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习惯:培养宝宝养成一个好的刷牙习惯
发布时间:2021-01-23 幼儿好习惯故事 幼儿园好习惯说课稿 幼儿一个具体的活动设计方案整理了行为习惯:培养宝宝养成一个好的刷牙习惯,希望对新手爸妈对早期孩子正确教育引导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很多妈妈都非常重视孩子的口腔清洁问题,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教给他饭前饭后刷牙漱口,这种做法是非常值得表扬的,
如果你想要让宝宝拥有一副好牙齿,同时保持口腔清洁的话,就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口腔的清洁主要就是依靠刷牙来完成的,所以爸爸妈妈应该怎么样指导孩子养成刷牙的习惯呢?
我们可以三步走:
第一阶段
在宝宝的第一颗牙齿出现以后,差不多是5、6个月时,爸爸妈妈就可以开始给宝宝刷牙了。不过刷牙的时候还不需要使用牙刷,爸爸妈妈可以用干净的湿纱布包裹自己的食指来擦拭宝宝的牙齿,把一些附着物擦拭掉。
第二阶段
到宝宝18个月时,可以用牙刷来给宝宝刷牙(购买牙刷的时候要注意买一些头小,刷毛软而圆,不会伤及牙齿及牙床的牙刷),一天两次,让宝宝在水池前,然后爸爸妈妈站在后面,抱住他的头,让他的头向后,在看到宝宝口腔结构的情况下给宝宝刷牙。
另外,在你刷牙的时候也可以让宝宝看着,让他模仿你刷牙的样子。
第三阶段
孩子2岁时就可以自己刷牙了,爸爸妈妈在教给孩子正确的刷牙方法后,要在孩子的身边看着他,指导他正确地刷牙。
另外,孩子有乳牙完全长成时,最好是每隔半年的时间就带孩子去检查一下。牙医能够帮助孩子预防蛀牙,在发现问题时也可以第一时间解决。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培养宝宝良好的睡眠习惯
(一)按时睡觉:在宝宝入睡前0.5~1小时,应让宝宝安静下来,不看刺激性的电视节目,不讲紧张可怕的故事,也不玩新玩具。晚上入睡前要洗脸、洗脚、洗屁股。睡前让孩子排空小便。脱下的衣服应整齐地放在相应的地方,要按时上床、起床。逐步形成按时主动上床、起床的习惯。
(二)自然入睡:宝宝上床后,晚上要关上灯;白天可拉上窗帘,使室内光线稍暗些。
宝宝入睡后,成人不必摄手摄脚。习惯在过于安静的环境中睡眠的宝宝容易惊醒。只要不突然发出大的声响,如“砰”的关门声或金属器皿掉在地上的声音即可。要培养宝宝上床后不说话、不拍不摇、不搂不抱、自动躺下、很快入睡、醒来后不哭闹的好习惯。并让宝宝养成不蒙头、不含奶头、不咬被角、不吮手指,不把玩具放在床上或抱玩具入睡以及不把衣裤放在床上的好习惯。对不能自动入睡的孩子要给以语言爱抚,但决不迁就,要让宝宝依靠自己的力量调节自己入睡前的状态。不要用粗暴强制、吓唬的办法让孩子入睡。有的宝宝怕黑夜,可在床头安一个台灯,教会宝宝开关,使他能控制黑夜,有利于宝宝安然入睡。
(三)睡姿舒适:1岁以后的宝宝已形成了自己的入睡姿势,要尊重宝宝的睡姿,只要宝宝睡得舒适,无论仰卧、俯卧、侧卧都是可以的。如果宝宝晚上刚喝完奶就要接着睡,宜采取右侧卧位,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若宝宝睡的时间较长,可以帮他变换姿势。
