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教育随笔:事前与事后

发布时间:2021-06-08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

教育随笔:事前与事后

平时,自己也经常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例如;坐在车上时,喜欢缩在一起,如果这时停车或是急刹车,自己就会不稳,向前冲去,也因为这样,自己撞过车的前挡风玻璃,每次事后,同事都会把我说一顿,我也知道不对,知道下次要改,可是到了下次上了车,还是老样子,除非是我上车的时候,就有人告诉我,你不要再那样坐了啊,这样才会不会再犯。说到这里,我就想到了我们班的小朋友们。

每次,我对小朋友也有这样的疑问,怎么回事呢?你看看这件事我都和你说了多少遍了,要怎么怎么做,可是,你却还是做不好。可是细细一想,好像确实有很多事情是发生了以后才和孩子说的。

记得一开始,带孩子下去玩大型玩具,当时也没有想到有什么要说的,就去玩了,结果呢,有抢着往上爬的,有推别人的,有从滑梯处往上爬的……。总之,玩的是一团糟。

回来后,就和孩子说了这次游戏的情况,总结了那些不足,需要改的。第二次去玩了,心里想,上次我们都说过了,应该没什么了,就什么也没说,又带着他们下去玩了,结果呢?重蹈覆辙。

第三次,终于忍不住了,在下去玩之前,就提出了很多要求,什么你不能推别人,往玩具上爬的时候要排队,不要从滑梯口往上爬……,没想到,孩子还真都记住了,玩的时候都很谦让,知道排队,也没有抢的了,真是相差甚大。

有了此次经验以后,在以后的很多活动中,哪怕是简单的下楼去散步,都在出发之前和他们说一说注意事项,效果确实很好。

所以,发现不要因为你和孩子就同一件事说了很多次,孩子还是做不好或是犯同样的错误去责怪他,想想自己,自己也会犯同样的错误,更或者是我们的方法用的不对,你为什么不在事前告诉他呢。对不对,所以,在做事之前,先和孩子说说要求,未尝不是一种好的方法。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教育随笔:我的故事


教育随笔:我的故事

我和孩子的故事,当我在写下这个题目时,我的心头不禁涌动着一股温情,我和孩子共同度过的每一天,此时此刻都是鲜活的跳跃着。记得刚迎接你们的时候我质疑过自己,我没有带过小班我会带吗?他们哭怎么办?他们不肯吃饭怎么办?他们不肯睡觉怎么办?我能帮助孩子们成功度过开学的分离焦虑吗?每天睡觉都会问一遍自己。但其实到真正见到他们以后自然而然的疑惑都消失了。每个孩子几乎都是自己亲手抱进来的,他们对你的情感,就像是自己妈妈一样,你对他们的情感就像他们都是自己的孩子。即使再苦再闹都拥入自己的怀抱,抱着他们告诉他们爸爸妈妈睡觉起床吃完点心就来了。从开始的陌生也渐渐地消失了。现在总是觉得孩子们都可爱的很,贴心的很,用陈老师的话通俗的讲就是:“赖利头的儿子总是自己的好。”

虽然已经是下学期,总觉得他们什么都不懂,每次受伤跌倒,总是想我像妈妈一样抱抱他们,哄哄他们,才会安静下来。今天正好中午讲到孩子们你们马上就要升到中班咯!以后就是中班哥哥姐姐了,以后要给小班弟弟妹妹做榜样!孩子们眼睛里满眼的期待。睿睿问:“老师,中班以后是不是就是大班。那大班以后呢?”我说大班以后你们就要离开杨老师虞老师了,你们就要去小学上一年级了。说着孩子们都开始擦眼泪了,豆豆冲上来就对我说:“杨老师我不要离开你们。”说完一把把我抱住开始哭,孩子们见豆豆冲上来抱着我都冲上来了,好几个宝贝在偷偷抹眼泪。带着我也留眼泪了,虽然离毕业还远呢,但是孩子们的重感情把我触动到了。原来孩子们这么爱我!

