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发布时间:2021-08-11 教学管理包括哪些方面 教育笔记生活方面 怎样教育孩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何能做到更好的教育?
1、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规则。专家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将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活动、。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无所事事,随性玩耍的时间。
2、教导他关怀别人快乐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连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要发展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旧玩具,和他一起捐给慈善团体,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参与一些义工活动。专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龄,都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养成喜欢助人的习惯
。3、鼓励他多运动陪你的孩子玩球、骑脚踏车、游泳…,多运动不但可以锻鍊孩子的体能,也会让他变得更开朗。保持动态生活可以适度缓解孩子的压力与情绪,并且让孩子喜欢自己,拥有较正面的身体形象,并从运动中发现乐趣与成就感。
4、笑口常开常和孩子说说笑话、一起编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开怀大笑,对你和孩子都有益处。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运动。
5、有创意的赞美当孩子表现很好时,不要只是说:“很好”。赞美要具体一些,说出细节,指出有哪些地方让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现更好,例如,“你今天主动跟警卫伯伯说早安,真的很有礼貌”。不过,赞美时也要注意,不要养成孩子错误的期待。有些父母会用礼物或金钱奖赏孩子,让孩子把重点都放在可以获得哪些报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为上。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发现,完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质报酬来奖赏他。
6、确保孩子吃得健康。健康的饮食,不仅让孩子身体健康,也能让孩子的情绪较稳定。不论是正餐或点心,尽量遵循健康原则,例如:低脂、低糖、新鲜、均衡的饮食。
7、激发他内在的艺术天份虽然科学家已证实没有所谓的“莫札特效应”,但是多让孩子接触音乐、美术、舞蹈等活动,依然可以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专家发现,当孩子随音乐舞动、或是拿着画笔鸦,其实都是孩子在抒发他内在世界、表达情感的方法。孩子喜欢画画、跳舞或弹奏音乐,也会对自己感到比较满意。
8、常常拥抱轻轻一个拥抱,传达的是无限的关怀,是无声的‘我爱你’。研究发现温柔的抚触拥抱,可以让早产儿变得较健康、较活泼,情绪也较稳定。对于大人而言,拥抱也能让人减轻压力,抚平不安的情绪。
9、用心聆听没有什么比用心聆听更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关心。想要当个更好的倾听者吗?不要只用一只耳朵听,当孩子对你说话时,尽量停下你手边正在做的事情,专心听他讲话。要耐心听孩子说完话,不要中途打断、急着帮他表达或是要他快快把话说完,即使他所说的内容你已经听过许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学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觉时,是最佳的倾听时刻。
10、放弃完美主义我们都期望孩子展现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时候太过急切纠正或改善他们的表现。例如:嫌弃他们没把桌子擦干净,干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纠正他们一定要把东西摆到一定位置。事事要求完美,会减弱孩子的自信心与不怕犯错的勇气。下次当你忍不住想要参一脚,急着帮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时,不妨先想想看:“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关吗?”“想像10年之后,这件事还有这么严重吗?”如果是No,那么就放手让孩子去做吧。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儿童耐力训练应注意哪些方面?
