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们一起做值日生
发布时间:2021-04-16 教育笔记值日生 值日生的教育笔记 值日生说课稿幼儿园开学第一周,我安排好每天的值日生人员把值日生表贴在教室的布告栏里,可当天就有学生身我汇报,某某同学值日生没做就回家了。第二天,我在班里批评了那位不做值日生的学生,希望其他同学引以为戒,可过了几天,仍有几个学生在手忙脚乱地整理书包后忘记做值日生,而且值日生质量比较差。
经过一番思索,我意识到,并非他们故意偷懒,而是经过一个漫长的寒假,许多学生在家里娇生惯养,良好的劳动习惯还没有养成。于是,在每天放学前,我都宣布一下当天值日生的名单,以免个别学生忘记。然后我与他们一起劳动。洒水、扫地、整理桌椅,干得不亦乐乎。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与其对他们说“应该怎么做”,还不如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给他们以正确的引导。刚开始,我以值日生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一一示范,然后指导他们像老师那样做。孩子们见老师和他们一起做值日生心里可高兴了,劲头也更足了,对于表现好的几个组次日在班里表扬,渐渐地,孩子们变得越来越懂事,做值日生再也无需我操心,他们每次都把教室打扫的干干净净,桌椅摆放的整整齐齐。
在与这些孩子的相外中,我发现许多孩子犯错误码率都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对此教师不应简单粗暴地批评,而应采取最适合的方法积极地引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而且,教师切不可包办。否则,孩子们永远都学不到真正的本领。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和孩子们一起劳动
到了户外活动的时间了,我和小班的孩子们来到了活动场地上,想带他们一起玩大型玩具,可我发现,场地上被风刮得有好多垃圾,我就对他们说:“孩子们,我们先不要着急滑滑梯,你们看,我们的场地上有了好多垃圾,在不卫生的地方玩小朋友愿意吗?”“不愿意”,孩子们齐声回答。“那好,我们先把地上的垃圾捡干净了再玩好吗?”话音刚落,孩子们就开始忙着捡垃圾了,我呢,就在孩子们中间走着,边走边表扬着、鼓励着,看着他们积极地劳动,我心里也很高兴,这时,刘昊语走到我面前说:“老师,小朋友都在捡垃圾,老师为什么不捡呢?”昊语这么一问,我怔住了,是啊,孩子们都在积极地劳动,而我呢?却在孩子们之间走来走去,连腰都不肯弯下,如果不是为了玩滑梯,看到我这样,他们也不会捡得这么积极的。我们平时都在告诫自己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可在身边的小事上,却忽视了自己的形象,我的心里突然一阵羞愧。我赶紧蹲下身,和他们一起捡起来,刘昊语也朝我笑了起来,孩子们也捡得更起劲了。在工作中,有的时候我们总是以“老师”的身份自居,可忽视了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在他们的心中,没有什么地位、没有权势,有的只是一颗纯洁的心灵,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感染着他们,所以,作为老师,不管在任何什么时候,任何事情上,都要给孩子们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我和孩子们一起去“田野”
秋天里,我和孩子们来到田野里踏青,小绿苗在微风中摇曳生资,仿佛在向孩子们招手。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聚到了麦田边,仔细观察,发现拔节的麦苗长出了多层的叶子,他们有的将麦苗说成韭菜,就让他们摸一摸麦苗,潮硬扎手,再走到韭菜地边摸一摸韭菜,柔软顺手,很快区分开了春天里的麦苗和韭菜。
来到草地上,看见小草抽出了尖尖的嫩芽,孩子们都抢着拔茅草的嫩芽,再找几颗苦菜,蒲公英,品尝到了野菜或香甜或苦的味道;来到堤岸上,搂一搂树身,感觉杨树皮光滑,柳树皮粗糙,孩子们还揣着“我与小树同成长”的愿望,种下了一颗颗小树苗,并为之浇水培土。
来到果园里,桃花、梨花、杏花抿着嘴笑,风儿吹过来,花瓣儿落到了地上,孩子们别有情致地捡拾了很多放进了口袋里;麻雀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只有离它很近时才飞起来,孩子们呼呼地追着麻雀,直到麻雀飞高了飞远了才停下脚步;孩子们在沟渠上跳来跳去,在土坡旁爬上溜下。在花红柳绿的秋天里孩子们嗅到了自然界清新的气息。
