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也是一种爱 (中班)
发布时间:2021-03-05 中班幼儿一日活动方案 幼儿中班一日活动方案 幼儿园种说课稿 已经习惯了每天早晨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想想今天要和孩子们做什么?玩什么?这几天忽然发现中班的孩子们都在偷偷的成长着,很多宝宝从刚升入中班不知道找出书上第几页的内容到现在很多宝宝已经能根据老师的要求翻书,并且在锻炼孩子们翻书的这一过程中,很多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很多数字。这一变化让我心里很是感动。
刚接手中班的宝宝们,心里很是犯愁。孩子数量多,年龄上的差距大,对很多家长也不是很理解。但是看看孩子们真诚的笑脸,真诚的信任。我就决定要对这群可爱的“小猪猪”们换种教育方式。从刚升入中班的老师帮忙提裤子到现在孩子们自觉的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这都是孩子们不小的进步。[中学范文网 wwW.f215.com]
有时候孩子们晚上等待家长为他们穿衣服
,我会在这时让他们自己动动手,其实放手有时候也是一种爱。我们只有放手让孩子们勇敢的去做才知道孩子们的缺点,才能更好的去帮助他们。
当孩子们需要我们帮助的时候我们不妨多说一句:“相信自己,你能行的宝贝!”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体验别样的爱。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有时候惩罚也是一种爱
自从孩子们升入大班之后,班里嘈杂的声音越来越多,仿佛从小班给他们顺好的常规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退化了。
孩子们每天有说不完的话,包括吃饭和做工作时。
教室里时不时看到这个在跑,那个在闹,老师的话只能起到三分钟的震慑作用,三分钟之后的混乱可想而知。
其实,我们不难理解这种现象的出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自主性和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他们看待事物的角度和观点也已经从小班的“逆来顺受”变成了“敢于创新”,我们在欣慰孩子们有主见的同时也不得不头疼孩子们个人情感的毫无限制的释放。
叛逆期的经典表现就是所谓的“反着干”,他们越来越敢说、能说了。
而且有时也特别喜欢做一些出格,会伤及自己甚至是同伴的事情。
所以,小班的教育方式——细声细语,娓娓道来已经严重激发不起孩子们倾听的兴趣。
最主要的是我们不能总是给他们呈现好的一面,应该让他们知道做错事情是要经受一定的惩罚的,强制他们去遵守很多必须要遵守的规则。
所以,有时惩罚也是一种爱。
记得曾经有一位外婆语重心长地教育我们老师怎样去教育他的外孙,“他就是一只顺毛驴,我们都是顺着他的。
”我们曾经无数次的采用这种所谓的“顺着他”的教育方式,但是事过之后我们发现造成的结果就是他的变本加厉。
从孔子就研究出了“因材施教”这样一种既有深度又有力度的名词,而且这个词也被广泛的应用着。
孩子的性格截然不同,我们针对不同的孩子选择的教育方法也应该是不一样的。
比如:班里有些孩子的性格比较内向,心小,对于这种孩子我们就需要循循善诱,而不是厉声呵斥。
而有些孩子就是班里的强者,什么都不在乎,在尝试过种种的说服教育之后,他仍然会表现出一种盛气凌人的霸气,对于这种孩子,我们就只能通过惩罚来挫挫他们的锐气了。
当然,我们所谓的惩罚并不等同于体罚,本着爱孩子的心理,我们只是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急迫,但是却并不至于要用身体上的惩罚来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
比如:做工作不专心,喜欢交头接耳,我们只能让他停止工作;上课不专心,不听讲,而且还捣乱课堂秩序,我们就只能将肇事者喊到前面,脱离开让他喋喋不休的小环境,进入比较安静的环境中专注的接受教育;有些孩子就是不喜欢喝水,可是明明嘴巴都快要干裂了,家长心急如焚,我们只好责令他在别人喝一杯的时候他需要喝两杯;当有些孩子吃饭时贪图玩耍,将粮食浪费的惨不忍睹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适当的尝试一下饥饿的滋味;当别人在玩玩具,而他只是关心用玩具来打闹的时候,我们就要让他到一边清醒的反思一下自己的错误究竟是什么…………和孩子们相处了两年,看着孩子们一天天的进步,我们真的很欣慰,但是大班毕业之后孩子们将面对新的学习环境,而这个环境不再如幼儿园这般,他们要逐渐学会认真听讲,端坐整齐,懂得注意力集中的含义,所以,我们任重而道远。
