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带您了解古代亲子关系

发布时间:2021-07-20 古代幼儿故事 幼儿古代故事 幼儿园说课稿人际关系

古代亲子关系是什么样的?

亲子关系在中国的家庭中占有尤为重要的地位,且在古代社会独具特色。传统伦理道德有很多落后的方面,但其在社会稳定和发展等方面亦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严父慈母”的刻板印象

“由父母分别担任社会性和生理的抚育工作。最普通的分工方式是严父慈母的安排。”这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多年的“男权”社会中,我们中国的主流思想给予了男女在婚姻中的不等地位和明确的角色扮演。女人的活动范围受限,家庭地位也较低,严父慈母的教养格局也是必然的。

养不教,父之过——父辈责任重大

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家庭中的社会化过程,在亲子关系之中,父辈的责任较之西方而言要繁复很多,同时,父母对子辈的期望亦高,“望子成龙”思想深刻。这样,亲子矛盾更为显著,因为父辈在给予子女重担的同时也将这责任挑在自己肩上。

儒家思想对“父”赋予了别样的地位,“社会并不是个人的集合体,而是身份的结构。墨子主张兼爱,孟子骂他无父,意思就是说没有了社会身份,没有了结构的人群是和禽兽一般了。”孟子这句话就体现了“父”非同寻常的身份,也体现了“父”的特殊性。

中国古代“三纲”中的“父为子纲”,即是父权制度的理论基础。“父要子亡,子不敢不亡”,表明了家父对子女专制的人身支配权。“在这样的教育目标与伦常观点下,子女是没有独立人格的,是则独立人格养成教育屈从于伦常教育。”

然而,我国古代的主流文献中对亲子冲突的描述是很有限的,提及此问题基本都是以批判否定态度,作为反面案例教育大众。正统文化提倡家庭的和谐,提倡“父为子纲”,但从冲突产生的背景来看,完全的服从是不可能实现的。

百行孝为先——讲求孝道

传统孝道提倡“父慈子孝”。父辈对子辈的慈爱和责任与子辈对父辈的孝敬和责任是并行不悖的。父辈责任重大的同时,又辅助产生了子女相对应的责任和义务——百行孝为先!

在中国古代,亲子关系从属于宗法家族制度,有关亲子关系的规则制度,均以孝道为本。

这样的亲子关系实则是对冲突的压抑,因为父辈给予的社会性教化及对天性的打压,必然会造成代际间的冲突。可中国古代单纯地强调孝,在如此平静和谐的“一孝以蔽之”的背后必然有汹涌的暗流涌动。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现在的家庭关系及亲子关系发生了许多重大改变,如“父为子纲”的权力模式遭到重大冲击,“后喻文化”(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的时代已经到来。在这样的变化之中也产生了诸多问题,而古代亲子关系的影响和作用仍然不可小觑。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教您如何提升亲子关系


无微不至的起居照顾,就是理想亲密的亲子关系?忙碌的工作和家务,使得亲子之间的亲密关系难以实现?其实要与子女建立亲密关系,每个父母都能够做得到。

1、实践双向沟通

现代家长多是十分忙碌,而且大多都是双职家庭的父母,在照料孩子及家务处理上更是忙碌不堪,经常阻碍了亲子间的沟通交流。

当孩子期望父母陪伴或向父母倾诉心事时,父母往往未必有空间和时间来了解孩子所讲述的事件的起因和发生过程,也没有时间来作及时的回应。更常见的是,家长不时将自己的期望及要求向孩子单向地灌输,忽略了孩子内心的个人想法,使得亲子双方缺少双向的沟通。

作为家长,一定都十分重视与子女建立良好的沟通,只是有时候不知不觉就偏重了向子女教导和分析道理。其实,子女也有个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独特见解,家长不妨多倾听。家长可以利用亲子相处的时光,和孩子进行真诚的交谈,分享一些生活细节,让孩子表达个人见解,这是巩固亲子之间双向沟通的重要方式。

