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回家》
发布时间:2021-08-25 幼儿园大班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活动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活动目标
1、能用标准的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
2、能积极发言,看图说话,理解诗歌的内容,并展开想象。
3、体验仿编儿歌的乐趣。
4、认识本课的三个生字。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文的放大图片及有关图片。
2、生字卡片:家、宝、怀;词语卡片:回家、宝贝、怀抱。
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能用标准的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
2、活动难点:体验仿编儿歌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一)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出发,展开交流。
1、每个小朋友都有家,小朋友的家在哪里?(幼儿自由发言;在房子里等)
2、小朋友的家里还有什么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
3、那小动物们有没有家?(有)
(二)看图说话,导入话题。
1、出示图画,请小朋友看看这几幅图,说一说,小动物们的家在哪里?他们正在家里干什么?(小鸟的家在树枝上,鸟妈妈正在喂小鸟吃虫子;小鱼的家在水里,一群小鱼跟着妈妈在水里游;小田鼠的家在深深的地洞里,他们正在和妈妈一起搬粮食。)
2、种子的家在哪里?(在深深的泥土里,泥土妈妈给它提供养料,让它生根发芽。)
3、星星和月亮的家又在哪里?(在高高的天上,它们在那里高兴地玩耍。)
4、说一说:小蛇、松鼠、老虎等动物的家在哪里?
5、小朋友、小动物、种子、星星和月亮都有家,玩累了都会回家。
二、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并争取背诵。
(一)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语言课本里的一首诗歌:第十九课《回家》。(出示课文放大图片)
出示词语卡片:回家(齐读,然后贴到黑板上。)
请小朋友看看这幅图,都画些什么?(幼儿回答,教师引导看图说话。)
(二)教师范读,引导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
1、现在,老师来给大家把这篇课文读一遍,请小朋友认真听。(教师范读,幼儿聆听。)
2、提问:
(1)课文的题目是什么?里面讲了什么呢?有谁和谁?(幼儿发言、教师引导。)
(2)小溪的家在哪里?(小溪的家在大海里。)
(3)白云的家在哪里?(白云的家在山里。)
(4)宝宝的家在哪里?(宝宝的家在妈妈的怀里。)
3、教师范读,幼儿跟读,边加动作表演。
4、幼儿自由朗读并争取背诵。
5、分角色朗读。比如:教师问,小朋友回答;教师问,三个小朋友分别扮成小溪、白云、宝宝来回答。角色互换。
6、幼儿分组分角色表演朗读儿歌。
7、指名背诵。
8、给予鼓励并奖励小红花。
(三)尝试仿编儿歌。
1、教师出动物名字,幼儿体验仿编儿歌,教师把幼儿仿编的儿歌写下来。
2、齐读,感受仿编儿歌的乐趣。
三、在游戏中学认生字、生词。
1、(出示图片)大家请看,这幅蓝色的海洋里,一群鱼儿正在比赛吹泡泡呢,今天我们学习的生字宝宝就躲在泡泡里边,现在我们来比比谁能把这些生字找出来,然后再教大家读一读。
2、“吹泡泡”游戏:我来吹,你来猜。
3、下面,老师送你们三个词语:回家、宝贝、怀抱。(请幼儿猜一猜,再读一读。)
4、这些生字宝宝也玩累了,它们想回家了,现在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家吧。(老师吹泡泡:我来吹,你来猜。幼儿猜对了就把生字卡片贴到语言区中。)
四、小结
白天,小朋友在幼儿园学习知识,和老师、小朋友们一起度过了快乐的一天以后,回到家里,吃妈妈做的可口的饭菜,看看电视,玩一玩,生活多么幸福啊!有家真好,我们一定要爱我们的家,爱我们的爸爸、妈妈······
五、延伸活动
今天,小朋友们也玩累了,让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快乐做运动吧!最后以教师弹奏电子琴新疆舞曲《欢乐的跳吧》,幼儿集体跳舞,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诗歌《回家》是一首结构简单富有童趣的诗歌,它将小溪与大海、白云与大山、宝宝与妈妈、等一对对依恋关系的事物,描绘出一幅幅生动、温馨的画面,让幼儿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多采和家的温馨,从而引发他们认识世界,了解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之间的归属关系的兴趣。
