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阅读:感兴趣最重要
发布时间:2021-07-24 儿童歌谣 儿童成长 幼儿阅读活动方案 --> “读经典”是现在许多“读经典”是现在许多父母给孩子挑选书籍的主要标准,“这些书一定要有用!”但父母眼里的“有用”和孩子理解的“有用”,往往有出入。有位妈妈就为女儿痛恨阅读而烦恼:“女儿只喜欢读《喜羊羊和灰太狼》这些没有教育意义的书,完全是浪费时间。”不能读自己喜欢的,只能读妈妈为她挑选的那些书,女儿干脆罢读,以此抗议妈妈的逼迫行为。因为父母的坚持而让孩子失去阅读兴趣的事并不少见。我们都说要尊重孩子的想法,有没有一种方法既让孩子按照自己的个性选择喜欢的书籍和阅读的方法,又不偏离父母的“有用论”?我儿子从小喜欢动物,在亲子阅读期时,他常常会挑出一些和动物有关的书籍,比如《恐龙》、《海底发光鱼》、《鸟类》等让我阅读。只要读这些书,才2岁的他就能长时间专注地坐在我身边。长大一点,他的兴趣有了转移:“妈妈,我喜欢车子和建筑工地。”于是我又带他去书店和图书馆挑选这方面的书。到了每天的读书时间,他就很自觉地翻出这些书,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并要求我读给他听。这样不到4岁,他就读完了3000多本绘本。这些书有没有用?也许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标准,但除了增长见识,我更看重孩子借此培养起来的阅读好习惯。电子阅读时代,父母们头痛的还有另一个问题:现在的孩子不爱看书,更喜欢对着屏幕。互联网和书是不是对立的?不见得。儿子六年级时,学校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选择一位自己喜欢的人物写成一篇演讲稿。那年夏天我们回国探亲,国内正热播《三国演义》动画片。儿子非常喜欢片中的诸葛亮,于是回加拿大后就挑选了诸葛亮作为演讲比赛的主题人物。身处国外,要找诸葛亮的资料不是一件易事。儿子告诉我,“妈妈,我可以在网上查。”于是那几个星期,儿子上网就做一件事:查资料。从诸葛亮的生平、发明到他的军事成就,一番努力下来,儿子俨然成了一个研究诸葛亮的小专家。在此基础上,儿子顺利完成了作业,还夺得了比赛的金奖。所以父母对阅读的理解,不能局限于阅读纸质的实体书。随着网络、多媒体、即时通讯工具等现代通讯方式的兴起,在书籍之外,还有多种形式和途径的阅读。只要运用得当,互联网也可为孩子提供大量的阅读机会,成为新的阅读工具。国内关于阅读的风气,最后多会落脚到“识字”上,似乎读书就是为认字打基础。许多父母常常为幼儿多认得了几个字、会背了几首儿歌沾沾自喜。但我认为,幼儿不需要过早进行识字教育。研究显示:无论早识字还是晚识字,孩子到了7岁之后,他们在阅读上几乎没有太大差异。强制让孩子识字,孩子会提早产生厌学情绪。因为那不是他感兴趣的。5岁时,儿子跟着我们回国探亲,一见到表哥的神奇宝贝游戏卡就喜欢上了。回加拿大后他每天都把卡片铺在床上,一张一张仔细地看。为了搞清楚卡片上神奇宝宝所具有的各种特殊能力和技能,小家伙除了看卡片上的图画,还让我把卡片上的字一一念给他听。不久后的一天,他拿着自己最喜欢的皮卡丘卡兴奋地告诉我他知道皮卡丘最擅长的技能了,然后指着卡片上的字,一字不差地读给我听。惊喜之余,我也不乏怀疑,这也许是孩子的强制记忆呢?