2、欣赏胜于批判

要和子女建立亲密关系,就要多称赞子女,多向他们表达父母的欣赏。子女还处于成长阶段,很多知识及独立能力正随着生活体验而逐步学习,他们的性格仍是在被塑造的过程中。生活当中的很多细节,例如主动和别人打招呼、和别人建立眼神接触、收拾玩具、细致关怀年幼的小朋友、一句问候父母的话语等行为表现,其实正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社交技巧及责任感。如果能够被父母认同和赞许,就会有助于孩子建立自信心,父母也在表达对孩子的欣赏的过程中,强化了父母和子女间的亲密感。

当然,作为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他们的行为表现一定还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有时候也让父母很烦恼,但这是孩子成长必经之路,多欣赏孩子的点滴进步,要比简单的批评来的好的多,还有助于孩子强化积极正面的行为。

3、积极倾听感受

很多家长都对子女抱着很高的期望,尤其是因为计划生育导致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只有一个孩子,没有第二个选择,所以很多父母更是对子女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导致子女的压力很大,当子女表现没有达到父母单方面的要求时,家长就会感觉非常的失望,给子女施加巨大的压力。

但是要想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必须注意亲子间的情感交流和分享,家长不妨多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及感受,多关心孩子的情绪变化,并和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比如“你看起来不是很高兴,妈妈想听听你的感受!”、“爸爸看到你今天好像很开心,能不能跟我分享下有什么高兴的事情?”、“看到你今天能够主动收拾玩具,妈妈和爸爸感到很高兴!”等,让孩子亲身体验,情绪其实是可以透过言语表达和别人沟通、分享的,而不需要通过过激的或者负面的行为去将情绪发泄出来。只要父母多倾听子女表达内心感受,亲子间的距离一定能够拉近。

4、在游戏中加强亲子关系

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的权利,而且更是孩子擅长之处,细心的家长可能会发现孩子在幼年时期已喜欢在游戏中表现自我,而且还能通过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开始学习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家长不妨每天抽出一些时间专门陪伴孩子玩耍,暂且放下工作,让孩子在安全和鼓励性的气氛下和你一同开怀游玩,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故事分享、互相追逐、捉迷藏游戏、堆积木、拼图游戏等,加强亲子间的亲密接触。

5、父母关系要融洽

如果父母关系融洽,孩子更容易从中学会如何友善亲切地待人,相反,如果夫妻之间存在意见分歧和冲突事件,孩子也会误以为这就是人际间相处应该持有的态度,时间长了就会逐渐与别人疏离、对家人缺乏信任。因此父母如果只是某一方向子女施加关怀,而另一方不加以配合,便难以建立家庭亲密感。只有父母双方一同为着孩子的利益着想,多一点包容,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才能有助于建立亲子间的亲密感。

10句话教您改善亲子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常常会听到一些孩子对父母的不满或者家长对孩子的抱怨。和谐的亲子关系以及良好的家庭氛围是保证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前提。定居美国的资深教育研究者、专栏作家南桥参加了一个关于亲子关系的课程。在课上,南桥不断听到一些同样的主题在重复,他将其浓缩为十句话,基本概括了美国人的家庭观念,对其他文化家庭同样有借鉴意义,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Icare."(我在乎。)

家庭成员之间说"我不在乎"(Idon'tcare.)可能是很危险的事。爱的对立面不是恨,而是冷漠和无所谓。父母和孩子之间,理应相互关心对方的福祉,看有什么事情让对方开心,尽量避免让对方难过,让对方摔跟头。如果一切都不在乎,家庭成员之间就会各顾各,相互孤立,如水上浮萍。而在乎,如同纽带,让家庭成为一个紧密的集体。

2、"Youcanhaveyourspace."(你可以拥有自己的空间。)

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空间,孩子不需要你的24小时环绕立体声包围。孩子非常珍惜自己的生活空间,有时候需要和父母保持适当距离。有些话,没有必要一再唠叨。给他人一点空间的同时,也给我们自己一点空间。有"安全的距离",反而会让关系更亲密。就好比树一圈篱笆,反而能让邻里相处更和谐一样。

3、"Let'stalk."(我们聊聊。)

孩子和父母发生矛盾,不如找个双方都很放松的场合,比如咖啡馆,茶楼,用"我们来谈谈"开始,推心置腹谈谈。话闷在心里,误会了他人看不见,委屈了他人也看不见。有问题就要解决,问题不会长脚跑。回避是不行的,因为一转角,问题接着又和你撞见。不如直面问题,面对真相,那真相让你自由。可是在生活里,多少人在过着"捂着耳朵吃炒米--自己哄自己"的日子啊!与其在背后论他人的短长,使得话传来传去传走样,不如直接和对方说。这很难,可是谁许诺过关系的经营容易呢?

