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教育攻略:妈妈要懂得在儿子面前示弱
发布时间:2021-09-06 小乌鸦爱妈妈音乐教案 幼儿园教案妈妈 幼儿园说课稿要脱稿吗很多人发现,在女孩越来越“野”的同时,“文气”的男孩也越来越多。
“文气”以前是好孩子的专用词,可是越来越多的男孩家长,却渐渐不喜欢听到别人用这个词来夸奖自家的儿子。
因为“文气”这个词,往好的一面去理解,是“细心、文静、温和、善解人意”,可是这些词,原本是女孩子的专属。如果往不好的一面去理解,是“胆小、怯懦、不自信、责任感缺乏”,甚至有点“娘娘腔”。
这让男孩家长倍感压力。
“文气”的男孩越来越多,这到底是怎么了?
为什么男孩越来越“文气”
幼儿园的小操场上,孩子们在玩耍。一位妈妈,眼睛追逐着一个小男孩。
男孩正和同伴们玩滑板车,平衡一下没掌握好,踉跄了下,便不敢再上车,一脸很想玩又不敢的表情。妈妈似乎被惹恼了,眉头一皱。
这时,一旁家长嘀咕了一句“我家女儿,整天爬上窜下,像个假小子,真拿她没办法。”这句话就像一根导火线,把她蹭蹭蹭地点燃了。这位妈妈上前厉声斥责儿子:“你怎么缩手缩脚的,一点不像男子汉!”
这样的场景,实在太常见了。不少男孩家长发现,在介绍自家儿子时,用“细心、文静、温和、善解人意”等词语的频率越来越高,而这些形容词,原本是女孩子的专属。
男孩胆小、怯懦、不自信、责任感缺乏,甚至有点“娘娘腔”。这样的男孩越来越多,到底是怎么了?
杭州胜利学前教育集团胜利园区的沈杭凯园长,最近在做一个关于小男生的课题。对幼儿园小男生的调查中,她发现,男孩本应具有特质,现在正在弱化甚至消失。
“一些男孩比女孩还要敏感。”沈院长记得,有个男孩,有次回家气呼呼地对妈妈说:“做男孩真不好,明天不去幼儿园了!”男孩生气的原因,是和女孩吵架了,老师总要他“让让女孩子”。
还有一些男孩很作,比女孩还要精细,吃饭挟口菜,一定要吐点菜渣出来。还有些胆小,稍有挑战性的活动就不敢参与,回答问题畏畏缩缩的男孩占的比例也不小。
幼儿园教育应该男女区别对待
“幼儿园缺乏男老师是一个因素。”沈园长分析,另外幼儿园老师的教育理念也存在一定误区。
在幼儿园,老师对不同性别的孩子给予同等教育。以往,老师很少考虑性别因素,在评价孩子的表现时,更多地从传统观念出发,不会强调男女孩子在性别上的不同。
沈园长举了个例子。比如幼儿园孩子都要学的“手腕花”动作,就是手腕向外转的一个动作,这是为了锻炼孩子手部的大肌肉。
幼儿园里的几乎都是女老师,做示范时,动作比较柔美,表扬孩子时也总是用“做得真漂亮”这类的句子。
“这种柔美的动作适合女孩,不适合男孩。”沈园长说,现在,老师在教这个动作时,会男女区别对待。指导男孩子,把温柔的转动改为有力量的往外推。表扬男孩时,也改用“像齿轮一样灵活,力气真大啊”等等更有阳刚特质的话语。
再比如,幼儿园每个教室都有表演区,仔细看,会发现道具都是些花朵什么的,很适合女孩子玩。“现在,增加一些军帽、枪、旗等等。比如打旗语,就很适合男孩子表演。”
沈园长说,在意识到班里男孩的某些表现不恰当后,老师会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进行修正。
“虽然同龄男孩,在语言能力、动作协调性等方面,都比女孩弱一些。但我们发现,男孩对玩具造型的探索和一些科学活动,表现得更有兴趣,在做某件事情上,专注度更强。”沈园长觉得,在幼儿园里开辟一些适合男孩的课程和游戏很有必要,而在以往这是被忽略的。
妈妈要懂得在儿子面前示弱
