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儿童心理疾患多因父母

发布时间:2021-09-09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儿童歌谣

儿童心理疾患多因父母

儿童心理疾患多由父母引发

有关资料表明,79%的儿童心理疾病是由父母心理错位而引发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有70%的家长认定自己的孩子受教育的程度将达到本科以上水平,几乎100%的家庭赞成在孩子0岁~3岁期间进行教育,并有相当部分的家庭用智力开发的形式来代替有益孩子身心健康的游戏活动。遗憾的是,这种“拔苗助长”同儿童注意力只集中几分钟的心理发展规律相违背,只能是欲速则不达,时间一长,儿童的大脑对身体各器官渐渐会失失控制和协调能力,极易引发各种心理疾病。

由父母心理错位引发的常见儿童心理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电视孤独症近年来,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孩子呆在家里没有小伙伴,家长们又怕孩子到外面去不安全,迫使他们只能与电视为伴,长此以往,很容易将电视节目里的人或小动物当作自己的伙伴,以替代与同龄伙伴相处的乐趣。但是,电视画面的直观性节目内容的丰富多彩,往往也让孩子迷恋,以至于对别的事物渐渐失去了兴趣,进而与家长及周围的人交流也日趋减少。有的儿童在不看电视时,也常常独自发愣,沉默寡言;有的孩子甚至见人就躲,见物就怕,性格孤僻,精神医学上称之为“电视孤独症”。

学习焦虑症心理学家认为,过度焦虑会使人失去心理平衡。主要表现为:一是恐惧心理。孩子放学回家便被父母关在家中做作业,心理上会受到很大压力,从而产生了“作业恐惧症”;二是应付心理。大量作业给孩子带来的是苦涩,有的孩子不得不被动应付,以“交差”了事;三是反抗心理。孩子们渴望从“书山”、“题海”中解脱出来,不能容忍家长的粗暴态度,一些个性倔强的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采用“不会做”、“身体不舒服”为借口以示抗议。

神经性紊乱综合症该综合症是由于学习紧张、心理压力过重引起的,患神经性紊乱综合症的学生对课堂有一种神经性的条件反射,一进教室就不由自主地挤眉弄眼、打嗝干咳、四肢抖动、目光散乱、自言自语,而这些行为一开始并没有被认为是一种心理疾病的表现,往往被误认为是不遵守课堂纪律而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从而使病情加重,得不到及时诊治。

感觉综合失调症其主要症状为,注意力不集中,一考试就紧张,人多不敢说话,学习丢三挪四,挑食厌食,爱哭爱闹等。感觉综合失调的儿童,智力一般在平均或平均水平以上,但由于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会出现学习成绩落后、运动技能差、适应能力差等现象。

为防止儿童心理疾病的发生,父母应主动调节好自己的心理期望值,不要强制“拔苗”。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幼儿异性打扮诱发心理疾患


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日前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给6岁以内的幼儿异性打扮,就会使幼儿心理状态发生变化,潜意识地存在异性化的心理。

研究发现,6岁以内的幼儿,生理和心理发育异常迅速,思考能力、想像能力、分析能力及记忆力等都已经开始形成,大脑的构造与功能日趋完善。这一阶段,幼儿对周围事物因好奇而发生极大兴趣,表现出浓厚的求知欲望。所以这个时期对幼儿的身心发育和日后个性的形成都将会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

如果在这一时期让幼儿着异性打扮,就会使幼儿心理状态发生变化,潜意识地存在异性化的心理。这些孩子长大后可能喜好穿戴异性衣物,模仿异性动作。

专家指出,幼儿时期的心理障碍和精神创伤,不正常的穿着打扮和不良的社会环境影响,是造成心理疾患的潜在危险。幼儿时期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而心理健康与否又直接影响人格的形成,因此培养健全的人格必须从幼儿做起。元旦、新春佳节即将来临,家长在给幼儿准备新衣服的时候,千万别忽视这一点。

心理疾病“盯上”儿童


4岁男孩小军今年读小班,幼儿园的老师都说,小军是个让他们头痛的小孩。“这个孩子很倔,而且太好强了,无论是学习还是体育,甚至只是一些小活动,他样样都要争第一,稍有不如意就大发脾气。”一次,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排队出门散步,小军非要当“领头兵”,老师不让,他就坐在地上发了半个多小时脾气。上课的时候,如果有小朋友歌唱得比他好,舞跳得比他棒,他就开始闹别扭……

3岁的小女孩阿雅则是另一种情形。从到幼儿园的第一天起,她就总是缩在一个角落,不和小朋友们交往。老师点名让她做游戏或者答问题,她不但紧张得答不出来,有时候更会莫名其妙地哭起来。上了不到一个星期,她就哭闹着不肯再来了,每次妈妈带她来到幼儿园门口,她就说自己肚子疼,结果一回到家病就全好了……

相比之下,9岁的小风更让同学和老师捉摸不透。大多数时间,他对同学都是冷冰冰的,平时大家叫他一起玩,他都是爱理不理的。但是有时候,他又会突然变得非常热情,和这个同学抱在一起,又要到那个同学家玩。

不要以为这些都是小孩子发些小脾气,他们都存在着心理问题,如不及时治疗,后果严重!

