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用游戏化解宝宝的尖叫声
发布时间:2021-04-03 宝宝幼儿园的游戏 幼儿园宝宝游戏 游戏宝宝幼儿园3岁以内的宝宝,语言表达存在很大障碍,他们常常没有足够的言语去表达自己的愿望、要求或其他想法,妈妈也常常不可能揣摩透宝宝的所有想法并及时去满足他的愿望或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宝宝可能会发脾气、厉声尖叫,甚至满地打滚以宣泄情绪。宝宝大声尖叫是为了向周围的人传递信息。
当宝宝尖叫时,不要大声呵斥,而是转移他的注意力。
1、让他用在家里时的音量说话
如果宝宝因为高兴而尖叫,尽量不要说什么或批评他。但如果他是在跟你说话,要让他像“在家里说话一样”,不要喊叫。你要降低自己的声音,这样他就不得不安静下来才能听到你说话。然后你再平静地告诉他:“宝贝,我受不了你的尖叫,尖叫让我头疼。”
2、用游戏化解尖叫
试试让他尽情尖叫,告诉他:“让我们一起叫吧,能多大声就多大声。”然后你就和他一起大叫,之后你再小声对他说:“好了,现在我们要看看谁的声音最小。”接着,你可以和他玩“你就像我这样做”的游戏,比如把手放在耳朵上面,或者跳上跳下等等。这样一来,尖叫就变成他能做的许多趣事之一了。如果是在公共场合,你可以对他说:“噢,你听起来像是一头大狮子!你能像一只小猫咪吗?”试试用这种方式,宝宝很快就能安静下来。
3、理解宝宝的感受
如果宝宝尖叫是想让你注意他,你就得看看他是否真的不舒服或很烦恼。如果你觉得是因为你们所处的环境让孩子受不了,比如在非常拥挤的大超市,那你就要赶快买完东西离开。以后最好是在小点儿的超市购物(或者等人不多的时候,再到大超市去),等孩子能承受后,再慢慢带他去更大、人更多的超市去。
4、如果你觉得他只是有点儿烦或任性,要让他知道你明白他的感受
平静地告诉他:“我知道你想回家,不过,再等妈妈几分钟,我们很快就好了。”然后继续做你的事。这样不仅会让宝宝知道你在乎他的感受而得到安慰,而且也有助于他学习怎么用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感受。
5、如果你知道孩子叫是因为他认为用这种方式就能让你给他一块饼干,那么你千万不要妥协。
如果他一叫,你就把他要的东西给他,他以后就会叫得更凶。相反,平静地告诉他:“我知道你想要饼干,但我们得先去干别的,等回家后再给你饼干。”不必试着对他说:“只要你现在能表现得好一些,等会儿就能有饼干”,因为等到他吃到饼干的时候,很可能不会记得自己是做了什么才赢得了饼干的。你只要等会儿回家后把饼干给他就行了。
6、别让他闲着
让孩子也忙活起来,可以让你们一起去办的事更有趣。以下两种方法,你不妨试一试:
①和宝宝玩游戏。
一位有15个月大宝宝的妈妈说,他们出去办事的时候,她会不停地和儿子说话。告诉孩子她正在做什么,周围发生了什么事情,附近有什么人等等。孩子思维忙碌的时候会比较安静。你可以让你的孩子帮你从超市的货架上拿东西,或者根据你们所做的事情编一首歌曲。比如用“我们在找香蕉、找香蕉、找香蕉”这样的歌词,配上你们喜欢的调子,你的孩子会觉得非常好玩!
