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幼儿自己学会处理纷争
发布时间:2021-04-16 说课稿相信自己幼儿园 幼儿园学会基地园工作总结 幼儿礼仪今天起床后的生活自由活动时间,我正在给女孩子梳头发,胡至昀眼里含着泪水一只手还捂着鼻子委屈的跑来跟我说:“老师,李维波打我。”李维波也跟着走过来着急地说:“没有,我没有打他,是他抢我的书把我的书弄皱了。”胡至昀也反驳道:“我没有抢他的书,我只是想看一下,他就打我的鼻子。”他们两人就你一句我句地争吵着,谁也不愿承认自己有错。我就让他们两人先冷静一下,自己想想刚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会有这样?看他们心情都平静下来了,就请他们坐下来,我们三个人围坐成一个圈一起谈谈事情的经过。在一翻谈话,我终于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原来是因为今天李维波带来了一本新书胡至昀想看就问李维波借,可是李维波不借他觉得胡至昀上午的彩纸没有送给他就是欺负他,所以不愿意借。胡至昀觉得只要他开口问过了,李维波就应该借给他,而且平时他也借给书给李维波看过,所以就直接伸手去夺,结果李维波就动手打到了胡至昀的鼻子。当两个人心平气和地将事情说清楚后,他们也同时意识到了自己的行为有不对的地方。所以都向对方道了歉,约定以后再有什么事情要用语言来表达,有意见就要说出来,不要那么冲动,不随意动手。
进入大班后,幼儿思想也更独立了,经常根据自己的意识来做事,总觉得自己有道理,经常互不相让,特别男孩子喜欢用武力解决冲突。作为老师要多关注幼儿内心想法,要让幼儿自己学会处理纷争,同时也要适时地介入引导,运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保护孩子拥有一颗善良健康的心!yJS21.Com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请让孩子学会自己处理问题
在幼儿园中,小朋友之间打架之类的不友好现象时有发生。孩子进入幼儿园,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难免会产生摩擦,发生争执,身体的某个部位被经意或者不经意的小伤害过。在这个群体中,孩子怎样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作为老师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孩子的父母们,在遇到自己的……
在幼儿园中,小朋友之间打架之类的不友好现象时有发生。孩子进入幼儿园,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难免会产生摩擦,发生争执,身体的某个部位被经意或者不经意的小伤害过。在这个群体中,孩子怎样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作为老师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孩子的父母们,在遇到自己的孩子带点小伤或者挂点小彩后,如何处理,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呢?这是我们经常遇到而又必须及时处理好的一个现实问题。
我们班有一个小朋友叫桑振祥,有一次我们在区域活动中玩游戏,他和另一个小朋友张君豪,为了抢玩具,发生了争执。张君豪动手抓伤了桑振祥。桑振祥也动手打了张君豪。当时我就走过去问怎么回事,了解情况后,我蹲下来跟他们说,有好玩的玩具我们要学会分享,一个人独占那是不对的,老师不喜欢自私的小朋友。说完后我转身就走了。我偷偷地看了他们两个一眼,只见他们两个相互看了对方一眼,然后看见张君豪把玩具给了桑振祥,并轻轻的说了声对不起,桑振祥接过玩具说没关系,我们一块玩吧。就这样他们两个高兴地玩了起来。当放学的时候,我们把今天在学校发生的事情跟振祥奶奶说了一遍,他老人家根本不听,只想到自己孩子受了委屈,并对那个小朋友大呼小叫的,其实有一些小的事情老师和家长不需要给他们解决,只需要提醒他们一下它们就会自己解决。
我们班还有一个叫胡胜涛的小朋友。有一次他和小朋友在游戏时发生争执,我们没有及时发现,他也没有和老师说。结果第二天他的妈妈就来跟我们说,说有一个小朋友打他的头。结果当着他妈妈的面,我把他们两个叫到我的跟前,问清楚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正当我要跟他的妈妈解释时,他妈妈突然拉着那个小朋友问:"你们两个是好朋友吗?"他回答:"是。""好朋友之间不因该打架,你们两个既然是好朋友那就相互抱一抱吧!"两个孩子在家长的教育下开心的抱到了一起。