根据少年儿童心理生理特点,结合多年的体育教学训练经验,我认为在进行少年儿童耐力训练时,应注意如下的几个问题。
一、注意选择良好环境
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心理上对少年儿童起着重要的作用,能提高大脑的兴奋性,减少疲劳;同时,发展耐力素质,最主要是保证机体供氧充分,如在河边、树林、公园或在氧气充分的露天场地等进行训练练习,就能充分保证机体供氧,完成训练任务,提高运动成绩。在训练时,要尽量不在坚硬的水泥等地面上反复进行跑跳,以防止骨骼发育异常。所以,进行训练和练习场地环境是不可忽视的。
二、注意呼吸方法
在进行耐力训练时,由于少年儿童的大脑皮层对呼吸的调节机能较差,不注意呼吸的节奏,呼吸与动作往往不协调,特别在速度加快时更为明显。所以,要教会他们采用科学的呼吸方法。我们在教学中重点强调采用“二步一吸,二步一呼”或“三步一吸,三步一呼”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和练习,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意以有氧耐力训练为主
由于少年儿童的心脏血管正处在发育之中,与成人相比,他们心脏的心肌纤维短而细,弹性纤维分布较少,心脏发育还不完善,心脏的容积、重量都比成年人小,从而心脏收缩力较弱。根据少年儿童心血管系统这一特点,耐力训练应发展以有氧耐力为主的训练,用以改进氧气输送系统和肌肉代谢系统的功能,发展心血管系统功能,逐步提高运动成绩。
四、注意控制训练的时间、量和强度
少年儿童在安静时氧化过程比成年人旺盛,每公斤体重消耗的氧量多。同时,在紧张练习时,少年儿童血乳酸含量较少,说明他们无氧代谢能量物质储备较少。所以,在耐力训练过程中,要合理安排练习的时间、量和强度,因人制宜,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耐力素质。
另外,由于训练本身比较单调枯燥,少年儿童会对训练感到厌倦,易引起疲劳。因此,训练应注意采用灵活多变、有趣的训练方法,如比赛法、游戏法,提高学生的兴奋性和积极性,完成训练任务,提高耐力素质和运动成绩。
孩子成长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现在很多的家庭都是独生。随着国家政策的改变,以后二胎也许会变多现在的家庭一般都是两个孩子一男一女。有时候宠的也比较很。关于成长的问题是家长们最关心的事情。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跟精力。小孩子生长有许多的麻烦,应该注意的事情有很多。多带孩子进行亲子游也是种方法,有注意了这些事情才能让小孩好好的长大。一个孩子的长大需要很多的事情,也需要注意很多事情。只有这样他才能更健康的长大。
首先,当孩子很小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事情就更加多,不能冻着,不能惹着,对于小孩子常出现的问题应该密切的注意。头疼发烧那就是小事一件,在小孩子长大的过程中肯定会经历这些。现在人们的条件都变好,空调很多人都有,也就是因为这样让很多的小孩子在吹空调的过程中不小心冻着,便会发烧感冒,如果发现不及时很可能会有发展成其他的比较严重的病。本来小孩子的免疫力就不太好,一般情况下,得了病就得好久才能好,他一有病就不能吃饭,然后就慢慢的变得瘦。
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应该加强对孩子的一些沟通跟交流。在小的时候都喜欢让爸妈带着自己去公园,游乐场,商店等等,那个时候跟孩子相处的很好,经常跟小孩一起进行亲子游。育儿知识大全,这里面有关于育儿的的很多种情况处理的知识跟技巧,有了这本书就能够及时的处理一些突发状况。也能为你增加一些底气。不仅如此,他还能帮助你做很多你想不到的事情。
除了以上的问题之外还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很多。当孩子长到一定的年龄之后还应该关注他的心理问题。这也是一个不小的问题。这个问题应该引起家长们的注意。有些孩子因为心理问题会出现很多种麻烦。有的小孩子因为这个问题让不少人走了弯路,有的人会出现抑郁问题,有的人会出现自闭等等。这些都是心理引起。所以呢,家长们是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健康的长大。
