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事都包办,孩子会变懒
发布时间:2021-08-27 幼儿园会变的圆说课稿 怎样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笔记下面这两个常见的生活镜头,在你的家里出现过吗?
镜头一:“晶晶快来吃饭,张嘴!”奶奶跟在孙子后面,瞅准时机不时喂上一口饭。小孙子却东张西望地一会儿跑到这儿,一会跑到那儿,过一会儿又拿起小车子“嘟嘟”地开起来,嘴里含着一口饭怎么也不咽下去。
镜头二:“要迟到了!快点,豆豆快起来,来伸手穿毛衣!”虽然两个闹钟不停地响,今年刚上一年级的豆豆还是不愿起床,妈妈只好过来掀起被子,然后帮他穿衣服;而这时奶奶正依次把孙子要用的牙膏挤好、洗脸水倒好,饭盛好,而爸爸则负责背豆豆的书包、拿好帽子、手套等,全家人都在为这一个孩子忙乎。
事事包办可以吗?
现实生活中,像晶晶和豆豆这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不在少数,专家表示,“有些家长觉得孩子还小,什么也做不了,就这也不让动,那也不让碰,结果孩子大了,什么都不会做。其实,孩子在两岁左右时会有很强的动手欲望,看到爸爸看报纸,他要帮着翻,结果,把报纸撕了;妈妈剥豆子,他觉得有趣,哗啦一下,刚剥好的豆子洒了一地,于是,家长们就觉得孩子变得调皮了,总是捣乱,甚至限制孩子的这些行为。”
儿童主要通过实践来学习,事事都为孩子包办,日常生活技能孩子没有机会练习,练习的少自然做不好,孩子一方面会因此而气馁,更不愿意做,另一方面,总是看到家长为自己忙东忙西,孩子会习以为常,把本该由自己完成的事,当作是家长的事。直到有一天,家长觉得孩子年龄够大了,许多事都该自己做,而孩子没有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完成的习惯,自然不想做。家长便会发出感叹:“你怎么这么懒!”其实,孩子的懒正是由家长的包办滋养出来的。
拓展阅读:到底怎么做才能使孩子乐于动手,勤于动手呢?
复杂的动作分解开
给孩子讲故事时,让他帮着翻书,开始时家长掀起一页书,拿着孩子的手把这一页放下去,逐渐过渡到家长掀起一页书,孩子自己把这一页放下去,然后再过渡到孩子掀书,家长可用手指把一页书和其他页分开,留一点小缝隙,孩子把这页书翻过去,最后就是孩子自己翻书了。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培养孩子自己洗脸、刷牙、穿鞋袜、吃饭等。
手工游戏一起参与
孩子都喜欢出去玩,不妨准备一个纱网和一个本子,在认识大自然中的动植物时,收集一些标本带回家,和孩子一起动手制成昆虫标本、植物书签等。此外,还可以带孩子一起做些小手工,五颜六色的盒子、瓶子孩子都会很喜欢。
鼓励的态度很重要
鼓励可以是一个信任的眼神,也可以是轻拍孩子的肩膀,当然也可以是“你自己能做”、“你真棒”这些鼓励的话语。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家长包办事情给孩子带来的危害
今天午餐时间,我来到了中班,发现浩浩小朋友餐盘里的大虾没吃,我走到浩浩跟前小声的问:“浩浩,你为什么不吃虾?”浩浩犹豫了一下,回答:“我不喜欢吃。”我接着又问:“你在家吃过虾吗?”浩浩说:“吃过。”“是谁帮你拨的虾皮?”“是姥姥。”这时,我明白了浩浩为什么犹豫了一下来回答我“不喜欢吃”。于是,我试着鼓励浩浩:“拨虾的时候你知道应该先拨哪吗?”浩浩说:“姥姥说,虾头上面有刺毛,容易扎手,应该先拨虾头。”我说:“那你尝试过拨虾吗?”浩浩说:“没有。”我说:“今天想试一下吗?”浩浩拿起了大虾
,一边操作着,一边自言自语地说:“先拨虾头,再拨虾皮,拨完虾皮还要把背部和腹部的虾线挑出来,那样才可以吃。”说完,大口大口的吃着虾肉,高兴地说:“大虾真好吃。”看着浩浩满脸的笑容,我也高兴地笑了。“浩浩真的长大了,可以自己拨大虾了,做很多事情了,以后再也不用姥姥帮忙了。”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是老师们经常教育孩子们的,孩子们在幼儿园也是这样做的,但是回家以后怎么变了呢?