我们发自内心的希望他们能够以后的路走的更加宽敞平坦,我们希望他们上了小学、中学乃至大学都是班内的佼佼者,在我们的眼中,他们就是自己的孩子,良心告诉我们他们的发展与我们息息相关,只有教育好他们,我们的教育生涯才不会有遗憾,所以,有时难免会严厉,有时难免对使用惩罚,但是,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最主要的是从每次老师对他们的教育中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知道下一步他们该怎样去做一个好孩子。
从小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是每一位父母和老师要做的重点工作,宠爱、溺爱不要发生在孩子们身上,让我们的爱变得更加理智。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又是一年开学之际,我在幼儿园新生班级门口又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一位年轻的妈妈抱着孩子来到幼儿园门口,经过一番劝说,老师和这位妈妈顺利完成交接。(在劝说的过程中,我了解到这个小男孩教豪豪。)豪豪情绪稳定,老师带着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游戏。但是几分钟后,豪豪突然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往门口跑。原来,豪豪看见了一直在门口张望的妈妈。看到这个情景,豪豪妈妈哭了起来,伸手想抱孩子回家。
这样的情景多不胜数,家长的这样举动、焦虑直接影响着孩子,使孩子的焦虑分离期延长,不利于孩子适应集体生活,更限制了孩子的环境适应力,因此,开学前的家长工作是新生入园前的重中之重。
首先,开学前成立亲子园,让家长和幼儿一同来园活动、游戏;其次,指导家长适时短暂离开幼儿,为长久分离做好准备;再次,与家长分析孩子的依赖指数,让家长送下幼儿后就离开;最后,开到家长,孩子放在幼儿园后,你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做你想做、喜欢做的事情,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环境适应力,又完成了你自己的心愿。
孩子到了入园的年龄,家长也到了放手的时候,只要我们工作到位,就一定会让家长感受到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有一种爱应该叫放手
已经快五月,日头进入初夏,可气温却升的像盛夏,近几天已经接近30度了。有的孩子开始穿短袖衬衫了,几个怕热的孩子稍微活动活动就是满头大汗,头发湿的一缕一缕的。在我挨个检查衣服时,我发现小溪却还穿着冬天的保暖内衣,中间是羽绒马甲,外穿小夹袄和棉裤,脚上依然是冬天的棉鞋。只见小溪脸颊红彤彤的,后背已经汗涔涔的了。问他热不热,孩子摇摇头,不知所以。
哎,听话的孩子啊,爷爷奶奶的“圣旨”就如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一样,孩子们就是挣脱不了。像小溪这样的孩子幼儿园还不少,祖辈们总以为孩子在幼儿园会冻着会饿着,根本不相信老师对孩子穿着的正确建议,特别是在季节交替时,要么是给孩子捂得太早,要么是减的太晚。导致孩子活动中不够灵活,而且容易出汗。有的孩子对自己的东西看管的很到位,刚刚帮忙脱掉的衣服,转身又给穿上了,捂得满头大汗也毫不在意。再去寝室查看孩子们的书包,小溪的包里竟然没放可以换洗的衣服,真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的孩子包里倒鼓鼓的,打开一看还是冬服,根本没必要换。还好,以前老师们募捐的衣物中有一些薄的合适的,就给小溪几个孩子换上透透气。
随着城市的发展壮大和人们对经济的渴望,怀揣梦想的大量农村青壮年涌入城市务工,孩子和老人成为农村主要人群,留守的他们相依为命,祖辈对孙辈的照料虽无微不至,鉴于环境的逐步改善,祖辈总是害怕辜负子女对自己照顾孩子的殷切期望,于是对孩子的生活起居照顾有加,很多事情全权包办,致使孩子失去了许多动手动脑的锻炼机会,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惰性,对祖辈一直以来的教条强化式的驯化形成强烈的依赖性,对自己的事情没有主见,也没有主动改变的意识。
记得冬天去看望孩子们睡觉,在帮助有的孩子脱衣服时,他们总是只愿意脱掉大外套,裹着厚厚的内衣睡觉,你要是坚持要他多脱掉马甲之类的,他就会以“爷爷奶奶叫我穿着睡”为理由拒绝你,即使今天让他这样做了,明天没有你的“明察秋毫”,他依然我行我素。幼儿园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园交流平台上进行相应宣传和经验交流,或是面对面地指导,但这些长辈总是嘴上应着一套,可行动上依旧雷打不动。如果孩子出现小问题或不适,他们的首要反应就是问孩子脱衣服了吗?只要天气稍稍变化有降温,就打电话问老师给孩子加衣服了没有?
