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学会听课
发布时间:2021-03-22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幼儿园教师如何听课 幼儿园教师该如何听课现在的家长望子成龙,放弃自己的爱好和时间,陪着孩子一起学习,遇上孩子功课有点不会的,马上给予指导。可是家长并不能代替孩子学习,长此以往,家长感到力不从心,孩子也学会了依赖,学习成绩也难有提高。其实有一个改变这种状态的好办法,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简单办法,那就是教会孩子听课。
你不妨先向学校的老师询问一下,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念书、听课情况怎么样?是每节课都认真听讲呢,还是经常“开小差”?了解情况后,就可以教给孩子“听课”的本领了。
让孩子学会带着问题“听课”。学习有三个环节预习-听课-作业。助孩子只能是前后两个环节,而中间这个环节恰恰是最关键的,如果孩子能够独自应付,不仅可使父母省去辅导的时间,更能让孩子受益一生。
首先给孩子做有目的的预习。以往许多家长把“预习”理解成给孩子讲一遍课程内容,这样做不仅耽误家长的时间,还会使孩子第二天上课不认真听讲。讲授新课是老师的工作,家长不要“代劳”。(心得体会大全 WwW.XD63.COM)
家庭预习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明天的课要学会什么。如果孩子对将要学的新课目标明确,上课听讲的时候才能主动和有针对性,一节课下来,他才会明确知道自己学会了没有。如果他对这节课要达到的目的并不明白,他就无法知道他会了没有,一节课上完,稀里糊涂,学习成绩当然不会高,还得爸爸妈妈劳神再讲一遍。
父母可以利用放学后,或者老师家访的时候跟老师交谈,根据孩子的特点向任课老师了解授课内容和进度,然后跟孩子沟通,翻阅他的课本,了解他的进度,帮助孩子确定什么是近期学习的重点,什么是难点。同时教给他调控注意力,以便记住老师讲解的内容,放学后就把当天所讲的内容温习一遍。也就是说,培养孩子联接三个环节的能力,让孩子在学习面前始终目标明确。
在向孩子发问的时候,年龄较小的孩子起初可能会就事论事。比如当父母问,“今天老师教了什么”、“今天你学了什么”时,孩子往往说,“老师教了几个生字”、“老师讲了几道题”。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可继续问,“老师对这些字有什么要求吗”、“这几个字和昨天学的字相像吗”、“今天的作业和老师讲的题有什么关系”?孩子可能会答不上来,这恰好表明孩子还不会“听课”,但是如果这时候有家长的耐心引导,孩子很快就会学会的。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父母还可在孩子做家庭作业之前,和孩子一起商定今晚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做哪些作业,然后进行哪些预习?这些作业要达到什么要求(别忘了对孩子学习习惯和良好品质的培养)?预习要得到什么?开始的几天,由父母来记下这些事先商定好的内容,然后帮孩子检查;以后逐渐让孩子自己记,父母在结束时帮助对照检查;习惯完全养成后,就不用再一一写在纸上,只需孩子心中明了就可以了。但是在作业和预习结束后,家长要再和孩子一起对照目标进行检查和小结,知道已经实现了哪些目标,哪些目标还要努力或需要修改。
这个做法恰是对孩子“认真听讲”的培养——让孩子知道,什么是他今天晚上应该完成的。渐渐地将这种意识引进课堂学习,从一门功课开始,比如让孩子每天叙述“老师在语文课上教了些什么?提了什么要求?什么地方老师讲得多,为什么在这里讲得多?”训练孩子的听课记忆和语言表达能力。如有条件,可与老师核对一下,看看孩子的叙述是不是符合教学目标。相信在您的训练之下,您的孩子会听懂每一节课。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如何让孩子乖乖听话
你千万不要小看一个两三岁孩子的智商,因为,在要不要起床,要不要穿衣服的问题上,他们的“抗争”经常会表现出惊人的“智慧”。
一则刊登在近期美国《育儿》杂志的文章就描述了一名心理学硕士妈妈与自己两岁儿子凯文之间的“较量”。
此外,她还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孩子们乖乖听话。
不妨装装糊涂
即使是最不听话的小孩,在父母显得无能为力时,也会同情父母。所以,有时候要让孩子相信你需要被帮助。
如果孩子拒绝将自己的玩具收起来,你也可以拿出些玩具,然后把它们放到浴盆或厨房的碗橱中。当孩子提出抗议时,你就可以装作很无辜地说:“我不是已经将玩具放到玩具盒里了吗?”这时候,孩子会同情你,然后帮你把玩具放回它们该呆的地方。
引导他看到积极的一面
孩子因为愿望没有达成而吵闹时,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平淡无聊的事情变得有趣。比如,孩子想到操场玩时,突然下雨了。这时你可以告诉他:“这是一场很棒的雨哦,现在我们终于有机会在屋子里野餐了。”这会激起孩子的兴趣,进而变得兴奋起来。
巧妙利用逆反心理
如果你说东,孩子就说西;你说西,孩子就说东。这时候,不如反其道而行。
比如,当我希望儿子能动作迅速一些时,会假装很赶时间,“我拿不准,你能不能在我出发之前收拾好哦。”然后,他就会冲到衣橱前,拿出自己的鞋子和夹克,迅速穿好衣服。
正话反说的方法,是利用了孩子渴望独立的心理特点,使双方都得到各自想要的东西。但这种方法一定要采用有趣的方式,而且不要过度使用,否则,孩子也会识破的!