4、"Let'sforgetandforgive."(尽量忘记并原谅。)

宽宏大量的大道理谁都懂,但落实到具体人身上就难了。家庭内部,相互之间有所得罪,要是计较下去,一环套一环,错误和冒犯相互纠结,没有理得清的时候。外人往往都明白"清官难断家务事",不多插手,可是自己怎么办呢?快刀斩乱麻的办法,只能是忘却和原谅。记仇可耻,原谅高贵--这种品质,违反我们的本能和人性,如逆水行舟,但也往往是我们摆脱关系困境的唯一办法。这是日后夫妻关系中常遇到的一个问题。但对大部分人来说,这胸怀是练出来的。得从小就让孩子练习,使得他们把忘却和原谅当成理所当然的事,这样他们以后的各方面人际关系更和谐。

5、"You'vegotanangerissue."(你好像有怒气问题。)

很多家长忽略青少年发怒这些性格上的因素。当今社会戾气很重,人人都一肚子愤怒。有时候,表现出义愤,使得我们显得富有正义感。美国人往往把愤怒看成是一个不好的品质。常发怒的人,被视作有怒气问题(angerissue),严重的被视作心理疾病。雅各书1章19-20节称:"你们各人要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20因为人的怒气,并不成就神的义。"人被怒气控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也不一定说明我们内心正直。我们必须学会面对自己的愤怒,甚至将它管制住,不让其产生负面影响。这是孩子童年时代所需培育的修养。

6、"Wearealldysfunctional."(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不正常。)

在视野狭隘的时候,我们担心自己的家庭和别人的不一样,并因此难为情。"跟人一样"是不少家长鼓励、鞭策自己和孩子的一个说法。问题是没有一个家庭是正常的,家家都有自己的问题。让孩子接纳家庭的不完美非常重要,这会让他们学着接纳以后势必也不完美的单位、婚姻和他们自己的孩子,比在此基础上寻求改进。我们也不能过早给孩子们灌输宿命感,让孩子认为自己生在某样的家庭里,结果就一定先天决定。不要告诉他们,"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人是可塑的,也是可以改变的。什么样的家庭里,都可以成长出杰出的、健康的、高效能的人。同样,也不要把任何失败,怪罪给自己的家庭,或自己的父母,形成一种走不出去的无助心理的泥沼。

7、"Mykidsareprobablyjustaverage."(对自己说的:我的孩子或许很普通。)

我们常听美国小孩夸孩子特别,出色,等。为了这样的出色,美国一些中产家庭对孩子推得很厉害,不亚于虎妈,只不过可能他们是在体育方面推,而不像我们在文化课和音乐方面。据说美国小孩打棒球的时候,那些儿童棒球联赛(LittleLeagueBaseball)能激发出孩子身上最优秀的东西,比如团队协作和队友之间的关爱,同样也能激发出家长身上最坏的东西,因为家长求成心切,会催逼自己的孩子,甚至对其他孩子或者对方球队话语粗鲁。但我也发现,大部分美国家长,在孩子失落的时候,对他们的平凡非常包容。没有一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色,但有时候我们需要放松一些,允许孩子普通,这样就更容易接受他们的方方面面,包括他们的挫折和失败,这反而能拉近我们和孩子的关系。我们也能在孩子最脆弱的时候去接受、关心他们。不要做势利的爸爸妈妈,孩子有出息了才去关注他们。

8、"Let'screatesomememories."(我们制造一些回忆吧。)

