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孩子插嘴,要善待
发布时间:2021-04-28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在集体活动过程中,我发现在我说话的时候总是有一些很聪明,很能说会道的孩子,他们会迫不及待的说出她们的意见与建议,有时会让活动增添姿色,有时会让老师不知所措,有时则更让老师哑口无言……尤其是大班的孩子,语言能力急速发展,在我提出一个问题之后更是这样,总是举着手在叫喊着:“我知道,我知道……”。有的时候,甚至不举手就自己站起来,直接回答我的问题。
其实幼儿爱插嘴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当孩子知道某个问题的答案时,就会迫不及待地想说出来,让老师知道他是聪明的,这其实也是一种自信的体现。但因为个别孩子的插嘴老师不得不放下集体,而关注个别。也许关注个体是需要的,但对于一个集体活动,一味地集体迁就个体,虽然活动能照常进行下去,老师也没有多说什么,但是如果这样的场景多了,整节活动的效果就会明显下降,所以面对这种爱插嘴的行为,作为老师的我在活动后与他们进行了个别交流。
于是第二天,我在活动前就和幼儿达成共识,只要活动时能做到不插嘴,就奖励做一天的“小老师”。整堂活动下来效果非常好,虽然没有完全改掉,还是有插嘴现象,但是在活动中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相信以后多提醒幼儿持之以恒,应该就可以有所改变。
其实“插嘴”这种现象不是不好,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就会发现孩子“插嘴”,说明他们在积极动脑,是他们的一种表达方式,教师在给予他们肯定的同时也要让他们认识到另外一方面:上课的时候是不可以随便“插嘴”的,如果想回答需要经过老师的允许。相信有人会说这样做太过拘束,无法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但我觉得这样的现象,需要制止的时候就要制止,平时要抓好常规就必须做到持之以恒,要时时刻刻提醒幼儿,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策划书范文网 928D.com)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善待孩子的插嘴
素质教育要求注重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合作互动、充分发展。
教师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允许学生“插嘴”。
尤其是年龄小的学生,自控性差,稍微知道一点就会喊出来,教师要打破陈规,营造一种“民主”和“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精神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从而敢于站起来“插嘴”。
班上有一名幼儿叫杨祁祺,她开朗大方,做事认真,思维活跃,成绩优异。
她经常在老师讲解时或同学回答时,情不自禁地“插嘴”。
几乎每次说的都让我很意外,我为她澎湃的思维、精彩的说法而高兴。
面对她的“插嘴”,说实在,我曾经为此而生气、不满,但回头想想,她“插嘴”也只是急切向我、向同学们表达想法而已,也是一种学习欲望呀。
这也证明了她投入学习,没有开小差呀!一次我给孩子讲《乌鸦喝水》这则故事,当学习到“乌鸦把石头放进瓶子里,水渐渐升高,乌鸦喝着水”时,杨祁祺又情不自禁地“插嘴”:“老师,还有其他办法呀!还可以用吸管喝水,我们平时喝饮料都用吸管的。
”我不禁赞叹,同学们也热烈鼓起掌,她美美地坐下。
我转而一想,何不把它深入下去?于是说:“你说的好啊!老师为你高兴!那小朋友再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乌鸦喝到水呢?”在老师的鼓励、撩拨下,孩子们大胆想象、猜测,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积极探索。
没过多久,无数小手举起来,还伴着“我来!”“我来!”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也调动了起来,课堂学习气氛活跃。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课堂偶发事件,在“熬不住”的情况下插嘴就更是家常便饭。
