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不要太贪心,孩子学舞蹈快乐就好
发布时间:2021-04-17 孩子上幼儿园学什么 幼儿舞蹈教案 幼儿园舞蹈活动方案四岁的外甥女苓儿已经开始显露爱臭美的特质,对跳舞的热爱与日俱增。
不过小女生的热忱经常遭到我和姐姐“为老不尊”的评价,我十分“客观”地在她背后形容其“颇有芙蓉姐姐的风范”。
尽管对女儿的舞姿不“自信”,姐姐还是在幼儿园兴趣班义无返顾地选择了舞蹈,理由是:“还需要理由吗?孩子喜欢!”并不忘补充一句:“我可不指着她成为舞蹈家。”
这个崇高的理由并没有持续多久,不知不觉中,家长们的初衷随着现实的发展发生了“质”的变化,显然我们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直到有一天下午姐姐将苓儿从幼儿园接回来,带着一脸的愤怒。yJs21.CoM
“舞蹈老师把苓儿排到最后一排,还说不让她去参加考级了,反正也考不过。”
闻听此言的姥姥明显语调焦虑:“是不是她总跟小朋友打闹,我记得最早老师可是让她站在第一排的,而且还夸她有悟性。”
随着俩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分析”,苓儿的“罪状”已经毋庸置疑了,最终的结论是:“明天一早找舞蹈老师承认错误,请老师好好管教。”
差一点,我就加入了她们的阵营,突然瞅到一旁的苓儿,全然没了“芙蓉姐姐”的自信,不知所措的神情使我从这场“批评会”中抽身出来。
我将苓儿拉到一边,试着用很轻松的语气问她:“苓儿,你们班谁跳舞跳得好?”
“好多,琪琪、贝贝,还有蒙蒙……”
“谁跳得最不好。”
“我。”
“为什么?”
“老师说我跳得不好,不用考级了。”
我有点心酸,于是由衷地说了句假话:“谁说的,小姨觉得苓儿跳得最好了!”
苓儿抬头看了我一眼,有些惊讶,而我实实在在看到了那些文学作品里经常描述的——“她眼睛一亮”。
其实对于教育孩子,我根本没什么经验,但是今天我对自己的表现很得意,这一刻我觉得我和苓儿是站在一起的,甚至觉得自己“拯救”了孩子的自信。
我加重语气告诉苓儿:“让你上舞蹈班是因为你喜欢,跳成什么样没关系,最后一排也没关系,咱不考级,你喜欢跳咱们就接着跳。”
我告诉姐姐:别忘了送苓儿上舞蹈班的初衷。
现在,苓儿在家里仍然是一个“狂热的舞者”,而我和姐姐继续站在她的背后笑得前仰后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孩子喜欢!
编后
“家长是最贪心的!”是的,而且这种贪心是逐渐“加码”、无穷无尽的。先是准爸爸妈妈希望生一个健康的宝宝,健康的宝宝出生了,又要求孩子聪明、漂亮,最可怕的是孩子上了学,有小朋友、有同学作参照,要求孩子考第一呀,要求孩子上重点学校呀,甚至还要上名牌大学……想想当初生育宝宝的初衷,我们是为了让孩子健康,让孩子快乐呀!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育儿心得:不要要求孩子太多
育儿心得:不要要求孩子太多
宝宝快满22个月了,只要你用心去观察,总会发现宝宝像在春雨滋润下的小树苗,每天都在进步。万物都有它的生长规律,不能操之过急。
在生活中,我让宝宝帮我做许多事。比如帮爸爸找一下手机,帮爸爸递一下遥控器,帮爸爸拿一件衣服……每到这个时候,宝宝总是异常地高兴,看着她那么认真的表情,我亦如此。我想她该是为自己能做很多事而高兴。我呢,更为她是个小助手而高兴。
但是,有时宝宝让我既为她的能力惊喜又为她的安全担忧。每当在公园玩时,她总学着那些大哥哥、大姐姐做一些对她来说比较危险的动作,完全忘记自己有多大,我们劝阻,她却拒绝。她这种“不服输的意识”也让我不忍心去抹杀,我不想认为那是错的。
我希望宝宝在玩中用她那稚嫩的童心悟出一些东西。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或悟出的东西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也是一种“创造力”。
我喜欢问问宝宝的感受,宝宝也总是用她那简短的语言回答着我。从她回答我一个字到一句话,从一句话到主动和我说,我们总是聊得很开心。父母和孩子彼此都是对方的骄傲。所以请尊重孩子的成长时间表,不要让骄傲成为过去式。
孩子其实懂得很多
我是一名老师,一名很“固执”的老师。我总是相信每个学生,我不喜欢强加给学生什么。
因为我给学生的“提高”的定义是:品德提高,个性提高,习惯提高。有了这些,难道还不够吗?学习成绩?哦,也就是某些人认为的分数,难道有了前者还没有分数?
