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写给儿子:这10句话,我们不跟你说,没有人会跟你说
发布时间:2021-01-18 幼儿说故事 说课稿说幼儿园 幼儿园教师如何说课父母是孩子人生路上的第一位导师。最近,看到一篇母亲写给正处在青春叛逆期孩子的信,字里行间是母亲在人生问题上给孩子的金玉良言,一起来看看!
写这信给你,基于三个原因:
第一,你正站在人生节点上:回首,是悄然溜走的童年时光;向前,青春的帷幕徐徐向你开启。
第二,有些话,我们不跟你说,没有人会跟你说。
第三,彼此约定:我们好好工作,你好好读书,谁也不让谁操心。
01
不管大小,一定要有目标
人可以没有伟大理想,但不能失去目标。我们都知道学习辛苦,但孩子,你也应该明白,上课、作业、考试,这是每个孩子都有的经历。
多年之后,我希望你感激现在这个拼尽全力的自己,而不是徒然悔恨。
02
用心打磨自己的性格
在家里,独生子女个个都是小皇帝,但在学校,“皇帝”太多,没人有义务处处照顾你个人的小情绪。
即便你的成绩优秀、才艺出众、表现出色,能够让人真正喜欢与你交朋友的,依然是你的热情、善良等等好品质。
03
身体是学习的本钱
在学校,学习是主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学习好却体质差,这是顾此失彼。
有人说,人生在世总要被比来比去,10几岁比成绩、20岁比学历、30岁比能力、40岁比阅历、50岁比财力、60岁比体力、70岁比病历……
但其实,归根到底还是要比身体!所以,儿子,好好锻炼吧!
04
坚持,坚持,再坚持
一个人的未来由知识、能力、态度决定。知识可以通过学习获得,能力也可以在实践中增长,而态度却由习惯养成。你在良好习惯培养上,有时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
现在,端正态度还来得及。未来,我希望你所做的一切,是既利已又利人。
05
既不自傲也不自卑
在你的一生中,也没有人有义务要对你好,除了我和你爸。不要以为世界少了自己,地球就转不了,不要以为个人渺小,就自我放弃和抛弃。
06
朋友是能和你一起哭的人
如果你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共同前行,那么你一定是幸运的。不妨找一些比你强大、比你优秀的人做朋友,这样能够激励你奋进。
当然,还要记住,朋友要以诚相交,在朋友落难时,要尽自己所能施以援手。与自己一起笑过的人易忘记,与自己一起哭过的人最难忘。这就是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有意义。
07
爱情那些事,适合就好
早晚有一天,你是要谈恋爱的,我以过来人身份忠告:花前月下漫步总是美好的,甜言蜜语更是迷人,可别忘了现实中还有风霜雨雪。
不要过分憧憬爱情的美,不要过分夸大失恋的悲。就这样的心理,就好。
08
父母的这些小心思
为人父母,谁都渴望与子女的距离短些,但随着儿女的成长,属于你们的天空肯定会越来越广阔,与父母的空间距离与时间距离也肯定会越来越远。做父母的,当然特别在乎自己到底能够占据儿女多大的天空位置!
因为,父母的天空与儿女的天空恰恰相反——随着一天天老去而变得愈来愈小。我凡人百姓,同样拥有大众情怀,同样在乎你是否常在身边。儿子,父母的心,你是否读得懂?
09
永远不要去计较得失
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得意,也不可能永远失意,得意时,你要清醒,这个世界上有太多比自己厉害的人,要记得自己的渺小;失意时,不退缩,坚持下去:过去是怎样走过来的,现在就怎样走过去。
10
家,是你最温暖的港湾
亲人是缘分,这辈子,即使无法与你一路伴行,但在风雨交加的时候,总会想着为你遮风挡雨一程!即使无能与你一路并肩作战,但在艰难险阻的时候,总会想着与你一同分担苦痛!
这辈子,无论我们和你会相处多久,也请好好珍惜共聚的时光。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为什么孩子不愿意跟你说话了?
“为什么孩子不愿意跟我说话了呢?”现在不少家长都喜欢说这样一句话。
大多数的孩子成长到某一个阶段,会喜欢和同学在一起,而对父母的说教感到不耐烦,不愿意和父母沟通。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同龄的孩子说的话简单易懂,不会讲些大道理;而老师、父母总是喜欢说些指责他们的话,所以无形的压力一天比一天重,以后也就敬而远之了!
做孩子们的良师益友,不是一件难事。
试着用他们能懂的简单道理,教他们明辨是非就对了。孩子的理解力有限,我们应该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的想法,以他能接受的方式告诉他。
一般家长工作都非常忙,而查阅这方面的资料需要大量的时间,那么,下面几个要领也许有帮助,不妨一试!
