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随笔:飞走的衣服
发布时间:2021-02-22 幼儿教育随笔 教育随笔 幼儿园衣服教案 从事幼教工作这么多年,我觉得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有些事情我们适当的编一些“谎言”是可以的。您可别认为小班的孩子小,有时把问题留给孩子们,让他们自己去讨论去思考去解决,这样,既改掉了孩子的不良习惯,还培养了孩子主观能力的发展。有人说:“幼儿教师不就是哄孩子玩吗,其实就是保姆。”这句话让我非常的无奈。是啊!,在园,首先我们要细致的照顾好他们的吃喝拉撒睡,尤其是小班新入园的孩子,他们刚刚离开父母温暖的怀抱,在家娇生惯养,所用的事情都有父母包办,造成了现在的孩子说一不二,自理能力极差,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许多的困难。比如:不会吃饭的老师要喂、不会穿衣的老师要帮他穿、不会擦鼻涕的老师要帮他擦、不会脱裤子上厕所的老师要帮他脱…….这些正是保姆要做的。但是我们幼儿教师不光要做到这些,我们还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引导者和教育者。让其在我们的关爱引导下孩子们慢慢喜欢上老师,喜欢上幼儿园。然后在运用各种方法来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各种良好习惯的培养。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教育他们懂礼貌、友好相处、相互谦让、懂得分享、懂得感恩……看到孩子们从入园到现在可喜的转变,我们付出再多的心血也值得!Yjs21.COm
说句实话,现在调皮的孩子越来越多。我们也常常听有些老师说:“我们班的某某某小朋友真是调皮,天天给他讲道理,批评他,他就是改不了,拿这样的孩子真是没办法”。我们班的张佳腾就是这样的孩子。他的精力非常的充沛,一刻也不安静。放学的时间到了,我开始叫着孩子的名字分发外套,孩子们都拿着自己的衣服坐到座位上穿衣服,令我高兴地是,孩子们还学会了互相帮助,你帮我系扣子,我来帮你拉拉链,这样情景真是令我欣慰。这时,闲不住的佳腾拿到衣服后,又开始甩着衣服玩,在此之前,我讲了许多的道理,但是效果不佳,今天,佳腾又甩起衣服来,我把佳腾叫到身边问他为什么甩衣服?佳腾若无其事地说:“我想让小朋友看看,我的衣服会飞。”哦!原来佳腾是想让小朋友知道他的衣服会飞呀!我笑着对他说:“现在小朋友都知道你的衣服会飞了,以后不要这样做了,这样做是不对,会伤到小朋友的。佳腾撅着小嘴巴抱着衣服坐下了。可是,第二天佳腾又甩起了衣服,嘴里还大声地说:“我的衣服飞起来了”他这样做,其他小朋友都跟着甩了起来。活动室内一片混乱,这下可把我气坏了。我忍不住大声地喊了一声:“佳腾,叫你不许甩衣服,你怎么又甩,再这样做,老师真的不喜欢你了。”佳腾看到我生气了,抱着衣服乖乖的抱着衣服坐到了座位上。嘴里还不服气的小声嘟囔着什么。安静了一会儿
,又开始甩起来。我的话根本没有听进去。怎么办呢?怎样才能让佳腾改掉这一不良习惯呢?为此,我与家长取得了联系,共同配合改掉这个坏习惯,取得家长的同意后,第二天,我提前把佳腾的衣服藏了起来,放学的时间到了,我与往常一样给孩子们逐一分发衣服,孩子们都听着自己的名字,过来拿衣服。佳腾也和其他的孩子一样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听着叫自己的名字,衣服发完了,我故意大声地说:“孩子们,老师看看谁能自己把衣服穿的整整齐齐。”孩子们听我这么一说,都兴奋地忙活起来。坐在一旁的佳腾再也按捺不住站起来着急地说:“老师,我没有衣服,我的衣服哪去了?”我故作惊讶的说:“什么,你没有衣服?老师这里没有你的衣服呀,你看衣服架上空空的。”佳腾望着空空的衣服架,眼泪在他的眼眶里转,此刻我把他揽到怀里对他说:“你的衣服为什么没有了?我们去问其他小朋友们看到你的衣服没有?”“没看见。”孩子们回答。“真是奇怪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教育随笔:我会穿衣服