(四)睡眠不安的处理:有的宝宝夜里睡眠不安、易惊醒、哭闹,父母便立刻将其抱起来又拍又哄,让其再度入睡,结果宝宝很快习惯于这种在父母怀里睡眠的情况,不拍不哄便不再入睡。为此,对偶然出现的半夜哭闹,要查明原因。如白天是否受了委屈,听了惊险的故事,睡前是否吃得过饱,或饥饿、口渴,尿床、内衣太紧、太硬以致躯体不适,以及肠道寄生虫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腹痛、呼吸道感染导致的鼻塞等,给予针对性的处理。若无躯体疾病,则应改变其睡眠环境,如让其一个人独睡;对其夜间醒来,父母应克服焦虑情绪,既不宜过分抚弄孩子,也不要烦躁或发脾气,则夜间哭闹可自行纠正过来。
(五)注意事项:
保持被褥清洁,每周最少晒2次,一年最少拆洗3~4次;厚薄应随季节不同及时调换。
卧室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打扫卫生。夏天可开窗睡眠、露天睡眠或在凉棚下睡眠。寒冷季节可打开1~2个通风窗睡眠,宝宝起床前20分钟可关闭窗户以提高室温,防止宝宝穿衣时着凉。
行为习惯:从小就要教会宝宝刷牙
整理了行为习惯:从小就要教会宝宝刷牙,希望对新手爸妈对早期孩子正确教育引导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很多爸爸妈妈认为等到孩子的牙齿长出来以后再进行口腔护理也为时不晚,事实上,在宝宝出生后,爸爸妈妈就要重视起宝宝的口腔护理了。
通常情况下,孩子到了两岁半,20颗乳牙都长出来以后,就应该教导宝宝刷牙;3岁的时候最好就能够让孩子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
刷牙第一可以清洁牙齿、去除牙菌斑;第二还可以按摩牙龈,帮助血液回流,可以改善局部营养和氧的供应,让牙龈能够更好地抵御细菌的侵袭。
那么宝宝刷牙要注意什么呢?
1、宝宝的牙齿随时都会长出来,有一些宝宝在长牙的时候还会出现流口水、烦躁、咬物、擦牙床、摇头晃脑等情况,一般不用特别给宝宝治疗,平时给宝宝补充适当的钙和适量的维生素D,经常带宝宝出去走走就可以了。
2、宝宝在长牙齿的时候还会咬乳头或咬物,吸吮手指等,这是由于宝宝的牙床痒痒。妈妈一定要保证宝宝咬的物品的卫生,防止出现胃肠道疾病。平时最好控制不要让宝宝咬手指,不然会咬的时间长了以后会造成牙齿排列不齐,咬合度不够。
3、孩子在小的时候还没有掌握将刷牙时口内残留的牙膏全部吐出的技巧,因此总是会把牙膏吞到嘴巴里面。
可吞咽的婴儿牙膏就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宝宝,里面有着天然木糖醇、氟化钠等天然成分,不含有任何研磨剂、发泡剂、香料和色素,能够有效地保护牙齿,同时误吞后也不会对宝宝造成什么影响。
4、婴儿可吞咽牙膏可结合手指牙刷来使用,只需要挤一点点牙膏,然后轻刷或涂擦乳牙和牙龈,如果还不会漱口,可以在刷完牙以后拿毛巾轻轻擦拭。当然,使用可吞咽牙膏不是说不用漱口,只是为了防止危害,所以也不要太早使用。
一副好的牙齿对宝宝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爸爸妈妈一定要多加关注,在孩子的牙齿长出来之前就要注意保护。
如何培养宝宝观察好习惯?
生活案例
10个月的丁丁坐在小推车上,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找到一根头发丝。他立刻对这根头发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家伙用小手捏捏头发丝,然后将头发丝捏起放嘴里舔舔,拿出来,将其放在小推车面前的挡板上拍打几下……就这样,丁丁不断地重复着这些动作,一副乐在其中的摸样。在一边擦拭柜子的丁丁妈猛一回头,发现丁丁正往嘴里塞头发丝呢。丁丁妈赶紧掰开他的小嘴,将头发丝拽出来扔了。丁丁嘴里的头发丝被妈妈“抢”走了,立刻不高兴地哭闹起来,那摸样看起来十分伤心。妈妈十分困惑,一根小小的头发丝,他怎么就会喜欢到这种程度呢?
