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蚂蚁是好还是坏?
发布时间:2021-06-01 什么是教育笔记 幼儿园蚂蚁教案 蚂蚁教案幼儿园——从幼儿争论中生成的教学活动
在小班主题活动《可爱的动物》的一次绘画“小蚂蚁”中,有一位幼儿轻轻地说:“蚂蚁是坏的。”马上有另一位幼儿大声地说:“老师,灿灿说蚂蚁是坏的。”“蚂蚁是好的。”又有一位小朋友发出声音,“好的”“坏的”……这一下教室里热闹非凡,把原先安静的秩序全都打乱了,只见有些幼儿例举了事例“我家前几天爬满了蚂蚁,妈妈让我一起消灭它。”“白蚁会把屋子都啃掉。”“蚂蚁会松土”“蚂蚁会吃小虫子呢。”于是大家纷纷对争论产生了兴趣,蚂蚁是好是坏的焦点落到了我的身上,大家的目光充满了期待,对于小班幼儿的这种争论,我觉得犹为可贵,特别是大部分幼儿都参与了争论之中,于是我说:“蚂蚁的种类很多,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关注这种小动物,查查资料、问问爸妈,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小朋友今天根据自己的判断画出你心目中的小蚂蚁。”活动继续进行,在结束时,我发现有些孩子的作品黑乎乎,有些作品颜色非常漂亮,有些作品有些杂乱。原来他们是用色彩和线条代表自己的观点呢。我也就此形成活动方案,引领幼儿上网查找有关蚂蚁知识的网页;下载有关蚂蚁的一些图片(包括生长图、生活习性、不同种类);制成相关的拼图投入区域中;与家长一道带领幼儿寻找、观察蚂蚁,在次基础上还专门组织了一次关于“蚂蚁”的集体教学活动。
分析
幼儿在活动中的争论是幼儿积极思维的表现,反映了幼儿的认知需要,也是教师介入的必要时机,同时教师非常重视聆听幼儿的对话,从对话中判断幼儿当前兴趣的价值性,并把
幼儿在对话中所反映的幼稚理论和认知冲突作为教师教育策略的依据,就此顺应幼儿生成了以后的活动方案。
以上案例中教师当场做出的判断是:(1)不必马上回答结果,因为“好的与坏的”的简单回答打发孩子很容易(因为教师的回答往往具有权威性),但幼儿并不会因此受益。而当时正在美术活动中,预设的和生成的并没有完全游离,因此先把自己的判断暂时留在作品中,可与以后的认知形成对比。(2)争论的问题具有深入的价值和可能。这个问题可以引起分类和相对性的认识,并由此可以帮助幼儿学习收集信息,增长见识。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小编推荐
是爱还是走开
导读: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微笑,它也微笑;你愁苦,它也愁苦;你对它横眉冷对,它也对你怒不可遏。教育的生活,尤其如此。
人的一生是纷繁杂乱的,有的时候甚至是疲于奔命。当许多的日子,睁眼、闭眼之间总为不尽的世事操劳的时候,就真的需要对生命思考,对事业求索了。一个人若是不能生活在他喜爱的世界里,那无疑是一种折磨。
我见过许多从课堂上下来的老师,缓慢地移动着脚步,无尽的痛苦和悲哀都在其愈见苍老的脸上镌刻着。这样的人大多是在课堂上受了挫折,甚至是心灵受到了伤害。然而愁苦是没有尽头的,因为永远会有下一节课在等着你。于是渐渐的,他们学会了不断地责怪和痛骂学生,学会了在这样的煎熬中等待:上完这一节课就好了;放假就好了;送走他们就好了;退了休就好了……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微笑,它也微笑;你愁苦,它也愁苦;你对它横眉冷对,它也对你怒不可遏。教育的生活,尤其如此。这样的人,我同情他,但是更憎恶他。
你在闷闷不乐中消耗着自己消耗着教育,你自己倒也无所谓了。因为你在生活中自然有着自己的色彩,有着自己的美丽,也有着深爱着自己的丈夫或妻子。可是孩子们呢?你同时也在消耗着他们的生命啊!你这样会使这个世界变得越发冷漠,人与人之间再也没有同类的友善,关怀,理解,同情,奉献。你在我眼里是自私的人,是情感世界里的暴戾者。你的所为,又将制造出和你相似的生命。纵然我高估了你的价值,可是至少谁也不会否认你带来的负面影响。我替孩子指责你,怨恨你。
假如你不能微笑着用真诚的爱来对待孩子,我请你从教育中“走开”。走开,到一个你喜爱的领域里去;走开,别离这个让你烦躁不安的空间。生命能给我们的日子不多,在没有终点的煎熬中度过,是对自己生命的虐待。爱你自己的吧,这种爱决不是自私的。
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有许多的老师,常常说过这样类似的话。意思是说,自己管不了自己的孩子。如果深追下去,此中的原因无非是,在许多的时候,实不忍心像对待别人的孩子一样地对待自己的孩子。然而当你板着面孔,皱着眉头,用恶狠狠的口气训斥一个小小的孩子,理由是他犯了那么点小小的过错时,你可曾想过:那孩子的过错,若是发生在你的孩子身上,你还会如此吗?
