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学生活:看电影
发布时间:2021-03-08 幼儿园看电影活动方案 教育教学文献笔记 幼儿园教学说课稿 昨天午睡起来,听到广播里传来“明天在多功能厅看电影,我们中班轮到第一批看,时间是8:15分。小朋友们听到这个消息都非常地兴奋,说明天要早一点来幼儿园。我听到了忙说:“明天不用来得很早,跟平时差不多就可以了,平时来得特别晚的幼儿要在8:10分以前到幼儿园。”今天早上,大多数的幼儿都早早地来幼儿园了,由于有雾,我们就在室内玩桌面玩具,小朋友玩了一会儿就要跑过来问我:“老师8:15分到了吗?我们马上要去看电影了是吗?”幼儿都显得很激动,不停地问我时间。
终于8:15分到了,幼儿排好队伍,搬上自己的小椅子,来到了多功能厅里,安静地坐了下来。电影还没有开始放映
,可孩子们一看到大屏幕上出现字或图案就兴奋地拍起手来,看到这样地的场景我们感到孩子们真是太可爱了。YjS21.COM
今天放映的电影是小朋友最喜欢看的《孙悟空》,整部电影放映了一个多小时,6个班的小朋友在一起观看都没有出现喧闹地现象,孩子们都聚精会神地看着。直到电影结束,回到了活动室,他们还意犹未尽地说着电影中的精彩场景。
这次看电影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地记忆。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妈妈我想看电视
现在手机、电视充斥着每一个家庭,君不见上到花甲之年的老人下到稚童手机都玩的贼溜贼溜,如何让孩子少看手机电视成了每一个家庭的难题,有人说,完全禁止孩子们看电视摸手机,我觉得这是不现实的,你越是禁止,孩子们就愈发好奇,我的两个孩子,一个六岁半,一个两岁半,他们正处于好奇心旺盛的阶段,每当我看手机,他们就会凑过来瞄一眼看的是什么,我就赶紧离开手机,我对孩子们看手机电视管的比较严,原因之一就是我和孩子爸眼睛都近视,恐怕孩子们稍不留神就会近视,戴着眼镜不仅不方便,而且还影响美观。关于看电视手机我觉得:父母要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现在很多家长成了手机控,正如一首歌里控诉父母,你有多久没陪我做游戏,多久没有听过你体贴的话语,每个人的手中都拿着手机依依不舍,不知疲倦,不离不弃,我坐在你的对面却变成最远的距离,这样的家长怎么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怎么能影响好自己的孩子。记得小时候我爸爸和妹妹一起看电视,当时放的是86版的《西游记》特别精彩,爸爸就对我说“你进屋写作业别看了”我心里不服气也只好回屋去了,但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我总是找借口不时跑到他们屋里瞄两眼电视,心思根本没在学习上,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对这件事还记忆犹新,觉得爸爸做的不对,你们能看电视凭啥我不能看?孩子们可以看电视手机,但必须严格限制时间,特别是手机,我的孩子们有时候说妈妈我想看电视,我就会打开电视同时告诉他们,看电视不能超过二十分钟,一般会在十五分钟的时候就告知他们时间快到了,他们就会说妈妈让我们把这一集看完,我就会点头同意,这一集看完是坚决会关电视,他们一般都会愉快的接受。慢慢的孩子们就习惯了。时间一到他们就会出去玩了。多带孩子去户外玩耍,父母在周末或假期可以带孩子到公园、大自然去享受美景、陶冶情操,手机电视不是猛兽,父母要做的关键不是堵,而是要疏导,有的家长害怕孩子玩游戏,岂不知游戏玩的好的都自己开发软件了,凡是都有个度,过犹不及。手机是我们的交往工具,我们要利用它,而不是被它利用。
电视对孩子的影响
我们班有位叫马久峰的小朋友,他是个非常聪明的小男孩,记忆力很不错,表现欲也很强,但最近他有一个不好的习惯,那就是学会了打架。他经常挥舞着他的小拳头向小朋友打去,嘴里还发出“嘿、哈”的声音。有时排队的时候他的小手、小脚也不安分,打打这个踢踢那个,那段时间经常有小朋友来老师这告状。我经常找他谈话,教育他,但收效甚微。
