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玩游戏,该“让”着他(她)吗?
发布时间:2021-03-22 幼儿园玩游戏 让幼儿园安静的游戏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最近,宝宝村的一户“村民”的家中出现了关于育儿的意见分歧。原因是在与孩子进行比赛类游戏时,父母究竟该不该故意让孩子赢。
妈妈觉得孩子还小,玩游戏只是为了让他开心,所以故意输掉比赛并没有什么大碍。而爸爸则坚持认为那是一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是不可取的。只有明白了胜负的代价,他在日后的成长中才可做到能屈能伸,宠物不惊。
那么,究竟哪一方的观点更有道理呢?一起来听听宝宝村育儿专家的说法吧。yJs21.CoM
不要为了让孩子获胜而改变游戏规则。因为即使是刚上幼儿园的小孩子也能够分辨得出自己在哪些本不该赢的活动中赢了。如果故意改变游戏规则让宝宝赢,会让他觉得赢要比公平竞赛更好、更重要,而这恰恰是你所不希望教给他的。
输掉几局游戏,反而会更有助于他学会如何大度地去比赛。所以,千万不要为了让孩子赢而修改游戏规则。你可以试着跟他玩一些他能公平获胜的游戏。比如扔骰子猜数字,因为在这个游戏中,他和爸爸妈妈赢的可能性是一样的。
不过,在和孩子一起下棋、玩牌时,家长可以放低自己的水平 (和孩子处于同一个等级),让孩子多赢几次。并且在游戏后告诉他赢的原因是什么、那些帮助他获胜的技巧该如何更好地运用等。因为通常来说,家长和孩子一起 下棋、玩牌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孩子学习棋艺、牌艺。而对孩子来说,在下棋、玩牌中赢了会增加他的兴趣和自信心。当然,随着孩子下棋、玩牌技能的不断提高,家 长也应逐步加大孩子获胜的难度,不要总让孩子胜。在孩子输棋时,你可以教给他失败时应有的气度,从而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品质。需要再次强调的是,这一切都 应该建立在不改变游戏规则的基础上。
除此之外,你们还可以玩一些需要一起合作而不是竞争的协作性游戏。例如你们俩一起各显其能,看看谁能让气球在空中停留的时间长,这不仅会教给孩子团队协作的精神,而且还有助于他认识到自己不用“赢”也能完成一些事情。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孩子小就非得让着吗?
孩子小就非得让着吗?隔壁有一小妹妹,非常的可爱,每天只要起床就会来我家,要不就会叫xx去她家玩,反正只要是xx在我家她就在我家,xx去她家她就在她家,除了带出去玩的时间和睡觉的时间。基本上都在一起玩,xx小朋友也非常的高兴。因为有玩伴了,虽然年龄小,但是总比没有小朋友玩要好啊。
妹妹现在才一岁半不到,还不会说话,但是大人说什么事情基本上都能听的懂了。因为她家的地方大一些,玩的地方也宽畅,所以小朋友的奶奶基本上都是把xx叫到她家去玩,我们家都是门对门,说近一点就像一栋房子的两间房间一样,说话做事都能听见也能看见。所以天天在她家带着我也不怕xx调皮。不过总的来说xx小朋友还是挺听话的。
刚开始还玩的挺愉快的,可是时间久了,小矛盾也出来了。可能是因为新鲜,也肯能是因为我们家没有她家的玩具,所以xx去了她家基本上都是玩她的玩具,可是现在每天我都听见小朋友总在大喊大叫,有时候我也听见小朋友的奶奶说:xx,妹妹还小,你让着妹妹一点,不要逗妹妹哭。我听见后就赶紧去她们家看看,经常都是xx拿着她的玩具在玩,而小朋友总是在一边非要玩不可。然后我看见了就说:xx啊,妹妹还小,你让着她一点啊,不要逗妹妹哭。xx听了后就说:妈妈,我想要玩玩具,可是妹妹总是不让我玩。我说:那你就换个玩具吧。xx:可是我换个玩具她还是要抢啊,我刚才拿着那个,她要我已经还给她了,现在我拿了这个她又要。可是我也想玩啊。那什么都给她了,我玩什么啊?
