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我来当老师
发布时间:2021-05-28 幼儿园当老师游戏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幼儿园的孩子由于年龄小,认知能力也有限。所以他们的学习或表达需要依靠具体事物或情景。所以我们的教育活动以“游戏”为主,在游戏中体现孩子的愿望。但是经常听到家长反映,孩子在幼儿园不学什么东西,只是看着而已。孩子回家问他们说什么都没学。这不是把我们在幼儿园里的工作都埋没了吗?
怎样才能让孩子把在幼儿园学到的知识带回家呢?我就利用离园前的一小段时间来组织孩子的复习活动。首先,整理好他们的衣服及卫生,然后一起复习当天的学习内容,并布置孩子也来当“小老师”。回家后教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等,让孩子比一比,看谁做的更好。
经过一段时间,我就很少听到抱怨的了,而是更多的询问他的孩子是说的什么内容,他们有时听不出来,此效果真是立竿见影,也让我们的孩子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离园活动,何乐而不为呢。
利用与家长的交流,向他们说明我们的教育宗旨是促进孩子的体智德和认知规律,不能盲目,让我们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进步。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教育随笔:老师,我也想当播报员
本学期我们在餐前准备时向大家介绍当日的午餐食物,让孩子们了解到食物的名称,然后老师介绍食物的营养成分使幼儿知道食物的营养价值,提醒幼儿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小宇是这学期转进来的一位新小朋友,她平时不爱说话不声不响的,特别是每次吃水果她都不主动过来取,每次都是我左一声右一声地叫她的名字她才慢悠悠地过来。我一般喜欢请一些胆子比较大、讲话声音比较响、能干些的孩子来做报菜名。我每天在进餐前都看谁表现好就请谁来当播报员报菜,或帮我们发放餐具,每次都找性格外向的能力教强的幼儿来帮忙。一天午餐时,小宇跑到我面前,一本正经地对我说:“老师,我也想来当播报员。”“我听了心里一怔,支吾着说:“可能是因为你的表现不好吧?”“不,我每次都表现得很好!可是你还是没有叫我?”小宇坚持着说。我感到十分窘迫,不好意思并低声地说:“那可能是老师没有看到。”小宇听了,大声地说道:“那我以后表现得更好一些。”“好,我以后一定叫你。”“真的?”小宇兴奋地问我,我用力地点点头,她高兴地又蹦又跳,跑出活动室。从那以后,我每次在餐前,午点的发放中我不只让聪明能干的孩子帮忙,也想方设法让所有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我履行了自己的诺言。我发现,很多我觉得能力弱的小朋友并不比能力强的孩子差,在每次的任务中做得特别得好。
教育要面向全体幼儿,注重个体幼儿的发展,要促进每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发展,这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应成为我们不懈追求的一种教育行为。
教育随笔:老师也当小妞妞
很久以来,小朋友们已习惯用大拇哥和小妞妞作为一种评价的方法。对作得好、做得对的小朋友,大家会竖起大拇指表扬:“嘿、嘿、嘿,你真棒!嘿、嘿、嘿,你最棒!”对做得不对、不好的幼儿,大家都会竖起小拇指笑呵呵地说:“嘿嘿!小妞妞!”
谁在做操时蹲在地上懒得动,谁在游戏、活动中不遵守规则乱冲乱撞,谁欺负小朋友,谁不讲卫生…老师一竖小指头,大家就会说:“某某又当小妞妞了,”小朋友就会赶紧改正过来。
在一次美术绘画课上,我为幼儿准备颜料,一不小心盘子里的颜料溅了出来,还溅了几滴在我的衣服上,我不由自主地说:“糟了,颜料溅到老师衣服上了.”
这时,平时就很活跃的周宇航惊喜地叫起来:“哈哈!老师也当小妞妞了.”于是,孩子们立刻发现新大陆般也兴奋地笑起来:嘿嘿嘿!老师也会当小妞妞.”个个都很自豪的样子.
