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智力的因素—思维力
发布时间:2021-05-04 力的教案幼儿园 幼儿园思维的活动方案 幼儿想象力的活动方案思维力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能力。思维的发展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三个阶段。0-3岁的孩子,直观动作思维占主导地位;3-6岁的孩子,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与此同时,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而成人主要的思维方式是抽象逻辑思维。
1、0-3岁孩子的思维活动是直观动作思维。
在这个阶段,思维是依靠感知和动作来完成的。孩子只有在听、看、玩的过程中,才能进行思维。边玩边想,一旦动作停止,思维活动也随之停止。如,事先他并不知道自己要画什么东西,只能画完后才能把画的东西想象成一种东西告诉你。
2、4岁孩子的思维开始从直观动作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
过了3岁以后,孩子的思维就可以依靠头脑中的表象和具体事物的联想展开,他已经能摆脱具体行动,运用已经知道的、见过的、听过的知识来思考问题。虽然这时直观动作思维仍占很大成份(85%),但是具体形象思维也占了很大比例(53。8)。如,大象是动物园里的大象,老师不是所有的老师,而是专指幼儿园的老师等等,他的思维活动必须依托一个具体形象来展开。
3、5-6岁孩子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已经初步出现抽象逻辑思维。
5-6岁时,孩子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对事物的理解也发生各种变化,首先,从理解事物个体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其次,从依靠具体形象的理解过渡到主要依靠语言来理解。这时,你用语言向他描述事物,一般情况他会理解。第三,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不停留在对事物的简单表面的评价,现在已经开始对事物比较复杂、深刻的评价。早期他看电视时,可以说出好人、坏人,这时已经能知道好在哪里,坏在哪里,还会用各种理由来说明观法。再者,孩子的思维已经从事物的外表向内部、从局部到全面进行判断和推理,并且逐步正确加深。wWw.yjS21.COm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决定宝宝智力水平的3大因素
宝宝的智力水平到底取决于什么因素呢?研究发现主要有以下三个因素:
1、从遗传学角度来看,子女聪明与否关键在于母亲。英国科学家研究认为,决定孩子智能发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母亲的X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孩子大脑皮质的发育程度,而父亲的基因则更多地对塑造后代的情感和性格类型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传统上推崇的“郎才女貌”的婚姻模式其实并不科学。如果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聪明出众,明智的男士就应该在择偶观念上,更注重女方的才智,而非女性的容貌。要知道一位聪明智慧的夫人,才有可能让你拥有高智商的子女。
2、母亲的文化素质与优生优育密切相关。专家研究分析表明:胎儿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与母亲的文化素质关系密切。母亲受教育的水平越高,其发生胎儿缺陷的可能性越低。
究其原因,文化水平低的妇女在生育方面可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早婚早育、近亲结婚者在文化水平较低的妇女中较多见。早婚早育,再加上文化水平低,这样的妈妈身心各方面的成熟度均较低,对孩子出生前后的关注程度和教养能力也较低,更容易造成孩子身体或智力方面的先天缺陷。另外,遗传研究早已证实,亲加亲会增加遗传病的发生,造成畸形怪胎,贻害后代。近亲结婚后代死亡率高,体力、智力都比较差。
3、家庭环境影响幼儿的智力开发。我国儿保专家几年来一直在探索家庭环境对婴幼儿智能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语言方面,环境总分与智商偏高的,大部分母亲文化修养较高。她们不仅自己要求学习,也重视孩子的教育,关注孩子的成长,肯花时间为孩子讲故事,并耐心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
影响宝宝智力的6大因素
遗传:一般说父母智商高,孩子的智商也不会低。这种遗传因素还表现在血缘关系上,父母同是本地人,孩子平均智商为102;而隔省结婚的父母所生的孩子智商达109;父母是表亲,低智商的孩子明显增加。
母乳:母乳中含有多种促进儿童智力发育的活性物质,特别是对智力发育有重要影响的牛磺酸比牛奶要高出10倍之多。据调查,吃母乳长大的儿童比吃代乳品长大的儿童智商要高出3~10分左右。
