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在玩中开发智慧和能力?
发布时间:2021-03-22 孩子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 幼儿园中班科学玩沙说课稿 在幼儿园孩子不合群怎么办现在孩子的学习负担太重,应该给孩子更多玩的空间。那么,怎么玩?玩什么?很多人未必有清楚的认识。天津市社科院副研究员王小波指出,玩的内容不好、方法不对,会使得孩子本可以从玩中开发的智慧和能力被白白地浪费。
在如何玩、玩什么的问题上,家长目前普遍存在两种误区:
误区一:“为学而玩、玩变成学”。
父母总希望孩子的业余时间不被浪费,希望通过培训掌握一项功课以外的技能,于是不少父母为孩子报了各种培训班。这些活动如果不要求必须达到什么目标,仅仅是学习、了解一下,就都具有休闲的性质;如果父母并不是想通过这些特长培训使之成为孩子今后从事的专业,或者作为长大以后谋生的手段,也就没有必要制定目标。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兴趣班就是培养孩子业余爱好、增长知识,陶冶情趣、调节情绪的好地方,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还可以提高休闲质量。
但是,由于特长班、兴趣班的教学中大多强调技能训练而忽视审美情趣的培养,加上考试、考级更使得业余休闲染上了浓重的学习色彩,不仅没有增加孩子的休闲乐趣,反而变成了孩子休闲的杀手,于是兴趣班变得索然无味,许多孩子“学”了两天就不爱“学”了。
王小波举例说,拿学琴来说,美国琴童与中国琴童有着极大的不同,同样是学了三四年琴,美国孩子只会弹些简单的曲子,而中国的琴童已经在弹很难的乐谱了。相比之下,美国的老师与父母并不着急,他们认为只要孩子高兴,会不会弹高难度的乐谱并不重要。
误区二:“盲目地玩,为玩而玩”。
一些孩子喜欢没有目的地玩,由于缺乏大人的正确指导以及个人爱好的引导,只一味地胡乱奔跑或者玩带有赌博色彩的游戏。由于一些父母的过分管束,一些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越是不允许的越要尝试。一些孩子不会玩,一旦有了玩的机会就像从囚笼里解放出来的囚徒一样狂奔乱叫。有的孩子在游戏中总要唱主角,不愿、不会与别人配合,于是群体游戏往往不欢而散。正处于成长期的孩子,其时间是十分宝贵的,好的休闲活动可以有益身心健康,有益智力发展,而不好的娱乐则会损害孩子。
王小波认为,父母在孩子玩的问题上应当掌握好尺度,既不能放任自流、不管不顾,也不可事无巨细、横加干涉。教育孩子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以游戏的方式教育孩子更加困难。这需要父母有更大的智慧。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如何开发儿童智力
在儿童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在同样的情况下,儿童对知识掌握的速度、深度、广度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截然不同。如在一次智力测验中,测验员出1、2、3、4、5、6、7、8、9、8、7、6、5、4、3、2、1、共17个数让6-10岁的几个儿童相加结果,一个6岁的儿童在3分钟内答出81,而有的儿童一个数一个数的相加还出现错误。为什么有这种不同的结果呢?隐藏在事实背后的原因是每个人智力发展水平不同。为此我们得到一个重要的启示是,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对儿童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注重开发儿童的智力。
一、什么是智力
智力是人的一种心理品质,它具有无法观察到的特点,关于智力的概念是国内外长期争论的问题,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在我国较为流行的看法认为,智力是各种认识能力的总和。观察力,它包括有智力的条件--注意力;智力的窗口--观察;智力的储存器--记忆力;智力的翅膀--想象力;智力的中枢--思维力;智力的转换器--创造力;早期儿童还需要发展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它是智力的基础。由于智力是一个人许多能力的总称,因此人在某一方面有特殊能力或专长不等于智力,例如有的人记忆特别好,但逻辑思维差;有的人语言表达能力好,但想象力、实践能力差,这只能说某人在某一方面发展不错,不等于智力好。只有智力的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才能称得上智力发展好。前苏联的心理学家加里培林认为,智力活动的形成过程一般有五个阶段:
第一,了解当前活动阶段。如听老师讲解或演示获得一般的表象和初步理解。
第二,运用各种实物来完成活动的阶段。如用小石子或小棍计算活动。
第三、有外部语言参加的,依靠表象(头脑中的形象),来完成活动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能离开实物,而依靠外部语言对头脑里留下的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如老师问,1+1=?,儿童头脑中会出现1个苹果加1个苹果等于2个苹果的口算。
第四,只靠内语言(不出声的语言)在脑子里完成活动的阶段。
第五,智力活动过程,简约化。多进行某一智力活动以后,这一智力活动的阶段逐步简约化,以高速度进行,则智力活动的能力便初步形成。3-6岁儿童智力一般可以发展到第三阶段,发展突出的可能达到第四阶段。
二、为什么要开发儿童的智力
(一)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没有一定的智力就难以掌握较多的知识,具体讲没有注意力、观察力、儿童就无法认识事物,掌握知识;没有记忆力,知识就无法巩固、保存;没有思维力,就无法对事物有深刻地认识,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没有想象力,就无法创新。所以说,智力不发展,就无法掌握更多的知识。
(二)开发智力产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生产力愈发展、科学在生产中的地位愈重要,对劳动者具有的科学知识,文化素质要求就更高。教育是未来的事业,为未来的社会准备人才。未来的社会是一种开放型、进行型、动态型、网络型、高效型的社会。需要的劳动者,不只是体力型,知识型的人才,而且是智能型(具有较强的敏感性、选择力、综合力、创造力)的一代新人,故教育应重视发展儿童的智力。在当今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时代中(实际上是科技竞争,人才竞争,智力竞争),谁最早最多地拥有高智能人才,谁就在这场竞争中获胜。因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教育事业放在了突出的战略地位。加强儿童智力开发,早出人才,出高智能人才,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紧迫任务。在现代生活中,没有高智能的人是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
(三)开发智力对幼儿有特殊的作用
从智慧器官大脑的成熟来看,新生婴儿大脑重有400克左右,3岁时,脑重量已达1080克,4-5岁则增加到1350克,已基本接近成人1400克的重量。有人说,0-5岁有天壤之别,5岁到成人只二步之差,5岁前后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由此可见,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对于开发智力促进成才具有特殊的作用
三、如何开发儿童的智力
(一)丰富知识,开拓眼界
智育包括发展智力,掌握知识技能两方面。单纯灌输知识,机械地背,容易抑制学生智力的发展,如果不从掌握知识技能和活动来发展力,搞什么单纯的智力训练,也只能是一种训练的游戏,没丝毫的价值。因此,要发展智力,必须正确处理智力与知识的关系。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离开了掌握知识的过程,智力就成为无源之水、无草之木。例如,狼孩,因没有掌握人类知识的过程,所以不具备人的智力,他有狼一样的生活能力,却不具备人的思维能力。又例如一对双生子,出生后不久,一个生活在密林中,一个生活在大城市。他们长至四岁左右时,林区的孩子来到城市,此时对他们进行智力测验,结果林区的孩子身体强壮而智力差,因为林区的孩子接受文化科学知识少。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智力能否顺利发展,还要看给儿童传授知识是否全面,方法是否得当。
如何开发孩子的思维能力
一、开拓孩子思维的六种方法
1、归纳法。要求孩子把食物按一定的标准,如颜色、形状、材料、用途等联系在一起。
2、进行分类。分类是在比较和归纳的基础上进行的,有助于宝宝逻辑思维的发展。如让宝宝观察家中各种用品,找出木材、玻璃、塑料、金属材料的用品。
3、类比推理。让孩子根据图形数字等排列规律,填上适当的图形、数字等,找出关系法,让孩子按要求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等,如让孩子将打乱顺序的图片重新排列。
4、解决问题法。经常向孩子提出问题,让孩子回答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假设摔倒了,怎么办?
