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写作业磨蹭的原因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1-05-18 孩子厌学原因 幼儿园的游戏有哪些 幼儿园游戏有哪些很多家长都会遇到这样的难题:孩子写作业太磨蹭,老是耽误很长时间。可是,即使你坐在旁边盯着孩子写,孩子也未必能改变写作业磨蹭的毛病。
以下四种原因需要爸妈们对号入座,找准自己孩子作业慢的原因才能更好的纠正。
【原因之一】注意力不集中——无关动作多
这种情况在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中尤其多,这些孩子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注意力时间比较短,如果让他们连续做作业超过30分钟,他就会坐不住,产生玩文具,看闲书等小动作。
对此,小编建议爸妈采取以下方式:
1.作业分段——如果当天作业太多,可以把作业分割成两个或三个阶段,每段时间不可过长。如第一次规定做15或者20分钟,当孩子的注意能力提高和年龄的增长,以后所定时间就可以慢慢延长。
2.要为孩子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
3.训练孩子集中注意力。
例如“玩扑克游戏”——取三张不同的牌,选取一张要记住的牌,让孩子盯住这张牌,然后把三张牌倒扣在桌上,由家长随意更换三张牌的位置,然后,让孩子报出选中的牌在哪儿。
也可以买一些智力训练的书,让孩子每天坚持做练习。
【原因之二】学习基础差——写作业有困难或没兴趣
有些孩子学习基础差,很多知识点没弄懂,因此题目不会做。一让他写作业,他就头疼。还有的孩子,只想玩不想学习,实在逼得没办法了,才做点。如果孩子属于这种类型,那么真正要解决的不是磨蹭的问题,而是怎么辅导孩子,让孩子学习好起来。
小编建议这么做:
1.教孩子如何调换顺序做题——如果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可以先做其他的题目,这样就可以节省时间,也不会打断孩子的思路。
2.了解孩子到底哪里没弄懂,然后给孩子补上这部分不懂的知识,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3.想方设法让学习变得有趣起来。
比如可以用计时的方式完成某一项作业,规定时间完成了就表扬或记一个“★”,得够二十个“★”,就可以满足孩子的一个愿望。
【原因之三】时间观念差——不会管理时间
有的孩子不会管理时间,对时间没有概念,写作业、做事磨蹭也就是自然的事了。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给孩子自己管理时间的自由。让孩子知道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情。
对策如下:
1.善用小闹钟
每天让孩子在写作业之前先上闹钟,闹钟在孩子完成作业的期限前10分钟响。这样,闹钟代替妈妈的催促。同时,孩子在自己定闹钟学习的过程中,也不断体验到了成功感,学习会更加自觉。
2.把作业当成考试
和孩子确定“考试”的要求,需要的时间,如果按“考试”要求做完作业,孩子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事。有父亲这样尝试一个月,孩子做作业的速度快了许多,准确率也大大提高。
3.少催促,多表扬。
催促只会让孩子的动作更慢,家长就更生气!父母要及时发现孩子做事快的一面,适当表扬,要让孩子不断意识到自己确实比以前快了。
4.与学校老师共同配合,形成合力,共同督促孩子。
孩子磨蹭,时间观念差,家长在家里督促孩子的同时,还需要与学校老师沟通,争取取得老师的配合。
【原因之四】追求完美——橡皮综合征
有些孩子是天生的 “追求完美主义者”,但有些孩子过度追求完美却是因为父母本身就希望孩子样样都做到最好,放大孩子的小毛病。导致孩子压力大,情绪焦虑。对于这种老是喜欢使用橡皮擦来擦去修改作业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橡皮综合征”。
“橡皮综合征”有以下两条对策供爸妈参考:
1.父母不要指责孩子,要用奖励手段安抚孩子
孩子做作业时夸奖他已经做得很好了,适当减轻孩子的心理焦虑,适当降低对孩子的要求。
2.收走修改工具
如果孩子离不开橡皮,家长可以把橡皮没收,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孩子依恋橡皮的坏习惯会逐渐得到纠正。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孩子作业拖拉磨蹭的原因
一、学习没方法,不知道先做什么
洋洋的爸爸妈妈为了能让他安心学习,每天都把他的生活安排得面面俱到。可洋洋写作业总是慢慢腾腾,有时候甚至不知道老师都布置了什么作业。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他的作业乱无章法,有些题经常会做错或漏做。
妈妈也很苦恼,因为洋洋在家做作业之前准备文具也是很混乱。每次等到写错了,才发现没有准备橡皮;铅笔折断了,才发现没有准备削笔刀,一会儿拿这个一会儿拿那个,这中间磨磨蹭蹭就花去好多时间。
这是一个写作业条理性比较差的典型案例。写作业时不知道有什么作业,文具准备不齐全,对各科作业的先后顺序没有条理……这样写作业当然慢了!