宝贝观察的习惯与生俱来
只要我们稍微留意,类似丁丁这样的行为随时都会发生在我们的宝贝身上。实际上,这就是宝贝观察习惯的萌芽。可以说,宝贝观察的习惯从他一出生就开始养成了,下面这些常见的情景就是最好的说明:
新生儿对人脸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他清醒的时候,不管谁的脸凑近他,他都会好奇地看着这张脸。当妈妈的脸靠近宝贝时,他会显得更为痴迷而充满热情。
随着宝贝的视觉发育成熟,他对周围越来越多的事物产生了兴趣,因此,我们常常会发现他正盯着某个东西“发呆”。
当宝贝小手变得越来越灵活之后,他会拿起他喜欢的某个玩具或者小手触及的其他物品,放在眼前翻过来掉过去地看,并时不时地将这个物品放进嘴里啃啃,在周围的物体上敲敲,或者将这个东西扔到地上,捡起来,继续扔,乐此不疲。
宝贝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一旦换了新的居住环境,他可能就会在夜间哭闹,变得比以往粘人等等。
当身边突然出现一个陌生人的时候,几个月的宝贝就会表现出一种紧张感,显得比较怕生。虽然每个宝贝的表现都不太一样,但是他们都能通过他的身体语言或者表情敏感地表达出一些信息,让成人意识到这个陌生人的来临搅乱了他内心的宁静。
……
所有这些都说明,宝贝对他视力所及的一切都十分敏感。可以说,观察是宝贝赖以生存的一个基本能力,它与生俱来,并不需要我们挖空心思去培养。我们真正需要做的只是保护并且引导他更好地观察,帮助他保持观察的习惯而已。
宝贝观察事物的特别之处
与成人不同,宝贝观察事物会有他的一些特别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全方位地观看事物
物体的任何一个侧面对宝贝来说都是非常神奇的,因此,他会好奇地选择不同的角度去观看一个物体。这就是为什么当他手里抓到一个玩具的时候,他常常会两只手不断地倒过来掉过去地看,相反并不急于以“正确的方式”去玩这个玩具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从不同的侧面观察他的玩具,周围的其他物体,他逐渐整合出了他看到的每个物体的特性。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他才能学会不管站在一个什么样的角度,都能一眼就看出,他眼前的这个物体究竟是什么。
2.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
除了用眼睛看之外,宝贝还有他更多观察事物的绝招。那就是调动其他感觉器官的积极性,从视力之外更好地感知事物。因为有这种需求,一旦他手里拿到某个东西,他就不会仅仅停留于去看这个物品了,他还可能会用小嘴去啃一啃,用鼻子闻闻,用小手拍拍,拿起这个物体在其他地方敲敲打打,把这个物体扔到地上等等,通过这种全方面地感知,宝贝才能更好地了解他接触到的每个物体。
3.对“垃圾”有特别的偏好
如同前面事例中的丁丁一样,几乎每个宝贝都对他视野内发现的一切有着浓厚的兴趣,连那些在我们看来根本就不值得他去探究的小东西,诸如头发丝、小线头、小碎纸片、一片偶尔飘过来的小树叶、一根小得不能再小的小树枝、几粒细沙、一颗烟头……他一样好奇得不行。并且,令很多父母苦恼的是,越是那些看起来不怎么显眼的脏脏的东西,他们似乎越是有着浓厚的兴趣。甚至有的宝贝会在某个阶段着迷地收集类似烟头、花瓣、小石子、枯树枝一类的小东西,根本就不愿意听从父母的训导,固执地将这些东西纳入囊中,时不时摆出来痴迷地研究一番。而且,他们的双眼似乎格外锐利,常常是不经意间扫视一下就能准确地发现目标。
帮助宝贝保持观察习惯的策略
既然宝贝观察事物的习惯与生俱来,为什么越长大,他们对身边的很多事物就会变得越来越淡漠,显得越来越粗心,丧失了观察的良好习惯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错误的教养方式打压了他们这种观察的热情,或者没有对宝贝观察的习惯进行科学的引导。那么怎样才能保持宝贝观察的好习惯呢?
