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我们一起想办法
发布时间:2021-05-10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和你在一起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今天早上,幼儿在玩区域游戏时,我发现建构区的幼儿在活动时很茫然,手里拿着玩具不知道怎么与伙伴玩。有时只顾自己玩,没有合作的意识,玩具扔的满地都是,甚至有时会因为一件小东西抢来抢去。根据这个问题,我组织了一次教育活动。我把孩子们组织在一起,先到建构区看了看它们的家。“玩具满地,玩具也在地上等,你们喜欢这样的家吗?”“不喜欢”大家异口同声的答道。于是我和幼儿们一起讨论:“应该怎样玩?怎样才能不和小伙伴吵架?建构区的玩具应该怎样玩……我们一起想想办法吧!”
这时,大家都争先恐后的抢着举手,溪溪说:“玩具是大家的,不能抢玩具,要互相谦让。”豆豆说:“不能把玩具扔地上,小玩具会疼的。”晨晨说:“玩玩具时声音不能大,你大声说话就会吵到别人的。”……从他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其实他们知道其中的游戏规则,只是一玩就忘了。
于是我又问幼儿“那你们说说,你们在家时爸爸妈妈还有你都做些什么事情?”婷婷说:“爸爸看报纸,妈妈收拾屋子,我玩玩具。”泽泽说:“妈妈和我一起玩,爸爸上班去。”……他们都能说出来。“那你们在幼儿园娃娃家里当爸爸妈妈时,怎么做呢?”孩子们纷纷举手说,雯雯说:“我当妈妈,喂宝宝吃饭。”昕昕说:“我当爸爸,我要上班挣钱。”……“你们说了这么多,说得都很对。那为什么玩玩具时不是这么做的呢?在与小伙伴玩时,要相互谦让,出现问题要好好商量。……”通过谈话引导幼儿学会协商,明确自己角色的职能。当发现游戏中不良行为时,应及时分析原因,及时给予随机教育将问题解决。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我们一起想办法
今天,小编要给大家分享的是一位老师针对一位幼儿园的新生入园前家访的内容,期望能对大家的家访工作和教学策略带来些许启发。
新生入园第一天,孩子们都来上幼儿园了,唯有奇奇没有来。一周过去了,他还是没有来。是什么原因导致奇奇一个星期不来上幼儿园呢?带着这份疑惑我去奇奇家进行了家访。家访中,奇奇父亲说出了自己的困惑:“奇奇从小一直由爷爷奶奶带大,爷爷奶奶的溺爱使他脾气很坏、很犟,在家里经常欺负邻居家的孩子,爱打人、咬人。生活自理能力也低于其他同龄的孩子,不会自己独立吃饭穿衣等,我担心他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所以想等他大一点懂事了再让他上幼儿园。”
从奇奇的爸爸担心中可以看出,他对奇奇的行为习惯问题有自己的认识,要让他把奇奇放心地送入幼儿园,仅仅做思想工作是不够的。我必须指导家长切实改变孩子的某些行为习惯,帮助他对孩子树立信心,送奇奇尽快入园。
听了奇奇爸爸的话,我解释说:“孩子还小,有些习惯是可以慢慢改变的……”打消了家长的顾虑后,我真诚地对奇奇的父亲说:“给我一段时间,我们一起想办法来改变奇奇的不良习惯,让他尽快来上幼儿园,好吗?”奇奇父亲高兴地表示同意。接下来的时间里,我经常利用休息时间送教上门。
9月份
这是第一次上门,我的目的有三点:一是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二是送一些相关的育儿书籍给家长;三是将班级里开展的主题活动的内容告知家长,让家长在家教育孩子。
奇奇一见我就显得很高兴,他说:“老师,爸爸说我乖了以后就可以上幼儿园。” 看来小家伙很渴望上幼儿园,我对他点点头说:“是呀,奇奇很乖的,老师盼望着你早点来上幼儿园呢。”他接着说:“老师,平时爸爸修摩托车,奇奇一个人玩积木。”说着就去一旁玩起了积木。我就开始和他父母讲解起了本月主题活动的内容,奇奇也时不时地过来听听。我讲完后,奇奇父亲也讲了自己的困惑。他说:“我几次带奇奇去他外婆家,他多次打了小表哥,我一直批评他,但还是改不掉。该打的也打了,该骂的也骂了,真没办法。”
奇奇的父亲有教育孩子的强烈愿望,但缺乏对这个年龄的孩子心理特点的正确认识,只能简单地批评和打骂,缺乏有效的教育方法。其实,小年龄幼儿的情绪控制力和表达能力较差,所以会本能地用武力解决问题。
我开导并解释说,孩子打人总有自己的原因,可能是他的愿望未被实现,也可能是不善于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建议家长要深入了解孩子、发现孩子打人的原因,再针对不同的原因,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最好能引导孩子从事他感兴趣的活动,转移他的注意力,而不是一味地打骂。
