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内宝宝语言发展的指标
发布时间:2021-08-05 宝宝幼儿园的游戏 宝宝入园 幼儿故事7岁0-3个月
1.听觉比较敏锐,听到新奇的声音会停下正在做的动作;
2.不同类型的哭声代表不同的意思;
3.能用眼睛看着说话者大约30秒种左右;
4.成人和他面对面交谈时,能作出相应的动作或“语音应答”。
4-6个月
1.能够对声音持续注意并寻找声音的来源;
2.能分辨熟悉与陌生,愤怒与友好等不同的语言、语气、语调并作出反应;
3.愿意玩有声响的玩具,喜欢玩躲猫猫游戏;
4.喜欢听母亲的声音,会用语言来吸引别人的注意;
5.活动时口中常发出“咿呀”学语声;
6.会对镜中自己的影像说话。
7-9个月
1.听得懂自己的名字,听到叫他,会寻找声源;
2.理解并执行成人用强调证据说出的话,如“不行”,“不可以”;(WWw.928d.COM 策划书范文网)
3.能够辨别家里人的称呼和家中常用物品的名称。
4.能够和成人玩一些语言游戏;
5.已会发出一些非语言的语音,并极力模仿别人的发音;
6.开始学着用动作来与他人“交流”。
10-12个月
1.理解并执行一些简单的命令式语言;
2.得到成人的鼓励或肯定的语言,婴儿会不断地重复;
3.努力模仿成人发出的新语音;
4.用动作表示各种意思,与他人进行简单“交流”;
5.初步理解一些新单词(如日常用品、家人称呼,常发生的动作等);
6.能够说出第一个有意义的单词。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延伸读
1岁以内宝宝语言活动目标
1岁以内宝宝语言活动目标
(1) 能听懂爸爸妈妈逗引的语言,并做出相应的动作及表情。
(2) 有意识地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家庭成员,在家人喊自己的名字时能做出反应。
(3) 会用拍手表示“欢迎”,用挥手表示“再见”,会说两三个字。
(4) 有初步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掌握一定的词汇。
(5) 会听名称指认3种动物图片、拿3种玩具。
(6) 能根据家长的语意,做简单的模仿动作,如点豆豆、抓挠挠等。(7) 识字:宝宝、妈妈、娃娃、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手绢、玩具、小汽车、小鸭、小鸡、小羊、小花猫、小黄狗、新年。
1岁以内宝宝的语言能力
1个月:仅会哭。
2个月:逐渐发出个别语音或喊声。
4个月:开始咿呀学语。
6个月:发出个别音节,如“妈”“爸”等,以唇音为主。
8个月:能发出“爸爸”“妈妈”等复音。
10个月:能模仿大人的声音。
12个月:能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
0-6岁宝宝的语言能力发育指标
0-6岁宝宝的语言能力发育指标
1个月内:出生1周的婴儿处于最初发声的阶段,这时婴儿会发出两种声音,一种是哭声、一种是细语声,如a之类的声音。1周后,宝宝开始喜欢听到爸爸妈妈和他说话,开始与人“交谈”,向他说话时他会发出咿呀声,并且能够辨认出妈妈的声音。
2个月:该阶段的主要特征为反射性发音,会发出“a、o、e”三种或3种以上声音,该阶段的发音部分地决定于婴儿声道的生理结构。
3-4个月:3个月时,宝宝开始发出一些舒适状态的声音,比如呵呵笑声,能大声地发出类似元音字母的声音,如“ou”、“h”、“k”、“ai”,有时还会长声尖叫。4个月的婴儿在这个阶段喜欢与大人对话并且能够自言自语,咿咿呀呀。能喊叫也能轻语,大声笑,发出平稳哭泣声,能对音调进行模仿。
5-6个月:大人在宝宝面前呼唤他名字,他会注视大人微笑;熟悉的人或玩具在他面前时,他会对人和玩具“说话”;宝宝高兴时,让他跟着大人发“baba”、“mama”模仿发音。听到妈妈的声音会把头转向妈妈,宝宝说出的声音虽然还不是成熟的语言,但是宝宝明显能更好地控制声音了,除了对声调、音量的不同有反应之外,对责备的话语也有反映了。
7-8个月:这时的宝宝很可能已经会说出一两句“papa”“mama”了,宝宝的语言发展已经进入了敏感期,他已经可以发出比较明确的音节。这一阶段宝宝的发声明显增多,并且理解成人语言的能力也得到增强,开始慢慢地懂得用语意认识物体。叫他名字时能够转头,他已能把母亲说话的声音和其他人的声音区别开来,可以区别成人的不同的语气,也能够较为听懂他所熟悉的话语,如“宝宝乖”之类。