班里我印象最深刻的的是墨墨,她对我就像对妈妈一样,喜欢和我闹。喜欢和我做游戏,总喜欢和我谈话,拽拽我的衣服,摸摸我的手。有时候护送孩子们上厕所的时候,她总是牵着我的手,并和其他小朋友说:“我要和杨老师牵手”记得有一次,下课后我们一起排队去小便,这时她的小手早就牵好了我的手一起去,当我从厕所里出来,她和其他小朋友争先恐后的抢着牵我的手,于是我牵着她的手问:‘‘你们都小便了么?’’你说:“没有”“那么你到厕所里干什么了”,她害羞的笑了笑说;“我要是不快点,其他小朋友就和我抢牵你的手”我看了不禁一愣。只是想牵老师的手,就陪老师走一趟,这是多么天真的孩子呀!所以我才像自己孩子一样爱他们,呵护他们。他们的想法是那样的单纯,做法又是那么的幼稚,只是想和亲近一下。

我再和他们一起回想了刚刚进幼儿园的样子,好多宝贝都是躲在我的怀里哭泣的样子,是呀,你们离开妈妈的怀抱多么需要温暖呀,哪怕只是牵你们的手,摸摸头,亲亲你们的小脸蛋,都会让你们无比满足和快乐,由此我觉得作为老师,不能总是以老师的身份去教育孩子,而是根据他们的心理情绪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从心里爱老师,爱上幼儿园,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她每天都会开开心心的来到幼儿园。

教育随笔:我的教育故事


教育随笔:我的教育故事

人生在世,匆匆几十年.幸福最重要.世间总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有时候幸福感源于幼儿真诚的爱与关心的师幼交往中。当教师给予孩子爱时,孩子也以一份真诚的爱来回报老师。对于老师的付出来说,孩子的爱是最大的安慰和补偿,也是她们在工作中体验到幸福的重要原因。有一位老师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春天的中午,孩子们正沉睡在梦乡里,我在办公桌前写活动计划。因为吃了感冒药,头沉得抬不起来,不知不觉趴着睡着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听见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在议论:“刘老师休息了。”“刘老师咳嗽好厉害。”“你们别吵了,把刘老师吵醒了。”“我妈妈说,感冒要多穿衣服,刘老师趴着睡觉,不冷吗?”“我去给她披件衣服。”这时,几个幼儿来给我盖衣服了,我没打算“醒”来,我不想让这种被关爱的感觉这么快跑掉。我静静地趴着,默默地享受着这份由孩子向我诠释的幸福。孩子们带着体温的衣服包围着我,我在这份呵护中被深深感动了,我的内心得到了爱的满足。世上其他的一切在那一刻对我来说都不重要了……孩子的爱是满足教师爱的需要的重要途径。与成人之爱相比,孩子的爱更显得真挚和纯洁,更接近爱的本质。这就是为什么孩子的爱能有那么大的魅力的原因。不过,得到孩子爱的前提是教师对孩子的爱和喜欢,因为“孩子们所喜欢的是那些本来就喜欢孩子、离开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幸福的人”。还是看看下面两位老师的感受吧:

“慢慢地给孩子的爱多一些,孩子的回报也多一些。”“自从踏入幼儿教育这一行,整日与孩子为伴,心中时常为孩子而感动,为他们的纯真、为他们的热情。和孩子相处,不需要伪装,只需要用自己最自然的一面。你付出了,自然会有回报;你爱孩子,他们自然也会爱你;你尊重他们,他们也会尊重你。”

有时候幸福感源于幼儿的天真无邪。

天真无邪是儿童身上最宝贵的品质,是拯救异化的成人生活的一剂良药。幼儿的天真无邪使教师因看到了人性最本源的美而体验到一种幸福。许多老师谈到了源于幼儿天真无邪的幸福感。