我的孩子还小,由于各种原因,她一岁半时我就把她送进了早教托班。如今三个月过去了,她令我很骄傲,听老师说,她是最小的,却是最能干的,我相信老师说的,更相信宝宝,其实每个宝宝都懂得很多,我们要相信他们。
每天早上我送她去园里,在门口我就把她放下让她自己走进去,一次,看着她的背影我流泪了——宝宝真棒,她和老师同学打完招呼,自己把鞋脱下并且放在规定的位置,转过头说了声“爸爸再见”。我还能说什么呢?我让老师把她在学校的情况拍一些照片给我,看过之后,我更发现孩子的世界是最精彩的,比童话里还美好。现在她懂得的一天比一天多,每天总会说出让我感到无比幸福的话,这些话语也许我6岁的时候还不会说的。才22个月,她懂得了表达自己的意愿,懂得了做力所能及的事,懂得了礼貌待人,懂得了将好吃的好玩的与别人分享,懂得了不随便丢垃圾,懂得了将饮料瓶丢进可回收垃圾箱里,懂得了上课认真听讲,懂得了回家画画、听音乐、讲故事……
不要要求孩子太多,因为孩子懂得的已经很多;不要给孩子强加目标,孩子心里早有方向;不要总说孩子不对,孩子总是在错中找出对的。
因此,父母们都应该掌握更多的育儿知识,教育好孩子,这样就可以让妈妈们教育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
家长爱孩子,就要舍得用孩子
家长爱孩子,就要舍得用孩子
“只知怜惜孩子,不舍得使用孩子”,这是当今父母的爱的误区。实际上,爱孩子,就要舍得用孩子。一个人在被他人需要和使用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一个孩子被大人使用和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幼小的生命是多么伟大,进而感悟到一种深深的爱意,并且产生强烈的责任感。
母亲对儿子的肯定,最能激发男孩的潜力
有的父母把儿子当“宠物”养,什么都替孩子干,从不让儿子为自己做点什么。其实,母亲对儿子的肯定,最能激发男孩的潜力。为了给妈妈一个惊喜,儿子可以创造奇迹,这种动力能使一个弱小的男孩成为勇敢的男子汉。
那么,父母该如何使用孩子呢?在许多书中都表达了感受:享受儿子,对儿子说:“有儿子就是不一样。”
有一位男孩的母亲。从小就常对儿子说这句话:儿子3岁时,有一次我抱他挤公共汽车,不料腿下一软,我没挤上车,差点摔在路边。儿子马上关切地问我:“妈妈,您怎么啦?”我认真地对儿子说:“妈妈下乡插队时,把膝盖摔坏了,抱着你上不去车。”
儿子一听,马上跳到地上,用小手为我捶腿。我抚摸着他的头,欣慰地说:“有儿子就是不一样!”儿子十分得意,以后再也不让我抱了,而且经常为我捶腿。
儿子上小学二年级的那个盛夏,一天我下班回来,儿子兴冲冲地端上一杯茶:“妈妈,您喝茶!我为您倒的。”茶已经凉了,我胃不好,不爱喝凉茶,但我仍一饮而尽,然后知足地说:“有儿子就是不一样!如果茶再热一点就更好了!”第二天,我就“享受”了儿子倒的一杯热茶。
儿子上四年级时,一天他爸爸要出差,儿子高兴了,我却为难地对他说:“你高兴了,我可惨了,下了班还得急忙回家为你做饭。”谁知,儿子拍着胸脯,神秘地说:“爸不在,还有我呢!”看他那样子,我仿佛有了“依靠”,马上“恍然大悟”:“对!对!还有你,你也是个男子汉!”