可再从那叠卡片中随意抽出几张卡片,儿子依然毫不费力地读了出来。有兴趣,孩子才会从父母的陪伴阅读进化为自主阅读,从图像阅读进展到文字阅读。可见在早期教育中,阅读材料和阅读内容都不如孩子的需求重要。不然,“无用”的游戏卡怎么能成为比识字卡片更好的阅读工具呢?父母给孩子挑选书籍的主要标准,“这些书一定要有用!”但父母眼里的“有用”和孩子理解的“有用”,往往有出入。有位妈妈就为女儿痛恨阅读而烦恼:“女儿只喜欢读《喜羊羊和灰太狼》这些没有教育意义的书,完全是浪费时间。”不能读自己喜欢的,只能读妈妈为她挑选的那些书,女儿干脆罢读,以此抗议妈妈的逼迫行为。因为父母的坚持而让孩子失去阅读兴趣的事并不少见。我们都说要尊重孩子的想法,有没有一种方法既让孩子按照自己的个性选择喜欢的书籍和阅读的方法,又不偏离父母的“有用论”?我儿子从小喜欢动物,在亲子阅读期时,他常常会挑出一些和动物有关的书籍,比如《恐龙》、《海底发光鱼》、《鸟类》等让我阅读。只要读这些书,才2岁的他就能长时间专注地坐在我身边。长大一点,他的兴趣有了转移:“妈妈,我喜欢车子和建筑工地。”于是我又带他去书店和图书馆挑选这方面的书。到了每天的读书时间,他就很自觉地翻出这些书,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并要求我读给他听。这样不到4岁,他就读完了3000多本绘本。这些书有没有用?也许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标准,但除了增长见识,我更看重孩子借此培养起来的阅读好习惯。电子阅读时代,父母们头痛的还有另一个问题:现在的孩子不爱看书,更喜欢对着屏幕。互联网和书是不是对立的?不见得。儿子六年级时,学校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选择一位自己喜欢的人物写成一篇演讲稿。那年夏天我们回国探亲,国内正热播《三国演义》动画片。儿子非常喜欢片中的诸葛亮,于是回加拿大后就挑选了诸葛亮作为演讲比赛的主题人物。身处国外,要找诸葛亮的资料不是一件易事。儿子告诉我,“妈妈,我可以在网上查。”于是那几个星期,儿子上网就做一件事:查资料。从诸葛亮的生平、发明到他的军事成就,一番努力下来,儿子俨然成了一个研究诸葛亮的小专家。在此基础上,儿子顺利完成了作业,还夺得了比赛的金奖。所以父母对阅读的理解,不能局限于阅读纸质的实体书。随着网络、多媒体、即时通讯工具等现代通讯方式的兴起,在书籍之外,还有多种形式和途径的阅读。只要运用得当,互联网也可为孩子提供大量的阅读机会,成为新的阅读工具。国内关于阅读的风气,最后多会落脚到“识字”上,似乎读书就是为认字打基础。许多父母常常为幼儿多认得了几个字、会背了几首儿歌沾沾自喜。但我认为,幼儿不需要过早进行识字教育。研究显示:无论早识字还是晚识字,孩子到了7岁之后,他们在阅读上几乎没有太大差异。强制让孩子识字,孩子会提早产生厌学情绪。因为那不是他感兴趣的。5岁时,儿子跟着我们回国探亲,一见到表哥的神奇宝贝游戏卡就喜欢上了。回加拿大后他每天都把卡片铺在床上,一张一张仔细地看。为了搞清楚卡片上神奇宝宝所具有的各种特殊能力和技能,小家伙除了看卡片上的图画,还让我把卡片上的字一一念给他听。不久后的一天,他拿着自己最喜欢的皮卡丘卡兴奋地告诉我他知道皮卡丘最擅长的技能了,然后指着卡片上的字,一字不差地读给我听。惊喜之余,我也不乏怀疑,这也许是孩子的强制记忆呢?可再从那叠卡片中随意抽出几张卡片,儿子依然毫不费力地读了出来。有兴趣,孩子才会从父母的陪伴阅读进化为自主阅读,从图像阅读进展到文字阅读。可见在早期教育中,阅读材料和阅读内容都不如孩子的需求重要。不然,“无用”的游戏卡怎么能成为比识字卡片更好的阅读工具呢?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扩展阅读
