当人家的花在春天开放时,你不要急,也许你家的花是在夏天开;如果到了秋天还没有开,你也不要着急跺他两脚,说不定你家的这棵是腊梅,开的会更动人。如果你的花到冬天还没开放,你也不要生气,没准你的花就是一棵铁树,铁树不开花,开花惊艳四方,且炫丽无比。真正的园丁不会在意花开的时间,只会默默耕耘,静待花开……”
多么美好的一段话。但是,我以为,很多家长并没有真正懂得这句话的含义。他们只看到了“静待花开”,而忽略了“默默耕耘”。
当你羡慕人家的孩子表达能力强,写得一手好作文的时候。请别忽略了,人家在孩子小的时候开始坚持亲子共读。一有空就带孩子走到生活中,闻花的颜色,看树在风中舞蹈,看满天繁星,听一池蛙鸣……
当你羡慕人家的孩子体格很好,运动能力强。请别忽略了,人家一有空就带孩子去游泳,周末的时候一家三口爬山,露营,骑着自信车去郊外漫步,徒步到苍翠的山顶,看到了天边的云卷云舒,远处城市的高楼……
当你羡慕人家的孩子数学成绩很好,逻辑思维很棒,请别忽略了,人家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带着孩子玩数学游戏、搭积木、吃饭的时候有意识地让孩子对应家里的人口来分配碗筷、讲数学绘本,和孩子一起玩数独、亦或者也会给孩子寻觅一个好老师,带领着前行。
当你羡慕人家的孩子那么有思想,那么多规划,那么有创意的时候,你却忽略了,在他还小时候,你从未为他打开过一扇窗,让他看到这个世界的丰富,你也没有在他的内心种下过一粒种子,让他对他的未来产生过期待和憧憬。你也未曾在他迷惘懵懂的时候,给他一点指引,让他看得清要走的路,也就离她的梦想更近一点……
我们习惯了说“别人家的孩子”,永远那个“别人家的孩子”才是理想中的孩子。但是,又有哪个人家的孩子,是天生的那么“好”呢?每一个“理想中的孩子”,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生命蜕变的每一个阶段,身体的发展,心灵的发展,精神的发展……身为父母,如何引领才是“理想中孩子”背后更需要讨论的课题。孩子做为独立的生命个体,我们无法设计和干预他的人生,但在他们成长早期的每一个关键驿站,我们都应该在,不做决定,只告诉他:关于这件事,我们的建议是……
在孩子的眼界和格局还没有足够大的时候,他需要我们的指引。只有等他有了足够的视野,足够大的力量的时候,他要选择什么样的路,选择走多远,就是他的事情了。而那个时候你要做的,就是转过身,默默祝福和想念。
对孩子,有所作为才能配的上静待花开
周末和几个孩子家长一起等孩子课外班下课的时候意外遇到孩子的班主任,都是来接孩子下课的,老师的孩子也和我们一般无二的培养美术素养。
等待的空档,我们就和老师聊起了孩子的情况,因为我前两天有给孩子看学而思网校的课,所以在英语这块儿多和老师聊了聊。老师说今年起学校是从三年级开英语课的,不过现在一年级的上学期已经过半,建议家里有条件的开始给孩子报班学习学习英语了,免的三年级的时候课业难度加大,再开英语孩子的压力大。
几个一起的家长听老师这么一说,就开始琢磨过会去看下小区附近的英语培训了,不过也有很淡定的,静静妈就是其中之一,她家孩子三岁就开始学英语了,虽然也不上效果有多好,但和现在刚开始学英语的三年级孩子比起来,口语是好许多的。我是相对比较淡定的,孩子今年开学的时候刚学习了几次英语自然拼读的课,虽然是网上授课,但周末我陪着一起学感觉孩子的接收力还可以,加上孩子很喜欢那位Vivian老师,接着报网课就好了。
当然也有很焦急的,比如萱妈,她焦急的不是她家萱萱,而是她家老大,孩子今年就是三年级,之前一直就想着快乐教育,学画画上了两次课就不去了,学钢琴学了一年就没在坚持,好在孩子就是喜欢唱歌,跟着老师学了三年声乐,越学越喜欢,但学习就让萱妈很担心,尤其是英语,萱萱还愿意跟着动画片说几个英语单词呢,但她家老大连英语动画片都不愿看的。孩子爸爸说不着急,我们上学的时候还都是初一才学英语的,到时候就会了。难怪萱妈着急了,啥都不做,怎们可能到时候就会了,天上掉馅饼还得一直张着嘴才有可能接住呢。