/ 对策 /
对于洋洋的情况,父母要教会孩子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让孩子自己动手安排自己的事务,甚至可以让孩子帮忙父母做点家务,这样孩子就慢慢学会规划和条理。
心理学上有种说法,叫100%理论。世界上许多事情都遵循100%理论,如果我们有20%不做,孩子就能完成20%,如果我们要80%不能做,孩子就能做80%。
如果父母都帮孩子做了,孩子的成长机会实际上就被父母剥夺了。当然,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父母可以适当指导孩子做事的顺序和条理。
二、追求完美,害怕出错
蒙蒙作业工整,成绩优秀,缺点就是写作业慢,写的字稍微有一点点不整齐或者不干净的地方,她就马上擦掉重写,所以花的时间就长了。蒙蒙是天生的“完美主义者”。
但是有些孩子写作业慢却是父母们训练出来的,许多父母都希望孩子是完美的,样样都要求孩子做到最好。比如作业:即使有一丁点儿不好的地方,父母都严格要求孩子改好写工整,这样要求的最终结果,不是孩子写作业慢就是对学习害怕。
/ 对策 /
对于这种喜欢使用橡皮不停地擦来擦去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橡皮综合症”。原因是孩子学习压力大,心情焦虑,怕出错。对患有橡皮综合症的孩子,父母不要过多指责,也不要用打骂来纠正其不良行为,而要用奖励手段进行强化训练来达到目的。
孩子做作业时尽量少用橡皮,如果作业本保持清洁、在一定时间内迅速准确地写好字,就有一定奖励。如果孩子离不开橡皮,家长最好把橡皮没收,经过一段时间,孩子依恋橡皮的坏习惯会逐渐得到纠正。
三、对学习没有兴趣
有的孩子因为学习基础差,作业不会做,写作业自然而然的就慢了。还有的孩子,对学习没有乐趣,即使会做也不想去做。如果你的孩子属于这种类型,那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怎么去弥补孩子的缺陷,怎么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 对策 /
孩子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怎么办?
有些孩子遇到自己不会做的题目就拿去问父母,问完之后接着写作业,刚坐下没多久又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又拿去问。这样来来回回折腾,时间就耽误了!
这样做一方面会打断做作业时的安静氛围和专心程度,造成走神;另一方面,会打断孩子做题和写作业的思维。
建议父母最好能教孩子如何调换顺序做题。如果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可以先做其他的题目,最后再做不会的题目,这样就可以节省时间,也不会打断孩子的思路。
对于孩子不懂的题目,父母给孩子补习。
父母要了解孩子的问题所在,对症下药。但要注意的是,不要全部一古脑儿讲给孩子听,而应是启发孩子,最后还是要靠孩子自己领悟。孩子知识储备够了,速度自然就快了。
想方设法让学习变得有趣起来。
人们都是这样,对于喜欢有趣的事都乐意去做,而对于枯燥乏味的事,则是能拖则拖。
所以,对于不喜欢写作业的孩子,父母要尽量调动孩子写作业的兴趣,比如:通过游戏的方式、竞赛的方式来安排作业。比如:可以用计时的方式完成某一项作业,规定时间完成了就表扬或记一个“★”,得够二十个“★”,就可以满足孩子的一个愿望。
四、被逼无奈,故意磨蹭
这是一种被动的磨蹭,被父母逼出来的磨蹭。许多家长总是希望孩子在做完学校的作业后再做些题目。所以,每天加了许多“妈妈作业”。
听听一个孩子的说法吧:“快点写作业?我为什么要快呀?写完了我也不能出去玩,写完了老师的作业,我还要写妈妈布置的作业,写完妈妈布置的作业,爸爸的作业又来了,总之就是没有玩的时间……,还不如慢点写呢!”
没想到“磨蹭”还成了孩子的一条对策。若是爸爸妈妈总给孩子加“父母作业”,孩子会开始有意识的慢,久而久之,渐渐地养成习惯,就真得变成磨蹭的坏习惯了。
/ 对策 /
把每天老师布置的作业做一个大概的估计,将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一个时间预计。一定要给孩子留下休息的时间(自由支配的时间)。
如:一共要一个半小时,孩子在一个半小时完成了,余下的时间就必须由孩子自己支配,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养成这样的习惯后,孩子会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因为早写完就有很多时间玩了。
五、时间观念差,不会管理时间
孩子如果没有时间的概念,写作业、做事磨蹭也就是自然的事了。
许多家长总是什么都替孩子想好、安排好,“该写作业了。”“到练琴时间了,别看电视了!”“该洗澡了!”常常能听到家长这样一遍一遍地提醒孩子、催促孩子,家长总是替孩子安排好了时间,孩子当然不用操心怎么安排时间了,也就很难有时间观念了。
因此,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时间的主人,你就让孩子自己安排自己的时间。
/ 对策 /
善用小闹钟
用闹钟督促孩子做作业,有利于孩子快速有效的完成作业。闹钟是他最好的催促。同时,孩子在自己定闹钟学习的过程中,也不断体验到了成就感,不再把作业当作帮父母完成任务,学习更加自觉。
把作业当成考试
按考试的要求做完今天的作业,其余时间就可以让孩子们自由安排。设定好考试的时间,让孩子在做作业有一种紧迫感。久而久之,孩子做作业的速度也就快了,准确率也会慢慢提高。
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一个时间观念不强的孩子,不仅做作业慢,在任何事情上都会磨磨蹭蹭。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就需要要父母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凡事要多提醒,让孩子知道时间的紧迫性,循循善诱。
一分钟专项训练,让孩子感受一分钟可以做多少事
(1)每天准备几十个简单的加减法口算题(年级不同,难度不同)。
(2)一分钟写汉字训练,找一些笔画和书写难度相当的生字。
(3)一分钟写数字训练。每天让孩子练习一分钟写“0123456789”的快速书写。
通过以上的训练能够让孩子了解到时间的宝贵,一分钟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同时也提高了孩子的写字速度和做题速度。训练时以1分钟为一组,每天练二到三组,还要注意记录孩子的成绩,并进行对比。
与老师共同配合,形成合力,共同督促孩子
有些孩子在家里有家长督促的情况下,速度会变快。但是到了学校,没有了外人的督促,孩子又会慢下来了。所以,如果有老师的佩合,在学校也督促孩子,这样孩子的矫正速度就会变快了。
六、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
小健活泼、可爱,但是小健的父母却一直揪心着他的学习。因为小健写作业时总是东看西看,一会儿玩橡皮,一会儿吃铅笔,一会儿咬手指,注意力不集中,这样的写法怎么能快起来?