有一次,我们在户外活动,又有小朋友来告久峰的状,说他又打人了。一问才知,原来他是在模仿奥特曼打架,把小朋友当坏人打了,而且他平时也都是在模仿奥特曼才打小朋友的。听他这么说,我同久峰讲起了道理。我告诉他怪兽都是坏蛋变的,所以奥特曼要打他,但久峰与小朋友是好朋友,我们都是好人,奥特曼是不会打好人的,反而还要保护好人呢。奥特曼想要久峰来保护小朋友们,你愿意吗?久峰肯定的点点头,那以后保护小朋友的任务就交给你啦。在一次与久峰妈妈的交谈中得知,久峰在家里最喜欢看奥特曼了,还经常模仿里面的动作,我建议久峰的家长多给他看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电视。现在的孩子模仿力、表现力也都很强,所以多让他看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电视他也应该会去学习、模仿的。平时在幼儿园我们也会给孩子多看、多讲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片与故事。平时我们还要常常进行爱的教育,让幼儿之间建立友好、互爱的关系。现在很少听见有给久峰告状的了,无论在哪方面都进步挺大,同时也交了很多好朋友。
在生活中学习
我园从非就餐转为就餐,刚开始,虽然做了具体要求,但就餐纪律还是非常混乱,宝宝们排队拥挤,抢菜碗现象时有发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想出一个办法,那就是安排值日生,周一至周五每天安排两人值日,并写在黑板上,黑板上既有星期一至星期五,又有幼儿姓名,还有用简图表述的值日生的具体工作。刚开始,每天吃饭前,老师都会说今天是星期几,值日生是谁和谁,到后来,宝宝们会告诉老师,今天是星期几,值日生是谁和谁,需要做的工作是协助老师分饭菜和餐后整理桌面卫生。分饭碗要求每行放五个碗,而且摆放整齐,放一个数一个。分完饭菜,宝宝们要感谢值日生,然后再到自己的座位上就餐。整个过程有序而温馨,再也见不到以前的混乱场面。
这个过程中,宝宝们既学会了星期几,知道了一周五个工作日,认识了自己的名字,了解了值日生的职责,而且还学会了数数,有礼貌,懂得了感恩。这不是刻板教学教出来的,生活中处处是教育,让孩子在生活中实践和学习,是简单而有效的。
看图书的启示(中班)
午餐过后,大部分幼儿都在走廊上进行着安静游戏,有的在折手帕,有的在玩玩具,还有的在看图书······叶锦阳正坐在小椅子上专注地看着图书,过了一会儿沈鸿驹坐到了他的旁边,手上拿了很多积木。玩着玩着有些积木掉在地上了,正要去捡,被旁边的叶锦阳看见了,他一脚踩住掉在地上的积木,然后把它踢得很远,还哈哈大笑起来。沈鸿驹只好跑过去把积木捡回来。
这个情景刚好被我看见,我帮沈鸿驹捡起了积木,然后坐到叶锦阳身边,和他一起翻看他手中的图画书。当看到书中小朋友互相帮助的画面时,我便引导叶锦阳说说小朋友是怎样做的,并希望以后他也能像书中的小朋友一样去帮助别人。过了一会儿,叶锦阳旁边的小朋友又有玩具掉了,叶锦阳的眼睛朝我看了看,然后帮他把玩具捡了回来。我及时表扬了他,他的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
分析:
由于在个性、性别、能力倾向、认知风格、学习风格的不同,幼儿均有自己偏好的图书,因此教师在为幼儿挑选图书时应考虑到幼儿的个别差异。通过这个案例可以发现,图书对于内向的叶锦阳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而且叶锦阳对教师的肯定还是很在意的。
教育随笔:注意电视对孩子的影响
午餐后孩子们在玩自己带来的玩具,不一会帅帅就跑来跟我说晟把谦的玩具抢走了,还打了谦,我跑过去一看只见晟表情很凶的站在一边正在做着奥特曼打怪兽的动作,谦被晟推在地上正在哭。我先是把谦从地上扶起来做在一边的小椅子上,然后转过来柔声地对晟说:“你很喜欢他的奥特曼吗?”他对我点了点头,我又问:“那你知道奥特曼会抢别人的东西吗?”“不会。”“奥特曼会喜欢抢东西的小孩吗?”“不会。”“对了,晟不抢别人的玩具,奥特曼和老师都喜欢。而且呀,如果你想玩其他小朋友的玩具,你可以跟他说,我相信小朋友会愿意和你一起玩的,你这样把他的玩具抢走还把他推在地上,谦会很难过的。”于是我让晟和谦道了歉。
电视传播的一些攻击性榜样会增加幼儿以后的攻击性行为,很多幼儿都会从这些电视、电影暴力节目中观察学习到各种具体的攻击性行为。幼儿不仅从这些节目中学习到攻击性行为,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会将武力视为解决人际冲突的有效手段,并在现实生活中实际依靠攻击性行为来解决与他人的矛盾。
科幻画创作
幼儿园科幻画比赛顺利地落下帷幕。本次比赛时间紧,但老师们还是积极准备,精心指导幼儿指导科幻画,老师们交上了满意的答卷。本次科幻画主题丰富,有海洋探秘、环保动员、民族一家亲、科幻机器人等,符合科学性原则和创意性,充分体现了“爱科学爱畅想”的活动宗旨。绘画表现形式有水粉画、蜡笔画、沥粉画及多样结合,绘画效果充满童趣和创意。最后通过角逐,我们共推选了5幅一等奖作品选送宁波市科幻画比赛,预祝取得好成绩。今后我们将继续在“科学创意”和“表现形式效果”这两点出发,在辅导上下功夫。