想起家长会上校长分享的话“当你羡慕人家的孩子表达能力强,写得一手好作文的时候,请别忽略了,人家在孩子小的时候开始坚持亲子共读。一有空就带孩子走到生活中,闻花的颜色,看树在风中舞蹈,看满天繁星,听一池蛙鸣……当你羡慕人家的孩子体格很好,运动能力强,请别忽略了,人家一有空就带孩子去游泳,周末的时候一家三口爬山,露营,骑着自行车去郊外漫步,徒步到苍翠的山顶,看到了天边的云卷云舒,远处城市的高楼……当你羡慕人家的孩子数学成绩很好,逻辑思维很棒,请别忽略了,人家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带着孩子玩数学游戏、搭积木,吃饭的时候有意识地让孩子对应家里的人口来分配碗筷,讲数学绘本,和孩子一起玩数独,亦或者也会给孩子寻觅一个好老师,带领着前行。当你羡慕人家的孩子那么有思想,那么多规划,那么有创意的时候,你却忽略了,在他还小时候,你从未为他打开过一扇窗,让他看到这个世界的丰富,你也没有在他的内心种下过一粒种子,让他对他的未来产生过期待和憧憬,你也未曾在他迷惘懵懂的时候,给他一点指引,让他看得清要走的路,也就离她的梦想更近一点……”
没有耕耘,沃土也会荒芜,没有发现,珍珠也会蒙尘。静待花开,心要不急,但也要有所为,不然有的只有是艳羡别人家的孩子了。
宝宝早期教育的三个重点
身体方面。当前许多父母很早就开始了对孩子智力开发,然而大多数父母忽略了重要的一点,即身体健康。0-6岁正是造就良好体能的关键时期,从儿童生长发育和人才成长的规律来看,儿童的早期教育把体能训练放在首位是比较科学和恰当的。
良好性格方面。应重视孩子优秀的非智力素质的培养,在家庭生活的琐事中,在点滴的小事上,充分利用各种机会进行教育。比如孩子跌倒了,要让他自己坚强地爬起来,教育孩子不要怕打针之痛等。别小看这些随机教育,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会铸就勇敢坚强、不怕困难的性格以及较强的独立能力,使孩子的人生绽开绚丽的花。
智力开发。当前许多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时走进了一个误区,即认为教会孩子掌握一种乐器、学会一种技能就是智力开发,实际上真正的智力开发应让孩子开阔视野,多接触自然,多思考和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
现在已经有很多的家长给孩子实施了早教,针对一些家长在孩子早教中出现的一些误区,阳光宝贝在此也给大家一些建议:
1.养护和教育分不开:孩子的早期的教育和养护、保健是分不开的。孩子最初的发展能力是最快的,对他的一生影响重要,机会决不要错过。在养护时,与宝宝进行语言和感情的交流,就可以促进宝宝语言和情感的发展。早教不是教孩子知识和技能,而是引导宝宝感知、认识的过程,宝宝爬、站、走都是一种教育。
2.包办、放任都不可取:包办孩子应该学,应该做的事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比如看孩子在游戏中表现不佳,有时家长会为了自己的面子,三下五除二帮孩子弄好。这点阳光宝贝的专家们认为是不可取的。因为孩子自己探索成功是最高兴的,孩子探索时,反复的过程是必须的。意识到包办不好,于是年轻的现代父母又走了另一个极端:放任。任孩子自由发展,把孩子往玩具中一扔了事。1岁左右,正是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时期,如果不管理孩子,孩子很有可能养成有头无尾,不认真做事的坏习惯。
3.给孩子思考的机会:现在有很多父母有时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上会急于求成。拿生活中常见的情况举个例子:自己的孩子的东西被其他孩子抢了,第一位母亲对孩子说,他抢你的,你也抢他的;第二位母亲让孩子要大度点;而第三位母亲让孩子自己想该怎么做。阳光宝贝专家分析:“第一位的母亲的做法不太可取,如果所有的母亲都这样教育孩子,将来孩子将生活在什么样的人际环境之中;第二位的母亲没有给孩子思考的机会;还是第三位的母亲做法比较可取,给了孩子一个独立思考的机会。”
