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观察记录:不再哭涕的小可爱
发布时间:2021-05-11 幼儿园观察记录 区域观察记录 幼儿观察记录观察时间:**
观察地点:小二班教室
观察对象:王**
观察老师:赵老师
一、幼儿情况分析
王**小朋友是个性格非常开朗的孩子,懂礼貌,能主动向老师问好,小朋友都很喜欢跟她玩,但是就是比较爱哭,稍不“如意”就爱哭。王**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家里人很喜欢他,什么事都让着他,也就养成了娇气、爱哭的性格。有时候小朋友因为喜欢她,摸摸她的小辫儿,她也总是跟老师哭着说:“她摸我的头发了。”类似于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教师要帮助王**慢慢地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改掉爱哭泣的习惯。二、现象记录
1、第一阶段
(1)现象记录:
①午睡的时候,小朋友们都睡着了,王**突然哭起来,原来是睡在她上面小朋友的被子掉了一点点在她的床上,她边哭边喊:“她的被子在我的床上。”老师连忙抱着她,哄了哄,可她还是不停地哭,直到老师把她哄睡着,她才慢慢地止住哭涕。
②集体活动,教师带孩子们玩音乐游戏,小朋友不小心轻轻地碰到了王**,王**止不住大哭起来,边哭边说:“我让我妈妈打你。”老师安抚了她,她才慢慢地不哭了。
(2)分析与措施:
①孩子生活在大家庭中,家人难免宠爱,孩子遇到事情的时候会用哭来解决问题。
②由于刚刚入园,王**小朋友还没有完全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教师要多陪伴着王**小朋友,让其慢慢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知道班级里的小朋友都是好朋友,鼓励其多与其他小朋友玩。
③教师与家长沟通,家园共育,帮助孩子慢慢学会控制情绪。
2、第二阶段
(1)现象记录:
①户外活动,小朋友们正在玩,突然听到一阵呵呵的笑声,老师一看,原来是王**和一个小女孩在玩软包,王**对那个小女孩说:“呵呵,你的软包砸到我了,真好笑。”老师也会心一笑,这个孩子的进步真大,现在小朋友们不小心碰到她了,她都会觉得没关系,跟小朋友相处的非常好。
②户外体育活动,王**不小心摔倒了,这次,她没有哭,很勇敢的站起来拍拍手,又接着跟小朋友玩了。
分析与措施:
①王**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与其他小朋友的相处,完全适应了集体生活,在教室里哭泣的时候越来越少,教师们常常看到一个爱笑的小女孩。
②遇到事情,王**不再想都没想就大哭起来,而是慢慢控制了自己的情绪。
③加强家园共育,培养良好性格,多鼓励为主,适时表扬。
三、反思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处处受到家长的关爱,甚至是溺爱,什么都是自己优先,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或者是一点儿困难,就不知如何是好了,只知道以哭相对。当然哭并不一定是坏事,孩子大哭后可以感觉轻松一些,哭可以减轻压力。但是动不动就哭就说明“哭”是有问题了。不要强化孩子哭,对孩子的哭应采取中性态度,使孩子分散注意力而停止哭泣。可给予一定的安慰,抱一抱,哄一哄,就会使她“雨转晴”而高兴起来。但当小孩做了不对的事情时,也不要因怕他哭而不说明不对的原因,要清楚地说明不对在哪里,既不要斥责,也不能无原则迁就。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王**长大了,懂事多了,遇到困难不再是只知道哭,会请小朋友和老师帮忙,还会主动地帮助班集体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后教师将继续对他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让她变得更加“勇敢”、“坚强”。作为教师在教育孩子时,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真正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并根据孩子的各种表现,选择合理的、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实施教育,使孩子能真正地健康快乐成长。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观察笔记《不哭了》