和孩子们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今天值早班,我和几个大班的孩子在一起很悠闲地说着话,互相交流着有关自己和身边有趣的话题,我提议一起去看看老师种的菜长的怎样了。在我的招呼下,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跟随我向菜地出发,有几个很兴奋的孩子蹦蹦跳跳地跑在前边,有几个跟随在我的身后,边走边和身边的伙伴说话。这时有个男孩子很自然地依偎在我身边,我也感觉到了,即刻轻轻地把胳膊搭在了他的肩上。刚走几步,有个孩子“嫉妒”了,“你看你这样很像是园长老师的孩子”,惹得旁边的孩子笑起来,这个孩子仰头看着我,有点不好意思的样子。我说:“你们愿意当我的孩子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喊着“愿意——”,这时有个孩子也快速拉起我的手,在孩子们前呼后拥下,一丝丝带着暖意的风,轻轻吹拂过我的脸颊,心情是别样的清澈,身体有种飘然的感觉,我真切地感受到幸福的气息。此时此刻幸福的感觉和爱的情怀溢满我的心扉。
小路两边花红草绿.更让人浮想联翩,孩子们边走边七嘴八舌地说着,偶尔还为了一个疑问而发生争论。远远地,看到菜地,几个孩子高呼:“你看老师种的菜,这么多呀!”还有的孩子说:“园长老师,这是什么菜呀?怎么是紫色的?我吃过紫色的菜,舌头也变紫了。”惹来大家的一阵笑声。“这菜什么时候熟呀?辣椒真得很辣吗?这是什么花?”一个个问题从孩子的小脑袋中激烈的涌出,站在我面前争抢着考我,让我有些招架不住了。
这时,刚才依偎在我身边的孩子说:“那是柿子树,我还爬过的,和王老师一起摘的柿子,柿子是巧克力的很甜。”“我也想爬,老师没让”,“那是因为老师怕你磕着”。“对”!“老师不让小朋友自己爬,不安全很危险”。我美滋滋地看着、用心倾听着孩子们的对话。孩子们看到我对他们的对话没什么反应,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我,我哈哈大笑,孩子们也跟着傻笑起来……
这是一个很美的早晨,我在一天的开始,便收获到了最美的幸福,它让我感觉到新的一天如此美妙。更美的是,这样的心情我和孩子们共同得到了分享。我在想,有时我们需要的知识,除了从课本中学到的之外,更多的来自于生活之中的感受和体验,只要我们放下成人的心情和眼光,走进孩子,与他们零距离的接触交流,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惊喜。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每天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天天和孩子在一起。幸福就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别让繁琐的事情纠缠住我们的脚步,把时间交给孩子,多与孩子们在一起,就会收获到最美的幸福时光.
爱孩子,就和她们一起游戏吧
王娟,连续了好几天的阴雨天气,太阳公公今天终于露出了笑脸,我们的心情也随之变得灿烂无比。结束完上午的课堂活动,我领着孩子们来到了户外进行游戏活动。
在孩子们的极力要求下,我们来到大型玩具旁,交代完注意事项,小东西们就开始神龙活现的玩起来。也许是天气晴朗的缘故,也许是孩子们玩耍时的热情感染了我,“我也想去玩玩。”我对与我搭班的陈老师说。真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啊。我的这句话被旁边几个小顽皮听见了。“王老师也想和我们一起玩滑梯了,王老师也想和我们一起玩滑梯了……”一边跑着一边想把这“天大的喜讯”传递给其它的小伙伴。孩子们都聚到我的周围:“王老师,你真的想和我们一起玩吗?”“是的,王老师真的想和你们一起玩,感受一下你们的快乐,可以吗?”“当然可以,快来。”“王老师,你从这边上去。”我在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话声中,走上了通向滑梯的楼梯。我故意走的摇摇晃晃,大声说到:“我好害怕呀,怎么这么高啊?”我的话音刚落,旁边就有好几只小手同事搀扶住了我,“王老师,你别害怕,我来保护你。”这种感觉真的很好,我好像变成了城堡中的公主,被我的小卫士们保护着。看着他们小大人似的模样,我的心里不禁乐开了花:看来不仅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很在乎这种被呵护被重视的感觉。在接下来的十几分钟里,我和孩子们玩成了一团,和她们嬉戏在一块,和她们做了一回真正的朋友。
从这一次我的童心大发,我感悟到,我们老师真的要做孩子的朋友不是只用嘴巴说的,而是要放下身段,融入到她们的活动中,参与到她们的游戏中。这样我们的心才能走得更近,彼此才会更懂对方。爱孩子,就和她们一起游戏吧,不要掩饰你的童真,不要再高高在上。你就会发现和孩子一样,会拥有更多的快乐。