老师也反应小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而且还经常调皮捣乱,一会儿拽别人的头发,一会儿拉别人的衣服。
这个属于典型的注意力不集中的案例。这些孩子的注意力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左右,如果让他们连续做作业超过20分钟,他就会走神,如果写一个字走神5分钟,作业当然就拖拖拉拉了。
/ 对策 /
作业分段
你先了解孩子当天的作业量,然后规定在一定时间内必须完成,如完成得好可以给予奖励。
如果作业太多,可以把作业分割成两个或三个阶段。如第一次规定做15分钟,完后休息一会,然后再规定一个15分钟,再休息。当孩子的注意力提升之后,往后所定时间就可以慢慢延长,等养成高度集中学习的好习惯时就不用再分割时间了。
要为孩子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
孩子学习的地方要简洁、整齐,尤其是书桌,准备好所有要用到的文具,但不要堆放玩具等会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东西。孩子学习的环境还要安静,不要在孩子学习时,中途为了关心孩子,又为孩子送水果,倒水,这其实也是在干扰孩子。
训练注意力本身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是很多孩子的特点。年龄越小,控制注意力的时间越短。这是由于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够完善,还处在发育当中。
因此,对于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孩子,可进行一定的训练,以提高注意力。现举几个具体操作方法给大家作参考。
a、玩扑克游戏。可锻炼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快速反应能力
取三张不同的牌,随意排列于桌上,让他盯住某一张牌,然后把三张牌倒扣在桌上,由家长随意更换三张牌的位置,然后,让他报出那张牌的位置。若她猜对了,就胜。
随着能力的提高,家长可以增加难度,如增加牌的数量,变换牌的位置的次数和提高变换牌位置的速度。这种方法能使孩子注意力高度集中,而游戏又是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玩起来孩子的积极性很高。每天坚持玩一阵,注意力会有所提高。
b、买一些智力训练的书,每天坚持做练习
一些锻炼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的图文,如走迷宫,在一大堆图中找某样东西,找异同(同中找异,异中找同),比大小、长短,在规定的时间内把一页图中的物品记住,然后合上书让她报出来等等。
时间不可过长,但往后可延长练习时间,一定要每天坚持练。做对给红五星奖励或打分。
c、训练听力注意力
每天给孩子读一篇文章,读完后要他回答书中的问题,长期坚持就会提高孩子的听力注意力。或者由家长给孩子念一组数字,或一组词语,让孩子正背或者倒背出来,逐渐增加数字和词语的长度,这个游戏不仅能训练注意力,还训练了孩子的记忆力。
还可以每天回来追问一下每天上课的内容,让孩子把每天每节课的内容复述给家长们听,这样也能无形中养成孩子上课认真听课的习惯。
七、协调性差
孩子磨蹭的原因还可能是孩子生理方面的。当今中国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家长都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儿童应有的摸、爬、滚、打、蹦跳等行为,在发育的自然历程中被人为破坏。
儿童该爬的时候没爬,日后可能出现协调性、平衡感差、该哭的时候不让哭,口腔肌肉缺乏锻炼,心肺功能弱,甚至语言表达差。独生子女出现感觉统合障碍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运动、缺乏游戏、缺乏大自然的熏陶。
现举两个因为感统方面的原因影响了作业速度的例子:
(1)思维和手不能同步
阳阳十分聪明,就是有一些内向,不爱说话。妈妈反映阳阳做作业时太慢了,每次写完作业时,由于他思维比较快但是表达和书写太慢,所以就会经常写错、漏写、跳字甚至串行。
这个案例表明了有些孩子思维和手不能同步进行,尽管思维比较快,但是表达和书写都比较慢。
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这样的孩子普遍不太善于交流,有时还会出现说话吞吞吐吐,甚至轻度口吃的现象。家长平时多跟孩子交流,多鼓励他跟别人交流,要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和读写能力。
(2)手眼不协调
晨晨写作业时总是慢慢腾腾、歪歪扭扭,而且经常是写在横格线下面的,还爱横跨两格。晨晨经常就是看着“惯”却写成“贯”,看着“朋友”写成“明友”。在学校问题更加严重了,写字速度慢,经常在考试时答不完题,而且做题时还经常出错,成绩特别差。
这种孩子就属于手眼不协调,经常会写字出线、出格、还会出错。由于不协调所以写作业就会很费劲、很慢,这样总会挨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慢慢的就会很讨厌甚至恐惧写作业。
所以遇到这种情况,老师和家长要相互配合,采取正确的方法指导孩子,而不要一味埋怨批评,导致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由此可见,孩子写作业磨蹭,这个看起来很平常的小问题,却往往包含着很多原因,更别说学习和生活上的各种磨蹭了。但在生活中,家长很少注意这些细节,总是觉得孩子磨蹭是因为懒、不努力,并且一味责备孩子。
这样的做法不仅不能帮孩子改掉磨蹭的坏习惯,反而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和信心。说到底,做父母的应该多了解孩子在想什么。所以,孩子的心,你懂吗?
孩子做事磨蹭的原因
01
学习没条理性,不知道先做什么
小白的爸妈为了能让他安心学习,每天都把他的生活安排得面面俱到。可洋洋写作业总是慢慢腾腾,有时候甚至不知道老师都布置了什么作业。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他的作业乱无章法,有些题经常会做错或漏做。
妈妈也很苦恼,因为小白在家做作业之前准备文具也是很混乱。每次等到写错了,才发现没有准备橡皮;铅笔折断了,才发现没有准备削笔刀,一会儿拿这个一会儿拿那个,这中间磨磨蹭蹭就花去好多时间。
这是一个写作业条理性比较差的典型案例。写作业时不知道有什么作业,文具准备不齐全,对各科作业的先后顺序没有条理……这样写作业当然慢了!