教育随笔:我会穿衣服
开学以后,天气依旧很冷,小朋友都穿着厚厚的棉衣、毛线衣、外套……,午睡的穿脱衣服也依旧是我们老师头疼的一件事。这不,一到午睡室,小朋友就叽叽喳喳的互相帮助着,有点小朋友能干点,能帮忙别人把衣服袖口先拉出来;有的却只是在床上磨蹭,也不着急;还有的更是趁势和旁边的小朋友打闹嬉戏起来了……真是五花八门的什么都有啊!再说起床的时候吧,“老师,你帮帮我!”“老师,你帮我拉一下!”……很多个声音会同时从四面八方向你传来,红彤彤的小脸上都摆出了一副“请教”之相,有时候真是会让我们老师手忙脚乱,头皮也发麻。
这个学期开学不久,我就对这个现象仔细反思了,虽然孩子们年龄小,自理能力很薄弱,但一定还是有方法可以引导的。
这天起床后,我们老师故意对这些小家伙的帮助视而不见,不一会儿,有的小家伙不耐烦,自己穿了起来,不穿不要紧,一穿我们大呼上当受骗,原来很多孩子还是能够自己穿的。除了几个幼儿衣服太多,实在穿不进去,很多孩子还是走出了这关键性的第一步。
接下来,我们隆重地表扬了几个会穿衣的孩子,并给他们颁发了红苹果奖。这下小家伙们的士气倍增,一个个都信誓旦旦的说自己也会穿,也要得红苹果,看得我们老师心里直偷偷乐。
小家伙们渐渐掌握了要领,但是穿的衣服很多,难度也很大,所以我们还让孩子们相互合作,发扬互助精神,从那以后,每到睡前与睡后,教室里一片热闹红火的景象,帮着拉袖子的、帮着扣纽扣的、帮着掏袖子的,孩子们忙得不可开交,“请帮帮我”、“谢谢你”等声音不绝于耳。我们不禁感叹:4岁儿童竟有如此精诚的合作精神,咱们成年人真自叹不如啊.
教育随笔:我会穿衣服啦
冬天到了,天气冷了,孩子们都穿上了厚厚的毛衣和棉外套,户外活动和午睡时穿脱外套就成了孩子和老师都很头疼的一件事,甚至有小朋友因为不会穿衣服早上不愿意上幼儿园。
这不,马上要户外活动了,有的孩子叽叽喳喳的尝试着穿衣服,还有的趁势和旁边的小朋友打闹嬉戏起来了,还有的孩子小声的跟我说:“老师我不会穿……”,“老师,你也帮帮我!”“我也不会”……很多个声音会同时从四面八方传来,一双双大眼睛都充满了期待,有时候真是会让我们老师手忙脚乱,头皮也发麻。还有几个孩子穿不上衣服急的眼泪都要出来了。帅帅小朋友一直跟着我,拿着衣服红着脸小声的嘟囔着:“老师我不会穿,我学不会……”他两只小手一直抱着衣服在玩,没有要尝试穿衣服的意思。为了让每位孩子都能得到锻炼慢慢学会穿衣服,我根据孩子穿衣服时的情况,及时表扬能独立穿衣服的孩子和帮助小朋友穿衣服的孩子,鼓励不会穿但是动手尝试穿衣服的孩子,并根据孩子的动手情况分别帮助孩子整理衣服。教室里一片热闹的景象,帮着拉袖子的、帮着扣纽扣的、帮着掏袖子的,孩子们忙得不可开交……。帅帅嘟囔了一会儿,见我一直没有帮助他,似乎也被周围的孩子们感染了,于是自己慢慢的开始尝试穿衣服。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赶紧抓住时机大声地表扬他都能主动学穿衣服,都不让老师帮忙。
在家庭众多亲人的精心呵护下小班幼儿自理能力薄弱,甚至基本的生活自理也不能保证。专家曾说过,两岁的幼儿就有独立穿衣的愿望,3岁的幼儿已经具备独立穿衣的能力,是要我们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孩子们学会穿外套其实很简单。
大班随笔:穿白衣服的“医生”