我一怔,连忙反应过来,笑着说:“噢!老师经常提醒小朋友,画画、涂色时要小心,注意别弄花了桌子、衣服、小手等.唉!看看老师这次一不小心就当了小妞妞,不过,你们看好,我肯定不会再当小妞妞了.”
在几十双小眼睛的注视下,我又调好了另一盘颜料,当然,这一次.颗粒不溅.
这时.小家伙们全都对我竖起大拇指,异口同声地表扬我:“嘿、嘿、嘿,你真棒!嘿、嘿、嘿,你最棒!我心里乐得不得了,真是有趣极了.一种异样的感动和幸福从我心底涌动.
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老师和孩子们亲密无间地生活在一起.在大家的共同监督努力下,孩子们的活动常规很好,懂礼貌、讲卫生、守规则.因为他们知道,有许多的大指哥和小妞妞在看着自己呢!
老师和幼儿的这种平等、自主评价方式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创造了一个很积极的学习氛围和融洽的学习环境.使班级保教工作能轻松愉快地达到目标.
教育随笔:来,老师邀请你
教育随笔:来,老师邀请你
我班的涵涵小朋友,平时一到了玩游戏的时候就处于一种旁观、无所事事的状态。以至于同伴对他也是很少在意和关注的。今天,游戏开始后,他又开始这边看看、那边摸摸的。我走到涵涵面前对他说:“你愿意和我一起去小舞台看戏吗?”他看着我,点了点头。我又说:“我们先去超市买一点东西吧?”他表示同意。于是我牵着涵涵的手到了“小超市”,我拿了两罐汽水后看着他,他没说话,也不拿东西。我们就一起来到了表演区,坐在椅子上看表演。中途我不时和他谈谈“演员”的表演,还递了一罐汽水给他,他也边喝边看。过了一会儿,我说:“我们一起去小吃店吃点东西好吗?”涵涵拿着汽水笑着点点头。
为了让大家关注到涵涵,我走到哪儿都先对“招待员”介绍:“这是我的朋友,让他先点吧。”就这样,我带着涵涵走遍了教室里的每一个区角,邀请他玩了很多玩具、看了图书、吃了点心……
运用邀请式的语言让不主动的孩子和我一起加入游戏,同时也和其他幼儿接触,看他多高兴。在后来的活动、游戏中,涵涵比以前主动、开心了许多。
我想当小老鼠——中班教育随笔
拔萝卜是中小班幼儿最喜欢玩的音乐游戏之一。孩子们一遍一遍地玩,百玩不厌。
有一天我请嘉澍来当老爷爷,他一动不动,看起来极不情愿,嘴里嘟囔着:“我想当小老鼠”。这是怎么了?细问之下才知道,原来他认为拔萝卜时小老鼠个儿最小,功劳却最大。所以他想当功劳最大的小老鼠。
一直以来玩拔萝卜的游戏时都是老爷爷先出场,然后是老奶奶、小姑娘、小狗、小猫、小老鼠。萝卜都是由于小老鼠的参与才拔出来。
孩子们因为年龄小,还不能理解团结起来力量大的真正意思,所以就认为小老鼠的本领最大。为此,我精心编了另一个《拔萝卜》的故事,这次故事中,我让那只骄傲的小老鼠先出来拔萝卜,因为个儿太小没拔出来,后来在老爷爷老奶奶他们的参与和帮助下终于拔出了大萝卜。平时劳动时我让嘉澍先来做,做不成时再请孩子们来帮忙,让嘉澍真正体会团结的力量。游戏时我来当大萝卜,让小老鼠感受自己的力量是多么的小,自己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只有大家团结起来才能拔出大萝卜。后来我们玩游戏时打破常规,打乱老爷爷、老奶奶、小姑娘、小狗、小猫、小老鼠的出场次序,让萝卜由不同的人来拔出,让孩子们真正明白只有团结起来才力量大。