②给宝宝些玩具和零食。YJS21.COM
一定要在孩子尖叫前把这些东西给他。如果你等到他尖叫后再给他饼干,他会认为是自己提高了嗓门后才得到了想要的东西。要在他还很安静的时候,给他一种零食或玩具,并且最好是有些特殊的东西。给孩子买一个盖子可以旋转的小碗,这样吃的就不会掉出来。孩子忙着去吃,也就顾不上尖叫了。还有一位妈妈是在汽车里专门准备了一个玩具,这个玩具对宝宝来说,跟他在家里玩的就不一样了,所以每次外出办事的时候,她的孩子都会忙着开开心心地玩玩具。
积极对宝宝进行语言方面的训练,让孩子尽早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并对孩子的语言做出适当的、及时的反应,也会有助于减少尖叫和发脾气。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了解入学哭闹的宝宝心理变化
又快到一年入学季,每年新生入学的那天,教室门口都会上演“生死离别”的一幕。即将第一次全天离开爸爸妈妈,第一次接触老师、同学,第一次一个人面对陌生环境……百般情绪涌上心头的宝贝,只能用哭泣来“宣泄”自己的感情,花样百出的哭闹模式,你的宝贝属于哪一款呢~
【黯然神伤型】
宝贝明明内心很难受,却要强忍,一个人静静的坐着,不言不语或是默默留下伤心的泪水。
这样的宝贝性格可能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内心的情感。这时妈妈们要主动出击,耐心和宝贝沟通,消除宝贝对于新环境的陌生和抵触感,或是在上学时给宝贝带上一瓶常喝的QQ星儿童风味酸奶,有了“老朋友”的陪伴,宝贝心里也更有安全感。
【哭不停型】
笼罩在“悲伤”中的宝贝一路上哭不停,时而啜泣,时而抽泣,时而大声哭泣。这种情况短则一周,长则以月计。
这类型的宝贝需要转移他的注意力,好玩儿的玩具,好看的故事书,好喝的QQ星儿童风味酸奶,有了这些,宝贝估计也顾不上哭泣了。
【哭闹型】
摔课本、挪桌椅,性格外向的宝贝可能会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这类的宝贝会将自己的情绪“充分”的表达出来,引起你的注意。不过他们也更好沟通,和宝贝讲道理,让他体会在学校的乐趣,宝贝很快就会适应了~
【独哭不如众哭型】
哭泣像病毒般蔓延开来,宝贝本来不想哭,却跟着大家一起哭了起来~
这样的宝贝通常富有同情心,出现这种情况,带着宝贝到教室外走走吧,告诉宝贝那些哭泣的小伙伴只是一时不适应…
让宝宝在游戏中学会说英语
孩子学习英语重在趣味性,如果能在游戏中学、生活中学,日积月累,孩子的英语水平一定会提升得很快。有些小方法家长不妨借鉴一下——
小盒子,大用途
选硬一点的正方体纸盒封好,然后选取六种颜色的纸,将正方体的每一面贴成不同颜色,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这正好可以复习颜色,如描述其中一面,要完整地说出句子“Itisyellow。”在颜色的基础上,可以在每面加上孩子正在学习的内容,如数字。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复习单词,可以是单纯地在每一面粘上不同单词,也可以是不同的字母。家长也可和孩子竞赛,增加趣味性。
小卡片,用处多
在家里的各种物品上贴上小纸片,写上相应的英文单词。为了更有效地吸引孩子,应采用彩色的纸片,用水彩笔写,同时要注意贴在孩子视线能到达的位置,并且选择孩子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到的东西,如台灯、门、镜子、冰箱。还可以把零食分类存放,贴上小纸片,如把水果放在写着“fruit”的篮子里,把糖果放在写有“candy”的托盘里。