教育随笔: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每天和小班的孩子们朝夕相处,不知不觉已经三个星期过去了,感叹时间过的飞快的同时,也感叹小班孩子们慢慢的变化。回想开学前和姚老师一起去进行家访,当我们走进一户户孩子的家里,看到的是彼此都不熟悉的面孔。孩子们有的勇敢,能回答老师的问话;有的胆小,不愿意与老师一起说说话;有的孩子腼腆,一直依偎在妈妈或奶奶旁边……还有开学前为了让孩子们能熟悉幼儿园环境而举行的上午入园参观活动,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家长们带着宝贝来到小一班,引导孩子跟老师打招呼,然后带着孩子去认自己的小床、水杯柜、毛巾,让孩子们自己去试着找找代表自己的小动物头像,刚开始孩子们还能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但是没过多长时间,可能是不熟悉的面孔多起来,让孩子变得不安起来,有的孩子甚至眼泪已经挂在脸上。回想起这一幕幕,就好像昨天刚发生一样。
三个星期过去了,虽然早晨家长送宝贝来的时候,还会有极少数孩子表现出不舍,但大部分孩子都能在老师的提醒下与爸爸妈妈说再见。小班孩子虽然年龄小,但跟刚开学的时候相比,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比如从刚入园时的不适应到现在能与同伴们一起玩游戏、玩具,从刚开学时的拒绝入园到现在慢慢不抗拒幼儿园等等,这些变化都说明孩子们每天其实都在不断的进步、成长。
其实,这一届小班是我带的第一届孩子,以前虽然也跟孩子们一起接触过,接触的时间相对而言也比较短,而且她们也不是同一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于不同年龄班的孩子,需要采取不同的相处方式,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为了更好的教孩子,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孩子,都需要老师的观察和思考,所以这对于我来说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与成长的机会,从现在开始,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一起成长,慢慢地,让孩子变得更活泼开朗,更坚强勇敢;而我也能得到进步和成长的空间,让我们每天一起进步、成长,一点一点,一步一步,变得更好!
孩子愿意做值日了
天气越来越冷了,多数孩子们做值日的积极性越来越差了,可是杨新雅、张松林两个小朋友做值日的劲头一点没减,每天入园后,他们第一件事情就是:拿起笤帚,认真的帮老师清扫院子,对这两名小朋友,我每次都要进行表扬,一是对这两名孩子进行鼓励,更重要的是为了激发其他孩子做值日的愿望,可是,其他孩子似乎并不在意老师的表扬,仍然是很少主动做值日,为了培养小朋友们做值日的愿望,我采取了以下几种做法:
1、通过演唱歌曲《幼儿园里好事多》和朗诵儿歌《值日生》使孩子们进一步明确了值日生的职责,同时让孩子子们知道了每天每做值日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逐渐的大家开始做值日了,慢慢的提高了孩子们做值日的积极性。
2、为了让孩子们持之以恒的坚持做值日,我们每周进行一评选活动,评选出“明星值日生”,每天评选出能干的宝宝,为他们张贴小星星,一周进行总结一次,虽得到的星星多谁就是明星值日生,这样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喜欢做值日生的愿望,现在孩子们每天来到园后,他们会争先恐后的打草卫生,孩子们做值日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通过值日生活动,培养了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现在孩子知道了做值日是一件很神气、自豪的事情!他们每天认真认真工作,在劳动中体验着为大家服务的快乐。
我和你们一起玩
今天在区角活动时.三个孩子在玩“小医院”的游戏。巧巧扮演医生,凯博扮演护士,涵涵扮演病人,大家分工合作,玩得很愉快。但是,过了一会儿,涵涵觉得扮演病人经常耍躺在床上“打吊针”,不好玩,于是,她提出要做护士,巧巧和凯博也不愿意当“病人”。没“病人”来看病,“医生”“护士”只能闲着,游戏就无法继续下去。这时,我走进“小医院”,对他们说:“我也来和大家一起玩吧!”孩子们个个欢呼起来:“朱老师,你真好。…朱老师,你要做医生还是护士呀?
我和孩子商量如何分配角色,当大家都不愿当病人时怎么办。经过讨论.我们决定每人都当一次“病人”,这样既公平。又能体验多种角色。轮到我当“病人”了.我先到“涵涵护士”那里挂号。然后到“凯博医生”那里看病。“巧巧医生”还真是有点“专业水平”,摸了摸我的头,看了看我的喉咙.然后用听诊器听了听我的心肺部位,说我既感冒又发烧,得打两支针。于是由“涵涵护士”和“凯博护士”各帮我打了一针。我假装怕打针,“涵涵护士”不停地安慰我:“不要怕,打了针、吃了药,病很快就会好的。”巧巧还像大人似的说:“你看我的针头很小,打针的时候就像蚊子咬你一下,很快就不痛了。”等打完针以后,小医生和小护士还表扬我:“你真棒!”