我们作为老师,发现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一方面要告诉孩子,打人是不文明、不礼貌的形为;另一方面,要教给孩子一些与人交往的技巧,如: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学会原谅别人的错误等。更要本着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态度,留给孩子在自己亲自处理和其他孩子发生纠纷的过程中,学会人际交往的本领;在与小朋友的争执中,慢慢体会与人相处的基本道理,学会面对小小的挫折。
老师还应该留心事情的发展,对于孩子间的公正处理,及时给予肯定;对受欺负没有得到公正待遇的孩子,给予帮助,争取到应有的理解和正义。让孩子们明白:与人相处,要友好,友善,礼貌,平等。
跟家长一起处理孩子间的摩擦时,常会看到家长教育孩子采用极端的处理方法,如"他打你,你就打他"鼓励孩子去和别人打,教孩子"不吃亏"意识;还有的家长教育自己的孩子,以后不许所谓的"坏孩子"交往,使孩子丧失了锻炼交往能力的机会。我们要跟家长沟通,达成以下共识:
(一),活泼好动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游戏时,发生一些矛盾是难免的,大人不要把小问题当成大问题,更不能把孩子之间的争执等同于成人之间的矛盾。
(二),对待孩子之间的争执,甚或小伤害,家长应持冷静的态度,理智的进行处理,应该从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角度处理,无论谁是谁非,对孩子都要采取多鼓励少责骂的方法,如果自己孩子不对,不能偏心袒护,更不能粗暴打骂,而要批评教育,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当面给被伤害的小朋友道歉,教育孩子做一个团结友爱,有礼貌,勇于承担责任,知错能改的好孩子;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也要认真分析实情,家长应该肯定孩子的行为:"你是对的,你文明、有道理,你比他做得好,我为你自豪,他虽然打了你,他也很后悔,老师也批评了他,我们不生气原谅他。"家长的肯定,可以让孩子丢掉委屈情绪,产生自豪感。这种自豪感对性格懦弱胆小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三),教给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告诉孩子,哭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被认为是胆小怯懦的表现。当别人打过来时,要知道用手去挡开,或者避开,不能呆在那里让人打,还要及时将这一情况告诉老师,在该争的时候要去争,特别是遇到一些有害于小朋友、危害集体的事情,要勇敢地站起来敢于制止,必要时包括请求小朋友、老师的帮助和还手。
我们都知道,孩子间的小问题、小摩擦是连续的,不间断的,我们也不期望一两句话就能解决问题的,况且幼儿易反复,需要老师和家长长期耐心地进行指导,坚持一贯性原则。孩子之间的不友好行为是幼儿成长阶段的正常现象,老师和家长对此都要有正确认识,真爱孩子就不要袒护孩子或者武力替孩子解决问题,爱有真假之别,犹如真假种子之别。假种子会坑农民一季,假教育却会坑孩子一生。
要用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让孩子有机会享受"矛盾"中的成长,学会在成长路上解决矛盾,大人和孩子就会共同成长。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我们不能代替孩子成长,就不能代替孩子体验。
让孩子自己处理冲突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让孩子自己处理冲突”,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在活动休息时间,子杰急冲冲地跑来对我说:“冯老师,诚诚他又打我。
”听了他的话,我的心一紧,心想:是啊,今天子杰已经是第二次来告诚诚的状了,都是因为诚诚在游戏的时候,因为沟通方式的不对,习惯了用力去拍同伴的肩膀,让同伴认为他是在攻击自己。
我想我不能像上次那样去批评诚诚了,显然这个方法是行不通的。
我灵机一动,不如让子杰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也许会化解幼儿之间的误会,让他们学习怎么去沟通,怎么去想出。
我就问子杰:“子杰,他这样你喜欢吗?”子杰说:“我不喜欢。
”我又说:“你不喜欢他这个样子,你告诉他了吗?”子杰摇了摇头,我很郑重地对子杰说:“其实诚诚他非常喜欢和你玩的,他很想跟你做朋友,只是有的时候他不知道自己做得不对,你能帮助他吗?”子杰点点头,你不喜欢他这么做,你就直接告诉他,你让他知道,你不喜欢他这个样子,如果他再这样,你就不理他了,再也不和他玩游戏了,知道了吗?”子杰点点头说:“知道了,冯老师。
”我笑着说:“那去跟他说吧!”