学会说“好吧,但是……”
对刚学会走路的小孩来说,只要让他们知道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就会表现得非常配合。因此想拒绝他们的要求时,家长们可以采用“好吧,但是……”的说法。你可以说:“好吧,你可以吃一个面包,但是,我们应该先一起吃晚餐。”或者说,“好吧,我们可以看一会儿动画片,但是我们要先把玩具收拾起来。”孩子们通常会反抗“不”,但无法反抗“好吧,但是……”
提前准备点吃的
或许,大部分孩子在发脾气的时候,你并不知道他们是为了什么。但如果能提前给孩子切几片苹果预备着,也许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因为,让孩子们感到舒适开心其实是件很简单的事情,尽量满足他的基本需求——食物、睡眠,这些就足够了。
亲子沟通: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
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是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美国最畅销亲子教育书系的作者。《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自1980年在美国首次出版以来,已获得世界上无数父母亲的称赞和盛誉,“不仅仅改变了孩子,也改变了我们自身”——非常值得父母仔细阅读。
近日中央电视台《我们》节目中有人就推荐了这本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荣登《纽约时报》亲子类畅销书排行榜;美国儿童心理学家、亲子教育专家的智慧结晶,迄今为止已风行美国近三十年;20多种文字版本广泛传颂,为全球父母所盛赞的亲子沟通法则;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中国“十大杰出母亲”之一杨文倾情推荐。书中提供给家长们经验和方法,让他们能够自学这些技巧;给父母一个机会,让他们(或者和朋友一起)按照自己的进度去实践,同时提供给家长们可以借鉴的众多事例,以便他们能从中找出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另外,书中还配上了卡通漫画,生动展现每个技巧,好让性急的父母们可以看一眼漫画就能很快复习一遍。
你知道如何对待孩子的消极情绪(挫折,失望,愤怒等)吗?你知道如何向孩子表达你的愤怒,但又不伤害孩子的感情吗?你知道有哪些比惩罚更好的教育方式吗?你知道如何避免说“不”吗?身为美国成人与儿童交流沟通问题专家及孩子母亲的两位作者阿戴尔.费伯和伊莱恩.梅兹立希,忠实于前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海穆.吉诺特博士“不要再让孩子们的心灵受到伤害”的信念,详细列举诸多真实事例和生活场景,细心地为家长们揭示了与孩子沟通的有效方法,从“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等一系列亲子沟通中最基本的问题开始,一一讲解了与孩子顺畅交流,从而令孩子学会这种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方法。
看来,听和说都是一门学问,都是一种艺术。只有学会了听、说,才能更好地做。好,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期待学会说,能让孩子会听;懂得听,能让孩子肯说!