儿童早期教育的三个着重点
儿童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重视,那么,真正的早教该如何入手?为此,专家提出了三个着重点,希望能给关注早教的家长们一些启发。
1.身体方面。当前许多父母很早就开始了对孩子智力开发,然而大多数父母忽略了重要的一点,即身体健康。0-6岁正是造就良好体能的关键时期,从儿童生长发育和人才成长的规律来看,儿童的早期教育把体能训练放在首位是比较科学和恰当的。2.良好性格方面。应重视孩子优秀的非智力素质的培养,在家庭生活的琐事中,在点滴的小事上,充分利用各种机会进行教育。比如孩子跌倒了,要让他自己坚强地爬起来,教育孩子不要怕打针之痛等。别小看这些随机教育,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会铸就勇敢坚强、不怕困难的性格以及较强的独立能力,使孩子的人生绽开绚丽的花。3.智力开发。当前许多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时走进了一个误区,即认为教会孩子掌握一种乐器、学会一种技能就是智力开发,实际上真正的智力开发应让孩子开阔视野,多接触自然,多思考和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会静静等待的老师是好老师
亲爱的孩子:
忙完所有的杂事,终于可以静坐下来写作的时候,我决定,今天的文字,一定要写给你。
课间,在走廊上,我们又遇到了。一见我,你就受惊似地抬起头,瞟了我一眼,便躲开我的眼神,低头,惊慌失措地逃跑了。我来不及朝你微笑,更来不及跟你说点儿什么。
这几个周,你一遇到我,都是这个样子的。
我知道原因。
你已经连续三周没有交随笔了!而你一向是个最遵守纪律,最懂事,从不缺交作业的孩子。因为随笔未交,你有负罪感,觉得没有勇气面对老师。所以,你恐惧,你逃避。甚至每天和语文老师的相对,都成为了沉重的负担。
哦,亲爱的孩子,你不知道,老师有多么心疼你!
你难道没有发现吗?其实老师一次都没有催你补交啊。
只有第一周,我遇见你,问了一句:“嗨,姑娘,这个周没有读到你的随笔哟!”当时你就是那么局促不安,红了脸,嗫嚅着:“我写不出来……写不出来……没有交……”你的声音那么小那么小,越来越小,越来越小,好像每一个字眼都受着惊吓。个子比王老师高一大头的你,一边说,一边似乎在萎缩着,头越来越低,越来越低。我还没有说完:“哦……是这样……”你便垂着眼帘急急逃跑了,一眼都没有敢正看我。
第二个周,第三周,你还是没有交。我越发地感觉到,你在躲我,想法设法地不正面和我接触。每一天的语文课,于你,都成了煎熬。
此刻,我最想跟你说的话就是:亲爱的孩子,你把这件事看得太严重了,你不需要为一阵子写不出,或者不想写随笔而觉得自己是坏学生。老师之所以一次都没有催你补交,甚至提都没有提这件事儿,就是因为老师理解你的“写不出”,懂得你的“写不出”。“写不出”也是写作体验的一部分,你正在经历,正在感受。孩子,老师有耐心陪你慢慢走过这“写不出”的时光。
你现在的状态,用专业术语来说,叫“写作倦怠”。
所谓写作倦怠,就是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停滞状态。曾经很爱写,很能写的自己,突然不想写了,不愿意写了,出现了下笔不能成文,甚至根本不能提笔的状态。
写作倦怠是写作的疲劳状态。是人人都会遇到的状态,它本身,就是写作的一部分。所以,当它到来的时候,无需恐惧,不要惊慌,而是应该心平气和地接纳它,感受它,然后慢慢地经历它。
写作倦怠,属于生命倦怠的一种。