教育随笔:“老师,他打我” 随想
那天吃完副餐,区域游戏的时候,佳佳小朋友哭的稀里哗啦的找到我跟我诉说琪琪小朋友打她。我看到这种情况二话没说,拿了张面纸给他说:“别生气,哭成这样,像个红眼兔子,不好看咯。”佳佳看着我,慢慢停止哭泣,我并没有立刻去质问琪琪,而是对佳佳说“你自己想想她是跟你开玩笑的呢还是真的要打你啊?你有做错什么吗?”佳佳看着我说:“老师,我没有做错事,她也不是故意打我的,我站在她后面,她以为是我把她的发箍弄到她脸上的,其实不是我,是露露。”我又说:“你知道她不是故意的还哭,那你还生她气么。”“我不生她气,我觉得委屈才哭。”我鼓励她说:“那你是不是应该去跟琪琪讲下事情经过呢,不然她还会误会你啊。”佳佳很主动的跑去跟琪琪解释,琪琪也主动跟她倒了歉,两个人又有说有笑的玩去了。
其实玩是每个幼儿的天性,当然,在玩的过程中,必然会有免不了的磕磕碰碰,吵吵闹闹,甚至会下手“打人”。当然,这种“打人”并不是我们大人们心中想象的暴力殴打行为。而是小孩子们心目中自认为很解气的一种表现。常见的表现不过是:“抓对方几下,打对方几下而已”并不会对自己或对方造成过多伤害,因此,作为我们老师或家长并不用虚张声势。并不必用各种方法来教训孩子,这样只会使他们产生叛逆心理,后果会变得更严重。相反首先要冷眼静观,放手让幼儿自主解决冲突。其次,要适时介入,帮助幼儿正确对待冲突,习得解决冲突的策略。最后,还应适时教给幼儿一些解决冲突的知识与技能。这样不但有利于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幼儿人际交往的能力。
幼儿是在体验中长大的。我们不能代替幼儿成长,就不能代替幼儿体验。
教育随笔:老师,我怕你
今天我们班组织了一节户外活动。当我走进孩子们时,一个戴眼镜的小男孩哭着向我走来,于是我便问他怎么了?谁知他哭得更凶了,嘴里好像在说“我怕血”。当时我还以为哪个小朋友摔倒了,便蹲下来仔细询问,可那个孩子却一直在哭,我始终都没有听清他在说什么。这时,王老师走过来了,就问他怎么回事,那个孩子重复着刚才的话,王老师听了,便让我先回避一下。我感觉好奇怪,难道我做错了什么?只见王老师把那个孩子带到了一边,说了些什么,一会儿那个孩子便不哭了,还主动跑过来向我问好。这节活动孩子们玩得都十分开心,再没有出现类似情况。后来我才知道原来那天泽泽是在说“我怕你”。
明哲小朋友有这样的表现,是因为孩子的社会性行为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经过和其他老师交谈,我了解到,泽泽虽然从小在她爸爸、妈妈身边长大,但由于爸爸工作忙,妈妈则忙着带刚出生的妹妹,每天只能呆在家里,也不经常出门。在园,泽泽大多数情况下也是自己一个人玩,不和其他小朋友交流。王老师说,她刚接他们班时,泽泽也有类似表现,后来慢慢地也就好了。
由此我认为我们教师应该多和孩子交流。空闲时间多和他们说说话,问问他的兴趣爱好,多运用鼓励性的语言。其次,提供幼儿表现的机会,帮助幼儿建立自信。最后,做好家长工作,适当地给个别家长提建议,无论多忙,也要抽空多陪陪孩子。相信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泽泽一定会健康快乐的成长!