同时在本周六参加了“幼儿科幻画现场作画”,在积极准备,认真比赛的基础上,也细致观摩了其他优秀作品。认为科幻画脱颖而出的秘诀在于“点子”,这个点子不仅表现在内容上,要新颖,如《磁悬浮列车人行道》解决交通问题、《心灵治疗站》关注心理健康、《人与动物语言交流器》促进人类与动物的关系、《机器人保姆》体现最新科技的力量……这些点子源于实际,又高于现状,有异想天开,但也有一定的依据。点子还表现在作画形式上,如沥粉画、线描画、水墨画、拓印画、多种画种结合,绘画与手工结合等,形式创新,表现立体。
吃一堑长一智,多学习多积累,多幻想多尝试,让我们一起去探索科幻的世界。放飞科学,创新世界。
生活活动中的语言学习
-->
在幼儿园里,我们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语言发展有不同障碍的孩子。这些孩子的语言学习又有更加明显和特别的需要。如同《纲要》所提出的那样,“对有语言障碍的儿童要给予特别关注。”作为教师要做有心人,在发现幼儿有可能存在语言障碍后,及时与家长联系,并和家长共商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在日常语言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这些孩子提高运用语言交流的自信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交往,并且制定特别的个别教育计划,针对幼儿的语言问题给以特别的帮助。
中班刚开学,我班就插进来几个新生小朋友,虽然有两个孩子年龄较小些,但很快地就适应了幼儿园班级体的生活,有一名叫郭成成个子较高的小男孩性格内心、不合群、不爱说话,平时从不和别人交往,每天坐在位置上不动,有时小朋友找他玩他也不理别人,就是老师和他说话他也只是看着,从不做任何表情,就连摇头点头都不做。有一天、他没来上幼儿园,我找到他在工行上班的妈妈,从他妈妈的口中了解到,因为父母上班比较忙,郭成成从半岁就一直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父母有点时间去看望一下和他说说话,他也是很陌生地看着,不作任何反映,一天听不到孩子说一句话,就是尿湿裤子了也不说,父母表示很担心鉴于这种情况,父母决心让孩子上幼儿园。得知这些情况后,我查看了一些有关书籍:“儿童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儿童整体语言学习和发展的驱动力。支撑这个观点的证据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在正常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中,发现儿童在没有说话之前,就出现了用手势、体态和表情伴随语言声音表达自己的情况,这样的语言交流行为的萌发获得成人的及时反应,因而在交往中逐步发展起真正用语言交流的行为。另一方面的证据来源于对孤独儿童的研究。孤独症儿童因为语言运用的发展过程匮乏,尽管他们积累了许多词汇,但是他们在发展过程中语言能力处于停滞状态,之后甚至落后于起点相似的弱智儿童。因此,儿童语言运用可以被看成是儿童语言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因为儿童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建立起他人的交流情景,产生社会性交往和互动过程,也就因此学到了更多的真正有用的语言。”对于这个特殊的孩子,我专门和其父母共同拟订了培养郭成成语言发展的有关计划。
对于郭成成小朋友来说,语言不仅是学习的对象,更是学习与生活的工具,因此在生活中,对孩子语言的学习与促进生存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使语言教育为幼儿终身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首先、从喜欢用语言与人交往,如:在班上我们分组游戏时小朋友玩“马兰花”的游戏,有意请郭成成当花心,让他有一定的自信心。还暗示个别孩子有目的地找他玩“找朋友”“洗衣机”等游戏,游戏结束老师小结时,特意表扬几个小朋友,其中有郭成成,让他体验到和小朋友一起游戏时的快乐,从而建立自信心。其次、培养他注意听,并能基本听懂口头交往语言和图书故事,如:在幼儿园的看图讲述时,从简单的图上有什么的问题问他,如果他不想说也可鼓励用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家父母拿着书给孩子讲一讲故事并引导他跟着一起看。记得计划实施到两个月时的一天,郭成成的妈妈激动地跑来对我说:“孩子开口说话了,他问小白兔怎么离开了妈妈”我也为孩子感到高兴,尽管是一句,证明我们按计划走是对的。