以爱为借口却行着不爱的事实。在“一切都是为了你好”的面具下,许多这样的人扮演着狰狞的角色。这与教育中的任何一个范畴都是极其相背的。难以理解的是,越是这样的人物,还常常在课堂上充当着“强者”的身份。弱肉强食,胜者为王,这武气的霸道,何时才能在我至爱的事业中被切除呢?我总担心,随着岁月的流逝,当每一个教育者都把冷漠当成品德,暴怒当成习惯的时候,那会是怎样的悲哀啊!而由这样的老师教育出来的孩子,即使再精通博学,有再多的科学,却无良知,不懂得同情,不懂得爱,那么最终也不过是让世界再多些战争的罪魁,灾难的祸根。
这样的老师,请你看看孩子们的眼睛,爱爱孩子们!或者,走开!
是淘气还是多动?
导读:注意力障碍的很多行为表现与淘气行为十分相似。比如,两者都可能出现上课不专心听讲、搞小动作、影响和妨碍别人的学习以及破坏课堂纪律等行为,家长也常常误认为注意力障碍的儿童只是淘气而已,或者将淘气归为注意力问题。
很多家长来咨询时,常常抱怨孩子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分心、讲话,认为孩子有注意力障碍。是不是孩子只要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就一定是注意力障碍呢?其实,我们应该更多地了解造成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地给孩子贴标签。
造成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智力落后或超前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这类孩子或者由于智力低下,上课无法听懂讲课内容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由于过于聪明,上课内容对其来说过于简单,不能吸引其注意力;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师不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自然会出现分神的现象;生理原因例如孩子感冒、身体不舒服等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在排除上述四种可能的情况下,就可以判断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很可能是由注意力障碍所致。这类儿童就是多动症儿童,他们注意力的不集中具有跨场合、跨时间的一致性。这些孩子无论上什么课,无论上什么内容,都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
注意力障碍的很多行为表现与淘气行为十分相似。比如,两者都可能出现上课不专心听讲、搞小动作、影响和妨碍别人的学习以及破坏课堂纪律等行为,家长也常常误认为注意力障碍的儿童只是淘气而已,或者将淘气归为注意力问题。
其实,两者存在本质不同。淘气只是行为问题,由外在环境造成,与儿童性格有关;而注意力障碍则是内在神经失调,是非环境的,其行为表现存在跨时间、跨场合的一致性。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对二者进行区分呢?首先,淘气行为可能是因为与家长、老师关系不良所导致的。比如,有的孩子不喜欢数学老师,于是每当上数学课时,便故意扰乱课堂秩序。而注意力障碍儿童无论与老师关系如何,都会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现象。
其次,淘气儿童扰乱课堂纪律的行为可能是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他们只有在得到别人的关注时才有满足感。而注意力障碍儿童的行为则是毫无目的和不可控的。
最后,注意力障碍儿童的行为存在跨时间、跨场合的一致性,而淘气行为只是在特定场合才表现出来。比如,注意力障碍儿童的不听讲行为无论是在什么课上都会出现,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而淘气儿童可能只是在某一门课上才出现不听讲行为。注意力障碍儿童无论是在自己家、在学校,还是在陌生人家里,都有可能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而淘气儿童则有可能只是在某一特定场合,比如在家时才出现。
因此,只要老师和家长把握好以上标准,就很容易辨别孩子到底是注意力障碍还是淘气问题了。