依据阅读兴趣选择儿童图书
儿童图书的种类非常丰富,例如从材质上可以分为纸书、塑料书、布书、木板书、有声书;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儿歌、儿童诗、图画故事书、概念书、知识 书等等。每一种图书都有它独特的价值和吸引力,选择什么则要依据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希望以下几点建议可以为您提供参考。
1.选符合孩子兴趣和生活经验的图书
选择符合孩子兴趣和生活经验的图书是一个好的开始,比如《猪爸爸的屁》《爱尿床的小鼹鼠》等温馨的小故事会受到3岁孩子的热烈欢迎,而大一些的孩子更 喜欢情节曲折、复杂的故事。找准了孩子感兴趣的图书类型,无疑为孩子走进阅读世界打开了一道门。但如果孩子只喜欢质量不高的图书,那家长就有责任给他介绍 其他图书,而不能一味迁就。
2.选丰富孩子概念和知识的图书
概念书是描述一件、一类物品或一种抽象观念的图书,它能帮助孩子形成有关事物的名称、大小、重量、形状、感觉等抽象概念,促进孩子的认知发展。识字书 和数数书也属于概念书的范围。而知识书的内容几乎无所不含--天文、地理、动物、植物、人体、机械等等,它能够满足孩子旺盛的求知欲,丰富孩子对于世界的 认识。这两类书在市场上随处可见,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选择概念和知识正确、符合孩子理解范围的图书。
3.选帮助孩子积极参与阅读的预测性图书
预测性图书是指有重复的语句、反复性的内容或情节的图书,比如大家熟悉的《拔萝卜》、《三只蝴蝶》等。这种书能鼓励孩子积极地加入到故事阅读中,通常 大人为孩子阅读几遍之后,孩子就能看着书中的插图独立复述故事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只是单调无聊的重复,孩子很快就会失去兴趣。好的预测性图书,每一页 都有巧妙的相关变化,吸引着孩子一遍又一遍地阅读下去。
4.选丰富孩子语言的图书
让孩子接触丰富的语言和词汇可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简单的预测性图书在这方面就有局限了,而语言丰富优美的图画故事书、儿歌、童诗等则可以满 足孩子语言发展需要。像《彩色的乌鸦》里的大段描写:“很久很久以前,乌鸦可不是像现在这样黑乎乎的……他们的羽毛有粉红色的,有金黄色的,有绿色的,有 的还拖着紫罗兰色的尾巴,或是有着一道道鲜艳的条纹,就像彩虹一样美丽。”孩子容易对这些不常听到的词感兴趣,并会尝试着在生活中去运用。
阅读兴趣需要爱和技巧来栽培
现在,你还在以为“阅读”在更多的时候是属于大小学生和成年人的事情和乐趣吗?
那你的想法可真的落伍啦!对于成长发育的婴幼儿来说,“阅读”这一行为实在可以提供太多的好处和帮助,还有快乐。“阅读”的阳光是应该照耀孩子成长的每一天的。也许,就从今天开始?那“阅读”到底可以帮助我们做些什么呢?