☆对策:
对于小白的情况,父母要教会孩子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让孩子自己动手安排自己的事务,甚至可以让孩子帮忙父母做点家务,这样孩子就慢慢学会规划和条理。
心理学上有种说法,叫100%理论。世界上许多事情都遵循100%理论,如果我们有20%不做,孩子就能完成20%,如果我们要80%不能做,孩子就能做80%。
如果父母都帮孩子做了,孩子的成长机会实际上就被父母剥夺了。当然,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父母可以适当指导孩子做事的顺序和条理。
02
过度完美主义
欢欢作业工整,成绩优秀,缺点就是写作业慢,写的字稍微有一点点不整齐或者不干净的地方,她就马上擦掉重写,所以花的时间就长了。欢欢是天生的“完美主义者”。
但是有些孩子写作业慢却是父母们训练出来的,许多父母都希望孩子是完美的,样样都要求孩子做到最好。比如作业:即使有一丁点儿不好的地方,父母都严格要求孩子改好写工整,这样要求的最终结果,不是孩子写作业慢就是对学习害怕。
☆对策:
对于这种喜欢使用橡皮不停地擦来擦去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橡皮综合症”。原因是孩子学习压力大,心情焦虑,怕出错。对患有橡皮综合症的孩子,父母不要过多指责,也不要用打骂来纠正其不良行为,而要用奖励手段进行强化训练来达到目的。
孩子做作业时尽量少用橡皮,如果作业本保持清洁、在一定时间内迅速准确地写好字,就有一定奖励。如果孩子离不开橡皮,家长最好把橡皮没收,经过一段时间,孩子依恋橡皮的坏习惯会逐渐得到纠正。
03
对学习没有兴趣
有的孩子因为学习基础差,作业不会做,写作业自然而然的就慢了。还有的孩子,对学习没有乐趣,即使会做也不想去做。如果你的孩子属于这种类型,那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怎么去弥补孩子的缺陷,怎么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对策:
孩子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怎么办?
有些孩子遇到自己不会做的题目就拿去问父母,问完之后接着写作业,刚坐下没多久又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又拿去问。这样来来回回折腾,时间就耽误了!
这样做一方面会打断做作业时的安静氛围和专心程度,造成走神;另一方面,会打断孩子做题和写作业的思维。
建议父母最好能引导孩子如何调换顺序做题。如果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可以先做其他的题目,最后再做不会的题目,这样就可以节省时间,也不会打断孩子的思路。
在辅导孩子不会的题时,重思维引导,不是全部一古脑儿讲给孩子听。逐步的引导启发孩子,最后让孩子自己领悟。孩子知识储备够了,速度自然就快了。
想方设法让学习变得有趣起来。
人们都是这样,对于喜欢有趣的事都乐意去做,而对于枯燥乏味的事,则是能拖则拖。
所以,对于不喜欢写作业的孩子,父母要尽量调动孩子写作业的兴趣,比如:通过游戏的方式、竞赛的方式来安排作业。比如:可以用计时的方式完成某一项作业,规定时间完成了就表扬或记一个“★”,得够二十个“★”,就可以满足孩子的一个愿望。
04
被逼无奈,故意磨蹭
这是一种被动的磨蹭,被父母逼出来的磨蹭。许多家长总是希望孩子在做完学校的作业后再做些题目。所以,每天加了许多“妈妈作业”。
听听一个孩子的说法吧:“快点写作业?我为什么要快呀?写完了我也不能出去玩,写完了老师的作业,我还要写妈妈布置的作业,写完妈妈布置的作业,爸爸的作业又来了,总之就是没有玩的时间……,还不如慢点写呢!”
没想到“磨蹭”还成了孩子的一条对策。若是爸爸妈妈总给孩子加“父母作业”,孩子会开始有意识的慢,久而久之,渐渐地养成习惯,就真得变成磨蹭的坏习惯了。
☆对策:
把每天老师布置的作业做一个大概的估计,将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一个时间预计。一定要给孩子留下休息的时间(自由支配的时间)。
如:一共要一个半小时,孩子在一个半小时完成了,余下的时间就必须由孩子自己支配,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养成这样的习惯后,孩子会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因为早写完就有很多时间玩了。
05
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
小宝活泼、可爱,但是小健的父母却一直揪心着他的学习。因为小健写作业时总是东看西看,一会儿玩橡皮,一会儿吃铅笔,一会儿咬手指,注意力不集中,这样的写法怎么能快起来?
老师也反应小宝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而且还经常调皮捣乱,一会儿拽别人的头发,一会儿拉别人的衣服。
这个属于典型的注意力不集中的案例。这些孩子的注意力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左右,如果让他们连续做作业超过20分钟,他就会走神,如果写一个字走神5分钟,作业当然就拖拖拉拉了。
☆对策:
作业分段
你先了解孩子当天的作业量,然后规定在一定时间内必须完成,如完成得好可以给予奖励。
如果作业太多,可以把作业分割成两个或三个阶段。如第一次规定做15分钟,完后休息一会,然后再规定一个15分钟,再休息。当孩子的注意力提升之后,往后所定时间就可以慢慢延长,等养成高度集中学习的好习惯时就不用再分割时间了。
要为孩子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
孩子学习的地方要简洁、整齐,尤其是书桌,准备好所有要用到的文具,但不要堆放玩具等会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东西。孩子学习的环境还要安静,不要在孩子学习时,中途为了关心孩子,又为孩子送水果,倒水,这其实也是在干扰孩子。
训练注意力本身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是很多孩子的特点。年龄越小,控制注意力的时间越短。这是由于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够完善,还处在发育当中。(?提升孩子注意力)
你看,单孩子写作业磨蹭,这个看起来很平常的问题,都包含这么多原因,更别说学习和生活上的各种磨蹭了。生活中,家长需要多注意这些细节,对孩子多一些耐心,为作出正确积极的引导,帮助孩子健康的成长。
孩子磨蹭的原因是什么
一、学习没方法,不知道先做什么
洋洋的爸爸妈妈为了能让他安心学习,每天都把他的生活安排得面面俱到。可洋洋写作业总是慢慢腾腾,有时候甚至不知道老师都布置了什么作业。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他的作业乱无章法,有些题经常会做错或漏做。
妈妈也很苦恼,因为洋洋在家做作业之前准备文具也是很混乱。每次等到写错了,才发现没有准备橡皮;铅笔折断了,才发现没有准备削笔刀,一会儿拿这个一会儿拿那个,这中间磨磨蹭蹭就花去好多时间。
这是一个写作业条理性比较差的典型案例。写作业时不知道有什么作业,文具准备不齐全,对各科作业的先后顺序没有条理……这样写作业当然慢了!