如何让我的话孩子愿意听
奖励和赞许良好的行为。有些孩子不听话常常是希望通过反抗或其他不听话的方式使大众满足他的愿望。父母对孩子的这种不良行为,首先态度要沉着冷静、不慌张,最好的方法是暂时让孩子单独一个人,直到这样胡闹的行为停止或是态度好转才去处理。但家长要积极做的是,称赞、奖励好的行为,让孩子区别好与坏、空话与禁止。当孩子无理取闹时,可以用赞许的话来转移他的行为:“我记得你是一个热心的好孩子,记得吗,上次你帮我做了……”在奖励和赞许孩子时,最好让孩子能具体了解自己的行为,不要只一味地称赞孩子“你好棒”“你好乖”,而是选用一些具有美德的语句,譬如“你很慷慨”“你很有礼貌”“你很热心”……使孩子对好行为的具体性更明确。
对不好的行为进行严肃谈话。当孩子不听话时,成人用责骂或处罚来处理,常常很容易把主观的因素如气愤、激动、疲倦、厌烦的情绪渗入行为的处理中,致使孩子的身体感到痛苦不适(体罚),心理产生恐惧,意志遭到压制,因此很难接受成人长篇大论的说教,反省自己不良的行为,更别说要纠正自己的行为了。此时利用严肃的谈话,例如,先暂时停止他的工作,请他到一个角落,认真地跟他谈,会比大声责骂和处罚更能启发他的良知,思考自己的不当行为。
细心和耐心地纠正与教育。孩子不听话,有一些是由于家长工作繁忙、家务繁重等,在面对孩子过错时过于漠然随意、熟视无睹,也有一些是因为父母认为孩子小,任性、胡闹、不听从吩咐是一种自然现象,长大就会变好或变听话,而没有细心地引导和纠正,长此以往,不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渐渐形成对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缺失。同时,小错不纠,大错难补,等到孩子犯了严重的错误,产生严重后果的时候,一则家长引导起来会更加困难,无从下手,二则孩子由于没有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和准则规范,会对错误及错误的后果不以为然,对父母的想法置若罔闻。
育儿心得:如何让孩子听话
育儿心得:如何让孩子听话
都说三岁的孩子特别闹腾、特别不听话,总爱干一些成人不允许的事情,我家的萌宝也不例外。身为妈妈的我,只想在不破坏孩子心智和情绪发展的同时,尽量用不批评、不强制的方式,通过每一次的沟通让他平静地与我合作。
就在昨晚,轩轩跑过来对我说“妈妈,你看,我有一包药,我要吃药了。”我抬头一看,孩子手里果然拿着一包“儿童感冒冲剂”,经孩子提供的信息,是他自己蹬着椅子爬上柜子拿的。我心想“一定要跟他要回来,不能让他乱吃药”。这时轩轩发现冲剂的包装袋里有一个小开口,他正想用力撕开倒入口中,我被吓着了。心想“我要立刻抢过来并严肃地和他讲医药的道理吗?我清楚地知道不可以,因为大道理和强行制止只会让他对我抗拒,也会让他因为得不到药使得内心更想得到。”
于是我蹲下来对他说“轩轩想吃这包药呀?”
孩子点头说“是的,我很想吃。”
我看着他说“你很想吃吗?”孩子一边点头一边再次用力去撕包装袋,
我再回应他:“轩轩,你是知道生病才能吃药的,对吧?”
孩子说“是的,生病才能吃药,我现在就生病了,我可以吃了。”
然后他故意在我面前大声咳嗽又装作不舒服的样子(只为让妈妈以为他真的生病了)。
我伸手摸摸他的喉咙表示同感说“嗯,看来轩轩真的是咳嗽不舒服了。”
孩子听了直点头说“妈,我咳嗽真的很历害,要马上吃药才行。”
我说“好的,你快撕开吃吧。”(轩轩开心地又撕着)
看样子快撕开了我关心地说“你每次生病吃药之前都有看医生吧?”
孩子停住手抬头看着我说“嗯,是的,以前都是要医生开的药才能吃的。”
我又说“那你现在问医生了吗?”
他摇摇头说“没有”。
我说“哦,你这次没有问过医生呀?”
孩子说“没有问”(此时轩轩已没有再撕包装袋的举动)
我再对他说“是的,你还没问医生呢,你现在想自己先将药放回去,等下次看到医生时问清楚后再吃?还是现在先把药交给妈妈拿着,等妈妈下次陪你一起去找医生后再吃呢?”