(一)以委婉的方式取得认同:
孩子回来,如果有异于平时的举动,这时,父母可以间接方式询问,让孩子说出心事。倘若孩子不肯说,不妨写便条、书信婉转了解,避免正面冲突、动不动就责备孩子,千万不要强迫孩子把情况告诉你。等了解情况后,父母再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时可以引述过去的经验,或对他说:“我了解你的心情,我以前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当时我是这么解决的……”这样才能让孩子认同你的看法、想法。
(二)以同情和理解的态度接纳孩子:
孩子有时会和父母商量,希望父母同意让他参加某些活动,这是父母要放下架子,和孩子站在对等的立场,为他解决问题;千万不要以强制的手段,或断然拒绝,毫不考虑她的感受。不要想当然地命令他怎么做。要知道:孩子也有自尊心,希望你接纳他的看法和想法。
(三)让孩子明确地知道你的想法:
看到孩子做错了一件事,或听到孩子说错了一句话,父母通常会生气地斥责。但是,这样的效果反而不好,会引来孩子强烈的逆反心理。倘若你改变了口气,对孩子说:“听着,只要给我三分钟就可以了。”“我只说一分钟,好吗?”撤除他的防卫线,然后告诉他:“如果你可以不要……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刚刚讲的那句话……你不会让我失望,对不对?”尊重的态度、和缓的语气、同等的地位,孩子会感觉到他被期待、被尊重,也会下定决心改正偏差行为。
其实,孩子不是不愿意把心事告诉家长和老师,只是担心会“惹”来责骂。因为没有掌握交流方法,家长和和老师往往丧失了很多与孩子们“交心”的好机会。
以上的三种方法,建议家长和老师可以试一试!
育儿观念:当孩子跟你说“我不会”,怎么办?
我们和孩子一起玩,你让他他画画,他说不会;让他折飞机,他也说不会……
“我不会!”孩子经常这样说来解释自己不能完成的任务,是孩子真的不会吗?还是孩子懒惰?不愿意去做?我们要仔细分析一下再做结论。
有些心急的妈妈听到孩子这样说就会大包大揽,把该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全部承担下来,直到有一天,她总结的说:这个孩子什么也不愿意自己做!
其实不是这个样子的!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孩子为什么爱说:“我不会”呢?
一、真的是能力达不到,不会做
你已经给3岁的童童讲了许多遍小红帽的故事了,今天童童还是缠着你讲故事,你说:“那你给妈妈讲一遍吧!我都给你讲好几遍了!”童童不同意的说:“我不会!妈妈讲!”。怎么办?
不要责怪孩子不会讲,3岁孩子是语言发展的高峰期,虽然他们已经具备了简单表达自己的语言能力,但是有些孩子还不能连贯得来讲故事。尤其是有许多家长是读书讲的,语言会更流畅,他们还没有这个能力,所以孩子要反复听家长讲,然后他们再不断积累。
建议家长在给孩子读了五遍以上的故事时,有意的把故事中的名词空出来,让孩子填充,这样孩子会觉得简单,然后又有兴趣。慢慢的家长再增加难度,直到帮助孩子复述故事,这样孩子就觉得不难了。
二、缺乏自信
家里来了客人,妈妈让爱唱歌的妞妞给大家唱个歌,妞妞却躲在姥姥怀里不肯唱,最后红着脸说:“我不会!”怎么办?
首先在众人面前表演是要有足够的自信心,当孩子还有准备好,或是信心不足的情况下我们最好不要强迫孩子。因为这个时候大家都在看着他,他们会感觉倍受注目,而变得紧张。
如果孩子喜欢表演,家长可以和孩子精心挑选一个小节目,在家里练习好。当有场合需要表演时,一定要征求孩子的意见,并且不要强迫孩子,要多鼓励他。即使是表演得不好或是没有完全表演完我们都要肯定孩子的表演,因为孩子的自信心是靠大人的肯定得来的。
三、孩子不喜欢做这件事,以不会为借口
妈妈在擦地,地中间摆着牛牛玩的积木,妈妈喊:“牛牛,把你的玩具收了!妈妈要擦地!”牛牛这时正在津津有味地看动画片呢,敷衍的说了一句:“我不会!你帮我收吧!”怎么办?
当遇到这种情况家长首先要分析一下孩子是不是一定要做这件事情,比如上面例子就是需要牛牛自己做的,是习惯的养成,因为他自己玩的玩具一定要自己收拾才对。他说不会是不想现在放下电视而去收拾,不要让孩子的借口成功!