大班幼儿的思维十分活跃,尤其是抽象思维已经萌芽,加之积累的生活经验已经比较丰富,他们愿意、乐意、也渴望在集体面前畅所欲言,在诗歌《回家》的教学中,我结合幼儿的经验和兴趣,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对其中的图片设计和教学环节进行了仔细的构思。设计图片为整个活动创设了浓浓的“家”的气息,使诗歌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这种目有所见、耳有所闻的方法,使幼儿的学习有章可循,从而也创设了浓厚的语言氛围,让幼儿想说、敢说、有的说。
活动开始我利用了图片小朋友、小鸟、小鱼、小田鼠、种子、星星和月亮的美丽的图画展现在幼儿面前,让幼儿看图说话来表达自己对图片的理解,再通过帮小鸟、小鱼、小田鼠、种子、星星和月找家,激发幼儿参与思考,探讨小鸟、小鱼、小田鼠、种子、星星和月等之间的归属关系。在幼儿充分理解这些事物间归属关系的基础上,再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将完整地将诗歌呈现给幼儿,使理解诗歌的过程自然而有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把重点放在了,帮助幼儿大胆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想象,整个环节中教师起穿针引线的作用,为幼儿创造了更多的独立思考、充分表达的机会。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又把更多的想和说的机会,留给了孩子们,鼓励幼儿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现自我,利用游戏识字,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以此体验学习语言活动的乐趣、充分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通过此次教学使我对诗歌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各种手段将幼儿的原有经验进行提升,让幼儿愉快的学,大胆地想象和表达,达到语言教学的最佳效果,同时也发现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足,特别是教学过渡语的自然而有效的运用技巧还有待于不断学习和提高。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编辑推荐
中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送大乌龟回家》
设计意图:
小乌龟是小朋友们耳熟能详的小动物,也是小朋友十分喜欢的小动物,于是设计了这次活动《送大乌龟回家》,让幼儿通过看看、猜猜、说说的方式理解故事内容,并敢于用完整句表达故事内容,并让幼儿感受朋友之间互相帮助的快乐。
教学目标:
1、在欣赏故事的基础上理解故事内容,进一步了解乌龟的一些生活习性,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
2、感受朋友间互帮互助的快乐。
3、懂得和乌龟友好相处,文明礼貌的对待小动物。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教学准备:
PPT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
不同小动物帮助乌龟的办法。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起兴趣1、出示图片,这是谁?
2、乌龟有什么本领?
3、乌龟的家在哪里?
小结:今天老师要讲一个《送大乌龟回家》的故事。
二、观察图片,理解故事
1、分段讲故事,图片一:大乌龟在爬山坡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
2、谁第一个发现的?它说了什么?
3、小老鼠和小蚱蜢是怎么帮助小乌龟的?他们成功了吗?为什么?
小结:乌龟太大了,小蚱蜢和小老鼠力气小,帮不了忙。
4、哪些动物的力气大,可以帮助小乌龟?
5、小兔子和小刺猬也来帮忙了?他们会想什么办法呢?
6、分段讲故事:小刺猬帮大乌龟翻过身了吗?
7、小白兔想了什么办法帮助大乌龟?
小结:小白兔真聪明,它知道大乌龟会游泳,把大乌龟送到家里。这个办法真好。
8、大乌龟回到河水里,对小动物们说了什么?
完整欣赏故事
三、集体讨论,经验升级
1、故事中大乌龟遇到困难,小动物们都来帮助他,他们觉得帮助朋友是件快乐的事情。你们的朋友遇到困难你会帮助他们吗?
2、你帮助过朋友做过什么事情?