美国家长非常重视给孩子创造一些未来能回忆的事件。这包括打破生活的常规,去别的地方度假。但这未必要花钱。一些蓄意制造的亲子机会,作用不比花钱度假小。中国家长和孩子的关系,比较"顺其自然",但美国人强调一些有结构的活动。比如我记得我孩子上学的时候,学校安排DoughnutswithDad(和爸爸一起吃多纳圈)、MuffinswithMoms(和妈妈一起吃松饼)、MomandSonDay(妈妈和儿子亲子日),DadandDaughterParty(爸爸和女儿亲子日)这些活动。有些活动还是颇有必要的,我发觉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有时候父母一方可能会和孩子疏远,比如青春期的女儿,有时候会跟爸爸疏远。这些刻意安排的活动,有助于让这些关系更亲密,也能创造留给未来的记忆。当然,记忆总是有好有坏,我们不能光当摄影师,还要学会当剪辑,把不好的地方给编辑掉。带着垃圾往前走,生活是无法精彩的。

9、"I'llbethereforyou."(我会永远做你靠山。)

当小孩有所需要的时候,没有什么比父母亲都不在、不管更无助的事了。父母不必任何时候都得在孩子身边围绕着转,有时候他们只需要没油的时候,你像一加油站一样,等在他们的下一个出口。幼子在,不远游,能守护在孩子身边,非常有必要。不要把自己的离开,说成是生活所逼的"无奈"。这样的无奈其实比我们想像地要少得多,很多是个人选择,我们归结给外部原因,以求内心安宁而已。你真有心,总是有办法。

10、"Theparticularsgetus."(细节定成败。)

上述大道理可能大家都知道,你给孩子讲的大道理孩子也知道。可是你要告诉他们:魔鬼在细节中。任何一件可能会影响亲子关系的细节上,我们如果先别急着顺着自己的性子和本能,而停下来想一想再说,再做,可能会好很多。孩子们也一样,不要让他们赢在道理,输在实践的细节上。带孩子成长大不易,珍惜吧。有朝一日,回头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已经长大了,离开了,我们想影响他们,再无机会。作为父亲,我在以上任何一条上都需要进步,不过还是先写下来,或许他人会得到些许启发,咱们影响一个是一个。我也意识到,关于亲子关系的道理现在网上传得满天飞,可是具体该怎么做?或许我们可以从这具体的说法中找到一些启示。

您了解表扬孩子的技巧吗?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都慢慢的习惯了用表扬孩子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但是对于表扬孩子的技巧问题你了解多少呢,过多的、空泛的、夸张的或不准确的表扬,都可能会带来这样那样的负面效果。

孩子的表现:对你的表扬甚至你所有的语言无动于衷。

出了什么问题:问题可能很多:1、你的表扬可能过于空泛,让孩子觉得你根本不关心他到底做了什么。2、你的表扬千篇一律,让孩子不再感到任何刺激。总之,当“真棒”成为你的口头禅时,孩子对它就没有感觉了。

该怎么改善:首先,在表扬的时候多涉及细节。与其说“亲爱的,你画得真不错”,不如说:“瞧你画的月亮,边上还有一片云,真的很像夜晚的天空啊!”这会让孩子感觉到你真的注意了他的作品,而且,孩子能够从你的表扬中了解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其次,随时提高你的标准,更新内容,如果半年前孩子连续跳3下就得到你的掌声,那么现在他至少应该完成6个。最后,请变换不同的方式对孩子加以赞赏。让孩子激动的事情有很多,这些都可以成为你的办法。

孩子的表现:每天像个小喜鹊,“妈妈我做了这个”“妈妈我做了那个”,然后便等待着你的夸奖。

出了什么问题:你之前的表扬可能过火了,所以孩子已经对你的溢美之词产生了依赖,他做事情的目的可能完全是为了向你邀功。如果你没有像往常那样对他赞赏有加,他反而会因此失落。

该怎么改善:适当压制一下自己的热情,让表扬变得更加可贵。宝宝第一次独立走路,第一次完整背下来“鹅鹅鹅”,的确值得全家欢呼雀跃一下。但如果是那些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比如一口气喝完一瓶水,小便前会叫妈妈,平平稳稳地从沙发着陆到地面,我们就不必兴师动众地夸奖、拥抱和亲吻了。