但是如果换成家长希望孩子学习的某种知识,比如识字、英文等等,我还是建议尊重孩子的兴趣,等孩子有兴趣了再学也不迟。
分析过孩子是要自己做的事情后,我们再看看他在干什么?上面的例子是牛牛在看动画片,我建议妈妈把积木给他留着,并通知牛牛:“请你自己收拾好玩具,如果现在你看电视,可以等动画片演完再收拾好!”
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要尽可能让孩子自己做,即使是我们可以很轻易帮他做也不要去做,因为孩子其实都是可以自己照顾自己的,只是他们需要有一个好的习惯,一个人要独立面对社会就是从自己照顾自己开始的!
不要让“我不会”成为孩子懒惰、推卸责任的借口!
不要自作主张认为你的孩子可以做什么事情了,孩子能不能做我们都不知道,也许他可以,也许他还没有能力。没关系,我们一定要鼓励孩子大胆的去尝试,只要他去做了,就离成功近一步了,即使失败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不要轻易相信孩子说的“我不会!”要鼓励孩子大胆去尝试!
育儿知识:当孩子跟你说“我不会”,怎么办?
我们和孩子一起玩,你让他他画画,他说不会;让他折飞机,他也说不会……
“我不会!”孩子经常这样说来解释自己不能完成的任务,是孩子真的不会吗?还是孩子懒惰?不愿意去做?我们要仔细分析一下再做结论。
有些心急的妈妈听到孩子这样说就会大包大揽,把该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全部承担下来,直到有一天,她总结的说:这个孩子什么也不愿意自己做!
其实不是这个样子的!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孩子为什么爱说:“我不会”呢?
一、真的是能力达不到,不会做
你已经给3岁的童童讲了许多遍小红帽的故事了,今天童童还是缠着你讲故事,你说:“那你给妈妈讲一遍吧!我都给你讲好几遍了!”童童不同意的说:“我不会!妈妈讲!”。怎么办?
不要责怪孩子不会讲,3岁孩子是语言发展的高峰期,虽然他们已经具备了简单表达自己的语言能力,但是有些孩子还不能连贯得来讲故事。尤其是有许多家长是读书讲的,语言会更流畅,他们还没有这个能力,所以孩子要反复听家长讲,然后他们再不断积累。
建议家长在给孩子读了五遍以上的故事时,有意的把故事中的名词空出来,让孩子填充,这样孩子会觉得简单,然后又有兴趣。慢慢的家长再增加难度,直到帮助孩子复述故事,这样孩子就觉得不难了。
二、缺乏自信
家里来了客人,妈妈让爱唱歌的妞妞给大家唱个歌,妞妞却躲在姥姥怀里不肯唱,最后红着脸说:“我不会!”怎么办?
首先在众人面前表演是要有足够的自信心,当孩子还有准备好,或是信心不足的情况下我们最好不要强迫孩子。因为这个时候大家都在看着他,他们会感觉倍受注目,而变得紧张。
如果孩子喜欢表演,家长可以和孩子精心挑选一个小节目,在家里练习好。当有场合需要表演时,一定要征求孩子的意见,并且不要强迫孩子,要多鼓励他。即使是表演得不好或是没有完全表演完我们都要肯定孩子的表演,因为孩子的自信心是靠大人的肯定得来的。
三、孩子不喜欢做这件事,以不会为借口
妈妈在擦地,地中间摆着牛牛玩的积木,妈妈喊:“牛牛,把你的玩具收了!妈妈要擦地!”牛牛这时正在津津有味地看动画片呢,敷衍的说了一句:“我不会!你帮我收吧!”怎么办?
当遇到这种情况家长首先要分析一下孩子是不是一定要做这件事情,比如上面例子就是需要牛牛自己做的,是习惯的养成,因为他自己玩的玩具一定要自己收拾才对。他说不会是不想现在放下电视而去收拾,不要让孩子的借口成功!
但是如果换成家长希望孩子学习的某种知识,比如识字、英文等等,我还是建议尊重孩子的兴趣,等孩子有兴趣了再学也不迟。
分析过孩子是要自己做的事情后,我们再看看他在干什么?上面的例子是牛牛在看动画片,我建议妈妈把积木给他留着,并通知牛牛:“请你自己收拾好玩具,如果现在你看电视,可以等动画片演完再收拾好!”
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要尽可能让孩子自己做,即使是我们可以很轻易帮他做也不要去做,因为孩子其实都是可以自己照顾自己的,只是他们需要有一个好的习惯,一个人要独立面对社会就是从自己照顾自己开始的!
不要让“我不会”成为孩子懒惰、推卸责任的借口!