过去人们认为,注意力有问题的儿童应该是在所有的活动包括游戏中,其注意力也是不能集中和保持的。但是,随着人们对其认识的加深,心理学家更多地强调,注意力障碍的关键不在于注意力过程的缺损,而是人的自我控制能力低下和自我管理的缺陷。注意力障碍的实质是自我控制能力缺陷。很多事实表明,多数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只是表现在学习方面。
研究表明,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儿童的抗拒诱惑能力低于正常儿童。一项研究考察了69名被诊断为注意力障碍的儿童和43名正常儿童。研究人员让他们先玩一种玩具,然后告诉他们,当老师出去后,不能碰这些玩具。之后,老师出去3分钟。研究人员通过单向玻璃观察记录儿童的行为。结果表明,注意力障碍儿童平均触碰玩具的时间高出正常儿童的35%,频率也是正常儿童的两倍。正常组的儿童能够使用一些延迟满足的策略来控制自己,如对玩具说话,数一数有多少玩具等。而注意力障碍组的儿童没有这样的策略。
因此,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常常抱怨,我的孩子为什么一玩起游戏机来眼睛都不眨一下,可是一写作业就拖拖拉拉。其实,游戏与学习的一个最大不同就是,前者能带来立即的快乐满足,而学习带来的满足是将来的。游戏只需要人们按照现有的快乐去做,而通过学习活动获得快乐则是长期的,需要计划且不能即时满足。
总之,游戏不需要自我控制,学习则需要,而注意力障碍儿童缺少计划,自控能力落后,不能延迟满足。所以,在进行与学习相关的任务时,自然就表现出多动、注意力涣散等现象。
中山大学是211还是985
高考在即,不管是学生自己还是家长老师,都在为孩子提前做打算,看看哪个学校会更好。下面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就有关于中山大学,整理中山大学是211还是985等内容,以供阅读!
中山大学是211还是985
中山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高校,国家与省级共建的一所综合性的大学,它也是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的重点建设院校。截至目前,中山大学共有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组成。
中山大学是一所历史久远的高等院校,它的前身是孙中山创建的国立广东大学,自孙中山先生逝世后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这所历史悠久的高等院校承载了孙中山先生对国家教育事业建设的决心。
至今为止,中山大学广州校区有33个学院(系、部),珠海校区有20个学院(系),深圳校区有16个学院,有10家附属医院,开设141个本科专业。这样庞大的教学体制,这样雄厚的教学实力,这样优质的学习氛围,中山大学可谓是实至名归。
中山大学高考分数线2023
目前中山大学2023年录取分数线还未公布,在这整理了2022年录取分数线:
云南:理科645分,文科652分
安徽:理科630分,位次3590,文科600分,位次656
甘肃:理科573分,位次2092,文科577分,位次244
广西:理科625分,位次1707,文科628分,位次370
贵州:理科595分,位次2746,文科638分,位次375
黑龙江:理科581分,位次2810,文科577分,位次361
河南:理科629分,位次4848,文科607分,位次759
江西:理科610分,位次3151,文科603分,位次511
青海:理科538分,位次594,文科541分,位次218
内蒙古:理科578分,文科580分
宁夏:理科553分,位次759,文科573分,位次177
四川:理科637分,位次5321,文科616分,位次664
陕西:理科593分,位次5413,文科605分,位次343
山西:理科589分,位次3992,文科584分,位次434
新疆:理科578分,文科550分
福建:物理类625分,历史类612分
广东:物理类614分,位次13023,文科602分,位次1433
河北:物理类601分,位次9445,历史类611分,位次1225
湖北:物理类597分,位次8940,历史类602分,位次1194
湖南:物理类595分,历史类603分
江苏:物理类622分,位次5049,历史类600分,位次987
辽宁:物理类633分,位次3047,历史类618分,位次525
重庆:物理类622分
北京:录取分数线643分,位次3428
天津:录取分数线670分,位次2271
海南:录取分数线729分,位次728
山东:录取分数线626分,位次5344
浙江:录取分数线650分,位次8242
案例:教师的"心乱"还是孩子"捣乱"