因为是在别人家,所以我也真不知道怎么说,我只能能xx说:那是妹妹的东西啊,她要你就只能给她玩。于是xx说:那我就不和她玩了。总是爱抢东西。然后xx就回家了。可是xx回来了,小妹妹也跟着过来,到我家也一样,只要xx手上拿着什么总是想要。到了家后,xx就会跟我说:妈妈,那现在是我的东西了啊,她还是要抢啊,那怎么办?我说:你拿一个东西给妹妹玩吧,跟妹妹一起玩吧。我们要一起分享,这样才好玩。
xx说:她不给我玩我就不跟她玩。看见如此我也知道其实这样没办法说法孩子。我想就算别人家的孩子,我也应该好好的跟她讲讲道理,不能因为小就什么事情都得让着。这样会让xx觉得自己受委屈了。
昨天xx在家里写作业,妹妹也过来要抢。我赶紧从书柜里面拿了本书和笔给她,可是她不要,还是要xx手上的,于是我就试着和妹妹讲道理,我说:这样不可以哦,姐姐在写作业,你写你自己的,不可以抢姐姐的东西。小妹妹听了后好像知道点什么,有点似懂非懂的感觉。不过暂时不闹了,不过一会又开始了,于是我开始复制这句话告诉她,她又能保持一小会。可能是孩子想了解一下如果我闹会怎么样?也许是因为孩子的定力不够,反正只要我说就可以保持一小会.
我想孩子其实不是不懂,也不是因为小就喜欢,而且因为大人总是说要让着小的,所以孩子心里总觉得因为每次都会有人让着所以就每次都这样做。其实只要你跟她讲道理,孩子再小说多了还是会懂的,也不会闹了。
让孩子自己来“选择”他的游戏
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的活动,特别是户外游戏,大部分幼儿都会踊跃参与其中,但也有一些幼儿因为情绪或其它原因,不愿参与进来。这时老师不能强迫幼儿,要尊重他们的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这样教育效果才会好。
一天下午,孩子们做好准备活动后,听说我要教一个新的游戏“抓老鼠”,孩子们拍手跳着,非常高兴。只有戚郡琪小朋友双手背后,低着头,站在一边一声也不吭。接着有一个小朋友过去拉他手,可戚郡琪很愤怒的大叫起来。见此情形我马上说:“我们玩的这个游戏很有意思,不过如果小朋友想自己做游戏,也完全可以。”小朋友听后马上纷纷说:“我想玩抓老鼠。”
这时戚郡琪看着我,我用理解的目光看了看他,他一人走到滑梯旁坐了下来。这边其他小朋友跟我学游戏歌曲,听我讲游戏规则,还有几位小朋友示范游戏的玩法。但戚郡琪还是站在滑梯边玩。不一会,小朋友手拉着手随着歌声高兴的抓老鼠,并随老师的口令变换着动作。欢乐的声音把戚郡琪吸引过来了,但他只站在一旁默默的看着。
又过了一会,我加大了游戏的难度,孩子们一次比一次玩的高兴,这时戚郡琪向我走了过来加入了我们的游戏。我认为,要尊重幼儿自己选择游戏内容的权利,尤其是户外体育游戏,目的本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若让幼儿勉强参加,活动的仅是幼儿的身体,而他们心里并不愉悦,对健康并不有利。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人格、兴趣和偏爱。卢梭曾说过:“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要尊重理解幼儿,当幼儿提出自己的想法时,不要去责备或勉强他们,当幼儿在自己的探索中需要帮助时,老师一定要成为倾听的伙伴和明智亲切的长者及朋友。要善于启发和等待幼儿主动参与集体游戏,在他们自己主动参与过程中,感受集体游戏带来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和孩子一起玩听力游戏
当孩子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听觉是他们感受这个世界的第一个起点。所以,了解孩子的听力发展进程,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和孩子玩听力游戏,刺激他们大脑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听觉发展的进程
0~6个月已经对声音有初步的辨识能力,如太大的声音会造成惊吓,或者会找声音来源。
6个月~1岁对声音有理解能力,可以分辨各种声音的不同,尤其可以听出妈妈(妈妈食品)的声音,这时叫宝宝的名字多半会有反应;另外宝宝(宝宝食品)饿的时候,妈咪摇奶瓶的声音,也会令宝宝很兴奋。