小鸿前几天皮肤有些过敏,奶奶接回去在家玩了几天,等他回到幼儿园时,又是以前的一副“霜打的茄子”模样,蔫蔫地,奶奶走的时候哭兮兮的。第二天起床时,大家麻利的穿衣叠被,落在后面的小鸿手忙脚乱的,一切整理好了,吃早餐时发现他的裤子竟然反穿着。阿姨让他换过来,小鸿提着裤腰看来看去,也没找到正面,阿姨笑他又回到了解放前,不得不再次教他辨认,其实这样的工作,从小鸿入托第一天开始,阿姨老师就在不停的指导他锻炼自理能力,常常是在上学和放假之间反反复复。在问过小鸿之后,得知回家的这段时间奶奶急着摘茶叶种玉米,嫌孙子动作太慢耽搁时间,又给他包办一切了,享受了几天“幸福”的小鸿,又和大家差了许多拍。放假时,我和孩子奶奶谈心,奶奶否认回家的事情,极力表白孩子做了自己的事情。我的担忧在她看来好像就是杞人忧天,到底是什么蒙蔽了她的双眼,孩子的动作协调性差,做事效率低下,他怎么就是不愿去思考呢?
亲爱的爷爷奶奶,您的“懒惰”会让孩子变得勤快,您的“慢人一步”会让孩子先人一步,您的“示弱”会让孩子更坚强,请放手,让孩子自己吃饭,穿衣,整理自己的物品,记住自己的活动任务,这样才是真正的爱与呵护,才是您对子女真正的负责任。
“惩罚”也是爱的另一种表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升入大班后,孩子们的自主性和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他们看待事物的角度和观点也已经从小班的“逆来顺受”变成了“敢于创新”。
孩子们每天有说不完的话,教室里时不时看到这个在跑,那个在闹,老师的话只能起到三分钟的震慑作用,三分钟之后的混乱可想而知。
其实,我们不能总像小班一样是依着孩子的性子来,也应该让他们知道做错事情是要经受一定惩罚的,以此来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学会一些必须要遵守的规则和。
所以,有时惩罚也是爱的另一种表现。
叛逆期的经典表现就是所谓的“反着干”,他们的胆子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敢说、能说了。
我们在欣慰他们有主见的同时也不得不头疼他们个人情感的毫无限制的释放。
而小班的教育方式——细声细语,娓娓道来已经严重激发不起孩子们倾听的兴趣。
所以,我们必须制定一定的规则和纪律,还要采取一定的“奖惩制度”,让大班的幼儿明白如果表现的好老师会给予奖励,但违反规则和纪律就会受到一定的惩罚。
记得曾经有一位家长语重心长地教育我们老师怎样去教育他的孩子,“我们要尊重孩子的需要,尽量多照顾他的情绪”,我们曾经无数次的采用这种所谓的“照顾他的情绪”的教育方式,但是事过之后我们发现造成的结果就是他的变本加厉。
从孔子就研究出了“因材施教”这样一种既有深度又有力度的名词,而且这个词也被广泛的应用着。
孩子的性格截然不同,我们针对不同的孩子选择的教育方法也应该是不一样的。
比如:班里有些孩子的性格比较内向,心小,对于这种孩子我们就需要循循善诱,而不是厉声呵斥。
而有些孩子就是班里的强者,什么都不在乎,在尝试过种种的说服教育之后,他仍然会表现出一种盛气凌人的霸气,对于这种孩子,我们就只能通过惩罚来挫挫他们的锐气了。
当然,我们所谓的惩罚并不等同于体罚,本着爱孩子的心理,我们只是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急迫,但是却并不至于要用身体上的惩罚来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
比如:组织活动时不专心,喜欢交头接耳,我们会走到他旁边轻轻的摸摸头以示提醒;上课不专心,不听讲,而且还捣乱课堂秩序,我们就只能将肇事者喊到前面,脱离开让他喋喋不休的小环境,进入比较安静的环境中专注的接受教育;有些孩子就是不喜欢喝水,可是明明嘴巴都快要干裂了,家长心急如焚,我们只好责令他在别人喝一杯的时候他需要喝两杯;当别人在玩玩具,而他只是关心用玩具来打闹的时候,我们就要让他到一边清醒的反思一下自己的错误究竟是什么......