饮食:吃肉过多或贪吃的孩子智力会减低。不吃早餐的孩子智力会受到影响,这是因为早餐摄入的蛋白质、糖、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都是健脑的重要成分。
肥胖:体重超过正常儿童20%的孩子,其视觉、听力、接受知识的能力都会处于较低的水平。这是因为肥胖儿过多的脂肪进入脑内,会妨碍神经细胞的发育和神经纤维增生。
环境:生活在枯燥环境里的儿童,如弃婴,得不到母爱及良好的教育,智商会较低。据研究调查表明,这类孩子3岁时平均智商仅为60。5,反之,处于良好环境的3岁儿童智商平均为91。8。
药物:某些药物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如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可使智商偏低,当停药若干年后,智商便会有所提高。
优生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智力
在性交过程中,大约有3亿精子可能会进入阴道。
但是只有一个精子可能穿过重重障碍,使卵子受精,最终制造出一个胚胎。卵子经过大约15厘米长的、狭窄的输卵管向子宫游动,它周围的营养细胞像一串串美丽的光环围绕着它。很快,它将与精子相遇并开始受精的过程。
在以后的三天,这个小球中大约有六十个细胞。这个胚种充满液体,很快完成几次变化,随后分成三个不同的层:上层或外胚层,后来发展成为表皮、指甲、头发、牙齿、感官及神经系统;内胚层,将变成消化系统、肝、胰脏、唾液腺和呼吸系统;中胚层,最后成为真皮、肌肉、肌腱、循环系统和排泄系统。受精卵由一个肉眼刚刚能够看到的单细胞,重量不足百分之一克,经过短短的“十月怀胎”,就增加到3公斤上下,单重量就增长10亿倍,细胞数目增长到了100万亿个。这个过程胎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1个月:胎儿的脑部、眼睛、嘴巴、内耳、消化系统、手、脚开始发育,心脏亦开始跳动。胎儿长约半厘米。
第2个月:胎儿的面部、肘、膝部、手指及脚趾开始成形,骨骼开始强健。胎儿初有轻微动作。胎儿长约3厘米,重约1克。
第3个月:胎儿已会踢脚、握拳、转头、眯眼和蹙额。牙齿、嘴唇和生殖器开始发育。胎儿长约7厘米,重约28克。
第4个月:胎儿的头发、眼眉、睫毛、指甲、脚甲开始生长,声带及味蕾亦已长成。胎儿长约18厘米,重约113克。
第5个月:胎动愈来愈强烈,胎儿已长出头发,会吮吸拇指,身体各部分的器官逐渐成长。胎儿长约25厘米,重约224克至500克。
第6个月:胎儿已可以开闭眼睛和听到母体内的声音,手印和脚印亦已形成。这时胎儿长约29至35厘米,重约560克至680克。
第7个月:胎儿的皮肤呈红色,略带皱纹,体重较上月增加一倍,重约1。2至1。3千克,长约35厘米至42厘米。
第8个月:胎儿日渐长大,骨骼更为强健,已可听到母体外的声音。这时胎儿长约42~46厘米,重约2-2。7千克。
第9个月:胎儿发育已达完成阶段,皮肤变为软滑。它的位置下移至下腹部,并且转身,准备诞生。这时胎儿长约50~55厘米,重约2。7~3。2千克。
谈谈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幼儿非智力因素,一般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的但与幼儿智力发展密切相关的心理因素。具体地说,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方面的心理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曾对800名男性进行30年的跟踪研究,成就最大与最小的人之间,最明显的差异不在于智力水平,而在于是否有自信心、进取心、恒心,是否具有不屈不挠、不自卑的意志和性格。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主要的就是对科学的热爱,对长期探索的坚韧,对观察和搜集事实的勤奋。”长期的教育实践证明,非智力因素在人才成长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许多人还未充分认识到对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要性,只是片面地看重对幼儿进行智力、技能的开发,缺乏科学的育儿知识和教育方法,使幼儿兴趣没有更好的开发,失去了许多锻炼机会,对幼儿造成了不良影响。笔者认为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幼儿良好的活动动机和学习动机
幼儿时期,是天真好奇、主动探索的时期,我们要抓住这一时期幼儿的特点,注重激发幼儿活动和学习的愿望,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并给予恰当的指导,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喜悦,在此基础上,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激发他们更高级的活动需要,不断提高他们活动的水平,在活动中挖掘发挥幼儿的巨大潜力。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儿童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它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对学习起着推动作用。