一位老师说:“工作中还有幸福,因为我们工作时面对小朋友,不存在勾心斗角,对象比较单纯,心情比较放松。而且小朋友也很有趣,特别是他们身上经常发生一些让我意想不到的事,我觉得特别有趣。比如说,我班上有个小朋友不怎么来上幼儿园,家里人非常宠爱他,有一天他来到幼儿园,玩积木时不小心把积木弄掉到地上了,他穿的衣服很多,弯不下腰,这时他喊我们班性格较犟的一个幼儿帮他捡,那位幼儿就帮他捡了,他对帮他的那名幼儿说‘谢谢’,对方说‘不用谢’。当时我看了觉得特别有趣,因为我以为那个幼儿不会帮他捡的,谁知他帮他捡了,并发生了这样的一幕很有趣。”

另一位老师说:“工作中也有快乐,小孩蛮可爱的、蛮天真的;自己也挺喜欢小孩的,觉得小孩好玩。跟我妈一起上街时,看到小孩,我就不自觉地走过去摸摸她的头,我妈还说:‘你在幼儿园还没烦够呀!’上课时,小孩也蛮好玩的,他们的有些行为让我觉得好意外。”

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教育对象,有的老师能从幼儿身上获得幸福感,而有的老师获得的却是苦恼呢?其主要原因在于老师如何看待幼儿、如何与幼儿交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内心生活时刻给我们带来满意和不满意、高兴和苦恼、忧愁和欢乐、疑惑和诧异、宽慰和愤怒。在儿童世界给我们带来的极广阔的情感领域内,有愉快的和不愉快的、高兴的和伤心的曲调。善于认识这种和谐的乐声,是教育工作者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和取得成功的最重要条件。”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令自己心烦的人,那么你就会感到心烦;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可爱的天使,那么你就会变成快乐的天使。

如何获得幸福感呢,如何才能从孩子身上获得幸福感呢?

我认为要以欣赏、审美的眼光看幼儿。长时间和幼儿在一起,教师有时会不自觉地以一种居高临下的眼光看幼儿或者把幼儿仅仅看成是自己的教育对象。以欣赏的、审美的眼光看幼儿就是要看出幼儿身上的优点,把幼儿看成活生生的富有灵性的个体,完全地接纳他,而不是带着自己的有色眼镜来审视他。完全地接纳幼儿意味着教师所持的是一种宽容的态度,意味着教师对儿童文化的尊重和理解,而这种尊重和理解本身也会给教师带来幸福。在访谈中,许多老师谈到了随着自己对待孩子方式的变化而体验到的幸福感,如一位老师说:“做了母亲之后,对孩子不像以前那么严厉,也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对幼儿更加宽容了,不易发火,所以孩子给自己的爱多了,工作也感到更幸福了;在做母亲之前,只是以老师的身份自居,对孩子较严厉,但也得不到孩子的爱,感觉并不幸福。”

我们要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老师们常习惯于带领幼儿做这做那,在与幼儿的交往中使用命令的口吻较多。也就是说这种师幼交往更多的时候是建立在工作关系上的,这种交往的特征是不平等、没有感情,有着明确的功利目的——完成预定的教育任务。长此以往,幼儿就会对老师产生几分畏惧,对老师敬而远之,并封闭自己的心灵,不敢言说自己的所思所想。这就等于是教师亲手剥夺了让自己感受另一个心灵的机会。因为缺少与幼儿心与心的交流,教师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最终也会变得干涸,当然也就没有什么幸福可言了。因此,在与幼儿的交往中,教师只有放下自己的角色面具,以真实的自我与幼儿交往,和孩子打成一片,才会发现幸福和快乐就在自己的身边。我们在访谈中也发现,凡是能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孩子交往的老师,都能体验这种交往带给她的幸福。

教育随笔:枇杷趣事


教育随笔:枇杷趣事

时光飞逝,转眼间小(7)班的孩子们已经进入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将近一年的时间了。犹记得和孩子们刚见面时的情节,或胆怯、或抗拒、或任性、或霸道,真是让人头痛不已。可是现在呢?孩子们变了,他们学会了礼貌,学会了分享,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学会了观察和思考......他们的进步是巨大的,喜人的。