9-10个月:宝宝在这个阶段不仅能够听懂你常说的词语,而且已经能用简单语言以及较为清晰的发声来回答你的问题。
这时的宝宝可以主动地叫妈妈了,也很喜欢模仿人发声;会不停地重复说一个词;懂得爸妈的命令,对要求他不去做的事情会遵照爸妈的要求去做。观察宝宝会不会主动叫妈妈,偶尔摇着头说“不”或者挥着手说“再见”,会去遵照爸妈的命令。
11-12个月:宝宝开口说话时,会说个不停,还很喜欢模仿大人的说话方式、正确的说话方式。回答问题的时候尝试用语言回答,若是遇到他不会说的,会用动作来回答问题。开始区分不同词的意思,也开始学习造句。
能够对简单的语言要求作出反应,在正确的教育下12个月的孩子可以说出“爸爸、妈妈、姨、奶、抱”等5-10个简单的词,常常用一两个词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情绪。可以观察宝宝在说“不”的时候会不会摇头,用动作来辅助语言。会不会发出一些惊叹词,经常模仿父母的发音。
2岁:宝宝的语言能力开始由单双词句向完整词句发展,由于发音器官不完整,会存在许多语音错误;等简单复述大人给他说的短小故事;经过练习能背诵儿歌或短诗。在初期会把把“汽车”发成“汽汽”或“车车”,会用d、t替代g、k,同化如“老公公快快来”变成“老蹦蹦派派来”等;能背诵5~7首儿歌或短诗。
3-4岁:3岁左右,宝宝的词汇量达到200以上,会使用礼貌用语,和大人进行完整的对话,表达自己的想法等。
说话内容开始丰富,能完整的描述事件,能使用礼貌用语,并对语言有了一定理解,会自己故意重复说一些自己认为有意思的词逗笑。这一阶段,宝宝开始爱讲故事,有的还能生动的说出有趣的情节;模仿大人说话的用词和语气并运用到自己的交往中,所以家长要特别注意自己平时的措辞语气。
当孩子心情好的时候,让孩子把今天幼儿园里发生的有趣事情告诉爸爸妈妈,他会绘声绘色的描述,少数孩子还能加上自己的评价。
5-6岁:喜欢听故事、笑话,也喜欢读故事,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基础上,会初步归纳主题,比如一个故事讲述的是什么意思;具备比较成熟的语法知识,会询问抽象词语的意义并尝试运用,能使用语言描述过去和未来的事件;当别人语法错误时,还可以进行指正,例如当有人说“知不道”时他会说“应该说‘不知道’,你错啦!”
0~1岁的语言发展
阶段1:0~2个月
宝宝会用不同的哭声表达感觉,可能是饿了、尿尿了,或是要人抱他;而当宝宝感到开心、舒服时,也会发出愉悦的声音。在语言发展历程中,哭声和愉悦声是很重要的第一步。
阶段2:2~3个月
宝宝进入「gooing」时期,所谓「gooing」是指当宝宝吃饱、睡足,呈现满足状态时,出现探索声音,发出「呵呵」声响的情形。到了3个月大左右,宝宝开始会发出一些元音,像是a、ya之类的声音。
阶段3:4~6个月
宝宝进入「babbling」时期,就是俗称的牙牙学语期,此时宝宝会发出ba-ba、ma-ma的声音。爸妈可能以为宝宝会叫“爸爸”或“妈妈”,但专家表示,事实上这只是宝宝在探索声音时,不小心发出来且无意义的声音,他并不知道这个声音代表什么意义,而是爸妈赋予这个声音意义而已,但宝宝也会由此得知,自己发出ba-ba的声音,原来是代表「爸爸」的意思。
阶段4:8~12个月
宝宝开始会模仿了,学习大人的音调、语气,有些宝宝在此阶段,会出现像疑问句的上扬音调,或命令句的语调,但因语汇还不够多,所以他讲出来的会是夹杂着乱语的语调。到9~10个月大时,宝宝对于声音的探索已有一定程度,开始进入「jargon」(胡言乱语)时期,他可能会拿着车子,发出「叭叭、叭叭」的声音,又接着叽哩瓜啦说了一堆大人听不懂的话。
一岁宝宝认知发展标志事件
1~2岁的孩子,对周围事物的识别和理解的速度快得惊人,也许昨天他只会指指点点,而今天就可以清楚地告诉你他想要什么。这个突然变化的过程,其实是孩子的大脑正在掌握一系列重要的认知技能——包括智力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我们总结一些这个年龄的孩子在认知和理解事物时的标志,抓住它们,让孩子的一岁更丰富多彩。
尧尧快20个月了,最近我发现她很喜欢看我给她买的布书,睡觉前她会主动把布书找出来,拿给我,然后在对上面的图画指指点点,嘴里还不停地嘟囔着“猫猫,花,妈妈……”,像是在给我讲故事。更让我惊奇地是她能分辨出不同形状、颜色的图案,甚至连小狗身上不同的斑点这些细小的地方都能找出来。妈妈怀里那个只会傻笑的小baby,已经跨出婴儿期,大步向前地迈向她的认知时代!
