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蹲下来聆听孩子

发布时间:2021-04-06 教育孩子笔记 怎样教育孩子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蹲下来聆听孩子”,这虽然是简单的一句话,但在教师和家长中却甚少践行者。蹲下来,不仅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教育艺术。

孩子身材矮小,如果教师、家长与孩子对话时保持一种站立的姿态,会给孩子一种面对强势的心理压力,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蹲下来,你会更好地倾听孩子的话语,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与孩子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在民主平等的氛围里,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勇于对师者、文本提出质疑。他们不慑于教师、家长的威严,不囿于教师、家长的权威,创新的火花在这里迸发,簇新的思想在这里闪现。“蹲下来聆听孩子”,应成为师者、家长的永恒追求及执着践行的目标。

激赏的话语人人愿听,听不厌烦。孩子亦然。生活在赏识环境中的孩子,犹如沐浴在阳光中,他的心情时刻是阳光的;犹如得到了春雨的滋润,他的学习是热情的,思想是鲜活的,活动是充满创造的。领悟了赏识教育的益处,“你真棒!”“你真聪明!”等赏识话语成了我送给孩子的一束束鲜花,一滴滴甘露,营养着他的大脑,润泽着他的心绪。

为人师者,在聆听中,在赏识下,在反思里,在期待间,亦是杏坛人生的一大快事;倾听孩子成长的拔节声,目睹孩子渐长的硬身板,谛听孩子悦耳的歌声,审视孩子行走的足迹,当是生命诗意。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弯下腰聆听孩子的心声


由于家里有事,接完恒儿的时候直接回家。接的时候已五点多,怕恒儿饿,破例在幼儿园放学的时候让恒儿买了杯奶茶在车上喝。(怕恒儿养成不好的习惯,我从不让他在幼儿园放学时买任何东西,再饿也是回来再吃。)没想到就这一杯小小的奶茶,让我有了很多的感悟,同时也让我醒悟,开学以来忙着学校里的事,即使有点空的时候也因为累得不想说话而忽略了恒儿,即使恒儿天天在我身边,我也没有特意拨出时间与他好好聊聊天。

可能因为饿了,恒儿抱起奶茶就大口大口地喝着。快喝完的时候,他把奶茶递给我:“妈妈,你喝。”“谢谢梓恒,为什么要送给妈妈喝呀?”我随口一问,心想最近这阶段恒儿说话总是令人窝心,应该会有一个令我感动的答案。没想到恒儿也就随口一回:“因为我不想喝了。”这可和我的想像不一样,以前恒儿从不这样回我,要不是他递给我喝,我也忘了以前他总是喝第一口时就会和我分享。“因为梓恒不喝了才给妈妈喝的吗?”我再次问道。“是。”恒儿的直接倒是很像我。“噢,这样呀。”我装出委屈的样子:“梓恒不要喝的奶茶才给妈妈,妈妈很伤心。好朋友应该是有好东西一起分享,我们不是好朋友吗?”“可是我和书晗分享了呀。”书晗是恒儿的好朋友,两个人总是一起玩。“我家梓恒这点做得可真好,可是妈妈也是梓恒的好朋友呀!”我赞许恒儿平时与朋友的分享思想。恒儿听了这话,马上接过奶茶杯,喝了一大口,用很享受的感觉说:“哇!妈妈,这奶茶真好喝呀!你也喝一口!”聪明的恒儿!贴心的恒儿!“好!真好喝呀!谢谢恒儿的分享!”接过奶茶杯我也享受地喝了一大口。就这样,在你一口我一口下奶茶被我们快乐地消灭了。喝完以后,恒儿提议先把杯子收起来,等下车再放到垃圾桶里。

我亲爱的恒儿,虽然很多时候都很调皮,但有时实在让人感动到不行。在车上这一小段时间里,我们不仅快乐地一起消灭了奶茶,还分享了恒儿心中的喜悦和乘车的安全事项,很少和恒儿搭公车,出门都有恒爸和恒舅接送。今天倒好,两人都有事,自个娘俩搭上公车竟因此而得到一个很快乐的体验。在车上,恒儿一会儿唱着歌,一会儿看着车外的汽车标志,一会儿和我聊着天,可爱的恒儿一路上不仅令我开心,也令同车的人快乐。在车上,恒儿还教我乘车的安全,说要扶着把手才安全,头不能伸出窗外才安全,不能到处走动才安全……公交车上的恒儿令我意识到了我的小男子汉正日益茁壮成长。