一、发现枇杷,尝试采摘

5月的幼儿园充满类生机,植物角的向日葵在疯长、芸豆长出的纸条在沿着栏杆拼命地向上爬、还有花生,真是一片生机盎然。最让孩子们兴奋的是离植物角不远处的那棵枇杷树。金灿灿的枇杷挂满了枝头,惹得孩子们在树下不停的张望。有的孩子问道:“老师,这是什么呀?”旁边的小朋友立刻回答道:“我知道是枇杷,我吃过。”孩子又说道:“我也想吃,我们把它采下来吧。”于是一群孩子在树下不停地跳跃想要摘到低处的枇杷,还有一群幼儿拿了呼啦圈去够枇杷,更有一些孩子尝试站到了边上的石凳上,想要看看能不能碰到上面的枇杷。看到这里我惊讶的发现,孩子们已经能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去讨论、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了,这是多么珍贵的学习品质和热情啊。而且对于教师来说这不正是一个现成的生活化课程吗?

二、进一步思考,改良方法

当尝试过几种方法后,孩子们都没有成功采到枇杷。于是有一个小朋友提出:“老师你抱我上去,我肯定能采到。”我开始将一些小朋友举高,这一次不少小朋友都成功采到了一个枇杷。但是很快低处的枇杷已经被采完,剩下的枇杷就算抱孩子上去,他们也无法采到了。这时又有孩子提出:“我们用长长的棒子把它打下来吧。”孩子们立刻找到了墙角的一根pc管子,可是这根管子也不够长,依旧没办法够到。最后终于有孩子提出:“我们用梯子吧,爬梯子上去一定可以。”当阿姨搬来梯子后,孩子们排好队,一个一个跃跃欲试。从开始的胆怯到后来的动作灵敏,孩子们在老师的保护下胆子越来越大,最后直接站在了梯子的最高层,终于如愿采下了一串一串的枇杷。看着一串串的枇杷,孩子们开心极了。而我也为孩子们锲而不舍解决问题的探究精神感到欣慰。

三、了解枇杷,品尝枇杷

摘到枇杷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品尝枇杷了。于是我们顺水推舟组织了一节科学活动《好吃的枇杷》。引导孩子来观察采下来的一串串枇杷,孩子们发现枇杷是一串一串生长的,并不是单个的挂在枝头。枇杷是黄黄的,成熟的枇杷会偏向于橘黄色,枇杷有肚脐还有常常的柄等。观察过枇杷后,我们又引导幼儿来品尝枇杷。成熟的枇杷味道是甜甜的,非常多汁,在枇杷里面有枇杷核,有的有两颗,有的有三颗,我们告诉孩子这是枇杷树的种子。不少孩子听说后,都把放进盘子里的核捡了出来,纷纷说要回去种枇杷树,于是我们满足了孩子的愿意让他们将核带回家种一种。

小小的枇杷,5月最常见的水果之一,在孩子们的发现下居然生出了一次生活化的课程,让我不得不感叹于孩子们的成长,他们再也不是当初那个不愿意上幼儿园,哭着要回家的任性宝宝了,他们已经长大了,变得爱学习、爱探究、爱交往。我想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就是用心观察并体会孩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来引导孩子,促进孩子的成长,并发现生活中一个又一个的教育机会和创造出有趣的生活化课程。

教育随笔:教孩子做事


我教的孩子已经是中班了,可是有些问题还是时常会浮现,“老师,我的剪刀找不到了?”“老师,我的书应该放到哪里?”“老师,图书又变得乱七八糟了?”“老师这个我不会”,我开始担忧,开学初或许因为对于物品不熟悉,对于程序有点短暂的忘却情有可原,但现在已经是中班下学期了,孩子们该是能很好地去解决这类生活小问题了,但显然我高估了我的这群孩子。