出乎我意料的是,第二天,放学后他早早地回到家,炒好两盘菜,放在盘子里,还用碗盖上。我一回家,儿子马上说:“妈,您快去洗手,我给您盛饭去!”
我特别“听话”,洗了手,就在饭桌前坐着。儿子盛来饭,我大口大口吃起来。
儿子在旁边看着,用电视广告里的语气问:“味道怎么样?”
“味道好极了!”我也用了“广告语”。
“和我爸做的菜比怎么样?”
“比你爸炒的菜强多了!”我夸张地说。其实,他的手艺比他爸差远了,还有点不熟呢!但几年以后,儿子就是炒菜的好手了。
儿子多么渴望被母亲需要,被母亲肯定。母亲的伟大,不在于能否让儿子上大学、出国留学,而在于让儿子有一种成就感,找到自信,找到自我,找到父母和社会对他的需要!当他找到了父母和社会对他的需要,他便找到了一种责任,一种幸福。
孩子要“放养”,不能“圈养”,要舍得放手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要在儿子面前表现得弱一点,给孩子一点爱他人的机会。别总把自己看成高山,视孩子为小草,让孩子靠着你、仰视你、畏惧你;更不要当大伞,视孩子为小鸡,为孩子遮风挡雨,让孩子弱不禁风。
使用女儿,我也有一句话:欣赏你的女儿,对女儿说:“有个女儿真好!”
“有个女儿真好!”这是父母对女儿的欣赏,也是对女儿最大的鼓励,它能使女儿看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充满乐观与自信,学会善良与关爱。一个女孩,从小能够得到父亲的关爱,有助于培养她良好的性格、开朗大度的胸怀以及善于交往的能力。相反,一个从小失去父爱的女孩,在择偶时容易选择一个父亲般的男友,或者总是对男性心怀仇恨。如果说母亲是大地,那么父亲便是一片蓝天;如果说大地能够创造生命,那么蓝天就应该包容世界。天地合一,万物才能和谐健康地生长、繁衍,这是自然界发展的规律。天下的父亲都该用博大的胸怀去接纳自己的女儿、欣赏自己的女儿,陪伴女儿在人生的道路上长大。
想把孩子培养成能适应未来社会的人,就要“放养”,不能“圈养”,舍得放手。尤其是培养男孩子刚强、坚毅的男子汉气质,从小给他们一个自由独立的空间,提供锻炼、实践、展示本领的机会。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千万别替他去做
每天上下学的路程,正是培养孩子刚毅、能吃苦的气质的一个绝好机会。让孩子锻炼着自己上下学,可以让他在路途中寻找到不少乐趣,也能够增长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我儿子上小学时,家离学校很远,路上坐车要一个多小时。从三年级起,儿子就开始自己挤公共汽车上下学了。
有一天,他神秘地对我说:“妈妈,我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哲学。就说挤公共汽车吧,有六大要素。”
我很感兴趣:“我儿子什么时候成哲学家了?挤汽车还挤出经验了!往下说,我洗耳恭听!”
儿子兴趣勃勃地说起他总结的“六大要素”:“第一、等车的时候,不用老伸着头朝车来的方向看,那样的话,脖子多酸哪!只需用你的余光看着旁边的人,人群一有动静,准是车来了!”