游戏结束后,三个孩子还不停地对我说:“下次我们再到小医院来玩吧。”孩子年龄小,当游戏中出现矛盾和问题时,他们就会不知所措,以至于游戏无法继续。这时教师就要及时介入.有时还得以参与者的身份和孩子一起游戏并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使游戏得以继续,而且能引导孩子通过制订规则解决矛盾。
和孩子一起游戏
在一次研讨活动中,听到了钱园长跟我们讲的一些上海幼儿园的例子,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如何才算让幼儿真正的玩起来。上海的幼儿园里是那么的“放的开”,老师是那么的大胆,他们认同孩子们的观点,他们做一个观察者、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就算孩子之间发生了争抢现象,他们只是站在一旁观察他们是怎么处理好的,并不会一位的组织他们。就算孩子卖东西(一个不要钱,两个只要一元钱)最后东西都卖完了,只赚到了4元钱,老师做为支持者没有去说孩子傻,因为他体会到了孩子是很开心的,很有成就感的。
专家通过研究发现:玩游戏比上课更能发展孩子的体能、认知和社会性,是幼儿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教师观察和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的最佳窗口。所以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游戏占到了重要地位,是幼儿学习各种技能的主要途径。
在传统的游戏过程中,教师往往作为控制者,幼儿的游戏活动常常是在教师的高控制,高指导下进行的。今天幼儿被安排在哪个时段,进行什么游戏,都要怎么玩,玩到什么程度,均由教师来决定,这样的游戏变不是幼儿主观愿望中想要的游戏。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对人才的概念的转变,要求我们教师也要随之转变教育观念,摆正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位置,同时改善指导方法,发挥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特殊作用,让幼儿在游戏中真正获得发展,成为游戏的主人。
当然这种放手并不意味着幼儿可以在幼儿园里任由自己玩耍,在各种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当做好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这是对教师的教育和管理水平提出的要求:
一、作为支持者
教师在游戏中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就要发挥他的主动性,教师的支持水平越高,幼儿参与游戏的可能性越大。如果教师未经深思熟虑,没有为幼儿创设有利于幼儿游戏的活动区域,难以满足幼儿参与游戏的需要,幼儿就可能对教师提供的材料失去兴趣。
由于场地的限制,超市旁边的“电梯”很小,只能容纳一个幼儿乘坐,几名幼儿都想坐电梯,大家一起往里挤,眼看就要发生“坍塌”事故,大家还是互不相让,教师及时上前调解,经过讨论,一名幼儿成为电梯乘坐员,并用简单工具制作标志,让其他乘客有序乘坐,很好地解决了上述矛盾。
二、作为鼓励者
幼儿参与游戏,有自己对游戏材料的理解,教师作为成人要理解幼儿的游戏行为,在观察中判断游戏对幼儿的发展有没有价值与意义,不要单单以自己的原始初衷作为判断的标准,在游戏过程中,对幼儿的游戏给予充分的理解和鼓励,才是教师最应该有的行为。
多数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往往不能将游戏进行到底,看到别的小朋友在玩其他游戏的话,注意力就会被吸引过去,这时需要教师进行引导,鼓励幼儿把事情做完、做好、对成功的幼儿,也要及时给予鼓励,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
三、作为合作者
为孩子创设的游戏不单单只有孩子可以参与到其中,教师应该学会与幼儿一起投放到游戏中,此时教师是一个玩伴而不是指导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找到游戏中存在的亮点与不足,看到在幼儿的游戏行为和教育目标的交叉点。教师与幼儿的合作,并不是一味地左右幼儿的探索行为,而是当孩子在探索中真正遇到困难、挫折时,教师在精神上、材料上以及游戏的策略上给予适当的帮助。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老师及时出现在他的身边,帮助他理清思路,让孩子自己持续深入地进行探索,当他有新发现时,老师会毫不犹豫地入下手中的事,以合作者的身份加入到他的游戏中去,让孩子能深深地感受到他的每一次探索与发现,都能得到老师的关注、支持与鼓励,孩子的每个观点与想法都能得到老师的接纳与重视,这对孩子来说对他以后更深层次的探究树立了信心。
同样对教师来说,只有学会了与幼儿的合作游戏、活动,才会在这其中找到游戏的发展点,对游戏材料进行进一步的拓展。
四、作为引导者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游戏中有时会存在困难、偏差,作为教师要看到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及时的介入进行引导,在这个过程中提供幼儿能接受和能够理解的指导,促使幼儿的活动朝着大胆探索的方向发展,从而真正发挥游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