回到活动室,刚才的一幕让我的心绪很乱,今天要是没有及时的介入,浩浩就会眼睁睁的看着大虾扔到了垃圾桶,我不仅想到,这种现象何时是个头。
现在的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辈的家长,样样事情都替孩子包办了,当孩子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能够自己完成的事情时候,还没见孩子动手,家长就已经替他办了……
这种现象真让人深思,不仅要提醒家长:您的行为给孩子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你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孩子能力的增长需要依靠自身的探索和实践,即使失败,他会不止一次的重复、突破,期间认知能力得到发展,直到掌握本领。出于心疼,家长忍不住包办,吃饭我来喂,衣服我来穿,书包我来背......。孩子被父母的爱囚禁在一定范围内,一次次剥夺了成长锻炼的机会,阻碍了能力的发展,大脑缺少更多新鲜的刺激,四肢软弱无力,何来创造力?你扼杀孩子的意志力。在孩子眼里,一切家长都会替自己办,不需要努力,所以遇到问题就退缩,勇敢坚强的心理素质得不到发展,变得懦弱,很难立足社会,甚至不能自理、不能正常的社交和工作,最终一事无成。你使孩子缺乏自信心。通过自身努力换来成功,是孩子获得自信的最好途径。可孩子失望的发现,自己努力意犹未尽,家长却早早把胜利果实摘来放在他面前,这还有什么意思?我怎么能证明我自己?我行吗?算了吧!出于爱
,却伤害了孩子的自信,家长事与愿违。你使孩子缺乏责任感。家长的包办,一旦孩子适应了,就成为应该的了,父母的爱在孩子心目中没什么重量,他们理所应当的享受着家长提供的一切,从不想自己应该为家长社会付出什么,缺乏责任感和反哺心,待父母年老,成为啃老族,甚至社会寄生虫。
所以,恳请喜欢包办的家长,立即放手,还孩子自由探索、自我发现、自主实践,自我提升的机会和空间,顺应自然规律,身心健康地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孩子办事拖拉怎么办
磨蹭,对孩子的性格成长以及孩子的学习都是非常不利的。下面这些方法,帮助孩子改掉磨蹭的坏习惯。 了解更多心理学教育,咨询在线客服。
第一招:一分钟专项训练(1)训练孩子专心做题。准备几十个简单的加减法口算题(根据年级不同,难度可以不同)。规定一分钟,看孩子最多能做多少道题。让孩子感觉到一分钟都能做十多个小题,而自己写作业的时候,有时候几分钟也写不出一个小题。(2)一分钟写汉字训练,找一些笔画和书写难度相当的生字,看孩子在一分钟内最多能写书多少个字。记下每次的情况,并进行对比。(3)一分钟写数字训练。我班上一个孩子的数字书写特别差,而且非常慢。这学期,数学老师让他每天练习一分钟“0123456789”的快速书写。写一分钟算一次,看一次能写几组,他给我看了最近几天的练习成绩,原来一分钟最多能写5组,现在最多可以写9组,而且还写得工整好看一些。
以上训练让孩子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原来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珍惜时间。同时也提高孩子的写字速度和做题的速度。训练时以1分钟为一组,每天练习三至五组。在训练的时候注意记录孩子的成绩,并进行对比,练习时间以一星期为宜。