“男孩的‘弱’,和父母的教养方式也很有关系。”沈园长发现,幼儿园里也有很具男子汉气质的男孩,“胆大、大方、比较独立”,她发现,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都是比较民主、宽松的,“家长和孩子商量着来”。
“什么事情都由家长包办,会产生两种倾向,一种是‘无法无天’型。比如有个男孩,不管在幼儿园还是家里,鞋带掉了,就脚一翘‘给我系鞋带’。另一种是退缩型的,不管做什么都表示得很懦弱。”
“现在的妈妈太强悍了,什么都替儿子打点好,其实妈妈在儿子面前适当示弱,给儿子一些机会,可以激发男孩的潜能。”沈园长认为,现在不少家庭都是爸爸很忙,缺席孩子的教育,妈妈是家里家外一把手,长此以往的“包办”,会压制男孩的潜能。
其实,当妈妈的可以适时示弱,告诉儿子,你是男子汉了,要保护妈妈,帮助妈妈。沈园长打比方说,去超市买东西时,可以分一点给孩子提;做一些家务时,可以让孩子来当下手。当然,爸爸们也要多和男孩接触,言传身教是做好“男子气”榜样的最好途径。
“不要怕累着孩子,孩子的潜能,尤其是男孩的潜能很大。而现如今普遍的教育习惯,把男孩的特质给掩盖了,没机会发挥出来,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为男孩创造一些机会。”沈园长说,每个男孩的身体里都有许多小马达,让这些马达运行起来,才能成为真正的男子汉。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妈妈在男孩教育中的角色
孩子在人世间认识的第一个人是妈妈;会说的第一个词是“妈妈”;生病时最依恋的是妈妈;夜晚睡觉时寻找的是妈妈;放学回家,问的第一句话是:“我妈妈呢?”因此,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会对自己的母亲特别依恋。
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妈妈过于对男孩精心照顾时,男孩往往会因为对母亲的过度依恋,其“阳刚之气”渐渐消失。
是什么原因让越来越多的男孩开始变得唯唯诺诺,甚至胆小怕事了呢?
首先,我们不得不把矛头指向任劳任怨的妈妈。有人说,现在妈妈对孩子的爱就像鸡妈妈溺爱它的小鸡一样,小鸡饿了,鸡妈妈给它们找食吃;风雨天,鸡妈妈用自己的翅膀为小鸡遮风避雨;当面临外敌入侵(如狗、老鹰等欺负自己的小鸡)时,鸡妈妈会主动出击……
其实,影响男孩男子汉气概的因素,除了这种“鸡妈妈”类型的妈妈外,还有“代办型”和“满足型”两种妈妈。
代办,除了给孩子带来懒惰与无能、给家长带来悲哀和失望之外,究竟还带来了什么呢?很多妈妈用钱表达自己不能关心帮助孩子的歉意,却不知道,无度地给孩子钱,是在害孩子。
给父母的建议:
《动物世界》常常会有这样的片段:
母狮对幼狮关爱有加,但是并不过分娇纵。幼狮刚开始蹒跚学步,母狮便让它体验生命中迈向自立的第一步——觅食。幼狮哭也好,哀求也好,母狮就是不将食物给它,还“残忍”地将它推出门外。于是,看到依赖父母行不通的幼狮便鼓足勇气、执着地爬起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最终学会了生存。也正是如此,狮子的勇猛特性才得以形成。
动物要学会自己觅食才能在弱肉强食的动物界生存下去,孩子要经历自己独立处事才能长大成人。一位哲人说过:“经过什么样的洗礼,就能造就什么样的灵魂。”因此,妈妈们,请大胆地撒开你们的双手,让孩子尽快自强自立起来吧!
