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儿园学什么? 9成家长选“养好习惯”
发布时间:2021-07-18 幼儿好习惯故事 幼儿园好习惯说课稿 孩子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近日,重庆晨报联合重庆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委会,结合2015年3·15消费者权益日,共同推出了“你所认知的民办幼儿园”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从3月初开始,历时近半个月,调查问卷发布在重庆晨网、重庆晨报微信公众号、重庆晨报公众调查中心等平台。参与调查的929名家长的幼儿均在民办幼儿园就读,其中80后父母占了70%,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占了77%。
希望孩子学会读写算?不到1成幼儿家长打钩
你希望孩子在幼儿园期间收获些什么?本次调查中,90%的家长选择了“养成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只有7%的家长勾选了希望孩子能在幼儿园学会“读写算知识”。虽然这道题是多选题,但是仍然可以看出,和早些年不少家长生怕孩子“输在(读写算)起跑线上”的观念相比,本次调查反映出来的家庭教育理念的变化是很明显的。对此,原重庆市教科院教研员、幼教专家申毅表示,这样的结果表明现代父母对孩子早期教育价值有了新的诉求,“他们对孩子情感、心理方面的需求有了更多认知,这是一种进步。”
此外,对于“你对幼儿教师有什么要求”这道单选题,老师的“爱心和责任心”成为8成家长的唯一选择,而老师的“专业素质强”则位居第二仅占12%。参与本次调查的李女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幼儿从熟悉的家庭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环境,最需要的是安全感,“如果老师没有爱心和耐心,专业素质再强孩子也未必接招。”
填问卷的6成是女性“爸爸去哪儿了”突出
你问过孩子愿不愿意去现在就读的幼儿园吗?调查显示,仅13%的家长是根据孩子的喜好来选择幼儿园的。对此,申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家长可以带上孩子一起去幼儿园体验、感受,一旦孩子喜欢,幼儿未来在园内的生活也会顺利得多。”
有意思的是,统计显示,参与本次调查问卷的女性占了62%,男性只有38%。申毅认为,这从侧面印证了如今相当一部分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爸爸们应多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从男性视觉出发的教育,对孩子的性格和智商成长都大有裨益。”(记者董娟)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2020让孩子在无形中养成好的习惯
午餐时间结束了,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一个个搬起自己的小椅子走到教室外面的走廊上休息。
正当小朋友们排着队有秩序的往外走的时候,只见琪琪一手拎着小椅子,一只手不停地挥舞着向前冲,嘴里还不停地喊着:“让开,都让开。”他这一呼叫,让原本有秩序的队伍骚动起来。小班孩子原本就没有自制力,看到琪琪这么的神气活现,立刻有几个孩子就加入到他的队伍中。有的抱着椅子,有的推着椅子,有的拖着椅子。走在队伍前面的我听到吵吵声,了解发生什么事时,教室里已经一片混乱。
看到这幅情景,我轻轻走到琪琪身边,对着他的小椅子,说:“哎呀,小椅子,对不起,你的腿很疼,是吗?我帮你揉揉。”说完,我蹲下身,用手轻轻地抚摸着小椅子的腿。我的这一番言语和动作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我继续说:“小椅子,你不疼了吧,我抱你出去。”说完,我用两只手抱着小椅子走到了教室外面,并且轻轻的放下。“老师,我不推小椅子了。”“老师,我会抱起小椅子的。”……推着椅子和抱着椅子的小朋友小心翼翼地抱起小椅子,走到教室外面轻轻地将椅子放下。接着我又做出询问小椅子的样子,然后对孩子们说:“现在小椅子很高兴,他说谢谢大家爱护他!”
当我看到孩子们不爱惜桌椅,乱推乱拖的现象时,并没有急于批评和纠正。小班孩子的特点是善于模仿,自制能力差。在他眼中,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正确的,老师如果只是一味地去批评和说教,孩子们是不能完全去理解的。所以我通过和小椅子的对话和抚摸小椅子动作引导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我们要运用自己的机智让孩子在无形中养成好的习惯,正所谓:动之以情以晓理!