小结:我们要互相帮助,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情。
教学反思:
通过活动的开展,幼儿对乌龟有了更丰富的了解,有关乌龟的知识也丰富了许多,此活动是幼儿比较喜欢的。活动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幼儿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活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为孩子们的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引发了孩子们对乌龟的喜爱之情。
2020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回家》及教学反思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2020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回家》”。让幼儿能积极发言,看图说话,理解诗歌的内容,并展开想象,能用标准的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体验仿编儿歌的乐趣。
【活动目标】
1、能用标准的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
2、能积极发言,看图说话,理解诗歌的内容,并展开想象。
3、体验仿编儿歌的乐趣。
4、认识本课的三个生字。
5、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6、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文的放大图片及有关图片。
2、生字卡片:家、宝、怀;词语卡片:回家、宝贝、怀抱。
【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能用标准的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
2、活动难点:体验仿编儿歌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一)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出发,展开交流。
1、每个小朋友都有家,小朋友的家在哪里?(幼儿自由发言;在房子里等)
2、小朋友的家里还有什么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
3、那小动物们有没有家?(有)
(二)看图说话,导入话题。
1、出示图画,请小朋友看看这几幅图,说一说,小动物们的家在哪里?他们正在家里干什么?(小鸟的家在树枝上,鸟妈妈正在喂小鸟吃虫子;小鱼的家在水里,一群小鱼跟着妈妈在水里游;小田鼠的家在深深的地洞里,他们正在和妈妈一起搬粮食。)
2、种子的家在哪里?(在深深的泥土里,泥土妈妈给它提供养料,让它生根发芽。)
3、星星和月亮的家又在哪里?(在高高的天上,它们在那里高兴地玩耍。)
4、说一说:小蛇、松鼠、老虎等动物的家在哪里?
5、小朋友、小动物、种子、星星和月亮都有家,玩累了都会回家。
二、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并争取背诵。
(一)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语言课本里的一首诗歌:第十九课《回家》。(出示课文放大图片)
出示词语卡片:回家(齐读,然后贴到黑板上。)
请小朋友看看这幅图,都画些什么?(幼儿回答,教师引导看图说话。)
(二)教师范读,引导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
1、现在,老师来给大家把这篇课文读一遍,请小朋友认真听。(教师范读,幼儿聆听。)
2、提问:
(1)课文的题目是什么?里面讲了什么呢?有谁和谁?(幼儿发言、教师引导。)
(2)小溪的家在哪里?(小溪的家在大海里。)
(3)白云的家在哪里?(白云的家在山里。)
(4)宝宝的家在哪里?(宝宝的家在妈妈的怀里。)
3、教师范读,幼儿跟读,边加动作表演。
4、幼儿自由朗读并争取背诵。
5、分角色朗读。比如:教师问,小朋友回答;教师问,三个小朋友分别扮成小溪、白云、宝宝来回答。角色互换。
6、幼儿分组分角色表演朗读儿歌。
7、指名背诵。
8、给予鼓励并奖励小红花。
(三)尝试仿编儿歌。
1、教师出动物名字,幼儿体验仿编儿歌,教师把幼儿仿编的儿歌写下来。
2、齐读,感受仿编儿歌的乐趣。
三、在游戏中学认生字、生词。
1、(出示图片)大家请看,这幅蓝色的海洋里,一群鱼儿正在比赛吹泡泡呢,今天我们学习的生字宝宝就躲在泡泡里边,现在我们来比比谁能把这些生字找出来,然后再教大家读一读。
2、“吹泡泡”游戏:我来吹,你来猜。
3、下面,老师送你们三个词语:回家、宝贝、怀抱。(请幼儿猜一猜,再读一读。)
4、这些生字宝宝也玩累了,它们想回家了,现在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家吧。(老师吹泡泡:我来吹,你来猜。幼儿猜对了就把生字卡片贴到语言区中。)
四、小结
白天,小朋友在幼儿园学习知识,和老师、小朋友们一起度过了快乐的一天以后,回到家里,吃妈妈做的可口的饭菜,看看电视,玩一玩,生活多么幸福啊!有家真好,我们一定要爱我们的家,爱我们的爸爸、妈妈······
五、延伸活动