管教男孩,权威是关键
也许,男孩都抓住了“妈妈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是温柔的”这一特性,他们往往更喜欢向母亲挑衅。比如,妈妈越是温柔地对男孩说:“儿子,别哭了!”他往往会哭得更起劲。
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说,妈妈对儿子发出的温柔警告——“儿子,别这样做”,对于男孩的一些恶劣行为,如调皮、爱玩、好斗等,是完全不起作用的。因此在这时,管教男孩,有规则是必要的,而权威才是关键。
超市里,一位女顾客和她5岁的儿子都表现出明显的不高兴。原来,小男孩要妈妈给他买一个很高档的文具盒,在妈妈表示拒绝时便发起火来,并且赖在文具盒旁边不肯走。这时,这位妈妈不顾别人有没有听见,弯下身子,耐心地说服儿子。
“我本来准备给你买你想要的东西,”那位妈妈平静地说,“但是现在我不买了,因为我不能对你的这种哭闹进行奖励。”
但是小男孩还是不听话,他依然鼓着鼻子,嘴里嘟嘟哝哝着,这逼得母亲说出她最不想说的话:“你知道我们回家以后会发生什么吗?”
“知道的。”他回答。
“是什么呢?”母亲问。
“一顿打。”
“没错,”她说道,“要是你继续这样的话,那就是两顿打。”
于是,一场战火平息了。男孩安静了下来,模样像个小绅士。
男孩在生人面前向母亲的权威挑战,使她处于一种不利的境地。尽管这样的情景使人很窘迫,但聪明的母亲仍然保持沉着镇定。与此同时,她还向孩子清楚地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家里的规矩在这个超市照样执行。在一个闹事的孩子面前,她保持了她做母亲的权威。
对父母来讲,权威的尺度是最难把握的,因为把握不当,便会使教育走上极端——对孩子过于严厉,会压制孩子的成长;对孩子过于宽容,又会使孩子变得软弱无力。因此,每一位家长都要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总结出适合你的男孩的权威“尺度”。
育儿心得:妈妈不要体罚孩子
养小孩可真是一件辛苦的事,精力和体力是缺一不可啊,既要照顾到她的身心健康,又要陪她学习,还要上班。有时候是感觉身心巨疲!唉。。。女人还真是不容易啊。
昨天教了小孩加减法,可她就是计算不对,气得我就吼骂,今天她怎么都不肯再学,说:"妈妈,你不要让我学加减法好吗,我学不会的。。。“。唉。。看样子昨天的吼骂对她的自信心伤害不小。
看来以吼骂和体罚孩子的方式还真是得谨慎使用啊!记得以前小孩刚学习拼音的时候,我上一秒教她,下一秒就忘,气的我就打她,以至于后来就惧怕学习拼音。还跟我说:”妈妈,你要我读拼音可以,但我不会读你不能打我。。。。。。“
所以希望天下的妈妈不要体罚孩子,尽量不要用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如果孩子做错事一定要体罚的时候也要表情轻松,不要太严肃,脸上一定要笑着打,手下一定不要留情,让她明白做错事是要受到惩罚的,但避免小孩心里创伤。皮肉伤害了可以修护,心灵伤了也许永远就是伤痛。
妈妈要怎样教育孩子
1,孩子不需要太聪明,太锋芒毕露,我觉得那不是好事,关键是良好习惯的培养(好习惯决定好人生)
2,环境很重要,自己要做得正(父母是孩子的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必将影响到孩子)
3,不要轻易养成一个坏习惯,那样你会发现,纠正一个坏习惯的时间会是2倍,3倍于养成习惯的时间;不要因为一时眼前的短暂利益妥协,随便就给孩子引入新的不良习惯,比如因为孩子不吃饭,就开电视让孩子看,来达到多喂几口饭的目的(学坏容易,学好难啊!一定要给孩子养成一个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4,尊重孩子,习惯换位思考(对孩子我们也需要民主,尊重孩子的一言一行)
5,说真话,当你发现有些真话说出来可能会效果不好,那就注意说话的技巧,宁可说一半,说的外交辞令些,也不要说瞎话(呵呵,这倒是真的哦!将打击孩子的话语,换一种方式来表达,可能得到的效果回事非常的不一样)