是什么原因阻碍了孩子该有的成长呢?过多的包办,过多的限制,过多的干预,让孩子也慢慢习惯了接受,习惯了求助。于是,我们决定对班级幼儿的生活教育来一次大的变革,让孩子学会做事,真正展示中班幼儿该有的自主、活力和风采。

我们首先做的就是让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为中班幼儿,他们具备了基本的自我服务能力,一方面巩固他们既有的生活能力外,我们也应该为其制定一些新的生活技能学习,这样才能促进他们的成长,同时满足他们成长的荣誉体验。因此,我们试着相信孩子是很棒的,改革中我们解放了自己的“服务”角色,开始让孩子去实现服务自我:自己整理饭后桌面和地面,自己接水漱口,自己起床叠被,自己擦小椅子,自己便后擦屁股,生活过渡环节自主安排自己的活动,学习活动前自己做好准备工作如取蜡笔、铅笔、胶水等……,设置值日生小班长主动帮助老师干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榜样演示中孩子们很快地学会了更多的生活本领,这不单是一个动作的学会,更多的是幼儿一种自主意识、自主能力的培养。

另外,我们还鼓励幼儿别人的事情帮着做、大家的事情一起做。学会做事,就要从做小事起步,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最终胜任一件大事。我们的“学会做事”生活教育已经开始贯穿与生活的每一天,我们的孩子也比以前更会处事,这种价值将会延续,相信明天我们的孩子会是出色的、自主的、能干的!

幼教随笔:雨后故事


最后,在我的建议下,我们给小鸟带了足够的水,把它送到了传达室刘爷爷那里,请他帮忙照顾小鸟,孩子们围着刘爷爷不放心的叮嘱这叮嘱那,“刘爷爷,别忘了喂它吃饭!”“刘爷爷,夜里记得给它盖上小被子呀!”……感受到孩子们真挚的关爱,我不由得笑了。

一场春雨过后,空气变得异常清新,看看院子里并没有太多的积水,我就又和往常一样带孩子们出去散步。散步活动结束后,我问小朋友还想干什么,有几个孩子急切的说:“老师,我们去沙地上玩儿吧!”经过雨水的冲刷,沙地看上去松软而干净,不要说是孩子,就是我们成人也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看着孩子们渴求的眼睛,真不忍心拒绝他们,我拿来了玩沙玩具,孩子们很快就忘我的玩儿了起来。

也许是受了孩子的感染,我也跟他们一起玩儿了起来。“老师,快来看,快来看!”小朋友们玩的正投入的时候,浩正跑来拽着我的衣服上气不接下气的说。这时候邢凯手里边不知捧着一个什么东西朝我这边走来,其余的小朋友见状也呼啦一下围了过来,这一看不要紧,孩子们顿时象炸了马蜂窝一样议论起来。原来,邢凯手里捧着的是一只还没有长全羽毛的小鸟,看到周围有这么多人,小眼睛怯怯的转来转去,可能因为天气冷的原因,身体还在不断的发抖。“老师,小鸟怎么会在这儿呢?它的妈妈在哪里?”“老师,小鸟会不会死呀?”……面对孩子们的疑问,我也有些举足无措,该怎么来对待这位不速之客呢?但我转念一想,也许,这是一个让孩子们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呢!“小朋友,这只小鸟一定是昨天晚上下雨的时候被风给刮下来的,鸟妈妈找不到自己的小宝宝一定很着急,我们该怎么办呢?”孩子们有的说把小鸟放到树上让它等妈妈来找它,有的说把它带回活动室,等小鸟长大了再把它放走去找妈妈,有的说把它送给传达室的刘爷爷,让他帮忙抚养小鸟。经过激烈的讨论,我们决定先把小鸟带回活动室。孩子们开始忙碌起来,有的用小杯子给小鸟端水喝,有的拿来面包屑喂它,卓群还用自己的小手绢盖在小鸟身上当被子,每个孩子都在为小鸟忙碌着。可能是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关爱,小鸟变的不再那么害怕,开始歪着小脑袋打量起这个新的环境来,小朋友们探着身子关切的看着小鸟,洋溢着自豪的微笑。

