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共作画
发布时间:2021-04-20 家园共育 家园共育知识 幼儿家园共育整理了幼儿园教师心得体会《与孩子共作画》,希望对幼儿教育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与孩子共作画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孩子们很喜欢在一张空白的纸上涂涂画画,他们可以自由发挥想象,根据自己的意愿画下一幅幅自己满意的画。当他们可以自由作画时,他们会表现得无比专注,也会表现得出奇的安静,在这种氛围中与他们共作画让我感到无比轻松愉悦,也使我感到很欣慰。每个小小的灵魂都在自己的世界里自由翱翔,用自己手中的笔把自己纯真的灵魂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多么弥足珍贵而又多么美好的一刻。
在另一种氛围中与孩子共作画也是相当有趣的。
我较喜欢从实际生活当中找出某些物品或某些情景,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把它们画下来。一般选择的物品都是孩子们经常接触的日常用品,像鞋子、水壶等等,孩子们会很兴奋地进行讨论,因为是孩子们熟悉的物品,所以他们对此有千言万语,作画过程都是全身活动的。比如,画鞋子。他们会互相讨论各种各样的鞋子,也会马上去观察自己或者其他小朋友的鞋子,然后就又开始议论纷纷,虽然作画过程都充斥着议论声,但孩子们都会把自己所讨论的结果用画表现出来。我就呆在这种热闹非凡的氛围中与孩子们一起作画,有些孩子还会对我的画进行讨论,他们会很真诚地说出他们对我的建议,也会直截了当地指出我作画中的一些缺点,这不仅让我感到他们对我作画的欣赏时的那份认真,也让我体会到与孩子作画时的那份快乐与自由。
与孩子共作画,总会有所收获,不仅快乐自由,还能及时地发现自己作画中存在的不足,也因为看到孩子们对作画的那份专注与认真,那份满腔热情,让我感到更加喜悦。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扩展阅读
和孩子共同成长
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席话:在今天中国的教室里,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先生,而在精神上,这种局面恰恰相反:站着的先生拥有着至尊之位,而坐着的学生的躯体内却掩藏着一个战战兢兢的、站着的、甚至跪着的灵魂。当时我看到这段话时,真是触目惊心,感慨万千:这种无视学生人格的做法该为我们抛弃了。今天,我看了《更新教育观念报告集》,我欣喜地看到转变教育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现代师生关系已成为各校教育改革的基础,并且已经实施,取得了一些成功。惊喜之余,也发现有许多观点值得自己学习和思考。
尊重每个孩子。我们向来提倡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做一个尊敬老师的好学生。然而,现代教育首先要求教育工作者做一个尊重学生的好老师。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一个发展中的人。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尊重孩子的人格。很多学校都提倡教育从尊重学生开始。例如:《报告集》中济宁市师专附小教学楼的门厅上写着“让小草和鲜花享有同样的阳光”;校长室门上挂着“同学,你是学校的主人,校长随时在等着你”;学校还让同学们自己设计校服;让孩子自己自主选修课程内容;等等,这些小事中都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我们相信这样的学校一定受孩子的欢迎。因此,要记住: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
相信每个孩子。传统师道将教育职业定位为“传道授业解惑”。于是,学生犹如一只开口的布袋,老师的责任便是不断往里边灌装东西,但实际情况是:尽管老师一味地往里灌,仍有许多东西灌不进去,于是学生便成了一只永远立不起来的瘪空袋子。我们要相信孩子有自主学习的发展潜能。例如:《报告集》中提到,年仅16岁的中国科大学生赵梅生是几乎完全靠自学考上的;有一所学校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让图书管理员代课,图书管理员只能教学生一些自学的本领,结果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反而大大提高了。《报告集》中还提到山东潍坊市一所中学让孩子自己全权承办军训队列比赛,孩子们举办得比老师设想得还要有创意。我们相信让孩子“主体学习,自主发展”,这样孩子才会终身受益。
支持每个孩子。首先,要鼓励孩子,让孩子体验成功。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闪光点和特长,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报告集》中提到江阴市华士实验学校建立了明星激励机制,如“劳动明星”、“篮球明星”、“科技明星”,校园里群星璀璨,人人成功。而且坚持让每个孩子每学期至少得到一张奖状,3张优点卡,孩子们学习的热情特别高。并且,要支持孩子的创新。孩子们总有许多新奇的想法,有丰富的好奇心。爱迪生小时候由于好奇曾自己趴在鸡蛋上孵小鸡,牛顿发现苹果掉在地上就思考:为什么不往天上掉?也许正是这些好奇促使他们走上了科学研究的道路。因此,不仅要保护孩子的创新火花,还要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解决。《报告集》中北大附中就为孩子提供了种种激发创造力的环境,他们假期作业让孩子阅读一本科普读物,找出数学学习参考书中的三处非印刷性错误,试着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写一篇数学小论文等。这样的假期作业会让孩子受益非浅。