我看着子杰走到了诚诚的面前,只听他说:“我告诉你哦,如果你再打我,我就不跟你玩了,而且以后都不跟你玩了。
”诚诚听了子杰的话,连忙说:“对不起,我保证以后都不打你了,你跟我玩吧!”子杰说:“你保证哦!”诚诚点点头说:“嗯,我一定不再打你了!”两个人又冰释前嫌,玩起游戏来了!
一整天下来,我没有听到子杰来告状,看来这招还是挺管用的,孩子之间的冲突时难免的,如果老师都帮他们一一解决,那他们就很难学会与别人想处,这样他们的交往能力就等不到提高,这对孩子今后的生活会有很大的影响。
我们给孩子的不是过度地保护,而是让他们学会怎么保护自己,怎么与人交往,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让孩子在交往中做自己行动的主人,让老师做一个引导者、协助者,而不是决策者。
不知道本文“让孩子自己处理冲突”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不要让幼儿争抢区域材料
本学期根据班级的变化,对区域重新进行了分割,增大了每个区域的空间,每个区域之间也留有小通道,整个区域给幼儿自主选择的余地更加的大。在创设的时候也思考了很久,把“动”和“静”的区域进行了分割。在教室内设置了“小猫巧手屋”、“小兔图书吧”、“小猴智慧屋”等,可以在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中让注意力更加的集中;在教室外面设置了“小鸟才艺秀”、“松鼠暖暖家”、“小熊医疗站”等,让幼儿可以在活动的时候可以进行材料流动的游戏,同时可以进行两个区域甚至更多的游戏。
当游戏开展的时候,幼儿都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进行游戏。游戏中我发现了一个跑动的身影,他就是王腾骏。在教室外面的三个社会性区域他都很感兴趣,对于一次性投入的多种材料,他显得比较的兴奋,在这三个社会性区域中他都把材料“摸”了个遍,散了一地的玩具他也不捡起来,转身就离开。因为“小熊医疗站”是这个学期新创设的,他最后在这个区域中停了下来,但是这个区域中人员已经满了已经有“医生”了,王腾骏皱着眉头,这次他没有摆弄区域的材料,走到“医生”前面说:“我生病了,你给我看看吧。”尽职的“医生”用了一堆专业工具还给开了药。王腾骏拿着药“回家了”,没一会又来了,冲着“医生”说:“你真是太棒了,让我跟你也学学吧。”被夸了一番的“医生”欣然接受了,但是专业的操作工具死死守住,王腾骏又皱皱眉,他也多想试试啊。尝试了很多次都没能从医生手中拿来,终于机会来了,在“医生”给其他病人配药的时候“拿”了过来,得意的说:“我现在是医生了,快来找我看病啊。”“医生”很委屈,就哭了起来,见状王腾骏想了一会最后还是把工具还给了“医生”。
通过这件事情,我也进行了思考,对于区域的材料投放到底是人手一份,不要让幼儿争抢,还是数量适量让幼儿进行自己的协商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呢?