“有道理!那么第二大要素呢?”我兴致很浓。
“第二、车来了,你不要跟着人群乱挤。你只要贴着车帮走到车前,抓住车把手,你就能上车了!第三、如果车上人多没有座,你就站在司机座位的后面,这个地方比较宽敞。”
“你眼睛还挺尖!还有呢?”我迫不及待的想往下听。
“听我慢慢道来:第四、司机座位后面虽然宽敞,但离座位扶手远,你的双手要张开,放在车窗的玻璃上,这样能站稳;第五、站好后你的双脚要分开,这样就有了两个脚的立足之地了;第六、如果车上有座,你要想坐下,不要先探身子,要先把臀部移过去,这个座就是你的了,这叫'臀部移动法’!”
听完这“六大要素”,我笑得眼泪都出来了。我想,不去挤公交车,他哪能总结出这么多“要素”?我知道,总有一天他会把靠亲身体验总结出来的这套“经验”展示给我看的。
果然,机会来到了。
一个星期天,我和他一起乘公交车外出。那时候,人们还没有形成排队上车的习惯。一路上,他不停地展示着他挤车的“高招”本领:在汽车进站后,等候已久的人们蜂拥着朝车门涌去。儿子扶着我,贴着车帮往上挤,不一会儿就上了车,这招还真灵。
车上人很多,他却找到一个座位:“妈,快坐下,你的腰不好!”
换乘第二辆公交车时,人更多了。儿子不仅带我上了车,还为我在司机座位后的玻璃窗边找到了站脚的地方。只见他双臂撑顶着窗框,我的头正在他双臂中间,他坚定地说:“这下子不会有人再挤您了!”我心中忽然涌起一股热流,有一种被保护、被人怜惜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正来自我的儿子——一个年仅11岁的男孩身上。
儿子上中学后,六年来天天骑车上学,风雨风阻,无论风吹日晒,从不叫苦,我从心里佩服他。
大学毕业后,他主动要求去上海工作,说要感受现代化大城市的气息,这样才能和国际接轨。
出发那天,我原是准备去机场送他,可他不让:“不用送,我自己去能行!”他自己打了一辆出租车,上车前朝我笑笑,挥挥手,用幼儿园小朋友的口气说:“妈妈再见!”
我只好也挥挥手说“再见!”我也不能死乞白赖非要跟他去呀!望着儿子远行,我心中一百个放心,我知道他行。
儿子成长的历程,让我明白: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去做,千万别替他去做。替孩子做他们能做的事,是对他的积极性的最大打击,因为这样会使他们失去实践的机会,你老不放心,什么事都要插手,就等于告诉他:“你不行,我不相信你。”
从小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体验,去锻炼,孩子就有了生存的本领,有了抗风险的能力,当他远走高飞时,你心中只有欣喜而没有担心。
人的一生都在路上,与其送孩子一双名牌鞋,不如送他一双能走路的脚。
家长越“妥协”,孩子越“贪心”
“算了,算了,不过,就只有今天,下不为例”。
“好了,别哭了,妈妈给你买去就是”。
“好吧,好吧,这次爸爸带你去玩,以后不许再这样耍赖哦”。
你是否也是这样的“好好父母”?“好好父母”的确容易做。自己省心,孩子也高兴。说一句“算了算了”“下不为例”,落得轻松。不必费很多口舌跟孩子讲道理,也不必费尽心思让他停止哭泣。“暂时满足他的要求,下次不由着他性子就行了。
”不少父母总是这么想,可往往事与愿违。在该拒绝孩子的时候“心慈手软”,孩子也就在这样的“妥协”中放任自己,甚至变本加厉。
你给他破例一次,他还会贪心第二次。而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最狠不下心的。等到第二次,说不定又一句“下不为例”就过去了,而忘记孩子已经无理要求两回了。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让孩子尝到了一次甜头,学到了乖,后面就没有罢休的时候。
一些原则性的事情,不能答应,就是不能答应。比如孩子深更半夜要起来玩耍,要吃家里没有的东西,你必须让他明白,无论他怎么闹,这个无理的要求就是不能答应。