孩子的表现:他对于你的赞扬表现出诧异、失落或者愤怒。

出了什么问题:也许你低估了孩子的能力,所以你的表扬让他感到不快。比如孩子早就学会了穿珠子,可你还显得很惊讶地“夸奖”他:“真棒呀,都能穿成一串了!”我想,孩子听了这话,要么不满地争辩一下,要么直接忿忿然离开房间。

该怎么改善:了解孩子的兴趣点和现有能力,以及同龄孩子的平均水平,然后在一个相当的水准上评价孩子。记住,要让你的表扬和孩子的能力一起长大,原地踏步的表扬无异于一种变相的批评。

孩子的表现:孩子显得压力重重,甚至反感你的夸奖。

出了什么问题:你的表扬可能不止泛滥,而且夸张。这种言过其实的夸奖会成为一种压力,让孩子心情沉重。而且,如果你总是当着其他妈妈或者孩子的面过分夸奖他,也许反而让他很不愉快。别以为孩子小,他完全能够听出你的话是不是事实,而且他也有小小的面子问题。

该怎么改善:实事求是就好了。具体的、恰如其分的并且举重若轻的表扬,可以让孩子既感到受肯定,又明白还要努力。同时让他学到适当的内敛和含蓄也是一种美。

孩子的表现:他承受不了挫折,些许的失败或批评都让他恼羞成怒。

出了什么问题:在表扬过多的同时,你的方法也许值得商榷。回想一下,你在夸奖他的时候,是不是更多地集中在结果,而不是过程,集中在“你能够……”,而不是“你这么努力……”你的态度会引导孩子更多地关注结果,而不是态度和方式。

该怎么改善:把表扬的重点落在他的态度而不是成果上。当孩子掌握了一项新技能的时候,不要夸奖他做得如何如何好,而且鼓励他积极探索的精神或者坚持不懈的意志。比如,当孩子参加完舞蹈演出时,你可以告诉她她灿烂的微笑让所有人心情舒畅,她真的倾尽全力去完成她的舞蹈,这让妈妈非常自豪。

孩子的表现:听到你的表扬后反而变得愤怒或伤心。

出了什么问题:也许你的措辞有问题,你的一些善意的玩笑,反而挫伤了孩子的自尊。比如,你明明想夸奖孩子能自己穿衣服了,但是如果你说“谁说我们乐乐不会自己穿衣服?你看穿得多好!就是裤子前后反了,哈哈哈,拉链跑到屁股上去了,哈哈哈哈……”孩子会觉得很伤自尊。

该怎么改善:请谨慎使用你的幽默感。对于这么小的孩子,要给他明确的语言,而不是模棱两可的半夸奖半玩笑。你需要让他知道他到底哪些值得褒奖,你对他的表现到底有多满意。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不要太过纠缠于他的失误。独立完成一件事情,本身就值得肯定,那些无伤大雅的小细节你就当没看见吧。

家长在表扬孩子的前提下要及时的掌握一些关于这方面得技巧,可以避免不当的表扬对孩子一起到的负面影响。这是我们任何一个人所不愿意看到的,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孩子有个美好的将来。

亲子关系的本质解读


后现代心理学认为,亲子关系的本质是主人与客人的关系。

当我们作为主人把孩子邀请到这个世界,面对这个幼小的生命,我们会很关心他,照顾他,喜欢吃什么?穿什么更漂亮?还有什么需要?等等,我们会关注孩子的情绪,给与他温暖的感受,还支持他达成自己的梦想。

当孩子从蹒跚学步到能够独立行走,从吃饭穿衣到开始了有独立的思考,孩子慢慢地长大了。此时的孩子就成了自己的主人,开始想要自己探索世界。玩耍时,学习时,运动时,甚至发呆时,都是主人与世界互动生命成长的过程。

那我们来想一下,当我们作为客人去主人家做客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学会聆听,听主人讲他的故事,听他讲述背后想要传达的情感。进入主人的空间,我们还要发自内心的尊重他,小心翼翼,不要碰坏主人的东西,那对他来说是特别宝贵的东西。

我们还会去赞美他,哇,你们家收拾的多整齐啊!哇,你的菜做的这么好,你是怎么做到的?必要时,我们还会问主人: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我可以帮您做点什么呢?