不要自作主张认为你的孩子可以做什么事情了,孩子能不能做我们都不知道,也许他可以,也许他还没有能力。没关系,我们一定要鼓励孩子大胆的去尝试,只要他去做了,就离成功近一步了,即使失败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不要轻易相信孩子说的“我不会!”要鼓励孩子大胆去尝试!
妈妈,我以为你没有梦想
那天偶然看到嘉倩的那篇《我本来以为你没有梦想》。当时只是匆匆看了两行就关掉了。今天忽然想起那篇文章,于是准备转发给老妈。
按下“发送”之前又仔细看了一遍,却发现这篇文章的每一行都让我共鸣至深,以至于让我哭个不停。里面的很多情节,仿佛就是在说我的母亲。
大约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吧。
想起昨天跟你打电话,你说起最近眼睛总是跳,每一次眼睛跳都会很担心我,怕我有什么事情发生。你对我说,你可千万要注意安全啊。“我每当有心情不好的事情,都会想想你,想到你就开心很多,所以你一定要好好的啊。”
当时听到这句话忍不住鼻子一酸,虽然嘴上只是笑着说“我一直宅在家里复习考试呢,能有什么事情呀”
18岁那年离开家,飞到地球的另一边。你一夜没睡,只是为了等我着陆后给你打电话。之后的每一次旅行,不管是美国的东西海岸还是欧洲的大小城市,你总是会笨拙的把我的飞行日期记录在日历上,还会反复问我是不是计算进去了时差。
每 到一个地方我都要想方设法先给你打电话,因为我知道,每当我到一个新的地方,你总是在几千里外替我揪心。每到一个地方我都会寄一张名信片给你,因为我希望 可以让你看到我所看到的城市和风景。可是你真正在意的,并不是那些明信片上是你曾经想去的地方,而只是我是否平安,是否快乐。
你虽然很少跟我说起,可是你却总是跟爸爸说,每次想到我18岁时候就一个人拖着N个行李箱飞到离你那么远的地方,你就心疼的想掉眼泪。可是你又愿意成全我的梦想,愿意让我去飞。
你偶尔会自责的说“要是当时我和爸爸没有从美国回来就好了,这样你在美国就有一个家了,就不是自己一个人。”可是我知道,那个时候的你还是一腔热血,梦想着回去“建设祖国”。
每次回家,你都会早早的开始倒计时期盼着我回去,早早准备好我喜欢吃的各种零食和食物。你最喜欢和我逛街。虽然总是抱怨我不在家没有人陪你逛街,而每次我回去和我逛街的时候,买的东西却都是给我的。
每当我看到什么漂亮的衣服而犹豫不绝的时候,你肯定会说,“喜欢么?喜欢就买呗。”完全不在意价钱。而给你自己买衣服的时候,却又总是会因为价钱而斟酌再三,而我用同样的话鼓励你,你却还是犹犹豫豫。
你兴冲冲的告诉我朋友送你一套特别好看的瓷器,“等你结婚时候我给你背到美国去哟”。我就笑话你说我这里什么买不到,“你留给老弟结婚好啦”。而你却还是会为我积攒各种我可能喜欢的小玩意大玩意,堆在我房间里或者壁橱里,让我回去后看到哭笑不得。
每天都会给你打电话。你喜欢跟我聊天,喜欢听我兴高采烈的说今天又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发生,却又会生怕耽误了我的时间,不停的在挂电话的时候嘱咐“忙的话就不聊了,我只要听到你的声音知道你挺好的就行了。”
每当我跟你说我今天尝试了某个新的菜谱,你都会很开心的说,“好呀等我去看你你做给我吃。”或者每当我抱怨不知道做什么饭菜好,你又会说“等我去给你做饭吧!”
