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英语越早知道这些越好
发布时间:2021-06-09 孩子上幼儿园学什么 教育孩子笔记 怎样教育孩子现在一般小学在3年级开始上英语课,很多家长都觉得“分数至上”的教育体制让孩子青少儿阶段的成长很辛苦,所以更愿意对学龄前孩子采用“放养”的方式,让他们过一个快乐的童年。那么,“彻底玩乐”的童年是最合理的安排吗?
据调查,孩子在3-6岁时是英语学习的黄金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声音敏感度较高,右脑控制发音器官的能力较强,声带、舌唇等运动神经的调节具有很大可塑性。
这就是为什么孩子在学英语时常常能很快模仿到纯正的语音语调,而成人则由于母语听音辨音习惯的影响,很难达到同样的效果。
儿童学英语的原则: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创造丰富多彩的语言环境
寓教于乐
孩子在幼儿时期学习英语的好处:
1、受母语的干扰程度小
美国语言教育学家克拉申认为, 认知的发展对第二语言的学习有滞后的影响。儿童和成人的第二语言的学习涉及不同的过程。
成年人开始学习外语,他们容易无意识地以自己的母语为标准来衡量,接受所学语言。这种受母语干扰的心理情绪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第二语言的学习。与成年人相比,儿童的母语语言习惯还没养成,母语发音尚未定形,口腔肌肉弹性好。
人的发音器官,与身体其他器官的发展一样,在青春期前皆处于发展状态,具有相当大的弹性。所以在学习外语过程中受到的母语干扰就要比成年人小得多。
2、早期英语学习有利于幼儿各方面智能的发展
孩子从出生后,就能够从各种情境中不断吸收、记忆所有听到的声音,看到的影像,以及触摸到的东西,渐渐地组成有意义的概念,到了一二岁时,孩子就能模仿大人的发音、姿态、手势、自然的动作语言。
孩子在这个阶段,往往记忆力、模仿力强,学习起来更轻松。学习双语的儿童,往往在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创造性和新颖性方面优于学习单语的儿童。同时,还丰富了知识,扩大了视野。
3、词汇累积量越大
语言的学习,需要靠时间来累积词汇量,而语法的掌握,也必须在时间和经验中修正改进,这样一来,词汇量越丰富,孩子就越能将意思表达清楚,而掌握语法的能力越好,孩子越能流畅地说英语。
词汇维系着语音和语法,是构筑语言的基本单位,它是提高学习者语言水平的基石,如果离开了丰富的词汇量的掌握和高效率的词汇学习,是不可能学好英语的,一切必将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可见,英语学习和英语水平的提高,词汇是根本。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这6件事 爸妈知道的越早越好!
在育儿的生活道路上,每一个父母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在和孩子互动的过程中,我们一步一步的踩着脚印慢慢的明白了一些孩子的心理,慢慢的体会出一些孩子的感受,慢慢的明白了怎么和孩子融洽的相处。这些是学问,更是育儿的生活。
在教养孩子的时候,父母应该尽早知道几件事,会帮助我们在育儿的路上,少走一些弯路,多一些智慧和理性。
1、玩具越少孩子越聪明
不管你有没有钱,都不应该给孩子买太多的玩具,玩具多对开发孩子的大脑反而不好。为什么这么说呢?玩具多了,就会这个摸一下,那个看一下,缺少了研究的精神,更加不会执着的对待一个玩具,从而养成什么也不喜欢,什么也玩不过三分钟的坏习惯。玩具少了,孩子就会想着办法动着脑筋的折腾那一个玩具,花样百出,而且爱不释手,越是玩的花样多,对此玩具的喜爱也就越深。琢磨的多了,一个玩具可以想出无数个玩法,聪明的脑袋瓜就是这么不经意的培养起来。
建议一个可行的方法:家长可以先把玩具分门别类,然后先拿两三个玩具给孩子玩,并多陪孩子一起玩,鼓励孩子多动脑子。等到孩子确实玩腻了,在重新拿两三样新的玩具给孩子玩。
2、从小独立吃饭的孩子,做事情更专心
小的时候,孩子只能专注于一件事情,很难被其它的事情所干扰。而吃饭是一个人雷打不动的事情,这是心理需求。吃饭,这个最为平常的事情,却是最可以锻炼孩子生活习惯和某些性格的好时机。
中国父母喜欢喂饭,其实最不可取。喂饭往往会让孩子三心二意,对食物挑剔。让孩子从小独立吃饭,不仅可以让孩子专心在于吃的这件事情,还可以开发孩子的手指灵活性,并且在专心对付怎么吃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孩子对食物的喜爱,并且不会去挑剔食物。
3、良好睡眠习惯是身体健康的基础
刚出生的婴儿,除了吃就是睡,父母对孩子可以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宠爱,但是唯独睡觉的习惯,必须持之以恒而且没有商量的余地。孩子在睡眠中成长,无论是身体的机能还是脑部的成长,都是在睡眠中快速的增长起来。
很多人认为只有睡够就好了,还喜欢半夜给孩子喂食或者让孩子很晚才睡,他们总认为睡觉是不需要一个时间规律。其实这个观点很错很错。良好的睡眠习惯不仅带给孩子身体上的健康快乐,不仅帮助脑部的最大化发育,还会带给孩子一生的好习惯,因为每一个人每一天至少会花去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觉上。
4、多经历小挫折可以培养坚强的个性
很多父母都害怕孩子摔跤,怕孩子生病,怕孩子受委屈等等。你们有没有想过,小时候受到的这些小挫折,对孩子会有怎样的影响呢?学走路的时候跌倒几次甚至几百次,能怎么样呢?最多就是受点小伤,磨破皮,撞个包之类。
但是如果你不让他受到这些挫折,他就会因为没有经历而害怕受伤,小时候害怕受伤倒也没有什么,那么长大了之后呢,他还是脆弱的像饼干,又该怎么立处于这个复杂而多变的社会呢?生病也是同样,每生一次病就是多了一种身体的抵抗能力,所以别害怕孩子受到这些小的挫折。坚强的个性就是从这些小挫折中磨练起来的。
5、走出去就是最宝贵的学习经历
人生并不只是纸上谈兵,书本上的知识知道的再多,也需要他经历,体会领悟发现之后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他脑中真正的营养。有人说,孩子三岁前根本没有记忆,那么带着他出去玩去看世界还有用吗?