看着恒儿如此开心,我问恒儿:“你今天很开心!为什么呢?”“是呀!妈妈来幼儿园接我我很开心!还喝了好喝的奶茶,还一起搭公车。”笑容在恒儿的脸上是那样的灿烂。听到孩子的话,我这才想起今天下午接恒儿时,恒儿一看教室外的我,就一蹦老高,笑道:“是妈妈耶!我好开心!”(这两天事比较多,忙碌的我只能让婆婆来校帮我接送恒儿,就这前两个下午不是我接的恒儿。)瞧,孩子的要求竟这么低,低到只要在幼儿园放学时看到妈妈的身影,低到和妈妈共喝一杯奶茶,低到一起和妈妈搭公车。而我在忙碌的工作和家务中,却由于累,连每天找出个时间陪他好好聊聊天,好好共同分享他的喜悦与不快,好好地听他说说他为何哭泣也不能做到。一直以为恒儿就爱看书,所以每天拨出的时间就只是陪他看一本又一本的书,却没能和他一起玩他心爱的玩具,想想我这个妈妈有时真的不称职,愧对恒儿。感谢今天的奶茶,感谢今天的公车,让我又一次感悟到孩子是多么需要我!写下此文与各位妈妈分享,即使我们再忙再累,也要好好地弯下腰来听听孩子的心声,陪孩子好好地聊会天,玩会玩具,分享彼此之间的喜怒。因为孩子是那样的需要我们,而我们也是那样地离不开孩子……

国外: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有位老教师,在谈到赴澳大利亚见闻时说,澳大利亚的家长们蹲着和孩子说话给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澳大利亚家长的这种教育方式,能促使孩子意识到自己与成年人是平等的,有利于从小培养孩子独立、自尊和自主的人格,

老教师第一次见到这种情景是在朋友家。一个周末,朋友请了一对青年夫妇和孩子来家里吃晚饭,当这个两岁多的孩子吃饱了要下地去玩时,孩子的妈妈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当时,老教师以为这是这位妈妈特有的教育方式,因此并未多问。又一个周末,当学校的一位秘书丘蒂请老教师共度周末时,他再次见到了这一情景。

丘蒂有一对可爱的儿女,当他们一同去超市时,4岁的儿子因为姐姐先坐进汽车而不高兴了。丘蒂在车门口蹲下,两只手握住儿子的双手,脸对脸地正视着他,诚恳地说:“罗艾姆,谁先坐进汽车并不重要,对吗?”罗艾姆看着妈妈会意地点点头,钻进汽车并挨着姐姐坐下了。

第二天,丘蒂又带孩子们去公园玩,罗艾姆和姐姐跑跑跳跳到湖边去看戏水的鸭群时,不小心绊了一跤,眼泪在他的大眼睛里滚动着,马上要流出来了。这时,丘蒂又很自然地蹲下来,亲切地对儿子说:“你已经不是小宝宝了,是不是?你是个大男孩了,绊一下没关系的,对吗?”这时,老教师也学着在一旁蹲下来,面对着罗艾姆说:“是的,你是个大男孩了,对吗?”孩子一下子就收住了眼泪,玩去了。

随后,老教师禁不住与丘蒂谈起了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丘蒂说:“在我小的时候,我的父母就是这样同我们说话的。我们认为,孩子也是人,也是独立的人,因为他们比我们矮一些,我们就应该蹲下来和他们说话……”她这一番话道出了中澳家教最根本的差异点:是否把孩子看成独立的人,是否尊重孩子的个性?

家长蹲下来与孩子在同一个高度上谈话,与孩子脸对脸、目光对视着谈话,体现了家长对孩子的尊重,体现了成人对孩子的事情或问题认真又亲切的态度。同时,家长可以轻声细语地耐心说服教育,而不是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更用不着大声呵斥。

澳大利亚家长的这种教育方式,能帮助孩子正视和反思自己的问题或缺点,也为孩子创造了乐于接受教育的良好心境氛围,而不至于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影响教育效果。

请父母蹲下来与孩子讲话


一位访澳归来的老教师,谈到赴澳见闻时说:澳大利亚的家长蹲着和孩子说话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第一次见到这种情景,是在朋友家。一个周末,他们请了一对青年夫妇和孩子来吃晚饭,当这个两岁多的孩子吃饱了,要下地去玩时,这位家长蹲下来对小孩子说话。当时,他感到很惊讶,以为这是这位妈妈特有的教育方式而未再多问。又一个周末,当学校的一位秘书逑蒂请我住到她家,去共度两天周末时,我又一次见到这动人的情景。

逑蒂有一对可爱的儿女,当我们一同去超级市场时,四岁的儿子因为姐姐先坐进汽车而不高兴了。逑蒂在车门口蹲下,两只手握住儿子双手、脸对脸地、目光正视着孩子,诚恳地说:“罗艾姆,谁先坐进汽车并不重要,对吗?”罗艾姆看着妈妈会意地点点头,钻进了汽车并挨着姐姐坐下了。