你总是担心我辛苦。小时候总是告诉我要做最好的自己,要独立,要不倚靠任何人,要尽力做到自己能做到的最完美。可是长大后你对我的要求却越来越松。“不要太辛苦了啊。”“学习不要太累了啊”,“成绩大差不差就行了,好好吃饭好好锻炼身体好好睡觉才是最重要的”。
你关心我的体重和我睡觉的时间,却不太在意我的考试分数。而每当我跟你撒娇说我不想干活的时候,你总是轻松无比的说,“回家来呗,爸妈养你”。
之前在学心脏生理和解剖的时候,每天都会兴奋无比的跟你讲我今天学到的东西。我兴奋,是因为我忽然觉得自己和你是一样的,明白了你每天工作的内容。而你,则常常会羡慕万分的说“啊,如果我们当时也能这样学就好了”。
我说我想做一个心内科医生,你的第一反应是,“不要做心内科,太累太难太辛苦了。”可是却又会很高兴的说,“不过那样也许过不了多久我就要请教你啦!”那一刻我忽然觉得很幸福——因为不仅可以做你的女儿,你的朋友,还可以做你的学生,你的同事。
每 年你都会把我给你的生日礼物、新年礼物、母亲节礼物之类的收藏在一起。今年太忙了,于是只是寄给你一张贺卡和一张自己穿白大褂的照片。心里是满存歉意的 ——因为甚至没有为你的生日准备一个更好一点的礼物。而你却把它看的极为珍贵。你把那张照片带到办公室——我知道,你和爸爸一直都为你们的一对儿女骄傲, 把我们当作你们最珍贵的财产。而自己,又何尝不是时时为你们而骄傲而感恩呢。
“我本来以为你没有梦想”——其实直到现在,我也并不知道你们的“梦想”是什么。
我知道你报考大学的时候曾经想要去做一个地质学家或者一个考古学家。但是在那个时代,你们的大学志愿是老师替你们报的,于是你就“莫名其妙”的进了医学院。
忽 然有一天,我发现我对你的了解其实太少太少。我也许知道你童年的故事,知道你恋爱的故事,知道你还是一个大学生时候喜欢沿着青岛的街道跑步,知道你直到结 婚后才学着做饭,知道你年轻的时候很聪明很要强,知道你的成绩是你们班第一,还引来很多男孩子的仰慕——但是我不知道你的梦想。
上次回家的时候,偷偷翻你们的老相册,偷偷把十几张你们大学时候的照片拿到美国来。常常忍不住翻看他们。其实很难意识到,你们曾经那么年轻,那么意气风发,那么美丽。
你会穿着好看的格子裙子格子衬衫,白色的丝袜,跟闺密一起靠在窗台看书。你跟爸爸倚靠在一起,他的手轻轻的拢着你的肩膀,笑的那么甜蜜而满足。
还记得高三时候,第一次看到一张爸爸抱着不到一岁的我坐在田野的照片。那似乎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年轻的爸爸是那么那么的帅气,笑容是那么的温暖而明媚。那时候的他比现在的我大不了太多,脸上分明还有着一丝孩气,眼神中却又充满着慢慢的温柔和爱意。
那次看到那张照片哭了很久——因为第一次意识到,是我,偷走了你们的青春。
你们其实也有过自己的梦想和理想。记得大学时候,有次回家,一边散步一边探讨起“梦想”的问题。我还很惊讶的反问你,“你就没有一点什么理想么?”你回答说“我的理想就是全家人都健康平安,你跟老弟过的好过的开心呀。”我还不屑一顾说“这算什么理想。”
—— 我本来以为你没有梦想。其实你有的,只是慢慢,你把它转移到了我的身上。但是你从来没有想要我去实现什么,因为我的快乐健康平安本身,就是你的梦想。你和 爸爸就像是两台高度同步高强度运转的机器,不停的工作着,只是为了给我和弟弟提供最好的条件,让我们能够实现我们的梦想,让我们去我们想去的地方,过我们 想过的生活。
而我,却一直以为你没有梦想。
育儿心得:宝贝,妈妈有话对你说
育儿心得:宝贝,妈妈有话对你说
亲爱的宝贝,时光飞逝,转眼你已经开始了中班的学习生活。在幼儿园里度过了一年的小班时光。看着你的成长变化,妈妈的心被幸福紧紧包围着。我的宝贝,妈妈一直用欣赏的眼光,体味着与你共同成长的每一天。你是那么的独一无二!希望妈妈笨拙的文字,可以记录你成长的些许点滴,那些饱蘸幸福的美好回忆!
曾经你是一个不爱吃饭的小家伙,准确的说,应该是吃饭不认真的小家伙。为此妈妈伤透了脑筋。在家里,小家伙吃饭不认真的时候,都会有外婆冲过来喂,喂了也不好好吃,一顿饭要吃好久。穿衣服就更是外婆统统代劳。对此,妈妈真是伤透脑筋,却无能为力。
但是自从中班开学了,妈妈惊喜的发现,我的宝贝有了惊人的变化:吃饭比以前快多了,而且可以比较专一的吃完一餐饭。惊奇,更是惊喜!直到幼儿园组织开家长会,我才知道了这其中的秘密。原来外婆在老师的指导下,每天鼓励小家伙做事情计时间。今天一定比昨天有进步,明天一定要比今天有进步。哦,原来是这样啊!小家伙慢慢变得有时间观念了,动作比以前快了,独立性也强了!真的好开心哦!