今天,小朋友们也玩累了,让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快乐做运动吧!最后以教师弹奏电子琴新疆舞曲《欢乐的跳吧》,幼儿集体跳舞,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诗歌《回家》是一首结构简单富有童趣的诗歌,它将小溪与大海、白云与大山、宝宝与妈妈、等一对对依恋关系的事物,描绘出一幅幅生动、温馨的画面,让幼儿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多采和家的温馨,从而引发他们认识世界,了解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之间的归属关系的兴趣。
大班幼儿的思维十分活跃,尤其是抽象思维已经萌芽,加之积累的生活经验已经比较丰富,他们愿意、乐意、也渴望在集体面前畅所欲言,在诗歌《回家》的教学中,我结合幼儿的经验和兴趣,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对其中的图片设计和教学环节进行了仔细的构思。设计图片为整个活动创设了浓浓的“家”的气息,使诗歌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这种目有所见、耳有所闻的方法,使幼儿的学习有章可循,从而也创设了浓厚的语言氛围,让幼儿想说、敢说、有的说。
活动开始我利用了图片小朋友、小鸟、小鱼、小田鼠、种子、星星和月亮的美丽的图画展现在幼儿面前,让幼儿看图说话来表达自己对图片的理解,再通过帮小鸟、小鱼、小田鼠、种子、星星和月找家,激发幼儿参与思考,探讨小鸟、小鱼、小田鼠、种子、星星和月等之间的归属关系。在幼儿充分理解这些事物间归属关系的基础上,再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将完整地将诗歌呈现给幼儿,使理解诗歌的过程自然而有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把重点放在了,帮助幼儿大胆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想象,整个环节中教师起穿针引线的作用,为幼儿创造了更多的独立思考、充分表达的机会。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又把更多的想和说的机会,留给了孩子们,鼓励幼儿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现自我,利用游戏识字,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以此体验学习语言活动的乐趣、充分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通过此次教学使我对诗歌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各种手段将幼儿的原有经验进行提升,让幼儿愉快的学,大胆地想象和表达,达到语言教学的最佳效果,同时也发现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足,特别是教学过渡语的自然而有效的运用技巧还有待于不断学习和提高。
幼儿百科:家庭是指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家庭是幸福生活的一种存在。
大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家》
活动设计背景
大班幼儿思维十分活跃,尤其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加上他们的生活经验已经比较丰富。并且愿意进行语言交流。在设计活动时,为他们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从而,大胆的在集体面前畅所欲言。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学会欣赏和创编诗歌。
2、提高幼儿语言的表现力与创造力。
3、让幼儿知道幼儿园是一个大家庭,每个小朋友都要关心爱护幼儿园。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解诗歌内容,并初步学会朗诵诗歌和运用叠词来丰富语言。
2、为幼儿创造宽松自由的语言环境,引导他们勇敢自信地进行语言表达。
活动准备
1、以蓝天、树林、草地 、河水、花儿、幼儿园为背景的挂图一幅。
2、白云、小鸟、小羊、小鱼、蝴蝶、小朋友的小图若干。
3、含诗歌一首的挂图一幅。
4、自制词卡“家、白云、小鸟、蝴蝶、鱼儿”
5、“家”的录音磁带,图画本,彩笔。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理解作品阶段。
1、出示“家” 的背景图,尝试讨论:图上都有哪些景物?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教案来自:.]边朗诵边出示白云、小鸟、小羊、小鱼、蝴蝶、 小朋友贴到背景图上。讨论:根据诗歌小朋友想一想,他们的家在哪呢?
3、播放录音磁带引导幼儿想象诗歌优美的意境。
4、出示“含诗歌一首的挂图”教师指图朗诵,幼儿轻声跟读。
5、引导幼儿用好听的声音有感情地朗读。
6、启发幼儿给诗歌起一个合适的名字。
二、认读汉字阶段。
1、出示图片,请小朋友说出图片上是什么?
2、出示字卡和小朋友一起认读。
三、交流讨论、表演、表现阶段。
1、集体朗诵交流讨论:
1)诗歌里讲了哪些家?