训练孩子的思维力方面应注意的一些方法
教育教人以知识,是因为再没有别的东西可教。但知识并不能代替思维,如同思维不能代替知识一样。在大多数实际生活中,知识从来就是不完全的,所以我们需要思维。
知识与思维有密切的联系,但决不是同一个东西。有些孩子非常善于思考,很有创造力,但在校的考试成绩可能很一般;有些孩子的考试成绩非常好,但不善于独立思考,没有创造力,所谓“高分低能”就是指这类学生。
因此,孩子读书、学习,有着双重的目的:一是掌握知识,一是发展思维技能。大多数父母和教师往往注意前者而忽略后者。但教授一门知识课的更为重要的意义恰恰是为了使孩子的思维技能得到发展。“教育就是叫人去思维”,这句话很有道理。所以,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思维力方面应注意一些方法:
一、要善于对孩子发问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发问对于培养孩子是很重要的。要想激发孩子的潜能及创造力,父母必须掌握向孩子发问的形式和技巧。要善用发问的技巧,也学会听孩子发问。因为这既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更可激发孩子的思考能力,同时可培养其表达能力。
二、为孩子创造“想问”的情境
孩子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这对孩子思维的发展极其重要。或许有些父母会问,如何才能让孩子想问、会问?要让孩子想问题并提出问题,一个重要的做法、是安排一个情境,以激发孩子想问的兴趣。所谓安排“情境”,有某些技巧可依循。
首先,让孩子感到好奇。如故事说一半、让孩子好奇地想问结果;玩猜谜游戏,给一些暗示,等等……;然后引导孩子如何问得清楚,而且能有礼貌地问。
其次,鼓励孩子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在孩子的天性中,有一种求知的欲望、他们心中原本有着无数个“为什么”,想了解这个奇妙世界的本来面目。是成人习以为常的姿态和不以为然的态度,逐渐扼杀了孩子的这种求知冲动。
三、训练孩子的发散思维
我们经常碰到以下两类问题:
一类问题,就像课本上的习题——提出的问题很明确,要求我们运用已经学过的某些知识,针对问题“聚会思维”;而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往往是惟一的,这就像我们回答“1十1”只能等于2,等于别的就意味着错误。
另一类问题,就是可能有多种答案的问题——有时问题在开始时并不十分明确。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大量问题都是属于这种类型。解决这类问题,除了要努力明确问题外,还要打破平时习惯想法的束缚,将自己的思想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扩散开去考虑问题,这叫“发散思维”;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往往是很多个创造性的设想,并且不能绝对他说哪个设想最好,只能根据实际的情况,评定某个设想更为合适。
下面是一则成功的家教案例:【鼓励孩子“异想天开”】
儿子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数学老师让人捎口信要我们去,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件事:数学教学正进入直式运算阶段,学生们都能按照老师的要求,从低位向高位顺序运算,惟独儿子别出心裁地从高位到低位进行逆向运算,经老师指出后,他竟顽固地一意孤行。
我们回家盘问时,儿子振振有词:“左边算到右边是我想出来的窍门。对听这么一说,我们意识到,儿子虽然违背规律进行运算,却透露出一种萌芽状态的独创精神。
于是我们在对他的“找窍门”给予充分肯定之后,循循善诱地告诉他,对自己周围的事物要多方位地观察,对思维结果还需验证,验证的标准就是看它的实际效果。然后,我们与他一起分析逆向运算的弊端。最后,他口服心服地毅然忍痛割“爱”了。