多交流,进步快
父母可以利用任何机会锻炼孩子说英语,如吃饭时问孩子:“What do you like to eat?”父母为孩子做事之前要说:“Can I help you?”做完之后提醒孩子说:“Thank you”等。外出时,坐公交就说:“We can take a bus。”回家后可以问:“Are you happy today?”为了培养孩子的积极性,父母还可以充当“学生”,向孩子请教今天学了什么,也可以和孩子进行表演,复习所学的内容。
宝宝的家庭数学小游戏
扔扣子(适合4-5岁幼儿)
目的:使幼儿加深对数的认识和理解。
材料:一些扣子(5-20)个、1个硬纸盒子、1根标准尺或有粘胶的带子。
玩法:将废旧盒子或空罐头放在地板上,在地板上划一条线,这条线离空罐有适当的距离,可以事先试验一下,找出适当的距离,对孩子说:“站在这条线后面,一次扔1个扣子,看你能把多少颗扣子扔到盒子里去。”当所有的扣子扔完后,数数盒子里的扣子,那就是孩子的成绩,然后,把所有的扣子倒出来放在一起再玩,看孩子最多能扔中多少个扣子。
小手和小脚量一量(适合5-6岁幼儿)
目的:用手和脚、木棍测量物体的长短、高低并进行比较,以获得测量经验。
材料:木棍若干、纸、笔
玩法:1.大人教幼儿用手或脚、木棍比着物品的边缘进行测量。2.和幼儿一起把屋里能测量到的地方都测量一遍,如桌子、椅子、床、墙、门等,然后用一张纸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比较各物品的长短,使幼儿懂得测量必须用同一标准。
和幼儿一起制作标准尺子(适合5-6岁幼儿)
目的:教幼儿加深对各种形状的理解,发展想象力。
玩法一:向你的孩子指出下列形状的名称,然后再让他说出熟悉的东西的形状。
1.圆形
参考物品:车轮、气球、太阳、月亮、眼镜、球、气泡、碗、玻璃、杯口、盘子、钟、杯子、硬币、路灯、铁杯。
2.长方形
参考物品:门、停车场、单元房子、大卡车、信箱、食物盒、书、明信片、桌子、招牌。
3.正方形
参考物品:餐巾纸、手绢、窗、凳子、靠垫、书、玩具、房子、桌面。
4.三角形
参考物品:屋顶上顶、山、帐篷、帽子、锯木架、树、箭头、帆船的帆
提示:饼干可以有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
给你的孩子一些纸、蜡笔和一些不同形状的东西,让他将轮廓描下来。比如可以用小瓶子描出圆形,用一些小盒子描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比较难找,可以用厚纸板剪一些三角形。让你的孩子描画许多不同形体,然后剪下来,在纸上摆成各种好看的图形。
玩法二:随意愿画
大人先画出一个形体的轮廓,让孩子想想,然后画成他想画的任何东西。如果是一个圆的轮廓,他也许画成个孩子的脸、画一个太阳或者别的什么。然后交换一下角色,让你的孩子画形体的轮廓,启发孩子在形体上加一些东西,发展孩子的想象力。
比较高矮(适合4-5岁的幼儿)
目的:让幼儿能够目测高矮,理解比较高矮是相对的。
玩法:1.让幼儿比较邻近的两株花、两棵树。理解高矮的含义。
2.让幼儿自己比较屋子里不同东西的高矮。
3.妈妈和宝宝比较高矮:a.妈妈站在地面上和宝宝比较高矮。b.让宝宝站在椅子上比较高矮。c.妈妈和宝宝都站在椅子上比较高矮,引导幼儿发现必须站在同一高度比较高矮。
巧妙化解宝宝4个坏习惯
在日常家庭生活与宝宝相处时,有时你可能会忽视了孩子的某些小习惯,但一旦这些习惯养成的话,就很难修改了,所以爸爸妈妈要留意一下以下为你列举的习惯了。
1.孩子打断你讲话