运用地好,运用地恰当,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在孩子们“插嘴”时,并不能排除一些牛头不对马嘴,或异想天开的因素,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引导,也许正是在孩子们那种近乎于风马牛不相干的或异想天开的“插嘴”中,埋藏着一颗颗创新的种子,教师要用肯定的语言、亲切的目光,善待这些“插嘴”的学生,并因势利导,使这颗创新的种子得以生根发芽。
从而促进孩子们创造性地学习,促进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发展孩子个性才能。
教育随笔:孩子“插嘴”的背后
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同,上课时的状态也不相同,有的认真听讲,有的则是有时会有点走神,还有的孩子更是喜欢在课堂上插嘴。我们班上的裴毅甜,就是其中的一位,她经常会在老师上课的时候情不自禁地“插嘴”。记得之前我上一节语言课《秋婆婆》,因为这个活动的目标是在倾听、学说散文中的话后让幼儿看着图自己创编的,当我出示图片后,孩子们都纷纷举手想要回答,可没等我点名请孩子回答,裴毅甜已经脱口而出把这幅画的意思说出来了,之后回答的孩子思路就被她局限住了,纷纷照着她的话讲,几次都是这样,次数多了,我也有点生气了,就批评了她,并告诉她老师不请不举手的小朋友。可是没过多久,她又开始插嘴了。
班里像裴毅舔这样的喜欢“插嘴”的小朋友很多,其实这也是中班年龄段孩子的特点,这个年龄段孩子知识面相比而言比较宽,自制力又不够,好胜心又强,总想得到老师的赞扬和认同,知道一点就会喊出来,而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牛头不对马嘴;有时,孩子插嘴还可能是因为对谈论的内容有兴趣,当他们对你说的内容产生好奇时,往往克制不住的会提出问题希望你解答。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孩子插嘴很多情况下都说明孩子们在认真的倾听、积极的参与思考,但不断的“插嘴”又会影响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教师要在平时也学会倾听,当孩子在表达想法时,我们就要用心的去听孩子们讲述,给孩子们一个好的榜样,知道在别人讲话时应该认真的听;其次,在课前老师就要强调课堂的纪律,给孩子一个提醒;最后,当孩子插嘴时,教师不能去严厉的批评,因为那样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我们要去肯定孩子的答案,但是要适当给她“冷处理”,如:“你的答案是对的,但是老师不请你回答,因为你没有遵守我们课堂的纪律,没有举手回答问题。”
当然,好习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养成的,坏习惯也不是一下子能改掉的,但是我们老师也要锲而不舍,坚持引导幼儿养成正确的倾听习惯,日复一日,帮助孩子改掉“插嘴”的毛病。
教育随笔:合理对待课堂“插嘴”现象
教师的语言艺术对幼儿的行为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语言运用的不恰当,不但会降低幼儿对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还会对幼儿的行为造成不利的影响。而教师语言运用的恰当利用,则对孩子性格的培养有者很大的促进作用,能将幼儿行为引导到一个正确的道路上。
记得在刚开始带小班孩子的时候,有一次上课我在讲述一个问题的时候,一一小朋友在我说话的时候插嘴,将我的话打断。面对他的插嘴,我当时很生气,当时立马转过头生气的对他说:“老师说话的时候,请你不要插嘴,这样是很不礼貌的行为。”说完只见一一低下了头。事后我并没有在意,但在之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一一变得不爱举手发言了。之前他在活动时特别积极,踊跃发言,经过回想我意识到也许是我上次在上课的时候一一插嘴被我训斥,自尊心受到了伤害。经过反思,我意识到一一当时只是对我的问题很感兴趣,他想表现自己,好得到老师的认可,可是我当时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当着所有小朋友的面伤害了他的自尊心。
小班幼儿时常会有插嘴的现象,这就需要老师合理的去引导,面对“插嘴”现象,我们不能立马去严厉制止,抹杀孩子想要表达的欲望,应该换一种说话的方式对他说:一一懂得问题真多呀,但是你先安静地听完老师的话,我们再来听你的好吗?我想这个时候一一他会耐心的听完老师的话,因为他得到了老师的尊重。