我组织了几次医生游戏活动,由于班上的孩子多,活动角小,我把全班孩子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教室玩玩具,另一部分在活动角玩医生游戏。游戏规则:1,孩子们看病时要有礼貌,排队看病,不能在医院里大声喧哗。2,看病前,向医生说明病的情况,看后要说:谢谢你。3,不能乱动医生的用具。
开始时幼儿对各种材料特别感兴趣,一进门,就把听诊器、白帽子、口罩戴好,还总是拿着针筒玩耍。“医生,我肚子疼”,“医生,我手受伤了,请帮我看一看”。可是,没有多久,孩子们就乱了,有的病人把多余的白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有的用针筒去抽水射在别人的身上;有的争着要当医生;有的乱翻材料框,把材料弄得到处都是。
课后我想孩子们是喜欢玩这个游戏的,但“医院”小,人很多,孩子们显得很挤。其次,听诊器很少,诊断室还需投放3-5个听诊器,效果会很好。常规方面还要加强,病人不能乱动“医生”的用具等。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要随时更换医院里的用具,投放的材料要能引发幼儿自主性探索的愿望,让“医生”们都紧张而忙碌地投入到“工作”中。这样,常规可能会更好。应遵循孩子的自主性原则,根据自己的愿望以及生活经验有选择的开展游戏活动。如有的孩子选择“诊疗室”,有的选择“住院部”,有的选择“药房”
我发现孩子们对打针和挂吊针很喜欢,隔一段时间后,我想再添一间医务室,用来检查视力、听力及量身高等。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
教育随笔:上幼儿园不一定要穿新衣服
“老师,麻烦您对孩子说下,上幼儿园不一定要穿新衣服,我家的每天早上一睁开眼就是问我穿什么衣服,老是着吵我买新衣服,真是拿她没办法了,她最听老师的话了,麻烦老师跟她说说吧!”这是一位妈妈给我的QQ留言。
怪不得这几天有几个小女孩穿着漂亮的小裙子在相互交谈着,偶尔也有孩子来给我看下,我还笑着说::“真漂亮,新买的吧!”孩子往往是高兴的点点头。看来是我自己疏忽了,没有留意孩子们的变化,虽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过分的追求新衣服,让孩子们曲解了美的含义了。我一定要想办法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美。
于是晨间谈话时,我给孩子讲了“雷锋叔叔小时候”的故事,向孩子们灌输现在生活好了也不忘艰苦朴素的思想。之后,我又挑选了几个穿得整洁干净、衣服并不是新的孩子站出来,并对小朋友们说:“你们想不想看我们班的时装表演!”“想——”看得出孩子们都很感兴趣。就在欢快的乐曲的伴奏下,这些孩子学着我的样子,大方走起路来,虽然他们的动作不是很优美,但举手投足中都充满了自信。看表演的孩子们情不自禁的为他们鼓掌。
表演结束时,我问小朋友:“刚才这些小朋友表演得好不好?他们穿得都是新衣服吗?”孩子们都说这样的表演很好。回答问题也很清楚,“不是,他们有的是旧衣服。”我就因势利导说:“这几位小朋友虽然不是新衣服,他们的衣服很干净整洁,这样穿起来也一样很漂亮、很好看。只要我们穿的衣服干净整齐,不管是新的,还是旧的,都是漂亮的孩子。”“老师,我穿的也不是新衣服,但是我的衣服也是干净的!”“老师,我以后也要穿干净的衣服来!”孩子们纷纷谈论着,我看看每天要穿新衣服的那位宝贝,她也看看我,说:“老师,妈妈以前给我买的衣服也很漂亮的,我也叫我妈妈不要给我买衣服了,等我衣服变小了,再买!”我表扬了她,真是一位聪明的孩子。
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对外在美有个全新的认识!