第二招:停止催促,坚持表扬孩子做事情磨蹭的时候,很多家长喜欢喊,不断的催促,结果感觉是越催促,孩子的动作越慢,家长就更生气,孩子做某件事情的速度快,就表扬。如刚开始可以给孩子出几道简单的题,给1分或2分钟,孩子会很快做好,家长要作大吃一惊状呼道:“还不到一分钟呢!”总之,很夸张的样子。随时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现,对做得快的事情立即表扬。“现在穿衣服快多了!”“现在收拾书包快多了。”……这样的话。但千万不要说成“现在穿衣服快多了!如果写作业也这样快就好了”。只表扬,不提孩子做得不足的地方。通过表扬,会激发孩子内在快的动力。
第三招:节约的时间由孩子自由支配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布置一些家族内部的作业,比如孩子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家长会布置什么读英语,孩子刚读完英语,家长又安排做奥数题等等。总之家长给孩子安排得相当充分。孩子也看出问题的所在,那就是,只要有孩子空闲时间,家长就会安排任务。所以,孩子的对策是,化整为零,在写作业的时候边写边玩。这样拖很长的时间,由于老师的布置的作业没有完成,家长也不会另外安排任务。孩子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就玩了。
对策:把每天老师布置的作业做一个大概的时候估计,将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家长布置的任务)进行一个时间预计。一定要给孩子留下休息的时间(自由支配的时间)。如一共要一个半小时,那么孩子一个半小时(甚至提前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余下的时间就必须由孩子自己支配,如果玩他喜欢的玩具,或者打一会儿游戏,进行一会儿体育锻炼等。就是做孩子喜欢做的事情。养成这样的习惯以后,孩子会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因为早写完就有很多时间玩了。
第四招:从生活习惯训练只能从生活习惯抓起啊,先给他规定时间,要求他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己要做的事儿。一位家长说,她女儿早上起床穿一双袜子要十分钟,孩子在床上把袜子理呀理,理得家长冒火。什么吃饭,穿衣,洗漱能拖时间,尽量地拖时间。对策:通过训练缩短孩子生活自理行为的时间。比如和爸爸妈妈比赛穿袜子,看谁更快。在比赛之间先教孩子怎么穿得快的方法,手把手地训练。家长在比赛时,可以故意放慢一点,让孩子觉得有有取胜的可能。甚至有时候不经意输给孩子,让孩子觉得自己能做得快。让孩子在生活中做事快,在学习中才会快起来。也可以用记时完成某一件事情,规定时间完成就表扬或记一个“★”;得够二十个“★”可以满足孩子的一个愿望。
第五招:规定时间没有完成立即停止有些孩子写作业拖延时间到晚上十点,减少了睡眠时间,导致第二天上课没有精神,降低了学习效率。周而复始,造成恶性循环。这时,我觉得可以给孩子确定一个作业完成的最后时间。要保证孩子十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很多家长规定孩子九点钟上床睡觉。所以到了晚上九点,孩子的作业还没有完成,就不再写了,要求孩子必须睡觉。作业没有完成,会受到老师的批评。以后,孩子就会抓紧时间完成了。这个是狠招,家长要具体分析孩子作业的量,有时候老师布置的作业超标了,就不能用这个办法。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使用这一招。
总之,对孩子磨蹭,家长一定要用耐心和爱心帮助孩子逐步改正,不要操之过急。要注意总结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孩子的速度。
家教故事:不要做个懒孩子