孩子可能有时会很兴奋想要告诉你一些东西,但是如果你允许他在你讲话的时候打断的话,可能会让孩子感觉他是拥有特权去取得别人的注意,而且不能忍受别人不理会他,以致日后可能会以自我为中心。
解决方法:
如果你要打电话或者见朋友的话,告诉孩子要保持安静并且不要打扰你。然后给他安排另外的活动。如果孩子跑过来缠着你的话,你可以指着凳子让他过去坐并且在你结束之前都要保持安静。你的目的是让他知道中断你的讲话的话他很难达到他的目的。
2.装作没有听到你说话
不断地给孩子重复或提醒你的要求指挥会让孩子养成等待你的提醒,而不是留心你所说的话,渐渐地还会发展到不理会你的说话。如果孩子的这种习惯继续下去的话,他可能会变得目中无人,不会尊重别人。
解决方法:
尽量不要远距离地跟他说话,走到孩子前面跟他说清楚你的要求。当你在说话的时候要求孩子看着你并且要有所反应。
3.态度轻浮
你可能会认为孩子到了青春期才会有反叛的行为,例如他边跟你说话边做鬼脸或者用很轻挑的态度跟你说话等等,但实际上很多学龄前的孩子也会有这些行为,他们的目的是要测试一下父母的反应。
很多父母可能会忽视这些行为,因为他们会觉得孩子还小,现在只是过渡阶段,但如果你不让孩子尽快改正的话,他可能会很难跟别人好好相处。
解决方法:
一定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当的。例如孩子在你说话的时候翻白眼,你可以告诉他这种行为表明他不喜欢你所说的话,你可以停止跟他说话并且走开,然后跟他说当他态度变好的时候才会跟他说话。
4.夸大事实
你可能会觉得孩子在别的孩子面前吹牛一下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其实对于这种现象应该尽早从源头截住。因为如果孩子发现说大话会令自己感觉舒服一点的话他很快就会养成经常讲大话的习惯和推卸责任等。
解决方法:
当孩子撒谎的时候,你应该静下心来跟孩子说清楚撒谎的说谎的坏处,让他明白大话讲多了,别人可能会不再相信他说的话。同时还要了解清楚孩子说谎的目的,要让他明白说谎的话他的目的也不一定能够达到。讲故事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特别是比较小的孩子。
一个月宝宝游戏
小红帽小蓝帽
游戏准备:
红色、蓝色的小帽子各一项(手套亦可)
游戏方法:
1、家长分别将两项小帽子套在两只手上,吸引小宝宝注意;
2、给小宝宝念儿歌“小红帽,小蓝帽,一眨眼睛不见了”;
3、念“小红帽”的时候,将戴小红帽子的手稍稍举高,在宝宝面前慢慢晃动两下;
4、念“小蓝帽”的时候,将戴小红帽子的手稍稍举高,在宝宝面前慢慢晃动两下;
5、念“不见了”的时候,速度稍快的将两只手背到身后,或者将一只手背到身后。
专家指导
这个游戏不仅可以帮助小宝宝区别两种颜色的不同,而且通过把帽子藏起来,可以帮助宝宝感觉数量变化,锻炼空间知觉并感受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
贴心提示
1、帽子的颜色要纯正,也可以选择其他两种对比强烈、颜色鲜艳的帽子;
2、游戏的时间不宜太长,一般把帽子藏起来2-3次,让宝宝认识到帽子的空间变化就可以了;
3、当宝宝对游戏表现出兴趣下降的时候,可以换另外两种颜色的帽子再玩这个游戏。
好娃娃找妈妈
游戏准备:
把小宝宝放到柔软的床上或摇篮里,让宝宝舒服的仰卧,
游戏方法:
1、妈妈先俯身面对小宝宝,与小宝宝视线相对;
2、妈妈慢慢的转身,移动到宝宝的侧面,一边移动,一边说:“妈妈呢?”“妈妈在哪儿呢?”
3、慢慢地移回到宝宝的视线之内,一边移动,一边说:“妈妈呢?”“妈妈在这呢!”
4、拿起宝宝的小手,触摸一下自己的鼻子或者脸颊,逗宝宝笑,反复两三次。
好娃娃,找妈妈,妈妈妈妈哪去啦?娃娃娃娃你别急,你的妈妈在这哪!