孩子总是要长大的。父母不是包办替代,而是要充分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让孩子从小树立主体意识,从各方面给予他“参与”的机会。记得小学三年级一次数学考试,儿子对其中一道文字题有异议,我们马上会面数学老师,家长和老师一起鼓励孩子要有勇气,大胆叙说,据理力争。当确定孩子的异议是正确的时候,我们进而告诉他即使书本也有不正确的地方。我们并不认为“听话”是好孩子的唯一标准,我们要求他对父母和老师也不要一味服从和依赖。
1岁孩子应注重哪方面培养
还能用手势表示自己几岁了。并且能按大人的口令做一些简单的事,比如能按照我的指示把遥控器拿到我手里。出门时会自己戴上帽子。我想问一下唐老师怎样系统的开发孩子智力或者说要不要给她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我感觉女儿的记忆力很好。
答:这个孩子的智力发育水平还是很不错的,这么大的孩子一个很重要的发展任务是对周围环境事物的了解,生活常识的了解,还有他的语言发展。他已经不错了,他会用单词表达意思,可以说几句一直到说比较复杂的句子。在这个过程当中跟人的交流和阅读,大人给他读书听对于他来说是很有帮助的。至于其它的东西,这么大的孩子可能确实比较小,越小的孩子越是要把一些很基础的东西具备了,但是可能其它方面的能力,比如说眼手协调的能力,可以通过不停的摆弄物体甚至做一些手工的东西得到发展,提水,从这个桶倒到那个桶,捏泥巴、搭积木、拼图非常丰富的一些游戏,在这种过程中让孩子基本的能力,感知觉的能力或者眼手协调能力能得到发展,认识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
我一个亲戚的孩子非常聪明,智力超常,但是我见到他的时候是1岁4个月,把一个套圈套到他的脚腕上,往外拿的时候是往外拽,而不是顺着脚拿出来。这个时候他觉得拉不出来,知道这个套环套在那儿了不能这么拿出来的,这是孩子一个突出的概念。我们不要小看日常的生活细节,或者他摆弄一些东西的动作,都是需要通过练习来掌握,同时在练习过程中会了解很多东西,比如这么大的孩子会不会拧瓶盖,需要手眼配合,需要练习的。在小动作的练习过程当中孩子都在发展他的智力,一岁多的孩子算术、英语都不是特别重要的东西,还是基本位于周围事物性质和关系的认识,包括上下里外。孩子把一个大盒子往盒子里面塞,通过摆弄知道大的可以放小的盒子,但是小的盒子盛不下大盒子,很多事情的成与不成通过动手过程才能知道。孩子还小,完全可以他日常的活动给他丰富的玩的东西,让他在玩的过程当中自己学会很多东西,同时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要急于上文化方面的学习。
带孩子去逛超市应注意哪些问题
门帘
危险原因:大多数超市为了保证空调的效果及防止蚊虫、防风沙,都在门口处设置了塑料或皮质的门帘,门帘较硬,如果打在宝宝脸上身上,会很痛。也可能刮伤宝宝的脸。
如何防范?
1、抱着宝宝进入门内,父母先打开门帘,当身体进入后,再放下门帘。2、如果宝宝喜欢自己走,父母要提前看看对面是否有人要出来,确认没人后,提前为宝宝打开门帘。让宝宝进来。
手扶电梯
危险原因:手扶电梯由于速度很慢,所以人们乘坐时往往很容易忽视它的危险性。实际上,手扶电梯运行的梯级与侧面不动的裙板、梯级出入口的梳齿之间存在间隙,扶手带与滑轨、扶手带出入口间也有间隙,若是使用或管理不当,都很容易造成伤害。当手扶梯因故障、超载等急停时,如果人们没有抓紧扶手,很容易向前冲(特别是下行时),非常危险。
如何防范?
1、爸爸妈妈要肩负起宝宝监护人的责任,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让宝宝单独坐电梯。平时要向宝宝灌输安全乘梯知识,例如:叮嘱宝宝不要在电梯门口或者自动扶梯上玩耍,更不要攀爬,走在电梯的右侧,以方便急行的人从左侧走。2、家长以身作则。父母在乘坐手扶电梯时也一定要依照正确的乘坐方法:握紧扶手、脚放在梯级的警示线以内,不要在手扶梯梯级上搬运货物等。如果父母抱着宝宝乘扶梯,要考虑宝宝的高度,避免宝宝头部撞到其他物品上。如果宝宝的玩具掉在行走着的电梯上,不要让宝宝捡,以免夹住宝宝手指。3、在上电梯和下电梯时,最容易出危险,上电梯时让宝宝先上,家长在后面保护。下电梯时,看好时机提醒宝宝迈腿。4、3岁左右的宝宝想自己上,可以在超市里的人也不多的时候,可以让宝宝“上场”操练,当然要和身后的人说好,和宝宝保持一定的距离,等宝宝确实站稳以后再上。
玻璃门或镜子
危险原因:现在的超市大多部有落地玻璃门或镜子,宝宝总在超市里奔来跑去,容易忽略透明的玻璃门,从而导致撞伤或者刮伤。另外,宝宝的手如果被厚重的玻璃门夹到,后果也不堪设想。
如何防范?