这种观点其实是不对的,孩子在走出去的时候,享受了那个过程,看到了不同的事情,这些都会沉淀在他的脑部,会给他以后的学习带来的不同的思考。孩子从小就要走出去,走的路越多,他的人生越丰富,他的思维模式才会更完整。
6、多读几本书,学习多方位的思考模式
书本上的世界多姿多彩,从小就让书本熏陶的孩子,思考的模式更为多元化,想像力和创造力也更为丰富。
睡前让孩子听几本书,一来可以养成睡前静下心的习惯,还可以尽快的进入安静的睡眠状态;二来书本上的故事更可以激发起孩子对这个世界的了解,从而激发孩子对学习的欲望。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在今后的育儿生活中,你会慢慢的发现有极大的帮助。
越早开始让孩子接触英文越好
孩子学英文,越早开始越好
虽然过去有研究认为,四五岁的孩子连母语都还没完全掌握,学外语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但后来一项来自哈佛大学的研究指出,孩子具有天生的学习能力。可以说,我们差不多有一半的学习能力,都是在 5 岁之前发展并完善起来的。
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就是《爸爸去哪儿》里的诺一,当年才 5 岁的诺一小朋友,不仅能将法语、普通话、英语都能说得非常熟练,甚至还能用东北话给小伙伴们讲西游记!
让孩子接触英文,不存在「从什么时候开始比较好」的问题,越早越好。
怎样学,才能学得像母语?
把孩子丢到英国的幼儿园去就可以了……
开个玩笑。但英国确实有一所幼儿园的做法可以借鉴,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英国莫顿女子学校下属的预备幼儿园。
这所幼儿园里的孩子,和我们幼儿园里的孩子一样,上课就是玩玩游戏唱唱歌,靠这种方式来强化母语的表达。
只不过莫顿幼儿园里的这些孩子同时还学习法语、西班牙语,他们同时还在学中文……没错!就是老外觉得很难很难的中文。
但孩子们却并不觉得有多难,他们轻松得不像是在学习——事实上他们也没在「学习」,唱歌玩游戏什么的,不一直是在玩儿吗?
家长们可能会觉得,让孩子在四五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英文,会给他们造成负担,但实际上,只要学习方法得当,越早学外语,学习过程就越接近于母语的学习,轻松、自然又有趣,并不会造成过大的负担。
儿童学习英语是越早越好吗?
孩子什么时候学习英语合适,是越早越好吗?幼教专家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
语言训练是开发孩子智力最好的手段之一。幼儿教育专家提示:不管孩子几个月大(甚至是胎儿),不管孩子会不会理解,做妈妈的以及孩子周围的人都要和孩子不停地用语言交流,多给孩子语言方面的刺激。待孩子年龄再大一些,有能力掌握语言后,用双语交流更能进一步提升孩子的智力水平。而交流形式也可以不仅仅局限于中文,用多种语言交流效果会更理想。
很多家长会担心太早开始学英语会影响孩子对中文的掌握,其实不然。DavidR.Shaffer的《发展心理学》“双语:学习两种语言的挑战和结果”一节表明:接触两种语言早(3岁前)的儿童可以不费力地精通双语。双语婴幼儿有时会混淆音素,但到了3岁,他们就会清楚地意识到两种语言是互相独立的系统,每种语言的使用都与特定的背景相联系。所以完全不用担心学英语后会学不好中文的问题。
到4岁以后,儿童在母语上会达到正常的熟练程度,在第二语言上也表现出很好的语言技能,当然,这主要看他们接触第二语言的程度。即使学前儿童是随后习得第二语言(即3岁之后当他们已经熟练母语的时候),也可以花不到一年的时间在第二语言上获得与母语相近的语言能力。
如果家中能给孩子双语养育的环境,分别用英文和中文同时与孩子进行交流,那是语言训练的最佳环境,如果很难做到,那采用双语教育的形式,让孩子有更多机会接触到第二外语,对于幼儿沉浸式融入英语学习,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这不仅仅是提升孩子的语言掌握技能,同时也是开发智力的绝佳途径。
幼儿学外语越早越好吗?