2)诗歌里说的这些家,分别是谁的家?
2、表演游戏:教师播放录音,幼儿戴着自己喜欢的头饰自由表演,通过尝试自身的动作表演,提高幼儿对诗歌的感受力。
3、出示尝试题引导幼儿创编诗歌。
例如:蓝蓝的天空是( )的家,密密的树林是( )的家。
或者( )的河水是小鱼的家。( )的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家。
4、幼儿创编后,教师记录,再交流创编诗句。
四、活动延伸。
快乐的幼儿园是我们小朋友的家,每个小朋友都应该关心爱护幼儿园。我们的幼儿园很漂亮,现在就用你手中的彩笔画一下吧!幼儿随意画,教师巡视。
教学反思
这节语言活动课我采用了对话法,图示法,表演法,创编法,完成了教学目标,幼儿在充分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多彩,从而引发他们的兴趣,了解了客观事物之间的简单联系,最主要的是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也得到了锻炼。
优点:1、整体设计结构紧凑,重点突出,幼儿参与性很高,思维得到开阔。
2、和孩子说话亲切,适合年龄特点。
3、能为幼儿创造独立思考、充分表达表机会。
不足:1、教师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对幼儿好的词语没有充分的总结,失去一个共同学习的机会。
2、朗诵诗歌最好配乐。
3、创编诗歌部分没有很好的引导,幼儿创编不是很理想。
通过教学反思,我认识了自己的不足,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努力学习的。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点》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引导幼儿“勇敢”的开始做,建立自信心。
2.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自身的体验,对他人怀有宽容的态度。
3.阅读绘本,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提问引导知道做一件事要勇于尝试。
4.在阅读的过程中,用各种事情的真实尝试,让幼儿更深刻的理解绘本。
5.要想成为一个画家,首先要开始画一个“点”。
6.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愿意听吗?”观察画面,认识封面,看上面有谁?她拿的什么?她在干什么?
请幼儿为这个主人公起一个名字,发展一下幼儿的想象力和积极性。
二、播放课件,讲述故事
1.“ 美术课结束了,但是瓦斯蒂的画纸上还是一片空白。”
此处让幼儿讨论为什么瓦斯蒂没有画?
2. 继续观察画面,听故事。 让幼儿说一说,自己会不会画画,愿意的话请到前面来尝试一下画给大家看看。
大胆的尝试之后,请幼儿说说自己还会干什么?
三、继续播放讲述故事,看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会有什么惊喜等着主人公么?
让幼儿讨论得出画点也可以画出很多种的变化,里面贯穿一个科学知识:蓝色和红色混合变成紫色。
四、故事结束,小结。
故事讲完后,请幼儿来说说自己可以做的事情,意识到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是很伟大的!很能干的!如果有一件事情需要我们去尝试,我们应该勇敢的去实践!
延伸活动:
在区角活动中创设一个“我能”的区域,鼓励幼儿进行角色表演、歌唱、绘画、舞蹈等各种活动的展示。
活动反思:
当时设计这样一个活动,是发现班里很多孩子羞怯,经历了宝宝班、小班近一年半的时间,还是在很多活动中不肯动手、不肯试一试,所以带动班里很多孩子都不敢去尝试新鲜的事物,不敢去表现自己,这样班里无形的产生了一种奇异的氛围,老师带着孩子们去认识一件新的事物,所有的孩子都会退缩,本能的反应是“不敢”,而且在家长的教育观念里,也没有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引导。为了改变这个状况,我趁一个家长开放日活动,安排了这个教育活动。
刚开始故事就很安静,结果孩子们真的听进去了,然后家长们也似乎陷入了沉思。整节活动每个孩子都听得很认真,不知道他们真正理解了多少,但是,我想,这个就是开始。我在活动结束后,给家长小结了一下,希望家长多给孩子机会,让孩子成长是需要空间的,虽然这个不是一下子就能显现出来的,然而故事带给大家的启发还是无穷的。我相信,这个绘本有这种改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