6,说孩子听得懂的话。习惯于讲道理的妈妈要说得简洁明了,忌讳像唐僧(现在孩子的理解能力,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得多)
7,教育孩子注意技巧,循序渐进,不要一口吃成个胖子,一步步来;了解当前孩子的特点,不拔苗助长(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与爱好,让孩子得到全面的发展)
8,有预见性,明明知道这么做可能会引起孩子强烈抗争并且自己还可能妥协,那么就不要去干预孩子,否则最后结果只会更坏不会更好(摸透孩子的脾气性格,做一位能够了解孩子的好妈妈)
9,吃,注意比较均衡的配比即可,无需太精细;1岁以前孩子保证奶量;一岁以后注意三餐即可;一天中的饮食做不到各类搭配均衡,那么一周中的饮食搭配一下,都兼顾一下,也是可以的(孩子有一个好的身体,那才是最关键的)
10,孩子不会饿死自己(锻炼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
11,吃饭一定要在餐椅上吃,不吃请离开(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行为规范)
12,外出玩不可能像家中吃得那么放心的时候,也没必要太担心,能力范围内稍微注意下,比如选家干净的饭店;其他比如菜中是不是有味精,菜是不是绿色食品等,就没必要太担心了(好与不好,只要卫生健康就行,让孩子也吃点小苦)
13,补钙什么的要做到心中有数,不缺不补(多晒太阳,平时在饮食上多注意点就行了,是药三分毒哦!)
14,穿着不讲究,不刻意(让孩子懂得节俭与朴素)
15,穿的和妈妈差不多多(妈妈的穿衣打扮会直接的影响到孩子的穿衣打扮)
16,给孩子穿衣服,少一件比多一件要好。孩子运动量大,玩出汗,风一吹更容易感冒,还更不容易好(要想身体安,三分饥和寒)
17,孩子流鼻涕了,加一件衣服(平时多多的注意观察孩子)
18,判断冷热,摸孩子后脖子,手心和脚心(这都是生活中积累出来的经验)
19,不给孩子经常,动辄吃小药。天冷季节,不定期给孩子吃点vc,或者每天吃点富含vc的水果(多吃水果,要比药容易吸收)
20,感冒症状轻的时候,比如只有流鼻涕,不需要刚开始就吃药,可以多灌水;感冒大多数是病毒性的,病毒没有特效药,吃药14天好,不吃药2个礼拜好;很多时候都是大人自己心理安慰(多喝热水,多排汗,增加身体的新陈代谢)
21,感冒发烧去医院的话,尽量要求验血(感冒可以引发很多病的,绝对不可忽视哦!)
22,一个人可能不生病吗?不可能;所以孩子感冒的时候,小病的时候,不要惊慌失措,辩证地想,得一次感冒相当于打了一针预防针。对这种宏观上不可避免的事情,没必要太在意(多注意休息和保暖就很少感冒了)
23,玩不怕脏(玩就放开的玩,别让孩子有任何的顾虑)
24,不影响到自己安危,不影响到他人利益,就不要对孩子的行为举止干涉太多(给孩子足够的空间来充分的发挥自己)
25,放手让孩子玩,摸爬滚打,不头破血流就可以(会玩也就会学)
26,不是所有危险的东西都禁止孩子走近;可以控制的范围内,教孩子危险在哪里,怎么避免(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27,尽量多给孩子自己体会的机会,不直接告诉结果;让他去摸索,去磕碰,去失败(在磕碰中才能得到成长和锻炼,又失败才会有成功)
28,教孩子学会等待(在等待中学会忍耐,学会宽容,学会理解)
29,教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怕做错事,只怕做错了事情而不敢去承认)
30,教孩子付出和回报是双向的,学会感恩(有付出就会有回报,感恩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和让自己进步的人)
31,睡觉尽量陪孩子入睡(嗯,临睡前陪孩子说的话,好像比较容易让孩子所接受)
32,注意保护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这也要来好好的培养啊!)