1.尊重宝贝观察的心理需求
实际上,像小石子、枯树枝、沙粒、小线头一类的小东西都是天然的物品,不会给宝贝的健康带来特别的危害。相反,寻找这些小东西、玩弄这些小东西还是锻炼宝贝观察力非常好的一种方式。比如,当宝贝手里握着一个小石子的时候,他可以观察到这个石子不同侧面的形状,它的颜色,质地,粗糙度,它在不同光线背景下的反光,它掉落时在地面滚动的情形,掂在手里的重量等等,这诸多的特性都可以被宝贝轻易地观察到。因此,与其禁止宝贝接触这些东西,不如将他的小手清洗干净,尊重他发现收集这些东西的癖好,满足他的这种心理需求,这对他观察习惯的保持会有更为积极的意义。
2.引导宝贝更为细致地观察
观察的机会随时随地都可以找到。除了尊重宝贝那些特殊的观察的需求之外,我们也可以引导他更为细致地去观察一些事物。如果宝贝喜欢捡拾小石子,我们就可以跟随他的这种兴趣,在外出的时候跟他一起去捡拾小石子:“嘿!看看,我捡到一圆圆的小石子呢!你能找到一个比我这颗还小的小石子吗?”当妈咪和宝贝双眼对视的时候,不妨来上一句:“哈,我看到你眼睛里有一妈咪呢!你看到妈咪眼睛里有什么吗?”转动一下身子,你眼睛里的投影也会跟着改变,于是,这项观察的活动就可以无限地拓展开了。
3.在变化中创造观察的机会
没有比看到有变化的事物更令宝贝兴奋的了。一根小线头或者头发丝,它可以在我们双手的作用下变出无数的形状和花样,永远都不会重样。因此,当宝贝手里捏着一根小线头时,难怪他会对这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东西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了。如同宝贝玩线头或者头发丝的游戏一样,两个或者多个事物组合起来,给某个事物施加一个作用力,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气候条件、在运动过程中观察……许许多多的可能造就了太多观察的机会。如果总是这样引导宝贝去观察,他观察的动力就不会消失,而他观察的习惯也会永久保持下去,自然也就不需要我们在他上学之后苦口婆心地劝说他“你要细心点,要认真观察”之类的话了。
行为习惯:孩子的好习惯要从小培养
整理了行为习惯:孩子的好习惯要从小培养,希望对新手爸妈对早期孩子正确教育引导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习惯的好与坏和孩子以后的人生宽度是有关系的,有一个好习惯的孩子到哪都会受到别人的欢迎,因此,爸爸妈妈不仅要在孩子面前做个好榜样,还要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及时纠正他。尤其是下面的五个好习惯的培养,对孩子未来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1.慷概给予,懂得分享
如果孩子性格非常霸道,不主动把自己的东西分享给别人的话,会少很多的朋友。孩子拓宽自己人际圈,拥有一些好朋友的秘诀是学会分享。学会分享一来能够让孩子交到朋友,二来还能够潜移默化地学会互帮互助的能力与精神。
2.建立自尊自信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要有意识地锻炼孩子与陌生人的交际能力。在孩子有了自信心之后,孩子在大家面前就不会羞涩胆怯,可以和大人们进行交谈,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孩子会因为自信而变得更加勇敢。
当孩子在陌生人面前勇于表现自己的才艺与特长时,家长要及时鼓励与赞美孩子,给孩子增长自信心。
3.谦逊有礼