亲爱的孩子,人的成长是一个丰富而奇妙的过程。你见过一个人可以不睡觉不休息一直奔跑吗?没有这样的人!人活一世,几乎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睡眠状态。如果不睡眠,那么这个生命体很快就会出问题,不说奔跑,连正常生活都难维持了。睡眠,是生命抵抗倦怠的最富规律性的行为。而除了睡眠,我们还需要散步,需要聊天,需要品茶,需要音乐……需要各种各样的休闲活动,这些也是清醒的人类用以直接和生命倦怠pk的方式。是,生存是一场战斗,但再英勇的战士也不可能永远在冲锋。一张一弛不仅是文武之道,更是生存之道。真正智慧的人,不会把生活当成战场,而是把它当成一场自助的旅行:有为了尽快到达下一个景点而高歌猛进的时刻,也有率性自由随波逐流从容东西的时刻。生命如弓弦,绷得太紧,是会断的。
写作呢?写作本就是生命的一种高级状态。写作和思考相联。爱默生说,思考是世界上最辛苦的事情。写作是思考中的思考,辛苦中的辛苦。
这句话里边,暗含了两层意思:一是能获得写作快感的人,是善于思考的人,能够扛得住思考艰辛的人。写作的高峰体验已经超越了一般的情感体验的范畴,是一种精神愉悦、灵魂抚慰和生命彻悟。所以,一个能够长期坚持写作的人,往往可能成为生命的强者。二是写作必然是折磨人的事儿。著名作家王英琦曾这么描绘自己的感受:
亲爱的朋友,你真以为写作是一种快乐和享受吗?不,在我看来,它更是一个苦海无边的劳役,通向自我毁灭的墓地──不折不扣的受虐狂……我的全部体力和心力,都始终处于一种残酷的巅峰状态和气功态。写作期间,我三次跑到卫生间去痛哭流涕,悲绝孤愤之情难抑。那种生命耗尽,身家性命难保的念头不止一次地袭上心头,以至我想调侃一下自己:这么跟自己较劲过不去干啥?──但都可悲地失败了。
诸如此类描绘,其他作家也有。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平凡的世界》的作家路遥。作品问世,他也因此耗尽心力,英年早逝。作家殉于文字,可见写作的万般艰难,以及这万般艰难中的万千魅惑。
这样的艰难确实魅惑。因为这种状态下的作家其实是处于创作的高潮状态。他们全副身心地进入了自己的文字世界,与故事中的人物同生死共存亡,文内世界和文外世界,合二为一。那些时刻,文字在作者的心野上开得灿烂辉煌,轰轰烈烈,燃烧了作家,控制甚至“摧毁”了作家。
这样的“摧毁”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成全。但成全归成全,写作对生命的巨大消耗,是客观存在的。
写作更难面对的是另外一种“摧毁”。那就是遇到了瓶颈,无法正常思考,写得艰难,写不出来,不想写。
比如王老师,我是经常写作的人,发表文章出版专著都算多,但我的状态也并不稳定。基本上,一年时间里,有一半的时间写作状态非常好,倚马可待,洋洋洒洒,如坐春风,很有才女派头。但总还有一半的时间,脑子就不太好用,构思吃力,表达晦涩。甚至有大脑驽钝的时刻,写什么都艰苦。就这样周而反复,构成了我的“写作生活”。
其他作家大概也一样,不可能永远写得顺风顺水。亲爱的孩子,你知道夏七夕吗,一个当红的青春作家,跟韩寒一样的。她高一的时候就从大学退学专事写作,被业内评价为“文风凛冽嚣张,擅长刻画青春的悲伤和荒凉,文字有震慑人心的魔力,人物感人肺腑,情节跌宕起伏,堪称‘催泪弹’,几乎每一部作品皆被读者引为经典。”
夏七夕就是这样一个极具爆发力的青年作家,她平时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江湖儿女,不拘小节;人生一世,尽情洒脱。但潇洒如此的夏七夕,还是会经常遇到“写不出来”的时刻。她很坦白,说:
“其实,我是一个特别磨蹭的人,对写作很倦怠……遇到‘瓶颈’时,会有甩掉鼠标的冲动……有一次,花了一天一夜的时间写了一万字的书稿,然后冒着倾盆暴雨直奔商场。在我看来,购物可以填补写完稿件后的空虚……”
我能读懂这些文字。为什么写完后还会“空虚”呢?那是因为在写作时耗尽了精力,整个人处在缺血的状态。人便暂时变得虚弱,暂时成为了一具空壳。你看,哪怕是创作欲望极强烈的作家,也同样被各种各样的写作倦怠折磨。
写作名人如此,何况我们普通人!
