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屁股为何打不得?
发布时间:2021-03-25 教育孩子笔记 幼儿园游戏打地鼠 幼儿园不得教哪些内容一般父母体罚孩子都是“打屁股”,认为“小孩屁股打不坏”。但是专家提醒,打屁股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孩子的健康并影响智商。
“打屁股”导致孩子高烧
王先生早早赶回家,想给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进行考试前的功课辅导。但他赶回家时,儿子不在家,打听了一圈才得知儿子躲在一个同学家不愿回家。王先生将儿子强行带回家,冲着孩子屁股一阵猛拍。“当天晚上,孩子臀部红肿,高烧38.8℃,就连忙去了医院。”王先生很后悔,“医生说孩子发烧与打屁股有直接关系。”
经常被体罚的孩子智商低
最近,美国《世界日报》报道,专家对1510名2~9岁的儿童进行了4年的跟踪研究,在806名2~4岁的儿童组中,未遭体罚的儿童,智商的平均数比经常挨打者高出5分,而另一组704名5~9岁的儿童,差距是28分。“有些父母动不动就用‘打屁股’来教育孩子,这对孩子身心健康极为不利。”‘打屁股’会造成孩子臀部周围血肿、血液循环不畅,甚至发生坏死性炎症。“另外,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毛细血管比较丰富,身体各个器官也比较娇嫩,一旦受到外力撞击,很容易出现出血和心脑肝肾等器官的损伤。”
为何孩子的屁股打不得?
脑组织位于颅腔内,颅骨通过寰枕关节与人的脊柱相连接。如果父母在打孩子屁股时出手过重、过猛,孩子的臀部突然受到撞击,可经脊柱传到寰枕关节,有可能造成颅骨整体变形,引起脑干的损伤,后果不堪设想。
打男孩子屁股时更需注意
父母一般都把孩子按在床上再打,由于孩子挣扎、摆动,有可能被床沿或其他依靠物损伤睾丸,导致睾丸血肿或破损。还有些父母一时气不过,用皮带、鸡毛掸子等其他硬物打孩子,这样会引起臀肌局部血肿,血循环不畅,甚至发生坏死性炎症。
打孩子屁股不但令他们皮肉受苦,还会给他们心灵留下阴影。父母在打孩子时一般会考虑别打坏了要害,却很少考虑孩子也是有尊严的,对父母的教训也有个心理承受的度。孩子天生脆弱、敏感,极易受到伤害。父母一时的怒声训斥和粗暴行为,往往造成亲子关系的不和谐,严重的还会在自己与孩子之间产生永久性的隔阂。
专家提醒:暴力有伤孩子心理健康
儿童保健专家介绍,“打屁股”等暴力教育手段除了让孩子身体健康受损外,对孩子心理健康也极为不利。朱晓华说,用体罚会破坏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亲密感情,还容易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比如对一些性格较为外向的孩子采用打屁股等暴力手段进行教育,不但不能起到教育作用,还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甚至还会让孩子模仿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对于胆小的孩子采用暴力教育手段,会使孩子变得更缺乏自信、充满挫折感,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塑造。
一些父母除了打屁股,还会用揪耳朵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这种惩罚方式虽然不会造成耳膜损伤,但在冬季,外露的耳朵容易有轻微的冻伤,这时揪孩子的耳朵就容易造成其耳软骨损伤,出现感染或血肿,父母应尽量避免。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家长不打骂孩子如何教育
不打骂孩子怎么教育孩子
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2、吸收教育
知识社会在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那么教养方式自然也要不断进步。身为家长,就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教育新知。在传统的亲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权威来教育孩子,而打骂处罚更是权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帮助家长跳出自己的成长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
3、耐心倾听孩子