阅读
可以促进婴幼儿的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阅读的载体包括书、图片、挂图等,即便对于新生儿来说,它们都是非常有效的工具,从而帮助孩子认识环境、知道物体的名称,进一步学会了解掌握环境的属性,扩大他们的视野,刺激大脑的发育。比如,一个娃娃微笑的彩色挂图,就可以成为新生儿模仿情绪的外在参照物。而诸如水果、动物、小汽车等物品的挂图或大卡片,就是在家长反复重复的过程中,帮助孩子认识物品的一种最初级的阅读。所以,很多家长会困惑什么时候开始给孩子阅读?其实,阅读可以自孩子一出生,在他们情绪好的清醒时间,以简单的形式进行。并非只有讲故事才是阅读,当我们给孩子一个图片告诉他这是什么的时候,阅读就开始了。而阅读在新生儿阶段,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在发展智力的同时,学会把视线追随到和成人对图片或图画的共同注意,这是他们吸收知识的前提。
阅读
可以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
1岁的孩子除了走路这个大动作的发展不容忽视外,手指对握这样的精细动作一样有任务难度,这需要孩子的手眼协调,还需要一定的注意力。那么“翻书”这个在成人看似简单的动作,就对孩子是一种挑战了。把书放在孩子面前,他们肯定是五个小手指头乱抓,但随着他们对自己手指肌肉的控制,当他们在这个尝试的过程中发现要先“拇指和其他四指对握”再逐步过渡到拇指食指配合时,书才能被翻页,他们也就学会了从抓好多页到一页一页地翻,而不要大人帮,是多么骄傲的事情。因此,像撕书这个举动是孩子必经的阶段,家长不要责备。另外,在翻书的过程中,孩子还知道图书的正面和反面,因为当你经常以正面的形式呈现给孩子小汽车的图画时,一旦书反过来,孩子自己就知道这样是“不对了”。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动作是“指认”,婴幼儿需要在大人用手去指每个图画时,自己学会伸出手指,来指到相同的图画上,通过指认,我们就会知道孩子是否真的记住了书上哪个动物是青蛙。
阅读
可以发展婴幼儿的语言表达
在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年,他们需要丰富的语言刺激叠加到一定程度后,才能说出话来。这就需要他们周围所有接触他们的成人,不断地对他们说话,而像儿歌、短故事,就是特别适合孩子学习语言的模板。童书就在这个时候发挥了重要的功效,家长在绘声绘色地“读”的过程中,小家伙会对其中的声音非常敏感。如果书中有狗,你指着说“小狗小狗汪汪叫”;看到小猫,你指着说“小猫小猫喵喵叫”,对于到了孩子7、8个月的时候,他们就会学猫呀狗呀叫。从简单的声音到词汇发展,我们可以拿出孩子经常看的书,指着苹果问他这是什么,让孩子回答,让他们把书上的物体和现实生活中结合在一起;等到2岁以后,当他们的语言发展到以句子为主要形式的时候,让他们把看过的书给妈妈讲故事,就是锻炼他们口头表达和记忆的极其关键的方法。
阅读
可以增进亲子关系
给小宝宝读故事的时候,家长们要通过丰富的言语表达、夸张的面部表情和动作等吸引孩子的注意,家长说孩子听;家长问孩子答;孩子讲,家长笑。这个读书的过程便成为一个亲子的互动过程,同时也加强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感和安全信任的模式。因为阅读的时候,家长和孩子都会参与到书里的故事情景中,夸宝宝、给宝宝表现的机会,为家长教育孩子提供了一个非常适宜的时机,同时也是父母和孩子做游戏的时候。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找书里小熊维尼的不同,照书的要求做手工、涂鸦,全家的合作营建这样其乐融融的气氛,更容易让宝宝感受和谐的家庭关系,增进对父母的感情。
阅读
可以培养孩子积极的情绪
图画书里的小哥哥姐姐的哭、笑、生气、高兴,可以引起宝宝的共鸣,他们会认识什么是“情绪”,允许孩子表达情绪也有利于帮助日后自信心竖立和同情心培养。比如,书里的小动物生病躺在床上,告诉孩子生病的时候是“难受”,孩子可能会看到奶奶病了,就会懂事,不让奶奶抱了。宝宝在阅读的时候,父母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鼓励和赞扬,这样的积极体验,是日后他们对学习有兴趣的关键。一个经常在阅读中找到正确图画或者讲故事和书上一样的孩子,父母越多的鼓励便会越发刺激孩子对图书的喜欢,便越发能对书的内容做出正确理解。
阅读