对 策
对于洋洋的情况,父母要教会孩子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让孩子自己动手安排自己的事务,甚至可以让孩子帮忙做点家务,这样孩子就慢慢学会规划和条理。
如果父母都帮孩子做了,孩子的成长机会实际上就被父母剥夺了。当然,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父母可以适当指导孩子做事的顺序和条理。
二、追求完美,害怕出错
蒙蒙作业工整,成绩优秀,缺点就是写作业慢,写的字稍微有一点点不整齐或者不干净的地方,她就马上擦掉重写,所以花的时间就长了。蒙蒙是天生的“完美主义者”。
对 策
对于这种喜欢使用橡皮不停地擦来擦去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橡皮综合症”。原因是孩子学习压力大,心情焦虑,怕出错。对患有橡皮综合症的孩子,父母不要过多指责,也不要用打骂来纠正其不良行为,而要用奖励手段进行强化训练来达到目的。
孩子做作业时尽量少用橡皮,如果作业本保持清洁、在一定时间内迅速准确地写好字,就有一定奖励。如果孩子离不开橡皮,家长最好把橡皮没收,经过一段时间,孩子依恋橡皮的坏习惯会逐渐得到纠正。
三、对学习没有兴趣
有的孩子因为学习基础差,作业不会做,写作业自然而然的就慢了。还有的孩子,对学习没有乐趣,即使会做也不想去做。如果你的孩子属于这种类型,那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怎么去弥补孩子的缺陷,怎么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对 策
孩子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怎么办?
有些孩子遇到自己不会做的题目就拿去问父母,问完之后接着写作业,刚坐下没多久又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又拿去问。这样来来回回折腾,时间就耽误了!
这样做一方面会打断做作业时的安静氛围和专心程度,造成走神;另一方面,会打断孩子做题和写作业的思维。
建议父母最好能教孩子如何调换顺序做题。如果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可以先做其他的题目,最后再做不会的题目,这样就可以节省时间,也不会打断孩子的思路。
对于孩子不懂的题目,父母给孩子补习
父母要了解孩子的问题所在,对症下药。但要注意的是,不要全部一古脑儿讲给孩子听,而应是启发孩子,最后还是要靠孩子自己领悟。孩子知识储备够了,速度自然就快了。
想方设法让学习变得有趣起来
人们都是这样,对于喜欢有趣的事都乐意去做,而对于枯燥乏味的事,则是能拖则拖。
所以,对于不喜欢写作业的孩子,父母要尽量调动孩子写作业的兴趣,比如:通过游戏的方式、竞赛的方式来安排作业。比如:可以用计时的方式完成某一项作业,规定时间完成了就表扬或记一个“★”,得够二十个“★”,就可以满足孩子的一个愿望。
四、被逼无奈,故意磨蹭
这是一种被动的磨蹭,被父母逼出来的磨蹭。许多家长总是希望孩子在做完学校的作业后再做些题目。所以,每天加了许多“妈妈作业”。
听听一个孩子的说法吧:“快点写作业?我为什么要快呀?写完了我也不能出去玩,写完了老师的作业,我还要写妈妈布置的作业,写完妈妈布置的作业,爸爸的作业又来了,总之就是没有玩的时间……,还不如慢点写呢!”
没想到“磨蹭”还成了孩子的一条对策。若是爸爸妈妈总给孩子加“父母作业”,孩子会开始有意识的慢,久而久之,渐渐地养成习惯,就真得变成磨蹭的坏习惯了。
对 策
把每天老师布置的作业做一个大概的估计,将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一个时间预计。一定要给孩子留下休息的时间(自由支配的时间)。
如:一共要一个半小时,孩子在一个半小时完成了,余下的时间就必须由孩子自己支配,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养成这样的习惯后,孩子会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因为早写完就有很多时间玩了。
五、时间观念差,不会管理时间
孩子如果没有时间的概念,写作业、做事磨蹭也就是自然的事了。
许多家长总是什么都替孩子想好、安排好,“该写作业了。”“到练琴时间了,别看电视了!”“该洗澡了!”常常能听到家长这样一遍一遍地提醒孩子、催促孩子,家长总是替孩子安排好了时间,孩子当然不用操心怎么安排时间了,也就很难有时间观念了。
因此,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时间的主人,你就让孩子自己安排自己的时间。
对 策
善用小闹钟
用闹钟督促孩子做作业,有利于孩子快速有效的完成作业。闹钟是他最好的催促。同时,孩子在自己定闹钟学习的过程中,也不断体验到了成就感,不再把作业当作帮父母完成任务,学习更加自觉。
把作业当成考试
按考试的要求做完今天的作业,其余时间就可以让孩子们自由安排。设定好考试的时间,让孩子在做作业有一种紧迫感。久而久之,孩子做作业的速度也就快了,准确率也会慢慢提高。
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一个时间观念不强的孩子,不仅做作业慢,在任何事情上都会磨磨蹭蹭。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就需要要父母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凡事要多提醒,让孩子知道时间的紧迫性,循循善诱。
一分钟专项训练,让孩子感受一分钟可以做多少事
(1)、每天准备几十个简单的加减法口算题(年级不同,难度不同)。
(2)、一分钟写汉字训练,找一些笔画和书写难度相当的生字。
(3)、一分钟写数字训练。每天让孩子练习一分钟写“0123456789”的快速书写。
通过以上的训练能够让孩子了解到时间的宝贵,一分钟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同时也提高了孩子的写字速度和做题速度。训练时以1分钟为一组,每天练二到三组,还要注意记录孩子的成绩,并进行对比。
? 与老师共同配合,形成合力,共同督促孩子
有些孩子在家里有家长督促的情况下,速度会变快。但是到了学校,没有了外人的督促,孩子又会慢下来了。所以,如果有老师的佩合,在学校也督促孩子,这样孩子的矫正速度就会变快了。
六、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
小健活泼、可爱,但是小健的父母却一直揪心着他的学习。因为小健写作业时总是东看西看,一会儿玩橡皮,一会儿吃铅笔,一会儿咬手指,注意力不集中,这样的写法怎么能快起来?