在中班,惊喜还有更多。有一天,宝贝兴致勃勃的说:妈妈,老师教我们功夫了!然后有模有样的做起了学校里学来的操!太可爱了!太高兴了!宝贝喜欢看一些有打斗场面的动画片。有时候也学着动画片里的样子,打打杀杀的。我还曾经担心孩子这样下去,会不会有暴力倾向。还是幼儿园考虑的周到,既让孩子强身健体,又满足了孩子们的模仿好动的特点。我对学校里教授练习的这套操,真是太感谢了!我的宝贝,你可以经常练习了!加油哦,把身体练的壮壮的,棒棒的!!
前些天,有一次妈妈说,这个事情妈妈不会做。结果宝贝小大人似的说,没关系的,妈妈,你尝试一下,错了不要紧。我惊喜的看着你,我的宝贝,你是真的长大了!宝贝的变化,经常是让人意想不到的,让妈妈惊喜不断。凡此种种,我真心发自肺腑的感谢老师,让你一个调皮任性的小家伙,越来越懂事,越来越独立,越来越进步!
慢慢的,妈妈也认识到了,要做一个好妈妈,同样是要认真学习,深刻体会的。孩子成长的过程,更是我学习做一个好妈妈的的过程。从妈妈的点滴改变,看到了你的更大程度的改变,妈妈是幸福的,妈妈是欣慰的,更是庆幸的!
通过学习《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后,妈妈一直都是用一种欣赏的眼光来看你。在我的眼里,你是那么的优秀,那么的有才华!小小的你,有着极强的记忆力,出众的组织领导能力,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凡事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做事专一。我的宝贝,你记得那天你在家里唱歌,妈妈给你开家庭演唱会的情景吗?气氛多活跃呀,你唱的多开心啊!你还记得吗,妈妈在哄你睡觉时,只给你念了两遍“游子吟”,第二天就已经完全会背了,妈妈的心啊,已经不能用幸福来形容了!一根大葱,能有几种联想呢?举重,骑马,拐棍,单筒望远镜,金箍棒,吹喇叭!吃惊,震惊!
我的宝贝,你是这么优秀,这么有潜力,妈妈不能一直把你护在翅膀下面。你应该属于更大的舞台,更广阔的天空!妈妈现在终于明白了,对你的教育或者说培养,不能粗放型的,不能太过去技能化,要培养你的独特的个性,从小的一个良好品格。你就像一匹驰骋的小马驹,妈妈要给你的是奔跑的方向,和广阔的草原,而不是缰绳和羁绊。妈妈要跟你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我们互相加油,互相鼓励好吗?
妈妈和爸爸对你的期待很高。但不是要求你将来要多么的功成名就,多么富有。我只要我的孩子,能够生活的快乐,过你想过的生活,能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做一个平凡而纯粹的人!我的孩子,你慢慢长大了,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展开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妈妈不能每时每刻陪在你身边,你要学会承担!但是,妈妈的心,是会永远随你走天涯。就像妈妈教你背的那首“游子吟”。妈妈能为你做的,只有,扶上马,送一程。接下来的路,要靠你自己走。
我的宝贝,让妈妈跟你一起成长,这是妈妈此生最大的幸福。
谢谢你,我的宝贝,我的天使!
育儿心得:妈妈,你说话还算不算数
清早起来,心情并没有因为昨天给Z老师打电话轻松起来,而是为昨晚临睡前和鼎儿的一番话再次燃起了怒火,原本想着就这样期待着老师解决问题吧!可是搂着鼎儿问:“新来的X老师除了搡你之外,还对你做过什么?”鼎儿说:“她还捏过我的脸。”闻言,我心里一惊,说:“怎么捏的?你在妈妈的脸上试试。”鼎儿说:“妈妈,有点疼,你不害怕吗?”我说:“不害怕,你捏吧!”鼎儿伸手在我的脸上拽了一下,生疼,我问:“老师是这样捏的你吗?”鼎儿说:“这是轻的。”我继续问:“还有重的吗?”鼎儿说:“有,重的时候,老师是这样往两边扭。”我问他为什么要扭脸?鼎儿说:“我做作业的时候比别的小朋友慢,我正准备做的时候,她就过来了,就捏我的脸。”我的心一下就被扯疼了,鼎儿又说:“老师还打过我的头。”我突然不敢问了,鼎儿说:“老师觉得我调皮就打我的头。”眼前再次浮现那个见习老师五大三粗的身影,再次浮现她难看的表情,我问鼎儿:“有谁看见了?”鼎儿说了几个小朋友的名字,我摸着他的小脑袋说:“这些事情你怎么不给我说呢?”鼎儿说:“给你讲有啥用?她还是得那么做。”他无奈的语气中透出了对我的失望?我听出来的就是这样的情绪,一时间内心翻腾的不知是何等滋味,我对鼎儿说:“放心,明天早上爸爸和妈妈一起去送你,妈妈一定告诉她不许再动你的脸。”鼎儿忽然贴紧了我说:“妈妈,明天你就去说吗?”我重重的“嗯”了一声,三年了,我没有给老师找过任何麻烦,可是这次我真的不能再继续隐忍了,因为我突然意识到这真的不是涵养问题,而是懦弱!