教育笔记:让幼儿学会自己动手
教育笔记:让幼儿学会自己动手
今天午睡起床后,我又象往常一样对小班孩子说:“谁不会穿衣服,我来帮助你。”但今天只有少数几个孩子过来请我帮忙,多数孩子都在自己往身上穿,而且大多数很顺利就穿上了。我正暗暗高兴之际,彭彭兴奋地站在我面前:“李老师,我自己穿上了!”我一看差点笑出来,强忍着笑说:“呀!自己穿上了!真能干!我们再穿一次吧。”边说边帮她把衣领穿到腰上的衣服脱了下来,让她把衣服反面朝前,双手抓起领子,往头顶一甩,就甩到背上了,再将袖子穿上。她很开心,说:“我长大了,我也会自己穿衣服了。”
小班孩子已经具备了自己穿衣服的能力,可多数孩子一直是大人帮助穿衣服,缺乏自理意识和技巧指导,为此,我给他们讲了“小老鼠穿衣服”、“乐乐上幼儿园”等故事,告诉他们长大了,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时也教给他们穿衣服的具体方法,带他们进行集体练习,他们竟然很容易就学会了,而且以能自己穿上衣服为荣。
现在,放学时,常会见到这样的情景:家长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宝贝,宝贝跟家长说:“我自己会穿了!”“宝贝真能干!”
我为孩子的成长而喝彩,也为教育的成功而骄傲!
让幼儿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我们班的戴博华小朋友,他个子高高的,也很聪明懂事、惹人喜爱。但我发现这孩子有很多优点,但也有不少缺点。比如:口气很高傲,没有礼貌,不能和小朋友友好相处。我记得是星期二的早上,别的小朋友来幼儿园时都向老师问好,而他走进幼儿园时,什么也不说。我微笑着走到他身边提醒他时,他就和没看到我一样,根本不理。上活动课时,其余小朋友都能按老师说的去做,可锐锐却不能。在做游戏时他总是抢先,要不就会生气,不玩啦。针对他存在的这些缺点,我采取的教育方法是:首先,我给他讲道理,小朋友长大了要懂礼貌,这样小朋友、家人、老师就会都喜欢你。别的小朋友和我们在一个班里,就是我们的好朋友,好朋友就应该互相帮助,有了玩具要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然后,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们扮演角色,让他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有一次,我组织小朋友“开汽车”游戏,扮作老奶奶的一位老师上了“车”,我连忙起身给她让座,并大声说:“老奶奶,您请坐”孩子们见此,都争着让座,我就及时表扬了孩子的行为。并以此教育小朋友们要有讲文明、懂礼貌,争做好孩子。我还利用日常生活让他学会谦让,我把幼儿当作自己的朋友,日常活动中与他们平等相处。尊重幼儿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建议,与他们一起协商,一起出主意。这样以来,锐锐懂得了爱同伴、爱幼儿园,知道玩具是大家共有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这几种方法,我们班的幼儿基本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尤其是锐锐小朋友,能主动和老师打招呼了,也不乱推别的小朋友了,高傲的孩子变乖了!