5、找错误法。让孩子找出图片上的错误,如三条腿的椅子、倒挂的图片。
怎样开拓孩子的思维
6、下定义法。要求孩子用自己的话给概念下定义。如问孩子什么叫碗、家具、玩具、梳子等。
怎样开拓孩子的思维5
二、学什么可以开拓孩子的思维能力
1、学绘画
幼儿绘画最大的兴趣点并不是自己画的多么好,而是寻求与他人的与众不同,用孩子的话呈现:“我有……你没有……”因此,在指导幼儿绘画的过程中,教师可积极采取举一反三的练习法。如:以圆形为基础,任意添画各种小动物,以鱼的轮廓为前提,运用各种线条、图形进行装饰。活动中,孩子们兴趣盎然,思路开阔,在统一的基础上,他们积极创意,寻求不同的表现形式。
2、学数学
您要让孩子了解,数学并不单单都是关于数字,这门学科还包括以下几方面: 明确物体的形状,如询问孩子:“你看,图画上的帆船有多少个三角形啊?” 注意到循环的模式,如问孩子:“图画上先是有一个红圆圈,然后是蓝圆圈,再然后又是红圆圈,接下来应该是什么呢?” 对事物做出比较:例如“这双鞋子是不是比那双要大一些呢?”
三、开拓孩子的思维的好处有哪些?
1、科学研究表明后天的环境能够显著影响孩子大脑神经元细胞的相互铰链,从而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经过思维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有显著提升的空间。
2、“幼儿英语”、“音乐艺术”、“奥数”等知识技能型的训练不能替代思维训练。思维训练的重点是“全面”和“均衡”。必须是精心设计的系统化的专门思维训练课程方可达到这个效果。
3、思维能力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学习能力,直接影响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因此,投资思维能力这个“万能钥匙”,具有很高的回报率。
4、思维训练和知识技能灌输不同,思维训练存在一个短暂的“机会窗口”。这个机会窗口对应于儿童大脑迅速的发育的2-7岁。
如何选玩具培养孩子高智能
不同玩具培养孩子不同智能
人类智能分为人际智能、内省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语言智能、音乐智能、肢体运动智能和自然智能等八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能组合,而每一项智能虽然各自独立,但通常也不会单独运作。
而每一种智能的发展都有年龄上的关键期,过了关键期再要发展就很难了。所以父母不妨在选购玩具时,依照各种玩具的分类和适合的年龄层,来挑选适合的益智玩具,让小朋友们在玩各种玩具时,提升各方面智能的发展,只是当孩子在玩时,就和大人一样不会只单独练习某一项智能,但为了父母在选购玩具的方便,简略的依照玩具最主要的项目来分类,提供各位父母参考。
数理逻辑智能
数理的智能包含了数和量的对应、度量衡测量、分类、集合、排序排列。而逻辑则包含了分析、推理、因果关系及解决事情的能力,一般市面上标榜的脑力开发或是潜能开发的玩具多属这两种。如果以过去较狭意的益智玩具定义而言,多属于数理逻辑的类型。包含了各种棋类局戏、扑克牌,新式天平游戏、顺序图卡、或是像中国传统童玩中的九连环、华容道、孔明棋等,多的不胜枚举。但实际以生活而言,包含我们说话或写字,如果要让人能了解,也必须要“合逻辑”,对方才能理解,才能和别人互动,也就产生人际和内省智能的运用,所以逻辑智能对于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空间智能
凡是建立孩子3D立体慨念和建立儿童方向慨念,如上下左右前后或东南西北等多属空间智能的部分。另外像是认识各种形状的几何概念、对影像、图形的认知和喜好,或是和色彩、艺术、美感等相关的,也和空间智能有相当的关联性。所以像是拼图、各种积木、立体或平面的迷宫、各种组装玩具,或是各种图卡,当然,有些能让孩子涂鸦的道具,也可归类于此。
语言智能
对于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强,喜欢阅读书籍、擅于说话写字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想法,这是具有优势语言智能的人的表现。有些人甚至能很轻易学会各种不同的语言,或是具有较敏锐的听音能力。所以能够增加孩子对语言文字的认知或是能增加孩子表达能力的多属于这一类,像是各种游戏故事书、图卡字卡而这些甚至有些会发出声音,如果广义的来说,利用一些手偶让孩子来仿真对话,也算是能增进儿童语言发展的玩具吧!