和孩子们相处了几个月了,看着孩子们从中班升到大班,并且一天天的进步着,我们真的很欣慰,但是大班毕业之后孩子们将面对新的学习环境,而这个环境不再如幼儿园这般,他们要逐渐学会认真听讲,端坐整齐,懂得注意力集中的含义,所以,我们任重而道远。
我们发自内心的希望他们能够以后的路走的更加宽敞平坦,我们希望他们上了小学、中学乃至大学都是班内的佼佼者,在我们的眼中,他们就是自己的孩子,良心告诉我们他们的发展与我们息息相关,只有教育好他们,我们的教育生涯才不会有遗憾,所以,有时难免会严厉,有时难免对孩子使用“惩罚”。
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最主要的是从每次老师对他们的教育中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知道下一步他们该怎样去做一个好孩子。
从小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是每一位父母和老师要做的重点工作,宠爱、溺爱不要发生在孩子们身上,让我们的爱变得更加理智。
玩也是一种学习
在和家长谈话时,常常可以听见家长建议老师要多要求幼儿,多学几首儿歌,多写几个数字。他们把超前的知识学习当成早期智力开发,以为这才是成材之道,殊不知,这恰恰是幼儿教育的误区。
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改变,我们幼儿园教育,更注重给幼儿游戏的机会,也就是玩的权利。幼儿园的孩子,其年龄特征就是要让游戏成为孩子的主要活动。以前一部分教师和家长都认为,上课才是幼儿园教学的主要手段,只要通过上课来学习各种知识,而忽视了通过游戏活动,通过幼儿主动的玩,来让幼儿发现、尝试、探索以及积累知识和经验,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更好的、更自然的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能力。
区角活动是幼儿园的一个重要的游戏内容,它让幼儿有机会,有条件,通过玩的方法,去模仿成人的活动,去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也让孩子们的创造力得以很好的发挥。有时,孩子们在游戏中自然的语言交流,能让我们教师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
家长们,玩也是一种学习,幼儿的智力发展可塑性是很大的,超前的知识训练也许会有短期效应,但其后的发展未必像某些家长所期盼的那样超乎寻常。
所以,尊敬的家长,请让你的孩子多玩一会吧,给孩子们创造良好的玩的条件,让他们在玩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累也是一种乐趣
我园开展了“花样玩球”这一活动,我们挑选了几名能力强的幼儿,让他们玩球,并要求他们掌握一定难度的动作,孩子们在练习这些动作时感到有难度、很累,个别孩子练习很短的时间就不想做了,即使这样我们还是每天都坚持让他们练习。
一天王伟迪的妈妈来到幼儿园跟我说,不要让王伟迪玩球了,如果再让她玩球她就不来幼儿园了。听到这些后,我感到有些不理解,经过我的询问,原来王伟迪回家跟妈妈说玩球很累,她的妈妈听到孩子的这番话后,就决定不让孩子玩球了。这时我想到了:怪不得这几天,王伟迪经常请假,说是肚子痛,并且做操时也很不用心,做值日也不积极,并跟小朋友说很累。玩球这一活动来培养她的吃苦、受累精神。
我以身示范与孩子们一起活动。开始的时候我在腰上不会转球,只跟孩子们讲述转球的要领,我发现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不高,为了提高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就跟孩子们一起转球,孩子们休息的时候,我继续练习,累的我满头大汗,衣服湿透了,这时孩子们围在我身边,七嘴八舌地说着,看,老师练的多带劲、我们也练吧,”在她的带领下,其他小朋友也拿起球转了起来。这时我对孩子们进行了随机教育,让他们知道了:虽然老师的年龄大了,但是不怕累,学会了腰上转球,他们也要象老师一样坚持练习。这样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高了,劲头大了,使她认识到了自己以前的做法是错误的,并表示今后在家中也要培养孩子的这种精神。