以前我们是一直跟我公公婆婆分开住的,记得还是在儿子三四岁的时候,只要我们回家时一进门,儿子就会跑过来帮我们拿好拖鞋,让我们换上,得到我们的表扬后他就会乐颠乐颠地手舞足蹈起来。儿子再长大一点后,我还会常常使唤儿子帮我搬张小椅子啦,拿点餐巾纸啦,特别是我家阳台上种的花,我就直接将浇花的这个任务教给了他。老公常埋怨我说:“你呀,可真懒,你儿子这么小让他去浇花,你看弄得阳台上都是水。”我说:“不是我懒,这是在锻炼你儿子呐,以后你就会觉得我做得好了。”
可是现在,我们搬去跟公公婆婆住了,公公婆婆对我儿子特别的宠爱,甚至是溺爱,尤其是我的公公。以前,儿子都是一个人睡一个床的,现在,跟我公公婆婆睡一个房间后,我们也想让他一个人睡,可是我公公坚决不同意,硬是要让我儿子跟他睡。他说:“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能够让他一个人睡呢
,万一晚上蹭了被子着凉了怎么办?万一从床上摔下来了怎么办?”总之,他罗列了许多个不足之处,我也是实在拿他没有办法,只能妥协了。儿子渐渐地长大了,他也学会了见风使舵,只要他爷爷不在家,我们说的话都很听,让他做的事情也会乖乖地去做;而他爷爷在家时就是另一番表现了。这也是事出有因,因为他每一次做错事情后,只要他爷爷在家,他爷爷都会帮他打掩护。
儿子长大了,都上一年级了,可是却变得越来越懒惰了,他也学会了怎么去使唤人了。一次,我在屋外理菜,他就蹲在边上看我,蹲
了一会儿感觉累了,就对着屋内正在煮饭的爷爷说:“爷爷,我的腿好酸呀,你快帮我搬个椅子过来。”我就跟他爷爷说:“你可别去听他的,不然你会惯坏他的,还会让他变成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懒孩子的。”正好,他们前几天学了一篇《陈毅探母》的课文,我就问他:“你觉得陈毅爷爷是个什么样的人,对他的母亲怎么样?”他听后,就低下了头不说话,我想他是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现在,儿子的表现好多了,有进步了。我也跟我的公公婆婆耐心地劝说不能再惯着孩子了,还把在我们单位听到的一个《知心姐姐》的讲座的一些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观念、经验讲给他们听,让他们试着做一个懒奶奶、懒爷爷。儿子也跟我表了态:“我再也不要做个懒孩子了。”我也相信儿子一定会做到的。儿子,加油吧!
孩子做事慢怎么办
很多爸爸妈妈遇到类似这样头疼的问题:宝宝吃饭不认真,慢吞吞的,十分钟可以搞定的事情拖拖拉拉半个小时;早上不起来,总是懒床;去幼儿园上学老是迟到···
有些家长也不在意,觉得小孩子自我的管理能力差没啥影响,长大了就好了;其实不然,孩童时期是孩子处事态度形成的关键阶段,说不好拖延症就是小时候时间管理观念不强导致的。
其实孩子也有自己的一套的时间管理能力,比如就不会错过电视里的动画片,不会错过每一顿饭后的甜点···这些说明了孩子有自己的管理秩序,只是比较混乱。如果是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事物的时候往往就是拖拖拉拉。
那我们怎么培养孩子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呢,今天小编就来抛砖引玉哦~
父母要做好守时的榜样
都说爸爸妈妈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爸爸妈妈就要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做事不能拖拉,要按时完成。比如做家务要计划时间;娱乐时间看电视也要有时间计划,不能没完没了;到了睡觉时间就要按时休息···而且对宝宝说,比如说:电视说它已经累了,它也想休息一下,我们今天就看到这里让电视也休息休息吧!