音乐智能
有些人天生有一付好歌喉,又能清楚的辨别音准和节奏,听到音乐很容易就会跟着哼唱或是跟着打拍子,我们会说这些人具备有较高度的音乐智能。在孩子的玩具中,也有很多仿真的小乐器,或是音乐铃,或是有些具有声光效果或模仿各种声音的玩具,都是能培养孩子对音乐方面的喜好,刺激孩子音乐智能的发展。
自然智能
指的是一种喜爱自然、了解自然界中事物的各种型态和关联的能力。具有优势自然智能的人,通常能敏锐的察觉自然界的变化,清楚的分变动植物的关联,了解自然界中生物的相互关系。所以,一般动植物、自然生态的图卡影片、拟真的动植物玩具、养殖、观察用的玩具显微镜、放大镜都属于这一类。
肢体运动智能
运用到肢体动作,不论是大肌肉的跑跳运动,或是精细手工的小肌肉动作都属于这一类。例如一些优秀的运动家或是手工艺创作者,通常都是具有较优势的肢体动觉智能。若以大肌肉运动来说,一般耗费体力的活动游具都可以归类在此,像是滑板、踩高翘等。而有利于精细动作的发展的玩具,则包含了串珠、黏土、折纸或涂鸦画板这类小手工创作,另外一般我们常玩的练习手部稳定度的骨牌、迭迭乐也算是。
了解玩具的分类和作用是选择玩具的前提
动作类玩具:大动作玩具有学步车、小推车、小自行车、球类玩具、跳绳、哑铃、呼啦圈、沙滩玩具、大型积木等。它们可锻炼孩子的大肌肉动作,使孩子在进行平衡、拍击、走、跑、跳、推拉、爬行、搬运等全身运动中发展体能及动作协调性。小动作玩具有手摇铃、积木和积塑、动物玩具、交通玩具、电动玩具、木偶玩具、珠类玩具等。它们可锻炼孩子的小肌肉动作和运动觉,发展孩子的精细动作和开发脑力资源。
智力类玩具:拼图和拼板玩具、棋类玩具、序列玩具、分类玩具,它们可帮助孩子学习各种概念,解决各种问题,发展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做好父母:如何开发孩子音乐智能
你知道我们的孩子具备哪些巨大的潜能吗?潜能最终开发的是什么呢?你有考虑过吗?唯有弄清楚这点,你在教育孩子时才会更清晰,更有针对性了。在我们的文章中经常会提到每个孩子天生就具备8种智能,无论开发哪种潜能,最终都是促进8大智能的联动发展,也就是任何一种学习都会牵涉到8大智能中几种智能的共同发展,这样你会更清楚孩子哪些方面得到了更好的进步。
既然我们清晰的知道了孩子智能发展的8个方面,对于在音乐智能方面,如果想促进孩子更好的发展,父母可以这样做:
1.和孩子一起听音乐
每个孩子都有音乐潜能,当他们听到自己喜欢的音乐时,他们会手舞足蹈起来,他们会哼唱起来,调动他们内心的那根音乐之弦。如给孩子听一些儿歌,只要孩子听到儿歌就会有所行为表现,那就可以多听;如果孩子听了音乐没有太大的反应,可以尝试选择其他歌曲,孩子对儿歌的兴趣度是不同的。
2.和孩子一起用工具(乐器)来感知音乐
当播放一段音乐或者一首儿歌时,大人可以带着孩子用工具来感知呦。如沙锤、摇铃、响鼓等等,这比用身体直接感知增加了难度,也由此发展孩子对音乐节奏的敏感度和表现力。
3.接触一些韵律优美的古诗古韵
在这里不是提倡孩子去背古诗,而是借助优美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来感知古人的那种意境美、情感美和语言的韵律美,来浸润孩子的心灵。可以给孩子推荐听一听如蓝迪智慧乐园古诗古韵《静夜思》《望庐山瀑布》《春夜喜雨》等内容,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感知世界的美。
如何培养孩子的非智力方面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非智力方面能力
培养孩子,不仅仅是培养他们的智力,更重要的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有很多,包括不受智力影响的行为、性格、习惯、品德等。那么,爸爸妈妈们怎么样培养孩子非智力因素方面能力呢?