可以帮助孩子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孩子是最善于模仿的,书中的故事尽管有些孩子还没接触过,但反复的阅读和听,便是孩子间接经历和感受的中介。孩子通过记忆,能够回想书里讲的道理,比如“大果果帮尿布熊是好朋友互相帮助”,孩子就会知道原来小朋友要彼此关心帮助才是好孩子。他们在这样的示范下,会学会爱护物品、洗手刷牙等等的好习惯。他们在榜样的示范下,增加了良好行为的意识,就会主动这样做。家长可以借助图书,来引导孩子养成好习惯和好行为。方法不难,事先可以先讲书的内容,比如刷牙,用压韵的话来说“刷刷刷,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然后家长自己刷牙就让孩子看着。以后不用书,家长讲,孩子想;家长刷,孩子看。第一次孩子先在家长的启发中回想书上的画面,就会轻易允许家长给他刷牙了。
总之,良好的阅读启蒙是孩子喜欢读书和学习的钥匙,这个兴趣的培养需要有爱和技巧进行栽培。其实,阅读就像空气、阳光、食物、朋友,好书会让我们受益一生。当孩子的童年被轻松愉悦的阅读填充时,阳光就照进了孩子的内心,让他们健康成长。
如何增进孩子阅读兴趣
现如今,阅读已经不再是获取信息的唯一途径,网络媒体、视频短片都已经成为获取信息的方式。我们倡导孩子阅读,因为阅读相对于其他信息获取方式,确实存在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探讨一下如何增进孩子的阅读兴趣吧!
一、培养和保护孩子的探索欲和好奇心
阅读兴趣的背后其实是孩子对新事物接纳的兴趣。幸运的是,孩子天生就有强烈的探索欲和好奇心,但是在家长的干涉、不合适的要求和期望的影响下,可能会被消磨和压抑掉。所以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自由探索的愿望,满足孩子好奇心发展的需要,不要在这个过程中有过多自己主观意志的牵引和干涉,孩子的好奇心旺盛,自然会主动自发的想要通过阅读或者是其他信息接收方式来学习和吸纳营养。
二、挑选合适的读物
给孩子挑选读物首先要考虑识字量的问题,识字量明显超过了孩子的认识范围肯定是不行的。然后就是要考虑孩子的知识文化背景,一个毫无15世纪欧洲文化知识背景的人阅读以文艺复兴为背景的文章,就算能认识所有的字,但是阅读难度也比现代文章大。最后还要考虑篇幅的问题,不同年龄段和发展阶段的孩子的大脑体能发展状态不同。所以要从孩子的年龄和兴趣出发,选择贴近生活、最容易接触和吸收的书籍入手,然后逐渐扩大涉猎范围。
切忌过度追求让孩子阅读名著,漫画书也能让孩子学到很多,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三、了解孩子的阅读动机并给予鼓励
从人格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的行为动机主要分为兴趣动机、成就动机和交往动机。前者属于内部因素,后两个属于外部因素。每个孩子的阅读动机就是由其中的某一个或者几个因素起主导作用。首先,我们应该最大限度的提升孩子的内在动机也就是兴趣。因为兴趣动机为主导的孩子,能够克服更大的困难,而外部动机占主导的孩子,如果评估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做到,往往在能做的环节就放弃了。为了激励孩子的内部动机,我们可以和孩子分享对阅读内容的感受,把姿态放低,表现出渴望他的传授,或者通过已有知识和孩子平等互动。但并不是说只有兴趣动机才能导致行为的发生。对于外因为主的孩子,则需要给予孩子“成就价值评价”和“差异性评价”。前者指的是对个体的行为进行赞赏,主要是强调能力和所获得的进步和成就;后者指的是把个体和其他个体或者群体进行对比,指出强于他人的地方。评价不一定是正式的,也不一定需要很长时间,往往一个眼神、一个赞叹的笑容、一个由衷的褒奖就足矣。
四、家庭阅读软环境
家庭阅读软环境的营造非常重要,家庭内不但要有成年人阅读的书籍,还要有孩子的书籍,并且放在方便取阅的位置。孩子的行为习惯和父母习惯有直接的关系。父母首先自己需要有阅读习惯,如果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看着电视,上着网和朋友聊聊电话,孩子自然也不会打开书。父母还应该保持环境和空间的安静和独立,以便于培养孩子的集中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对孩子的语文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孩子的语文成绩乃至文科成绩。而且,课外阅读能促进孩子的形象思维的发展和良好性格的形成。因此,许多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希望自己的孩子多读些书,养成爱看书的习惯