老师也反应小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而且还经常调皮捣乱,一会儿拽别人的头发,一会儿拉别人的衣服。
这个属于典型的注意力不集中的案例。这些孩子的注意力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左右,如果让他们连续做作业超过20分钟,他就会走神,如果写一个字走神5分钟,作业当然就拖拖拉拉了。
对 策
? 作业分段
你先了解孩子当天的作业量,然后规定在一定时间内必须完成,如完成得好可以给予奖励。
如果作业太多,可以把作业分割成两个或三个阶段。如第一次规定做15分钟,完后休息一会,然后再规定一个15分钟,再休息。当孩子的注意力提升之后,往后所定时间就可以慢慢延长,等养成高度集中学习的好习惯时就不用再分割时间了。
要为孩子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
孩子学习的地方要简洁、整齐,尤其是书桌,准备好所有要用到的文具,但不要堆放玩具等会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东西。孩子学习的环境还要安静,不要在孩子学习时,中途为了关心孩子,又为孩子送水果,倒水,这其实也是在干扰孩子。
? 训练注意力本身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是很多孩子的特点。年龄越小,控制注意力的时间越短。这是由于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够完善,还处在发育当中。
因此,对于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孩子,可进行一定的训练,以提高注意力。现举几个具体操作方法给大家作参考。
a、玩扑克游戏,可锻炼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快速反应能力
取三张不同的牌,随意排列于桌上,让他盯住某一张牌,然后把三张牌倒扣在桌上,由家长随意更换三张牌的位置,然后,让他报出那张牌的位置。若她猜对了,就胜。
随着能力的提高,家长可以增加难度,如增加牌的数量,变换牌的位置的次数和提高变换牌位置的速度。这种方法能使孩子注意力高度集中,而游戏又是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玩起来孩子的积极性很高。每天坚持玩一阵,注意力会有所提高。
b、买一些智力训练的书,每天坚持做练习
一些锻炼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的图文,如走迷宫,在一大堆图中找某样东西,找异同(同中找异,异中找同),比大小、长短,在规定的时间内把一页图中的物品记住,然后合上书让她报出来等等。
时间不可过长,但往后可延长练习时间,一定要每天坚持练。做对给红五星奖励或打分。
c、训练听力注意力
每天给孩子读一篇文章,读完后要他回答书中的问题,长期坚持就会提高孩子的听力注意力。或者由家长给孩子念一组数字,或一组词语,让孩子正背或者倒背出来,逐渐增加数字和词语的长度,这个游戏不仅能训练注意力,还训练了孩子的记忆力。
还可以每天回来追问一下每天上课的内容,让孩子把每天每节课的内容复述给家长们听,这样也能无形中养成孩子上课认真听课的习惯。
七、协调性差
“孩子做事磨磨蹭蹭,一件小事,都要做很久,我在旁边看得都快急死了。”
“我家孩子上课总是走神,写字还慢,笔记都记不全,怎么学得好啊。”
“我女儿一写作业就各种找东西,半个小时能写完的作业,非要拖上1个小时,批评了很多次,就是改不掉。”
......
相信大家都遇到过这些情况,那家长到底要怎么办?
孩子磨蹭的原因还可能是孩子生理方面的。当今中国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家长都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儿童应有的摸、爬、滚、打、蹦跳等行为,在发育的自然历程中被人为破坏。
儿童该爬的时候没爬,日后可能出现协调性、平衡感差、该哭的时候不让哭,口腔肌肉缺乏锻炼,心肺功能弱,甚至语言表达差。独生子女出现感觉统合障碍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运动、缺乏游戏、缺乏大自然的熏陶。
现举两个因为感统方面的原因影响了作业速度的例子:
(1) 思维和手不能同步
阳阳十分聪明,就是有一些内向,不爱说话。妈妈反映阳阳做作业时太慢了,每次写完作业时,由于他思维比较快但是表达和书写太慢,所以就会经常写错、漏写、跳字甚至串行。
这个案例表明了有些孩子思维和手不能同步进行,尽管思维比较快,但是表达和书写都比较慢。
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这样的孩子普遍不太善于交流,有时还会出现说话吞吞吐吐,甚至轻度口吃的现象。家长平时多跟孩子交流,多鼓励他跟别人交流,要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和读写能力。
(2) 手眼不协调
晨晨写作业时总是慢慢腾腾、歪歪扭扭,而且经常是写在横格线下面的,还爱横跨两格。晨晨经常就是看着“惯”却写成“贯”,看着“朋友”写成“明友”。在学校问题更加严重了,写字速度慢,经常在考试时答不完题,而且做题时还经常出错,成绩特别差。
这种孩子就属于手眼不协调,经常会写字出线、出格、还会出错。由于不协调所以写作业就会很费劲、很慢,这样总会挨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慢慢的就会很讨厌甚至恐惧写作业。
所以遇到这种情况,老师和家长要相互配合,采取正确的方法指导孩子,而不要一味埋怨批评,导致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由此可见,孩子写作业磨蹭,这个看起来很平常的小问题,却往往包含着很多原因,更别说学习和生活上的各种磨蹭了。但在生活中,家长很少注意这些细节,总是觉得孩子磨蹭是因为懒、不努力,并且一味责备孩子。
这样的做法不仅不能帮孩子改掉磨蹭的坏习惯,反而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和信心。说到底,做父母的应该多了解孩子在想什么。所以,孩子的心,你懂吗?