33,寒冷训练(寒冷会让人,有一种“求生”的欲望)
34,社会上很多“早教”的方法,当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就不做,有所为有所不为;信奉宁缺勿滥,过犹不及(找一个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所有的一切都不能一概而论)
35,孩子是社会的孩子,不要把自己太当作孩子的救世主,唯一(让孩子适应各种不同的场合带来的各种问题)
36,不要过多纠缠在自己育儿细节上的为什么,理论依据。做就做了,既成事实,没那么多讲究(在学习中,不断的来完善自己)
37,每天尽量保证父母中的一方能够陪伴孩子玩耍一定时间(别让孩子感觉到孤单,只要有时间就尽量的多陪陪孩子)
38,每天想办法让孩子大笑狂笑若干次(大笑,可以舒缓孩子由于学习而造成的神经紧张)
39,生活游戏化,游戏生活化(游戏的人生,完美的生活。在完美的生活中,游戏人生!)
40,最重要的一句,我只需要一个70分的孩子,所以我也只要当一个70分的妈妈;不对自己严格要求,马马虎虎过得去就可以,我毕竟也是第一次当妈(人无完人,重要的是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不求最好,只求更好)
41,教孩子直面失败,我可以不服,但是我输得起,我可以选择放弃,也可以选择再次冲击,但是我不能在对手面前大哭(失败乃成功之母!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
42,有小朋友进攻,学会审时度势,先正告一次,然后的基本原则就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逃;在幼儿园的时候,可以大叫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呵呵,智取——能进则进,不进则退)
43,不先出手打人(君子动口不动手,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44,无论谁先动手,你都不可以第一个哭(告诉孩子:哭是最无能,最没出息的表现。哭不能解决任何事情)
45,你对自己的东西有决定的权利(享有权利的同时,也要承担一部分责任)
46,3岁以后,给孩子引入每周零用钱的机制----要开始学有限的钱来办自己最想做的事,学开源,学节流(呵呵,从小锻炼孩子勤俭持家的好习惯,用最少的钱,办最好的事情)
47,常带孩子去远足,去郊外,不惧怕风雨(开阔孩子的视野,多注意观察事物的发展,对孩子的写作会有很大帮助的)
48,争取每年都能回一次乡下老家,过不一样的生活(多让孩子体验一下艰苦的生活,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49,不把工作的烦恼带回家(在单位和在家不能是一个样子的哦!)
妈妈要怎么教育孩子
在一个家庭里,对孩子而言,妈妈的角色非常重要。我家宝贝有一同学,孩子妈妈前几年因癌离世,那孩子就和那个不怎么像样的爹一起生活。那个爹一月还不知道能有几天会在家里,可怜孩子浑身脏乱不说,一身的坏习惯,班里的孩子都非常的反感他。妈妈对孩子而言,我觉得是最温暖最亲亲最最信赖的角色,那么妈妈的行为性格等等一定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那么,作为一名妈妈,你该如何教育你的孩子呢?嘟嘟和您絮叨几句:
不要过于强势太过强势的妈妈,一般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呢?我翻看了一下相关的现实故事,一般能教育出两类孩子:一类是更加叛逆型的孩子,另一类则是没主见懦弱敏感的孩子,而第二类孩子居多。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妈妈是女强人,在外打拼多年,女儿大学毕业后直接被妈妈弄回自己身边,每天做的事情,就是给自己的妈妈和同母异父的妹妹当保姆。大学毕业那么多年,一事无成,没有任何自己的主见,性格太过与懦弱无能。我想说的是,做妈妈的你再能干再厉害,你能陪你的孩子到老吗?哪天你离开了,这个孩子该如何活下去?