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建议爸爸妈妈们先冷静下来,尝试着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专家建议,家长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重。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如果孩子的年龄足够大,表达能力没有问题,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提出解决方案或替代办法。
5、跟孩子讲道理
除了平时的告诫之外,家长也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一定的道理。让孩子有同理心,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至于解说道理的方式,则可依孩子的年龄来选择讲解的深度,特别小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
6、让孩子去体验
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会“自食恶果”的滋味。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教导有多么正确和重要。
7、同孩子做协商
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连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当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比如当孩子想要跳沙发,而家长却有事情要思考的时候,就可以请孩子去卧室的床上跳,或者请他等一会再跳,或者等家长把事情处理完,再带孩子去公园尽情地跳。
8、盛怒时不管教孩子
在极度愤怒的状况下,家长肯定无法以理性的方式来管教孩子。所以,当家长无论如何也平静不下来的时候,暂时离开现场,或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别的事,如打电话给朋友聊天、听音乐等。等自己平静下来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谈谈。
9、修正对孩子的期望
有时家长真的太过于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或许是家长自以为能够做到,但实际上从来没有做到过!)要知道,孩子年龄还小,有好动、固执、健忘等表现都很正常。家长如果真的要对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虑孩子的成长状况,不要总是拿放大镜去看待孩子的表现。
10、真诚对待孩子
有些家长在与孩子做沟通的时候,总是喜欢用指责或命令式的语气,这常常让孩子难以接受。亲子之间的沟通应该是真诚而没有距离的,家长可以很诚实地将自己的担心或情绪解释给孩子听,让孩子了解他的行为会让你难过,或是会让你担心、惧怕。只要语气是平和的、态度是真诚的,你就会发现,其实孩子是很乐意体贴爸爸妈妈的!
育儿心得:不要打孩子
育儿心得:不要打孩子
孩子一天天成长,我们对他们的教育任务也随之一点点加重,这首先要感谢在学校的老师们对孩子们的辛勤付出!
宝宝自从上了幼儿园学会了很多,以前上厕所总要人帮着,现在都是自己脱裤子上厕所,也不要人帮着捞裤子了。吃饭的时候也会说不能挑食,会自己穿衣服了!这些都是孩子们的变化!而我们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平时生活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到孩子,而想要教好孩子,我们必须先约束好自己,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孩子还是很有虚荣心的,有些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孩子的虚荣心去帮助她完成一些事,我们要多多的去表扬孩子,增加他们的信心。孩子在发脾气的时候什么也听不进去,我采取的措施是随她去,不理她,等她把这段脾气发完了她会自己来找我,在跟她讲道理,她才听的进去,不然说什么都没有用,她也听不进去!尽量的不去打孩子!
孩子现在正处于好奇的阶段,一点点小小的事物都能引起她的好奇心,我们更应认真对待,把他们往好的方向的引导,对待孩子要心平气和,好好跟她讲话!
一次,她在别的小朋友家玩,到了吃饭时间叫她回家吃饭她不肯,说要到这小朋友家吃,我不肯,便一直哭闹,于是把她强行带回家,告诉她,你若不把饭吃了就不要出去玩,她自己哭闹了一会儿,奶奶把她哄着吃饭了,她告诉我,妈妈,我不哭了,我吃饭了!我说,你真棒,把饭吃完了出去玩!后来她便和奶奶到游乐场去了,到了8点左右,我去接她,告诉她,我们今天早点回家,明天还带你来玩,她想了一下很爽快的答应了!这就是孩子的变化,我们应该积极的面对孩子的一切,用心的去引领她们!和老师一起积极的配合!