教育随笔:帮助小班幼儿解决穿脱衣服的困难
开学以后,天气依旧很冷,小朋友都穿着厚厚的棉衣、毛线衣、外套……午睡的穿脱衣服也依旧是我们老师头疼的一件事。这不,一到午睡室,小朋友就叽叽喳喳的互相帮助着,有的小朋友能干点,能帮忙别人把衣服袖口先拉出来;有的却只是在床上磨蹭,也不着急;还有的更是趁势和旁边的小朋友打闹嬉戏起来了……真是五花八门的什么都有啊!再说起床的时候吧,“老师,你帮帮我!”“老师,你帮我拉一下!”……很多个声音会同时向你传来,红彤彤的小脸上都摆出了一副“请教”之相,有时候真是会让我们老师手忙脚乱,头皮也发麻。
这个学期开学不久,我就对这个现象仔细反思了,虽然孩子们年龄小,自理能力很弱,但一定还是有方法可以引导的。
这天起床后,我们老师故意对这些小家伙的求助视而不见,不一会儿,有的小家伙不耐烦,自己穿了起来,不穿不要紧,一穿我们大吃一惊,原来老师是上当受骗了,很多孩子还是能够自己穿的。除了几个幼儿衣服太多,实在穿不进去,很多孩子还是走出了这关键性的第一步。
接下来,我们隆重地表扬了几个会穿衣的孩子,并给他们发了贴画奖励。这下小家伙们的士气倍增,一个个都信誓旦旦的说自己也会穿,也要得贴画,我们老师心里偷偷乐着。
小家伙们渐渐掌握了要领,但是穿的衣服很多,难度也很大,所以我们还让孩子们相互合作,发扬互助精神,从那以后,每到睡前与睡后,教室里一片热闹红火的景象,帮着拉袖子的、帮着扣纽扣的、帮着掏袖子的,孩子们忙得不可开交,“请帮帮我”、“谢谢你”等声音不绝于耳。我们不禁感叹:4岁儿童竟有如此精诚的合作精神!
其实,2岁的幼儿就有独立穿衣的愿望,3岁的幼儿已经具备独立穿衣的能力,那为什么现在很多幼儿到了6岁还不会穿衣服呢?我想都是因为家长和老师“心软”惹的“祸”呀!
教育随笔:学穿衣裤
一转眼,已经到了深秋换季时节,班里感冒发烧咳嗽的人数增加,孩子们的衣服穿得越来越多,甚至有部分幼儿上衣穿了四件厚厚的衣服,有一种冷叫爷爷奶奶觉得你冷。
我们教了幼儿怎么翻衣服和叠衣服,每天午睡时都会提醒幼儿将脱下的衣服翻到正面,叠好放在床后。衣物增加加大了幼儿操作的难度也让准备睡觉的时间延长了许多。班里有小部分幼儿可以自己做到这些,但也有部分幼儿选择坐在床上等老师来帮忙,甚至有个别幼儿出现了一些消极的情绪,穿不好衣服让她们觉得很无助,为什么幼儿园不像家里一样有人帮我穿衣服?
幼儿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在家得不到锻炼的机会,家长应该学会放手,孩子的能力可能超乎你的想象。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高也有助于其自信心得建立,相信宝宝们可以的。
老师及时鼓励幼儿自己穿衣,可以在班内举行叠衣服比赛。
叠衣服口诀:衣服放放平,双手抱一抱,然后弯弯腰。
教育随笔:走进游戏 走近幼儿
教育随笔:走进游戏走近幼儿
今年寒假期间,我读了由徐则民、洪晓琴两位作者编写的书《走进游戏走近幼儿》,学到了很多实际性的东西,因为本书的最大特点,就是有很多实际性的案例,本书就是对一个个案例进行分析,从而讲出了一个个道理,这些道理透出的是老师们向幼儿学习的心得,我看到,他们在读游戏的同时,也读懂了每一个幼儿。
本书共有六章内容,分别讲到:
一、游戏的作用包括:
1.游戏是童年生活的重要内容;
2.游戏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3.游戏是教师解读幼儿的窗口。
二、确保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
1.还幼儿真正的游戏自由;
2.从游戏中的教师到游戏中的玩伴。
三、追随幼儿提供适宜的游戏支持:
1.适时介入适度回应,推动游戏发展;
2.充分发挥共享交流的作用。
四、确保时间与空间,践行各类游戏:
1.遵循主流价值,落实幼儿园基本活动;
2.让环境材料推不动游戏发展。
五、带领教师在游戏中“学研做”:
1.树立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
2.落实“追随幼儿,师幼同行”的过程;
3.追求从游戏中来,到游戏中去。
六、确立快乐玩有效学的理念,在游戏设计中和积累:
1、教师设计个体游戏;
2、对集体教学游戏的思考。
本书内容全面,细致的解剖了幼儿游戏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下面我就谈一下感受最深的几点。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不管是从书中的案例看,还是从现实幼儿的日常生活看,都证明这一点,孩子在特定的环境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用自己的方式,玩他想玩的各种内容。好像就是这样,很多类似的过程,每天每时每一刻好像都在发生,游戏是童年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幼儿就是在游戏中不断学习和成长的。
那做为老师我们应该怎样走进幼儿的游戏呢?