教育随笔:让孩子学着自己处理同伴间的矛盾
教育随笔:让孩子学着自己处理同伴间的矛盾
现在独生子女居多,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凡是喜欢包办,孩子的依赖性及独立性及自理能力较差。在幼儿园这个群体中,孩子间的矛盾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孩子怎样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作为老师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孩子的父母们,在遇到自己的孩子带点小伤或者挂点小彩后,如何处理,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呢?这是我们经常遇到而又必须及时处理好的一个现实问题。
有一天,我在组织孩子排队做操时,听到队伍后面传来争吵的声音,原来是高铭煜和逍遥发生了矛盾,我问她们原因,两个人同时对我说:“她挤我。”“是她先挤我的。”“她还推我了呢。”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抢着说着,我接着问:“为什么会挤到对方呢?你们有没有听到我整队的口令?我已经让大家保持半臂的距离。”这时两个人都不说话了,我又问:“你们两个人都动手推对方了,这样能解决问题吗?”两个人摇摇头说:“不能。”“那现在应该怎么办啊?”我问。这时两个人都表示不再这样做了,只是谁也没有向对方道歉。
做完早操之后,我看两个孩子都比较平静了,就和两个女孩儿说:“我们都是大二班的小朋友,发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出现矛盾我们就要想办法去解决,但是不能动手,动手打人是不文明的行为,如果自己解决不了,可以找老师来帮忙,现在你们两个握握手,还有好朋友。”说完,两个人握握手,不好意思的笑了。
我们班还有一个叫李炑樊的小朋友。有一次他和小朋友在游戏时发生争执,我们没有及时发现,他也没有和老师说。结果第二天他的妈妈就来跟我们说,说有一个小朋友打他的头。结果当着他妈妈的面,我把他们两个叫到我的跟前,问清楚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正当我要跟他的妈妈解释时,他妈妈突然拉着那个小朋友问:“你们两个是好朋友吗?”他回答:“是。”“好朋友之间不因该打架,你们两个既然是好朋友那就相互抱一抱吧!”两个孩子在家长的教育下开心的抱到了一起。
我们作为老师,发现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一方面要告诉孩子,打人是不文明、不礼貌的形为;另一方面,要教给孩子一些与人交往的技巧,如: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学会原谅别人的错误等。更要本着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态度,留给孩子在自己亲自处理和其他孩子发生纠纷的过程中,学会人际交往的本领;在与小朋友的争执中,慢慢体会与人相处的基本道理,学会面对小小的挫折。
老师还应该留心事情的发展,对于孩子间的公正处理,及时给予肯定;对受欺负没有得到公正待遇的孩子,给予帮助,争取到应有的理解和正义。让孩子们明白:与人相处,要友好、友善、礼貌、平等。
孩子间的不友好行为是幼儿成长阶段的正常现象,教师和家长对此都要有正确的认识,真爱孩子就不要袒护孩子或者武力替孩子解决问题,要用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让孩子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让孩子有机会享受“矛盾”中的成长,学会在成长的路上解决矛盾,大人和孩子就会共同成长,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我们不能代替孩子成长,就不能代替孩子体验。
幼儿教师随笔:我要自己学
明天,就要组织孩子进行美工制作活动——美丽的蝴蝶,我翻了下教案,看了看活动过程,在想如何启发幼儿说出蝴蝶翅膀的外形像三角形,怎样引导幼儿将方形纸对角撕出两个三角形,然后摆出蝴蝶的样子进行粘帖……
合上教案本,一个念头突然在我脑海里浮现“为什么我总是想着如何让幼儿按我的意愿去做,为什么不充分发挥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自己去想去做呢?”可马上我又否定了自己,“不可能,我不教,孩子们怎么会做呢!”就在我矛盾之时,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又促使我,“试一试,也许孩子能行!”
第二天,在组织活动时,我为幼儿精心布置了一个美丽的蝴蝶世界,如自然角中飞动的蝴蝶,认知区中各种各样的蝴蝶标本、美工区中漂亮的蝴蝶风筝等等。先让孩子们自由地、充分地观察、讨论、交流,随后,我拿出制作材料,引导幼儿想像“用什么办法把这些好看的彩纸变成一只只美丽的蝴蝶?”话音刚落,孩子们就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他们运用以往的经验,有的说:“我把它撕成蝴蝶的样子”、有的说:“我把纸对折成三角形,放在一起就成了蝴蝶”,还有的说:“先撕出蝴蝶的身体、翅膀,再画上触角……”我对孩子们不同的想法给予了积极的肯定“你们的想法很棒,下面就按自己想的去做吧!”在我的鼓励、支持下,孩子们都积极地动手做起来。在近20分钟的制作过程中,孩子们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特别的专注力,这是我以往曾经费尽心思、想尽各种方法都难以达到的效果,现在却顺其自然地达到了,而且,我还有一个意外的发现:孩子在做完以后,不是跟以前那样完成任务似的,直接交给教师说:“老师,我做完了”。现在,他们拿着自己制作的蝴蝶到处向同伴展示、介绍,神态、眼神和话语中流露出的竟然是那么的自信和自豪!