良好习惯养成——让孩子坚持入园
良好习惯养成——让孩子坚持入园
今天中午吃过午饭,雅僖奶奶来到幼儿园说:“今天正好是赶集,我带雅僖去买双新鞋子。”因为要有新鞋子穿了,雅僖也是满脸笑容,高兴地不得了。接着雅僖奶奶又说:“下午我们就不来幼儿园了。”“不来幼儿园?雅僖病了吗,还是有事?”“没事,再来送我还得再来接,就半天时间不碍事吧?”
其实,自升中班以来,班里有那么几位小朋友比较自由散漫,幼儿园愿意来就来,不想上了连个假也不请,老师打电话问及原因,家长随口答一句:什么事没有,孩子不愿上幼儿园,就让他在家呆两天。最后还附上一句客气话:让老师您费心了。
在我看来,这种现象是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不理解,不支持,对孩子也不负责任,他们总以为在幼儿园里什么也学不到。孩子的日常行为规范、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有些孩子性格的转变、回家与父母交流的方式等诸方面,难道家长朋友没有发现您的孩子变了吗?孩子的变化在一些很小的方面都会体现出来的。
我对雅僖奶奶讲了一些教育孩子的良好方法,雅僖奶奶也很羞愧。
为了我们祖国的下一代,希望家长朋友们能与幼儿园与老师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宝宝的成长。
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本学期,我班推行了“值日生”制度,每天轮流选两个小朋友当值日生为大家服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体会到能为小朋友和老师做些事情,是很快乐的事情。
能当上一名光荣的值日生,成了孩子们最期盼的事情。
这一天,阳阳当值日生。
她带上红胸卡显得非常精神,兴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下午,我让阳阳给小朋友发桔子时,宇宇跑过来告状:“阳阳给苗苗和她自己发大桔子。
”我正忙着给小朋友喂药,就随口说了一句:“什么大的小的,都能吃。
”宇宇没再说话。
过了一会儿,我正在给孩子们梳头,听到几个孩子私下议论:“阳阳给她自己和她的好朋友挑大桔子,郑老师也不管!”“下次轮到我当值日生时,我也给自己挑大的发……”看来,我对这件事的处理,引起了孩子们的不满。
桔子的大小虽是小事,但我的处理方式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却很大。
仔细考虑之后,我组织孩子们讨论“你喜欢什么样的值日生”。
孩子们讨论得非常热烈:“应该是先想到大家,后想自己。
”“对待其他的小朋友要跟对待自己的好朋友一样。
”“做事情要公平,不偏心。
”……经过讨论,孩子们都明白了应该怎样做值日生,什么样的值日生才是大家喜欢的值日生。
一场值日生风波就这样平息了,我也相信今后的“值日生”一定会做得更好。
孩子身边无小事,我们老师和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认真对待孩子的每一件“小事”,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不知道本文“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养成排队好习惯
今天户外活动结束后,小朋友们排队喝水,来了一阵吵闹声,保温桶旁的几位小朋友喊着:“要排队!要排队!”我连忙赶过去,原来是朱宝旭张开双手,当在了杯子柜前不肯走,小朋友们被挡住了,挤在一起乱成一团。我把朱宝旭拉开,他却僵在那里不肯走,还大声哭喊起来:“妈妈,妈妈!”我耐着性子对她说:“老师不批评你,只是想知道到底怎么了。”这时其他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说:“朱宝旭不排队!还插队。”“他还推我!”听到孩子们纷纷告状,朱宝旭继续大声的哭喊。“真是这样吗?我相信朱宝旭不排队是有原因的,你把你的理由说给大家听听吧!”听了我的话,朱宝旭擦了擦眼泪,慢慢停止了哭喊,还略微带点哭腔地说:“我口渴,我不要排队,他们太慢了。”“小朋友你们渴吗?”“我们也很渴。”“小朋友们都很渴,这该怎么办呢?谁愿意让朱宝旭排前面”。这时有一个小朋友愿意让朱宝旭排前面,我表扬了这位小朋友。其他小朋友也跟着说愿意。“朱宝旭,小朋友们对你真好!”朱宝旭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下次也让小朋友排我前面。”这件事后,我引导孩子们讨论我们的队为什么总排不好,他们很快的找到了有人插队的原因,我们又讨论怎么才能把队排好。
通过这些活动我深切的感到:幼儿的常规习惯养成非一朝一夕,需要有重点的关注、教育,并采取多种方式去进行培养。另外,常规教育也要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不能死守。
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从教二十多年来,我发现家长对幼儿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越来越不重视了。
有的家长竟然说:“树大自然直”。
我却不这样认为,请家长们不妨听一听我的几点建议。
有一位外国教育学家曾经这样说过:
孩子的心田,
是一块神奇的土地;
播下行为的种子,
就收获习惯;
播下习惯的种子,
就收获性格;
播下性格的种子,
就收获命运。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古往今来,这是一条被许多事实证明了的铁的规律。
