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教案《水稻和小麦》
发布时间:2021-04-08 幼儿园中班大树和小鸟说课稿 教案和说课稿幼儿园 幼儿园故事说课稿和教案中班教案《水稻和小麦》适用于中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摸、捶、捣等操作活动,体验探究和发现的快乐,通过观察比较水稻和小麦的不同外形特征,能初步区分水稻和小麦,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水稻和小麦》教案吧。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水稻和小麦的不同外形特征,能初步区分水稻和小麦。
2、通过摸、捶、捣等操作活动,体验探究和发现的快乐。
3、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水稻哥哥和小麦弟弟的图片、PPT、
2、研钵人手一份、麦子和稻子的实物。
3、稻子和麦子的观察比较统计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水稻哥哥和小麦弟弟欢快出场:小朋友们好!我是水稻哥哥,我是小麦弟弟,今天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个游戏——找不同,你们愿意和我们一起玩吗?
二、出示PPT,观察比较水稻和小麦的不同外形特征,进行集体记录。
1、观察图片:大家看大屏幕!这是我们的生活照片,大家仔细看一看,找找我们俩有什么不同。
2、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对比找出水稻和小麦的不同。
(1)引导幼儿观察水稻和小麦的不同:先看看水稻哥哥和小麦弟弟站的姿势一样吗?(水稻弯弯的;小麦直直的)它们身上还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发现小麦上面长着长长的、尖尖的象针一样的麦芒)
(2)比较果实生长排列的不同:那再看看它们的果实是怎么排队的?(水稻是一簇一簇的紧挨在一起的,小麦是一对一对地并排站着的。)
(3)小结:小朋友真厉害,从照片中一下就发现我们俩站的姿势不一样、果实排队也不一样。
三、实物投影稻子和麦子实物,幼儿再次观察探究并进行记录。
1、出示实物投影:这是水稻哥哥的果实——稻子,这是小麦弟弟的果实——麦子!稻子和麦子颜色相同吗?(发现稻子是金黄色的,麦子是土黄色的)
2、出示贴有标记的实物,鼓励幼儿摸一摸、看一看,比较两者的不同。
(1)摸一摸:小朋友各取几粒稻子和麦子在手上摸一摸,比较一下感觉一样吗?
(2)看一看:我们把它们放在一起、凑近看一看,它们的身体长的一样吗?
(3)交流:谁来说说稻子、麦子摸上去的感觉一样吗?它们的身体一样吗?
(4)小结: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稻子摸上去有点毛毛的、很粗糙,麦子摸起来光光的;稻子两头尖尖,麦子有点椭圆、肚皮上还有一条小裂缝,那是它摔伤留下的伤疤。
四、操作活动:运用研钵探索稻子去壳后的变化。
1、师:老师有个新发现!稻子身上还裹着一层外壳呢,你们猜猜,稻子去壳后会是什么样的?(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2、师:老师这里准备了去壳工具——研钵,小朋友放几粒稻子在研钵里,捶一锤、捣一捣,看看去了壳的稻子到底是什么样。
3、幼儿进行稻子去壳的操作,教师注意指导孩子的方法,及时引导幼儿观察自己操作的变化。
(1)交流:谁来说说自己有什么新发现?
(2)小结:原来稻子去壳后就是一粒粒白色的大米,有的小朋友还把大米捣碎成了白白的米粉了。
五、迁移生活经验,了解稻子和麦子加工后的食品。(展示网络图)
1、师:谁知道白白的大米可以做成什么好吃的?(出示图片:米饭、白粥、蒸饭)米粉可以做什么?(出示图片:团子、水糕、年糕)
2、师:这些是稻子加工做成的食物,老师这里还有麦子去皮加工后做成的食物,我们也来认识一下!(出示图片:面包、面条、烧饼、油条)
3、小结:今天我们和水稻哥哥、小麦弟弟玩了有趣地找不同游戏,知道了它们有那么多不一样的特征,还知道它们可以做出许多不同地、好吃又有营养的食物,除了图片中的这些食物生活中还有很多呢,小朋友以后可要多吃点,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帮助哦!
六、活动结束
师:水稻哥哥、小麦弟弟今天和大家玩得很开心!想要和你们再玩一个找不同的游戏,走!咱们一起去换个地玩吧!
幼儿百科:水稻是稻属谷类作物,代表种为稻,水稻原产于中国和印度,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的先民们就曾种植水稻。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儿园教案阅读
幼儿园中班活动教案:稻子和麦子教案
中班主题活动稻子和麦子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通过观察能区分稻子和麦子的不同,体验秋天丰收的喜悦,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主题活动课,快来看看稻子和麦子教案吧。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能区分稻子和麦子的不同。
2、体验秋天丰收的喜悦。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稻子、麦子实物和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 认识稻子和麦子
1、引出:这几天呀,农民伯伯很开心,他们种的庄稼都丰收了。请你们来说说秋天有哪些庄稼丰收了?
——————稻子、玉米、棉花、各种豆…….
2、FLASH欣赏:丰收的秋天 (加入动作)
小结:秋天有很多庄稼都丰收了,有稻子、棉花…..,真是个收获的季节!