1、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发展心理学认为,心态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往往是在孩提时代就形成的。所以要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初步的时间、纪律观念。这些适当的约束可以避免孩子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更懂得身边人的感受。
2、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和谐的家庭气氛有助于帮助孩子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并且自觉地参与到家庭活动中去。父母之间互相的爱护、关心;对长辈的体贴、照顾,都能够使孩子形成自信、亲切等积极情感。如果生活在不和睦的家庭环境中们就会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对周围人不信任,甚至是有暴力倾向。
3、保护自尊心,增强自信心
孩子虽然年龄小,但是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家长要学会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要用引导的语气去和孩子交流,而不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对于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父母都应该及时给予肯定鼓励。
4、培养孩子养成生活的独立性
现阶段的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过度保护,会导致孩子根本没有生活的自理能力。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过分依赖的个性,从而导致长大后形成人格障碍。
5、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和爱心
交往能力对孩子的一生是很重要的,活泼开朗的个性能够让孩子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即使有挫折,也能够乐观的面对和解决。这时,父母应该多用鼓励的口吻,让他们始终都保持活泼和开朗。
父母首先要有健康的人格,才能够去影响孩子。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家长除了要为生活忙碌外,回家后更要打起精神做孩子的表率。这样才能够让孩子在宽松的氛围中,培养他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如何让智力发育指数高7分
孩子的1岁、4岁和17岁,看起来应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三个年龄。可正是关系孩子未来成就表现的脑部智力发育,让它们联系到了一起。
大脑的发育受到先天和后天的影响。科学数据显示,智商中受遗传影响只有40%多,即后天营养及环境对大脑发育的影响更大。
听说过脑部发育的“隧道现象”吗?火车进隧道,谁先进去?当然是火车头;谁先出来?还是火车头。因为隧道里,火车无法掉头。孩子的脑部发育就是这种“隧道现象”。孩子的1岁、4岁和17岁,正是这列火车三个关键的大站。
我们还关注到,DHA在大脑中占总脂肪含量的30%~45%,而在视网膜磷脂中的含量更达50%之多。形象地说,DHA是智力发育的推动剂。
1岁时,如何让智力发育指数高7分
大脑发育曲线图显示,比起出生时,宝宝在12个月时脑重增长175%,18个月后比起12个月时就只有18%了,速度大大减慢!所以,出生后头12个月是宝宝的大脑发育黄金期,也就是脑部发育这列火车的第一个关键站。
美国营养学专家贝兹曾在宝宝的这一时期开始一项临床研究:为A组宝宝在出生后头四个月内,膳食中持续添加17毫克/100千卡DHA和34毫克/100千卡ARA,而B组宝宝的膳食中没有添加DHA和ARA。
在18个月时,对这两组宝宝进行脑电波扫描,发现A组宝宝的智力发育指数领先B组宝宝7分。
在这条隧道中,A组的宝宝坐上了火车头,以高7分的明显优势,率先步出隧道,胜利到达第一站。
如何让孩子发挥想象玩游戏
跟孩子玩“联想”游戏的方法有很多,例如问孩子:“看到太阳,你会想到什么?”当孩子说出答案是“爸爸”时,再问孩子:“为什么?”也许孩子会说:“因为妈妈(妈妈食品)像月亮,爸爸就像太阳啊!”或“爸爸像太阳那么会流汗。”不管孩子的答案是什么,先倾听接纳再引导出更好的答案。
1、做数字的联想:如“1”想到竹竿、筷子、电线杆……“2”联想到白鹅、鸭子……“3”想到山、麦当劳……等。
联想的结合,从“甜甜圈”想到“小甜甜”……结合“甜甜圈”和“小甜甜”变成“小甜甜最喜欢吃甜甜圈”,从“甜甜圈”想到许多圆的东西。
2、数列的接力:从1数到20,用奇数接:1→3→5→7……用偶数接:2→4→6→8……用5个一数:5→10→15→20……
3、动物排排看:四只脚的动物有牛→狗→羊→狮子……会飞的动物有鸟→蚊子→雁→鸽子……
4、记人名、称谓:爸爸叫陈龙安→妈妈叫钱秀梅→外公叫钱聚怀→外婆叫杨杏雅→阿姨叫钱剑秋→老师叫吴心若→……让孩子记人名、称谓,可以增强记忆力。
5、一笔接一笔:在地上摊开画纸,亲子共同用彩笔、颜料,一笔接一笔,合力创作。
6、一句接一句:串成一篇故事,可以用录音机录下来,全家共同分享。
以上介绍的只是“一个接一个”的简单活动,旨在培养孩子表达流畅能力,父母还可以根据“思路流畅”的原则,自创更多的亲子游戏。
礼仪让孩子拥有尊重和智慧
看到网上书店有关礼仪的书畅销,我又不禁思想:礼仪是繁文缛节吗?学礼仪有多大价值?我究竟懂得哪些礼仪呢?