孩子学习磨蹭是什么原因
第一种是没有兴趣型。这种孩子是没有从学习中找到乐趣,所以一让他写作业,他就头疼,一个人干着令自己头疼的事,他当然不会主动情愿,而是能拖则拖。
第二种是注意力不集中型。这种情况在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中比较多,这些孩子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注意力时间比较短,一般在15~20分钟左右,如果让他们连续做作业超过20分钟,他就会坐不住,写一个字走神5分钟,当然作业就拖拖拉拉了。
第三种是没有方法型。这些孩子做作业不知道该怎么做,缺乏一些必要的方法,所以做起来就很慢。我曾经接触过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妈妈说他写作业很慢,一页习题要做一个小时。经过观察,我看见他一会在第一题中写上几小题,一会又跑到第五大题,一会又在第二大题中写了两个字。他这样“跑来跑去”,不但耽误了很多时间,而且还漏掉了不少作业。
如何改变磨蹭坏习惯
对策1:孩子动作慢,可以通过游戏来加以改变。父母可以经常与孩子玩一些小的竞技游戏,使孩子在游戏中提高自己动作的敏捷程度。例如,比赛看谁吃饭快,比赛看谁穿衣服快等,这些游戏能激发孩子进取心。孩子喜欢玩,但是,玩多了孩子可能就会觉得没趣,这时,要给予适当的奖励来鼓励孩子的“胜利”。
对策2:孩子可以与自己比赛。孩子磨蹭很大程度上也因为他们还没有时间观念。家长要及时对孩子指出磨蹭带来的后果,与孩子一起制定生活日程表,加强时间观念。所以父母可以尝试帮孩子设计一张“比赛”成绩表,记下最初的时间,然后,每天记录实际完成的时间,如果比以前有进步,就给予奖励,如果没有进步,保持原状,或者退步,就不给予奖励。父母可以让孩子先从简单容易的做起,逐渐向比较困难的任务进发,一直到达合适的时间为止。这种方法,目的在于缩短完成每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是克服动作慢的直接办法。在此期间,父母要对孩子进行解释分数的意义,激发孩子进步的渴望。
对策3:父母还可以采用记数法来督促孩子抓紧时间完成某件事情。记数法很简单,随时可用,父母可以与孩子事先讲明白,看数到第几声的时候孩子可以做完某件事情。然后父母让孩子准备好,说声“开始”,就开始计时了。“1、2、3、4、5……”,一边数,一边看孩子,孩子为了完成任务,就会尽量抓紧时间将事情做完。如果在计数开始的时候,孩子动作依然很慢,父母就故意数快一点,让孩子感觉到时间就快要到了。如果在快要结尾的时候,孩子还差得较远,就放慢记数的速度。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如果快一点做事,就数慢一点,让孩子有尽快完成的希望。如果父母总是很巧妙地常常使孩子在快接近尾声的时候可以把事情做完,就能使孩子获得成功的感觉,孩子完成了任务,就表扬孩子“真不错”、“又长大了”等。
如何让宝宝管理好时间
1、父母以身作则
有的孩子早晨起床晚,磨磨蹭蹭地等父母为他们穿衣服、准备早饭、送他们上学,其实这是在助长孩子的磨蹭心理。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做这些事情,并在一旁告诉孩子,再不抓紧时间就要迟到了。孩子迟到后肯定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挨了老师的批评,就会主动树立时间观念了。
2、榜样法
父母还可以通过讲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的方式来帮助孩子树立时间观念,让孩子认识到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只有珍惜才能让它发挥最大的作用。还可以在醒目的地方贴上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提醒孩子树立时间观念。
3、制定作息时间表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最好是具体到细节,比如什么时间起床,洗漱需要多长时间,吃饭需要多长时间,放学后做作业和看电视多长时间,几点休息等,都要严格制定,这样会对孩子起到约束和监管的作用。对时间管理越严越细,效率越高。在宝宝做一件事之前上个闹钟,到点时闹钟铃声大作,提醒他时间够久了,不能再磨蹭了。小闹钟嘀嘀答答地响,对宝宝就是一个督促,容易产生紧迫感。孩子将作息时间固定下来,形成习惯,才能明确地认识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良好的作息习惯还有助于帮助孩子学会守秩序。
4、正面强化
当一向对时间缺乏概念的孩子做出了按时作息的事情时,父母不要吝啬奖励,因为赞赏和表扬可以激发起孩子更大的积极性。
5、让孩子安排好学习和玩的时间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做作业时间长,是因为孩子把时间都用在了玩上,不能专心地做作业,于是就不停地埋怨孩子、催促孩子,甚至以给孩子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来惩罚孩子。
清晨,从提速开始
提高自理能力:自己系扣子、刷牙、洗脸、系鞋带……
提高注意力,专心做事:比赛穿衣、规定时间刷牙……
加强时间观念:认识时间、计数抢时间……
提前准备:前一晚准备好书包、衣服……
父母如何帮助宝宝克服磨蹭
一、排除无关诱因,让孩子专心做事