谈起孩子的课外阅读问题,许多家长都为孩子不爱看书而苦恼。家长们常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喜欢读书,家里买的书很多,孩子就是不看,整天看电视,不知怎么办。其实,指导孩子课外阅读应该讲究一些方法,不是把书买回来了就行了。要让孩子爱看书,家长就应进行正确的引导,采取一些可行的方法。如果引导不对,方法不当,肯定没什么效果。
一、给孩子提供合适的书。
这个“合适”有三层含义,一是书的内容要健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思想价值,大人看的那些消遣读物不适合出现在孩子的眼前;二是书的深度要适合孩子的阅读水平,强迫孩子看他不懂的书,只能引起他对书的反感;三是书一定要有趣味性,可读性。这一点在孩子初接触书时尤其重要。许多孩子不喜欢读书,认为读书很累,很枯燥,就是一开始接触的书不合适造成的恶果。就像我们很多人不喜欢吃某种菜,并不是这种菜不好吃,是因为他第一次吃这种菜时,没做出味道,他以为那菜就那味,从此就不吃这种菜了。因此,家长千万要注意这一点。孩子开始识字的时候,可以让孩子看一些漫画书和笑话书。带插图的童话书和故事书也是比较合适的。如果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还应该尽量选一些有趣的书籍,如探险、旅游、科幻方面的书籍。只要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起来了,后面的工作就好做了,他自己会找书看,小说和散文他都会看。
二、给孩子创造读书的环境。
读书,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家里人来人往,吵吵闹闹,是不适合孩子读书的。为了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家长要做出一些牺牲。电视、电脑尽量少开,避免在家里长时间会客,更不能请人在家大吃大喝,打牌玩乐。
三、给孩子做出榜样
要让孩子爱看书,家长应带头看书,一是给孩子做个表率,二是有时也可以同孩子交流、讨论读书的感受。如果一吃完晚饭,家长就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或坐在电脑前玩游戏,叫孩子去看书,那孩子是没心思看书的。因此,家长空闲下来,看看书报,如文学性、知识性较强的报刊、杂志等。这样,孩子没什么事做,自然也想找书看。
除了注意以上几个方面外,家长可以试试以下办法,这是我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小窍门。
1、在孩子的床头,做作业的书桌上,客厅的沙发上,随意的放一些适合孩子看的儿童读物,让孩子随手都能拿到书看。
2、吃晚饭的时候,家长给孩子讲一些有趣的故事,或有趣的科学知识,可以讲完,也可以讲一部分。孩子有兴趣时,你告诉孩子你是从哪本书上看到的,然后推荐孩子自己去看,这样,孩子就会自己找书看,慢慢地,对书就会产生兴趣。
3、如果没电视,没电脑,孩子对书的兴趣可能来得很快。如果家里有电视,又有电脑,为了避免孩子过多的沉湎电视、网络,家长可以想些办法。比喻说电视没信号了,电脑掉线了,不能上网了,这样做,只是适当控制一些时间,当然要做到天衣无缝,不能让孩子看出破绽。当然,如果孩子比较听话,每天规定看电视、上网的时间、内容。那就没必要这样做。四、请孩子的老师协助,共同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孩子一般比较听老师的话,家长可以找老师协商,规定孩子每天在家里看多长时间的书,也可以让老师开一个书单给孩子。家长在家督促,及时向老师反馈孩子在家的阅读情况,老师可以在班上进行表扬,这样也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当然,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家长要做耐心细致地工作,甚至要做出一些牺牲。但只要我们注意正确引导,想些办法,孩子一定会喜欢上书的,也一定会在书籍的引导下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