我们可以这样说,通过一个孩子是不是礼貌能够判断出孩子家庭素质教育的高低。孩子在和别人交流的时候,是否会主动并善于运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请”等礼貌口语用语。平时经常使用一些礼貌用语的话一来能够缓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二来可以让大家的心靠的更近。
4.有良好的卫生习惯
在孩子小的时候,爸爸妈妈要让孩子自己整理衣物与房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果去朋友家做客了,可以让孩子主动帮忙做一点事情。这样可以让孩子养成一种乐于劳动与良好的卫生习惯,也能够帮助孩子身体的发育与成长。
在孩子小的时候,爸爸妈妈还要重视起孩子的性格教育,要通过循循善诱,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习惯。这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
怎样培养孩子刷牙的习惯
如何护理小宝宝的乳牙
小宝宝刚刚长出牙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用纱布给小宝宝清洁牙齿。不过,练牙的小宝宝常常会不客气地咬上一口爸爸妈妈的手指。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爸爸妈妈可以试用指套刷。市场上可以买到专为0~2岁小宝宝设计的牙刷,那是约3厘米长的圆头指套,外侧排列着几排较密的柔软的刷毛。指套用软橡胶制作而成,既不会对宝宝的口腔造成伤害,还可以防咬,可谓是爸爸妈妈的贴心选择。
怎样培养孩子刷牙的习惯
培养孩子刷牙,可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从1岁开始独立漱口
爸爸妈妈可以用指套帮助0~2岁的小宝宝清洁牙齿。孩子长到1岁时,爸爸妈妈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独立漱口,使孩子习惯让水进口而不吞咽的这个特殊程序。
·刷牙手把手
2岁半左右开始,乳牙全部长齐,爸爸妈妈应该认真而耐心地手把手教孩子刷牙,让孩子掌握刷牙的基本动作。并培养刷牙的习惯。
·准备儿童牙膏和牙刷
孩子刚学刷牙时,兴趣会比较浓,爸爸妈妈要趁热打铁,把孩子的兴趣维持下去。可以带孩子选购各种水果味道的儿童牙膏,选择刷头柔软、外型好看的儿童牙刷,提高孩子对刷牙的兴趣。
·做一个牙齿清洁实验
孩子容易对各种有趣的实验现象感兴趣,爸爸妈妈可以到牙医诊所或者新式药店,购买牙菌斑显示剂,和孩子一起做牙齿清洁实验。牙菌斑显示剂是一种无毒并可以吞食的药剂。爸爸妈妈可以用棉花棒蘸药剂,涂擦在孩子的牙齿上,然后让孩子对照镜子观察牙齿的颜色有什么变化。孩子会惊讶地发现,牙齿有牙垢的地方,药剂显现出红色。这样,爸爸妈妈可以检查孩子的牙齿是否清洁,也可以趁机提醒孩子注意牙齿清洁。
·确定全家的刷牙时间
爸爸妈妈如果工作忙,那么可以选择晚上或者周末的某一个时间,带领孩子一起刷牙。让孩子感受到,刷牙并不是对他的特别要求,而是大家都习以为常的事,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
妈妈须知:给孩子刷牙的基本功
在宝宝学会自己刷牙之前,妈妈要为宝宝的牙齿做的事还真不少。不过您会正确地给宝宝刷牙吗?
给孩子刷牙的准备知识
·握牙刷就像握笔
用握笔的手势握牙刷是最适当的。用食指、中指和大拇指轻轻抓住牙刷的柄,用指尖来控制牙刷的方向。手握牙刷柄的部位大约在距牙刷毛1/3或1/2的地方。
·保持牙刷90度角
刷牙时,牙刷毛与牙齿成90度直角。这样,在轻轻刷牙的同时,牙刷毛能够刷进牙齿与牙齿之间的缝隙。
门牙的内侧最难刷,要把牙刷竖起来刷,才能把污垢刷出来。
·刷牙的力度,轻轻地压
给孩子刷牙用力过度,会损伤他幼弱的牙齿和牙床。妈妈可以用牙刷压在自己的手背上试试,如果牙刷毛扩张开了,那就是用力过度了。用牙刷毛在自己手背上摩擦时,如果不觉得痛,那么以同样的力度给孩子刷牙就不会伤到他了。