行为习惯是多方面的,有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人际交往习惯,道德习惯等等。
如果好的行为习惯不注意培养,不良的行为习惯也不注意矫正,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命运。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1、培养孩子的自理习惯。
培养孩子的自理习惯,要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开始,一点一滴的教他们做起,例如,让孩子自己整理床铺、自己洗手帕、自己到扫房间、自己整理书包等。
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家长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做。
培养孩子的自理习惯,要持之以恒,始终如一,不要半途而废。
这样,才能使孩子在反复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养成良好的习惯。
2、培养幼儿勤劳的行为习惯。
勤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立身社会的根本。
只有勤劳,才能艰苦奋斗,激励人奋发向上,有所作为。
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有些家长忽视对孩子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
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
要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做起,例如洗衣服、扫地、倒垃圾、洗碗筷等,当孩子劳动以后,家长要给予检查、评价,适当给予表扬批评,鼓励他们积极劳动,乐于劳动。
切忌给孩子泼冷水,挫伤他们的劳动积极性。
3、培养孩子养成讲文明、有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次,我去逛商店,看见一位母亲带着孩子逛商店,孩子执意要买一件昂贵的玩具,母亲不肯,孩子就大哭大闹,躺在地上不走。
最后家长还是以给孩子买了玩具而告终。
通过这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已经习惯,只要大哭大闹,家长就会满足他的要求。
久而久之,孩子的不良习惯也就养成了。
因此我建议家长,对孩子的文明礼貌行为教育,要抓早抓小,要从孩子日常行为表现的一些小事抓起,如挑食、任性、和大人顶嘴、说粗话脏话。
总之,对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家长要引起重视,因为良好行为习惯,可以塑造出健全完美的人格;不良的行为习惯,往往会造成某些品格的缺陷,有的甚至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不知道本文“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幼教随笔: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场值日生风波就这样平息了,我也相信今后的“值日生”一定会做得更好。孩子身边无小事,我们老师和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认真对待孩子的每一件“小事”,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本学期,我班推行了“值日生”制度,每天轮流选两个小朋友当值日生为大家服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体会到能为小朋友和老师做些事情,是很快乐的事情。能当上一名光荣的值日生,成了孩子们最期盼的事情。
这一天,阳阳当值日生。她带上红胸卡显得非常精神,兴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下午,我让阳阳给小朋友发桔子时,宇宇跑过来告状:“阳阳给苗苗和她自己发大桔子。”我正忙着给小朋友喂药,就随口说了一句:“什么大的小的,都能吃。”宇宇没再说话。
过了一会儿,我正在给孩子们梳头,听到几个孩子私下议论:“阳阳给她自己和她的好朋友挑大桔子,郑老师也不管!”“下次轮到我当值日生时,我也给自己挑大的发……”看来,我对这件事的处理,引起了孩子们的不满。桔子的大小虽是小事,但我的处理方式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却很大。仔细考虑之后,我组织孩子们讨论“你喜欢什么样的值日生”。孩子们讨论得非常热烈:“应该是先想到大家,后想自己。”“对待其他的小朋友要跟对待自己的好朋友一样。”“做事情要公平,不偏心。”……经过讨论,孩子们都明白了应该怎样做值日生,什么样的值日生才是大家喜欢的值日生。
一场值日生风波就这样平息了,我也相信今后的“值日生”一定会做得更好。孩子身边无小事,我们老师和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认真对待孩子的每一件“小事”,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让孩子养成如厕的好习惯?