孩子低下头看着药包,过了会他说“妈妈,你讲故事给我听吧。”
我立刻在旁边拿出绘本,孩子一边听故事一边用牙齿在包装袋上面咬着玩(但始终没有再用手去撕袋子上的开口,我依然没有理会他)当故事读完后,孩子微笑着将药包递给我说:“妈妈,你帮我放好这包药吧,还是等问了医生再吃吧”。我的心立刻放松了,接过药放好了。
其实在生活中,小萌宝时常会做一些大人不认可的行为,而每次我都在想他只是一个小小孩,孩子的世界跟成人有很大的不同,我无法让他理解我的世界和我的要求,但我可以让我自己去发现、感受他的世界。当孩子最后平静地将药交给我时,也许在很多人的眼里以为他听妈妈的话,觉得他本来就是一个比较听话的孩子所以好管教,其实不是,正相反,是因为妈妈先听了他的话。他先被听见,所以我也被听见了。而听见的背后并不是妈妈要对他灌输大道理,而是妈妈愿意与孩子站在同一视角去看待事物,慢慢地让孩子自己知道吃药是要问过医生才能吃的。
行为习惯:如何让小孩子听话
整理了行为习惯:如何让小孩子听话,希望对新手爸妈对早期孩子正确教育引导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小孩子都是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听话的时候让人特别喜欢,皮的时候也让人束手无策。很多爸爸妈妈面对孩子的胡闹选择用棍棒来解决,或者任由孩子胡闹,这些方式都是不正确的,是会导致孩子走歪路的,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要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心甘情愿地守规矩。
1.营造快乐的氛围
妈妈在教孩子规矩的时候,不要严肃地板着脸,最好是在一个轻松愉快地氛围中让孩子知道该怎么做。如果妈妈脸色不好看,一本正经地说教时,孩子反而会听不进去。相反,如果是在说说笑笑中跟孩子讲道理的话,孩子反而会更加容易按照你所说的做。
2.把握好规矩的边缘
规矩是死的,可是人是活的,所以在制定规矩的时候也不能把规矩制定地太死,让孩子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自由地发挥也是很重要的。
举个例子来说吧,如果孩子想和朋友外出玩耍,不想做作业的话,妈妈就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你现在出去玩可以,但前提是,你得向我保证会在晚上7点钟之前把作业写出来,如果你无法完成的话,那么你必须先把作业完成再出去。”这个规矩既给了孩子选择的空间,也不耽误孩子的学习。
3.是规矩就一定要守
既然有规矩的存在,就代表着不遵守规矩要有一定的惩罚。如果孩子做了错事,却没有惩罚的话,那要规矩干什么?
4.要坚定和有耐心
因为孩子还小,记忆能力有所欠缺,所以,有时候会把规矩忘记。
爸爸妈妈既要坚定地灌输孩子要遵守规矩的理念,也要一直教育孩子守规矩,有的妈妈可能会觉得很烦,不愿意一遍又一遍地说,可是没有付出又哪里来的回报呢,所以,爸爸妈妈为了孩子还是要耐心地教孩子要守规矩,直到他记住为为止。
如何让孩子学会自我肯定
许多实例证明,有些幼儿之因此变得越来越自卑,一个重要原因是爸妈以完美主义的态度过高地要求孩子,孩子可能时时处处被包围在批评乃至埋怨的海洋中,长此下去,自信便可能丧失殆尽,每做一件事他在潜意识中往往会对自己做出否定"我不行""我的脑筋不好使""别人就是不喜欢我"等等。孩子都需要从心理上不断的自我肯定来获取前进所必不可少的原动力。而对自卑的孩子来说,要摆脱自卑的阴影,并树立自尊和自信,自我肯定无疑更为重要。以下是专家提出的帮助孩子学会自我肯定的几个简单易行又行之有效的办法:
适当降低对孩子的要求
对待已有自卑心理的孩子,爸妈应适当降低对孩子的要求。假如孩子画了一匹马,那么您最好不要过多地挑剔这里不好、那里不像,而应对孩子的每一成功之处予以发现并做出由衷的赞赏:"看,那马尾巴画得真好呀,好像是在风中飘舞一样!"或者"您为马涂的颜色真漂亮!我敢说这可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马儿!"