·每次大约刷10下
如果您的孩子是个急性子,您是不是就想快些给他刷完牙呢?刷牙不能急,一急,手上的动作就自然变大了,变重了,这样既刷不干净又容易伤到孩子。妈妈要注意,给孩子刷牙的动作幅度要小,每刷一处,以一两颗牙齿为目标,刷它10下子。
一边刷,一边数出来:“1、2、3、4……”刷一下,数一下,数完10下,这两颗牙就刷好了。这样,您心中有数,孩子也不会觉得刷牙的过程没完没了。
·用手指让孩子张开嘴
不张开嘴,里面的牙齿就很难刷。可是如果孩子任性不让您给他刷,那就用食指轻轻地碰到他的门牙,稍稍往上一按,牙刷就能放进去了。
·让宝宝仰面朝天
让宝宝仰面朝天地躺着,您就可以看清楚他口中的每一颗牙齿了。宝宝的小脑袋安定地靠在妈妈或爸爸的膝盖上,他也会觉得舒服。妈妈或爸爸可以用双膝夹住孩子的头,使之固定。有的孩子不喜欢这样,那么让他站着也行,只是要靠住墙壁,使小脑袋固定。
给孩子刷牙的基本动作
·刷门牙的要领
门牙特别容易蛀牙,尤其是上腭、门牙与门牙之间是“危险地带”,牙刷毛务必要深入缝隙。
刷门牙内侧时,将牙刷竖起来,用牙刷顶端沿着齿面把污垢扒出来。
刷门牙外侧时,牙刷与牙齿成90度角,以2~3mm(毫米)的小幅度摩擦为宜。
·刷臼齿的要领
臼齿的凹凸咬合部位要重点地刷,它的侧面也决不能忽略。脸颊内部的臼齿,其牙龈与牙床之间要刷得特别小心仔细些。刷臼齿时,牙刷要与牙齿平行,从里向外移动,把牙槽里的污垢扒出来。
刷臼齿的外侧时,要有意识地用牙刷毛尖端往齿缝里刷。
刷臼齿的内侧时,也同样用牙刷毛尖端去刷;然后将牙刷延伸到臼齿的前侧,左右来回刷几下,臼齿的各个侧面都刷干净了。
·巧用牙线
嵌在牙缝里的污垢,可以用牙线去除,也可以用牙膏与牙线配合使用。每次刷牙后使用牙线,是很有效果的。
要注意,使用牙线不要曳引过度,以免损伤牙床。牙线穿入牙缝后,向内侧左右拽动,就能除去污垢了。
让游戏“教”孩子刷牙
许多孩子一提起刷牙,就显出很不耐烦的样子,就是和他讲道理,他也爱听不听。其实,不少大人也认为刷牙的过程既枯燥又单调,所以,对于天生就少耐心的小孩子来说,刷牙简直就是一桩苦差。要教孩子刷牙,不如就和孩子一起来做刷牙的游戏。
看电视,激发兴趣
妈妈不妨留心一下幼儿类的电视节目。其实,很多幼儿类的电视节目有寓教于乐的作用,值得妈妈和孩子一起观看。例如看到电视里由幼儿园小朋友表演刷牙舞蹈、小朋友唱刷牙歌、牙刷牙膏和牙细菌“打仗”的动画片等时,就是妈妈在一旁教育孩子的好机会。
给玩具娃娃刷牙
妈妈教孩子刷牙时,可以告诉孩子:你学会了正确的刷牙方法,就可以给你的玩具娃娃刷牙了。这个游戏对女孩子特别有用,妈妈还可以让孩子当“牙医”,给玩具娃娃检查牙齿有没有得病。
许多孩子可能知道刷门牙时要上上下下地刷,但在刷牙时,他们常常又容易忘了。所以,让孩子一边给玩具娃娃刷牙,一边说:“前面的牙齿要上上下下地刷。”重复得多了,他也就记住了。同时,妈妈适当地“恭维”孩子给玩具娃娃刷得真好,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我洗澡,我刷牙
有的孩子不爱刷牙,但是他爱洗澡。孩子爱洗澡大多是因为喜欢玩水、玩泡沫,妈妈可以让他洗澡的时候刷牙,和他比赛谁刷牙的泡泡多。
孩子洗澡完了,妈妈要检查一下:“还有什么地方没有洗干净呢?让我看看,脏东西是不是藏在小嘴巴里呢?”要让孩子明白,牙齿没刷干净,不能算洗澡完了。
从洗澡刷牙过渡到每天两次的正常刷牙,这个过程要慢慢来。
分工负责
“宝宝,我们一起来刷牙吧!宝宝刷大门牙,妈妈刷里面的牙齿。”妈妈不妨试试这个分工负责的刷牙办法。一开始,孩子当然刷得不熟练,那么,难度大的部分就由妈妈来代劳吧!然后再慢慢地让孩子学会自己刷牙。
照镜子
在刷牙的地方装一面大镜子,孩子就可以自己检查有没有把牙齿刷干净了。妈妈可以鼓励孩子边照镜子边刷牙,“宝宝,看看你的眼力好不好,你能看到牙齿里很小很小的脏东西吗?”