3.可是呀,农民伯伯遇上了一个难题,他呀分不出稻子和麦子,让我们来帮帮他吧。
(分稻子和麦子)说说稻子和麦子有什么不同?(图片)
————稻子长的弯弯的,象……/麦子长的直直的,象…… (稻穗和麦穗)
4.稻子和麦子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小秘密?(脱粒后的稻子和麦子)
————麦子有一根根尖尖的,象针一样的 (麦芒)
————稻子头上有个小缺口、白色的,麦子身上有一条裂缝
————稻子用来做米饭、米糕、稀饭,麦子用来做蛋糕、面包……
————稻子长在水田里,麦子长在旱田里
小结:原来呀,稻子和麦子有这么多的小秘密,他们各有各的用处。
二、 故事:稻子和麦子
1、 稻子和麦子一个种在水田里,一个种在旱田里,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听听。
2、 小结:原来呀,他们太调皮了,经常打打闹闹……(提醒幼儿在玩的时候不能打架,注意安全)
三、 歌表演:鼓上的小米粒
“咚咚咚,咚咚咚,小鼓在歌唱,鼓上的小米粒蹦蹦跳跳。小鼓唱的响,米粒跳的高,小鼓唱的轻,米粒跳的低,鼓上的小米粒蹦蹦跳跳,蹦蹦跳跳。……”
活动反思:
稻子和麦子对于幼儿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他们从来没亲身体验过。在这次活动之前,我们透过班里幼儿家长的配合,做了一张调查表并且带幼儿去看了收割好的稻子。这次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通过观察能区分稻子和麦子的不同并且体验秋天丰收的喜悦。为了达到这两个目标,设计了三个环节,认识稻子和麦子、故事:稻子和麦子、歌表演:鼓上的小米粒。
在第一个环节中,幼儿的积极性比较高,发言也比较热烈。由于事前的调查表和实地观察、触摸使幼儿积累了很好的前期经验,对于稻子和麦子的基本特征比较了解,多数幼儿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幼儿通过自己剥开稻子和麦子的外壳,观察了稻子和麦子的内部特征,既培养了幼儿自我观察的能力,也形成了良好的生生互动,并让幼儿大胆的向听课的家长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小秘密,鼓励幼儿大胆的展示自己。因此,我觉得活动前的前期经验是非常重要的,幼儿的生活经验不是很丰富。对于他们来说,只有自己亲身经历、接触和看到的,才能让他们有话可讲,才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识。
但是,在整个活动中还是有不足之处。首先,没有考虑到环境的变化。由于是向家长开放的半日活动,有的幼儿显的有点异常兴奋,虽然活动氛围热烈,但是部分幼儿不能仔细倾听其他幼儿的发言,导致回答重复的比较多。其次,幼儿的问题意识不是很强。在活动中,我听见在我边上的幼儿在剥开稻子和麦子后,轻声的说了一句“怎么会这样”其实,他在观察后产生了问题,但当我让他提出问题时,却胆怯了。因此,我觉得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培养好他们的倾听的能力比较重要。这样,在活动中既有利于教师和孩子之间的互动,也有利于孩子和孩子之间的互动。而问题意识是让孩子通过自我观察,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在活动中让同伴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幼儿园中班教案《稻子和麦子》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能区分稻子和麦子的不同。
2、体验秋天丰收的喜悦。
3、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4、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稻子、麦子实物和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稻子和麦子
1、引出:这几天呀,农民伯伯很开心,他们种的庄稼都丰收了。请你们来说说秋天有哪些庄稼丰收了?
————————————稻子、玉米、棉花、各种豆…….
2、FLASH欣赏:丰收的秋天(加入动作)
小结:秋天有很多庄稼都丰收了,有稻子、棉花…..,真是个收获的季节!