别把坏情绪转移到孩子身上嘟嘟到现在仍对曾经某时刻自己耿耿于怀。那时候心情特别不好,下班回到家后几岁大的儿子跟在我身边,妈妈妈妈的喊着,很渴望我抱抱他,结果被我一脚踢开了。这么多年过去了,每次想起来心里都是满满的愧疚,而那件事情对孩子影响很大,不管做什么先要看看我的脸色,让我心里特别难过。我们现代的这些妈妈,压力真的特别大,在外要工作,在家要照顾家庭,如果遇不到心疼你的老公,那么压力会更加重。可不管怎么样,孩子是无辜的,孩子渴望得到妈妈的爱,而不是成为妈妈的出气筒。
不要忽略孩子的进步有时候孩子自认为很大的一点进步,对我们做妈妈的来说,实在是不值得一看,但对孩子来说意义绝对非凡。打个比喻,当孩子把一个一直酒品不好的积木拼好后,他们最想做的就是告诉自己亲爱的妈妈,如果这个时候妈妈表扬一下孩子,并做出像孩子请教的姿态,那么孩子一定会更加的想要做得更好,而妈妈要是一脸不耐烦的训斥孩子:笨死了,这么简单的东西这么久才学会。那么你想想,孩子会有什么表现?不管孩子的进步有多么的小,作为孩子的妈妈,你都要及时的发现并表扬,然后鼓励孩子去做得更好。
和孩子分析问题而不是一味责骂每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是一个错误接一个错误,因为只有出现错误,孩子才知道怎样做才是对的。不要说孩子了,就连我们自己,不都是一个错误加一个错误的这么过来了吗?做妈妈的,面对孩子的错误时最该做的,不是一味的责骂,或者直接训斥孩子笨死了之类,而是要给孩子一个改错的机会,更是给孩子一个懂得正确的最好方式。当孩子犯错时,孩子的内心肯定是忐忑的,你拉着孩子安静下来,给孩子分析一下他们出错的原因,让孩子重新试着做一次。
千万不要对孩子“冷暴力”我记得我小时候,最害怕的不是惹祸后被娘亲拧耳朵,而是一家人不搭理我。我记得有一次我那么大了,却故意犯错误惹祸,对我管教有些严的娘亲竟然没揍我一顿(嘿嘿),却和老爹还有姐姐一起不理我了,就让“先哭为主”的我在那儿吱哇的哭。哭了好一会儿从指缝里发现竟然屋子里就我自己,心里那份恐惧别提多重了。孩子们都是一样的,自己最最亲近的妈妈忽然对自己不理不睬,那份恐惧无以言表。有些妈妈喜欢让犯错误的孩子关在门外罚站,甚至晚上黑乎乎的也把孩子扔出去罚站,这一点妈妈们切勿模仿。
不要总是一副孩子欠你的姿态我认识一孩子,爸妈离婚后由奶奶抚养长大,后来妈妈从外地回来,又把那个女孩接到了身边。而这个女孩子的奶奶,还有妈妈,和她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我一手把你抚养大,你要如何如何报答我,要么就是我给你钱花给你饭吃还给你买衣服,你要是不听我的你就是白眼狼就是欠我的,等等。我很想问问那位奶奶和妈妈:你们是在抚养孩子,还是在拿孩子做生意?抚养孩子是一件只投资不问回报的事情,却拿抚养孩子当成做生意的投资与回收,真的非常愚蠢。我相信,那个孩子要么一副混日子的姿态,要么就会是离她们远远地。
让孩子看到世界的真实我从来不反对让孩子知道这个世界的真实面目,不会和书里讲的那样,告诉孩子这个世界有多么美丽,没有任何黑暗,那完全是胡说八道。孩子在外边无缘无故被欺负的时候,孩子会问你了:那些美丽哪去了?但也不能把这个世界故意描黑。我家宝贝的有位同学告诉他,大街上的人只要是看你,那就是想把你卖掉,你看见这样的人就要大声骂他们。后来我问那孩子,才知道是那孩子的妈妈告诉他的。我觉得非常不理解那位妈妈的做法。可以教会孩子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如何保护自己,但不能让孩子对这个世界产生恐惧。
成为孩子最信任的朋友嘟嘟和自己家宝贝一切逛街,总会有太多人说我们俩像是一对好朋友,嘟嘟觉得很自豪。而我的孩子也会把他的小秘密悄悄告诉我,因为从他小的时候我们就有个约定,彼此之间不藏有秘密。我会把我的秘密告诉他,他也会把自己的告诉我,甚至我们会互换日记本看。和孩子成为朋友,你会发现你和孩子之间完全没有所谓的代沟,那个代沟,不过是妈妈没有做好罢了。和孩子成为朋友不算,你还要和孩子的朋友成为朋友,那样你的孩子才会真正的把你当成朋友那样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