许多孩子喜欢照镜子,妈妈不妨让孩子在镜子前面多停留一些时间,不过,也不能太相信孩子的自我检查能力,最后还是要让妈妈过目一下的。
如何培养宝宝良好睡眠习惯
如何培养宝宝良好睡眠习惯
有不少小朋友也跟着爸爸妈妈一起“贪黑”,三四岁的小朋友也经常晚上11时多才睡觉。专家提醒父母注意:自己夜生活的习惯可能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孩子,而孩子保持健康的入睡时间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22点至凌晨1点不入睡影响生长激素分泌
据统计,我国0~2岁婴幼儿每天睡眠时间比美国同龄人平均少1个小时,原因之一是父母钟情夜生活。有些家庭让宝宝早睡了,可是大人不注意自己的动作幅度,或房子隔音效果不好,宝宝即使早早躺在床上,仍不能进入睡眠状态。
儿童保健科专家指出,22时到次日凌晨1时是生长激素分泌高峰期,若错过这段时间细胞新陈代谢将受到影响,因此家长应尽量让孩子在22点前睡觉。
不要拿睡眠指标来衡量孩子
如何对孩子的睡眠进行科学管理也成为很多家长的心头之惑。有的小朋友每天睡眠总量大约只有10小时,幼儿园安排的午睡常睡不着,这样的睡眠时间长度达标吗?
专家指出,睡眠时间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一味拿书本上的睡眠指标来要求孩子,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出现行为问题。“如果孩子虽然睡得少但精力充沛,注意力和情绪都很稳定,生长发育也不受影响,就说明现有的睡眠时间已经足够。”
要解决宝宝睡觉日夜颠倒这一难题,为宝宝布置一个舒适、安静的睡眠空间是首要任务。在外在的环境布置妥当之后,接下来就要看爸妈平日所需下的工夫了。
建议对付日夜颠倒的“夜郎儿”有以下几个招数:
1.白天尽量让宝宝玩耍,减少午睡的时间或不要让宝宝太晚睡午觉。
2.沐浴时间最好改在睡前的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前,如此可使宝宝放松心情,易于入睡。
3.为宝宝制定生活作息表,并确实执行。
另外要提醒父母的是,在您要调整宝宝睡眠时也要注意宝宝是否吃饱了?尿布是否干爽?身体是否有任何不适?再排除这些状况之后,才能开始为宝宝进行睡眠调整计划。
要吃夜奶也是宝宝晚上醒来的原因,因此调整孩子喝奶的时间。其方法是:
·半夜宝宝吵着要喝奶时,可以用白开水代替牛奶,慢慢戒除宝宝半夜喝奶的习惯。
·将宝宝睡前的奶量增加。
·增加最后一次牛奶的浓度。
父母应该尽量让宝宝养成晚上10点前入睡的习惯!
行为习惯:孩子需要养成这些好习惯
整理了行为习惯:孩子需要养成这些好习惯,希望对新手爸妈对早期孩子正确教育引导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有个好习惯的孩子,不管去哪里,都会受到大家的喜爱。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好习惯,这会让我们以后更容易成功。那么,怎样才能够拥有好习惯呢?相信大家都知道,好的习惯需要从小培养。
一、好习惯对人生的影响作用
1.克服困难
在困难面前,好习惯的人会去挑战它,不会逃避。因此,一定要让孩子拥有一个好习惯。
2.助人成功
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按照规范去做,如果不讲条理的话,就容易放弃,也容易失败。所以,一个好的习惯能够帮助人成功。
3.容易交朋友
在平时和他人的相处中,需要互相尊重互相忍让。如果自己没有好习惯的话,会容易导致和他人之间出现摩擦,不利于搞好人际关系。
4.做事积极
拥有好习惯的人,做事情有始有终、积极向上。
5.心态好
拥有一个好习惯,意味着拥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也会更加靠近成功,利于孩子的性格发展。
二、要从小培养的好习惯
1.要学会反思
让孩子知道,在犯错误之后,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同时要进行反思,这样下次才不会再犯。
2.做事有计划
一个人做事能不能成功,很多时候与做事情之前是否已经计划好有关系。因为我们经常听过一句话,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所以,做事情有计划,不仅可以使事情做起来简单轻松,而且还能让别人对自己的信心感到放心信任。
3.完成自己所要做的事情
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完成,不要太过于依赖别人,平时也要乐于助人。
4.心态乐观
教会孩子每天都要微笑,这样一来会让自己变得有自信,二来身边的人也会觉得和你相处很愉快。
5.一言既出,肆马难追
一诺千金不管在什么方面都是很重要的,所以孩子从小就要学会守信用,一言既出驷马难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