孩子“碰壁”了一次,知道耍赖也没有用,那么下次他也不会再如此了。对于过分的要求,没有“下不为例”可言。
最初孩子学会对妈妈提出要求的时候,总是以试探的方式坚持自己的要求,只要妈妈的拒绝还没有坚决到让孩子害怕或绝望,孩子会继续坚持,甚至用哭闹来要挟妈妈。
这一招最能试探出妈妈拒绝的极限。
如果妈妈非常坚决,孩子就逐渐放弃制服妈妈,让妈妈顺从自己的念头。相反,如果妈妈屈服了,孩子的任性行为就得到了强化。
只要尝到了一次甜头,孩子就会抓住妈妈的弱点,继续用任性执拗的方式让妈妈满足自己所有的要求。
如果你的孩子任性,那么孩子已经抓住了你的弱点。办法很简单,学会坚决地对孩子说:“不”。
如何和孩子订立私下协议
1.让孩子没有空子可钻。妈妈可事先跟孩子订立私下协议,让他没有反悔的余地。
2.告诉孩子做人必须守信用。妈妈可以清楚地告诉孩子:“我们两个人都要说到做到。谁反悔了,谁就是一个不守信用的人。”
3.孩子必须清楚地答应他同意这个协议。
拒绝孩子违反协议的三条对策:
孩子坚持要违反协议时,你必须告诉他一个不守信用的人谁都不喜欢。
1.眼睛看着孩子,表情严肃、平静,不要笑,让孩子觉得无可乘之机。
2.拒绝孩子时,说话要简洁:“不行,我们已经说好的事情不能反悔。你必须……”如果孩子继续坚持他的无理要求,你要更简洁地拒绝他:“不行。”
3.拒绝孩子的当时,不要跟孩子争辩太多,事后等孩子和你都平静下来的时候,再讲道理。但值得注意的是,你必须以尊重、平等的态度跟孩子说话,这样孩子才会接受你的意见。
妈妈屈服于孩子的无理要求,总有不可辩驳的理由:为了上班不迟到;为了摆脱自己在公众场合的难堪;为了孩子更高兴;为了孩子不饿着;……这些饱含“母爱”的理由,会让孩子更任性,让妈妈付出母亲的自尊和权利,而且付出换来的只是孩子暂时的快乐和妈妈暂时的轻松。
殊不知一味的妥协,一次次的忍让,只会把问题搁置下来,“腐蚀”了孩子成长的根基,为孩子将来的生活埋下了无数隐患。
不予理睬
孩子发脾气的目的就是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从而实现自己的心愿。因此,父母可以视而不见,让孩子闹腾。当孩子闹够了,见父母还是不理睬自己,就会感到这样哭闹并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慢慢地就能改掉自己任性的坏习惯。
耐心劝导
当孩子提出一些非分的要求时,如果家长置之不理仍然不能让孩子善罢甘休,适当的时候家长可以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简洁地对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明白为什么爸爸妈妈不能答应孩子提出的要求。但是,千万不能向孩子妥协。因为有了第一次的妥协,就必定会有第二次的妥协。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越发任性。
适当地“惩罚”
当孩子乱发脾气之后,即使孩子已经平静下来,并主动“讨好”家长,家长也要刻意对他保持“冷漠”。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言行很让家长“不高兴”,然后向孩子说明道理,让孩子保证以后不再这样任性或乱发脾气。
父母的妥协与放任,也往往让孩子做事半途而废。
比如孩子练钢琴练到一半,就央求妈妈让他玩一会。本来妈妈不许的,但是经不住孩子软磨硬泡,只好说:“好吧,好吧,去玩一会,下次不许这样。”可是有了一次,下次他又故伎重演。最后父母也懒得去管。孩子也许就从此干脆不练琴了。
事事顺孩子的意,孩子就会认为父母会满足自己的一切要求,甚至认为父母是在怕自己。于是,他想怎样便怎样,父母也半推半就,更让他有恃无恐。
恶性循环下去,你就等着有一天他真正无视你的存在,不把你当一回事吧。趾高气扬惯了的他,处身社会的时候,如此自私和无理,又怎么去与人合作?