专家指导
一个月的宝宝已经能听出妈妈的声音,通过这样地游戏,可以增进妈妈和宝宝之间的感情,让宝宝感觉愉快,可以锻炼宝宝的听力,为宝宝掌握语言打下最初的基础;还可以锻炼宝宝的头部灵活性,提高宝宝的运动能力。
贴心提示
1、小宝宝非常容易疲劳,游戏时间一定不要太长,每次两三遍即可;
2、小宝宝的转头能力还很落,因此,妈妈移动的角度不要太大,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稍稍大于宝宝能转动的角度即可。
宝宝的体育启蒙游戏
游戏是孩子体育启蒙的第一课,游戏可使孩子聪明伶俐、身体健康。游戏的目的不仅在于增强体力,使孩子们的四肢得以均衡使用,从而有效地弥补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因为单一的活动对大脑的不均衡刺激,促使大脑发育。尤其是在婴幼儿快速生长时期就更为有利,将使孩子终身受益。
婴幼儿游戏的选择:
一、娱乐性、趣味性、模仿性强的游戏。
培养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激发经常锻炼的积极性、养成体育卫生习惯。可选择模仿各种动物行走的游戏,如兔跳、螃蟹行、蚯蚓爬、狗跑、鸭步。
二、适合此年龄段孩子身心特点的游戏。
婴幼儿大脑皮层中兴奋过程占优势,并易于扩散和转移,情绪波动大,心理状态不稳定。如贪玩、好动、注意力及易分散、理解能力差,因此,应选择动作简单、节奏明显和说、唱、领、动相结合的游戏。
三、集体性游戏。
婴幼儿从整天围着父母或阿姨转逐渐发展到对同龄儿童表现出强烈的兴趣,集体性游戏可促使他们要考虑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学会如何更好地与同伴协作。可选择传递球游戏、接力游戏、追逐游戏、攻防游戏等。
四、选择多种器官共同作用、共同完成的身体活动游戏。
1\x{2014}6岁是幼儿感觉运动发展的最佳时期,此时有目的、有计划的发展幼儿的感觉和运动,不仅对大脑是良好的刺激,以提高大脑对全身各器官系统的支配能力,还能促进运动神经的发展。
其中:
1─3岁可选择眼、手协调的游戏,如投水平目标、投垂直目标、手指体操、捏橡皮泥等;眼、脚协调的游戏,如踢定点球、踢滚动球、踢球打目标等;听觉游戏,对语言、音乐等刺激作出反应等;本体感觉游戏,如侧滚、驮物爬、两腿两足夹物走、拍球等。
3─6岁可选择身体协调性、柔韧性的游戏,如各种曲线跑、各种躲闪游戏、跳皮筋、伸展性体操等;平衡性游戏,如单足站立、在低平衡木上走、学骑自行车等;弹跳性游戏,如跳起摸高、脚猜拳、跳房子、跳绳等。
身体活动游戏中的注意事项:
◎在老师或父母的指导下进行。
◎游戏前做一些适应性的准备活动。
◎掌握并及时调节活动量,避免过度疲劳。
◎注意安全,选择平整松软的场地进行。
宝宝动起来的小游戏
宝宝学当售货员
游戏目的:
训练宝宝坐的动作和手的精细度;强化宝宝对色彩的分辩力。
游戏内容:
(1)在一个玩具的小柜内放入五颜六色的玩具。
(2)让宝宝坐在床上,从柜中拿出玩具,每拿出一件便告诉宝宝是什么。宝宝会因色彩的吸引和自己动手去抓而显得特别高兴。
游戏指导:
这个游戏适合于6个月的宝宝来做。幼儿在玩这个游戏时玩具一定要丰富多彩。同时,爸爸或妈妈应陪在宝宝左右。
蝴蝶飞
游戏目的:
训练宝宝手眼协调能力、语言及动作协调能力;锻炼手部肌肉。
游戏内容:
(1)母亲采取坐姿,使孩子前靠在母亲怀里。
(2)母亲两手抓住孩子双手,用食指和拇指夹住婴儿食指。