随后我也找一一单独谈了一下,告诉他上次是老师不对,下次我会注意的,经过我的开导一一也慢慢打开了心房,又变回了曾经那个喜欢积极发言的小朋友。
面对孩子的“插嘴”现象,我们要用肯定的语言,亲切的目光,善待这些“插嘴”的幼儿,如果我以后合理对待幼儿的“插嘴”现象,那么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教育随笔:爱插嘴的宝贝
我们班有个小朋友叫段**,他是个十分好动的孩子,尤其是上课很爱插嘴。有时,小朋友们都已经安静下来了,我刚开始上课,他就开始插嘴,很让人头疼。
有一天,小朋友们在进行区域游戏的时候,我发现他特别喜欢玩小汽车,并且认识各种各样的车,我灵机一动,想了一个办法,准备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于是,召集全班小朋友上一节展示课,就是让小朋友把自己带来的汽车展示一下。第一个就是请段**小朋友上来介绍他的汽车,他非常兴奋,上来咔咔的讲的很起劲。在他讲的起劲的时候,我就在旁边小声的问其他小朋友:“你觉得那辆车好?我觉得这辆好。”刚开始有一两个跟我说:“这辆好。”“这辆很酷。”后来小朋友们都讨论起来了,没有人听段**讲,他很生气,叉着腰大声说:“你们都给我闭嘴。”但是没有一个人听他的,气得他哭起来。我让小朋友们安静下来,等段**哭完,等他冷静下来后,我问:“段**,你为什么哭啊?”他说:“小朋友们都不听我讲话。”我微笑着问他:“你在就讲话的时候,小朋友们不听你讲,你有什么感觉啊?”段**呜咽着说:“我很难受,很生气。”我继续说:“平时老师在上课,你插嘴,老师也很难受,很生气,你知道吗?”段**想不到我会这样说,他想了一下说:“老师我知道了,我以后再也不插嘴了。”后来我上课,段**小朋友真的不插嘴了,很认真的在听课。
幼儿园的小朋友年龄小,心智也不成熟,犯了错误,老师只是不停的讲道理,他们不一定能理解,也不一定会听。有时,老师动动脑筋,想个办法,换个方式,让小朋友感同身受,反而,他有可能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真正去改正。
爱插嘴的孩子教育笔记700字
众所周知,对于一名优秀的教师来说,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思考,而教育笔记可以帮助老师归纳总结教育经验。有关于优秀的教育笔记你知道哪些呢?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爱插嘴的孩子教育笔记”,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爱插嘴的孩子教育笔记 篇1
在上课过程中,我发现在我说话的时候总是有那么们都很聪明,都是个能说会道的孩子,总会迫不及待的说出她们的意见与建议,有时让活动增添姿色,有时让老师不知所措,有时则更让老师哑口无言……在我提出一个问题之后更是这样,总是举着手在叫喊着:“我知道,我知道……”。有的时候,还会不举手自己站起来,直接回答问题。
其实幼儿爱插嘴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当孩子知道某个问题的答案时,就迫不及待地想说出来,让老师知道他是聪明的,让老师表扬他。但因为他们几个的插嘴老师不得不放下集体,而关注个别。也许关注个体是需要的,但对于一个集体活动,有时集体迁就个体,虽然这是次的课能照常进行下去,老师也没有多说什么,如果这样的场景多了,活动的效果显然会明显下降,所以面对这种爱插嘴的行为,作为老师的我在活动后与他们三个进行了个别交流。
于是第二天,我在上课前就交代清楚,只要你们上课能做到不插嘴,我就奖给你两颗大星星。
整堂课下来效果非常好,虽然没有完全改掉,还是有插嘴现象,但是在课中有明显进步,以后多提醒幼儿持之以恒,应该就可以改掉插嘴这个坏习惯。
其实“插嘴”不是不好,如果你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你就会发现孩子“插嘴”,说明他们在积极动脑,是他们的一种表达方式,教师在给予他们肯定的同时也要他们认识到另外一方面,上课的时候是不可以随便“插嘴”的。可老师会说这样太过拘束,无法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我觉得这样的现象,该制止的就制止,要抓好常规就必须做到持之以恒,要时时刻刻提醒幼儿,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爱插嘴的孩子教育笔记 篇2