不要轻易去打扰主人的生活,在热情友情的背后,还要有空间。

所以,在亲子互动中,我们应有的态度是F﹒A﹒C﹒T (FOCUS 专注 ,APPRECIATION 欣赏, CURIOSITY好奇,TRUST 信任),而不是溺爱,命令,责备,甚至惩罚,这只会引起孩子的抵抗、反感、愤怒,叛逆。最终造成亲子关系的破裂。

在我们与孩子相处中,彼此互为主人客人,这就是界限,这就是生命发展的路径。父母要做的,就是在孩子需要我们时,去支持他,去照顾他,在日常生活点滴中,把美好的感受带给他。当他呈现独立的意志时,在一旁欣赏他,鼓励他,用我们柔柔的关注的目光,让那个小小的独立的种子一点点茁壮,最终,带着力量,与我们分离。

简单的亲子游戏,帮您促进亲子关系


和宝宝在一起的游戏,其实并不需要多么复杂,很多经典的游戏,是全球的父母都会和孩子玩的,这些简单的游戏有助于增进亲子感情,还能让你和宝宝都能从心底里感受到快乐。这些游戏都是什么呢?

全身按摩

给婴儿做抚摸操不仅能促进婴儿和父母之间的感情,还有利于宝宝的健康如帮助宝宝加快新陈代谢、减轻肌肉紧张等。

躲猫猫

几个月的宝宝往往对事物是客观存在的这一本质现象没有意识,因此躲猫猫游戏会给他们带来神奇的感受,刺激大脑的发育!具体妈妈们可以用一张干净的纸或布盖住自己的脸,再拿开,不停反复,还可以和宝宝说:妈妈不见了!妈妈出现了!

拍拍拍

跟六个月左右的宝宝就可以开始玩小手拍拍的游戏了。妈妈们可以边唱边和孩子互动:"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手指伸出来,眼睛在哪里?眼睛在这里,用手指出来!"这个游戏主要是能帮助孩子更快的认识自己的身体器官。

手指脚趾齐上阵

当宝宝能意识并控制自己的身体时,可以和宝宝玩手指脚趾来表演的游戏,促进手脚的精细动作发育。具体方法如:父母伸出大拇指跟宝宝说"我是大拇指哥哥,你是谁?"让宝宝也伸出一只手指并回答伸出的是哪一根手指等。

哭脸还是笑脸

哭脸还是笑脸的游戏重点在于培养孩子对情绪的理解,促进孩子情商的发育!具体玩法:年龄小的孩子可以准备两个画好的表情,一个哭脸,一个笑脸,再由妈妈提供一个场景,如:小妹妹的冰淇淋掉了,她哭了,宝宝说哪个是哭了?对年龄更大点的,父母可以让孩子自己画出对应的表情。

听音拍手

听音拍手这个游戏的主要目的就是刺激小孩听觉的发育,游戏规则很简单,爸爸妈妈提供一组词语,让孩子听到某一种类型的就拍拍手,如提供“桌子,苹果,冰淇淋,沙子…”而要求孩子听到吃的就拍拍手。当然,除了听觉,人还有其他的感觉,所以蒙眼尝食物等延伸游戏就不再多介绍!

反向推理

“冬天冷,夏天…”“爸爸是男人,妈妈是…”类似这样的问题游戏看上去简单,但是对培养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八大方法教您提高亲子关系


笔者从事近十年的家庭教育的研究和培训,每天面临一些对孩子教育有问题的父母前来咨询和寻求帮助时,可以这样认为:“当孩子学习出了问题,背后基本上可以肯定父母和孩子之间亲子关系出现了问题。”笔者深深知道,父母和孩子没有了和谐的、良好的关系,父母再多的知识、经验、人生智慧都没有办法传递给孩子,父母对孩子再美好的期望都有可能落空。和谐的、良好的关系是父母发挥自身教育职能的前提。那么如何提高亲子关系呢?笔者给出以下建议和方法:

一、给孩子自己一个选择

允许孩子按照他们自己的兴趣去做事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帮助他们成功的最佳途径之一。如果你让孩子感到自己有选择去学画画或是去练健美操的自由,她就会更卖力气地去做这两件事中她所选中的那件。

不过,此时她仍会需要你的大力支持。举个例子,虽然你的孩子很愿意在星期六的早上去管弦乐队排练,但如果你不送她去的话,她还是有可能中断或放弃的。多数孩子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因此父母们必须对此做出投入。除非这个孩子与众不同,不然孩子就会失去关注的焦点,不再集中精神去做事,转而决定去看电视或小朋友们做游戏去了。

二、接受现实中的孩子,不要用理想中的孩子比较。

如果你感兴趣的仅仅是你的孩子是否是全班最好的朗诵者,那么,你的期望就太过分了。每个孩子都是按照自己的速度来发展、成长的。把你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相比较会让他认为,如果他没能按某一特定标准去学习、做事的话,他就是一个失败者。与此相反的是,如果你的孩子似乎在绘画或体育上有某种天分,做父母的你就应该给他提供一切机会去发展他的才能。

逼迫是不对的,鼓励、肯定才是有益的。不要在一个孩子还不会走的时候就让他去跑。但是,如果他想要跑起来时,你应该给予他你所能给的帮助。

三、用积极倾听方式引导孩子找找是否有隐藏在暗中的困难存在

这话听起来不言自明。但实际上,你是否问过你的孩子为什么突然间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或不愿做家庭作业了吗?也许他会在你的询问下说出心里话——他被坏孩子欺负了,他不喜欢他的老师等等。

良好的环境同等重要。某些孩子在安静的房间里注意力最为集中,而有些却喜欢热闹的背景环境。如果你的孩子说他不喜欢被独自关在自己的房间里,那么就让他在厨房边上的餐桌上做作业。如果孩子变得毫无动力了,通常他会有一个正当的理由。

四、父母经常与孩子积极地谈论你自己的工作

结束了一整天令人心烦的工作之后已精疲力竭,这是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在这样的状态下,向你的孩子讲述你工作中发生的令你高兴的事情和令你不高兴的事情也是很重要的。激发他的憧憬和热情,他会想:“如果我努力工作的话,我会像妈妈一样成功。”如果你身陷于一份乏味的工作之中,的确没有什么值得与孩子们分享的,那么就告诉他,如果你无法获得一定的资格或学历,你就无法找到一份有趣的工作。有时,孩子会从不愿意像父母那样生活的想法中找到动力。

五、解释你的理由和看法

如果你不希望你的孩子放弃钢琴教育,因为你很肯定这是对他有好处的,那么你会怎么做呢?无论你想怎么做,决不能冲你的孩子大喊大叫、声嘶力竭地训斥他。因为大叫后没几分钟,他就不再去听你在说些什么了。相反,如果你耐下心来向他解释为什么你认为继续练下去是重要的,他有可能会转过神来同意你的看法。即使他仍不同意也没关系,他很可能有自己的看法。父母也应倾听孩子的意见,并告诉他,无论他怎么做,他学过的东西都会收藏在他的经历中,永远不会浪费掉。

六、重视赞扬和肯定鼓励的作用

不断给你的孩子以赞扬是极重要的一条劝告,但赞扬必须是有的放矢的。孩子一点也不傻。如果他给你看他刚做完的某个东西,你仅仅说了句“干得不错”,他就会知道,你并没有真的注意到他和他的成就。你此时应说的是:“我很喜欢你在文章中论述这个观点的方法,这样说很发人深省。”或者“你的音阶弹得非常流畅。”等等。于是,孩子知道了你的确对他的小小成绩很感兴趣,下次他就会更加努力地去做以博得你的赞扬。