活动中,孩子们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表达思维的手法也非常大胆,而且他们对某一个问题的看法也常常不尽一致,甚至大相径庭。对于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的过程,他们也会采取各自不同的方法。因此,在展示交流的时候,我常常让孩子们自己来介绍和展示各自不同的想法,这就为他们的个性展露和发展搭建了舞台。
活动中,我们力图追求一种“我要自己学”的学习氛围,不仅让孩子们学到知识和技能,更让他们从中得到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孩子们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已不再依赖教师提供的现成的材料,而且通过与成人交往、看书、参观、上网等不同途径来得到信息,在遇到困难时也不再是轻易放弃或动不动就问老师,而是通过相互的帮助合作,出主意、想办法来解决。这使我认识到孩子们的学习应该是他们自发的和自觉的行为,他们是具备这种自我学习的潜能的。
此时,我思绪万千。如果采取的是“我教孩子学”的方法,我将永远无法发现也无法相信孩子内在的潜能,永远无法看到孩子们那成功的喜悦与自信的眼神。一念之差,我将失去多少了解孩子的机会,但我又十分庆幸,正是这一念之差,让我深刻领会到“孩子是活动的主体,相信孩子的能力,放手让孩子去做”这一教育理念的真正含义。只有当“问题”真正成为幼儿们自己的问题时,他们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在一种绵延不绝的问题情境中,他们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展、有所创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鼓励、牵引、支持、帮助幼儿,让他们在“问题”中遨游,在“问题”情境中发展成长。
老师们,请大胆地把你信任而支持的目光投给孩子吧,你将获得一份惊异的收获!
大班教师日志:让孩子学会处理
田田是班级里一位文静、有礼貌的女孩子,每次她请我帮助完她做事情,总是会甜甜地冲我说上一句:“谢谢!”听得很舒服。许多时候,孩子们忘记说“谢谢”了,田田总是记得,我则总是拿她当例子,在集体面前表扬,鼓励大家好好向田田学习。
这天早上,大家排着整齐的队伍准备去升旗了。走着走着,我突然发现田田连续打了几次排在她后面的小言,幸好打得不重,小言也不说话,田田又伸手去拉小言。我故意不说话,继续跟着他们,他们两个人也都继续走着。分成四排排队了,这次,田田又伸手打小言了。看到这里,我走到田田面前,说:“田田,你怎么动手打人呢?”田田看了我,非常气愤地说:“小言他不走呀。”“他不走你可以提醒他呀,不可以动手打人的呀!”“我提醒了,他就是不走。”田田始终沉浸在小言“不听话”的意识里,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动手打人这个错误的举动。于是,我说:“田田,小言他不走了,你可以提醒他,提醒他还不走,你可以告诉老师帮你解决,打人这个方法是不对的,不友好,你说是不是?”听了我的话,田田不说话,只是低着头,眼眶开始红了,表示无声地抵抗。我也不跟她多说了,让她好好地冷静一下。升旗意识结束后回到教室里,我又找到了田田,和她聊刚才的事情。这会田田的心似乎平静了许多,我再次强调了“打人这个方法是错误的”。我又对她说,其实还有许多别的处理方法,比如“叫小言后面的朋友也提醒他;叫老师提醒他”等等,所有的方法都比打人友好,也更能为好朋友小言所接受。这下田田能接受了,也主动找了小言道歉了。
许多时候,孩子能要求好自己遵守各种规则,而且,在同伴出现违反规则的现象时能予以制止,但是,制止的方法却不是很妥当。像田田就没有使用正确的方法,而是采用了不太友好地“打人”来处理,虽然出发点是提醒、帮助小言,但还是缺少正确的方法。孩子处于集体生活中,交往、处理事情的技能同样很重要。我们在引导孩子管理、督促好自己的同时,也要注意发现孩子们处理事情的方法是否妥当,让他们知道、学会正确的处理事情的方法,这样才不伤害彼此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