心理疾病直扑儿童

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戚元丽博士说,近两年小朋友们看心理病的多了很多,她本人平均每天都会接诊6个左右病例,周末更多。广州市教育局不久前在英雄广场举办了一场大型的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咨询会,结果很多家长都来咨询孩子的心理异常现象……“以前,我们都觉得小孩子的思想是最单纯的,他们是无忧无虑的。没想到短短几年间,心理疾病就由成年人那里直扑向儿童……”东山区一所著名小学的校长感概地说。

戚元丽博士专门从事儿童心理健康研究,她说,目前困扰儿童的精神心理问题有很多种,主要有抑郁症、焦虑症、多动症、情绪障碍、睡眠障碍、人格障碍等。其中最常见的是多动症和抑郁症。多动症是较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8%,而且很容易就被家长忽视。这些儿童是典型的“坐不住”,他们无法或很难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或者集中注意力的时间非常短。这样的孩子经常表现得十分淘气,缺乏耐心,就算坐在凳子上,他们的手里也要玩弄一些东西;有些孩子虽然表面很安静,但却“神游四方”,上课经常走神,刚刚说完的话也会突然记不起……

患抑郁症的孩子则是对什么都不敢兴趣,对课堂和游戏都表现得很淡漠和退缩,很少有笑容,甚至总有被人拒绝和讨厌的感觉,还会持续的自我谴责。长期抑郁的孩子还会出现厌食、体重下降、失望等情况;但有的抑郁的孩子也会表现得过度好动、具有攻击性。

戚博士称,儿童的心理问题对其健康成长会造成很大障碍,幸好一般都还仍于早期,及时发现比较容易治愈。但如果家长没有及时发现,任由其发现下去,很有可能就会成为精神疾病,甚至会有人格分裂、自杀等情况出现。

孩子识字过早易患心理疾病


天津市的赵女士经常为她不到3岁的儿子感到骄傲:2岁后其儿子就在家人的指导下开始识字,陆续认识好几百个字,赵女士在亲戚朋友面前感到特有面子。可是最近一段时间赵女士却感觉儿子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喜欢“认字”了,而且一教他认字,他就不停地挤眼,双手乱动,坐立不安。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主任医师刘戌年说,这是由于家长教育引导不当,过早强迫孩子识字,导致孩子过重的心理负担,出现了心理行为问题。

刘戌年说,随着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增多,父母对孩子的培养普遍倾注了更多的精力和爱心。但许多家长存在一些片面甚至是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认为识字越早越聪明,把孩子的学习看得过重,期望值过高。许多孩子被父母从幼儿园接回后并不是直接回家,而是被送往各种学习班学绘画、学钢琴,小小年纪就背负了父母过多的期望,很容易造成子女学习压力过重,严重的就会出现心理行为问题,如睡眠障碍、饮食障碍、情绪障碍(如恐惧、焦急、易怒等)、遗尿、多动和抽动(如挤眼等)。

天津市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天津市2至4岁儿童各种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1%,其中34%的儿童不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孤独、畏缩、害羞;38%的儿童具有攻击行为,表现为虐待欺侮别人,在家不听话、任性、打架或威胁他人;29%的儿童存在忧郁行为,在幼儿园或在家过度恐惧、焦虑、不活跃、有自卑感。5至6岁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7.3%,其中24%的儿童为多动、精神涣散、学习效果差。

刘戌年指出,要避免孩子出现类似的心理行为问题,最主要的就是要重视孩子的天性,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玩耍和游戏的时间。在玩耍中,孩子们可以学会与人相处,模仿伙伴们的为人处世方法,学会忍让、宽容、合作等人际交往的优良品质和性格。家长应该在孩子的玩耍和游戏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而不是违背孩子成长的正常发展规律,管束过严,经常打骂,这样得到的结果只能与家长的主观愿望相反。

儿童心理疾病及其判断


心理疾病又称心理障碍、心理异常。它与心理健康正相反,是指儿童大脑功能发生故障,心理不能反映现实,在言语、行为和情感上出现多种歪曲现实、无中生有的反常表现。

我国3-15岁的孩子中,有5%-15%存在着心理疾病,某些大城市12-15岁的初中生心理异常者超过20%。儿童心理疾病分为两类,一类为非精神病性心理异常,又称心理偏异;另一类为精神病性心理异常,又叫心理变态。