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自传中说:“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喜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实践证明,充满好奇、兴趣广泛的幼儿,一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老师组织的各种活动和游戏,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有较强的克制能力和顽强的精神。因此,我们应从培养幼儿有益的兴趣出发,让幼儿产生良好的愿望,如孩子们经常说,我长大了想当医生,我想当演员,我想当科学家……那么教师就应利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使幼儿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活动,以此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动机。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兴趣
幼儿兴趣不是天生的。幼儿的学习兴趣是在一定条件的影响下发展变化的,重要的是随时注意幼儿学习兴趣的发展趋势,及时采取措施,促使他们的兴趣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1.注重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动手操作
是启迪幼儿积极思考,是引起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例如,教幼儿认识磁铁,教师就要为幼儿准备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磁铁、铁针等),让幼儿通过操作,自己发现磁铁的秘密,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再如幼儿对数的认识与计算的知识能力和形成,也要依赖幼儿在具体物体操作过程中的获得与发现,因此教师应为幼儿创设各种条件、环境,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提供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操作难度的材料,引导幼儿自主选择,自由操作,大胆创造,使幼儿在各种活动中得到发展。
2.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
一定的环境条件使人产生一定的兴趣,心灵单纯幼稚的幼儿更是如此。特定的家庭环境,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中必然形成幼儿特定的兴趣,爱好读书学习的父母,其孩子大多对书本也有较浓厚的兴趣,爱好体育活动的家长,其孩子对体育活动也产生很大的兴趣。反之,家里经常聚众打麻将、玩牌的家庭,其孩子很难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通过丰富的游戏
如何培养宝宝的非智力因素
所以,家庭要从家庭教育入手来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帮助孩子建立有利于今后发展与成才的动力系统。家庭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很大关系。一个完整意义的现代家庭必须具备充足的智力资家源和非智力资源。
那么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宝宝的非智力因素呢?
(一)注重营造家庭氛围
一个完整意义的现代家庭,必须具备充足的智力资源和非智力资源。家庭在培养孩子的非智力素质时,应重点放在培养其情感、意志、兴趣、习惯、志向等方面。家庭成员可从以下三方面来培养和提高孩子的非智力因素。
第一,家庭教育应营造知识氛围,促进孩子的求知欲望和创新动机。
第二,家庭应营造和谐氛围。家庭各成员互相关心,和睦相处,使家庭充满温暖,可使幼儿在融洽、轻松的家庭环境中,学会关心别人,尊重别人,理解别人,情绪稳定,乐观,热情,学习效率高,心理健康愉快。
第三,家庭应有民主氛围。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就像一面镜子从孩子身上得到反馈。鼓励得到自信,赞扬得到自尊,训斥得到自卑。父母应在孩子做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地方。家长切记不能用空洞和不真诚地表扬来“惩治”孩子。父母应认真对待孩子的个人要求,帮助孩子成为有个性的人。
基因先天决定暴力影响有限
基因先天决定暴力影响有限
《虹猫蓝兔七侠传》是去年孩子们喜欢看的卡通片,前段时间央视停播,引起北方小观众强烈抗议,而广州小观众反应平静。南北小观众的反应迥然,揭示出卡通片对孩子的影响远不是大人们所想当然的,既然卡通片的影响力有限,又何必高喊夸大暴力卡通的影响呢。
场景一:镇静作用