最后,在我的建议下,我们给小鸟带了足够的水,把它送到了传达室刘爷爷那里,请他帮忙照顾小鸟,孩子们围着刘爷爷不放心的叮嘱这叮嘱那,“刘爷爷,别忘了喂它吃饭!”“刘爷爷,夜里记得给它盖上小被子呀!”……感受到孩子们真挚的关爱,我不由得笑了。

教育随笔:教育从小事抓起


教育随笔:教育从小事抓起

教育孩子,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都不能有所放松,最好从每一件小事,都给孩子做一个榜样,让孩子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今天我班幼儿去了他们向往已久的公园,幼儿的情绪非常高涨,活动前,我先与幼儿明确了此次去公园的目标,并与幼儿讨论了一下在途中及在公园内以及返途中该注意的事项,幼儿说的十分好。幼儿在一路上表现的也确实很棒。

一直到我们一群人到了公园,看着公园里的风景,我们所有的人都非常的开心。我带领幼儿一边慢走欣赏风景,一边为幼儿讲解或提问,幼儿观察的极为仔细,也积极响应。这边的桃花开着,那边的落了一地的花瓣,还有的只有花骨朵,柳树发芽了,小草钻出地面了,幼儿的眼中透着惊奇与好奇。这时,队伍中的脚步有点乱,有幼儿边跑过来边大声的喊:“老师,小萌乱扔垃圾。”并指着一张地上的餐巾纸,我走过去请他捡起来扔到旁边的垃圾桶,“这才不是我扔的呢。”萌萌瞟了我一眼说,他不愿捡,一旁的幼儿开始激动了,大家的你一言我一语地炸开了锅“老师,我看到他扔的。”“我也看到的”“小萌他骗人”“乱扔垃圾不对的”……在一片讨伐声中,小萌开始犹豫了,我问道:“是你扔的吗?”他点点头,但仍倔强地站着,不愿动手去捡,其他幼儿安静地盯着我和他,当时我有点尴尬,我去捡起垃圾扔吧,其他幼儿一定不服气,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他们也会乱扔垃圾,让我来捡,对幼儿不负责的行为一定要及时教育,可让他捡吧,他又不愿动,这时突然想到他爱听好话,何不改改我和他说话的方式呢,于是我走到他身旁在他耳边说“小萌也是个爱卫生的小朋友,对吗?”他腼腆的点点头,我拉着他的手让他捡了起来,他很快的把垃圾扔了跑回了队伍,笑着对我说:“小萌也是个好孩子,对不对?”我笑着对他点点头继续带领幼儿们欣赏观察,他们也都兴致勃勃。

教育幼儿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养成幼儿良好的习惯,虽幼儿年龄小,他们天真可爱,不懂也无法理解什么是责任感,但幼儿却是善恶分明的,因此先让幼儿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来公园时讨论到不能乱扔垃圾,幼儿们铭记于心:爱护环境人人有责。当幼儿听到小萌不承认错误时,从当时来看小萌也不愿去承担自己的错误;那些看到小萌乱扔垃圾的幼儿可不买账了,情绪激动,小萌不承认,那不就是那几个幼儿在撒谎了,在此,我看到了集体的力量可真大,小萌开始还无所谓,想耍赖,结果在一片讨伐声中只能承认。我了解小萌平时比较随意,都按自己的喜好行事,但同时他的自尊心极强。这件事虽小,但却可以让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成为他体验责任的一种经历,形成责任感的萌芽,同时也激发了其他幼儿的责任意识,这不失为一个好的教育契机。