如何看待孩子间的打架行为
如何看待孩子间的打架行为孩子打架了,父母会怎么做呢?先来看看以下几个父母常用的处理方式吧:
1、不管什么原因,先把自己的孩子批评一顿,并且教育孩子动手就是不对,面壁思过。
2、大声制止孩子的哭声,批评孩子的软弱,记得下次怎么样也要打回去。
3、拉着孩子去找另一个孩子,当面恐吓另一个孩子不要再“欺负”自己的孩子,不然让他好看。
4、直接去质问另一个孩子的父母,小孩子间的打架最后升级为大人间的矛盾。
当孩子间产生矛盾时,很多家长都会出现以上四个做法,这样的处理方式要么就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要么就只是一味地护短,决不让孩子受气,这样的态度不利于孩子培养正确的为人处世观念,更会激化矛盾,产生更加激烈的冲突。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家里的“宝贝”,发现孩子发生冲突,家长往往要亲自出马,插手干预,并且都是护着,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吃一点点的亏。严格一些的家长则可能会先批评教育孩子,粗暴一些的家长就会让孩子“以牙还牙”或直接出面去帮孩子讨回“公道”。
孩子间的打架行为一般都出现在玩耍时,孩子们在一起难免会有些斗嘴吵架的,主要是因为现在的小孩子大都是娇生惯养,不懂得宽容和理解,再加上他们的竞争意识会比较强、自我控制能力差,所以发生矛盾也是在所难免。这时,家长如果能保持理智,不直接去干预孩子间的打架,不多去理论,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没准过不了一会,他们就会“偃旗息鼓”,和好如初了。
当孩子在情绪上时,父母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给予孩子安慰和安全感,抚平孩子的情绪。父母不要着急去询问事情的来由,等孩子情绪平稳了,孩子就会主动地、比较客观地去分析整件事情,不管是对还是错,孩子都会欣然地去接受。如果孩子不愿说,也不要勉强他,也许是孩子的情绪还不够稳定,等过一两天孩子的情绪稳定了,再找机会和孩子一起去探讨分析。父母稳定的心态也是孩子健康成长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很多时候家长的态度会对孩子造成一种误导,给孩子带来很不好的影响。而家长如果在其中推波助澜,错误地教育孩子,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形成一种错误的解决方式。对孩子日后的成长非常不利。让孩子在挫折中学会忍让,在协调中学会与人合作,在磕碰中明白一些道理。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打架,家长的态度,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心理方向。让孩子自己化解冲突,父母不要参与其中,如果能很好地解决,那对孩子的交往能力会有所提升。
如何教托、小班的幼儿自己擦屁股?
小编有话说:孩子上幼儿园后,就要学着在便后自己擦屁股了。男孩子呢,教师只要教他们轻轻擦干净就行了。如果是女孩子呢,为了避免污染到阴部,就要讲究擦拭的方向了,要教她们从前向后推擦。在训练幼儿自己便后擦拭时,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1)教幼儿学习折叠卫生纸。
擦屁股之前先让幼儿练习如何折叠好卫生纸,告诉幼儿必须让纸巾足够厚,这样擦屁股时手指才不会被弄脏。可以让幼儿先练习擦鼻子、擦桌子等,让他们学习擦的动作,锻炼他们擦的能力。
(2)建立干净的概念。
可以在活动中把“干净”这个概念放到故事中,用角色来引导幼儿注意自身卫生。比如,可以根据儿歌《爱干净的小花猫》编一个不擦屁股的胖胖熊的故事。故事中胖胖熊总是不好好擦屁股,最后变得臭臭的谁也不喜欢他。通过这个故事,让幼儿懂得要学会“干净”。
(3)给幼儿提供玩具娃娃进行模拟训练。
把大米粥涂在玩具娃娃的屁股上,让幼儿先折叠好卫生纸,然后试着去擦,遵循“从前到后,不要太用力”的原则,擦一次小心地折叠一次纸巾,折叠纸巾2〜3次后还擦不干净的话,要换新的卫生纸继续擦,直到纸巾上没有痕迹为止。
(4)实战练习。
指导幼儿擦屁股时先叠卫生纸,擦一下,叠一下,再重复,直到擦干净为止。这个“技术”活儿,幼儿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熟练操作,因此,在确定幼儿能自己完全做好之前,教师可以和他们约定,每次他们自己擦完之后,允许教师来检查一下。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趁机帮他们擦干净。但是不管他们擦得如何,教师都要衷心地赞扬他们能干,要注意保护幼儿的自尊心。
(5)如厕后冲水。
千万不要忘记这个步骤,因为有始有终才能让幼儿完整地习得如厕的步骤,才能在这个方面让幼儿真正地实现自理和独立。
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
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那怕它将苛烈10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致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了很多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唯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
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