记者曾经在朋友家中看到,朋友的孩子正在哭闹,朋友拿出一张卡通片《猫和老鼠》放给孩子看,孩子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坐在电视机前,比朋友说的任何话都管用。看得出来,孩子们是天生喜欢卡通片的。朋友告诉记者,孩子特别喜欢看这些影碟,尤其是像《猫和老鼠》这样有趣的卡通片。
场景二:打斗事件
记者也曾经看到过一起“打斗”事件,事情是这样的:特别淘气的孩子贝贝,下午放学的时候,用奥特曼的招牌动作跟另一小孩蛛蛛告别,结果碰到了那个孩子,正巧被蛛蛛爸爸看到了,爸爸不高兴了,朝贝贝吼:“你怎么打他?”贝贝被吓哭了,贝贝妈妈也来幼儿园接孩子,看到这一幕也生气了,“你这人怎么这样呢?孩子打打闹闹很正常的,他们不都在学奥特曼嘛,你凶什么凶?”两个大人吵起来了……一个奥特曼引发了一场战争。
看法一:模仿作用
在一次家长沙龙上,蒙蒙妈妈说:“蒙蒙就喜欢看电视,特别是卡通片,看了还要看,看1个小时,让她休息,她休息一会儿又打开电视。而且她还喜欢边吃东西边看。现在已经长成小胖墩儿了。我说,女孩子太胖了好难看,不要乱吃东西了。她每次都点点头,但是只要一看到零食她就会像小大人一样说:还是让我死好了。估计这些都是从卡通片里学到的。”
看法二:一看就哭
越秀区新星中英文艺术幼儿园中B班欧阳霈霖的妈妈说,霈霖平时最喜欢看的卡通片是《海底总动员》,可是她看了五六次都没看完。因为她太感性了,一看到丑鱼尼莫被抓去就开始哭,尼莫的爸爸去找他的路上遇到困难霈霖也哭:为什么人类要抓走尼莫啊……霈霖爸爸一看这样子就只好不让她继续看下去,于是反复了好几次才把《海底总动员》看完。
看法三:怕孩子学坏
一位家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以前自己小时候看的卡通片内容都很健康,而现在市面上出现的很多卡通片内容都值得商榷,有些卡通片的内容比较低级,充满了暴力、情色、脏口、恐吓、威胁等,如果孩子长期观看,肯定会产生相关的不良影响,孩子这么小,认知能力差,不加以辨别引导,很容易学坏的。央视停播《虹猫蓝兔七侠传》肯定有道理。
从表现形式判断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判断一部卡通片是儿童卡通还是成人卡通,要看它的表现形式是不是适合儿童。《西游记》就是一部典型的儿童卡通。虽然其中也有打斗场面,但它反映的是一股正气压过邪气的力量,从语言上看也非常健康,具有儿童小说的文学特点。
遗传基因决定孩子是否暴力
不要推卸责任
郑渊洁(著名“童话大王”)我认为一个孩子怎么样,基本上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后天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我不是很清楚,但是父母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基本上就应该是怎样的了。8岁的女儿最近在看卡通片《蜡笔小新》,虽然偶尔听到对白,感觉就像“小流氓”,但即使孩子把台词用在生活中,也觉得没什么关系,可以增加幽默感嘛。
两个因素决定孩子的性格
每个孩子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性格。一些宝宝比较好动,一些宝宝会比较内向……所以为什么不同的宝宝性格会有差距呢?事实上,宝宝性格的不同,除了自身的因素之外还有环境的影响。接下来,就跟大家说一下决定孩子性格形成的因素。
宝宝自身因素
宝宝在出生之后会慢慢形成自己的性格。一些宝宝的性格是比较急的,他们一遇到不舒服的事情就会哭泣,而且爸爸妈妈总是要费好大的力气才能够把孩子哄好。
还有的孩子,性格是非常好的,一般情况下不会哭,爸爸妈妈特别身心。所以,爸爸妈妈总是会夸奖这些孩子比较听话,脾气好。
外界因素
除了宝宝自己的原因之外,外界因素也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孩子的性格是受后天的影响的,所以,爸爸妈妈可以塑造孩子的性格 。所以这些外界的因素有哪些呢?
社会环境的影响
大家都觉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自己的风格不太会受到别人的影响。事实上‘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要是孩子成长的环境不好的话,那么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的性格也会受到影响,他们会变得比较自卑和沉默。
相反,要是孩子是在比较好的氛围中长大,周围也比较喜庆,孩子会比较快乐,性格自然外向,话也会比较多。
爸爸妈妈的影响
孩子的性格会比较像爸爸妈妈,同时孩子的性格还会受到爸爸妈妈言行的影响。宝宝平时会观察爸爸妈妈的言行,要是爸爸妈妈不经常笑的话,孩子以后也会变得比较拘束。
要是爸爸妈妈性格很好,喜欢结交朋友,平时也经常逗孩子开心的话,那么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也会比较开心,性格也会比较外向。
因此,要是你想要让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好的性格的话,一定要注意好自己的言行。
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注重环境对孩子的培养,让孩子成为一个乐观开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