向孩子学习。“向孩子学习”是这本《报告集》给我的触动最大的。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直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师长形象。现在,教师开始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成为互动的双主体。向孩子学习就是要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甚至接受学生的批评。向孩子学习还要让学生超越教师。要学生超越教师,就要把思考、发现、批判的权力交给孩子,给孩子一个喜新厌旧的头脑,让孩子上台当老师,敢和你平等对话,敢挑你的毛病,敢提出和你不同的观点。教师也正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成就了自己。要相信自己教孩子的和孩子教你的一样多。
冰心说:世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和孩子在一起,是何等的幸福。放下架子,蹲下身子,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
孩子画和话
导读:儿童运动能力的发育过程是按“从头到脚”、“从中枢到末端”的顺序进行的,这是身体发育的规律。所谓从头到脚的顺序,就是指从头、颈、肩、胳膊、背、腰、腿到脚。从中枢到末端是指从靠近中心的上臂、胳膊肘、手掌到指尖。
4岁的强强正在画画,可是,他画的铁路是弯的,太阳也不圆。妈妈一个劲儿地在旁边指点:“铁路是直的,太阳是圆的,红色不要涂到外面……唉呀,你怎么这么笨啊?”强强生气地把笔扔到桌上,不画了。
强强的心理分析:
“妈妈太罗嗦了,简直受不了。我也想画直线,可就是画不好嘛!”是的,强强已经努力地画了,但由于小肌肉发育还不完全,手指不够灵活,理论上不可能达到妈妈的要求。如果家长无视这一点,一味批评孩子画得不好,就会使他失去信心,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给妈妈支招:
妈妈必须停止对孩子的过分挑剔。
儿童运动能力的发育过程是按“从头到脚”、“从中枢到末端”的顺序进行的,这是身体发育的规律。所谓从头到脚的顺序,就是指从头、颈、肩、胳膊、背、腰、腿到脚。从中枢到末端是指从靠近中心的上臂、胳膊肘、手掌到指尖。因此,在要求孩子灵巧地运用手指之前,必须先让他做好使用胳膊、手腕和手掌的运动,切莫操之过急。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应对孩子的每一幅“画作”给予热情鼓励和适当引导,激发他“创作”的想像力。
渐渐地,强强越画越好了。可是,这段时间,他一直在画牵牛花,只要妈妈让他画画,他就画牵牛花。妈妈实在忍不住了:“你就不能随便画点别的什么吗?”随便,怎么随便呢?画什么才叫随便画呢?强强觉得妈妈说起来好像很轻松的样子,于是更加为自己没有想法而羞愧。时间长了,他感到有些讨厌画画了。
强强的心理分析:
为何孩子画画怎么也跳不出旧框框呢?只要观察一下他的生活就会明白:单调,没有变化,缺乏快乐,哪怕再有画画的技巧、愿望和热情,也难为无米之炊。而这时大人再来几句“随便画点什么”这类空泛的建议,只会让孩子更加困惑。一般来说,当孩子亲身经历了某些有趣的、令其兴奋的事后,会产生把它画出来的激情。挖空心思地琢磨该画什么时,反而什么也画不出来。特别是孩子受到催促时,画画的情绪更是会消失殆尽。
给妈妈支招:
在这种情况下,仅仅指导绘画方法、技巧是无效的。当务之急是改变孩子生活缺乏变化、过于单调的状况,设法使其生活丰富多彩,同时启发孩子细心观察和体验。比如不催孩子画画,而是与他一起回忆经过的事。例如:“昨天晚上的灯会多有意思呀。”于是,当时的愉快感受会重新掠过他心头,画画的欲望马上就出现。当然,如果“画题”不是由母亲提供建议,而是通过与孩子进行愉快地对话时产生的,效果就更好。
有时强烈感到心神不安的孩子也会反复画固定的画儿,以求内心的安宁。遇到这种情况则需要家长认真观察,了解令孩子不安的真正原因,采取措施,使其情绪安定下来。
这天,强强画了一所又黑又小的房子,画好后,他突然用一片红颜色把画涂得乱七八糟的。妈妈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却不肯说。
强强的心理分析:
了解情况之后发现,幼儿园里有小朋友欺负强强,为了发泄胸中郁愤,强强就把那小朋友的家画得又黑又小。这样还不“解气”,强强潜意识当中还想把这房子烧掉,于是又突然发生了“火灾”。画虽然毁了,强强心理上却非常痛快,心中的郁闷都消散得无影无踪了。
给妈妈支招:
强强正是通过这种画法,自由地表达了自己的情绪。这样,他内心的消极情绪就得到了宣泄。所以不用太心疼那幅画,倒是应该在孩子画画的背后找找原因,看到底是哪种因素引起了孩子的这种心理反应和情绪波动,并妥善地予以解决,以免影响孩子健全人格的建立和发展。
画画怎么提升孩子的自信
绘画可以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才华和潜力,通过绘画,孩子们可能会发现自己在艺术方面的天赋,并且愿意尝试更多的艺术形式,从而增强他们自己的自信心。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小编为大家有关“画画怎么提升孩子的自信”,以供参考,欢迎收藏阅读!