第二天上午,我们和孩子们去公园玩,罗艾姆和姐姐跑跑跳跳,到湖边去看戏水的鸭群时,不小心绊了一跤,眼泪在他的大眼睛里滚动着,马上要流出来了。这时,逑蒂又很自然地蹲下来,亲切地对儿子说:“你已经不是小宝宝了,是不是?你是个大男孩儿,绊一下没关系的,对吗?”这时,我也学着在一旁蹲下来,面对着罗艾姆说:“是的,你是个大男孩了,对吗?”孩子一下子就收住了眼泪,自豪地玩去了。

这时,我禁不住同逑蒂谈起了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她说:“在我小的时候,我的父母就是这样同我们说话的。我们认为,孩子也是人,也是独立的人,只因为他们比我们矮一些,我们就应该蹲下来同他们说话……”

澳大利亚母亲的言语和行为使人想到:家长蹲下来同孩子在同一个高度上谈话,同孩子脸对脸、目光对视着谈话,体现了家长对孩子的尊重,体现了成人对小孩子的事情或问题认真又亲切的态度。同时,家长可以轻声细语地耐心说服教育,而不是自上而下的,更用不着大声呵斥。

采用这样的教育方式,能促使孩子意识到自己同成年人是平等的、受到尊重的人,有利于从小培养孩子独立自尊的人格;采用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帮助孩子认真对待自己的问题或缺点;它也为孩子创造了乐于接受教育的良好心境,而不是使孩子听而不闻或产生逆反心理。

我想,这是一种很具体的教育方法,却体现了如何看待子女同父母的关系的教育观念,也从一个侧面体现着教育孩子的能力和水平。

如果我们总是站着面对孩子,我们与孩子的距离,就不仅是身高上的几十厘米,而是一代人与一代人之间的距离,是一颗心与一颗心之间不能沟通的距离。蹲下来,倾听,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关心与理解,是儿童能够接受的一种爱护;蹲下来,倾听,儿童离我们的距离就会缩短;蹲下来,倾听,是我们关心儿童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蹲下来,倾听,营造出来的是一种民主、和谐的相互尊重的成人与儿童的关系,再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了。

蹲下来,与孩子平等地交流


与孩子完全处于平等时,孩子才会把他的真实想法告诉你——这就是孩子为什么喜欢把心里话对自己的朋友说,却不愿与父母说的原因。

在教育孩子时,父母们早已习惯了站着说话,对孩子发号施令,把自己的思维和主观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而很少考虑到孩子内心的想法。当自己的愿望与孩子的想法产生碰撞的时候,父母们就会对孩子大失所望,然后强制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根本不会考虑孩子的感受。

如果父母们蹲下来,蹲到和父母们的孩子一般高时再开口说话,情况又会怎样呢?

至少,孩子肯定会认真地听你说话,这一点非常重要。倘若你在说话,而他心不在焉,那么即使你说得再多,道理再正确,又有什么用呢?

蹲下来吧,只有蹲下来,不再居高临下,与孩子完全处于平等时,孩子才会把他的真实想法告诉你——这就是孩子为什么喜欢把心里话对自己的朋友说,却不愿与父母说的原因。蹲下来,这一步很关键,因为不管孩子的想法对还是不对、有无道理,你只有在了解了孩子的真实想法之后,才可能有的放矢地教育孩子……

父母能在家庭中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的空气,这是孩子的幸运。在这样的家庭,孩子会觉得父母是自己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

父母们知道,只有两头高度差不多,水才有可能在中间的管道里来回流动,如果一头高,一头低,水就只能往一个方向流了。孩子与父母的交流也是相同的道理。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父母与孩子才有可能平等地交流。

美国精神病学家威廉-哥德法勃曾经说过:“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当成与自己人格平等的人,给他们以无限的关爱。”无数事实也表明,父母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来关心孩子,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只有父母转变姿态,像对待朋友那样去关爱子女,才有可能让孩子感受到平等。

方萍就很聪明,她是这样跟孩子交谈的:

有一天,女儿文馨回家晚了,方萍帮女儿拿下肩上的书包,陪女儿吃饭,告诉女儿这是特意为她准备的。方萍还告诉文馨,她已在窗口看了很多次,盼着文馨回来。

文馨说,她陪同学买东西去了,所以回来晚了,并向妈妈道歉。妈妈说:“孩子,妈妈知道你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好孩子,相信你不会惹麻烦,但妈妈牵挂你,担心遇到交通方面的问题或别的什么事情。以后,最好先打电话回来说一下。”

文馨高兴地亲了一下妈妈:“妈咪,你真好!”