这时候奇奇又过来了,向我问长问短,还不停地说着同一句话。他爸爸马上阻止说:“不可以这样的,说这么多的话太没有礼貌了。”接着又对我说:“他平时在家也是如此,总喜欢喋喋不休地模仿别人讲话。”我说:“没关系的,孩子是这样的,喜欢模仿。奇奇喜欢模仿别人及反复说同一句话,其实也是在学习语言。你还可以让孩子将他说的几句话连起来一起讲述,这样有助于孩子口语的发展。”
小班孩子爱模仿的特点非常突出,模仿是这一时期儿童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通过模仿来学习别人的经验和行为习惯。心理学家班杜拉指出,模仿是幼儿的天性,他们会自动模仿看见或听见的行为和语言。因此我告诉家长不要一味地批评和制止孩子“喋喋不休地模仿别人讲话”,在孩子喜欢表达时,家长首先要倾听,然后再引导孩子用恰当的方式运用这些通过模仿习得的语言和行为等。
10月份
这次上门的目的有二:一是评估孩子近期的表现,二是指导家长写观察记录。
已经见过好几次面了,奇奇见到我就像见了好朋友一样说“老师好,”还主动炫耀:“老师,我会自己吃饭了。”说着爬上桌子吃起饭来。我发现,奇奇吃饭的动作虽然看起来很不协调,却很专注。
我想,奇奇动作不协调的原因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孩子的动作发展迟缓;另一种可能是成人对孩子包办过多,导致孩子的自理能力差。
我诚恳地表扬奇奇有了进步,同时建议家长平时放手让孩子自己吃饭,培养他自己动手的习惯,并试着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午饭后,奇奇把上个月在家完成的几件美工作品拿出来给我看,说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的。
看来,奇奇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确实很重视,能积极面对教育孩子过程中的种种困难,这增强了我教育好这个孩子的信心。但家长仅有爱心和耐心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会追随孩子、正确解读孩子的行为并采用有效的策略,才能真正改善孩子的行为,促进孩子的发展。于是我给奇奇父母设计了一份表格,指导他们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
11月份
这次的指导目的有两点:一是了解家长近期对奇奇的观察记录情况,二是了解家长的教育方法是否恰当。
一进门我明显地感受到了奇奇爸妈喜悦的心情。奇奇爸爸给我看了他写的观察记录表。从表中可以看出,家长给孩子安排活动的时间较为合理,内容也较为丰富,且能对孩子的活动给予有意识的指导,最重要的是父母成了孩子最主要的陪伴人。另外可以看出,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方法和手段也有很大的改变。
奇奇爸爸还欣喜地告诉我,最近孩子的进步很大,不仅能独立吃饭穿衣,还拿出玩具给隔壁的孩子玩,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最后奇奇爸爸主动提出想让奇奇上幼儿园,看他能否适应。我高兴地同意了,因为这也是我的想法。同时我向奇奇父亲说明我作为老师会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教育好奇奇,让他在各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
就这样通过我对奇奇爸妈一段时间的指导,他们终于放下了心中的包袱,让孩子来到了幼儿园。
教育随笔:我们同在一起
教育随笔:我们同在一起
又一次来到憨兜家园,见到纯真的孩子们,心底一片涌动。活动中的点点滴滴至今还在激动之中,孩子们的认真和耐心从始至终,孩子们的完美配合如此默契,孩子们之间的那种友爱毫无目的,孩子们倾情表演的那种投入让人感动。
跟他们在一起的时间里,想的只是尽我所能的帮助他们,可以抛开一切。这次去支教的主题内容是鼓乐教学《玩具进行曲》。前期的时间,通过教师敲鼓孩子拍手拍腿等形式,用各种声势和身体节奏来熟悉两种不同的节奏。游戏《拉个圆圈走走》,教师打出节奏,并随机手指一名孩子,其打出相应节奏,让孩子在游戏过程中巩固节奏,真正做到在玩中学,学中玩。游戏《大拇哥》的进行,让孩子们在儿歌与节奏的交叉进行中,再次巩固节奏,尤其将儿歌的内容进行创造性的改编之后,孩子们说着儿歌:大拇哥,二拇弟,中三娘,四小弟,小妞妞,来看戏,手心手背,憨兜家园的宝贝!每一个憨兜的宝贝都露出甜甜的微笑。