需要强调的是,您应当让孩子认为:您对孩子的赞赏完全是诚恳的,而不是应付的,客套的,更不应当是虚伪的,做作的。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您须在思想办法上做出调整,在表述上讲究艺术。
其实,让自卑孩子学会自我肯定的首要目标即是:帮助孩子从自己的行为中获得满足和动力。大家应当让孩子懂得:做该做的事,并且把它做好,这本身就是成功,也是对自己的最好的肯定。
变更表扬的主语
让孩子多作自我肯定的一个最简单方便的办法是变更您对孩子做出的所有的表扬的主语:只要把"我"改成"您",把"大家"<爸妈>对您<孩子>的表扬改造成您<孩子>对自己的表扬。这种简单的变化能够更充分有力地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因而实际上起着一种增加对孩子赞赏的效果。如:"你今日用积木盖起了这么高的大楼,我真为你感到自豪!"可改为:"你用积木盖起了这么高的大楼,一定为自己感到了自豪!"
鼓励孩子确立主心骨
爸妈可以对自卑的孩子多作表扬,但其它人<包括小伙伴们>却不一定能完全做到这一点。他们或许会"实话实说",或许会故意挑剔,甚至讽刺挖苦。此外,孩子不可能永远地依赖别人的评语,而迟早要依靠自己内心的动力前进。有些孩子完全依赖成年人的赞许,连如何认可自己都不晓得了。这样的孩子假如长大了成了个球员,那就可能在比赛时每打出一个球就会回头看看教练的脸色——自然他就难以成为一个成熟的球员。不妨指出他的正确之处,然后提醒他不必过分看重别人的评论。
的孩子由于做了一件错事而遭到了批评,一下子感到丧失了前进的方向。此时您应当告诉他,对待批评的最好办法便是承认并改正,当孩子主动承认了错误时,您完全可以告诉他:"您这样做很不容易,因为这可需要很大的勇气,您可以对自己说您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
努力强化孩子的自我肯定
对自卑情绪严重的孩子来说,他心中的自我肯定往往是脆弱的,飘摇不定的,因而极需要得到外界经常不断的强化。强化孩子的自我肯定办法许多。如:可让孩子为自己记1本"功劳簿",让孩子每个星期花几分钟时间写出<或画出>自己的"功劳",并告诉孩子,所谓"功劳",并不一定非得是了不起的成就,任何小小进步,以及为这种进步所做出的任何小小努力,都有资格记载入册;也可为孩子准备一些小小的奖品<如画片、玩具、小人书等>——每当孩子做出了一点成绩,或1件令他自己感到自豪的事,他就有可能获奖;您还能够教孩子学会以"自言自语"的办法不断对自己作出赞扬——当孩子遇到艰难正踌躇畏缩时,您不妨鼓励他自己对自己鼓劲:"来吧,小伙伴,你可是一个不怕失败的好孩子,再作一次努力吧!"
自我肯定也不宜过度滥用
鼓励特别自卑的孩子多作自我肯定,并不意味着应当让他"滥用"自我肯定。不要鼓励孩子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使用自我肯定。自我肯定也应有个度,即要分时间、场合,更要有一定的原则、标准和尺度。再好的良药也不能下得过猛——孩子的自我肯定用过了头,那就可能变成了一个自负甚至惟我独尊的小霸王。
如何让孩子学会自我约束
如何让孩子学会自我约束
有家长说我儿六岁半,今年九月上学;孩子表现得非常聪明好动(朋友与老师都这样认为),但是他在上课时总是很随意说话,说话内容有时是专心听讲问题,有时则不着边际。他不仅爱说,还很爱动,老师说他淘气方式与别人不同,他见什么动什么,非常好奇。孩子好奇是好事,但他言行常不受环境约束。
这是他在幼儿期没有训练约束自己习惯造成的。儿童初涉人世,是带有许多“自由人”的色彩的,他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如果有一个教育环境,从小(一两岁开始)就训练孩子约束自己,那么他到小学就不会随意说话了、随意活动了。有约束才有秩序,才能成为一个社会人。
孩子没有约束自己的习惯,自控能力很差,需要帮助。可以试用以下方法:
1、家长和老师都要和他讲道理,但不要唠叨,举一些实例,告诉他不守秩序、不安静听讲,是学不会知识的,而老师和家长都希望他多学东西,多学技能,长大做个有用的人。
2、和他本人谈话,要求他尽量约束自己,有疑问的时候举手提问,或下课提问,如果有几次做到了,要大大表扬。
3、在家里也要对他的行为有约束,做到家园一致。要正面诱导,不能打骂。
4、他已经六岁半了,再学习约束自己,是很困难的,家长和家里人要一致、要耐心,多讲道理,多表扬好行为,还是有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