观察时间:**年**月**日
观察对象:杨**
观察地点:小班教室
观察方法:个别跟踪
观察内容:不哭了
过程:
早晨,我正忙着接待来园的孩子,杨**小朋友来了,他是刚转来两天的孩子,他哭着对奶奶说:“奶奶放学接我啊”奶奶说:“好的,奶奶接。”我走过去拉着他的小手,摸一摸他的头,然后又亲亲他的的小脸蛋,对他说:“老师最爱见你了,你才来还不习惯,时间长了就会好的,不哭了,你看其他小朋友都过来和你玩了”他看了看情绪慢慢的稳定了,在我的正确引导下,骑着小松鼠木马坐在上面玩了起来。他过了一会儿走到我跟前,拉着我的手低着头对我说:“老师,我不哭了”。真好,我开心的笑了。
分析:
杨**从小家里大人都溺爱他,有什么要求都会满足他,更何况他才来上小班,马上不太习惯,总是离不开大人,在幼儿园里,他和小伙伴们、老师的共同生活中,幼儿园的生活不能像自己家那么自由,情感和需要得不到充分的满足,因此,他来园情绪就不太稳定。
采取措施:
1、让家长紧密配合,不能一味的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做到恩威并施。
2、坚持每天去让孩子来园,把孩子送到老师手里后,马上离开。
3、创设安全,愉快的氛围,引导同伴和他做好朋友。
观察笔记《爱哭鼻子的小男孩》
早晨,爸爸牵着**的手来到幼儿园,可是**却低着头,眼角红红的,走到教室时,使劲地拉着爸爸的衣角,此时泪水也流了出来,我赶紧迎上去,问道:“怎么了呀,**,为什么哭呀?”平时不是表现挺好的吗?**看了我一眼,哭着说:“我要妈妈”。原来**的爸爸妈妈都很忙,一直没时间接送孩子。爸爸看苗头不对,赶紧再见走了。但当我帮**擦干眼泪后,他主动的搬了张小椅子和小朋友一起玩玩具,就这样他很快的就融入了欢乐之中。
分析:
**是个性格内向的小男孩,小班上学期就是在班上哭的较厉害的孩子,到快将近学期结束时才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早上可以微笑着入园了。但一个长假过后,哭鼻子的现象又发生了,不过现在好多了,只是偶尔哭一下。
措施:
1、和家长交流,建议家长每天坚持接送孩子入园,养成良好的入园习惯,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
2、作为教师应多和孩子交流,让孩子知道在幼儿园的快乐,老师也会像妈妈一样爱我们,也有很多小朋友和自己玩,有助于孩子爱上幼儿园,每天主动来幼儿园。
3、作为教师应多关心孩子,使孩子感觉到家的温暖。
小班幼儿观察记录
观察目的
发现幼儿在进餐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观察记录
今天的午饭是米饭、豆干炒芹菜、肉片炒花菜、还有骨头汤。今天孩子们普遍都吃的很慢。D幼儿是最后一个吃完饭的,在他放碗的时候,我把他叫了过来,问他“今天的饭菜你不喜欢吃吗?怎么吃的这么慢啊?”D幼儿看着我,想了一会说“我觉得有一点点干。”我大概猜出了她的意思,问道“是菜比较干,所以你咬的比较慢,对吗?”D幼儿点了点头。
观察分析
排除大部分幼儿挑食所以吃的比较慢的情况,我觉得今天幼儿的进餐情况和饭菜的提供有很大的关系。对比之前的西红柿炒鸡蛋、青菜炒香菇等,今天的饭菜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有一点点干,所以他们普遍吃的比较慢。因为小班幼儿自身的发展特点,他们对块状的食物咀嚼的比较费力,吞咽的也比较慢,所以今天吃饭的总时间比平时晚了大概10分钟。
措施建议