1、同样是用尿不湿,为什么不同的孩子对尿意感觉不一样呢?琳琳从刚出生起,是和别的孩子一样用棉的尿布,用尿不湿,但是,我们在给琳琳用尿不湿的时候,做到了区别对待。那就是大小便区别对待,白天黑夜区别对待。什么叫做“大小便区别对待”呢?就是我们自从给琳琳用上尿不湿起,就尽量做到小便用尿不湿,大便尽量不用尿不湿。刚出生的孩子,没办法要求太多,我就仔细观察,每次琳琳大小便的时候就记一下时间,这样一段时间下来,就大致摸清了琳琳的大小便规律,到了那个点就把尿不湿取下来把一下,嗨,这招可真灵,琳琳拉巴巴的时间从最初的一天多次,到后来的一天三次,再到现在的一天一次,简直有规律的不得了。到现在我都搞不清楚到底是琳琳的巴巴拉的比较有规律,还是我这个当妈的把握的比较准,哈哈,应该是相辅相成吧。那什么是“白天黑夜区别对待”呢?等琳琳稍大一点,大概是13个月会走路的时候开始吧,我和婆婆就有意识地在白天把琳琳的尿不湿取下来,让她的小PP在白天呼吸新鲜空气,自己感受要尿尿的感觉。到了晚上再带上尿不湿,虽然晚上带着尿不湿,但是我和婆婆还是按照琳琳的小便时间规律,到了那个时间就把她叫起来把尿,这样的方法也很有效,一把准尿,灵的不得了。所以,虽然夜里带着尿不湿,但是却很少让它“湿”。所以,即便是哪天晚上琳琳把尿不湿尿湿了,她也会
主动爬起来,对我说“妈妈,湿了”,要求我重新给她换一个干爽的尿不湿来。正是我们的区别对待,让琳琳从小培养了一种很好的感觉,每到大小便的时候自己都会很敏锐的感觉到,然后自己坐到小马桶上尿尿或者喊大人帮忙,这样,自然就为如厕好习惯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了!2、同样是用小马桶训练,为什么不同的孩子训练的结果不一样呢?女儿琳琳和小侄女瑶瑶同样是从一岁多的时候用的小马桶训练大小便,为什么琳琳大小便控制自如,而瑶瑶每次尿急真的是十万火急甚至经常弄湿裤子呢?首先,马桶有讲究。琳琳一岁多刚会走路的时候,我和大宝专门去给她买了一个小鸭子造型的可爱儿童训练马桶,琳琳每次尿尿的时候我们都会提前提醒她,然后把她抱到马桶上让她手扶着可爱的小鸭子头,等她尿完了再不厌其烦抱下来。半年以后,我发现这个马桶不行,每一次都需要大人帮忙孩子才能坐上去,孩子觉得不方便自然不容易养成如厕好习惯。于是,我又重新帮女儿搜寻到了一款简洁实用的马桶,环形的,身后一圈扶手,女儿要是想便便了不用大人帮忙直接坐到马桶上抓住扶手即可,真的是太简单实用又安全了。甚至刚开始的时候,女儿宁愿坐到马桶上看电视玩玩具,可见她对这个马桶的喜爱程度。有了一款喜爱的马桶,孩子有什么理由不跟着自己的感觉尿尿拉巴巴呢?