如果确实因为有别的事情耽误了原来计划,那么就可以给孩子说明原因。每件时间都有条理的安排,并按计划的实施,就给了孩子一个时间管理的概念,让宝宝懂得每件事都应该有始有终,有时间结点。
定时间计划,设立奖惩机制
父母要做好自己,那么映射到了宝宝身上,我们可以把关于宝宝的每件事都规划好,并强调时间点,制定好计划,对宝宝做的结果给予奖惩哦。
1.多给宝宝鼓励
宝宝做事儿墨迹的时候,很多父母都喜欢督促,大喊;这无形给孩子造成了心理压力,有可能做的更不好,那么父母就更生气了,这是个恶性循环。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如果发现孩子做事速度快的时候,我们要给予对应的表扬很奖励。
必要的时候可以给孩子一定的物质奖励,比如买喜欢的玩具,可以去游乐场等等。有了表扬奖赏,孩子的内心有了成就感,才能促进孩子变得勤快的性格。但也不是说所有的事件是越快越好的,比如吃饭就要讲究细嚼慢咽,不能太磨蹭,但是也不能太快。
2.给予拖延症惩罚
只有让孩子体会到拖延磨蹭带来损失了,有了代价他才可能牢记,才会变得勤快起来。所以让宝宝承担磨成的后果,也算是一种改掉坏习惯的方法。
比如孩子睡懒觉不按时起床,上学迟到了,被老师批评,在其他孩子面前出丑;或者不按时完成作业,那么就不能看喜欢的动画片。这样亲身的体会让孩子承担后果,孩子才更好的懂得守时的重要性,自然就激发孩子时间的观念了。
3.参加计时的游戏
除了生活中的多计划,给予奖惩来鞭策孩子,我们也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些跟时间相关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体会时间的重要性。
比如可以参加一些计时的竞赛,带有沙漏计时规则的积木游戏;计时的记忆游戏;还可以跟其他小朋友一块比赛,这样也可以提高孩子的竞争性,积极性。
营造专注的环境
刚刚说的都是方法,但要是让孩子快速的完成某一件事儿,其实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保持好专注力。那么环境就特别的重要了,我们要营造好环境,让孩子的注意力更好的集中。
比如在学习的时候,我们可以把玩具都收起来,其他人的声音都要小一些,不要让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吃饭的时候,可以跟孩子聊今天的食物,尽量不要发散别的话题,不然孩子的注意力就被带跑偏了。
时间管理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是会影响到人的一生的行为习惯。还孩童时期爸爸妈妈一定要好好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如此才会受用一生哦~
孩子做事慢做事拖拉怎么办
磨蹭,也就是拖拉,是在孩子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有的孩子磨蹭得惊人,每次出门总是要比同年龄的孩子多花两三倍的时间。
磨蹭在3-6岁儿童那里很常见。表现很不同,有的早上起床慢、有的吃饭慢、有的走路慢、有的在集体游戏中慢等等。
造成这种磨蹭行为的原因有:
1、 家长的姑息。一开始,让他自己吃饭、早上起床、一块儿走出去,他总是慢,家长认为他年龄小,让他慢一点做,没关系。等到要上幼儿园了,需要跟上集体生活时,才发现孩子落后了许多。
2、 对让他做的事,如穿衣服、漱洗、走路、绘画等,他不感兴趣,没有动力。
3、 技能差。穿衣、潄洗、吃饭、绘画、拼图等需要一定技能才能完成的活动,对他来说,都是困难的,因而做得慢。
4、 分心的事情太多了。早上一睁开眼睛就发现昨天没搭完的高楼还在那儿“招手”呢!先完成它,再洗脸;啊!小娃娃掉到地上了,得先起她来看看哪儿摔了没有,衣服嘛,一会儿再穿(天冷了也不管)……这就显然会使应该做的事(如穿衣、漱洗)放慢了。
5、 不懂安排时间,或者说没时间概念,不知道不赶快起床(或干一件什么事)会影响下一件事的进行,你急他不急。
6、 天生性格特点,干什么事都慢。
早上起床磨蹭,可以试用以下方法,这些方法只能解决孩子磨蹭出现的问题,比如到幼儿园晚了;你因为他晚上班也晚到了等等,不是解决他的磨蹭。需知,磨蹭的习惯已经形成,就不是很容易纠正的。再说还有的孩子还有一点先天的原因,就更难靠简单和方法纠正了。当然,孩子长大一点从道理上让他懂得拖拉的坏处,他自己也有过一些教训,会主动去改掉这个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