幼儿园的饭菜都是精确计划好的,什么饭搭配什么菜,以保证幼儿能够得到充分的营养,这一点毋庸置疑。在一日生活之中,教师应多观察幼儿的饮食,比如幼儿爱吃什么、吃什么比较慢、哪个菜比较难咀嚼等,将幼儿的进餐情况仔细向上级反映,这样可以帮助上一级更好的制定食谱,不断改善幼儿的一日食谱。
除此之外,面对幼儿难咀嚼的饭菜,教师不应该催促幼儿,而应该留给幼儿充足的进餐时间,给幼儿良好安静的进餐环境,不要在无形中增加幼儿的进餐压力。
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爱心小兔
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爱心小兔
观察情况在给孩子讲述故事《爱心小兔》之前,我给孩子提了一个问题:“小兔最害怕谁呢?为什么?”孩子们不约而同的给我这样的答案:大灰狼,因为大灰狼会把小兔当点心吃了。在孩子们的印象中:小兔是最怕大灰狼的。“但是,今天的故事却不一样,到底小兔和大灰狼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听《爱心小兔》这个故事。”带着这样的悬念,孩子们认真的听故事……观察分析有时候,孩子的思维会受到常规教育的局限,思维会定格,作为教师,能够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发现问题,并能够很好的引导孩子,发展孩子的想象和思维能力,最终的教育效果就会不一样。措施与结果在听完故事以后,我给孩子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是你,在大灰狼生日的时候,你会给他送一件什么礼物呢?”这个大胆的假设充分调动了孩子思维。孩子们回答是多样的:有的说送蛋糕,有的说送一条裙子,有的说送玩具……通过故事和现在孩子们的想象,大灰狼不再是危险、害怕的象征,他也需要朋友、也需要我们的关心,原来,大灰狼同样也有爱心!这就是《爱心小兔》带给孩子们的教育,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故事!
幼儿观察记录
观察目的
幼儿在沙坑游戏中的交往能力
实录
户外混龄游戏开始后,赵逸晴和兰伊朵带好手环来到沙池,赵逸晴用小铲子把沙装进竹筒里,可是竹筒比较细,光用铲子装沙需要很久才能装满,于是边上的兰伊朵找来了剪好的牛奶桶,利用漏斗的方法,很快把竹筒装满!紧接着,赵逸晴做起了竹筒饭,兰伊朵说:“这个都是饭,没有菜吗?”赵逸晴:“我们可以采一些。”于是她们将饭倒入竹扁内,做起了味道可口的竹筒菜饭。看到赵逸晴在竹扁上印出自己的手印,兰伊朵对我说:“老师,我们可以给竹筒饭做成小动物的形状,我妈妈给我蒸的馒头就是小动物的形状。”教师:“可以啊,你们去材料框里找一找有没有倒模工具。”兰伊朵找来了一直“小乌龟”工具,尝试把“竹筒饭”放到工具里再倒置过来,拿起工具的一瞬间,她们俩期待着,可是第一次失败了,于是有继续尝试,3次之后,终于成功做出了“小乌龟竹筒饭”。
分析
孩子们在沙坑中的游戏是他们生活经验的再现,游戏的主题因同伴、材料等不断丰富延伸。沙坑是小班孩子喜爱的活动场地,低结构的沙能在孩子对游戏情节的想象中变成食物、宝藏等,玩沙的工具也有各种不同的用处,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也在不断地想象和创造情景。小班孩子从独自一人游戏慢慢发展成为结伴游戏,继而向合作游戏发展。从最初的赵逸晴独自一人做“竹筒饭”、到两人合作烧“竹筒菜饭”,再到最后的给“竹筒饭”做造型,我看到了她们渴望伙伴及交际交往的能力,这一种互帮互助良性的交际循环。
策略
1.沙工具的低结构、多样性。玩沙的工具不局限于传统的塑料玩沙工具,丰富玩沙材料,可以从孩子日常经验中的物品入手,如:厨房中的锅碗瓢盆、卫生间里的毛巾脸盆等等,可以从低结构材料入手,如:木棒、皮筋、白纸、易拉罐等等。
2.经验知识的丰富。孩子对周围的生活环境有一定观察,从做“竹筒饭”可以看出孩子对超出生活经验知识的渴望和想象。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经验,在课堂内外寻找契机渗透科学、知识,丰富孩子们的日常经验、拓宽孩子们的精神领域。