“科艺”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是《糖果哪里去了》和《小小厨师学配菜》,为了能够组织好这次活动,我准备了许多教具,仔细地把自己设计的备课研究了一遍又一遍,希望孩子们能够按照我的要求上好这两个活动。
活动以前,我先对孩子们说:“今天这两个活动要用的教具很多,小朋友一定要轻拿轻放,听从我的指挥,我怎么说的,你们就怎么做。”谁知刚讲到:“糖是怎么融化的”,孩子门就开始兴奋起来,老想动这动那。洛洛小朋友不听指挥擅自把我让他们组观察的一杯糖水慢慢地往桌子上倒。我压抑的怒火马上爆发了,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训斥了他一顿,而且没给他解释的机会。洛洛的小脸涨的通红,再也没敢乱动,乱说话。上第二节音乐游戏《小小厨师学配菜》的时候,孩子们又唱、又跳,可洛洛却一直情绪低落,高兴不起来,像有什么心事似的。
我想,也许是我的反常情绪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我不禁深深反省自己:为什么不分青红皂白就训斥孩子?至少应该问问他原因,给孩子个解释的机会。于是,我找到洛洛耐心的问他:“为什么把糖水往桌子上倒呢?”他胆怯的说:“我想看看糖能不能倒出来,倒不出来就是化了”。我的心不禁一颤,孩子的求知欲望是多么强烈,我的一时冲动却破坏了孩子的好奇心。进而静下心来仔细一想,如果当时我不发脾气,而是给予恰当的引导让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再找合适的机会让他知道这种想法是对的,可是全班小朋友都像他这样做,整节活动就不能照常进行了。孩子明白了这个道理,我想他会配合我的。
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启事:
1、以材料作为活动的载体的确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但操作性的东西太多,往往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教师面对幼儿在课堂上有意无意的“捣乱”,一定有随机应变的能力,采用恰当的方式。如:做一个亲切的动作,送一个鼓励的眼神,说一句温暖的话语等,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2、每一个环节的任务,教师一定要交代清楚,让幼儿带着问题顺利进行下一个环节,这样有利于教师随时抓住幼儿的注意力,使每一个环节紧紧相扣,保证课堂气氛活而不乱,静而不死。
案例:这是一个好机会
背景:
班上嘉嘉是大家公认的下国际象棋好手,但是最近发现嘉嘉对下棋没有以前那么有兴趣了。她妈妈也说,嘉嘉觉得自己下得很好了,在家不愿练习。而尧尧下棋的水平在班上属于一般,自参加了国际象棋升级赛后进步较快,他是个性格较为内向,且比较胆小的男孩子。
实录:
“顾老师,尧尧今天赢了嘉嘉哎。”安安在区角活动结束时,蹦跳着来到我面前,大声地说道。“真的啊,尧尧真是了不起哦。”我转过身,看着尧尧,他有点害羞,可是还是看得出他十分地高兴。“这是一个好机会”我对自己说。“尧尧今天用了什么办法,赢嘉嘉的?”在班上孩子都安静下来后,我请尧尧在大家面前说说对奕的情况。尧尧很害羞,轻声地说了几句,我敢肯定没有哪个小朋友听清楚他在说什么,但是因为今天他赢了嘉嘉,这让其他小朋友觉得他非常地了不起,所以也没人说他声音轻没听见他说什么,倒是安安,她着急地站了起来,“我知道的,他是用兵升变成王后,用两个后将死嘉嘉的。”“是吗?”我问已经满脸涨红的尧尧。“嗯”他点点头。“尧尧今天真是了不起,我们一起来为他鼓鼓掌。”孩子们一边鼓掌一边还说:“尧尧,尧尧你真棒!”我发现尧尧一下子神气了不少。“那我们要对嘉嘉说什么呢?”我看着有点尴尬的嘉嘉,问班上的孩子。“嘉嘉,你要加油,不然我们也会下赢你的。”“嘉嘉,没关系的,才一盘棋,输了也没关系的。”……嘉嘉直点头。
分析:
幼儿的表现与表达,往往会受到其他孩子的评议和帮助,这也是幼儿自我提高的极好机会。在今天的活动中,尧尧在大家的鼓励与赞美中,一下子树立了不小的自信心,我想在近阶段他也一定会对国际象棋特别地有兴趣,也一定会在这方面有更大的进步。而对于嘉嘉来说,同样也是一次触动,让她发现如果自己不加油,就会被同伴赶上的事实。作为老师,我觉得在平时一定要把握住这种好机会,及时创造积极推进幼儿提高的条件,让我们的孩子能主动向上跳一跳,摘一个香喷喷的“好果子”。
案例:图书是我们的好朋友
以往大班幼儿在晨间自选活动中,最爱选择的是棋类组和建筑组。而今天的幼儿却在图书角里发生了“占地”冲突。我奇怪地问:“你们怎么全都上这里来读书呢?别的组也可以玩呀?”我的问题使孩子们打开了话匣子。男男说:“我爱图书,图书中可以找到许多不知道的东西,还有许多好听的词。它是我们的好朋友。”王森说:“图书里有战斗机、坦克、大炮等许多的武器。要不是看书,我哪能见过这么多武器呢?”丁丁说:“图书里的故事特别美。”王材说:“我喜欢图书中的图画。”刘屿说:“图书中的话特别好听。”