(3)母亲教孩子把两只食指尖对拢又分开,对笼后左右晃动,并且说“蝴蝶飞、蝴蝶飞”,分开时说“飞——。
(4)反复进行几次。
游戏指导:
妈妈对宝宝说话时的语调要亲切、自然。
撕纸
游戏目的:
发展宝宝的精细动作能力、宝宝的视觉能力。
游戏内容:
(1)各种不同质地的纸若干,让宝宝注意撕出一些图形。
(2)妈妈坐在宝宝的身边,不断地轻声夸奖:“撕得真好”,“哟,宝宝撕了一只小鸡出来了。”
游戏指导:
(1)游戏适合在宝宝心情愉快的情景下进行。
(2)如果宝宝的手的精细动作发展好一点的话,可让宝宝用手指去拣地上的小纸片。
青蛙跳水
游戏目的:
发展婴儿的下肢力量;训练婴儿语言与动作的协调能力。
游戏内容:
(1)母亲坐着,大腿平放,扶婴儿面对面站在腿上。
(2)母亲唱歌谣:“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嗵一声跳下水”。当念到“跳”时,举着宝宝蹦蹦跳。
(3)反复进行几次,母亲手扶着婴儿,但不要用力。
开学在即如何化解宝宝入园焦虑
不知不觉,暑假已经到了尾声,回归幼儿园的日子已经进入倒数阶段了。相信很多家长发现,与暑假开始时欢呼雀跃的兴奋状态相比,这时候的宝贝却因为新学期的临近而显得“心事重重”。传说中的“上学恐惧症”正困扰着准备回归幼儿园的宝贝。
看看宝贝们拒绝开学的小情绪
很多妈妈反映,这段时间一提”幼儿园”“上学”等字眼,宝宝就开始抗拒,以发脾气、撒娇、闹情绪的形式拒绝接受准备上学的事实。不想上学的各种奇葩理由也令妈妈们哭笑不得。
@天籁1999:这两天我跟他说要准备上学了,没想到一提‘幼儿园’三个字他便哭闹。情绪也变得很暴躁,奈他没办法,还不听话,真让人头疼。
@Kel:宝宝情绪不高,还抗议不吃饭,还撅着小嘴说肚子不舒服,哎哟,我的小祖宗,我真怕他憋出病来呀!
@一诺的妈妈:我说为什么这么不想上学呢,她说因为不舍得妈妈,而且不能喂小乌龟吃饭了,哈哈,真是让我哭笑不得~~
@清甜依依:昨天才带孩子上医院了,低烧,还拉肚子,每一次开学前后都要病一病,这该咋办啊?!
不难想象,过惯了假期晚睡晚起的日子,家里又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宠爱,要准备回归作息有规律、独立自理的幼儿园集体生活,宝贝们难免有些小情绪。因为情绪的压抑,宝宝生理上也会受到影响,开学前后一段时间都是孩子们生病的高峰期。家长们要帮助孩子在假期最后阶段调整好作息时间,不仅在心理上疏导,还需要在生理上注意预防。
给宝宝打打“心理预防针”
》在上学前两天告诉他们节日结束后的生活同以前一样,他们喜爱的亲戚和爸爸妈妈不能每天跟他呆在一起。
》适当的分离。在暑假最后阶段,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和宝宝疏远一点,不要全天候和他呆在一起。
》回忆美好的幼儿园生活。开学前几天,告诉孩子快开学了,和孩子一起回忆他在幼儿园的好朋友以及他在幼儿园时轻松快乐的好时光,让孩子感到上学的幸福感,期待着开学。
》期待跟小朋友重聚的时刻。鼓励孩子在幼儿园可以学到许多知识,有很多小朋友一起玩耍,还可以帮孩子准备一些送给同班同学的小礼物,比如,一罐糖果,让他对幼儿园充满期待。
》积极参加开学前“热身”活动。如果可以幼儿园有在开学前几天举办的活动,请积极参与,让宝宝提前熟悉幼儿园的集体和环境,做好老师交待的各项准备工作。力争让孩子以一种放松的心情回园。
》重新强调纪律。宝宝做出不懂道理的行为时,坚持原则,不要让步,讲道理不听时可以对他的哭闹置之不理。