在日常教育中,我们都会鼓励孩子多多发言,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可是也有那种不守规矩,总喜欢插嘴不停的讲,还不太倾听他人讲话的孩子。我班的韩长坤小朋友是一个性格开朗大方,做事认真,思维活跃,成绩优异,非常聪明的小男孩,但是有一个令人头疼的"毛病":爱插嘴。可是他的讲解和表达让我很意外,他的思维灵活、表达精彩,面对他的“插嘴”,说实在,我是既高兴又生气,但是回头想想,他“插嘴”也只是急切向我、向小朋友们表达想法而已,也是一种学习欲望呀。
今天我给孩子讲《龟兔赛跑》这则故事,当讲到“乌龟超过了兔子”时,长坤又情不自禁地“插嘴”:“老师,兔子睡着了最后输了比赛!老师我都听过这个故事,我给小朋友们讲好吗。”我转而一想,何不让他把接下来的故事讲下去?于是说:“好啊!你讲吧!如果能将你的故事和老师讲的不一样就更好了。”接着长坤将故事讲完,接着我鼓励他对故事的结局进行改编,在他的改编中听到了我意想不到的结果。我表扬了长坤的机智灵活,也鼓励其他小朋友能够大胆想象、猜测,在我的鼓励下,没过多久,就有几个小朋友举起小手来,逐渐的在伴着“我来!”的声音中,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也调动了起来,课堂气氛活跃。
通过此次事件也让我明白:孩子的爱插嘴也是孩子想要参与、探索的过程,而我们只要适时地抓住教育契机、因势利导,也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爱插嘴的孩子教育笔记 篇3
陈梓聪小朋友是我们班里既调皮又聪明的一个小男孩,但是有一个令人头疼的“毛病”:爱插嘴、爱讲话。有时,我刚说个开头,他接过去叽里呱啦说个不停,惹得其他小朋友也跟着瞎起哄,一节课不知要提醒他多少回。
这不下课铃刚想,我一说:“请一组的小朋友去喝水。”他便叫:“其他小朋友趴下休息。”可是全班小朋友并不听他的,嘻嘻哈哈说什么的都有。见此情景,我灵机一动,看孩子们正乱成一片,然后我把陈梓聪叫过来,“现在由你来当小老师”。孩子们见状都觉得好玩,都议论纷纷开来,陈梓聪大声喊:“都别吵了,趴下休息一会儿。”但丝毫没有用处,我趁机对他说:“你一个人的声音怎么能比他们那么多人的声音大呢?老师上课的时候,你老插嘴讲话,不但把老师的思路打乱,还会影响到其他听讲的小朋友,这是很不礼貌的。”他红着脸点了点头。这件事后,他的这一“坏毛病”改了许多。
针对不同孩子的特点进行实地体验的教育,我想比干巴巴的说教要有效得多。
爱插嘴的孩子教育笔记 篇4
九月的一天,我上语言课《三只小猪盖房子》,在讲述绘本的过程中,我发现在我说话的时候总是有那么几个小朋友,很喜欢插嘴,我话说到一半,立刻就有小朋友接着我的话说了,特别是吴昭懿,王鹏凯,刘恒毅,他们都很聪明、都是能说会道的孩子,总会迫不及待的说出他们的意见与建议,有时让活动增添姿色,有时让老师不知所措,有时则更让老师哑口无言……在我提出一个问题之后更是这样,总是举着手在叫喊着:“我知道,我知道……”。有的时候,还会不举手自己站起来,直接回答问题。
“插嘴”这种行为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幼儿园都是常事,家长和同事说话孩子喜欢插嘴,老师在上课有的孩子也喜欢插嘴,成人一般认为插嘴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其实幼儿爱插嘴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当孩子知道某件事时,就迫不及待地想说出来,想第一时间让成人知道与他共享欢乐。成人在语言上给予的称赞,使幼儿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了解到成人对他的关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老师提出了一个很能启发幼儿思维的问题时,就不必让幼儿一一举手发言,这种呆板的形式会束缚幼儿开阔的思维,我们老师应该为孩子创设一种良好的气氛充分让幼儿进行思考,积极分析讨论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爱插嘴的孩子教育笔记 篇5
大人讲话幼儿爱插嘴,这与幼儿心理有关,大人说话孩子爱插嘴怎么办?。他们年龄小,知识面窄,求知欲却高。当大人讲到他闻所未闻之事时,便会提出许多问题希望得到解答。这是他们获得知识的途径,也是他们的可贵之处。幼儿爱插话,也是他们自我意识较强的反映,是他们成年之后产生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基础。