而我的母亲,只是按照传统的习惯给孩子吃饱穿暖,再额外教教孩子认字读书已经自我感觉非常伟大,则从不在意孩子的马桶怎么样,自己的孙女喜不喜欢,方不方便,虽然侄女小不会表达,但我今天仔细想想还是觉得,侄女的小马桶没有扶手,前档又高,小孩子一个人不敢一下子跨上去,每次尿尿都要大人帮忙才能跨上去,不方便又不安全,大人正着急上火地帮着给孩子脱裤子呢,孩子不小心已经尿出来了,你说麻烦不麻烦?这样长此以往,怎么可能帮助孩子养成自己大小便的习惯呢?所以,下次再到母亲那里,一定要说服母亲给侄女换个马桶!3、同样是家长提醒引导,怎么得到的效果完全两样呢?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乳臭味干的孩子呢?从一个呱呱坠地狗屁不通的婴儿,要把她/他逐步引导成一个耳聪目明,乖巧可爱的孩子,期间大人付出的艰辛真是五味杂陈甘苦自知,我相信,对家里的独养女儿,每一个家庭都倾注了全心全意的真情付出和无怨无悔的真爱,每一位家长,包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甚至外公外婆曾祖父曾祖母七大姑八大姨的,都会抓住一切机会对孩子进行教育引导。但是,因为每个人的教育方式不同,得到的效果就完全不同。比如,我的母亲,一直信奉的教育理念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这种理念对我至今还有比较深刻地影响,直到有一天我觉醒后果断地义无反顾地抛弃了它,所以,
我绝对不能延续母亲的“以暴制暴”,坚决反对用武力影响孩子美好的一生!退一万步讲,即便是实在没有办法孩子实在太调皮太出格对孩子使用了武力打了一下屁股,也要给孩子把道理讲明白!所以,母亲对待孙女“尿裤子尿床”的反应也很简单,要么大声呵斥一顿再拿去洗干净,要么一声不响直接拿走洗干净了事,什么掌握孩子大小便的规律,什么要耐心细致要温柔引导,都是胡说八道!孩子大了自然就懂了!你们兄妹三个不也是这么过来的吗?现在不是一个也没有一个尿床尿裤子卫生习惯好得不能再好了吗?和母亲不同,我和女儿在一起,总是告诫自己:耐心再耐心,细心再细心。在琳琳做了错事的时候,在琳琳调皮捣蛋的时候,在琳琳去掉尿不湿偶尔尿床的时候,我简直把积攒了一辈子的耐心都用上了,一遍遍地不厌其烦地提醒孩子,教育孩子,引导孩子,给孩子讲道理,温柔地启发孩子,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细心耐心在琳琳身上终于初见成效。每次出去玩,别的家长总说:你们琳琳真是乖啊,又懂礼貌又知道对小朋友谦让。每当这个时候,我这当妈的心里啊,总是乐开了花。每次大小便,公公婆婆总是说:我们琳琳啊,真的是太棒了,这么小,就像个小大人似的,真是让人省心!虽然是在夸孙女,但我这做媳妇的,心里只是一个劲儿地美!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只要我们做家长的耐心、细心,孩子都能插上翅膀,飞起来!
养成整理的好习惯
区域时间到了,你高兴的来到了建构区,想去进行搭建。你坐在垫子上脱掉鞋子,并且非常仔细的把鞋子放整齐。正打算进去玩,你突然发现了有几双鞋子放的比较的凌乱。你想去提醒他们把鞋子放好,你一会看看他们,一会看看鞋子,嘴巴里念念有词…你发现他们都很投入的在自顾自的玩耍,并没有发现你的提醒。于是你比较无奈的帮助他们把鞋子放整齐,并且很开心的说:“放整齐了,才能进去玩的。”
通过你把自己的鞋子放整齐和帮助把别人的鞋子放整齐,可以看出你是一个比较懂事、守纪、乐于助人的孩子。你有比较强的规则意识,知道进区活动时需要把鞋子摆放整齐;另外虽然你在帮别人整理鞋子时比较犹豫,但最后你还是帮助他们把鞋子摆放整齐
,也说明了你是一个善良的孩子。
帮助别人固然值得表扬,但有时候也需要一些勇气,你就应该大声的告诉他们鞋子没有放整齐是不对的,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这样也可以帮助别人养成整理的好习惯!
我拼我拼我拼拼拼
区域时间到了,你来到了操作区,挑选了一块拼图,坐在位置上非常认真的拼搭起来。你非常快速和熟练的拼搭好了比较熟悉的几块积木。接下去你就一块接着一块的拿着积木去试,只见你一会试试这块,一会试试那边的,没有找到相应的拼图…“这块放这里?不对,放那里?也不对…”你不断的尝试,不断的改正终于找到了一块是对的,你得嘴角带着微笑,看了我一眼,我微笑着点头示意。你继续进行拼搭…过了大概十分钟,你终于完成了拼图。
你一直在非常认真的拼拼图,中间虽然有很多次不成功,但是你没有气馁,没有放弃,不断进行尝试,最后终于获得了成功。可以看出你是一个非常有耐心的孩子,做事情有毅力,不轻易放弃。
拼图都是有一定的规律可以寻的,有时候当你发现有一块或者几块拼图你怎么也发现不了它的位置的时候,那么你可以选择先把它放在一旁,把其他比较容易拼的拼好了之后再去拼比较难拼的那几块,那么就会容易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