宝宝开学适应居家调整贴士
作息时间调整一步到位
至少从开学前一周起,家长就要开始帮助孩子将作息时间调整到上学时的节奏。刘军强调,纠正作息习惯必须一步到位,不要想着今天12点睡、明天11点半、后天11点,直接强制执行开学的作息时间来得更有效。例如十点一到就关灯上床,即使一开始睡不着,对于孩子来说也能很快适应。如果睡不着,可以试着听一些舒缓的音乐。
饮食养出好状态好心情
开学在即,妈妈们应多给孩子提供一些清淡新鲜、易消化的食物,如雪耳、马蹄等滋阴润燥的食物,以及多摄取酸甘性质的食物。另外,“春发夏长秋收冬藏”,在体育运动上,要多鼓励孩子循序渐进地参与一些户外活动,强身健体,更好地备战开学,例如打球、跑步、游泳等都是比较好的运动,但切记不要运动过量。
另外,对于学校和幼儿园来说,也可以适当调整开学初期的课程。学校可以多安排些体育活动,少一点家庭作业。幼儿园则可以活动、游戏为主,学知识的时间适当减少一点。这样的安排可以给孩子们一个“假期适应期”,逐步适应开学的节奏。
但是如果把家里大大小小的玩具都搬到幼儿园就不太好了,不仅不利于孩子在幼儿园与大家交流,也可能会破坏幼儿园的秩序。
入园前家长绝对不能跟孩子说的三句话
不少孩子出现入园难的现象,这成了家长们的一块心病。一些孩子哭、闹不肯入园;一些孩子在与父母分离时难舍难分,家长甚至不得不“一起入园”;一些孩子在幼儿园里不吃不喝,严重影响了身心发展。这除了孩子与父母分离焦虑的正常因素外,早教专家指出,很多时候由于家长无意中为孩子做了“负面强化”,也导致孩子对幼儿园的严重恐惧。早教专家总结出“家长绝对不能跟孩子说的三句话”,给各位已经或即将入园的孩子家长们提个醒。
第一句:“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去,让老师收拾你!”
长期以来,家长儿时所受到过的“恐吓”教育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着家长对下一代的教育。在遇到孩子不听话或者调皮捣蛋的时候,“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去,让老师收拾你”,这句话往往脱口而出。这句话不仅会削弱家长的威信,还为孩子制造这样一个印象:幼儿园是个可怕的地方,老师是个可怕的人。只有不听话的孩子才去幼儿园,上幼儿园是对孩子的惩罚。当孩子不断听到家长这样的“唠叨”教育之后,对幼儿园和老师的恐惧心理不断强化,并出现拒绝入园的行为。
第二句:“等你上了幼儿园,可就没有这么自在开心了。”
孩子入园前,家长们有时会有意无意看着孩子这样说。这一负面信息会令孩子在入园前就有了一种恐惧:幼儿园将限制他的自由或快乐。家长不要将孩子现在的生活与幼儿园进行任何负面的比较,否则会助长孩子对入园的抵触情绪。
第三句:“你再这样下去,到了幼儿园可怎么办啊?”
有一些家长没有用心去教育孩子的自理和自立能力,当孩子自理和自立能力比同龄孩子弱之后,又会批评责怪孩子。当家长看着将入园的孩子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穿脱衣服、不会自己收拾自己的物件时,往往会忍不住发牢骚。首先要强调的是,孩子从1岁开始就要让他学习自己吃饭了,不要等到了入园年龄才“突击”,学习需要过程。当家长这么说的时候,孩子首先会懊恼自己,会觉得自己笨,失去信心,同时觉得幼儿园没有人能管他,没有人能帮助他,自然不想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