最后的开火车敲节奏环节,孩子们在欢快的游戏氛围中,在敲敲后背拍拍肩的笑声中,对节奏熟记于心,为接下来的鼓乐演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是鼓乐演奏时间,孩子们用最快的时间将属于自己的乐器取到手,在老师的指挥下进行演奏。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小鼓的节奏孩子们自然的分成了两种,一种是正确的节奏,另一种则是稳定的节拍,我忽然觉得,他们是一群特殊的群体,我们不能用同一种要求来对待他们,但可以让他们做的更好!我开始不厌其烦的一遍遍将正确节奏教给孩子们,学不会就手把手的教,我相信他们可以!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有几个孩子开始对正确节奏有感知,开始慢慢有了感觉,我欣喜孩子们的成长和进步!小鼓和小镲合奏的过程,虽然漫长艰辛,但当听到整齐的鼓声,看到尽力的孩子们,那种喜悦真的是不由自主!
孩子们一致要求给我们表演他们排练的节目《苔》,我们欣然点头答应。听着柔和的音乐,看着孩子们面带表情,一步步走上舞台,唱出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我在一旁听着,感受着,不禁慢慢落下热泪。
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匆匆溜走,却还未感受到结束的到来,存于孩子们之中的爱、温暖、感动、坚韧……会永远铭记!如同孩子们表演时所唱到的: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孩子们,由衷的祝福你们!祝福你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幸福满满!
孩子们,我们的心连在一起!我们从来没有离开!
我们同在一起!
教育随笔:我们一起演一演
最近开展了一次社会活动《陌生人敲门》,在活动中,我延续了社会活动的一贯作风,“观察图片”、“说一说发生了什么”、“你遇到了会怎样做”的三部曲式教学,幼儿在观察图片的时候积极性还是很高的,在说一说的环节,幼儿可能是由于经验不足,对于陌生人来敲门这种状况的反应并不是很高,来来回回就是在说“不能开门的”。
看着本节社会活动陷入尴尬,我想到了让幼儿了演一演的游戏环节。首先是我当陌生人,一个小朋友假装一个人在家,小黑板横在我们中间当做房门,我开始了表演“咚咚咚,我是修水管的,请打开门”,小朋友在小黑板的后面说“你晚一点再来吧”。这样的表演很快引起了幼儿的共鸣,他们很起劲的都想上来表演。在一次又一次的表演中幼儿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课堂活动也从僵局中走出来了。、
经历过这一次,我发现,不管是什么样的课堂,幼儿都是喜欢动起来的。
教育随笔:我们一起学古诗
新学期开始了,这是大三班小朋友在幼儿园的最后一学期,对于上小学他们又憧憬但也有害怕。为了不断充实孩子们的学习活动,这学期我打算继续将学习古诗词贯彻下去。
在这一天,我带孩子们开始了新学期的第一篇唐诗《清明》,刚读完古诗的名字,彤彤就迫不及待的问我:“老师,是清明节的意思吗?”我笑着说:“你说的非常对。”孩子们听完觉得很是好奇,趁着他们的兴趣点我们开始了学古诗的历程。
我先带领他们跟读一遍古诗,由于初次跟读,幼儿表现出明显的不自信,声音也都很微弱,有的小朋友较为害羞也不好意思大声说出来,我鼓励每个幼儿都张开嘴巴跟我一起说,一遍两遍,当第三遍的时候明显感觉到他们逐渐由信心了,不仅体现在音量上还有字词的清晰度上。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话幼儿很好理解,他们叽叽喳喳的告诉我“老师清明节是不是很容易下雨啊”,通过孩子们的回答我也不禁感叹古人遣词造句的奥妙,既有诗词的韵味又能通俗易懂,“路上行人欲断魂”小朋友听到后又开始百思不得其解,为了让幼儿对诗词内容有简单了解,我就说:“清明节大家去上坟心情都很悲伤,小朋友们去上坟过吗?”小朋友们又开始讨论起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向孩子们解释了字面意思,这首古诗整体带着幼儿诵读了一遍。
几遍跟读下来,班级幼儿对整首诗有了更深的了解,然后我开始给幼儿增加难度,我说出前两个字,幼儿接着说后面的句子,最后再请幼儿尝试自己说出整首古诗。
学习古诗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幼儿学习的态度也很认真,当整个教室回荡着幼儿诵读的声音时,幼儿端坐在椅子上,小小的身姿、神采奕奕飞扬,似乎觉得他们又成长了。
教育随笔:遇到困难想办法
今天早上,有个小朋友哭闹着不让奶奶给放下外套,他奶奶说:现在天气温差比较大,下午孩子的妈妈来接孩子,到时候让他妈妈给孩子穿好外套,你看他就是不让,怎么回事呢?