一个小女孩在上学前做事总是磨磨蹭蹭,原因是她做事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比如,正在吃饭,窗前有只小鸟飞过,她就会放下饭碗去看个究竟;正在画图画时,忽然听到电视里的声音,就会丢下画了一半的画,跑去看一眼电视,留下半拉子图画磨蹭着不肯马上画好,其他的事也雷同。所以,女儿做事往往“战线”拉得很长,效果还不一定好。针对她这种坏习惯,家长就商量好,她做事时,尽量保持安静的环境,排除与当时事件无关的因素,使孩子能专心于她正在做的事情上,加快速度也保证质量,慢慢就养成了利索的好习惯。
二、加强时间观念,培养孩子把握时间的能力
孩子磨磨蹭蹭,与他们没有时间观念有关。一个家长的女儿就是俗话说的那种“老虎紧追到脚跟,还要回头辨雌雄”的人,是个典型的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由于磨蹭,上学经常迟到,被老师批评是家常便饭。对此,家长非常苦恼,下决心帮她改正。首先,应该帮她认识磨蹭给她自己和父母都带来不好的后果,她接受意见并表示愿意改正。接着,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个互相监督的计划,让她监督妈妈有没有磨蹭现象,爸爸做裁判,记录结果并及时报告。与父母一起制订了生活日程表,记录每天早晨穿衣、盥洗、吃饭等所用的时间,一段时间后看有没有进步,女孩开始为自己的进步而高兴,主动加快了自己的做事速度,时间观念也加强了。现在她会根据时间来调节做事速度,有了初步合理把握时间的能力,迟到的现象几乎绝迹。
三、启发孩子的竞争心理,提高灵敏度,改变磨磨蹭蹭的现状
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但对孩子来说,他们还没有接触社会的经历,自然感受不到紧张气息。但是,孩子要长大,一个作风拖拉的人是无法在竞争社会立足的。对此,从小训练孩子主动把握现实的能力和智慧是根本。具体做法是:适当增加生活的紧张气息,启发诱导孩子的竞争心理,提高他们的灵敏度,改变磨磨蹭蹭的现状。
一个男孩的父亲从儿子上幼儿园起,就有意识诱导他的竞争心理,让他经常和小伙伴展开竞赛:比速度、比勇敢、比仔细等等,让孩子在竞争中逐步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养成敏锐捕捉信息并做出反应的思考力和行动力。在家,也常开展有益的亲子竞赛,通过胜负交替,锻炼了孩子的心智,也提高了灵敏度。现在,南海适应了这种节奏和习惯,很少有磨磨蹭蹭的情况。
四、管放结合,让孩子经受必要的锻炼
在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小女孩从小享受“全程服务”,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养成了对成人的过分依赖。一旦要她自己做事时,她就四肢没力,手脚不灵了,凡事磨蹭着,等着你们“伸出援助的双手”。家长也曾尝试从培养自理能力入手让她改变磨蹭的习惯,但都不了了之。比如:冬天穿衣,怕她受凉,奶奶赶紧去帮忙;吃饭太慢,爷爷怕饿着她,又破例喂她。这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变成了一句空话。上学后,问题马上暴露了出来:在学校,她什么事情都比同学慢,吃饭慢、做作业慢,连考试、测验都无法按时完成。这才使我痛下决心,该她自己做的事绝不代劳过多,此为“放”的过程,让她在做的过程中,锻炼才干。同时,家长也下决心“管”,规定时间内不吃完饭,就坚决收拾掉餐桌,使得她下次进餐时必须抓紧时间。孩子做事遇到的困难,也不急着帮忙,只做必要的指导。父母还做通了爷爷、奶奶的思想工作,管放结合,让孩子经受必要的锻炼,早日摆脱磨磨蹭蹭的阴影。
五、“反话正说”,让孩子树立信心,积极进取
孩子很重视父母的评价,表扬鼓励总是能激励和打动孩子。“反话正说”也是一个好办法。比如,孩子每天晚上上床睡觉前总是磨磨蹭蹭的,到很迟才入睡,睡得晚就影响第二天的早起……妈妈急得每天骂他一顿也没用。于是,妈妈想到儿子很爱听好话,就试着反话正说:“晓明大了1岁,懂事不少!用不着妈妈提醒,就上床睡觉了。”话音未落,儿子立马上床钻进被窝。第二天,又是表扬将他“催”上床。在其他事情上,这种办法效果都不错,家长还可以给孩子买小玩具和自制的奖状,孩子当然会非常惊喜和自豪,磨磨蹭蹭的现象越来越少,做什么事情都会信心十足。
六、用自然教育法,让孩子尝到磨蹭的后果
“自然教育法”倡导:一个人应当承受他的行为引起的后果,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由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也许是老年人行动相对迟缓的缘故,他们对孙子没有什么动作敏捷、做事爽利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孩子磨磨蹭蹭的习惯。现在每天上学前最紧张的时候,他也快不起来。家长与老师取得联系后,可以让他品尝磨蹭的后果。早晨,不再像往常一样催促他,由着他慢吞吞地整书包、擦皮鞋,还“忙里偷闲”地看“奥特曼”图书……结果当然是迟到挨批评。回家后他肯定很难过,家长这是可以告诉他:“平时不迟到是因为有爸爸、妈妈在替你着急,催着你加油。现在,你长大了,要学会做事加快节奏,安排好时间,如果磨蹭习惯不改,还会造成更严重后果。”孩子吃了苦头,也尝到了抓紧时间的甜头,做事快多了。
行为方式决定行为能力,孩子磨磨蹭蹭一旦形成习惯,补救非常困难。并且,生活上磨磨蹭蹭的坏习惯会迁延到学习、交往等多方面,引起一系列后果。父母合理安排好孩子的生活,从点滴小事做起,教育孩子提高做事效率,就能帮助孩子克服磨蹭的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