小萌在听了同伴的那些话后,自尊心受伤,因此他虽然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却不愿行动起来,只是站着,这时旁人给他一个台阶下,他自然就欣然接受。现在的孩子平时在家作威作福惯了,受不得半点委屈,受挫能力弱,听不得逆耳的话,所以讲话时要注意一下方式方法,用鼓励性激励的语言让他欣然接受。我运用恰当的语言让他在感受不到批评的情况下纠正自己不负责的行为,化说教教育于行动教育。幼儿感知能力低,理解能力弱,说教的效果比不上行动,因此不如拉他的小手去做来得更直接明了。

教育是一个过程,而责任教育也不是孤立进行的,是与其他教育结合在一起的,这件事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点,作为一名教师,通过一日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抓住教育的契机,以点完成线,以线完成面来完成这一教育过程。

教育随笔:从小事做起


这个月,小班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幼儿园的一切对于他们来说是陌生而又新奇的,他们开始脱离自己的温暖的家庭和熟悉的爸爸妈妈,不断的适应幼儿园里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他们对幼儿园的生活懵懵懂懂,老师们在与幼儿们不断的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教授幼儿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常规。这些三岁的幼儿,他们从各个家庭中来,缺乏在集体生活中的各项常识,同时他们的年龄特点,一件在成人看起来是小事的事情,在幼儿眼里就有可能是一次挑战,幼儿园的生活要从每一件小事开始学习。

就说简单的喝水这件事吧,班级里的幼儿不会排队、不知道如何接水、不懂得等待,对于这个日常生活中很简单的一个环节,班里的老师将喝水分成了很多细小的步骤,如何打开水杯柜门、怎样拿水杯、怎么一个接一个的排队,怎样接水,这些都是要仔仔细细的告诉幼儿,教师在语言讲解的同时还要不断的示范,慢慢的说,慢慢的示范,让每一个幼儿都清楚明白的听见、看见。在讲解示范的过程中,语言、动作不仅要慢和规范,还要带着儿童化的语言,将活动更加游戏化。幼儿无疑是喜爱游戏的,并且幼儿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十分的短,游戏化的活动更加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很大的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幼儿在一天一天不断地重复示范、联系中,慢慢的掌握了这个本领,养成良好的习惯。

入学的第一个月里,是幼儿的适应阶段,也是幼儿在幼儿园生活的基础阶段,这段时间里,将幼儿的各个习惯培养好,将对幼儿的整个的幼儿园生活都十分的重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中,每一件看起来的小事,在幼儿眼里有不是小事,要认认真真的对待。

教育随笔:棚子的故事


午饭后,带孩子们去种植园地看一看,已经成了我班的必修课之一。

“老师,怎么蒙氏班的小苗苗上面有好多小棚子啊?”李绅宜小朋友首先大声嚷起来。随着他的喊声,孩子们立刻围到蒙氏班的种植园地。“老师,蒙氏班种的是什么呀?”“老师,为什么上面要搭个棚子啊?”“这谁不知道,搭个棚子是怕小苗被太阳晒死啊!”“不对,搭个棚子是怕小苗被雨淋了。”“不对,老师说过,小苗生长需要阳光,它才不怕太阳晒呢,小苗生长还需要水,它也不怕雨,搭个棚子是因为它想在里面藏猫猫。”听到孩子们的话语,我真是佩服他们的奇特想法。“老师,你说,为什么要给小苗搭个棚子啊?”孩子们的争论没有得到统一,他们一起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我。“蒙氏班的大哥哥大姐姐种的是辣椒和茄子苗,他们给小苗搭个棚子的原因是……”我刚要给孩子们解释,立刻想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啊,于是我就找来蒙氏班的老师进行了商议。“孩子们,我们把其中的一颗小苗的棚子撤掉,我们每天都来看看,搭棚子和没有搭棚子的小苗的生长变化有什么不同,好不好?”“好!”孩子们都异口同声地答应。在他们的注视下,我把其中的一颗小苗的棚子撤掉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我和孩子们每天都会去种植园地看看,并且在记录本上记录下天气状况和小苗的生长情况。