3.游戏主题的明确。今天的玩沙游戏,老师并没有规定主题内容,属于“散养式游戏”。孩子全凭个人喜好、想象,自由游戏。教师可以在游戏活动开始前,丰富孩子们的经验、知识,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得到延伸,也可明确符合生活经验的场景,让孩子在同一个经验情景中互相开展游戏。
幼儿观察记录:爱看书的莫莫
第一次观察:当我看到你在图书区的垫子上坐着,两腿盘起,放着一本书,右手的食指点着某页上的字,嘴里发出声音:“可不是”,然后停了一下,接着又”X猫猫大王还没有找到”……你停停念念,看看插图,一直把一本书翻看完。
第二次观察:你放回第一本书,在书架前挑选一会儿书,拿起《同桌的阿达》快速的翻了几下,并且说:“这本好看,”对旁边的同伴说:“里面还有个小恐龙。”同伴听后:“我跟你一起看。”两个人凑在一起,一页一页的翻阅,你还念起个别几个认识的字,还问同伴:“你认识吗?”这个字我不认识。
(我看到后,提醒他们有困难可以找我。)
第三次观察:你拿着书过来,问我:“张老师这个字时什么?”我:“这是桌!”“哦,我知道题目了!”他对同伴说:“这本书是同桌的阿达。”同伴重复他的话,然后又去换另一本书。
解读:莫莫能较专注的进行阅读活动,并且有一定的阅读方法,能利用自身认识较多字的能力进行图文结合理解图书。当老师提示后会向老师寻求帮助,具备较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观察记录:爱打人的小孩
幼儿姓名:**,男
幼儿基本状况:喜欢打小朋友
观察日期:**年**月**日
观察地点:教室
观察目的及由来:
本学期,幼儿升入中班后,比原先活跃了许多,再加上搬入新教室后,活动空间也大了,孩子们在班里经常跑来跑去,互相打着玩。
**是这些孩子中比较典型的一个,他喜欢和老师在一起玩,但是她经常会与周围小朋友发生矛盾,也常常有小朋友跑来向我告状,说**打了他等等之类的话。
观察实录:
在我观察了**之后发现,其实并不是他爱打人,而是他处理问题的方法不恰当。例如:早上排队时**排在第一个的,他很高兴,而这时别的小朋友站到了他的前面,于是**就推了别人一把,结果手重了,那个小朋友哭着向我告状说**推他了。我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于是我走过去把**叫了过来,对她说:“你为什么推别的小朋友啊?”他说:“我没推他,他每次排队就跑到我前面来了。”我又告诉他:“你想想,如果你不用手推别人,还能怎样告诉她啊?”**沉默了一会,对我说:“我先来,你后来,我站前面了你就要往后面站”我笑了,摸着他的头说:“对啊!你要是这么对别人说,人家就不会给告你状了呀!”**点了点头。
主要措施:**是个聪明的小男孩,老师说的都会听,告诉他遇到事情不能够打小朋友,能够过来告诉老师,教师必须要发现幼儿的问题。
幼儿观察记录:不要玩石头啦
观察目标
1.学会了“钻、爬、跳、跨等技能,并在玩中发展幼儿的身体技能。
2.合作交流,考验孩子们之间的沟通交往能力。
观察记录
上午的游戏活动时间开始了,大部分小朋友们都认真的在听活动要求,然后愉快的开始进行游戏活动啦!有的拿着枪进行训练,有的开始钻地龙,忙得不亦乐乎。却只见赵思语等几个小朋友却站在原地不动,还不时的回头讲话,我看见了,连忙上前去提醒,可又过了一会儿,又停了下来。在后来的活动中,别人都玩的特别兴奋,只见他们俩不停地在后花坛中玩花、玩草。
分析评价
最近在早晨的户外活动中,赵思语也很喜欢到后面的花坛中去玩,当我走过去问他们在干什么时,他们说要找小石头,把小石头都放在一起,所以每天喜欢到草、泥土中去找。
支持策略
1、针对这种情况,通过游戏活动来教育所有的孩子,引导他们认识到积极锻炼身体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2、可应着孩子们的兴趣点,开展与此相关的主题探究活动“有趣的动植物”,帮助孩子和孩子们一起了解此方面的小知识。
3、在户外活动中,可带领他们幼儿园的一些花、草植物,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4、希望父母每天都按时送孩子入园参加晨间体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