早上起来,我实在难以忍受内心的憋屈,给Z老师发过去信息,告诉她,如果她们很为难,那么我自己去园长那里说,如果园长那里也为难,我就去教育局,总会有解决的办法。等我上完一节课准备送鼎儿的时候,接到了鼎儿现任班主任T老师(就是那个把鼎儿锁起来的年轻老师)的电话,她说Z老师给她看了我发的信息,她问那个见习老师了,说她没有捏鼎儿的脸,如果没有这个电话,我想自己还能稍微平和些,可是当我听到她如此一说时,内心的愤怒瞬间就爆发了,我回敬道:“我相信我的孩子,他不会撒谎的,你可以问问他周围的小朋友,你们要是觉得为难,我去找园长,我还是那句话,等你当了妈妈,我所有的感受你都会懂!我现在送鼎儿去。”鼎爸早早等着,我们一起牵着鼎儿的手往外走,小子忽然停下脚步问:“妈妈,你说话还算不算数?”我看着小子,他满脸的期待说:“就是你说要给X老师说不要让她捏我的脸。”我点点头说:“当然算数,就算妈妈见不到她,也会让Z老师给她说的,要是她再敢动你的脸,妈妈来处理,你放心!有任何问题都要给爸爸妈妈讲,这样我们才能帮你,相信妈妈,妈妈一定能保护你!”鼎儿很开心的笑了,他一直紧紧的拉着我的手,到了教室门口,遇见了匆忙下楼的T老师,鼎儿喊了她一声,我们便上了楼,鼎爸要求自己跟那个老师说,但,Z老师拦下了,她说:“你们别去找她了,找她也没有用,你们相信我,我来处理,今天一定找园长说,把她调到别的班去。”
Z老师把我们带到隔壁孩子的寝室,说了很多,包括鼎儿的优点,还有很多表示歉意的话,虽然我觉得这些来得太晚了,但我依然选择了让她处理这件事儿。Z老师婉转提及我在电话中对T老师的态度有些生硬,我再次告诉Z老师:“我只是以一个过来人的经验提醒她,没有别的意思,既然鼎儿敢这么坚决的让我们来当面给那个老师说不要捏他的脸,那这肯定不是谎话我相信孩子,可是她打电话却说那个老师说没有,你们可以选择相信老师,但我相信自己的孩子!”Z老师说:“是的,我们都该相信孩子,他既然说出来了,一定是出现了问题,我们一定会好好处理的,咱们三年都挺友好的,还剩一个月我不希望因为这件事儿闹的不愉快,以后我的孩子上学我也想开开心心的见到你对吧?”她说了很多,我也明确告诉她,我不是因为这一件事儿纠结生气,而是许多事情堆积在一起,觉得没有必要再去谦让了,否则我对不起孩子的那份信任,老师表示理解。
T老师发信息说她感到难过,这三年她们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我们的孩子,却因为一个见习老师被否定一切。我一时觉得她真的是太不成熟了,一周前,她刚刚把鼎儿锁在教室,丢在窗台,居然没有觉得不妥,还认为我们是因为这一件事儿否定她们所做的一切。于是,我给她发了一条长长的信息,把从去年开始我觉得她们处理的不妥当的地方都指了出来,包括鼎儿的嘴巴被打,她们的不公平做法,包括老师对孩子一再的否定,包括她们对安全课后遗症的不妥处理,包括她把鼎儿锁到教室里放到窗台上……我不想揭那个对她和我而言都是难以忍受的伤疤,可我更无法忍受她的避重就轻,怎么可以把我的抗议归咎于对一个见习老师?我明确告诉她,失望是一点点堆积起来的,这件事只不过是个导火索,让我清楚的看到自己该起来维护孩子的利益了。这个时候,真的已经没有必要再去顾忌什么面子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才是第一位的!
下午接园的时候,我没有再见到那个另类的见习老师,希望自此再不要见到她出现在鼎儿的教室中,也希望经历了这一连串的事情之后,能够换来孩子们的安宁。我特意给昨天大声说出鼎儿委屈的HY打了个电话表示感谢,他妈妈说老师把俩孩子调开了,我不知道为什么,只是知道从此鼎儿更得靠自己了,这方面我还是得继续教,否则他永远不懂得勇敢的说出自己的不满,这事儿估计需要些时间。都说孩子在逆境中成长会更加的茁壮,可是这个过程又是多么的煎熬啊!这次,我们不能说自己胜利了,但我懂得了,孩子的幼小心灵还是需要父母去呵护,别人并非都值得依托……
还在跟孩子说不要跟陌生人说话?