一、心理偏异

据调查,我国儿童心理偏异的情况大致有以下几种:

1、智力落后。智商在69-50之间,记忆不牢,经常丢三落四,不会思考,学习成绩极差。

2、依赖性格。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凡事都要依赖别人。

3、放纵行为。任性固执,不听别人批评劝解,稍不如意就大吵大闹。

4、逆反心理。成心与父母老师“对着干”。

5、情绪低落。对任何活动都缺乏热情,厌学、厌世、厌与人交往。

二、心理变态

心理偏异若得不到矫治,就有可能发展为心理变态。儿童心理变态有以下几种:多动症、抽动症、焦虑症、恐怖症、失眠症、攻击症、嫉妒症、贪婪症、懦弱症、性过敏症等。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判断孩子是否存在心理异常:一是心理与行为是否协调一致,二是心理活动与客观环境是否协调,三是心理特征与年龄阶段是否相符。

如果父母发现孩子身上出现了心理异常的表现,又做不出准确的判断,就应该及时请教心理医生,多关心、引导孩子。既不可置之不理,也切不可随意给孩子扣上患“心理疾病”的帽子,以免加重其心理负担。

相关推荐

  • 幼儿异性打扮诱发心理疾患 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日前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给6岁以内的幼儿异性打扮,就会使幼儿心理状态发生变化,潜意识地存在异性化的心理。 研究发现,6岁以内的幼儿,生理和心理发育异常迅速,思考能力、想像能力、分析...
    2022-01-31 阅读全文
  • 心理疾病“盯上”儿童 4岁男孩小军今年读小班,幼儿园的老师都说,小军是个让他们头痛的小孩。“这个孩子很倔,而且太好强了,无论是学习还是体育,甚至只是一些小活动,他样样都要争第一,稍有不如意就大发脾气。”一次,幼儿园的小朋友...
    2022-02-01 阅读全文
  • 孩子识字过早易患心理疾病 天津市的赵女士经常为她不到3岁的儿子感到骄傲:2岁后其儿子就在家人的指导下开始识字,陆续认识好几百个字,赵女士在亲戚朋友面前感到特有面子。可是最近一段时间赵女士却感觉儿子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喜欢“认字”了...
    2022-03-31 阅读全文
  • 儿童心理疾病及其判断 心理疾病又称心理障碍、心理异常。它与心理健康正相反,是指儿童大脑功能发生故障,心理不能反映现实,在言语、行为和情感上出现多种歪曲现实、无中生有的反常表现。 我国3-15岁的孩子中,有5%-15%存在着...
    2021-11-08 阅读全文
  • 儿童说谎的心理原因 很多家长对孩子有撒谎的现象感到生气和苦恼,特别是对明显的说谎和死不承认的说谎尤其恼火。 孩子为什么说谎?──他们说谎有时是由于不让他们说真话。有些家长常以打、骂等惩罚手段来对待孩子的错误。一个孩子打破...
    2021-12-06 阅读全文

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日前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给6岁以内的幼儿异性打扮,就会使幼儿心理状态发生变化,潜意识地存在异性化的心理。 研究发现,6岁以内的幼儿,生理和心理发育异常迅速,思考能力、想像能力、分析...

2022-01-31 阅读全文

4岁男孩小军今年读小班,幼儿园的老师都说,小军是个让他们头痛的小孩。“这个孩子很倔,而且太好强了,无论是学习还是体育,甚至只是一些小活动,他样样都要争第一,稍有不如意就大发脾气。”一次,幼儿园的小朋友...

2022-02-01 阅读全文

天津市的赵女士经常为她不到3岁的儿子感到骄傲:2岁后其儿子就在家人的指导下开始识字,陆续认识好几百个字,赵女士在亲戚朋友面前感到特有面子。可是最近一段时间赵女士却感觉儿子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喜欢“认字”了...

2022-03-31 阅读全文

心理疾病又称心理障碍、心理异常。它与心理健康正相反,是指儿童大脑功能发生故障,心理不能反映现实,在言语、行为和情感上出现多种歪曲现实、无中生有的反常表现。 我国3-15岁的孩子中,有5%-15%存在着...

2021-11-08 阅读全文

很多家长对孩子有撒谎的现象感到生气和苦恼,特别是对明显的说谎和死不承认的说谎尤其恼火。 孩子为什么说谎?──他们说谎有时是由于不让他们说真话。有些家长常以打、骂等惩罚手段来对待孩子的错误。一个孩子打破...

2021-12-06 阅读全文
Baidu
map