礼仪在我心目中隐约就是个华彩的词语,华而不实。而且浅薄地以为,如果礼仪只为应酬,为自己受人欢迎,达成一种交易,那礼仪就只是重大场合的一种装饰和摆设了。
真正发自内心的礼仪,传递着生命之间的彼此尊重和欣赏。透过佩蓉女士的礼仪课,我才知道,你去参加别人的婚礼,着装素净,是懂礼仪的体贴,让这对新人拥有最光彩照人的回忆,也让你不会忐忑不安地,或怕寒酸或怕耀眼;你们不互问对方的薪酬,是懂礼仪的机智,或避免攀比嫉妒,或避免手足无措,但终究与人与己有益。
礼仪中实在有丰盛的宝藏。礼仪,传达着尊重,也暗示着标准,给你智慧,伴你成熟。
礼仪本是让我们把尊重养成一种习惯,把你的尊重用话语、你的微笑、动作表现出来。为什么要白白地被人误会你爱别人的心呢?内敛的孩子的爱也是充充满满的,可别人怎么能猜得透呢?
既是这样,为什么不及早把一些基本礼仪传授给我们的孩子呢?教他学会问候亲朋好友,问候老师,教他基本的餐桌礼仪,教他在和父母出去会客时的装束,谈话时的专注,还有该避免问及的一些隐私话题……这些都是非常实用的。让他从小学会尊重他人,学会被人尊重,在人际交往中有分寸,逐渐成熟、有智慧。
观察一下你的孩子的自然反应吧。孩子总能在客人临出门前,站在门边,注视着客人,笑着说再见吗?我们常常看到的场景是,让孩子和客人招呼道别时,孩子也是专注在自己的玩具上,可能从里屋远远回一声“阿姨再见”,而对于女孩,也有怕生低下头默不作声的。
我想在这方面训练孩子不容易,毕竟它是孩子,而且孩子的天性各不同,并不都擅长人际关系。我们自己小时候又是什么样子的?举个例子,有人生性腼腆羞怯,从小就不会和左邻右舍打招呼,长大些陌生的远亲也张不开口叫,而十六七的时候,更是叛逆地以为嘴甜的人都是为迎合别人,这时虽然想可能被老师啊、亲戚啊误会自己高傲,但还是不自然地低头悄悄走过。
可是,不是习惯决定一生吗?从小教孩子礼仪,孩子就能在人际交往中从从容容,建立正确的自我形象,免去很多压力。原来父母可以教会文静内向的孩子不再怯生生,从而更自然地把目光放在他思考的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上来,透过合宜的礼仪,让别人了解,原来他心底未表达的那份关切。对个性自由随意的孩子也是如此,你可以透过礼仪让他感受到别人的需要,适当约束自己,考虑别人的感受。这样,礼仪让每个人丰盛,也让人拥有讲礼仪的高贵,表明每个人的生命高贵。
卡内基说:“一个人的成功,15%是靠专业知识,85%是靠人际关系和处世能力。”而人际关系和处世能力都要透过人际交往才能日渐历练成熟,而透过礼仪习惯,孩子才会有一个真实广阔的世界,学会表达自己,建立深层次的关系。
所以,对你的孩子,无论他是文静内敛,还是过分调皮,花时间教他基本礼仪,教他实践礼仪,实在是建造他生命的一条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