1岁~1岁半这是宝宝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宝宝会按照大人的指令做动作,还会模仿大人发出的声音,如拍拍手、坐下等,已经能跟大人有互动及对应,并且会跟从指令。
1岁半~2岁宝宝这时多半已经会讲单字,用字卡、图卡引导他们,已经认得出其中的字及会发单音,并且学习意愿高。
2岁以后这时的宝宝说话已经可以连成句子了,有时会增加语言,将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
专家指出,如果孩子到2岁后还不会讲连续的语言,并且与大人做对应的话,就算是学习落后了。这可能是由于大人对孩子的听觉刺激不够,也可能是平常视觉刺激接受得太多,以致于听觉发展有障碍。
因此,从一开始,就要给孩子不同的声音,一个多彩的声音世界将会给很多乐趣。照顾者的声音很重要,妈咪平常可以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让宝宝辨认其中的情绪;还可以用音乐来引导孩子,因为孩子对音乐感受能力比大人强。可以固定在孩子用餐或睡觉时放音乐,让孩子知道现在应该做什么。孩子会用耳朵接受各方面的声音,他们接受这个世界的第一步就是用耳朵,这会带给他们很多的快乐,也让他们认为这个世界很丰富。
了解宝宝听觉发展的进程后,妈咪就可以在各个时期观察宝宝有没有按照进度走,妈咪还可以用下面的对照表来评估宝宝是否有听觉上的障碍,妈咪一定要注意,以免影响到以后的语言发展。
听觉游戏
专家建议家长,平常在家可以陪孩子玩一些听觉的游戏,这不但影响孩子往后的智能发展,也对孩子的音乐能力有帮助。
1、听力反应游戏
妈咪在孩子6个月~1岁这个听觉发展的黄金时期,可以先示范拍拍手给宝宝看,让宝宝模仿你,或者一直连续拍手后忽然停止,看宝宝的反应。从小就让宝宝听音乐铃及音乐盒,让他熟悉之后,在8个月后,宝宝会爬时,将音乐盒藏在一个地方,让宝宝自己去找,看宝宝会不会在音乐停止前找到。
2、辨认不同的声音
当宝宝会站时,可以在家中同时挂五六个音乐铃,都拉下拉环,让他们同时发出声音,要宝宝辨认哪一个音乐铃变小声或结束了,或者要他们拉下即将结束声音的音乐铃拉环。
3、把握节奏
妈咪及宝宝拿着简单的乐器,例如响板或铃鼓,妈咪敲一下,让宝宝跟着敲一下,妈咪敲两下,宝宝跟着敲两下,或者妈咪敲出一个节奏让宝宝跟着学,也可以让宝宝自己创造节奏。
4、木头人游戏
妈咪可以放音乐,播放一段后就做一个动作,接着再播放一段音乐后,再让孩子跟着做一个动作,当音乐停止时妈咪可以喊:“木头人”,表示要孩子做一个静止的动作。
5、念歌词
1岁多的孩子已经会跟着唱歌了,有时唱着唱着会将歌词念出来,可以借此帮助孩子语言发展,并且跟他们说明里面的意义。
6、认乐器
通常2岁多的孩子可以辨认出听过的乐器的声音,妈咪可以放一段音乐要孩子说出里面有哪些乐器演奏。
无论如何,越有人逗的孩子越聪明,孩子的大脑是需要有人去开发的,所以父母千万不能吝惜花时间陪伴孩子。
日常生活要注意
1、专家强调,如果在宝宝3个月前就发现对于大人发出的声音没有反应,就得去医院检查。宝宝在6个月~1岁,正好是听觉发展的黄金时期,家长可以多给一些语言及声音上的刺激,因为宝宝在这时接受的刺激,会逐渐储存在脑中,之后这些熟悉的记忆就会化成他说话或发声的能力。
2、除此之外,要发展听觉,耳朵的保护也很重要,照顾者在帮宝宝洗澡时,尽量不要让水进入,以免会形成中耳炎。当然也不要让孩子常抓耳朵,否则容易导致细菌感染。
3、由于听觉是孩子学习的第一步,所有的学习都要借着听觉才能慢慢发展,因此父母要常逗孩子,陪他们玩一些游戏,不要让电视当他们的保姆,常常依赖视觉的孩子容易有发展迟缓的倾向,也会阻碍将来语言理解能力。因为电视的刺激太强烈,容易让他们忽视其他的事物,要其他更强烈的刺激才能够被吸引,造成孩子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而且太大、太强烈的声音,也会让他们忽略了妈咪亲切的叫声。所以父母平常陪孩子游戏时,建议用温和的声音,孩子做错事时,只要用稍微强烈一点的语调,就会让他们有警觉心了。
陪孩子游戏的最佳时机,是他们开心的时候,或他们情绪不稳定及需要你的时候,父母就该陪伴他。可以每天抽空与孩子约定游戏时间,让他们有所期待,最好无论是唱儿歌或讲故事都是妈咪自己来,因为放录音带的方式孩子比较不容易与父母有互动,也可以常放柔和的古典音乐给孩子听。曾经有人做实验,同样的两杯水,一杯水长期听古典音乐后冰冻起来,结的晶是漂亮且有规则的;而另一杯水听嘈杂的声音后冰冻起来,结晶混乱无规则,可见连水听到温和的音乐都会变得比较美丽,更何况是人呢!