阻止他们插嘴,可能会扼杀一个有独立见解的人才;鼓励他们插嘴中的正确见解和敢于发表意见的勇气,会使他们变得自信、坚强。但要教导他们,应在大人讨论的间歇时插话,不能打断大人的谈话。这样,既不失礼貌,又可以让大人倾听,这才是懂礼貌、有教养的孩子。诚然,有时候幼儿一句天真纯朴的插话,可能会揭穿家长的谎言,使家长很尴尬,下不了台。许多孩子也会因此而受到家长的当场斥骂或事后责打,而孩子呢?还不知道自己究竟错在何处。其实,这正督促了家长平时要言行一致,要注意身教。有时候家长说的并非是谎话,那可以将孩子不了解的情况向客人作解释,并趁机教育孩子凡事要作调查研究,幼儿教育《大人说话孩子爱插嘴怎么办?》。
孩子很爱插话应该是个很要强性格的孩子,孩子处于这个阶段的.,总有种爱炫耀自己的感觉,老认为大人说话有错误,不全面.老爱拿电视上,同学口中的话来插进来以显示自己所谓的"学问".
解决方法:你不要一味的去训斥孩子,这样使得以后孩子性格可能会免得孤僻,老不说话,影响他开朗的性格.当然插话是种不礼貌的行为.但是你要认真的对待这种问题.例如平时:一起看书,看电视时.看到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就装做不懂来考验孩子,让他满足下自己的虚荣心.当然也要适当夸奖下.接着,在同样的情况下,问一些很简单孩子明白但是无法答复的问题,适当的刺激下他.然后很亲切的对孩子说些插话的道理,让他明白插话给人的一种感觉...这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不可能一下子改过来的.如果你家有2个孩子的话,经常夸奖不插话的孩子,或者对孩子实行一种插话类型的奖励,不过最好奖励不要.
其实,最好的是,平时多对孩子说说道理就够了.语气亲切,而且在不经意间跟他说,不让他产生排斥.例如在很高兴的场合,忽然看到例子就告诉他.不要在你生气的情况下,孩子都有种叛逆的心理。大人讲话幼儿插话是常见现象,如何正确引导,十分重要。
##结束教育随笔:别插嘴,耐心听别人讲
俊宇小朋友是一个聪明可爱的小男孩,长得胖乎乎,可是他有一个令人头疼的“毛病”——爱插嘴。说起这个“毛病”的由来好像是从刚开学的时候开始,那时候我在上课,他呀,就在下面学话,有时候向他提问,他站起来不会回答,只好请他坐下,认真听别的小朋友回答,可是最近他又变成了爱插嘴的“毛病”,比如我刚说个开头,他接过去就叽里呱啦地讲个不休,惹得其他小朋友也跟着讲,在课堂上根本听不清我的话。这可怎么办呀?
于是,有一次我请小朋友去喝水,我刚说:“请苹果组的小朋友去喝水”。他便叫:“樱桃组也要去”这时樱桃组的小朋友一起涌向了茶杯柜,见此情景,我灵机一动,先让小朋友们回座位上去,然后宣布:现在请柏俊宇小朋友来当小老师。孩子们见状,都觉得好玩,嘻嘻哈哈炒成了一团,柏俊宇大声喊:“苹果组去喝水。”丝毫没有用处,大家都没有按他的话做,我趁此机会对他说:“你看大家都在说话,你一个人的声音怎么能比他们那么多人的声音大呢?老师上课的时候你总是讲话,别人还能听得见吗?他红着脸摇了摇头。通过这件事后,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上课也不插嘴了。
以后我在开展各种活动的时候,再也听不到柏俊宇插嘴了,大家都安安静静的听课,举手回答问题,就连柏俊宇也知道大胆地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了。
这次解决了柏俊宇的问题以后,我也在思考,作为老师更应该针对各个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比干巴巴的说教要有效得多。以后要多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培养幼儿更多的好习惯,真正地因材施教,帮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幼儿园教育随笔:善待孩子幼小的心灵
善待孩子幼小的心灵
我们老师经常在一起谈论自己班里的孩子,我们都认为他们是小孩子,听不懂我们谈话的意思,但其实不然。那天,我刚进教室,丹妮正在教室里和小朋友玩耍,看到我,丹妮高兴的欢蹦乱跳。当时我正和另一位老师聊天。慢慢地,我发现丹妮话少了,而且好像不高兴了。户外活动的时间到了,我说:“丹妮,我们进教室外面站队吧。”她说:“不去。”我说:“怎么了?丹妮是个好孩子,跟老师去吧!”她很生气的说:“丹妮不是个好孩子!”我很奇怪,“谁说丹妮不是个好孩子?丹妮最乖了,是乖宝宝。”她更生气了——“丹妮不是乖宝宝。”我很纳闷,她怎么一会儿就变了情绪?仔细回想搜索,我一下子想起来——我和另一位老师说话的场景......