首先就是要确保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还幼儿一个真正的游戏自由,从游戏中的教师到游戏中的玩伴,站在幼儿的角度用他们的思维想问题。
那到底幼儿的自由都包括哪些内容呢?书中介绍了一个故事《不可少的开场》,故事中讲到在玩游戏前一定要聊一下,“想玩什么,谁想去玩”这样老师不仅可以了解幼儿所思所想,还能发挥防患于未然的作用,使老师在游戏前,尽早扫除了一些可能出现的障碍。经过经验研究,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自由选择主题,自由选择角色,自由选择情节,自由选择同伴及玩具。但是,当给幼儿很多自由时,幼儿就会自己生出很多稀奇古怪的问题,那我们应该如何回应幼儿的需要?怎么回应?回应程度如何呢?研究者发现可以从两个不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一是生成的内容是否接近课程目标,二是,活动是否满足群体需求,研究者画了一个坐标,从而得到四个象限,再根据象限内容的不同,分别对生成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但是作为教师,应该已发展的眼光看待游戏中自发产生的各种内容。通过研究各种案例发现,幼儿生成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参与活动的人数也不断变化,一些在第一象限,是应该发展的内容,由于和老师和幼儿不同步,没有及时跟进,最终远离课程目标,而一些不起眼的内容却被老师睿智的回应,师幼间的互动转化为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这里动态的实施价值判断,回应策略,是保证幼儿快乐、自由游戏的关键。
我们始终倡导让幼儿拥有一个快乐资助的游戏过程,但是为什么老师在参与时会变得如此乏味且有负担呢?是因为,我们错误的把游戏作为一个有计划有步骤的教育过程。追求即使目标的达成,责任过多而失去趣味。事实上,我们应忘记自己的身份,以一个年长者玩伴的身份参与其中,就会经历不一样的过程。
那我们如何才能走近幼儿?
让幼儿充分自主游戏,并不意味着教师无所作为,教师的重要作用就在于了解幼儿。根据皮亚杰观点,游戏是幼儿已有经验的反应,因此,幼儿的游戏水平和发展水平是同步的,游戏就成了教师了解幼儿的窗口,看懂了游戏,就看懂了幼儿。这就要求教师要静下心来看有而游戏,耐心观察分析,游戏的行为,这也是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的体现。那应该在游戏时,观察什么?怎么观察呢?首先要看幼儿在干什么,这反映出了他们的生活经历和兴趣需要,其次看幼儿干的怎么样,这但应出他们的经验水平,包括语言、动作、想象力等,再看幼儿的态度,这个能反映幼儿情绪情感,个性特征,只有教师在读懂这些的基础上才算走近幼儿。通过书中案例会明白,只要我的回应得到了幼儿的积极呼应,在提升幼儿水平的同时,支持和维护幼儿的游戏进程,帮助幼儿更好的实现了游戏意愿。
一般而言,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开展的活动,幼儿顺利进行游戏并积极投入其中。但是当幼儿需要教师的支持帮助时,教师应顺应幼儿的游戏意愿为前提,把握时机、适时指导,帮助幼儿实现游戏构思。以下几种情况,老师可以进行介入:
1.当幼儿寻求教师帮助时,教师根据幼儿问题的难易程度做出不同回答,对于简单的要求,老师可以给出建议,并鼓励幼儿自己解决;当经验高出幼儿水平很多时,教师应该直接帮助幼儿解决;当幼儿的问题要求不现实时,老师要直接指出问题所在。
2.当幼儿的游戏行为材料有安全隐患时或当幼儿行为过激时。
3.当游戏纠纷无法自己解决时。