让孩子玩自己喜欢的游戏
在不少游乐场,父母总喜欢指挥孩子玩这个玩那个,逼着孩子参与一些大人认为很好的游戏,但宝宝们却有不同看法。一些早教专家建议父母:既然是游戏,就要让孩子玩自己喜欢的。适当地鼓励是可以的,但千万别硬逼着孩子玩。
从鼓励发展成了强迫
在翻斗乐里,5岁的星星就喜欢躺在海洋球里“享受”。站在场外的妈妈却催着她起来去玩别的项目。星星很不情愿,应付性地滑了两次就又躺进海洋球里了。
萌萌近来特别喜欢玩沙子,附近有人家在盖房子,门前堆了一堆黄沙,萌萌吃过饭就拿着勺子、铲子溜到沙堆上去玩了。难得独自活动,萌萌蹲在地上,铲沙、扬沙、装沙,忙得不得了。扬起来的沙子难免粘在衣服上,但萌萌妈妈认为,能让孩子做喜欢做的事,没有什么不好。
专家点评
经常看到内向的孩子被父母逼着玩,在一些充气游乐垫上,胆小的孩子不敢爬最高的“小山”,爸爸妈妈就会板起面孔“鼓励”他:快去,你不去,咱们就回家不玩了。多数孩子会哭丧着脸玩。
其实,孩子有自己的选择与判断。聪明的孩子会先站在一旁观察,当确定自己有能力参与这个游戏,能从游戏中获得乐趣,才会积极参与。当他没有把握时,父母不要鼓励——失望——强迫孩子,否则游戏就起不到让孩子放松与愉快的作用了。
真正的教育不露痕迹
毛毛和许多6岁的孩子一样,看到喜欢的东西就喊着要买。爸爸妈妈经常教育他,父母赚钱不容易,生活要节俭,可小家伙压根没概念。妈妈带他体验了飞行员、警察、建筑师和糕点师等职业。5份工作加起来才赚了25E币,做个蛋糕要花18E币,毛毛就知道心疼了,坚决不肯再花20E币买袋爆米花,只说要把剩下的“钱”存起来——有利息。毛毛妈妈趁机教育他:晓得爸爸妈妈工作辛苦了吧,以后还要不要再乱买玩具呀?小家伙想了想,很懂事地说知道了,让爸爸妈妈听了备感欣慰。
专家点评
不少孩子很烦父母在耳边唠叨,家长也很为难:不多说吧,孩子根本听不进去,多说吧,自己也嫌自己啰嗦。所以,不妨让孩子亲身体验一下,有了真实感受,比一百遍说教更管用。
不妨问问孩子的喜好
琳琳家的小区有个儿童游乐场,奶奶经常带她去玩。星期天人多的时候,奶奶会替她守着秋千架,一有空,她就大叫琳琳:快来,秋千架空了,你来荡吧!可琳琳却不领情:我不喜欢玩,你荡吧!一句话说得奶奶哭笑不得。
丫丫妈妈带她去科技馆玩,总是希望丫丫能多体验一些项目:咱们去“食物之旅”吧。丫丫却有些怕黑的地方,不愿意去,实在被逼无奈了,就闭着眼睛捂着耳朵进去,不看也不听。
去星期八小镇的心心也一样,正在押运公司外面排队,妈妈看到对面报社正空着,就建议她先去做小记者。心心不乐意了,磨了半天冷不丁说了一句:“妈妈,你就不能问问我喜欢做什么吗?”家长总觉得是为孩子好,但小小年纪的孩子却感到了郁闷。
专家点评
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许多家长开始总是抱着这样的原则带孩子玩。可一旦真的去玩了,却总忍不住要指手画脚,甚至事先忘了问问孩子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我们喜欢孩子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却又怕他因为没有经验而吃亏,剥夺了孩子自由安排的权利。
希望家长能尊重孩子的感受,让自己的宝宝在所谓的“吃亏”中积累经验,快乐成长。当我们尊重了孩子,孩子也会乐于主动听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