不断学习,做快乐孩子的优秀家长
不断学习,做快乐孩子的优秀家长
当今时代家长要更加关注孩子的长远发展、全面发展。认识到孩子是不是一个合格有用的人才,不是一张试卷决定的,而是社会对他的检验。未来社会需要的是人格健全、心理健康、有社会适应能力、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人。为此我们家长自己就要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育人素养,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如何学习做一个让孩子快乐的优秀家长呢?我谈谈自己感受深的几方面:
一、在好家长网中不断地学习,领会家庭教育十大理念,努力提高自己的育人素养。注重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大多数家长都工作繁忙,学习时间有限,我认为最有效的学习就是通过好家长网网学习,学习领会家庭教育的先进理念。现在让我们一起回顾老师们的家庭教育十大理念:
理念一:学会向孩子学习
理念二:孩子不是你的私有财产
理念三:教育孩子首先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
理念四:没有优良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家庭教育十大理念
理念五:现代家庭教育的核心是育人
理念六: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教的家长
理念七:问题孩子的产生主要源于问题家长
理念八:关注家长生命成长,改善家长自身素质
理念九:学会平等交流是两代人共同成长基石
理念十:亲子教育要向亲职教育转变
仅仅是这些观点,就让我们心灵震撼、受益匪浅。让我们的教育思想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使我们的教育方法有了科学指导。顾晓鸣老师现代家庭教育十大理念,是家长打开家庭教育大门的一把钥匙,是家庭教育指导者切实有效开展工作的指南针,我们都应该细致深刻地领会,且积极地渗透在家庭教育工作之中。
现代家庭教育的核心是什么呢?也就是家庭教育十大理念之五:现代家庭教育的核心是育人。世界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曾深有体会地说过: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而不是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艺术外,也是道德。”高尔基也曾精辟地指出,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利。而我们古人也有至理名言:“有才无德,行不远。”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认识到,一个没有道德感的人,就是有再多的知识学问,也难以成材。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要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子做人。做一个人格、心理健康的人。我也常常对我的孩子说:“人都做不好,学习再好有什么用?”这也就是顾老师所说的育人高于知识传授。注重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我们永远都要放在第一位。
二、学习QQ群中的至理名言,尤其是一些经典语录可以让我们做快乐孩子的优秀家长。
在QQ群里有好多经典语录如“不是聪明的孩子被表扬,而是表扬能使孩子聪明;不是笨拙的孩子被指责,而是指责能使孩子笨拙。因此父母不要总是盯孩子的缺点不放,要多去发现孩子的优点,肯定他、鼓励他、要给他信心。”好多家长都认为这些话非常实用。学会欣赏鼓励孩子。不是因为现在提倡正面教育,而是从我们家长自身来讲,也都渴望被肯定,喜欢被表扬。所以,当孩子学习有点进步,或画了一幅好画,看了一本好书的时候,都适时对孩子进行夸奖。孩子高兴了,就会更加积极的去做这些使他受到表扬的事。经常这样做,会让我们的孩子阳光自信,有良好的品德和心理。