亲爱的孩子,因为从自己身上,从别人身上看到太多的关于写作倦怠的故事,所以,我渐渐明白了一点:人并不是每一个时刻都爱写作的,都能写出文章的。偶尔的停顿,甚至较长时间的停顿本身就属于写作的一部分。自己写不出来的时候,要善待自己;别人写不出来的时候,要善待别人。
所以,你发现没有,教你们这么长的时间了,其他的作业,听写啊,摘抄啊,如果没有交,老师是会催的。但作文没有交,我几乎没有催要过。因为写作是特殊的作业,一个孩子写不出来文章,不一定全是态度的问题,有可能是写作倦怠的问题。就算不是写作倦怠的问题,一个不按时交作文的孩子,也一定有他的难处和无能为力。老师现在的追求是:每一份写作作业,都出自本心,都来源于真正的写作冲动,不是憋出来的,熬出来的,不是为了应付我而写作文,而是真正地需要表达,渴望记录。就像王老师写了那么多的班主任手记、教育手记,出了十几本书,没有一篇是领导要求交的,我这样描绘自己的心情:
我敢自豪地说,对这些年班级生活的记述,是无功利的,是不仅仅靠毅力而更靠兴趣和热情来坚持的。我为孩子们留下的这一百万字,每一个字都不是靠行政命令憋出来的压出来的,而仅仅是因为这些年的生机盎然的班级生活不断地温暖着我,震撼着我,魅惑着我。这些文字,都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连我自己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它们居然也已经成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了……——节选自《教育与幸福生活》自序
所以,孩子,还记得我们的第一节语文课,在讲关于随笔写作要求的时候,老师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希望大家坚持,每一天都记点儿什么。但实在觉得不想记,你可以在那天只写日期,然后注明:今天我实在不想写。你不写就是。听这个要求的时候,你们哈哈大笑,觉得老师是在搞笑,是在吹牛。但其实,这是老师的心里话:鼓励一个孩子每天写点儿什么,是有意义的行为,但要求一个孩子每天必须写作,那就成了暴君的行为。就连吃饭,现在国际上也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流行,叫“轻断食”,一个周,正常吃五天,两天断食,据说这样对现代人的身体自我调节最好。吃饭如此,遑论写作了。
所以,亲爱的孩子,你可以大大方方地告诉老师“这段时间我实在写不出来”,根据你一贯在写作上的表现,老师完全理解,完全接纳,完全信任。你毋需愧疚,毋需挣扎。农田都需要休养生息,写作也是如此。老师愿意给你足够多的时间,让你给自己的写作田野“休耕”。
那么休养生息的这段时间,你可以做些什么呢?
可以什么都不做。这段儿你根本不用想和写过有关的事儿。就像吃一种冰激凌吃腻了,路过柜台时看都不看这种冰激凌一眼。你一定要信任老师的信任,老师不是“放任”,是相信你休养生息后会重新找到写作的感觉。你内心更要有足够的强大,当周围的同学佳作频繁的时候,你不要乱了阵脚,因为慌张又坠入自我怀疑的焦虑状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写作节奏,要等着属于自己的“写作时代”的到来。孩子,暂时放空自己,是为了某一天要重新出发的时候,能够身心轻松,步履如飞。
如果愿意,把这段时间的注意力放在阅读上。写作倦怠的出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前一段时间的写作“掏空”了自己的“内存”。内存没了,大脑管理写作的那块儿就只能“自动关机”了。内存修复之后,它又“自动开机”了。所以,写作倦怠期,要让自己的身体,自己的思维好好度个假,锻炼强身,阅读养脑,经典的电影话剧养心……写作是灵性的事业,生活中任何一件美好之事都可能唤醒点燃写作的激情。所以,只要好好生活,用心珍爱和体会每一个时刻,那就是在为写作做准备。哦,不仅是做准备,好的生活状态本身就是好的写作状态的一部分呢。亲爱的孩子,千万不要以为拿着笔打开作文本才算“写作”哟!
如果还愿意写点儿什么,那么孩子,那就以最放松的状态随便写点儿啥。除了大作文,除了随笔,还有一种写作叫“涂鸦”。点滴的心绪,瞬间的感悟,随手记在手机的记事簿上,记在草稿本上,记在一张纸上,记在墙壁上……说不定哪一天,这些不成文之文就可能涓涓细流汇成文河文海呢。今天老师推荐给你的,也是同学们平时在随笔本上的不太像作文,甚至不太像随笔的“随意之笔”,我挺爱这些小小片段,因为,我虽然知道写作艰难,但我还是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慢慢超越这艰难,享受到自由为文的快乐。
写作倦怠大概是不可以避免的,就如生命倦怠是必然一样,但如果在倦怠期我们也宁静自得,不患得患失,我们在“不能写”的时候也依旧对写作的未来和生活的未来充满了自信,那么,我们才真正懂得了写作,真正开始写作了。
亲爱的孩子,我们有寒假有暑假,有些地方还有春假,长大了有婚假产假年假……那王老师这儿,还有一种假,叫“写作倦怠假”。我给你放假了,开开心心地休假去吧。下次见到老师的时候,抬起头来,像以前那样爽朗地笑。每一个笑容都是一篇好随笔,就算你交作文了。而且,老师都给A加加,都给五星级评语哟!
亲爱的孩子,我对你们充满了信心,懂得这个“假期”的意义,懂得好好享受这个“假期”的孩子,在未来,也更会懂:
那种笔墨写的文字固然能够长久地保存,然而更重要的是那种刻骨铭心的咬牙坚持的历练,是那种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精神与行为的体会……写作,是一个长期废寝忘食的过程,一个“面壁十年”的过程。细水长流,深刻思考,勤奋探究,一定能够让一位脚踏实地的写作者“化蛹为蝶”、“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