一天天过去了,搭棚子的小苗渐渐茁壮起来,而没有棚子的小苗已经渐渐枯萎。对于枯萎的小苗,孩子们很伤心,有的孩子还建议说再给它搭上棚子……虽然棚子又一次搭在这颗小苗上方,但是小苗到最后还是死掉了,孩子们难过了好多天……

当我再一次问为什么小苗的上面要搭个棚子时,答案已经是非常的统一,可见,孩子们通过对比已经明白了为什么要在栽植的小苗上面搭个棚子的原因了。

有的时候老师不一定每一件事情的原委都要告诉孩子们,给他们留个悬念,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寻找答案,这样会带到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只要他们亲自试过,比老师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印象会更加深刻。

相关推荐

  • 教育随笔:我的故事 教育随笔:我的故事 我和孩子的故事,当我在写下这个题目时,我的心头不禁涌动着一股温情,我和孩子共同度过的每一天,此时此刻都是鲜活的跳跃着。记得刚迎接你们的时候我质疑过自己,我没有带过小班我会带吗?他们...
    2021-06-10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我的教育故事 教育随笔:我的教育故事 人生在世,匆匆几十年.幸福最重要.世间总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有时候幸福感源于幼儿真诚的爱与关心的师幼交往中。当教师给予孩子爱时,孩子也...
    2021-06-01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枇杷趣事 教育随笔:枇杷趣事 时光飞逝,转眼间小(7)班的孩子们已经进入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将近一年的时间了。犹记得和孩子们刚见面时的情节,或胆怯、或抗拒、或任性、或霸道,真是让人头痛不已。可是现在呢?孩子们变了,...
    2021-06-08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教孩子做事 我教的孩子已经是中班了,可是有些问题还是时常会浮现,“老师,我的剪刀找不到了?”“老师,我的书应该放到哪里?”“老师,图书又变得乱七八糟了?”“老师这个我不会”,我开始担忧,开学初或许因为对于物品不熟...
    2021-06-08 阅读全文
  • 幼教随笔:雨后故事 最后,在我的建议下,我们给小鸟带了足够的水,把它送到了传达室刘爷爷那里,请他帮忙照顾小鸟,孩子们围着刘爷爷不放心的叮嘱这叮嘱那,“刘爷爷,别忘了喂它吃饭!”“刘爷爷,夜里记得给它盖上小被子呀!”……感...
    2021-08-07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我的故事 我和孩子的故事,当我在写下这个题目时,我的心头不禁涌动着一股温情,我和孩子共同度过的每一天,此时此刻都是鲜活的跳跃着。记得刚迎接你们的时候我质疑过自己,我没有带过小班我会带吗?他们...

2021-06-10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我的教育故事 人生在世,匆匆几十年.幸福最重要.世间总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有时候幸福感源于幼儿真诚的爱与关心的师幼交往中。当教师给予孩子爱时,孩子也...

2021-06-01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枇杷趣事 时光飞逝,转眼间小(7)班的孩子们已经进入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将近一年的时间了。犹记得和孩子们刚见面时的情节,或胆怯、或抗拒、或任性、或霸道,真是让人头痛不已。可是现在呢?孩子们变了,...

2021-06-08 阅读全文

我教的孩子已经是中班了,可是有些问题还是时常会浮现,“老师,我的剪刀找不到了?”“老师,我的书应该放到哪里?”“老师,图书又变得乱七八糟了?”“老师这个我不会”,我开始担忧,开学初或许因为对于物品不熟...

2021-06-08 阅读全文

最后,在我的建议下,我们给小鸟带了足够的水,把它送到了传达室刘爷爷那里,请他帮忙照顾小鸟,孩子们围着刘爷爷不放心的叮嘱这叮嘱那,“刘爷爷,别忘了喂它吃饭!”“刘爷爷,夜里记得给它盖上小被子呀!”……感...

2021-08-07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