许多父母都会告诫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但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和陌生人有所接触对儿童发展是有益的。所以对父母来说,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在什么情况下该如何与陌生人互动。
为此,今天为父母们找到了以下平衡的建议:
1、让孩子知道,谁是可以相信的成年人。
告诉孩子,如果一个陌生人走过来,说要给他/她一些小零食,或者要求帮助(比如寻找走失的狗之类的),必须大声地拒绝,并且马上跑开。另外,绝对不可以上陌生人的车。
2、教会孩子,要根据人们的行动来判断他人,而不是外貌。
3、有一点可能很重要:教会孩子相信他们的本能。告诉他们如果感到不对劲,就算说不上来为什么,也要马上跑开。
教会孩子,当他们觉得自己身处危险之中,可以摔东西、尖叫等等。如果有陌生人试图强迫他们,要大叫“救命!我不认识你!”或者“救命!这不是我爸爸!”。
4、尽量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无论是出去玩还是去上学都最好能找到一个同伴。
5、找到“安全地带”。
带孩子出去的时候,把那些紧急情况下他可以寻求帮助的地方告诉他,比如警察岗亭或者消防站,让孩子明白如果发生意外,哪里可以求助。教会孩子不要去“危险地带”,比如黑暗小巷子、茂密的丛林等。
6、如果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该怎么办?
告诉他去找穿制服的人,比如警察、保安。如果附近没有穿制服的人,或者带着孩子的人。
最后,仍然要提醒他们相信本能:如果他们感到不太喜欢眼前这个人,那就跑开去找别人。
另外:
父母们不太可能每时每刻都保护自己的孩子不受陌生人伤害。因此,我们需要教会孩子,面对陌生人的时候到底应该怎么做。并且告诉孩子们,在别人越界的时候,他们该做什么。
教师心得:老师,我想跟你说句话
老师,我想跟你说句话
小朋友要去洗手了,闻一走到我跟前说:“老师,我跟你说句话行吗?”“好啊!”我一边看着小朋友洗手,一边听着她说。可是,还没等闻一说完,陆续又来了几个小朋友,都想跟我说句话。结果,你一言,我一语,教室里的秩序一下子打乱了。看到这种情景,我马上打断他们说:“沛文可能也有话要对老师说,但是她就知道先洗手、喝水再来找我。你们能像她一样吗?”孩子们听了我的话,都悄悄地离开了。但是我从他们的表情中明显地看到了无奈,有的孩子还小声嘟囔:“真没意思。”
尽管我利用榜样的力量平息了即将出现的混乱局面,但孩子的反应却跟我敲响了警钟。作为老师,我们有时习惯了用固有的思维定势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和需要。中办幼儿已经在幼儿园生活了一年,与教师和小朋友都建立了比较亲密的关系,自身的知识经验也丰富了许多,因此,特别西化与他人交流。孩子西化亲近老师,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老师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了孩子倾诉的对象。但老师主要是面向全体幼儿的,很难照顾到每个孩子的需求。孩子又总是搞不清什么嗜好该说,什么是毫不该说。
我意识到孩子能够与教师主动交流是一件非常值得鼓励的事情。于是,我和孩子一起商讨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你们找老师说话,我感到很高兴,但现在是洗手、喝水实践,都围着老师说话,洗手、喝水的事情该怎么办呢?”孩子们马上议论起来,有的说洗完手、喝完水再找老师说话,有的说游戏的时间再找老师说话,还有的说户外活动的时候也可以找老师说话。我用赞许的口吻说:“你们想的办法真好,那现在我们就来试试看,好吗?”“好!”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之后,我又对平时的工作进行了反思,发现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有许多时间没有充分利用,完全可以用来进行师生间的交流。比如,造成孩子们陆续来元,比较分散,新鲜的事情又多,教师可以和孩子进行充分的交谈。还可以请孩子把自己要喝老师分享的事情用绘画的形式放进“我和老师说句悄悄话”中,通过另一种形式和孩子进行交流。户外分散活动的时间是孩子们最无拘无束的时候,他们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交流的内容自然也就变得更加广泛了。还有生活环节中的过度,教师主动与孩子交流,倾听孩子的诉说,也能更好的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
看,和孩子一起发现问题、探讨解决办法,孩子们受到了锻炼的同时还能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对解决问题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是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