再次、要启发孩子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与想法,如:平时在班上是老师安排他上厕所、喝水,慢慢地告诉小朋友,有谁想喝水、上厕所来告诉老师就行了,一天、分区玩活动区时,看到郭成成在教室中间转来转去,很着急的样子,我问:“郭成成、你怎么了。”他说想尿尿,我带他上厕所后让他知道下次要告诉老师,果然,第二天他很主动地来对老师说他想喝水了,以前在家时想喝水看一看杯子,妈妈就会主动去倒水给他喝,想上厕所就会哭起来,家长的心领神会。但实施计划后,在家也要求孩子把自己的需要说出来,为使目标能够更好地促进孩子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和家长为孩子创设敢说、爱说、会说的语言环境和学习条件。
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使幼儿有话敢说
创设轻松无压力的语言环境,轻松无压力的语言环境是调动幼儿说的内部动机的必要条件,它体现了成人与孩子心灵上的沟通和关系上的平等,体现了对幼儿人格的尊重,如在活动中我会与朋友的身份和郭成成相处,操作活动时,我会尊重他的选择,并为他创设自主表达和自由表现的机会,一次、他用小棒拼出一间房子时很快乐地告诉我,这是小猫的房子,我表扬了他的想法太好了,并鼓励他再想一想小猫和谁生活在一起,可以把这一想法也告诉小朋友,同时成人是调动孩子有话愿说,有话敢说的外部因素,联系家长经常参与孩子平等的对话,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教师家长对自己的关爱,增强孩子的情感联系,激发和强化幼儿说的愿望,鼓励孩子大胆表达时,尊重他的选择和心理需求,如:我班的每位小朋友特别看中每周五下午的周末小结,因为这是他们表现自己的好机会,每位小朋友都有机会上台总结自己一周的表现,以往郭成成从不上台不讲自己也不管别人讲不讲,大班的九月底我突然看到郭成成举手了,上台讲的两句话是:“我这个星期的表现好,也要一块金牌”尽管总结很简单,当时全班小朋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因为老师暗地里也请许多小朋友帮忙主动和郭成成交往、游戏,看到他这一进步,他们能不高兴吗?只要郭成成敢大胆地表达,这是孩子走向正确表达的前提,能保持乐说的态度,会使幼儿在敢说、爱说中获得主动的发展,从而成为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善于表达的人。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有丰富的生活环境,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幼儿才会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家长也没有放松对孩子的培养,利用双休日邀请同事带孩子来家里和郭成成一起玩,或到公园放风筝,有一次,两位小朋友的风筝快到一起时,郭成成很紧张地大喊:“走开、快走开一点,我们两的风筝要打架了。”放完风筝回家的路上两个孩子在讨论风筝的话题,到家了都还想说,在满足孩子的需求,提高孩子说的能力,我们为孩子提供相互交往与自由表达的机会,使他感受的愿望形成语言表达出来,通过这一年多种种机会培养,现在的郭成成已经是一个喜欢说话、愿意说话的孩子了。
最近,我看到郭成成小朋友那活泼欢快的表情,和小朋友高兴地交谈,在老师组织活动时勇敢地举手回答问题,真难想象中班时来我班郭成成的样子。
从郭成成小朋友身上的进步,我意识到在幼儿口语发展的初期,幼儿主要在各种非形式的语言交往中自然获得语言的,幼儿期是语言初步形成的时期,因此,教师应把语言教育渗透于生活中,在生活中,幼儿随时有表达意愿和感受的需求,有交往的需求,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幼儿在讨论中学会听与说,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使他人理解和接受自己的观点,在争执中学习围绕话题使用辩论性语言,在聊天中学会使用问候性语言、叙述性语言、描述性语言,感受说的乐趣,使语言的学习贴近幼儿的生活,满足幼儿当时的需要,并为幼儿语言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看看我们班发生在沙池里的好事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总会担心孩子不够懂事,害怕他们相互间争抢打闹,于是,时间长了,我们便渐渐只注重结果而忽略过程,就好比你的孩子与伙伴打打闹闹,我们只会关注他打人了、下手了,而不去进一步了解为什么打、打人的原因是什么。事实上,孩子的发展有时候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别把那根筋绷的太牢,退后一步,或许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今天呀,就请你跟我一起来看看我们班发生在沙池里的“好”事,引号表强调……