认知标志:宝宝记忆力飞速发展
新发现:一岁左右的宝宝,记忆力与日俱增。而且它还促进很多重要技能的发展——比如,交谈,模仿,以及参加一些情景游戏等能力。美国儿童研究学会的专家解释说,这个年龄的孩子,可以长时间在大脑里储存很长一段记忆。还可以将大脑中瞬间闪过的事情用图画表现出来。这时候孩子的抽象思维正在逐步发展,而且这些抽象思维能力将大大加强孩子对周围事物的认知能力。
如何帮助孩子:经常读书给孩子听,或是教他唱歌。如果他表现出兴奋、并用语言或是动作给你回应,说明他喜欢这些,这时应该多多鼓励他,多给他一些这样的练习。专家提示我们,在给孩子读书唱歌时,最好能形成规律,且多重复几遍,不断地重复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记忆力。
认知标志:孩子开始模仿你的语言
新发现:语言能力在一岁的阶段将有突飞猛进地发展。专家解释说,孩子从学会第一句话,到能流利地对话(掌握至少50个句子)只需要短短6个月,进步的速度相当快。最开始他会记住一些简单地词语,慢慢地再用这些词语排列成他想要的句子说出来。也就是说,孩子的理解能力要比语言能力先行发展。因此,有时候你会觉得你的孩子好像懂事了,其实很可能就是这样。比如,当你提到要去买东西时,他可能会把他的鞋拿来,暗示你“我也要一起去!”。这时候,家长应该注意:是时候让孩子把理解的东西表达出来,该教他说话了!
如何帮助孩子:尽量给孩子创造语言环境。当孩子对你正在做的事感兴趣时,你应该继续做,并且对你所做的事附加一些语言注解,说给孩子听。比如“妈妈正在做饭”,这样孩子就能在日常生活中学到更多,更丰富地词汇。
认知标志:他开始注意到事物之间的不同了
新发现:对一岁以内的孩子来说,小狗汪汪地叫声和小猫喵喵地声音,似乎很相似难以分辨。不必着急,大多数的宝宝到了2岁左右就能区分出小狗和小猫、大卡车和小汽车之间声音的不同。除此之外,学步阶段的孩子还能识别出哪些部分是属于一个整体,比如盖子和瓶子。而且他还会通过一些复杂的游戏反映他对具体事物的理解。比如他会给玩具娃娃带上项链,这就是认知能力的一种反映,意味着他已经意识到项链的用途,以及它和玩具娃娃之间的隶属关系。
如何帮助孩子:把拆开的东西混在一起,让孩子分辨出那些是一组的。引导孩子通过玩具的形状、颜色、功能等,把拆开的玩具重新分组,恢复原来的样子。一开始孩子很可能不能独立完成这项任务,你可以先向教他如何辨别,相同点是哪些,不同点是那些。他理解之后便能很快分辨。
认知标志:开始注意数字
新发现:在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可以区分出多和少的不同。但仅仅是开始明白量的概念,而不是具体的数字。到了2岁左右,他才会知道数字的含义,“1”就是指一个事物,而其他的数字所指的要比“1”多。准确地数数要到2~3岁才能进行。
如何帮助孩子:经常给孩子一些数字的引导。比如准备餐具的时候,你可以一边数数给孩子听,一边摆放。数数有几个碗,几个勺子等。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情景下练习,可以加强孩子记忆。专家还建议,不论是在什么情景下给孩子数数听,一定要声音洪亮、发音准确,最好边数边让孩子看到。尽量使用数量词,比如“1、2、3、许多、很少”等。
认知标志:孩子了解空间关系
新发现:如果你把两块积木给一个12个月大的宝宝,他很可能会用它们互相敲打。而到了一岁以后,他更愿意用这两块积木摆出不同的造型,或是把他们放在一个容器里。专家解释说,一岁的孩子,开始喜欢探索,想找到事物之间更深一层的关系,比如两块积木之间是如何联系的?他会通过各种方式找到答案。这时他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更为复杂。两岁左右,大多数孩子能把不同形状的积木放入正确的模子中。
如何帮助孩子:让孩子通过自己的身体感受空间关系。比如太空游戏:用空纸箱做隧道,让孩子在里面穿行。或者简单的积木游戏。这些都可以让孩子体会到上、下、中间的概念。游戏过程中,速度尽量放慢,让孩子自己体会他所获得的认知,这样会让他更兴奋,更乐忠于游戏。
无论孩子的能力发育到那一步,家长都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仔细观察,不要错过一点细节。也许你会发现一些更新的东西。
TIPS:你的孩子做到了吗?
每个孩子发育的速度和先后次序都是不同的。有些孩子可能语言能力比较超前,有些孩子可能善于思考。只要孩子总体发育很好就可以。但是有些标志是要在一岁这个年龄体现的,如果孩子没有做到以下这些,最好去医院检查。
1、能用表达一些简单的请求,比如“我想要一个球”。
2、能识别出身体的各个部分:肚子、腿、胳膊、头等。
3、可以模仿爸爸妈妈的一些简单动作:如擦桌子,梳头发等。
4、能说几个词语,或是一两句简单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