学习这些经典语录,让我们豁然开朗。我们通过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了自己的育人素养。注重家庭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快乐阳光的孩子也会越来越多。那些不断见诸报端的恶性事件也会越来越少。
三、学习做一个快乐的人,不额外增加孩子的负担,孩子才能快乐。快乐是互相传递的。我们要用乐观的心态与孩子交流。
如果你自己整天怨天尤人,愁眉苦脸,高声斥责,孩子又怎么会快乐呢?孩子为什么不高兴,原因在自己。我的孩子贪玩,有时吃饭时也玩,不知道大家的孩子是不是也这样。从小我老公就大声斥责孩子不好好吃饭,然而收效甚微,孩子经常是饭就着眼泪吃。而我则是愉快的邀请孩子来一次吃饭比赛。通过这种方式让他很快地高高兴兴吃完了饭。就让我们在平时用乐观的心态多想一些办法,多和孩子交流,养成乐于沟通的好习惯。你是个快乐的人吗?不要因为忙碌而失去快乐,快乐无处不在,忙里偷闲,为你可爱的孩子偷得浮生半日闲,留一方快乐天地。让快乐互相传递,与子同乐。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不额外增加孩子的负担。但是孩子一定要有完成作业才放心的意识。写完作业让孩子玩,舒展筋骨,放松心情,享受快乐。
四、多和老师沟通学习,请教育子方法。针对你的孩子的特点展开教育,让孩子快乐成长。
家长抽空要经常问问老师孩子的情况,或反映一下在家里的情况,问问老师如何针对你的孩子的特点开展家庭教育,让孩子快乐成长。老师会对你的孩子进行最具体、最有针对性的科学教育,我相信大部分老师经过班主任家庭教育专业化培训会对你的孩子有科学的指导。我就是这样做的。学校开展演讲比赛,初选时我发现了班里许多适合演讲的好苗子,然而学生和家长都不会写稿子,为了不埋没人才,我结合我班孩子读书特点和演讲主题为他们写了一篇,家长拿到稿子也是非常感动,略加修改主动帮助孩子练习演讲,非常配和学校工作。结果有七人脱稿、满怀激情、富有号召力地进行演讲,表现出色。张楷鑫同学在年级比赛中脱颖而出,成为主持新秀。作为老师我能这样做,我孩子的老师也能这样做,所有的老师都会为孩子找一个撬起地球的支点。家长一定要虚心的向老师请教,老师、家长共同配合,找准教育好孩子的支点。
快乐的孩子,需要快乐的家长。智慧的孩子需要智慧的家长,善良的孩子需要……也就是说,如果你想,只要你有这个决心,不断学习家庭教育的先进理念,奇迹完全可能发生在你的家庭,因为你需要的是阳光、快乐的孩子,这美好的愿望将促使你学习和掌握所有科学而先进的家庭教育思想。家庭教育,我们共同的神圣话题,让我们携手共进做优秀的家长,培育快乐的孩子!
不要太溺爱孩子
在平时生活活动中,我发现班里有不少的孩子不会撕包装纸,不会剥鸡蛋壳等等。许多幼儿都上中班了还不会穿衣服、拉拉锁等等。我跟幼儿的父母了解了一下,却发现许多家长都认为这些事情英爱他们做的一样。
由此我联想到在报纸上看到过这样一篇文章说道:有一位父亲在自己屋后栽种了几棵桃树,他的孩子看见父亲在果树与果树之间挖下一个大坑,准备把半年积攒下来的猪粪、牛粪等肥料埋了进来。孩子问父亲:“为什么要挖坑呢?”“小树正在长身体,不补充营养不行”。“那为什么不离近一点呢?”孩子问。父亲却说“太近了,小树一下子吃不消这么多的养料,会把它“肥”死的,而保持一定的距离,有利于小树一点一滴的进行消化和吸收,有利于根须生长。因为要吸收到更多的肥料,树根就只有拼命的往有肥料的地方钻,这样小树才能长得又壮又高。”孩子父亲的一番话,对孩子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实种树和教育孩子一样。只有经历了一些事,孩子才能明白故事的内涵,要给予他人爱和关怀,但也要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让他受益匪浅。爱的太近,或许就会变成一种灾难和痛苦,所以我们的家长不要过分的溺爱孩子,要给予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做他们能做和应该做的事,让他们在劳动中快乐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