方萍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看待孩子的过失,使孩子能感受到母亲对她人格的尊重,感受到她与母亲在地位上的平等。在父母们周围,有许多父母喜欢用成人的思维方式来看待孩子的行为,孩子稍有失误,就对孩子进行指责和批评,这是不科学的。

孩子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他们都希望父母能够给予他们尊重和平等。父母只有和子女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孩子才有可能感受到平等。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是增强孩子独立意识的有效方式。

父母不要再居高临下,甚至死抱着某些封建残余意识不放;也不要总是以责备、教训的口吻同孩子交谈;更不要总是认为作为长辈,面子是万万不能没有的,其实有句俗话叫“死要面子活受罪”,何况面子确实会影响父母和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父母应该顺应这个时代的发展,真正同孩子建立一种平等尊重的朋友关系,才能使彼此拉近“代沟”,相互敞开心扉,更好地进行沟通和交流。

无论孩子的想法多么幼稚,也无论听起来多么没有道理,父母也要学会耐心倾听,让孩子尽情倾诉。父母还应该再学会多问一些为什么,比如孩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想法,孩子为什么会认为自己的想法有道理,孩子为什么不赞同父母的看法等等。只要这样做了,我想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一定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通畅。也只有这样,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才会越来越容易,父母同孩子之间的紧张关系才会越来越改善,家庭才会越来越和睦。有句话叫“家是休息的港湾”,这句话不仅针对夫妻如此,针对父母如此,同样对于孩子们也是如此。

那么父母如果真心实意地愿意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同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有没有什么捷径或者最佳方式呢?以下,是一些教育专家的意见,不妨看一看,想一想,自己有什么可以参照的。

1)忌用过激的语言

好的意识还得用好的语言来表达才行。父母的感情和孩子的幸福紧密相连,自然没有哪位父母任何时候都沉得住气。越是激动的时候,越有可能把不该说的话说出来。

2)跟孩子说话不宜罗嗦

有些父母教育费尽心力,但是效果并不理想。表面上看来,他们是在与孩子公开交谈,殊不知他们的某些话,恰恰是堵住了孩子的嘴巴和耳朵。最常见的弊病就是某些父母那种教条似的长篇独白,一开始就是:“当我和你一样年纪的时候。”绝大多数的子女对父母的这种表演评论说:“这种说教式的谈话,父母们不喜欢。”其效果可想而知。

在说教面前,孩子往往是缄默不语,他们的眼睛朝高处看,心不在焉,无法接受父母的教育。类似“等你成家有了孩子后就明白了”这样的话已经成了某些父母的口头禅。一天要唠叨好几次,由于孩子是生活在此时此地,老是对他们提及未来的情况,不会有多大效果。有经验的父母认为:“应该用现实的语言,举出具体的理由,说明你提出的主张。”如不赞成孩子去出席某次舞会,不必提到许多“未来”的事情,只需具体说明,如:“我不让你去是因为你年龄太小,没人照看你,怕你出事”就行了。

3)语言一定要发自真心

凡是关系融洽的家庭,人们交谈时,语言都充满着爱心和亲切感,态度和蔼。而那种直来直去,不讲究方式的语言,用意虽好,也会得到相反的效果。具体的语言方式,因人而宜。小李6岁的儿子,特别喜欢玩具汽车,每当孩子做出得意之事时,他就奖励他一部小汽车,父子感情一直非常融洽。

4)尊重孩子的个人意见

在讨论一般的普通家事时,不妨也让孩子“参政”一下。不管最后是否采纳了他的意见,也让他感受他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是家庭一员。如此,他们也会尊重长辈的。

总之,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是增强孩子独立意识的有效方式。蹲下来说话,不仅仅是一种行为的表现,还是一种教育观的体现。只有怀着崇高的责任心和热切的期望才能蹲下来;只有把孩子看作是平等的个体才能蹲下来。只有蹲下来,父母才能平视孩子,才能获得和孩子真正交流的机会,才能真正明白孩子心中所想以及他们行为的真正动机。

是否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育儿专家说为了更了解孩子,从孩子的视角看世界,请“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我想问,专家,您蹲下来了吗?我还想问,看了专家的教导,为父为母的你,蹲下来了吗?