听了孩子们的话,我感到既惊讶又感动。看来,看书已成为他们的迫切需求,这是多好的事情呀!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满足他们的需要,为他们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于是,我们决定打破已定的固定看书时间的常规,只要孩子们想看书,随时都可以看。即便是户外活动,幼儿想看,也可以看一会儿再去锻炼。
这样增加了幼儿的读书时间。同时,为进一步激发幼儿读书的兴趣,我们还从书中选一些故事讲给孩子们听。让幼儿听完故事再看书,这样可以建立语言、画面和文字之间的联系。为了满足孩子们讲述的需求,我们还开展了“读书故事会”活动。让孩子们看完书后,把书中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孩子们在讲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有的情节没记清,或是小伙伴们提出与书中不符的疑问时,都会主动到书中寻找答案,进行调整。渐渐地,他们看书的目的越来越明确。
在我们的引导下,孩子们看书简直“着了魔”。有一天,幼儿园发新书,还没等我说什么,他们一个个争着翻着看起来,直到我告诉他们等他们喝完水,保证每人都有书时,他们才离开。喝水后,孩子们都各自选择了一本书。开始他们都抢恐龙和葫芦娃的书,一会儿又都换了。我问:“你们不是喜欢看恐龙和葫芦娃的书吗?怎么这么快就换了呢?”孩子们告诉我:“那书虽然好看,但不好讲。”看来孩子们又有了新的要求。他们不光要看画面,而且要讲述,还要了解故事的情节。他们已开始从仅看画面到关注故事的内在线索了。可见,他们阅读的目的性和水平都有所提高。
不仅如此,孩子们从书中还学到了其他一些东西,如书中美丽的画面已成为了孩子们绘画的参考书。过去孩子们画云,多是乌云、黑云,且多是三角形。看书后发现云彩的图案还有带尾巴的,非常好看,于是,积极效仿。书中画面的颜色搭配很协调,他们也拿来借鉴。书里还告诉他们许多以前不曾直观看到的知识,如什么时候有乌云,乌云来了天气是什么样子的?等等。孩子们对书的价值挖掘得意思比我还要多。
让孩子们喜欢读书,让孩子们知道书是人类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一个重要渠道,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今天,当我们看到孩子们爱读书时,我们就要抓住机会创造环境和条件,使孩子们的美好愿望和需求得以深化,使孩子们在我们的支持鼓励下,向着理想的教育目标迈进。
评析
让孩子们喜欢读书,懂得从图书中获取信息,这是我们的教育期望。李老师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并非采用“教”的方式,而是关注
幼儿的需求,尊重、顺应幼儿的需求,使幼儿在经历乐于看书--看懂图书--主动从图书中获取各种信息的过程中,体会读书的乐趣和读书的重要。
在这一教育事例中,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借鉴:
1.关注和顺应幼儿西哪个读书的需要,及时调整教育策略
非常可贵的是,在孩子们萌发了读书需要时李老师能抓住时机,满足孩子们的需要。她调整了常规的要求,使孩子们从中感到读书的重要。教师这种教育策略的选择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们的选择,成功地引发了孩子们的读书兴趣,使孩子们“看书着了魔”。
2.为幼儿的阅读不断提供能与之相互作用的条件与环境
在幼儿争着看书以后,李老师并没有停止教育,而是不断为孩子们创设条件,让孩子们在与图书、同伴的相互作用中,产生新的需要。如通过“读书故事会“让孩子们在看一看、想一想、讲一讲、听一听中,经历看懂画面、提取信息、理解大意、言语表达、经验分享的学习过程,使孩子们在看书的基础上产生看懂图书,讲述图书的新需要,从而感受读书的乐趣,产生内在动机。
3.引导幼儿在阅读中获取多方面信息,实现教育的多重价值
由于孩子们有了读书的内动力,体会到了书的价值与魅力,从而主动地在看书过程只能感进行了多方面的学习,如仿照图书的画面,学习绘画、配色等。图书成了孩子们主动学习、丰富认识的宝库。
在这一过程中,只有教师对幼儿需求的适时支持,而没有教师的强迫。在这里,孩子的需求被当作宝贵的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