画画怎么提升孩子的自信
1. 鼓励和支持:
对孩子的绘画作品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赞美,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努力和创造力是受到欣赏和认可的。
2. 提供资源和工具:
提供孩子所需的艺术材料,例如颜料、画笔、纸张等,以及参观艺术展览、艺术书籍和教学视频的机会,让孩子获得更多的灵感和技巧。
3. 创造有趣的绘画环境:
安排一个专门的绘画区域,让孩子可以随时绘画,保持他们的艺术动力和创造力。
4. 提供绘画指导:
可以邀请专业艺术家或艺术教师为孩子提供绘画指导,教授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艺术原理,帮助孩子发展自己的风格和表现力。
5. 培养艺术观察力:
鼓励孩子观察周围的事物,如自然景色、人物形象等,并尝试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6. 组织小型绘画展览:
为孩子组织一个小型绘画展览,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接受来自家人和朋友的赞赏和鼓励。
7. 探索不同的艺术媒介和风格:
鼓励孩子尝试不同的绘画媒介和风格,如水彩画、铅笔素描、油画等,让他们找到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领域,从而建立自信心。
8. 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
尊重孩子的创意和决策,给予他们在绘画中的自由度。鼓励他们谈论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9. 参加绘画比赛或展览:
鼓励孩子参加绘画比赛或展览,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华和获得认可的机会。
10. 绘画与其他领域的结合:
将绘画与其他学科或兴趣相结合,如历史、科学、文学等,让孩子发现绘画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和影响力,从而增强他们对绘画的兴趣和自信。
强化孩子的共享意识
导读:学会与别人共处,树立与别人“共享意识”,已成为现代人的必备素质。因此,从小就要教育孩子树立“共享意识”,养成好玩具大家玩、好吃的大家分着吃的好习惯;同时要学会关心别人,特别是在小朋友有困难时,要主动伸出友谊之手。
周末,朋友带着小孩来我家串门,那小孩一进屋就看见了我女儿的玩具小汽车,他与我女儿平时就很熟悉,可当他向我女儿提出要玩一下小汽车时,却被我女儿断然拒绝了。我见女儿这样对小朋友不友好,就当场批评她不要这样小气,好玩的东西要大家一起玩,可女儿就是不听。
无独有偶,不久前我带着女儿到另一个朋友家去做客,朋友将他儿子的零食拿出来给我女儿吃,可他的儿子一见拿他的零食要分给别人吃,当即哇地一下就哭了起来,硬是不让拿,弄得我们大家好不尴尬。
这两件事过去了很久,可我一直在想:现在孩于是不是太“自私”了?
记得自己小时候,每当得到一个玩具,总是很乐意与要好的小朋友一起玩,因为只有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与小朋友一起玩,当小朋友有玩具时,才会给我玩。因此小时候,虽然我们几个小伙伴家里生活都不宽裕,很少有钱给我们买玩具,但是我们小朋友之间具有朴素的“共享意识”,有玩具大家一起玩,有好吃的大家分着吃,童年的乐趣还是很多。
而现在的孩子根本不需要几个小伙伴“共享”一个玩具。走在大街上,只要看到别的孩子手上有什么好玩的,马上就缠着父母要买,父母也乐意为孩子去买,尽管当时口袋并不宽裕。在家里,总是大人围着小孩转,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世界就应该围着自己转,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应该得到,自己的东西谁也不能动!我想,这大概就是如今孩子变得“自私”的原因之一吧。
一个人在社会,如果没有别人的帮助与合作,就将一事无成。学会与别人共处,树立与别人“共享意识”,已成为现代人的必备素质。因此,从小就要教育孩子树立“共享意识”,养成好玩具大家玩、好吃的大家分着吃的好习惯;同时要学会关心别人,特别是在小朋友有困难时,要主动伸出友谊之手。这样,长大成人后,才会很好地与他人相处,很好地适应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