3.可是呀,农民伯伯遇上了一个难题,他呀分不出稻子和麦子,让我们来帮帮他吧。
(分稻子和麦子)说说稻子和麦子有什么不同?(图片)
————————稻子长的弯弯的,象……/麦子长的直直的,象……(稻穗和麦穗)
4.稻子和麦子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小秘密?(脱粒后的稻子和麦子)
————————麦子有一根根尖尖的,象针一样的(麦芒)
————————稻子头上有个小缺口、白色的,麦子身上有一条裂缝
————————稻子用来做米饭、米糕、稀饭,麦子用来做蛋糕、面包……
————————稻子长在水田里,麦子长在旱田里
小结:原来呀,稻子和麦子有这么多的小秘密,他们各有各的用处。
二、故事:稻子和麦子
1、稻子和麦子一个种在水田里,一个种在旱田里,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听听。
2、小结:原来呀,他们太调皮了,经常打打闹闹……(提醒幼儿在玩的时候不能打架,注意安全)
三、歌表演:鼓上的小米粒
“咚咚咚,咚咚咚,小鼓在歌唱,鼓上的小米粒蹦蹦跳跳。小鼓唱的响,米粒跳的高,小鼓唱的轻,米粒跳的低,鼓上的小米粒蹦蹦跳跳,蹦蹦跳跳。……”
活动反思:
稻子和麦子对于幼儿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他们从来没亲身体验过。在这次活动之前,我们透过班里幼儿家长的配合,做了一张调查表并且带幼儿去看了收割好的稻子。这次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通过观察能区分稻子和麦子的不同并且体验秋天丰收的喜悦。为了达到这两个目标,设计了三个环节,认识稻子和麦子、故事:稻子和麦子、歌表演:鼓上的小米粒。
在第一个环节中,幼儿的积极性比较高,发言也比较热烈。由于事前的调查表和实地观察、触摸使幼儿积累了很好的前期经验,对于稻子和麦子的基本特征比较了解,多数幼儿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幼儿通过自己剥开稻子和麦子的外壳,观察了稻子和麦子的内部特征,既培养了幼儿自我观察的能力,也形成了良好的生生互动,并让幼儿大胆的向听课的家长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小秘密,鼓励幼儿大胆的展示自己。因此,我觉得活动前的前期经验是非常重要的,幼儿的生活经验不是很丰富。对于他们来说,只有自己亲身经历、接触和看到的,才能让他们有话可讲,才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识。
但是,在整个活动中还是有不足之处。首先,没有考虑到环境的变化。由于是向家长开放的半日活动,有的幼儿显的有点异常兴奋,虽然活动氛围热烈,但是部分幼儿不能仔细倾听其他幼儿的发言,导致回答重复的比较多。其次,幼儿的问题意识不是很强。在活动中,我听见在我边上的幼儿在剥开稻子和麦子后,轻声的说了一句“怎么会这样”其实,他在观察后产生了问题,但当我让他提出问题时,却胆怯了。因此,我觉得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培养好他们的倾听的能力比较重要。这样,在活动中既有利于教师和孩子之间的互动,也有利于孩子和孩子之间的互动。而问题意识是让孩子通过自我观察,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在活动中让同伴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幼儿百科:稻子即稻谷。口语。稻子指稻生的“子女”,即稻谷。稻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稻,按其生存环境的不同,可以分为水稻(其中的水一贯指淡水)、旱稻(陆稻)、海稻。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麦》
【活动目标】
认识小麦,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会正确种植并关注、照料小麦的生长过程。
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小麦、种植园、小锄头、小铲子、洒水壶等。
【活动建议】
种植适合月份:11月份
【活动过程】
1、出示小麦,幼儿自由观察,了解小麦的外形及特征。
师:小朋友多见过小麦吗?它长的什么样?
让孩子自由讨论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
出示实物小麦,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认识其根、茎、叶的形状;小麦的茎俗称麦秸,空心、有节、光滑、叶狭长;茎的顶端长麦穗,麦穗有针一样的麦芒,麦穗成熟时是金黄色的。
2、提出种植任务:种小麦。讨论:怎样种?
3、幼儿种小麦:松土用小锄头、小铲子把大块的土弄碎,将小麦撒到土里,用小铲子敲几下泥土,整平土地。浇水将周围的土淋湿。
4、记录种植时间,并每周定期为小麦浇水,记录观察到的小麦生长状况,将情况记录在小麦生长日记中。小麦生长日记每页记录内容包括日期、天气、小麦生长状况等基本情况(配图)。
5、一个生长周期后,引导幼儿整理、装订“小麦生长日记”,做成一本自己的“书”(附幼儿进行小麦种植步骤活动照片,及幼儿做成的一本小麦生长日记书)。
形式:个别操作。
评价:正确种植小麦持之以恒照料小麦完成一个生长周期。
幼儿百科: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几乎全作食用,仅约有六分之一作为饲料使用。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小麦的地区,中国是世界最早种植小麦的国家之一。
幼儿园中班教案《淡水和盐水》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的方法,知道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使有些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2、通过实验明白一些简单的科学现象,并对科学活动产生兴趣。
3、培养幼儿动手实践和操作能力。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知道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
教学难点:幼儿动手实践,感受到科学的奥妙。
活动准备
鸡蛋、水杯、糖、盐、味精、水、脸盆、气球、钥匙、积木、小石头、小棍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教师出示脸盆和半盆水,再出示一些小物品,让幼儿猜猜谁浮谁沉。然后,看教师的演示。
二、基本环节。
1、教师将鸡蛋放进杯子里,幼儿观察。
2、教师将一种东西放到水里,再将鸡蛋放进杯子里,幼儿观察。
3、幼儿分组,尝试实验。
4、幼儿共同在水中放上盐,搅拌,再放入鸡蛋,观察结果。
三、结束环节。
盐可以使鸡蛋在水中浮起来,也可以使人在水中漂浮,这多有意思呀。希望小朋友在生活中都能够多动手,勤动脑,发现更多的科学秘密。
四、延伸环节。
教师介绍死海的相关知识,鼓励幼儿自己去查阅资料,得到更多关于死海的知识。
幼儿百科:盐水,常指海水或普通盐(NaCl)溶液。通常情况下海水中溶解的盐含量为35000mg/L(3.5%),其中包括20000mg/L的氯化物,主要是普通盐类,另外也存在其他种盐水,其中一些含溶解盐300000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