我蹲下来了。

倒不是因为听了哪位专家的话,或是看了哪位专家的文章,因为我自己跟别人说话的时候有看着别人眼睛的习惯,孩子太矮了,蹲着更方便我跟他的交流——不仅跟自己的孩子,跟其他孩子我也喜欢蹲下来。

可是我发现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大多数时候照照并不喜欢我蹲着跟他说话。当我蹲下来,平视着跟他说话的时候,他反而有点紧张,有时候还会托着我的胳膊催促我赶紧站起来。有时候他心情好,看到我蹲着跟他说话,他也会学我蹲下来,依然昂着头跟我说话。(请想象一下一下一小两个人蹲在那里聊天的场景,很有趣吧!)

当然,也有他喜欢我蹲着的时候,就是当他撒娇想让我抱他的时候——蹲着的老妈更利于他的攀爬。

专家觉得大人的低头俯视孩子可能给孩子一种压力,但实际上蹲着的父母也可能会让他们觉得某种“不安全感”。又或许,对孩子的“特殊对待”也可能让爱模仿的孩子不那么舒服。

我觉得,比起是蹲着还是站着跟孩子说话,说话的语气可能对孩子的影响更大。也许你180的个头一座大山似的站在孩子面前,但目光充满了爱,语气温和、语速平缓、不急不躁、耐心讲道理,孩子一定也会如沐春风;如果你的言辞中总是命令、不耐烦、训斥,那么蹲的再低,孩子也不会觉得温暖和舒服。

当然,如果你没有试过蹲下来,也可以试一试,的确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感觉。也许你的孩子喜欢你蹲着跟他说话,觉得很有趣呢!有点胖的爹地们,是不是蹲不下来啊?所以更要努力减肥咯!

相关推荐

  • 蹲下来倾听——尊重孩子的话语权 蹲下来倾听——尊重孩子的话语权自从xx出生后就天天围着她转,连看电视的时间都少了很多,周日晚上偶然打开电视看到北京卫视正在播出《妈妈听我说》,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光头乐嘉主持,著名编剧六六作为情感观察员...
    2020-10-26 阅读全文
  • 蹲下身子,倾听孩子说! 蹲下身子,倾听孩子说!孩子的一日生活,白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幼儿园,我也像是个大孩子,每天也“上”幼儿园,陪着他们,与他们一起嬉戏玩耍学习。听着他们诉说自己的故事;听着他们哈哈笑;听着他们与自己好朋友说...
    2020-12-19 阅读全文
  •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老师能在幼儿园中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的空气,是孩子的幸运。在这样的幼儿园,孩子会觉得老师是自己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 我们知道,只有两头高度差不多,水才有可能在中间的管道里来回流动,如果一头高,一...
    2020-12-31 阅读全文
  • 蹲下来与孩子说话 导读:不少父母望子成龙心切,不顾孩子的性格、气质和兴趣,以自身眼光给他们设计成才之路,以为只要舍得投资,自小培养,孩子就会飞黄腾达。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心理学家认为,父母与孩子说话时蹲下身子,会让孩子...
    2021-09-01 阅读全文
  • 蹲下来与孩子交谈 记得新学期开学不久的一个周一的早晨,那时我担任幼儿园小班班主任,我满面笑容地站在教室门口,正忙着迎接小朋友们的到来,忽然传来一阵孩子的哭声。开学已经几周了,多数小朋友都已经开始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每天...
    2020-08-10 阅读全文

蹲下来倾听——尊重孩子的话语权自从xx出生后就天天围着她转,连看电视的时间都少了很多,周日晚上偶然打开电视看到北京卫视正在播出《妈妈听我说》,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光头乐嘉主持,著名编剧六六作为情感观察员...

2020-10-26 阅读全文

蹲下身子,倾听孩子说!孩子的一日生活,白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幼儿园,我也像是个大孩子,每天也“上”幼儿园,陪着他们,与他们一起嬉戏玩耍学习。听着他们诉说自己的故事;听着他们哈哈笑;听着他们与自己好朋友说...

2020-12-19 阅读全文

老师能在幼儿园中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的空气,是孩子的幸运。在这样的幼儿园,孩子会觉得老师是自己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 我们知道,只有两头高度差不多,水才有可能在中间的管道里来回流动,如果一头高,一...

2020-12-31 阅读全文

导读:不少父母望子成龙心切,不顾孩子的性格、气质和兴趣,以自身眼光给他们设计成才之路,以为只要舍得投资,自小培养,孩子就会飞黄腾达。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心理学家认为,父母与孩子说话时蹲下身子,会让孩子...

2021-09-01 阅读全文

记得新学期开学不久的一个周一的早晨,那时我担任幼儿园小班班主任,我满面笑容地站在教室门口,正忙着迎接小朋友们的到来,忽然传来一阵孩子的哭声。开学已经几周了,多数小朋友都已经开始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每天...

2020-08-10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