王伟迪每天都抢着做值日,做操时也很用心了,每项活动都积极参加。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孩子吃苦、受累的精神。
放手也是好的管理方式
大班的孩子一般都很调皮,特别是男孩,他们已经有较强的自理能力,但在课堂或户外活动时会让很多老师费心。
老师们想尽各种办法来压住孩子们的任性,殊不知勇敢地放手也是对孩子一种好的管理方法。
我们班的孩子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时间不是很长,一直总想找找方法来训练他们的注意力,但都没有得解。
今天上课的时候,孩子们也是一直在吵,注意力根本没有集中到老师身上来。
我就跟他们提出要求,当老师在讲话或者让你们停下的时候要立即停下,知道吗?只要你们在上课的时候集中精力听讲,老师会给你们自由活动的时间的。
在上完课后,就承诺给孩子们自由活动的时间,这个时间里你可以尽情的玩儿,玩什么都行,但是只要老师一喊停,必须全部都坐好!
在区域游戏活动时间里,我担心孩子们会出问题,就一直在旁边盯着,他们有的在画画,有的在折纸,有的拿出识字书认字,两两一组,三五一群,倒显的比平常安静多了。
只是在另一边四、五个男孩在玩铠甲勇士的游戏,互相假装打闹,边玩边往我这边看,见我没有制止他们,都玩的挺欢的。
我就跟他们说,玩勇士的游戏可以,但是咱们要注意安全,是在假装打,要是真的打疼了的话,会疼的哭,严重的话还会去医院,就没法再在一起玩了,是不是?那几个男孩纷纷点点头,很赞同我的观点!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也存在很强的逆反心理,有时候老师们越管越不听,或者是在的时候听话、表现好些,稍微一离开,接着就恢复原样了,根本没有起到好的效果。
如果尝试一下放手式的管理,或许效果会更好一些。
在采用这种方法之前,应具体明确的提出要求,应该注意什么,如果不注意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等,让孩子有清楚地认识。
让孩子知道老师可以给你自由活动的时间,这样,孩子才会喜欢你,家长也会认同你。
不理睬也是一种方法
开学有一个月了,今年刚入园的小班孩子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学习、生活环境,学习和生活开始步入正规。
但是每个班总会有几个特殊的小朋友不能很快融入集体中,有的性格、脾气特殊,有的在饮食上有比较严重的问题。
因为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的个性也不同,有的活泼开朗、有的调皮大胆。
卓箐小朋友就是一个特别的孩子。
现在刚来的小朋友都能跟老师走队、还会唱歌做游戏了,他在旁边就是默不作声,一动也不动。
赞美批评都无济于事,我们想了很多办法都不行,没有效果。
说急了,他就大哭了,真的没有办法了。
我想就任由他去吧,免得逼急了,再不来上幼儿园了。
于是在每次活动时,我就不再去强调他了,但是时不时的会多注意一下。
过了几天,在一次做早操时,当我的眼光扫过圆圆时,发现他居然也在跟着做操了。
我真是高兴极了,一个困扰了我多时的问题竟然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
事后,当我认真的思考这件事时,我才突然意识到:对待不同个性的孩子不能用相同的教育方法,像卓箐这种腼腆害羞的孩子,不要太去关注他。
因为这种性格的孩子不希望成为大家的焦点。
所以,有的时候“不理睬”也是一种办法。
根据不同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这是我的点滴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