我问明原因后才知道,原来孩子是不会叠外套,我就有耐心的告诉孩子,下午妈妈来了之后看到宝宝穿好外套了会有多高兴呀,如果看到宝宝穿的很薄,妈妈会担心宝宝容易生病的,你不会叠衣服老师来教你好吗?宝宝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就结果了奶奶手里的衣服。
活动课时,我们让几个会折衣服的小朋友来叠衣服比赛,看谁叠的又好又快,然后让小朋友们积极参加,我也在一边指导,也是试帮助自理能力差的幼儿,早上的那位哭闹着说不会叠衣服的小朋友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叠衣服不知有多高兴呢,我也为这个孩子感到骄傲和自豪。之后我又教育孩子们当自己遇到困难时,要动脑想办法怎么样就解决问题,这样比遇到困难只会哭闹的小朋友更棒。
如果我们想办法解决问题了,我们会更加的快乐。
活动随笔:我们一起玩
在一次玩七巧板活动时,为了公平起见,我给每个孩子八个图形,让他们随意拼成一个物体。孩子们用手中的小图形拼成了汽车、房子、飞机,玩的非常开心。我仔细观察着每个孩子有创意的表现,这时,文文突然哭兮兮地跑过来说:“老师,奇奇抢了我的积木。”我来到奇奇身边,他理直气壮地说:“我没抢,这是我掉了的。”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争了起来。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都是“小皇帝”,缺少谦让与合作,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总是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作为老师,我决定让他们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看见两人吵了起来,旁边的孩子也参与了进来。有的说,是奇奇拿文文的,有的说,数一数就知道了。对,数一数!这时,晨晨数了数两人的积木,文文七个,奇奇的八个。咦?还有一个积木呢?原来还躺在地下了。小小的一场“抢玩具”风波就这样结束了。虽然他们自己解决了问题,奇奇向文文道了谦,但我心里还是觉得应想个更好的办法来教育孩子们,怎样与同伴和睦相处?
我低着头继续观察着孩子们的表现,走到但嘉木面前时,我发现她没有积木。于是我问:“你的积木呢?”她笑着说:“我和罗荣倩雯放在了一起,谁想玩几个就拿几个。我让她先玩呢!”“真的呀,你们的办法真好!”我的心情一下子豁然开朗。谁说每个孩子都自私?这不是教育孩子们最好的例子吗?于是,我让孩子们停下来安静地听但嘉木介绍她们的玩法。而且,我说,老师非常赞赏这种做法。经我一提示,许多孩子都主动把积木放在了中间,自己需要几个就拿几个,不争也不抢。看到这和谐温馨的画面,我不由的为榜样的神奇作用所感动着。
我想,在教师组织的每一次活动中,应该有知识技能的目标,也应该有情感、性格和良好品质的目标,而且后者应占主要位置。我们应利用活动中突发的事例来教育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这才是孩子们一生受益的,也是我们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目标。
中班教育随笔:孩子,让我们一起加油!