七、明智的奖赏

父母会许诺,如果孩子考试考得好,他就会得到一辆自行车;如果考得不好就什么也得不到。事实上,这样对待孩子是一种可怕的态度。这种做法让孩子们在考试前变得十分焦躁不安,想着这次考试得失攸关,而一旦他们没能考好,就又会变得郁闷不乐。从理论上讲,做得好本身就是一种奖励,但是实际上,如果的确会有某种物质激励存在的话,多数孩子会表现得很出色。因此,建议各位父母不要给你的孩子许以大奖赏,如果他们做得好,应给他们一个小礼物以示赞赏和鼓励。这样做是积极的推动,而且如果他们未能实现预定的目标,也不会因此而过分愁眉苦脸。

八、让他们不时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

如果小孩子们能得到足够的来自父母的鼓励,他们就会茁壮成长。经常冲着孩子大叫大嚷:“你又在那儿干什么呢?”的父母像是往他们孩子的心中刺了一剑似的,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很大伤害。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时间去放松、听音乐,或者什么也不干,只是发呆。然后呢,当我们的“电池”重新充足电时,我们将精神抖擞,准备好去面对下一个挑战。孩子也是一样。

相关推荐

  • 教您如何提升亲子关系 无微不至的起居照顾,就是理想亲密的亲子关系?忙碌的工作和家务,使得亲子之间的亲密关系难以实现?其实要与子女建立亲密关系,每个父母都能够做得到。 1、实践双向沟通 现代家长多是十分忙碌,而且大多都是双职...
    2021-08-05 阅读全文
  • 10句话教您改善亲子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常常会听到一些孩子对父母的不满或者家长对孩子的抱怨。和谐的亲子关系以及良好的家庭氛围是保证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前提。定居美国的资深教育研究者、专栏作家南桥参加了一个关于亲子关系的课...
    2021-08-05 阅读全文
  • 您了解表扬孩子的技巧吗?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都慢慢的习惯了用表扬孩子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但是对于表扬孩子的技巧问题你了解多少呢,过多的、空泛的、夸张的或不准确的表扬,都可能会带来这样那样的负面效果。 孩子的表现:对你的表扬甚至...
    2021-03-10 阅读全文
  • 亲子关系的本质解读 后现代心理学认为,亲子关系的本质是主人与客人的关系。 当我们作为主人把孩子邀请到这个世界,面对这个幼小的生命,我们会很关心他,照顾他,喜欢吃什么?穿什么更漂亮?还有什么需要?等等,我们会关注孩子的情绪...
    2021-07-23 阅读全文
  • 简单的亲子游戏,帮您促进亲子关系 和宝宝在一起的游戏,其实并不需要多么复杂,很多经典的游戏,是全球的父母都会和孩子玩的,这些简单的游戏有助于增进亲子感情,还能让你和宝宝都能从心底里感受到快乐。这些游戏都是什么呢? 全身按摩 给婴儿做抚...
    2021-07-28 阅读全文

无微不至的起居照顾,就是理想亲密的亲子关系?忙碌的工作和家务,使得亲子之间的亲密关系难以实现?其实要与子女建立亲密关系,每个父母都能够做得到。 1、实践双向沟通 现代家长多是十分忙碌,而且大多都是双职...

2021-08-05 阅读全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常常会听到一些孩子对父母的不满或者家长对孩子的抱怨。和谐的亲子关系以及良好的家庭氛围是保证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前提。定居美国的资深教育研究者、专栏作家南桥参加了一个关于亲子关系的课...

2021-08-05 阅读全文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都慢慢的习惯了用表扬孩子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但是对于表扬孩子的技巧问题你了解多少呢,过多的、空泛的、夸张的或不准确的表扬,都可能会带来这样那样的负面效果。 孩子的表现:对你的表扬甚至...

2021-03-10 阅读全文

后现代心理学认为,亲子关系的本质是主人与客人的关系。 当我们作为主人把孩子邀请到这个世界,面对这个幼小的生命,我们会很关心他,照顾他,喜欢吃什么?穿什么更漂亮?还有什么需要?等等,我们会关注孩子的情绪...

2021-07-23 阅读全文

和宝宝在一起的游戏,其实并不需要多么复杂,很多经典的游戏,是全球的父母都会和孩子玩的,这些简单的游戏有助于增进亲子感情,还能让你和宝宝都能从心底里感受到快乐。这些游戏都是什么呢? 全身按摩 给婴儿做抚...

2021-07-28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