王老师说:“丹妮很调皮,经常看到她在院子里跑。”我随口说:“是啊,很不听话,还特别爱哭。”当时,丹妮在玩玩具,我以为她没听见,谁想到她不但听到了,而且对我的话很不满意。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丹妮经常会很生气的说:“丹妮不听话,不是乖宝宝。”我有意识的寻找各种机会表扬她,她才逐渐恢复到以往的快乐和活泼。我一直以为她比别的小朋友小,以为她无法理解我的话,真没想到,我无意间与别人寒暄时的谦虚之语,会给与她如此大的影响。
从那以后,我不敢再把丹妮当成懵懂的小孩子,而是像对待大人一样与她交流,在她面前讲话非常小心。而且,她在身边的时候,我总是对别的老师讲她表现好的地方,比如“丹妮很爱整洁,玩具玩好了,自己能放到原来的地方”等等,渐渐我发现,她也在努力的朝我赞美的方向靠拢,不但自己整理玩具,而且还督促班里的其他小朋友。孩子的心是那样敏感而又透明,我们教师无论在什么场合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教育随笔:插队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也是人类奠基的教育,教师要运用智慧教育,合理的制订内容和方式、方法,及时的给幼儿进行一定的鼓励,让孩子们树立自信心,要让孩子们持之以恒,还要给孩子们起榜样、示范的作用,利用多种机会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培养孩子们良好的习惯。
习惯的养成对幼儿来说会一生受益。幼年起我们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因为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是经常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养成的,而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有一次我带小朋友户外活动回来,让小朋友们排队喝水,话音刚落就传来七嘴八舌的声音,每次都是这样。我看见保温桶旁的几位小朋友喊着:“你插队!要排队的!”我连忙赶过去,只见孙逸凡张开双手,挡在了杯子柜前不肯走,小朋友们被挡住了,挤在一起乱成一团。我把孙逸凡拉开,他却僵在那里不肯走,还大声哭喊起来:“我不走,我要喝水!”我耐着性子对他说:“我不是要批评你,你先告诉我是怎么一回事。”这时其他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说:“孙逸凡不排队!还插队。”“他还推我!”听到孩子们纷纷告状,孙逸凡则一脸不屑的表情。于是我问孙逸凡:“真是这样吗?老师相信你不排队是有原因的,你把你的理由说给大家听听吧!”听了我的话,孙逸凡委屈的跟我说:“我口渴,我不要排队,他们太慢了。”“小朋友你们渴吗?”“我们也很渴。”“小朋友们都很渴,这该怎么办呢?”这件事后,我引导孩子们讨论我们的队为什么总排不好,他们很快的找到了有人插队的原因,并且告诉他们:大家都很渴,但是不能因为自己口渴就可以不排队,这是不对的。后来孙逸凡小朋友也主动和大家道了歉并表示自己以后不插队了,小朋友们也都接受了他的道歉。
通过这件事,我深切的感到:幼儿的常规习惯养成非一朝一夕,需要有重点的关注、教育,并采取多种方式去进行培养。另外,常规教育也要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因事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