1、每次进门和出门时,抓住宝宝的手,不要放开。2、进出门时,尽量走在宝宝前面为宝宝开关门如果宝宝总爱冲在你前面,你可以在后面大声提醒宝宝:“小心!前面有门(或镜子)。”
购物推车
危险原因:从某种程度讲,把年幼的宝宝放在购物推车里可以避免许多危险因素,一来这样省力,也不用担心孩子到处乱跑。但宝宝也可能会被其他购物推车撞倒或夹到;有些好动的宝宝还容易会从推车中翻落。
如何防范?
1、在两辆手推车交会时,要留心宝宝的手脚,注意不要被夹到。2、不要让宝宝独自待在手推车中,自己去购物,即使你在购物时,也要一手控制着车子。3、用丝巾将宝宝的腰部与手推车系在一起,以免宝宝翻出手推车。4、刘小姐说,家长在使用手推车推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面对自己,并且一定要系上安全带。
柜台边角
危险原因:超市里柜台的有些边角很锐利坚硬,因为高度往往会和宝宝的身高相仿,宝宝容易碰撞到头部,如水产品柜台、冰冻食品的柜台。
如何防范?
1、带2岁以下的宝宝去超市,父母应该尽量把宝宝抱在怀里。2、对于2岁以上的宝宝,可以明确地告诉他,在商场中尽量走在中间,不要挤到拥挤的柜台前。父母在挑选商品时,记住用一只手挡在柜台的边角上,避免自己在挑选东西时,忽视宝宝的举动。
光滑的地板
危险原因:超市里的地板大多采用石料或复合地板,表面都很光滑,有些宝宝甚至喜欢把地板当做滑冰场,滑来滑去,可是如果刚好清洁过。很容易导致宝宝跌伤。
如何防范?
出门前不要给宝宝穿鞋底较滑的鞋子,并告诉宝宝在商场里不要奔跑和跳跃,以免摔倒。
拥挤的人群与人流
危险原因:一些商场在搞特价的期间,常常人流如潮,这有可能会导致宝宝被挤伤或者与父母走失。
如何防范?
1、喜欢在商场岁末酬宾或者特价时"血拼"的妈妈,就别带个小尾巴凑热闹了,宝宝才没这个兴趣呢。2、人多时,家长一定把宝宝抱在怀里或者紧拉住他的手。3、给宝宝穿件色彩鲜艳的衣服,以便于妈妈不失去跟踪目标。
护栏
危险原因:商场里常有一些装在玻璃窗边的护栏,用来隔离楼梯、电梯或柜台,有可能成为导致宝宝高空坠落的"隐形杀手"。
如何防范?
在经过这些护栏时,爸爸妈妈们要拉住宝宝的手。宝宝在商场中的攀爬行为一定要严厉制止。
冷热空调
危险原因:冬夏两季,超市内的温度通常会与室外相差很多,容易诱发宝宝的各种疾病。
如何防范?
夏天去超市,为宝宝多带一件外套;冬天则注意及时为宝宝脱去外套。进出超市时,在门口多逗留一会儿,避免一下过热或过冷。
超市意外急救法
1、手指夹伤急救:
(1)父母不要惊慌,先安慰宝宝,看见有出血处,用干净的纸巾包裹住手指止血,伤口小的话,可回家后消毒并贴上创口贴。(2)如果出现紫色的出血现象或肿胀时,有可能是手指部的骨骼发生了骨折,应及时去医院进行诊治。(3)如出血不止,可将受伤的手指抬高超过心脏,以减轻疼痛和止血并去医院。
2、跌伤急救:
(1)宝宝表皮擦破时,可用干净毛巾擦干净伤口及周围,止血,并回家后涂上碘伏,待日后血痂形成而让其自行脱落。如果宝宝一般情况较好,仅伤及表皮,局部青紫肿胀时,多为静脉、毛细血管断裂出血。可能的话,用冰块装入袋子用毛巾包好,冰敷局部可止血止痛。(2)若是头部着地,即使当时无任何症状,也要让宝宝休息,观察48小时无症状才算安全。如果宝宝出现精神不振,反应迟钝,尤其是出现呕吐症状,需立即送医院检查治疗。(3)如果宝宝出现明显的肢体活动障碍及疼痛,应警惕有无四肢骨折、脱臼,及时送医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