婴幼儿记忆力好,模仿力强,而且大胆,敢说,不怕说错,所以这一时期是学习外语的最好时机。
究竟孩子几岁学外语比较好,学术界还没有定论。目前,在欧洲发达国家,一般是让孩子从10岁开始学外语,我国有些城市是让孩子从小学3年级开始学外语。如果某些孩子确实有语言天赋,又有内动力,当然早学也未尝不可,但一定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
外语,孩子可以学也应该学,但不能一哄而上,赶时髦,也并非越早越好。孩子学外语还有一个内动力问题,如果孩子性格较内向,不愿多说话,对学外语毫无兴趣,那就千万不能勉强他。有的家长送孩子去读外语,自己花时间陪孩子,可孩子却在教室里开小差,做小动作,根本没有学进去。
对于孩子来讲,首先要学好的是母语,如母语学不好,孩子就无法很好地与别人交流。母语随时随地都可以学,而学外语是需要有语言环境的。
学习母语是在一个自然环境里,而学习外语则是在一个人为的环境里。离开这个环境孩子就不再有机会接触外语了。而语言是在使用中学会的,光学不用,事倍功半,时间长了等于白学,这是很可惜的。
这三个字能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好
1、我爱你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孩子明明父母健在,却活得像个孤儿。明明渴望爱,却不敢去爱。
一切,只因不会表达爱!
下班后,陪着孩子看《变形计》,听到摄像问孩子:“你有多久没见过爸爸妈妈了,你想他们吗?我以为孩子会说很想很想,结果孩子只是微笑着说:“我不想他们,我不爱他们,我也不需要他们,反正一个人也习惯了。”
可看着孩子那眼眶打转的泪水,知道他是口是心非。孩子心里明白,父母是为了生活才外出打工,他们不想接受的,只是父母几年未归的冷漠。不能感受爱,无法获得爱,是这些留守儿童的悲哀,也是父母的遗憾。
因为工作的原因,孩子多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优妈只能经常给他打电话,告诉他“即使妈妈不在你身边,我也爱你”。现在,他一直都阳光开朗,自信乐观,是个不缺爱的孩子。
为人父母,不管生活有多艰难,都该常对孩子说说“我爱你”,给他们足够的安全感,让他们知道父母的爱。不用觉得不好意思,表达爱是一件幸福的事。
2、别怕苦
记得高考时的动员大会,校长说:怕苦的人苦一辈子,不怕苦的人苦一阵子。
现在的生活条件很好,家里人都是把孩子当宝贝来疼,不仅吃的营养丰盛,穿的也是名牌加身。
可同样,问题也出现了。习惯了出门有车坐,回家有空调吹的孩子,现在出门走几步路都会抱怨连天,喊苦喊累,稍不顺心就朝家长发脾气。
无法想象,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我们还能指望他有出息吗?爱孩子没错,可底线是不能变成溺爱,要知道惯子如杀子啊。
生活的坎坷道不尽,终有一天,孩子们会独自面对生活。今天你不舍得让孩子吃苦,明天的他们就会被社会抛弃。
安逸的生活谁都想过,但前提是有没有能力过。所以,为了孩子好,首先要让他们知道苦的重要!
3、谢谢你
有人问我:“你最想孩子成长为什么样?聪明的、乖巧的,还是……”我想了想,回答道:“懂道谢的”。
时间似沙漏,孩子长大,父母白发。春去秋来,它留给我们教育孩子的时间,真的不多。
作为家长,我渴望孩子聪明优秀,能有体面的工作单位。可我也明白大千世界,聪明的孩子不计其数。而我,只希望他有颗感恩的心,懂说“谢谢你”就足矣。
在人生这一漫长的旅途上,我们陪伴孩子的时间有限,教他们做人的道理也屈指可数,还有更多的学问和知识需要朋友和老师来教诲。
所以,当别人指导你参透某一点难关时,别忘了向对方说声“谢谢你”。
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社会从来不缺聪明乖巧的孩子,缺的只是懂礼貌懂尊重的孩子。
4、你很好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大的依靠。父母对孩子的肯定,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就像树木离不开雨水的浇灌一般,孩子也离不了父母的鼓励。
有时候,我们太渴望孩子成材了,对孩子的成长太过严苛,总是嫌弃他们前进的步伐太慢,指责他们不够努力,强迫他们趋于完美。
可成长的路上,哪能一帆风顺,作为父母,我们要学会正视他们的不足,耐心引导他们走出困境,鼓励他们接受挑战,让他们快乐勇敢的长大。这样教出来的孩子阳光自信,敢于直面挫折和失败,可以看见,他们的未来一定不会差。
请给孩子成长的空间,做一个倾听者、陪伴者和引导者。同时,也请不要吝惜您的赞扬,大方地对孩子说:“你很好,你是最棒的!”
请相信,当孩子理解透这几句话的时候,就是你教育成功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