今年接的这个新中班,着实让我吃了一惊,幼儿和家长的素质和我前几届接得班没法比。开学初,脑子里一直想着怎么解决班里的“小霸王”,三个星期下来,“小霸王”的事情圆满解决了,静下心来再次细细想想班级里的情况,我的心郁闷着。一个班三十位小朋友,幼儿人数与以往比并不多,但真正懂事、爱学习的寥寥无几,更多的是上课给你个不理不睬或牛头不对马嘴,下课想着玩和追跑,很多幼儿都是托儿所的皮大王。回顾两个月辛劳的结果,有一部分幼儿进步了一些,但还有几个老大难进步不大。
进步快小朋友
“小霸王”从骂老师、打老师到现在上课能认真听讲
,画画、手工、计算进步非常快,对老师也很有礼貌了。“张X”小朋友在刚开学时,课间在活动室里追跑现象非常严重,上课坐力不定,碰到不顺心的事情就闹情绪、大哭。自从在家长会上和她爸爸沟通以后,小姑娘一天天在进步。现在的她,上课发言非常积极,碰到事情也不发脾气了,更可喜的事,原本一点也不会画画的她,现在画得一幅好画,是班级里小朋友的学习榜样!也是我比较看好的幼儿。
“小霸王”和“张X”小朋友的进步,这与老师与家长的及时沟通和家长对我们老师工作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每一位老师都希望班级里的每一位家长和孩子都向他们一样,老师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回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老大难”的小朋友
“沈小朋友”是个长得非常可爱的小男孩,大大的眼睛,白白的皮肤,乍一看,你一定会喜欢上他。可偏偏长得这么可爱的小弟弟非常让我们老师头痛,脾气怪,动手能力差,又不肯学。比如说要画画、做计算作业了,其他孩子都非常开心,他坐在位置上就是不肯动手,当老师去帮助他时,他呼得一下躲到桌子底下去了。午睡起床了,孩子们都穿好衣服了,他坐在床上等你老师、阿姨去帮忙,好像他生来就是一个小少爷。面对他这种怪脾气,我们老师多次找他妈妈沟通,他妈妈笑着和我们说:“我家孩子不肯动手吗?我家孩子已经认识很多字了!”你看,多骄傲的母亲!
“周小朋友”妈妈每天早上送孩子来时,都是“弟弟”、“弟弟”,一听母亲对孩子的称呼就知道有多宠爱了。这个孩子比较外向,交往能力比较强,我班的那几个较顽皮的小男孩都是他的哥们,和老师也不陌生。也是一个长得很可爱、很帅气的孩子,可动手能力也一点不行,不管你老师怎么耐心的教他,他定定的看着,就是不理解。他还有一个毛病,午睡要尿床。没办法,在午睡中途叫醒了他一次,可起床后,被窝里还是湿的。和他妈妈商量了一下,午睡叫醒两次效果好了一点。
像沈、周这样的小朋友,我们班还有几个,其他几个可能情况稍微好一点。
时间匆匆,但愿在老师和家长的配合下,希望每一个孩子都飞跃的进步,我期待着、也在努力着!孩子,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教育随笔: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每天和小班的孩子们朝夕相处,不知不觉已经三个星期过去了,感叹时间过的飞快的同时,也感叹小班孩子们慢慢的变化。回想开学前和姚老师一起去进行家访,当我们走进一户户孩子的家里,看到的是彼此都不熟悉的面孔。孩子们有的勇敢,能回答老师的问话;有的胆小,不愿意与老师一起说说话;有的孩子腼腆,一直依偎在妈妈或奶奶旁边……还有开学前为了让孩子们能熟悉幼儿园环境而举行的上午入园参观活动,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家长们带着宝贝来到小一班,引导孩子跟老师打招呼,然后带着孩子去认自己的小床、水杯柜、毛巾,让孩子们自己去试着找找代表自己的小动物头像,刚开始孩子们还能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但是没过多长时间,可能是不熟悉的面孔多起来,让孩子变得不安起来,有的孩子甚至眼泪已经挂在脸上。回想起这一幕幕,就好像昨天刚发生一样。
三个星期过去了,虽然早晨家长送宝贝来的时候,还会有极少数孩子表现出不舍,但大部分孩子都能在老师的提醒下与爸爸妈妈说再见。小班孩子虽然年龄小,但跟刚开学的时候相比,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比如从刚入园时的不适应到现在能与同伴们一起玩游戏、玩具,从刚开学时的拒绝入园到现在慢慢不抗拒幼儿园等等,这些变化都说明孩子们每天其实都在不断的进步、成长。
其实,这一届小班是我带的第一届孩子,以前虽然也跟孩子们一起接触过,接触的时间相对而言也比较短,而且她们也不是同一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于不同年龄班的孩子,需要采取不同的相处方式,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为了更好的教孩子,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孩子,都需要老师的观察和思考,所以这对于我来说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与成长的机会,从现在开始,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一起成长,慢慢地,让孩子变得更活泼开朗,更坚强勇敢;而我也能得到进步和成长的空间,让我们每天一起进步、成长,一点一点,一步一步,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