4.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准备放弃时。五,当教师发现游戏可以提升经验,且不影响幼儿意愿时。
6.当教师遇到个别儿童时。
为了更好的进行下一次游戏,通常在结束时,会组织一次总结交流,因为有的幼儿尽兴,有的幼儿遗憾,有的幼儿意犹未尽。围坐在一起,引导幼儿回忆情节,提出问题,引发幼儿争议思考。讨论的时间根据,问题情况、年龄不同,控制在5-20分钟不等。交流内容包括:分享快乐,总结经验,解决纠纷,征集方法,纠正错误等。
陈鹤琴先生曾说:孩子生来好动,游戏是孩子的生命。在实践工作中,幼儿教师不了解游戏,就不了解幼儿。因此做为一线老师,更应该把理论付诸于实践,认真研究幼儿游戏的真谛,才能走进游戏,走近幼儿。
幼教随笔:走进孩子的心灵
“倾听花开的声音,可以读懂花儿的心思;倾听溪水,可以读懂山林的呼吸;倾听孩子,可以走进孩子的心灵,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幼教工作的我来说,需要认真倾听孩子。其实,每个孩子就像一本书,需要我们用心地来读,从而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我们班上有一位叫伟子的男孩子,他喜欢在地上爬来爬去,有时还把地上的一些东西放到嘴巴里,在孩子的眼里,都认为他是一个不讲卫生的,不听话的孩子。我为此绞尽脑汁,孩子还是老样子,不讲卫生。有一次,我看见他来幼儿园时,穿一件新衣服,干干净净的。今天我再次尝试教育他,我把他拉过来,坐在我腿上。“今天你的衣服好干净,穿着真帅气噢!”他高兴地说“我爸爸刚从宜昌给我买的。”“要小心,千万别把它弄脏了哦。”孩子笑眯眯地点着头。到晚上离园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衣服居然还是干干净净的。我给他竖上大拇指,“真乖,你的衣服保持的很干净,今天表现的真棒”。当时我挺高兴,我一句话居然让孩子改变了。我就纳闷了,我以前也批评教育过多次,都无济于事,今天一句鼓励的话语,居然孩子做的很好。第二天我和他妈妈交流了此事,她妈妈还说:“您说他衣服干净,穿着帅气,不要弄脏了。”同样是一件事情,不同的说法,不同的表达方式,收到了异样的教育效果。
我班上还有一个名叫浩浩的小男孩,顽皮,爱出风头,很让我揪心。在一次运动会结束后,全体幼儿集合站队,在给幼儿颁奖时。突然,一名幼儿嚎啕大哭起来,原来他周围的幼儿都有奖状,就他没有,他心里嫉妒,就给另一名幼儿把奖状撕了。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他还是有上进心,爱争强好胜。就在第二天游戏时,有一个小朋友摔倒了,他过去主动把她扶起来,我在班上夸他乐于助人,并号召其他的幼儿向他学习,还奖了他一块巧克力。听说他好几天都舍不得吃,一直放在衣兜里。从那以后,我得知这孩子爱面子、爱听表扬,要多夸夸他。其实,他爱出风头,顽皮,目的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多关注他。我也深思过,这孩子现在听话,进步了,是老师对他的爱越来越多了,我要想办法多关心他,找机会爱他。
孩子你别看他小,他也有自己的思想,都想老师多关注他,多爱他。你和孩子距离越近,孩子越高兴,就会把你当成最要好的朋友,甚至给父母都不说的话,他都给老师讲。因此,幼儿教师要多倾听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灵,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爱时时处处就在自己身上。让爱的阳光普照每一个角落,使祖国的花朵更加灿烂、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