经过数个星期的轮换,本周我们班终于被安排在沙池里运动。软软细细的沙子确实好玩,但穿脱鞋套也着实是个大问题。
第一天,所有的孩子呼天唤地的请求老师帮忙,一个人只有2只手,三个人也不外呼6只手,面对齐刷刷坐成一排的孩子,还真有些力不从心,但我明白,孩子不会穿是正常的,毕竟玩的次数少,鞋套也不方便穿,所以第一天我只要求孩子们“学会等一等”,便一门心思的挨个给他们穿鞋套。其实,我的这个要求提得还是很随意的,只是希望孩子们别打扰我,让我专心忙。但在这过程中,耳边总能听到这样的对话,一个孩子说:“老师,我不会,帮帮我。”旁边另一个孩子会立刻提醒他:“等一等,老师会来的。”虽然只是简短的对话,但我却能充分的感受到我们的孩子慢慢有了初步辨别是非的观念,他们渐渐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甚至还能提醒身边的伙伴。
第二天,我依然只提了一个要求“请你一定要自己动手试试看”,这就意味着孩子们一定要自己亲自试一试。于是,孩子们开始动手试试,在这个过程中,呼喊帮忙的人数明显减少和延迟了,有些孩子失败了,但最起码自己试过了;有些孩子成功的穿上了鞋套,即便穿得不好但依旧快乐;有的孩子竟然还会弯下腰来帮助其他朋友……可见,教师向孩子提出要求能明确孩子应该做什么,应该如何去做,而最重要的实施还是得放手让孩子自己来,孩子们亲自动手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一些远比结果还要珍贵的东西,就比如今天互帮互助这样一个行为。
第三天的要求和第二天的一样,我请孩子们“一定要自己动手试试看”,不过与昨天不同的是,我重复这句话的遍数慢慢减少了,前一天我需要不断的回应每个向我求救的孩子“你去试一试。”但第三天孩子们似乎有了养成习惯的意识,所以我及时进行了表扬,于是,孩子们穿得更勤,忙得更勤。比起一对一盯着孩子去做,不如在他表现好的时候给点鼓励,那么他会更愿意去做。
第四、第五天的要求还是和前两天的一样,孩子们则渐渐养成了先自己试试后请求帮助的习惯,而且,特别好的是他们非常愿意帮助有困难的伙伴,不仅仅帮忙穿鞋套,他们还会帮助伙伴脱鞋套,拍拍背上的沙子等等。这的确是件“好”事,也是件在教师预设之外延伸的“好”事。就这样,我们度过了这个充满“好”事的一周。
都说什么样的人养育什么样的人,其实真的如此,特别是在育儿这一方面,并不是抓得牢就能得到一切,你得抓得巧、抓得妙,这一、二、三、四、五天我没有苛求孩子一定要做到什么,只是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但实质挺难的要求,但最终我反而却收获了更多意想之外的东西。给孩子多留一些空间,别死死的看牢、钉牢、抓牢,这样他们能有更多发展的机会,不是吗?
生活中的小细节——小班
今天上午是我带班,整个上午来说,幼儿的活动兴趣很浓,两节课都很顺利的完成了,到了中饭的时间。“小朋友吃饭时要保持安静,一口饭一口菜,要爱惜粮食,不能倒掉,要把饭吃完,这样才会长大哦。”这些话是每天幼儿进餐时我必须得重复讲的,鼓励着孩子要多吃饭,不能挑食。这天中午,珊珊哭着对我说肚子很饱,吃不下了,于是我就让她吃了一点饭,就把剩下的饭菜顺手倒进了(在这个细节中,老师也是有私心的,因为珊珊本身是个很听话的孩子,从来不会说饭吃不下了,除非真的是有原因的),“老师,你怎么可以让珊珊把饭倒掉了呀?”我刚让她把饭倒进垃圾桶里就听到有些小朋友的问话,我愣了一下,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你不是告诉我们不能把饭倒掉吗,要爱惜粮食,粒粒皆辛苦呢。”是啊,平时,我时常教育孩子们要爱惜粮食,粮食来的不容易,也常鼓励孩子不挑食要多吃饭。然而,今天我为了自己的一点私心却违反了,我赶紧对小朋友们说:“珊珊是因为太饱了,实在吃不下了,所以老师才让她不要吃的。,每个小朋友都是一样的,不能把饭倒掉,我们每个人都要爱惜粮食。
由此,我深深感到:哪怕是点点滴滴的小事,作为老师,也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因为你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所以,在孩子面前我们一定要言行谨慎,以良好的形象实实为幼儿做出一个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