教育随笔:我做小老师
在幼儿园里,由老师做主给表现好的孩子奖励一颗小星星或者一朵小红花,已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了,然而,偶然的一次“意外”,却让我对这种奖励方式有了新的认识。
那是一个周四的下午,我答应孩子们,如果都表现好就每人奖一面彩旗,好让他们高兴。可后来一看彩旗没几面了,这可怎么办呢?情急之下,一个想法冒了出来:今天孩子们制作了许多彩色风车,大家也很喜欢的,我何不把彩色风车、彩旗,还有上次活动后剩下的一些糖果一起作为奖品,让孩子们自己评价该如何奖励呢?结果,孩子们对这次别具一格的奖励活动表现得异常活跃、兴奋,我每举起一样奖品,他们就争着说出这个奖品应该奖给谁,为什么要奖给他,等全班都通过后我就将该奖品奖给那个孩子,然后其他孩子再说一些勉励的话,并指出不足,希望被奖的孩子下周再争取进步。
尝到了一次甜头,以后的奖励活动我都把权力交给孩子,渐渐地,我发现孩子们的思维有了明显的发展,对好多问题都有自己的想法,敢于大胆地表述出来,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也大大提高了。最主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欣赏别人的长处,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
想想以前奖励孩子时,都是把决定权独揽在自己身上,很容易使孩子产生一种惯性思维,即老师的标准就是对的,老师说谁乖谁就是好孩子,就可以奖小星星、小红花,这其实是把孩子领进了一个误区。所以,现在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游戏活动中,我都把奖励的权利交给孩子,让他们自己评一评,议一议,自主决定获什么奖、奖给谁。把奖励的权利交给孩子,从而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他们也学会了互相督促,都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悄悄进步了。
教育随笔:老师,我害羞
教育随笔:老师,我害羞
每天的餐前准备,我都会请孩子来讲故事、唱歌、表演节目等,以此来帮助孩子们练习胆量,希望每位孩子都能大大方方的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今天也不例外,阳阳、瑶瑶、媛媛小锋等小朋友都积极地来展示,寒假在家他们可学会了不少本领呢!特别是小锋小朋友,给我们表演了“武林外传”里的精彩桥段,表演时小锋说:“老师,这是两个人表演的节目,我邀请小伟哥哥来和我一起表演可以吗?”(小锋和小伟是堂兄弟)“当然好了”。我以为小伟也会很爽快的答应,可是小伟却半天没有声音,过了好久才说:“我不愿意表演。”“为什么呢?”“我害羞。”“那就算了吧,我一个人来表演也可以。”小锋说。
终于知道为什么了,原来是小伟害羞。下午离园时,我向小伟妈妈了解了他过年在家的一些情况,原来小伟在家也是这样,见到人亲戚朋友都不好意思问好,躲在家长后面的。我和小伟妈妈都很奇怪,原来的小伟不是这样的啊,他是很大方的孩子,经常给我们讲故事,给老师帮忙,是班级的小榜样呢!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找到小伟,和他谈心,“你愿意和老师说说为什么害羞吗?”小伟说:“我怕他们笑我,小锋在表演的时候,小朋友们都在笑他,我不想大家都来笑我。”我接着问:“原来是这样啊,你觉得小朋友们这样笑不好吗?”“是的。”“小锋表演的是喜剧,大家笑是因为他表演的好,把大家逗乐了,并不是笑话他,这是喜欢他的表演啊。”我说。小伟又不好意思的点点头。“那你最近上课也不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了,也是因为害羞吗?”小伟又点点头。我接着说:“你总是这样害羞,害怕别人笑话你,上课也不回答问题,也不表演节目,老师也不知道小伟到底有没有学到本领了,学到的是对的还是不正确的,老师都不知道了,小伟也就得不到进步了,当不了老师的帮手了,游戏也就不会玩了,怎么办呢?真让人着急啊!”小伟听我这么一说,也着急了:“老师,我都是会的,游戏也会玩,我喜欢当老师的小帮手。”“那你以后还这样害羞吗?”我问他。小伟摇摇头。“这样就对了啊,你是小小男子汉,没有什么害羞的,就算是回答问题错了,表演的不好,小朋友们笑一笑你,也都是没有关系的,你以后做得更好就可以了。”小伟开心的笑了,我又看见以前那个活泼大方的小伟了。
看到小伟的进步我很开心,时刻告诉自己,要做一位细心的老师,多和家长沟通,去了解孩子的内心,多和孩子谈谈心,不去勉强孩子,相信会有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